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牙買加的旅遊
尼哥瑞爾
位於牙買加島西端的尼哥瑞爾,可觀賞到加勒比海壯觀的落日,充滿羅曼蒂克,現已成為情侶與觀光客必到之地。
GotoNegril!這首牙買加名曲膾炙人口,吸引不少人們來到尼哥瑞爾海岸。
該地有椰子葉作屋頂的旅館和小築,風格獨特,可供您小住。
蒙坦戈貝
蒙坦戈貝,被牙買加人昵稱為「夢灣」。蒙坦戈貝有12萬人口,是牙買加第二大城。這里美麗的白沙灘一望無際,是度假的好地方。歐美觀光客常來此度假,享受水上運動及高爾夫球,使此地成為世界知名的加勒比海休閑度假聖地。
1494年,登陸牙買加的哥倫布曾到訪當地的阿拉瓦印第安部落,此地成為殖民地是1655年後,而變成度假勝地則是進入20世紀後的事。
蒙坦戈貝的名稱,是源自西班牙語Manteca(油脂)。從前此地是牛油與豬油的裝卸港口,悠久的歷史,遺留不少名勝古跡,適合您作尋幽探訪。
哥倫布公園
哥倫布發現牙買加時最初登陸的地點,稱作「發現灣」。可眺望大海的小山丘已經辟為公園,豎有哥倫布像,並陳列著大炮及炮台等遺跡。另外在5公里遠處,是當年被英國人打敗的西班牙人倉惶逃走之地,稱為「逃命灣」。
皇家港
1655年牙買加為英國所佔領,隨後因成為英皇御準的海盜大本營而盛極一時。當時著名的海盜有綽號叫「老魔鬼的亨利摩根」等,他們自此港出發,襲擊往來加勒比海的各國船隻,掠奪金銀財寶,然後在此盡情享樂。
1692年地震引起大海嘯,港口毀於一旦。不過今天仍有人相信當年海盜的財寶仍然長眠於海底。
但士河瀑布
牙買加八條河鎮(Ocho Rios)(奧喬里約) 的但士河瀑布(Dunn's River Falls) 全長180公尺,形如多層結婚蛋糕,分成一段一段。 牙買加有許多可自傲於世界的手工藝品,例如麥稈編制的帽子和籃子、木雕的盤子、寶石首飾、時裝以及其藝術品。此外,在免稅店裡您也可買到法國或義大利的時裝及手提包、瑞士的鍾表、英國的陶瓷、北歐的水晶玻璃製品等免稅品。
金斯敦、蒙特戈貝和奧科雷奧斯的免稅品商店裡有可購之物。除酒和香煙之外,其他物品可採用異地取貨的方式購買,即免稅品商店將你所購之物送至機場的商店中,出境時再取。採用這種方式購物需用外幣,其價格可便宜30%~40%。當地生產的物品主要是印有各種圖案的衣料和服裝、刺綉品、當地畫作和木刻。金斯敦的主要購物中心是TropicalPlaza、LiguaneaPlaza和:PremierPlaza。牙買加是加勒比海地區最大的購物中心。 牙買加有自己的特色餐食,如jerkpork,rundown,stempandgo和pepperpotsoup,其中味道特殊的紅色水果鱈魚(ackee)是牙買加的國菜。快餐有番石榴乾酪、芭蕉餡餅和肉餅。
牙買加盛產朗姆酒和咖啡。朗姆酒多種多樣,有度數高(暗色)的,也有度數低(淺色)的、。它們是多種混合酒的調制原料。藍山(BlueMountain)咖啡加味於世界聞名的TiaMaria酒和享有盛譽的老牌牙買加(OldJamaica)酒是餐後酒的佳品。紅帶(RedStripe)是當地較好的啤酒。此外,還有各種味道別致的果汁。進口酒十分昂貴。
阿基果:一種紅色的球型水果,當果子成熟時分裂成3瓣,每一瓣里有一顆黑色的核,未成熟的果子有毒性,烹調之後吃起來像雞蛋,通常和咸魚或BACON一起烹調。
BREADFRUIT:一種綠色果子。
SALFISH:用鱈魚製成,在烹飪之前放在水裡泡去掉多餘的鹽份。最流行的做法就是和阿基果一起烹調。
JERKEDMEATS:用一種辣的調味品(他們叫「JEARSAUCE」)把雞、魚、牛肉或豬肉腌制,然後在用填滿紅燈籠椒的木材的碳火上烤出來。這種MARINATED是一種用洋蔥、THYME、JAMAICAPIMENTO、CINNAMON、NUTMEG、PEPPERS、SALT等的混和物。
PUMPKINSOUP:這個湯是牙買加很出名在很多餐廳的菜單上都可見。
ESCOVEITHFISH:這種魚通常是用炸著吃。
酢漿草汁、牙買加焗雞、熏烤雞和一種甜玉米粥,都使人吃完還想吃。
牙買加山羊肉咖哩:山羊肉是最健康肉類之一,低脂、低膽固醇。
㈡ 什麼是帽子戲法
帽子戲法」的來歷
這個說法源於19世紀70年代在英國廣為流行的板球比賽。板球和美國的棒球相似,都要求投球手投擲的速度越快越好,對方擊球越遠越好。自有板球以來,凡進板球場觀賽的球迷都嚴格遵守著一條規矩:一邁進球場大門便須脫帽,這意味著對球場上所有球員、裁判和觀眾的尊重。因此,帽子就代表了尊重。一般說來,如果一名投球手連續投出3個好球而將對方3名球員淘汰出局,是件相當神奇的事。如果碰到這樣的情況,裁判便授予那個投手一頂帽子,作為一種至上的榮譽象徵。簡言之,「帽子戲法」的本意就是板球手連續用3個球得分而獲得一頂帽子鼓勵,這個詞19世紀70年代才出現在印刷品中的。 後來,「帽子戲法」被引用到足球比賽中,其具體含意就是在一場比賽中,一名隊員踢進對方球門三個球。在1958年世界盃巴西對法國的半決賽中,貝利一人連入三球,淘汰了法國隊,《貝利自傳》將此次輝煌辟為一章節,題目就叫「帽子戲法」。「帽子戲法」的說法,在中國流行較晚,大約始於中譯本《貝利自傳》的問世。 另外,「帽子戲法」的應用范圍也不限於體育領域,人們還用它來形容任何連續3次的成功。例如前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三度競選連獲成功,這史無前例的成就,美國《時代周刊》當時稱之為「瑪格麗特·撒切爾帽子戲法」。
足球世界盃歷史上的「帽子戲法」
下面列舉出一些足球世界盃歷史上的帽子戲法: 1、阿根廷的圭勒莫·斯塔比爾(Guillermo Stabile,1930年7月19日,世界盃小組賽,阿根廷6-3墨西哥) 2、巴西的貝利(Pele,1958年6月24日,世界盃半決賽,巴西5-2法國); 3、葡萄牙的尤西比奧(Eusebio,1966年7月23日,世界盃1/4決賽,葡萄牙5-3朝鮮(打進4球)); 4、英格蘭的傑夫·赫斯特(Geoff Hurst,1966年7月30日,世界盃決賽,英格蘭4-2德國); 5、德國的蓋德·穆勒(Gerd Muller,1970年6月7日,世界盃小組賽,德國5-2保加利亞;1970年6月10日,世界盃小組賽,德國3-1秘魯,兩次); 6、匈牙利的拉茲羅·基斯(Laszlo Kiss,1982年6月15日,世界盃小組賽,匈牙利10-1薩爾瓦多); 7、義大利的保羅·羅西(Paolo Rossi,1982年7月5日,世界盃小組賽,義大利3-2巴西); 8、阿根廷的加布里埃爾·奧馬爾·巴蒂斯圖塔(Gabriel Omar Batistuta,1994年6月21日,世界盃小組賽,阿根廷4-0希臘,1998年6月21日,世界盃小組賽,阿根廷5-0牙買加,兩次); 9、德國的米羅斯拉夫·克洛澤(Miroslav Klose,2002年6月1日,世界盃小組賽,德國8-0沙烏地阿拉伯); 10、葡萄牙的保萊塔(Pauleta, 2002年6月10日,世界盃小組賽,葡萄牙4-0波蘭); 11、阿根廷的岡薩洛·伊瓜因(Gonzalo Higuaín,2010年6月17日,世界盃小組賽,阿根廷4-1韓國)
足球歐洲杯歷史上的「帽子戲法」
歐洲杯自1960年舉辦以來,48年間共出現了12次帽子戲法。(到目前為止)
迪特爾-穆勒
第5屆歐洲杯半決賽 德國4-2南斯拉夫 迪特爾-穆勒是德國足球歷史上歐洲杯進球效率最高的球員,在第5屆南斯拉夫歐洲杯半決賽中,時年22歲的穆勒的他的國家隊處子秀中上演了歐洲杯歷史上第一個帽子戲法。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穆勒在下半場第80分鍾才替補登場。上場後1分鍾,穆勒就為德國隊將比分扳為2-2平,隨後在加時賽的最後5分鍾內,穆勒又為德國隊連進兩球,德國隊最終4-2逆轉東道主南斯拉夫挺進歐洲杯決賽。
阿洛夫斯
第6屆歐洲杯小組賽 德國3-2荷蘭 四年後的義大利歐洲杯小組賽中,另一位西德人在那不勒斯的聖保羅球場復制了迪特爾-穆勒的神奇。阿洛夫斯在德國同荷蘭的小組賽中上演帽子戲法。阿洛夫斯完成這些僅僅在比賽前66分鍾之內,他的三粒進球為德國隊取得了巨大的領先優勢,即便後來荷蘭隊連扳兩球,也無法避免失利的悲痛。
普拉蒂尼
第7屆歐洲杯小組賽 法國5-0比利時 普拉蒂尼是迄今為止唯一一位在歐洲杯歷史上兩度上演帽子戲法的球員,這位法國傳奇球星完成兩座帽子戲法僅僅用了3天時間。在第7屆法國歐洲杯小組賽中,法國隊在比烏約雷球場迎戰比利時隊,普拉蒂尼在第4分鍾為法國隊打破場上僵局;第74分鍾,他用一粒點球將比分改寫為4-0;終場前,普拉蒂尼再用一粒進球成就了歐洲杯歷史上第三個帽子戲法。 第7屆歐洲杯小組賽 法國3-2南斯拉夫 普拉蒂尼在完成自己歐洲杯上第一做帽子戲法之後第三天,他在聖埃蒂安的吉奧弗洛伊-古伊查德球場迎來了其第二座歐洲杯帽子戲法。法國隊在1球落後的情況下,由隊長普拉蒂尼分別在59、62、77分鍾三度建功,將比分改寫為3-1。雖然南斯拉夫在比賽第84分鍾,由斯托伊科維奇罰進一粒點球,也難免被逆轉的命運。
范巴斯滕
第8屆德國歐洲杯小組賽 荷蘭3-1英格蘭 第8屆歐洲杯冠軍是近些年「無冕之王」荷蘭在國際大賽中唯一斬獲的冠軍頭銜。當時由荷蘭三劍客領銜的荷蘭隊在小組賽中同英格蘭相遇,這是一場只有獲勝才能晉級的比賽。現任荷蘭國家隊主帥范巴斯滕在杜塞爾多夫的萊茵球場成為了橙衣軍團的英雄。中場休息前,范巴斯滕為荷蘭隊打破場上僵局;盡管英格蘭隊隨後將比分扳平,但是范巴斯滕在比賽第71、75分鍾的兩粒進球,讓英格蘭的努力付之東流。
康西卡奧
第11屆荷蘭比利時歐洲杯小組賽 葡萄牙3-0德國 這屆葡萄牙國家隊由「黃金一代」坐鎮,來自拉齊奧的康西卡奧本是一個不起眼的小角色。但是葡萄牙隊在小組賽的前兩場比賽中的勝利,給了康西卡奧登場機會。在鹿特丹的德-庫伊普球場,已經確定出線的葡萄牙隊遣上了大批替補球員,康西卡奧就是其中的一位。結果誰也未能想到,頂替菲戈出場的康西卡奧在比賽第35、54和71分鍾,為葡萄牙隊三度建功。上屆衛冕冠軍德國隊小組賽後僅積1分無奈回家。
克魯伊維特
第11屆荷蘭比利時歐洲杯1/4決賽 荷蘭6-1南斯拉夫 前巴薩落寞射手克魯伊維特將他的進攻天賦在這場比賽中發揮的淋漓盡致。在鹿特丹的德-庫伊普球場,克魯伊維特在比賽前54分鍾,僅僅用了30分鍾就完成了帽子戲法。他分別在比賽第24、38和第54分鍾各進一球,隨後南斯拉夫球員的烏龍球,以及隊友的梅開二度,讓這場比賽徹底的變成了一場血腥的屠殺。他是歐洲杯足球歷史上第二位在決賽階段上演帽子戲法的球星。
比利亞
第13屆瑞士-奧地利歐洲杯小組賽 西班牙4-1俄羅斯 來自瓦倫西亞的比利亞有幸在昨晚的因斯布魯克的新蒂沃利球場上演了歐洲杯歷史上第8座帽子戲法。這位賽前在最佳射手賠率中名列第4次的前鋒用一頂帽子戲法宣布自己才是本屆歐洲杯射手王的最大熱門。比利亞分別在第20、44、75分鍾,三度射穿由俄羅斯妖人門將阿金費耶夫把守的大門。
世界足壇千奇百怪之帽子戲法
1.點球帽子戲法
2004年6月3日,06世界盃預選賽南美賽區巴西對阿根廷,羅納爾多三次突入禁區造成對方球員犯規,並三次親自將自己製造的點球罰入,以一已之力擊敗老對手。點球帽子,殊為罕見。
2.點球不進帽子戲法
1999年7月4日,在美洲杯上對陣哥倫比亞,阿根廷以0比3敗北,是役阿根廷三獲點球,前鋒帕勒莫三次主罰,均沒能罰進。屢失屢罰,瘋子的外號真是名不虛傳。連帕勒莫自己都說:如果那三個點球全部罰進的話,我也就沒有現在這么出名了.可見,點球不進帽子戲法是多麼深入人心。
3.撲點球帽子戲法
在2007賽季慈善盾杯中,范德薩撲出切爾西三個點球,為曼聯戰勝切爾西立下汗馬功勞。老范寶刀不老,依舊牛氣哄哄。
4.任意球帽子戲法
1998年12月13日,時任拉齊奧後衛的米哈伊洛維奇在一場意甲比賽拉齊奧5:2桑普多利亞中三次任意球破門,從此奠定一代任意球大師地位。此後很難有人能做到老米做過的事。小貝不能,卡洛斯也不能,小羅不能,儒尼尼奧也不能。
5.黃牌帽子戲法
06年世界盃,克羅埃西亞和澳大利亞的比賽,主裁判波爾在開賽第62分鍾、第90分鍾分別給了克羅埃西亞球員西穆尼奇一張黃牌,但是居然忘記將他罰下場。第94分鍾西穆尼奇又犯規,波爾又出示一張黃牌時才想起來將他罰下場。球員在一場比賽中得了三張黃牌才被罰下場。這一場景恐怕會成為絕無僅有的一幕。
6.先生帽子戲法
近的不用說,有羅納爾多和齊達內的FIFA先生帽子戲法,遠的也有克魯伊夫、普拉蒂尼、巴斯騰的金球獎帽子戲法。一般的球員畢其一生也無法獲得一個先生獎項,而這幾位,只能說,他們太牛了。
7.超級帽子
球場上上演帽子戲法固然不易,若要在一場比賽中進三個以上的球更是難上加難。若在相當有影響力的比賽中上演大帽子更是難於上青天。在英超,索爾斯克亞曾經兩次獨中四元,超級替補人如其名;在歐冠中,普爾紹,小因扎吉和范尼曾經先後獨中四元;00年歐洲杯,克魯伊維特對陣南斯拉夫時也曾獨中四元;還有梅西,在對陣阿森納的比賽中上演的大四喜。更有牛者,俄羅斯人薩連科在94年世界盃上,一場比賽打入五球!!!可惜自從那一仗後,此君就似乎消失了。
8.頭槌帽子戲法
2002年2月12日,皇家馬德里7:0拉斯帕爾馬斯的比賽中,皇家馬德里前鋒莫倫特斯一人獨中五元,其中有四個進球是頭槌。由於只要在一場比賽中進三個球就算作帽子戲法,而莫倫特斯在這場比賽中的頭槌達到並超過三個,因此他上演了頭槌帽子戲法。 幾個月後的2002年世界盃,德國隊的前鋒克洛澤復制了莫倫特斯的頭槌帽子戲法。在小組賽德國8:0沙烏地阿拉伯的比賽中,克洛澤攻入三球,並且三個球都是頭槌。 現在,在體育競賽場合,如果有獨中三元的表現,就叫做「帽子戲法」。 帽子戲法,足球用語。專指在一場比賽中,一名隊員踢進對方球門三個球。帽子戲法源於劉易斯.卡洛爾的童話《愛麗斯漫遊奇境記》。書中說到一位制帽匠能夠出神入化地用帽子變戲法。後來,英國板球協會借用其意,給連續三次擊中門柱或橫木、使對方3人出局的每個投手獎帽子一頂,以顯示其出神入化的投球技巧,這便是板球的「帽子戲法」。後來,「帽子戲法」被引用到足球比賽中,其具體含意就是「在一場比賽中,一名隊員踢進對方球門三個球」。
9.助攻帽子戲法
2009—2010賽季西甲聯賽第十七輪的比賽巴薩客場挑戰特內里費的比賽中,巴薩小將博揚上演助攻帽子戲法,博揚上半場兩次,下半場一次,共三次助攻梅西,幫助其上演帽子戲法的同時,自己也完成了助攻的帽子戲法。
10.世界盃亞軍帽子戲法
無冕之王荷蘭隊,於1974年、1978年和2010年的三屆世界盃都殺入了決賽,卻都沒能在決賽中戰勝對手捧起世界盃,遺憾的完成了世界盃亞軍的帽子戲法。
網頁游戲《Hattrick 帽子戲法》
㈢ 牙買加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
牙買加是北美州的一個島國。
㈣ 有誰知道牙買加
牙 買 加 概 況
國名:牙買加(Jamaica),牙買加在印第安人阿拉瓦克語中是「泉水之島」的意思。
獨立日:8月6日(1962年)
國慶日:每年8月的第一個星期一(1962年)
國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2∶1。兩道寬度相等的黃色寬條沿對角線將旗面分成兩兩相等的四個三角形,上下為綠色,左右為黑色。黃色代表該國的自然資源和陽光,黑色象徵已經克服和即將面臨的困難,綠色象徵希望和國家豐富的農業資源。
國徽:圖案中間為盾徽,白色盾面上有一個紅色十字,五隻金黃色的菠蘿排列在紅十字上。盾徽上端是一頂頭盔,兩旁飾有黃白花冠圖案;頭盔上頂著一段木頭,木頭之上是一隻張著嘴的鱷魚。盾徽兩側為印第安人,右側的強壯男子手執一張弓,左側的青年女子手挽一筐菠蘿。下端的綬帶上用英文寫著「出類拔萃,一個民族」。
國花:「生命之木」花
國家政要:總理珀西瓦爾·帕特森 (Percival Patterson),1992年3月接替總理職務,1993年起三度連任。
自然地理:10991平方公里。位於加勒比海的西北部,東隔牙買加海峽與海地相望,北距古巴約140公里。為加勒比第三大島。海岸線長1220公里。屬熱帶雨林氣候,年平均氣溫27℃。
人口:262萬(2001年底)。黑人和黑白混血種人佔90%以上,其餘為印度人、白人和華人。英語為官方語言。多數居民信奉基督教,少數人信奉印度教和猶太教。
首都:金斯敦(Kingston),人口97萬(包括市郊,1998年)。
行政區劃:劃為三郡:康沃爾郡、米德爾塞克斯郡、薩里郡。三郡之下又劃分為14個區,其中金斯敦和聖安德魯區組成一個聯合區,所以實際上只有13個區政府。各區名稱如下:金斯敦和聖安德魯聯合區、聖托馬斯、波特蘭、聖馬麗、聖安娜、特里洛尼、聖詹姆斯、漢諾威、威斯特摩蘭、聖伊麗莎白、曼徹斯特、克拉倫登、聖凱瑟琳。
簡史:原為印第安人阿拉瓦克族居住地。1494年哥倫布發現該島。1509年淪為西班牙的殖民地。1655年英國佔領該島。17世紀末至19世紀初,成為英奴隸市場之一。1834年英國宣布廢除奴隸制。1866年成為英國直轄殖民地。1958年參加西印度聯邦。1959年獲得內部自治權。1961年9月退出西印度聯邦。1962年8月6日宣布獨立,為英聯邦成員國。
政治:現行憲法於1962年8月6日生效。憲法規定,英國女王為國家元首。總督是女王的代表,由女王任命。總督負責任命政府總理和由總理提名的部長,及任命反對黨領袖。由參、眾兩院組成的議會為國家立法機構,任期五年。內閣是政府行政機構,總理為政府首腦,擁有行政權,對議會負責,直接領導內閣。
經濟:鋁土、蔗糖和旅遊業是牙買加國民經濟中最重要部門和外匯收入主要來源。資源主要有鋁土,儲量約19億噸,為世界第三大鋁土生產國。其他礦藏有鈷、銅、鐵、鉛、鋅和石膏等。森林面積26.5萬公頃,多為雜木。鋁土的開采冶煉是牙買加最重要的工業部門。此外還有食品加工、飲料、卷煙、金屬製品、電子設備、建築材料、化學製品和紡織服裝等工業。耕地面積約27萬公頃,森林面積約佔全國總面積的20%。主要種植甘蔗和香蕉,其他還有可可、咖啡和紅胡椒等。旅遊業是牙買加重要經濟部門和主要外匯來源。
新聞出版:主要報刊有《新聞集錦日報》、《明星晚報》,為《新聞集錦日報》的晚報、日報《牙買加紀事報》、《牙買加之聲》周刊、雙周刊《旭日報》。牙買加新聞署:1962年成立。是政府新聞機構。牙買加通訊社:1979年成立。是官方通訊社,隸屬新聞部。廣播電台和電視台主要有:1959年政府撥款建立的牙買加廣播公司,由政府任命董事會領導。設有廣播電台和電視台。廣播電台一台及二台全天播音。電視台為商業性,每星期播出140小時。1950年建立的牙買加電台,由21個團體合資開辦,全天播音。
外交:奉行獨立的、不結盟的外交政策,主張國家主權平等、互不幹涉內政、促進國際合作,主張在聯合國的框架內解決國際爭端,反對使用武力。維護國家主權、吸引外資和遊客、開拓國際市場,是其外交工作的主要目標。積極發展同加勒比國家的團結與合作,積極參與加勒比共同體和加勒比國家聯盟等地區性組織,大力促進地區一體化進程。優先發展與美國等西方主要發達國家關系,積極參與美洲自由貿易區的談判,努力爭取小經濟體的特殊待遇。努力發展與拉美、亞洲、非洲等發展中國家的友好合作。積極參加不結盟運動和聯合國事務。
與中國關系: 1972年11月21日,牙買加與中國建交 。2005年6月,牙買加總理帕特森訪華 。
㈤ 帽子戲法是什麼意思
帽子戲法是指一個足球球員在比賽中進了三個球,就叫帽子戲法。進四個球就是大四喜,進兩個球就是雙響,也可以說是梅開二度。
20世紀,hat trick很快被引用到其它體育比賽中,如hockey、baseball和soccer等,指參賽者在同一場比賽中獨中三元、連續三次得分的佳績。其具體含意就是在一場比賽中,一名隊員踢進對方球門三個球。
1958年世界盃巴西對法國的半決賽中,貝利一人連入三球,淘汰了法國隊,《貝利自傳》將此次輝煌辟為一章節,題目就叫「帽子戲法」。「帽子戲法」的說法,在中國流行較晚,大約始於中譯本《貝利自傳》的問世。
(5)牙買加有哪些種帽子擴展閱讀:
足球世界盃歷史上的帽子戲法:
1、阿根廷的圭勒莫·斯塔比爾(Guillermo Stabile,1930年7月19日,世界盃小組賽,阿根廷6-3墨西哥);
2、巴西的貝利(Pele,1958年6月24日,世界盃半決賽,巴西5-2法國);
3、葡萄牙的尤西比奧(Eusebio,1966年7月23日,世界盃1/4決賽,葡萄牙5-3朝鮮(打進4球);
4、英格蘭的傑夫·赫斯特(Geoff Hurst,1966年7月30日,世界盃決賽,英格蘭4-2德國);
5、德國的蓋德·穆勒(Gerd Muller,1970年6月7日,世界盃小組賽,德國5-2保加利亞;1970年6月10日,世界盃小組賽,德國3-1秘魯,兩次);
6、義大利的保羅·羅西(Paolo Rossi,1982年7月5日,世界盃小組賽,義大利3-2巴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