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休閑服飾 > 有褲子的少數民族服裝女款

有褲子的少數民族服裝女款

發布時間:2021-07-01 22:18:28

『壹』 少數民族服飾有哪些

壯族服飾:在壯族聚居的農村,特別是在比較偏僻的壯族山區,服飾仍保存本民族的特色。男子多穿青布對襟上衣,有的還以布帕纏頭。女子服飾則別具一格,因地區不同而式樣各異。壯族婦女多穿無領斜襟綉花滾邊的上衣,下身穿綉花滾邊寬腳的褲子或青蠟染的褶裙,腰束綉花圍腰,腳穿綉花鞋,有的頭上還纏著各式方巾,喜歡戴銀首飾。龍州,憑祥一帶的壯族婦女,喜穿無領斜襟的黑色上衣和黑色寬腳的褲子,頭上包成方塊形狀的黑帕。壯族婦女擅長織布和刺綉,所織壯布和壯錦,花樣新穎,服飾增添不少色彩。
瑤族服飾:瑤族服飾式樣豐富多采。在不同自稱的各部分瑤族之間,服飾又各有差異。他們大都穿黑色或深藍色衣服,衣料多為自織白布,用藍靛浸染。男子上衣有對襟及斜襟兩種,一般均束腰帶,褲子長短不一,有的長至腳面,有的短至膝蓋,大都用深色而較長的包頭布包頭。南丹縣大瑤寨男子穿長至膝蓋的白色燈籠褲,下纏腳腿布,人們稱之為「白褲瑤」。瑤族婦女擅長刺綉,衣服多綉滿各色,鮮艷奪目。婦女服飾大致有兩種:一種是上穿過胯的長衫,無領對襟,在襟邊袖口旁均有綉花及挑花,腰系五彩絲綉滿帶,胸前懸掛長方形布一幅,上面綉滿花紋,褲的長短不一,褲邊也刺有花紋,兩鬢發較長,以青布纏頭,外束白線編成的扁帶,還喜歡以成串的彩色料珠、銀或銀鏈掛在鬢邊或腰帶上;另一種是上穿無領無袖短衣,兩襟綉花,腰系帶,下著青色碎花白邊的百褶裙,用布條裹腿。瑤族婦女都盤發髻,發式各式各樣,如有的「盤瑤」婦女只留頭頂上部頭發,而將周圍的頭發剃去,把辮子留在頭頂,用長的黑布包上,形似草帽; 喜戴各種銀飾,裝飾品有項圈、手環、耳環、銀牌、銀包、戒指等;頭飾花樣繁多,如「平板瑤」頭頂六寸長、三寸寬的一塊木板,中扎紅繩,上蓋花帕,前後垂細珠;「 藍靛瑤」發結細辮,盤於頭頂,串集竹片為圓板綴以五色細珠,蓋在頭上,再復花帕;金綉大瑤山的茶山瑤婦女頭上戴有三條(每條約一斤重)弧形大銀釵。

銀飾與中國民族服飾特點

中國許多民族都有佩帶銀飾的習俗,北方民族與南方民族,由於地理環境、文化背景和生活習俗不同,顯示出迥然不同的裝飾風格,甚至同一民族的不同支系間,銀飾也有很大差別,這些差異極大的豐富了銀飾的種類。銀飾可分為頭飾、耳飾、項飾、胸飾、鐲、戒以及裝飾衣物的銀片、銀花等等。銀飾的製作工藝十分復雜,有鑲嵌、鏨花、鏤空、花絲、鍛造、點珠等金工技法,嫻熟的技藝從另一方面成就了豐富多彩的銀飾。
若論飾銀之風盛行,以苗族為最甚。在清水江、都柳江、潕陽河流域,那裡的苗族是一個被熠熠銀光包裹著的民族。清水江畔的蘆笙場上,苗族少女們佩戴的銀飾重逾十公斤。貴州並非白銀產地,地處偏僻、經濟發展較為落後的苗族將銀飾作為本民族的群體選擇,無疑是一個奇特的文化現象。這種現象涉及到圖騰信仰、歷史遷涉、民俗生活等苗族文化的本質。苗族崇巫,由「萬物有靈觀」產生的崇拜行為以及「生成維護」的避邪巫術,共同構築起苗族社會的宗教氛圍。崇拜與巫術,兩者在苗族銀飾上的反映都很充分,特別是後者,它所造成的特殊的審美意識直接影響到苗族銀飾的造型,於是有了鼓釘銀額帶、鼓釘銀鐲、鼓釘銀梳這類銀飾。苗族相信一切銳利之物都可以避邪,銳角鼓釘象徵的是閃電和光明。又如銀角頭飾,牛角形,但卻是龍角。龍在苗族民俗中主要是以保護神的身份出現,幾乎每個人都相信有一條龍在庇護著自己的村寨。銀角是苗族服飾中的又一奇觀。雷山大銀角,寬約85厘米,高約80厘米,造型簡朴,最具古風。佩戴時,要在銀角兩端插上白色羽毛,伴著姑娘的舞步,羽毛隨風搖曳,使銀角在巍峨壯觀中兼有輕盈飄逸之美。施洞銀角又稱銀扇,因其在兩角間設四條銀片形似扇骨而得名。其上飾有「二龍戲珠」和「雙鳳朝陽」,造型栩栩如生。銀片間立有6隻鳳鳥,展翅欲飛,頂端有蝴蝶、垂穗。施洞銀角是苗族銀角中最為華美之作,此外還有三都式、舟溪式、榕江式、革一式各類銀角。苗族的銀冠、銀角、銀鳳釵、銀花梳、銀項圈、銀鐲、銀耳飾等都是無與倫比的佳作。苗族銀飾種類之豐富、工藝之精湛,堪稱世界一流。
滿族、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柯爾克孜族、哈薩克族等民族佩戴的銀飾具有華麗之美,其鑲嵌有珊瑚、松石、琥珀、珍珠、翡翠等珠寶,精工製作,崇尚華貴。藏族的金工技藝,隨文成公主入藏時傳入,此後代代相傳,名匠輩出,繼承了唐代金銀采礦、冶煉、製作工藝的卓越成就。至今藏族工匠仍保持著唐代傳統的金工技藝,其銀飾上的花紋,幾乎包括了唐代流行的裝飾花紋的全部。水族銀飾以花絲著稱,其工匠善於花絲點珠,盤龍團鳳,工藝精細至極。水族女子,一身青衣,無綉飾,通身上下以銀飾裝扮,黑白輝映,也能達到至美境界。雲南地區的景頗族、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彝族等民族以代表星月的銀泡裝飾衣物。在民俗信仰中,星星象徵多子,月亮是主生育的女神,服飾上綴銀泡為飾,便是祈求人丁興旺,世代昌盛。侗族、瑤族、土家族、壯族等民族也是崇尚 銀飾裝扮的民族,其銀飾亦各有特色。
銀飾,一方面顯示富有和美麗,另一方面則具有更深的社會含義:作為民族的標志,它起到維系群體的作用。在同一民族同一支系中,人們都必須佩帶同樣的銀飾;作為崇拜物,它把同一祖先的子孫緊緊的凝聚在一起;作為婚姻標志,它給人們的婚戀生活帶來良好的秩序;作為巫術器物,它從心理上給人們提供生活的安全感。因此,民族銀飾已不是單純的裝飾品,而是根植於民族土壤中的文化的復合體。
銀飾代表了金屬工藝的最高水平,它們在型制,紋樣和工藝技術上顯示出的豐富內容,是其他質量的器物無法比擬的。沒有哪類物品像傳統銀飾那樣造型別致,種類繁多、紋樣豐富、工藝精緻,中國民族在銀飾的製作上傾注的熱情和聰明才智遠遠超過對其他物品的投入。銀的自然魅力和永恆價值使古今中外的人們對其發生興趣。它們一經被認識和利用,便始終與人類社會生活緊密相伴,從未衰落,如同它們自身的價值一樣,是藝術的物質世界中「永恆」的題材。

中國少數民族服飾文化的一般特點

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經過認真的科學識別,我國共有五十六個民族。此外,還有一些尚待進一步進行民族識別的人們共同體。

中華各民族的形成,經歷了至少兩千多年的分化或融合過程。從我國古代典籍中早已出現的「夏」、「戎」、「狄」、「荊蠻」、「夷」、「諸濮」、「百越」等族別名稱來看,我國早在秦代以前就已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而秦王朝封建專制制度的建立,使這樣一個多民族國家高度統一在中央政權之下。正因此,我國各民族的文化都有長期發展的歷史傳統,包括服飾文化在內。從現實的情況來考察,我國少數民族的服飾文化具有下列五個方面的一般性特點;

第一,我國少數民族種類繁多,分布廣闊,且廣大少數民族地區長期以來交通不便,互相交流困難,因而民族服飾多姿多彩,服飾文化內咨豐富,有取之不盡的服飾資源。

我國55種少數民族,居住在全國兩千多個縣中的百分之七十的縣,分布廣闊。在這些少數民族中,有些民族又具有眾多的支系,如苗族分為紅苗、黑苗、白苗、青苗、花苗五大類,其中的花苗又包括了大頭苗、獨角苗、蒙紗苗、花腳苗等,皆以不同的服飾劃分。這樣一來,不但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服飾,僅是同一民族內也因支系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服飾,使得我國少數民族的服飾顯得格外豐富。 字串4

我國少數民族服飾無論從質料、色彩來看,也無論從式樣、塔配來看;都是十分豐富的。有著25個少數民族的雲南省舉行民族藝術節,數千人的少數民族文藝隊伍也就是數千人的少數民族服飾表演隊。昆明民族歌舞團以「日月風火」為題的民族服飾抒懷舞會,分「春日生輝」、「夏月溶溶」、「秋風送爽」、「冬火熊熊」四個場景展示了三百套民族服飾,其品種之多、款式之奇、色彩之艷、花樣之繁令人驚贊。短短的一個半小時表演,令人信服地證明:雲南不但是歌舞的海洋,也是少數民族服飾的海洋。而這,正是多民族中國的一個縮影。

第二,由於自然環境的差異和民族風俗習慣、審美情趣的不同,中國少數民族服飾顯示出北方和南方、山區和草原的巨大差別,表現出不同的風格和特點。

中國的自然條件南北迥異;北方嚴寒多風雪,森林草原寬闊,分點在其間的北方少數民族多靠狩豬畜牧為生;南方溫熱多雨,山地益嶺相間,生活在其間的少數民族多從事農耕。不同的自然環境、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造成了不同的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也造成了不同的服飾風格和服飾特點。生活在高原草場並從事畜牧業的蒙古、藏、哈薩克、柯爾克孜、塔吉克、裕固、土等少數民族,穿著多取之於牲畜皮毛,用羊皮縫制的衣、褲、大氅多為光板,有的在衣領、袖口、衣襟、下擺鑲以色布或細毛皮。藏族和柯爾克孜族用珍貴裘皮鑲邊的長袍和裙子顯得雍容厚實。哈薩克族的「庫普」是用駝毛絮里的大衣,十分輕暖。他們服裝的風格是寬袍大袖、厚實莊重。南方少數民族地區宜於植麻種棉;自織麻布和土布是衣裙的主要用科。所用工具多十分簡陋,但織物精美,花紋奇麗。因天氣濕熱,需要坦胸露腿,衣裙也就多短窄輕薄,其風格多生動活潑,式樣繁多,各不雷同。總之,風格的多種多樣,不同的特點十分突出,構成了中國少數民族服飾文化的另一個特點。 字串9

第三,由於各種歷史的、地理的、政治的、經濟的原因,中國少數民族直到本世紀中期仍處於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和相應的生產力水平上,由此而帶來的差異十分深刻,至今仍未能完全克服,因而少數民族服飾中所表現出來的文化內容具有明顯的層次性。

中國少數民族由於各種歷史的、地理的、政治的、經濟的原因,解放前,有的已經具有了明顯的資本主義萌芽,有的卻仍停留在原始公社末期,表現了社會發展的極不平衡。在這方面,被民族學者稱為「一部活的社會發展史」的雲南省,可以作為一個典型的代表。解放前,在雲南二十五個少數民族中,白、回和部分彝族中資本主義因素已經相當發展;廣大的壯、哈尼、納西、白、彝等民族都已進入了封建地主制;傣族進入了封建領主制;小涼山彝族是比較典型的奴隸制;而相當一部分少數民族如基諾、布朗、景頗、獨龍、怒、部分僳僳族、佤族等卻仍然停留在原始公社末期;至今,永寧納西族(摩梭人)仍保留著母系制殘余。在別的少數民族聚居省區,這種情況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只不過不象雲南省這樣完整和典型而已。這樣,少數民族服飾所反映出來的文化內容也就具有層次性。同時,這一層次性還決定了少數民族服飾文化的層次性。有的人有一種誤解,好象凡是少數民族服飾中的特出之處都具有「原始性」,都是原始文化的具體表現,是明顯地不合乎事實的。對少數民族服飾的層次性,應根據實際情況作出具體分析。

字串8

第四,中國少數民族服飾面臨著社會全面現代化進程的沖擊和改革的要求,一些傳統服飾已經發生變化。

改革開放給全國人民的生活方式帶來了很大的變化,商品經濟的發展給原來封閉落後的少數民族山區注入了活力並傳來了多方面的信息,其中也包括許多現代新潮時裝的信息。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少數民族服飾文化正面臨著巨大的沖擊。由於某些少數民族服裝用料多,裝飾繁瑣,工藝復雜,製作困難,穿著不便,難於洗滌,不少少數民族地區的青年人已改穿漢族服裝,個別地區甚至已經見不到民族服裝。針對這一情況,一方面要積極而緊迫地搶救少數民族服飾資源,以免出現某些富有特色的民族服飾文化的消失;同時,還要主動地,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地引導少數民族群眾進行服飾改革,組織一些專家學者和服裝設計師在廣泛聽取本民族群眾意見的基礎上設計出新的民族服裝,在保持基本的民族用飾特點的前提下力求大方、美觀、簡潔、適用,便於生產生活,便於今後組織大規模機器生產,以適應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可以說,這既是現階段中國少數民族服飾文化所急需解決的問題,也是現階段中國少數民族服飾文化的一個特點。

『貳』 55個少數民族的服飾特點

1.蒙古族

蒙古族的傳統服飾主要由首飾、長袍、腰帶和靴子四個主要部分構成。婦女頭上的裝飾多用瑪瑙、珍珠、金銀等製成,牧區女子多用紅綠等色長綢纏頭。

2.回族

男子喜歡戴無檐小帽,以白色、圓頂居多,穿白襯衫外套黑坎肩。過去,婦女普遍戴蓋頭,從20世紀50年代起,時興戴白色仿護士帽,老年婦女仍外罩蓋頭,現在也有用素色紗巾包頭的。

3.藏族

藏族服飾頗具特色,農區男子穿右開襟氆氌長袍,腳著皮靴或「松巴鞋」;農區和城鎮的婦女冬春穿長袖長袍,夏秋為無袖長袍,腰前系有彩色橫條圍裙,即「邦墊」,姑娘則不系。牧區男女服飾基本相同,均穿光板羊皮袍。女子頭飾比較講究,少女梳一條發辮,成年則分成兩條。

4.維吾爾族

維吾爾族喜歡戴帽,尤以四楞小花帽最具特色。男子傳統服裝為寬袖、無領、無扣,中扎一布帶的棉質長袍。婦女則著色彩艷麗的連衣裙,外套對襟背心,配有耳環、手鐲、項鏈等裝飾品。

5.苗族

多數地區婦女穿大領對襟短衣和長短不一的百褶裙;有的穿大襟右衽上衣,下著寬腳褲;有的上衣無領,衣袖和褲腳邊綉有寬大花邊。基本都纏布頭巾,戴耳環、項圈、手鐲。頭飾樣式繁多,配有各式包頭帕。男子多著大襟或對襟短衣,下穿長褲。

6.彝族

男子穿黑色窄袖左斜襟上衣和多褶寬褲腳長褲;女子多穿鑲邊或綉花大襟右衽上衣和多褶長裙,佩圍裙和腰帶,纏包頭。外出時,男女均披形如斗篷的「擦爾瓦」。

7.壯族

壯族男子多穿青布對襟上衣,有的以布帕纏頭;婦女多穿無領、左衽上衣,下著寬褲或褶裙。

8.布依族

男子多穿對襟短褂、長褲,包頭巾;婦女大多穿右衽大襟衣,下著長褲或百褶裙,戴各種銀質首飾。

9.朝鮮族

有「白衣民族「之稱,過去男女多著白色短衣,現婦女穿色彩艷麗的短衣長裙,男子仍著白色短上衣,外套坎肩,下穿大肥襠褲,褲腳系絲帶,外出時加穿長袍。

10.滿族

以長袍為主,俗稱「旗袍」。男袍袖口接有「馬蹄袖」,平時挽起,放下可為手背禦寒。

11.侗族

男子多穿對襟短衣,女多穿裙或長褲。

12.瑤族

瑤族男女服裝主要由青、藍布製作,男子多穿對襟無領短衫,下著長褲或過膝短褲。廣西南丹縣大瑤寨男子愛穿綉邊白褲,被稱做「白瑤褲」;女子服飾較復雜,有的穿無領短衣,下配長短不等的裙子,有的穿長可及膝的對襟上衣,有的穿後面長、前襟短的過膝長衣。

13.白族

白族崇尚白色,男子纏白色或藍色包頭,穿白色對襟衣或黑領褂,下著白色或藍色長褲。各地女子服飾不盡相同,大理地區婦女多戴綉花布或彩色頭巾纏頭,穿白色上衣,外套黑色絲絨領褂,下穿藍布褲,系邊緣帶有幾何圖案下擺的圍裙,盤發辮於頭頂。

14.土家族

土家族男子以白色或青藍色土布帕子纏頭,多穿多紐扣對襟短衫;女子穿無領左開襟、袖子肥大褂,下著綉有花紋、圖案的八福羅裙,有的穿褲腳有兩三道花邊的長褲,老人穿大襟衣。

15.哈尼族

哈尼族男子多穿藏青色對襟上衣和長褲,以黑布或白布纏頭。婦女多穿右襟無領上衣,下著長褲,胸前戴成串銀飾,頭戴鑲有小銀泡的圓帽,戴耳環、耳墜和大手鐲。

16.哈薩克族

哈薩克族男子多穿黑色、咖啡色等深色衣服;婦女服飾豐富多彩,夏季多穿花連衣裙,冬季外罩對襟棉大衣,年輕女子愛穿綉花套褲,喜歡以銀製品做裝飾。

17.黎族

黎族男子穿無領對襟上衣,下著前後兩幅布的「吊檐」,以紅布或黑布纏頭;女子穿對襟長袖上衣或套頭上衣,下配筒裙,束發腦後,飾以骨簪或金屬簪,戴綠花頭巾。

網路--中國少數民族服裝

『叄』 在雲南那邊一種少數民族褲子 花花的 像裙子一樣的褲子是什麼男女都能穿

傣族的吧,傣族男女都是可以穿裙子的。

緬甸人也穿得哦,叫「隆基」。

『肆』 中國少數民族服裝哪種好看

我覺得是維吾爾族

維吾爾族傳統的男子外衣稱為「袷袢」,長過膝、寬袖、無領、無扣,穿時腰間系一長帶。

女子普遍穿連衣裙,外罩坎肩或上衣。婦女和姑娘都喜歡用天然的烏斯蔓草汁畫眉,染指甲,戴耳環、手鐲、戒指、項鏈等。

維吾爾族不論男女老幼都喜歡戴「尕巴」(四楞花帽),用黑白兩色或彩色絲線綉出各種民族形式的花紋圖案。過去未婚少女都梳十幾條發辮,以長發為美。頭上別有各式各樣的頭飾,也有將雙辮盤成發髻的。

『伍』 這個女孩穿著哪個少數民族的服裝

苗族。
這個女孩穿著苗族的服裝。

『陸』 少數民族有幾種服裝 他們的服裝特點在那裡

http://1278.hbrtv.com/Article/lyzn/200606/Article_3084.htm

『柒』 古代少數民族的女子服飾

寶寶知道
寶寶問題媽媽知道
立即下載
古代漢族與少數民族穿衣問題
聽聞古代漢族穿衣 領口左右相交,象徵地道方正。交領的右衽覆蓋於左衽之上,也體現了右衽為陽在外,左衽為陰在內的陰陽觀念,顯出獨特的中正氣韻,代表做人要不偏不倚。
而少數民族穿衣則是領口左右相交,交領的左衽覆蓋於右衽之上。
是這樣嗎?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是什麼原因造成了漢族與少數民族在穿衣問題上的差別?
謝謝
更多
十分鍾內有問必答,下載網路知道立即下載
我來解答
推薦回答
由於自然環境的差異和民族風俗習慣、審美情趣的不同,中國少數民族服飾顯示出北方和南方、山區和草原的巨大差別,表現出不同的風格和特點。

中國的自然條件南北迥異;北方嚴寒多風雪,森林草原寬闊,分點在其間的北方少數民族多靠狩豬畜牧為生;南方溫熱多雨,山地益嶺相間,生活在其間的少數民族多從事農耕。不同的自然環境、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造成了不同的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也造成了不同的服飾風格和服飾特點。生活在高原草場並從事畜牧業的蒙古、藏、哈薩克、柯爾克孜、塔吉克、裕固、土等少數民族,穿著多取之於牲畜皮毛,用羊皮縫制的衣、褲、大氅多為光板,有的在衣領、袖口、衣襟、下擺鑲以色布或細毛皮。

藏族和柯爾克孜族用珍貴裘皮鑲邊的長袍和裙子顯得雍容厚實。哈薩克族的「庫普」是用駝毛絮里的大衣,十分輕暖。他們服裝的風格是寬袍大袖、厚實莊重。南方少數民族地區宜於植麻種棉;自織麻布和土布是衣裙的主要用科。所用工具多十分簡陋,但織物精美,花紋奇麗。因天氣濕熱,需要坦胸露腿,衣裙也就多短窄輕薄,其風格多生動活潑,式樣繁多,各不雷同。總之,風格的多種多樣,不同的特點十分突出,構成了中國少數民族服飾文化的另一個特點。

第三,由於各種歷史的、地理的、政治的、經濟的原因,中國少數民族直到本世紀中期仍處於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和相應的生產力水平上,由此而帶來的差異十分深刻,至今仍未能完全克服,因而少數民族服飾中所表現出來的文化內容具有明顯的層次性。

中國少數民族由於各種歷史的、地理的、政治的、經濟的原因,解放前,有的已經具有了明顯的資本主義萌芽,有的卻仍停留在原始公社末期,表現了社會發展的極不平衡。在這方面,被民族學者稱為「一部活的社會發展史」的雲南省,可以作為一個典型的代表。解放前,在雲南二十五個少數民族中,白、回和部分彝族中資本主義因素已經相當發展;廣大的壯、哈尼、納西、白、彝等民族都已進入了封建地主制;傣族進入了封建領主制;小涼山彝族是比較典型的奴隸制;而相當一部分少數民族如基諾、布朗、景頗、獨龍、怒、部分僳僳族、佤族等卻仍然停留在原始公社末期;至今,永寧納西族(摩梭人)仍保留著母系制殘余。在別的少數民族聚居省區,這種情況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只不過不象雲南省這樣完整和典型而已。

這樣,少數民族服飾所反映出來的文化內容也就具有層次性。同時,這一層次性還決定了少數民族服飾文化的層次性。有的人有一種誤解,好象凡是少數民族服飾中的特出之處都具有「原始性」,都是原始文化的具體表現,是明顯地不合乎事實的。對少數民族服飾的層次性,應根據實際情況作出具體分析。

第四,中國少數民族服飾面臨著社會全面現代化進程的沖擊和改革的要求,一些傳統服飾已經發生變化。

『捌』 56個少數民族服裝哪個民族服裝最好製作

南方因為一年四季不太明顯,衣服變化不大,比如佤族人的衣服就很簡單,但是沒有代表性,所以我就不說了,我只說說有代表性的。中國56個民族中漢族人的衣服最好製作。北方的漢族人更能代表漢族,我就以北方的漢族服裝為例簡單的說一下。春秋天的衣服,上身一般穿夾襖,也就是兩件褂子縫在一起,有的稍微放一點點破舊的碎布或少許的舊棉絮,下身的褲子也是類似的做法,叫夾褲,褲子沒有褲帶眼,褲腰的位置很肥大,可以捲起來,有的人用布條繫上,這樣褲子就不會掉了,褲子沒有開前叉,解小便也要脫褲子的,一般不穿內衣,鞋子是平底的布鞋,鞋底鞋幫子都是碎布做成的,俗稱千層底的布鞋,不穿襪子,襪子也是用布做成的,有的人戴那種叫瓜皮帽的帽子。夏天上身穿對襟的長袖或短袖褂子,褂子不用扣子,用布條代替扣子繫上的,因為漢族人的布扣子是後來山寨別的民族的。下身穿單層的褲子或穿短衣短褲,褲子沒有褲帶眼,褲腰的位置很肥大,可以捲起來,這樣褲子就不會掉了,褲子沒有開前叉,解小便也要脫褲子的,腳穿平底布鞋。冬天穿棉衣棉褲,對襟的棉襖可以掖起來,用繩子扎緊了可以保暖,有的農村人甚至用草繩子系在腰裡使衣服貼緊身體,這樣可以保暖,不穿內衣,也有少數人穿褂子背心的,女人穿內衣,叫肚兜。棉褲和夾褲差不多,只是棉花多了很多而已,褲子沒有褲帶眼,褲腰的位置很肥大,用布條繫上,這樣褲子就不會掉了,褲子沒有開前叉,解小便也要脫褲子的,一般不穿內褲甚至不穿褲衩。棉鞋是由左右兩部分合起來的,合起來的地方有一道縫隙,俗稱一道梅棉鞋,很少有穿襪子的。至於有的漢族人的衣服比我說的要好而且穿的式樣也多,但那一般都是照人家的樣子做的。現在漢族人都不穿這些了,所以現在的人一般知道的不多,偶爾從影視作品裡可以看到一點。其它民族的衣服嘛,零碎太多,有很多裝飾,比較難製作一些,所以說還是漢族人的衣服最好製作。

『玖』 少數民族服飾特點有哪些

1、原料具有民族和地區特色

以捕角為主要經濟生活的赫哲族早年曾以魚皮為衣。長期從事狩獵的鄂倫春、鄂溫克等族狍皮獸筋縫制衣服。經營畜牧業的蒙古族、藏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裕固族等,穿戴多取諸牲畜皮毛。從事農業的少數民族則以當地出產的棉麻絲為原料,紡織布帛絲綢,縫制衣服。

2、服飾款式紛繁

少數民族服飾大體上有長袍和短衣兩類。穿袍子的民族一般戴帽蹬靴,穿短衣的民族多纏帕著履。袍子形式也多種多樣,有蒙古、滿、土等民族的高領大襟式,有藏、門巴等族的無領斜襟式,有維吾爾等族的右斜襟式等,還有坎肩式長袍。

短衣有褲和裙之別。裙子款式有百褶裙、筒裙、短裙、連衣裙等。

3、結構、風格各自有異

無論是袍、衣、裙、褲,不同的民族在結構、風格等方面都有差別,同是高領大襟袍,有開叉和不開叉的,有前後開叉的,有前後開叉和周圍鑲邊的、黎、傣、景頗、德昂等民族婦女都穿筒裙,但黎族為棉製錦裙、景頗族為毛織花裙、德昂族為橫條紋裙,而傣族多為市購布料裙。

4、刺綉、蠟染用於服飾裝飾上

刺綉一般運用在頭巾、腰帶、圍裙以及衣襟、環肩、下擺、袖口、褲腳、裙邊等易損部位,既起裝飾作用,又有實用價值。刺綉包括桃花、補花、綉花等多種工藝,綉花的手法有平綉、編綉、結綉、盤綉等,花紋圖案有自然景物,吉祥圖案和幾何紋樣等。

5、工藝精湛

紡織、鞣皮、擀氈等工藝,有著悠久的歷史。如黎族的木棉布、藏族的氆氌、維吾爾族的愛得麗絲綢、鄂倫春的皮毛製品等素負盛名。

與有褲子的少數民族服裝女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夏裝長款t恤裙 瀏覽:333
長春女裝服裝廠在哪裡 瀏覽:705
南方航空制服最新款式圖 瀏覽:343
紅領巾和校服怎麼畫 瀏覽:668
廣州褲子批發男褲 瀏覽:41
日式男生校服 瀏覽:504
簡單拼接t恤 瀏覽:996
穿褲子勒屁股怎麼回事 瀏覽:278
豐台區初中校服樣式 瀏覽:369
童話精品童裝 瀏覽:608
12345歲童裝新款 瀏覽:504
無限手套哪裡來的 瀏覽:295
怎樣剪小孩連體睡衣 瀏覽:625
女裝t恤春裝亮片多少錢 瀏覽:227
裙子怎麼放縫 瀏覽:493
男裝潮牌尺碼175鉤花 瀏覽:176
日本男裝品牌標志 瀏覽:404
t恤女式圖片 瀏覽:813
好多女孩都想開一家女裝店 瀏覽:463
合肥哪裡有童裝專賣店 瀏覽: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