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英國校服的淵源
英國校服與英國曾是世界頭號海上強國有千絲萬縷的聯系。19世紀憑借強大的海上力量,英國在全球逐步建立起“日不落帝國”,當時的英國女王維多利亞突發奇想,將海軍制服樣式改成小王子與小公主們可以穿的“迷你版”。王宮貴族的孩子紛紛效仿王子公主們的新衣裳,這種款式的服裝後來成為英國貴族學校的制服。
1891年,英國已經實現對全國兒童的免費教育,接受免費教育的孩子主要上的是教會學校。由於學校都是教會創辦,校服的款式也帶有當時教士裝扮的風格:藍制服外套長及腳踝,校服外套裡面必須配有豐富褶皺的襯衣。
在英國,一般幼兒園沒有特定的服裝要求,但也曾見過公司對面某家幼兒園小朋友的制服:海魂衫配上小圓帽,冬天加上帶有毛圍脖的小斗篷,個個都好似童裝模特。不過擁有設計如此高檔精美服裝的勢必是私立幼兒園,價格不菲。
到了小學,與國內校方定發一學期一套的校服不蘆指同,英國公立小學的校服一般都由學生家庭自己負責准備,市面上專門供應學生校服的George等品牌,都在各大超市多數有零售點,校服的價格也能讓絕大家庭負擔得起。
小學校服大多是襯衫、V領套衫、百褶裙/短褲的簡單清爽設計,針對小朋友天真好動的特點,還特地採用了牢固、耐臟、抗皺的材料,上體育課也不用特地更換運動服。
與國內校服大部分以運動裝為主的潮流不同,在英國,進入中學後的青少年就會被家長和學校開始當作大人看待,首先在著裝上就開始基本採用套裝的設計規格。如同《哈利·波特》電影里霍格沃茨的校服一樣,不同學校以西裝外套上縫制的徽章和配色來區分。
在某種程度上,正裝款式校服限制了學生的行為,慢慢地學生們也學會如何打領帶、搭配鞋襪配件,完成了這些邁向成人社會所需要學會的著裝規范的學習。
近些年英國校服有了高科技含量,比如一種用特強人造纖維布料製成的校服能防利器。另據報道,前幾年,英國還生產出能全球定位的校服,以確保孩子和家長的聯系。
[查看更多請點擊英國衣食住行相關鏈接]
最好在出國前先補牙或洗牙,英國的牙醫出名的昂貴。如果對某些葯物過敏,請先到醫院開具對該葯物過敏的說明及英文翻譯件,萬一復發,可以拿著翻譯件找醫生。在英留學生憑著半年以上的學生簽證都可以享受“醫療福利”,住院等大病可報銷葯費,不過,對於感冒、發燒之類的小病,醫生不會隨便開抗生素類葯物。留學生可自備常用葯,如退燒葯、腹瀉葯、創可貼、體溫表等。宜多配一副眼鏡,並攜帶驗光單,以備不時之需。
英國交通法採用過錯責任原則,陪慎配但這並不是說過錯方就一定要承擔百分百的責任。據介紹,意外發生後可能會存在三種情況:一是司機過錯,承擔全部責任;二是行人和司機都需承擔責任,比例依照案例不同而不一;三是行人承擔全部責任,司機無過。索賠也不是向司機本人索要,而是向保險公司索求。
『貳』 有在幼兒園做保安的朋友嗎請問在幼兒園做保安累嗎
應該不累!把自己扮成一個凶神,小孩兒就不敢靠近門口,偷偷的溜出去!
『叄』 幼兒園要穿園服,有些爸媽找各種理由不想配合怎麼辦
其實統一穿什麼衣服便於管理什麼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形象工程,只是,統一製作的話,質量的確不敢保證,要不就貴的嚇人,如果幼兒園統一要求穿制服,四個季節,每個季節起碼兩套輪換,一年下來也不少錢,這些錢又得要家長自己出,而且孩子們很少有喜歡穿制服的吧?你可以訂質量比較好的 又實惠的選擇好的幼兒園園服廠家你得全方面去平衡 1、是否是專業生產幼兒園園服廠家 2、樣衣材質做工是否安全和仔細 3、合作的幼兒園多不多 4、生產園服的時間的長短 5、款式是否每年都有出新 6、布料是否環保安全 綜合以上信息,我推薦「育棟園服」專業生產幼兒園園服廠家,他們以做工精細、款式多樣、布料環保健康得到國內很多幼兒園的信賴。 聽說他們今年冬款衣服特別好看,你可以網路下「育棟園服」,也可以咨詢他們。零叄柒壹陸零壹陸柒貳貳柒(大寫)
『肆』 開一家兒童服裝店
我也是山東的.我是濟南的.
做服裝已經3,4年了.對於你要開兒童服裝店,有以下幾點建議哦.
1.你要先明確你的店鋪定位.兒童服裝也有高中低檔之分.你要把店鋪歸於哪一類.這個也決定了你開店鋪的地點.如果你要賣中低檔次的兒童服裝.建議開在居民主要街道或者幼兒園學校附近.如果你要賣中檔次攙雜高檔次的兒童服裝,建議開在小店林立的步行街或者是商業街中.人流量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另外,開兒童服裝店鋪主要在扎堆.雖然競爭強了.但是只要對自己的貨物和價格有把握.質量過關.肯定會贏得很多老客戶的.
2.1再就說一下上面提到的貨物和價格.如果你要經營品牌的兒童服裝,可能在價格的利潤上對你是一個限制.另外服裝的新奇程度上都會有折扣.因為品牌裝雖然有品牌做厚盾,但是也有一個價格透明度的問題.所以利潤會很難提高,並且服裝的重復率太高了.翻來覆去都是相同的,那一般的媽媽都會去經常去的店鋪購買,而不會到你的新店鋪購買,除非你比那些同平牌店鋪價格要低很多.但是如此低的價格,擔心你連房租都不好支付了.所以建議不選擇品牌服裝.另外品牌服裝的進貨和加盟也有很多制約.資金還有款式還有尺寸還有顏色等都是你不能完全自主的!
2.2建議如果有可能的話,多找一些外貿的廠家進貨.為什麼傾向於外貿兒童服裝主要有以下幾點:1.價格便宜.出口的貨物質量都是不錯的.並且出口商品的做工和款式都是很新穎又不會重復在國內出現的.建議不要進庫存貨,只要加工後的原單貨.這樣子面料,做工,吊牌,商標等都基本能達到出口水平.國外人的要求特別是對兒童的服裝要求是很高的.同時,這一部分轉內銷的服裝價格又非常的有優勢.2.款式新穎.如果能拿到真正的原單貨的話,那基本上每個款式看外商定貨量的大小,多到百件小到幾件都有.這樣子能至少保證同城市重復款式的機會下降.另外購買者也就無從對比價格.3.質量好.外貿貨,一般都是純棉為主.出口的棉都是中國中高檔次的棉.所以只要價格合適,出口貨的質量是肯定比國內一部分品牌貨好的.至少有的一拼.
3.由於你是新手,所以我不建議你一上來就開40平以上的店鋪.建議25-30個平之間是最攬人氣的空間.空間越大,鋪貨就要越多,對應你剛開始開店.貨源上肯定不會那麼充足.會給購買者造成一種空間空洞感.由於空間的空洞,造成對你服裝的檔次貶低.這個是很重要的哦.所以寧願店鋪小點,五贓俱全.也不要一下搞的那麼大,空洞無光.不要一口吃個胖子.另外小點的店鋪對於你來說進貨的資金和周轉資金還有各方面的壓力都會減輕.
4.進貨的款式.這個需要你多關注每年每季度每月的兒童服裝相關雜志,知道現在兒童的服裝流行趨勢.需要你對寶寶的媽媽們做一個調查了解.比如說白色的衣服在3-8歲這個年齡段男寶寶的媽媽購買的選擇可能性基本在10%以下.因為這個年齡段的男寶寶容易把衣服搞臟.而女寶寶在什麼階段比較適合什麼衣服這一類的相關問題你都需要了解掌握.建議你做兒童服裝有一個年齡段的定位.不要想從1-14歲都做.那是不可能的.你主要抓一個年齡段.因為要知道,小孩子長的快,所以衣服換的也快:)媽媽們每年每季度都在不停的為他們的孩子換新衣服.但是0-2歲的寶寶由於皮膚比較嫩,媽媽們剛照顧孩子都比較小心,所以購買外貿貨給孩子穿的可能性基本在40%,絕大部分還是購買品牌貨,因為還是覺得品拍貨比較可信.從3歲以後由於孩子開始長的快了,也開始難收拾了,衣服臟的快,媽媽們就會逐漸轉變觀點鍾愛外貿貨,因為價格便宜,更換快了也不心疼,並且樣子漂亮穿出去領出去給自己長臉.所以就我個人認為,3-8歲之間的兒童服裝是比較好賣的.
5.顏色的選擇.男寶寶冷色調.女寶寶暖色調.如果一件偏中性的衣服有5個顏色.3歲年齡段的你可以冷暖色都進貨.但是如果針對的是5歲以上的寶寶,建議只進冷色調.我想這個應該很容易理解.每個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寶寶打扮出來別人一眼就能看出男女哦!呵呵.另外顏色的受喜愛程度,還是需要你慢慢積累經驗.看進你店鋪買衣服的老客戶偏愛什麼顏色..需要一個好腦子!
6.最後說到辦證到進貨了.因為我不知道你具體要在什麼地方開.所以比如說工商稅務,房租費用,水電等等的費用都不能詳細計算.如果是在濟南一個比較正常的地段(不是很繁華的).25個平的店鋪3000元/月.工商稅務水電費等等你就要算1000/月.進貨的費用要看你鋪貨的多少.25個平的店鋪款式至少要在60個款每款每色每號一件或多件.建議啟動資金在8,0000元-10,0000元.流動資金在2-3萬元.
好啦,寫了這么多.不知道有沒有幫到你什麼.都是我的一些經驗.加油,希望你成功!
『伍』 論述幼稚園制服產生的背景,內容與意義
一、開創中國現代幼兒教育的時期(1919-1928年)陳鶴琴先生1919年離美回國,在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和東南大學任教授,開始了對兒童心理與教育的科學實驗和研究。次年喜得長子陳一鳴,逐日對其身心發展進行周密的觀察、實驗和文字與攝影記錄.連續808天,對孩子的身體、動作、摸仿、暗示感受性、游戲、好奇心、懼怕、知識、言語、美感、思想等多方面進行了系統的研究,積累了豐富的資料,發表了系列關於兒童心理及教育的論文,並於1925年出版《兒童心理之研究》和《家庭教育》兩部著作。其中《家庭教育》一書論述了家庭教育的101條原則和教育孩子的具體方法,堪稱為一部影響了中國幾代人的家教經典,陶行知先生發表書評《願與天下父母共讀之》稱著者"以科學的頭腦、母親的心腸做成此書,系近今中國出版教育專書中最有價值之著作。"1923年由東南大學教育科支持,起南京鼓樓幼稚園,試驗適合國情的中國化、科學化的幼稚教育,次年在《新教育》雜志上發表"現今幼稚教育之弊病",指出中國普通幼稚園當時大概有四種弊病:一是與環境的接觸太少,在游戲室的時間太多;二是功課太簡單;三是團體動作太多;四是沒有具體的目標。[1]1925年擴建鼓樓幼稚園園舍,邀請東南大學陸志韋等10人成立董事會,籌募資金,該園成為東南大學教育科實驗幼稚園,派助教張宗磷協助研究工作,至此我國第一所幼稚教育實驗中心誕生了。陳先生主持實驗幼稚園的課程、故事、讀法、設備和幼稚生應有的習慣和技能等,並與張宗麟合寫《一年來南京鼓樓幼稚園實驗概要》一文,由《新教育評論》發表。是年夏,主東南大學幼稚師范講習所,編寫的講稿《幼稚教育》圍繞"為什麼幼稚園""幼稚教育的目標、原則、課程"等同題,對中國化、科學化的幼稚園作了全面論述。1927年創我國最早的幼稚教育研究刊物《幼稚教育》,同時發表《我們的主張》一文,根據自己幼稚園的理論和實驗總結,提出適合我國國情和幼兒發展特點的15條園主張,其中涉及到適應國情、家園共宵、教育內容、幼稚園課程、教師素養、師幼關系、教法、設備、評價等方面的內容,這15條信條為當時中國的幼稚教育指明了道路,正如陳先生所言:"我們所主張的15條信條當然不是金科玉律盡善盡美,但從現在中國幼稚教育的情形來看,這15條信條也許是治病良方呢!"[2]是年,在《幼稚教育》上發表《幼稚教育之新趨勢》,根據世界幼稚教育發展的情況,提出幼稚教育發展的7種新趨勢:注重自由活動、注重戶外活動、釐定課程、規定標准、研究幼稚生心理、幼稚園與一年級應聯絡、蒙養園運動,[3]種新趨勢對當時我國幼稚教育的發展都有指導價值和意義。1928年,陳先生負責全國幼稚園課程標準的草擬和制定工作,5月與張宗麟合著《幼稚教育叢刊》,出版《幼稚園的讀法》《幼稚園的故事》《幼稚園的課程》和《幼稚園的設備》,同時,反對小學和幼稚園的分科教學法,提倡"整個教學法",主張把兒童所應該學的東西整個地、有系統地教給兒童。次年8月,陳先生負責編制的《幼稚園課程暫行標准》經中小學課程標准起草委員會審查通過,由教育部頒發在全國試行。該課程標准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幼稚教育總目標,第二部分為課程范圍,包括音樂、故事和兒歌、游戲、社會和自然、工作、靜息、餐點7個方面的內容,第三部分是教育方法,提出了17種教育方法及要點。該標准成為指導我國當時幼稚教育的綱領性文件.使我國的幼稚教育不再盲目仿效他人,它對推動我國幼稚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該時期豐富的幼兒教育思想的產生,既有其獨特的歷史背景和社會現實原因,也不可忽視陳先生的個人因素。從內因來說.陳先生1914年清華畢業赴美留學,考取的是庚子賠款獎學金,陳先生說:"清華大學經費來自美國退還的庚款,我游學美國也用的是庚款,庚款是什麼呢?還不是中國人民的民脂民膏!人民的脂膏栽培了我,我如何不感激呢!如何不思報答呢!"[4]他在啟程去美國之前,原本想學醫,在橫渡太平洋的郵船上,他改變了注意,認為要挽救病弱的中國,必須從教育人做起,而兒童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兒童教育是國民教育的基礎,他決定把一生獻給祖國的兒童教育事業,他的志向得到同舟赴美的陶行知先生的贊賞,後來兩人一起在哥侖比亞大學攻讀教育學碩士;另一主要內因是陳先生對兒童無限的熱愛,正如陳先生所言:"我是喜歡兒童的,兒童也是喜歡我的",他呼籲全社會都來"熱愛兒童""尊重兒童""一切為兒童",正是陳先生對兒童的這種純愛,才確定了他獻身兒童教育事業的人生志向。從外因來說,陳先生留美期間.師從克伯屈、孟祿、桑代克、羅格等知名教授,系統學習了美國的教育學說及心理學的實驗、研究方法.對克伯屈採用的啟發式教學法,深感受益。回國後,正值"五四"新文化教育運動時期,他以親身經歷批判封建宗法制陳腐教育對兒童的束縛與殘害,針對當時中國的幼兒教育被外國教會所壟斷、全盤西洋化的現狀,疾呼:"幼稚教育抄襲西洋,不切合中華民族性,不適合中國國情,不能使中國兒童適應。"[5]加之回國後就在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教授兒童心理學課程.對早期兒童心理發展作了連續而周密細致的觀察和研究,這些內外因素交織在一起,更堅定了他從幼兒教育人手,探索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的中國化、科學化、民主化、大眾化的現代幼兒教育之路的決心。二、廣泛開展教學實驗和研究,編寫各類兒童課本和讀物的時期(1928-1939年)經過陳先生和先輩們的共同努力,中國的幼兒教育邁出了可喜的第一步,此時從教會手中收回教育權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陳先生憑著對祖國的滿腔熱情,對兒童的熱愛,受聘於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華人教育處任處長.為的中國兒童學。在主持教育處工作11年期間.的6所小學都附設幼稚園,並在小學和幼稚園大力提倡各種教學實驗和教學研究活動,仍然關心幼稚教育的發展,編寫了系列適合兒童特點的各類兒童課本和課外讀物:1931年在《兒童教育》上發表《四年來中國之幼稚教育》,次年,與陶行知、張宗麟合著並出版《幼稚教育論文集》,編寫出版《幼稚園課本》16冊;1935年在《新聞報》上發表《對於兒童年實施後的宏願》,要求全民族、全社會都來關心和教育兒童,為維護和保障兒童權益奮斗;1937年7月,正值盧溝橋事件發生之時,中華兒童教育社在北平舉行第7屆年會,陳先生參加主席團討論學前兒童教育問題,堅持到會議結束才帶領南方與會同志繞道回滬,可見他對幼兒教育問題的關心和重視。是年,在《播音教育月刊》上發表《怎樣做父母》《怎樣教小孩》;1938年與鍾昭華合編出版《南京鼓樓幼稚園兒童生活寫真》。陳鶴琴先生認為,要使幼稚教育發展,必須發動和組織的人合作來做,他說:"推敲切磋,真理才出;科學進步,端在合作。""實地研究的人愈多愈好。"[6]在這一思想主導下,他大力創兒童教育學術團體和刊物,20年代他發起組織幼稚教育研究會,1929年在此基礎上創建中華兒童教育社,到30年代發展成為當時全國最大的兒童教育學術團體,還主編《幼稚教育》《兒童教育》《小學教師》等刊物,廣泛交流經驗,擴大宣傳,有力地推動了我國幼兒教育在戰時的發展。三、活教育理論體系形成、較完整幼稚師范教育體系建立的時期(1939-1949年)二三十年代的中國,經濟上貧窮落後,老百姓一貧如洗,人民生活極其艱難,科學技術極不發達,教育也陷入陳舊腐敗、抄襲外國、停止不前的局面.幼兒教育顯得尤為突出。對此.陶行知先生曾尖銳地揭露:當時國內的幼稚園害了三種病,即外國病、花錢病、富貴病。陳鶴琴先生面對舊教育的全盤西化、脫離實際、死讀書本的時弊,也嚴肅地指出:"今日抄日本,明日抄美國,抄來抄去到底弄不出什麼好的教育來。"陶行知先生曾把舊中國陳舊腐敗的教育概括為"教死書、死教書、教書死",針對當時的這種教育現狀,陳先生認為自己有責任去改變,他要下決心使這種腐敗的"死教育"變為"前進的、活潑的、有生氣的教育"。陳鶴琴先生青年時期受到歐美新教育思潮的影響。特別是受到以杜威為代表的美國資產階級進步教育運動的影響。這一進步教育運動抨擊當時傳統教育的形式主義教學方法,反對以教師、教材為中心和對兒童活動的束縛.強調兒童的主動性和學習興趣,提倡"做中學"的教學方法,提倡"實驗"的精神。陳先生十分贊賞這種觀點。他借鑒了杜威教育思想中正確合理的部分,正如陳先生自己所言:"最知名的教育家之一杜威博士所提倡的美國進步主義教育,對形成中國的活教育運動起了相當的影響。"[7]但是,陳先生的借鑒不是盲目的,他在本國進行幼兒教育實驗研究的過程中指出:"要曉得我們的小孩子不是美國的小孩子,我們的歷史、我們的環境與美國不同,我們的國情與美國的國情又不是一律;所以他們視為好的東西在我們用起來未必都是優良的。""總之.幼稚園的設施,總應當處處以適應本國國情為主體,至於那些具有世界性的教材和教法,也可以採用,總以不違反國情為唯一條件。"[8]另外,陳先生對歐洲11國的教育考察,也促使他下決心在中國實驗活教育。1934年7月,陳鶴琴先生開始了長達7個月的歐洲教育考察,他參觀了許多新型的實驗學校,與各國的教育專家進行了教育問題的討論,對各國的教育有了大致的了解和整體的把握,這使他對"新教育"的源頭--歐洲新教育有了真實的感受,從中看到了現代世界教育發展趨勢的共同特性,認為這是中國教育值得借鑒的。特別是各國教育都注重"做",注重培養兒童的動手能力和創造精神,這給了陳先生很大的啟發,為他在中國實踐活教育指明了方向。陳鶴琴先生在活教育實驗過程中,得到了陶行知先生的支持和幫助,他特別贊賞和佩服陶行知"教學做合一"的思想,陳先生汲取了杜威的"做中學"、陶行知的"教學做合一",提出了"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的教育思想。但是,陳鶴琴和陶行知的思想都超越了杜威的教育思想,是在實驗本國教育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是符合中國國情的。從內因來說,陳先生從小就接受私塾教育,對中國傳統教育的弊端深有體會,即便清王朝被推翻,教育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教學方法仍很死板,學校活動的中心仍是老師,教材的內容往往遠離學生生活。陳先生說:"他們機械的、被動的被灌輸以有限的所謂知識食糧,而實際上它們卻難以消化--沒有機會去接觸大自然。只要他們讀和寫,而從不要求他們自己去想去做。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活教育植下種子,生根發芽,開出花朵。"[9]1940年陳先生赴重慶參加國民教育會議,途經桂林時給中山學校題詞:"教活書、活教書、教書活;讀活書、活讀書、讀書活",[10]4月謝絕留在重慶任教育部國民教育司司長之職,表示"要做事,不做官",回到江西,邀集一批有志人士在泰和大嶺山上以"荒山辟樂園"的精神起了"扛西省立實驗幼稚師范學校",實驗"活教育",實現了由中國人自己培養幼教師資的宏願。其實.陳先生早在20年代就迫切的感到,要實現幼兒教育的中國化、科學化,不能靠外國教會控制幼教師資的訓練,必須由中國人自己來培訓師資。早在1928年他就提出《各省師范學校急需設幼稚科案》,建議"就環境適應之地,開設幼稚師范學校,或就各省之師范內,添設幼稚科,以培養專門人才,供給良好師資。"[11]江西省立實驗幼稚師范學校的創建就邁出了這第一步。是年,確定並實施活教育的思想:"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即目的論;"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即課程論;"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即方法論。"[12]1941年1月,陳先生主編的《活教育》月刊創刊,確定的刊物宗旨是:建設教育理論、輔導教師進修、提供具體教材、討論實際方法,並發表《活教育與死教育》一文。繼而發表活教育的17條教學原則:凡是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自己想;你要兒童怎樣做,就應當教兒童怎樣學;鼓勵兒童去發現他自己的世界;積極的鼓勵勝於消極的制裁;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我們的活教材;比較教學法;用比賽的方法來增進學習的效率;積極的暗示勝於消極的命令;替代教學法;注意環境、利用環境;分組學習,共同研究;教學游戲化;教學故事化;教師教教師;兒童教兒童;精密觀察。[13]1942年,在《活教育》月刊上發表《活教育要怎樣實施》,總結子兩年來活教育實施的經驗,長.為的中國兒童學。在主持教育處工作11年期間.的6所小學都附設幼稚園,並在小學和幼稚園大力提倡各種教學實驗和教學研究活動,仍然關心幼稚教育的發展,編寫了系列適合兒童特點的各類兒童課本和課外讀物:1931年在《兒童教育》上發表《四年來中國之幼稚教育》,次年,與陶行知、張宗麟合著並出版《幼稚教育論文集》,編寫出版《幼稚園課本》16冊;1935年在《新聞報》上發表《對於兒童年實施後的宏願》,要求全民族、全社會都來關心和教育兒童,為維護和保障兒童權益奮斗;1937年7月,正值盧溝橋事件發生之時,中華兒童教育社在北平舉行第7屆年會,陳先生參加主席團討論學前兒童教育問題,堅持到會議結束才帶領南方與會同志繞道回滬,可見他對幼兒教育問題的關心和重視。是年,在《播音教育月刊》上發表《怎樣做父母》《怎樣教小孩》;1938年與鍾昭華合編出版《南京鼓樓幼稚園兒童生活寫真》。陳鶴琴先生認為,要使幼稚教育發展,必須發動和組織的人合作來做,他說:"推敲切磋,真理才出;科學進步,端在合作。""實地研究的人愈多愈好。"[6]在這一思想主導下,他大力創兒童教育學術團體和刊物,20年代他發起組織幼稚教育研究會,1929年在此基礎上創建中華兒童教育社,到30年代發展成為當時全國最大的兒童教育學術團體,還主編《幼稚教育》《兒童教育》《小學教師》等刊物,廣泛交流經驗,擴大宣傳,有力地推動了我國幼兒教育在戰時的發展。三、活教育理論體系形成、較完整幼稚師范教育體系建立的時期(1939-1949年)二三十年代的中國,經濟上貧窮落後,老百姓一貧如洗,人民生活極其艱難,科學技術極不發達,教育也陷入陳舊腐敗、抄襲外國、停止不前的局面.幼兒教育顯得尤為突出。對此.陶行知先生曾尖銳地揭露:當時國內的幼稚園害了三種病,即外國病、花錢病、富貴病。陳鶴琴先生面對舊教育的全盤西化、脫離實際、死讀書本的時弊,也嚴肅地指出:"今日抄日本,明日抄美國,抄來抄去到底弄不出什麼好的教育來。"陶行知先生曾把舊中國陳舊腐敗的教育概括為"教死書、死教書、教書死",針對當時的這種教育現狀,陳先生認為自己有責任去改變,他要下決心使這種腐敗的"死教育"變為"前進的、活潑的、有生氣的教育"。陳鶴琴先生青年時期受到歐美新教育思潮的影響。特別是受到以杜威為代表的美國資產階級進步教育運動的影響。這一進步教育運動抨擊當時傳統教育的形式主義教學方法,反對以教師、教材為中心和對兒童活動的束縛.強調兒童的主動性和學習興趣,提倡"做中學"的教學方法,提倡"實驗"的精神。陳先生十分贊賞這種觀點。他借鑒了杜威教育思想中正確合理的部分,正如陳先生自己所言:"最知名的教育家之一杜威博士所提倡的美國進步主義教育,對形成中國的活教育運動起了相當的影響。"[7]但是,陳先生的借鑒不是盲目的,他在本國進行幼兒教育實驗研究的過程中指出:"要曉得我們的小孩子不是美國的小孩子,我們的歷史、我們的環境與美國不同,我們的國情與美國的國情又不是一律;所以他們視為好的東西在我們用起來未必都是優良的。""總之.幼稚園的設施,總應當處處以適應本國國情為主體,至於那些具有世界性的教材和教法,也可以採用,總以不違反國情為唯一條件。"[8]另外,陳先生對歐洲11國的教育考察,也促使他下決心在中國實驗活教育。1934年7月,陳鶴琴先生開始了長達7個月的歐洲教育考察,他參觀了許多新型的實驗學校,與各國的教育專家進行了教育問題的討論,對各國的教育有了大致的了解和整體的把握,這使他對"新教育"的源頭--歐洲新教育有了真實的感受,從中看到了現代世界教育發展趨勢的共同特性,認為這是中國教育值得借鑒的。特別是各國教育都注重"做",注重培養兒童的動手能力和創造精神,這給了陳先生很大的啟發,為他在中國實踐活教育指明了方向。陳鶴琴先生在活教育實驗過程中,得到了陶行知先生的支持和幫助,他特別贊賞和佩服陶行知"教學做合一"的思想,陳先生汲取了杜威的"做中學"、陶行知的"教學做合一",提出了"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的教育思想。但是,陳鶴琴和陶行知的思想都超越了杜威的教育思想,是在實驗本國教育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是符合中國國情的。從內因來說,陳先生從小就接受私塾教育,對中國傳統教育的弊端深有體會,即便清王朝被推翻,教育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教學方法仍很死板,學校活動的中心仍是老師,教材的內容往往遠離學生生活。陳先生說:"他們機械的、被動的被灌輸以有限的所謂知識食糧,而實際上它們卻難以消化--沒有機會去接觸大自然。只要他們讀和寫,而從不要求他們自己去想去做。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活教育植下種子,生根發芽,開出花朵。"[9]1940年陳先生赴重慶參加國民教育會議,途經桂林時給中山學校題詞:"教活書、活教書、教書活;讀活書、活讀書、讀書活",[10]4月謝絕留在重慶任教育部國民教育司司長之職,表示"要做事,不做官",回到江西,邀集一批有志人士在泰和大嶺山上以"荒山辟樂園"的精神起了"扛西省立實驗幼稚師范學校",實驗"活教育",實現了由中國人自己培養幼教師資的宏願。其實.陳先生早在20年代就迫切的感到,要實現幼兒教育的中國化、科學化,不能靠外國教會控制幼教師資的訓練,必須由中國人自己來培訓師資。早在1928年他就提出《各省師范學校急需設幼稚科案》,建議"就環境適應之地,開設幼稚師范學校,或就各省之師范內,添設幼稚科,以培養專門人才,供給良好師資。"[11]江西省立實驗幼稚師范學校的創建就邁出了這第一步。是年,確定並實施活教育的思想:"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即目的論;"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即課程論;"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即方法論。"[12]1941年1月,陳先生主編的《活教育》月刊創刊,確定的刊物宗旨是:建設教育理論、輔導教師進修、提供具體教材、討論實際方法,並發表《活教育與死教育》一文。繼而發表活教育的17條教學原則:凡是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自己想;你要兒童怎樣做,就應當教兒童怎樣學;鼓勵兒童去發現他自己的世界;積極的鼓勵勝於消極的制裁;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我們的活教材;比較教學法;用比賽的方法來增進學習的效率;積極的暗示勝於消極的命令;替代教學法;注意環境、利用環境;分組學習,共同研究;教學游戲化;教學故事化;教師教教師;兒童教兒童;精密觀察。[13]1942年,在《活教育》月刊上發表《活教育要怎樣實施》,總結子兩年來活教育實施的經驗,教育內涵、提高教育效率案》《建議根據專業學習,讓幼教幹部歸隊,加強科學技術研究、提高工作效率案》。陳先生雖從政,但熱愛、關心幼教事業之心依然強烈。1979年,陳先生在全國政協五屆二次會議小組發言中講到:"這次我借出席五屆二次政協會議之機,提出了三點提案:1.在全國各省市恢復或建立幼兒師范學校,以培養幼教師資。2在全國各省市高等師范學校恢復或建立幼兒園和實驗小學,作為進行科學實驗取得系統經驗的場所。3.設立兒童玩具、教具、設備的研究室和實驗工廠。這三點提案,經提案審查委員會審查已建議國務院交教育部會同有關部門研究。"[19]是年11月在全國幼兒教育研究會成立大會上,被推選為名譽理事長,並發表講話,講話就開展幼兒教育科學研究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第一,要對於作為幼兒教育基礎的兒童心理作全面、系統、切實的科學實驗;第二,要重視幼兒家庭教育的科學實驗;第三,對幼兒園的教育應進行系統、深入的科學實驗與研究,要好示範性幼兒園;第四,必須重視和解決幼教玩具、教具的科學實驗和製造,這是一個極為迫切的重大問題。"陳鶴琴先生的三個提案和幾點建議為改革開放後我國幼兒教育事業的迅速恢復和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1981年,年近90的陳先生還為"六一"國際兒童節題詞:"一切為兒童、一切為教育、一切為四化。"同年11月,為浙江《幼兒教育》創刊題詞:"熱愛、了解和研究兒童,教育他們使之勝過前人。"這既是對一切從事幼兒教育實踐和理論研究工作者的諄諄教誨,也體現了陳先生熱愛兒童、關心兒童教育事業的摯熱情懷。縱覽陳鶴琴先生的一生,是為中國兒童教育事業奉獻的一生,為中國幼兒教育事業盡瘁的一生,繼承、弘揚和發展陳鶴琴的幼兒教育思想,為新時期我國幼兒教育的改革和創新獻力,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陸』 JK制服同樣也屬於校服,為何很少有人在學校穿
許多孩子不喜歡學校校服,他們覺得又大又肥的校服穿在身上不美觀。學校之所以發給每一位學生一套校服,是因為學校想讓學生形成學生意識。我認為學校校服可以成為學生的象徵,大部分學校都要求學生穿校服。有一部分學生特別喜歡看觀看外國偶像劇,外國偶像劇的學生穿著JK制服。為什麼很少有人在學校里穿JK校服呢?是社會環境造成的影響?還是我們不適合穿制服啊?我們要具體分析這個問題,雖說都是校服,但JK制服花費比較高,很多人難以接受JK校服的價格。
第三個原因:學生更容易接納普通校服我國一直以來都是以普通校服為主,而JK制服的使用機率特別小,只有那些貴族學院的學生才會穿JK制服款式的校服。我們不要養成攀比的習慣,校服也不要互相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