① 前兩年流行一種服裝,上身是古典的旗袍,下身卻是現代的裙子(什麼裙子不知道),這種衣服叫做什麼
五四裝,民國校服
② 身高一米五四 體重120 腿比較粗 上身不太胖 穿什麼衣服好看
上身穿短款衣服,鞋穿素色鞋,顯的腿長。
③ 民國時期為什麼要穿五四裝
民國時期新文化運動的倡導!
④ 鄭爽五四裝搭配什麼發型
青澀記憶里的年華,
民國學生裝,讓人難以忘懷的永遠都是扎著小辮形象子,
穿著五四裝的形象
⑤ 你見過穿旗袍的超級英雄嗎《旗袍女俠》
服裝(garments)
穿於人體起保護和裝飾作用的製品,其同義詞有「衣服」和「衣裳」。中國古代稱「上衣下裳」。最廣義的衣物除了軀干與四肢的遮蔽物之外,還包含了手部(手套)、腳部(鞋子、涼鞋、靴子)與頭部(帽子)的遮蔽物。
服裝的起源
服裝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早期就已出現。古代人把身邊能找到的各種材料做成粗陋的「衣服」,用以護身。人類最初的衣服是用獸皮製成的,包裹身體的最早「織物」用麻類纖維和草製成。在原始社會階段,人類開始有簡單的紡織生產,採集野生的紡織纖維,搓績編織以供服用。隨著農、牧業的發展,人工培育的紡織原料漸漸增多,製做服裝的工具由簡單到復雜不斷發展,服裝用料品種也日益增加。織物的原料、組織結構和生產方法決定了服裝形式。用粗糙堅硬的織物只能製做結構簡單的服裝,有了更柔軟的細薄織物才有可能制出復雜而有輪廓的服裝。最古老的服裝是腰帶,用以掛上武器等必需物件。裝在腰帶上的獸皮、樹葉以及編織物,就是早期的裙子。
古代服裝類型
古代服裝一般可分為兩種基本類型:①塊料型:由一大塊不經縫制的衣料組成,包纏或披在身上,有時用腰帶捆住掛在身上。例如古埃及人、古羅馬人和古希臘人穿著的服裝。②縫制型:用織物或裘革裁切縫製成為小褂和最早的褲子。這種原始服式直到現在還留存在許多民族之中,如愛斯基摩人和中亞一些民族所穿的服裝。
中國服裝的歷史
中國服裝歷史悠久,可追溯到遠古時期。在北京周口店猿人洞穴曾發掘出約 1.8萬年前的骨針。浙江餘姚河姆渡新石器時代遺址中,也有管狀骨針等物出土。可以推斷,這些骨針是當時縫制原始衣服用的。中國人的祖先最初穿的衣服,是用樹葉或獸皮連在一起製成的圍裙。後來,每個朝代的服飾都有其特點,這和當時農、牧業及紡織生產水平密切相關。春秋戰國時期,男女衣著通用上衣和下裳相連的「深衣」式。大麻、薴麻和葛織物是廣大勞動人民的大宗衣著用料。統治者和貴族大量使用絲織物。部分地區也用毛、羽和木棉纖維紡織織物。漢代,絲、麻纖維的紡績、織造和印染工藝技術已很發達,染織品有紗、綃、絹、錦、布、帛等,服裝用料大大豐富。出土的西漢素紗禪衣僅重49克,可見當時已能用桑蠶絲製成輕薄透明的長衣。隋唐兩代,統治者還對服裝作出嚴格的等級規定,使服裝成為權力的一種標志。日常衣料廣泛使用麻布,裙料一般採用絲綢。隨著中外交往增加,服式也互有影響,如團花的服飾是受波斯的影響;僧人則穿著印度式服裝「袈裟」。現今日本的和服仍保留著中國唐代的服裝風格。唐宋到明代服式多是寬衣大袖,外衣多為長袍。清代盛行馬褂、旗袍等滿族服式,體力勞動者則穿短襖長褲。近代,由於紡織工業的發展,可供製做服裝的織物品種和數量增加,促進了服裝生產。辛亥革命後,特別是五四運動後吸收西方服式特點的中山服、學生服等開始出現。1950年以後,中山服幾乎已成為全國普遍流行的服裝,袍褂幾近消失。隨著大量優質面料的出現,服裝款式也有發展。現代服裝設計已成為工藝美術的一個分支,而服裝生產已經實現工業化大批量生產。
⑥ 江漢大學附近哪裡有學士服、民國學生裝等畢業服裝出租、租賃
又到了畢業高峰期,這段時間是畢業答辯的高峰期,忙碌了大半年,就是為了這幾天,也可以說忙了四年,就是為了這個答辯
答辯完了,自然而然是畢業聚餐,當然畢業照是必不可少,學士服合照肯定是少不了,但是現在很多同學開始租賃民國裝來一回穿越時空
武漢驕子服飾專業出租/租賃學士服、碩士服、博士服、導師服、五四青年裝、五四學生裝、民國學生裝、五四女裝、中山裝、革命裝、漢服、旗袍、男士禮服、女士禮服等畢業服裝,並且提供文化衫定做、畢業紀念冊製作等服務。本公司經營理念是「質量第一,服務至上」我們有專業的清洗設備,專業的配送人員,所有服裝確保使用一次,清洗一次,保證衛生整潔。選擇驕子,就是選擇放心。驕子服飾歡迎您的光臨!只要您一個電話,我們都會免費配送!!!
⑦ 求關於旗袍的古代詩詞歌句,或名詞。
旗袍近現代才出的 怎麼找古代的。。。
錦衣旗袍詩,曼玉花樣時
巴金在《激流三部曲》中寫了五四運動以後中國青年在封建專制家庭里的生活、痛苦和斗爭。書中他對各個女性的服飾描寫著墨不多,卻極具代表性:蕙「穿一件滾邊玉色湖縐短襖,系粉紅裙子」。這是五四以後大家閨秀的裝束。婉兒「穿了一件玉色湖縐滾寬邊的袖子短、袖口大的時新短襖,系了一條粉紅湖縐的百褶裙」。馮樂山給婉兒做喇叭袖的時髦短襖,原是為了給自己爭面子的。這身衣著表明了婉兒的侍妾身份。
五四以後的漢族城鎮女子還是習慣於上穿襖下穿裙,窄袖長襖逐漸向喇叭袖短襖過渡。這時只有旗人才穿旗袍。在《家》、《春》、《秋》中是找不到穿旗袍的女人的。
張愛玲對服裝的講究是出了名的,她對自己作品中女主人公的服飾自然會作精心的設計。《金鎖記》中的曹七巧原是麻油店千金,嫁入大戶後,為了不被人看輕,在衣著上是緊追潮流的。
她「身上穿著銀紅衫子,蔥白線鑲滾,雪青閃藍如意小腳褲子」。辛亥革命後,一度掀起過女權運動。受「男女平等」的思想影響,上衣下褲成了女子的時興裝束。只是在正式場合,良家女子還得系裙。
二十多年後,曹七巧的女兒長安長成了大姑娘,可仍待字閨中。當有人為她介紹對象時,她「換上了蘋果綠喬琪紗旗袍,高領圈,荷葉邊袖子,腰以下是半西式的百褶裙」。
上面穿旗袍,下面穿百褶裙,這是滿漢女裝款式交融的結果。而高領圈和鑲荷葉邊的袖子都是當時的時尚。
張恨水《啼笑姻緣》中的陶太太是一個摩登的民國女子。她「穿了一件銀灰色綢子的長衫,只好齊平膝蓋,順長衫的四周邊沿都鑲了桃色的寬辮,辮子中間,有挑著藍色的細花,和亮晶晶的水鑽,她光了一截脖子,掛著一副珠圈,在素凈中自然顯出富麗來」。
⑧ 老舍的《五四之夜》寫作時間和背景
一九三九年七月《七月》第四集第一期
39年到43年很明顯是抗戰時期,三次長沙會戰都發生在這段時間,國軍以慘烈的代價抵擋了日軍的兩次進攻,但第三次潰敗,長沙失守,全國大半河山淪落日軍手中,僅剩西南一隅。共(軍)在這段時間里修養生息,嘴上抗日但基本不動手,偶爾去埋個地雷炸個碉堡,因此國共矛盾加深,所以41年發生了皖南事變,具體情況就不說了,你應該知道。
抗戰進入僵持階段,日軍無力進軍西南,也過不去,國民政府在重慶繼續堅持抗戰,體現了不屈不撓的精神,蔣先生的聲望在國內達到頂峰,雖然一路潰敗,但這和國情有很大關系,41年珍珠港事件爆發後,中國正式對日宣戰,美國也開始支援中國軍備物資以減緩他們在太平洋上的壓力。
人民生活,大半在日軍的統治之下,日本政府開始謀求和談,但被蔣先生拒絕,不得已扶植汪偽政權,國內漢奸日驅增多。基本上人民還是很排日的,但沒有辦法,被統治者多半選擇委屈求全。西南地區物資生活困難,缺乏各種生活用品,而東南,東北眾所周知,雖然扔有人抵抗,但畢竟是少數,上海就是個典型,一個沒有國家沒有信念的城市,所謂的大上海指的就是那裡魚龍混雜,沒有信仰。
關於民風民俗,這個和現在還是基本一樣的,畢竟一個地方僅僅被統治了八年而已,8年的時間還不足以改變各地根深地固的民風民俗,畢竟日本人開始改變統治方式了,採取了以華制華的方針。
關於你說的住房風格和服飾,東南地區受洋化較重,美式歐式都很受歡迎,上海是第一個接受外來觀念最多的城市,那時候很多洋人的東西基本在上海都找得到,畢竟那裡還有很多外國租借地,洋人在那裡的地位是很高的。男性以西裝馬夾漢裳為主,女性基本還是旗袍的古典美。如果你看過《花樣年華》的話應該可以看的出來。
至於文化背景,當時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已經全部轉移到了重慶,各大學都遷移過來了,所以重慶的文化氛圍是很濃厚的,各種報紙雜志都在那裡發行,這段歷史是重慶最寶貴的遺產。陳布雷是蔣先生的御用文筆,很多著名的宣言和講稿都由他起草,重慶已經成為日本心目中的莫斯科,可望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