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古代唐朝與漢朝的女人衣裳有什麼不一樣
唐代婦女服飾如果說中國古代男子服飾的主題是實用與莊重,那麼女子服飾的風格則是浪漫多姿,而唐代女子服飾則是其中最為絢麗的篇章。
唐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極盛期,經濟繁榮,文化發達,對外交往頻繁,世風開放。加之域外少數民族風氣的影響,唐代婦女所受束縛較少。在這獨有的時代環境和社會氛圍下,唐代婦女服飾,以其眾多的款式,艷麗的色調,創新的裝飾手法,典雅華美的風格,成為唐文化的重要標志之一。
唐代女子服裝,分衣裙、冠帽、鞋履幾類。唐制規定,女服分四種,朝服、公服、祭服、常服。前三種為後妃命婦女官於朝會、祭祀等正式場合穿著的大、小禮服,後者為日常穿著。唐代女子常服,基本上是上身是衫、襦,下身束裙,肩加披帛。衫為單衣,襦有夾有絮,僅短至腰部。裙子長而多幅。此外還有襖、半臂、縵衫等。襖為夾衣,長於襦而短於袍。半臂是短袖的緊身上衣,套於衫外,流行於唐前期。縵衫是女子歌舞時穿在外面的罩衣,短小易脫。其衣裙顏色豐富多彩,以紅、綠、紫、黃色最為流行,如時人所雲「紅裙妒殺石榴花」、「藕絲衫子藕絲裙」、「折腰多舞鬱金裙」等,衫、襦、襖、裙上多有織文和綉文,如唐詩所描述:「新貼綉羅襦,雙雙金鷓鴣」、「羅衫葉葉綉重重,金鳳銀鵝各一叢」。衣料有絲綢、棉布、葛、麻、毛等,而以絲綢最為常用。
此外,「時世妝」,袒領服、男裝、胡服也是重要服飾。「時世妝」,即時裝,唐初女子衣衫小袖窄衣,外加半臂,肩繞披帛,緊身長裙上束至胸,風格簡約;盛唐時,衣裙漸寬,裙腰下移,服色艷麗;至中晚唐時,衣裙日趨寬肥,女子往往褒衣博帶,寬袍大袖,色彩靡麗。袒領服、男服、戎裝和胡服,在唐代尤其是盛唐時期的婦女中廣為流行。袒領服為一種半袒胸的大袖衫襦,衣料為紗羅製品,時人形容為「慢束羅裙半掩胸」、「參差羞殺雪芙蓉」、「綺羅纖縷見肌膚」等,下配以曳地長裙,充分體現了唐代女子的婀娜身姿和自然之美。唐代婦女喜好戎裝、男服。「軍裝宮娥掃眉淺」,則描繪了宮中女子穿著戎裝的情景。武宗時,王才人因著與武宗同樣的衣服,而常被奏事者誤認為皇帝。上有所好,下必效之。盛唐時,士人們的妻子不約而同地穿戴起丈夫的衣衫、帽子和靴子,侍女們也紛紛仿效女主人穿起男式圓領服,頭裹襆頭,足蹬烏皮靴。唐代婦女並無華夷之別的觀念,開元天寶年間,在長安、洛陽等大都市的街頭,處處可見身著翻領、窄袖緊身胡服、腰系蹀躞帶的漢族女子,體現了盛唐帝國婦女們開放、健美的精神風貌。
女子發首,以戴各式便帽和梳髻為主。所戴便帽,初行冪,次行帷帽,再行胡帽。唐初女子有「蔽面」習俗,婦女外出多戴冪,冪是一種大幅方巾,一般用輕薄透明的紗羅製成,戴時披體而下,障蔽全身。高宗時,隨社會風氣的開放,改戴「施裙至頸」的帷帽。至開元盛世,婦女們乾脆去除帽巾,露髻出行,或仿效男子和胡人,裹襆頭和戴狀奇艷麗的胡帽。胡帽因源於西域和吐蕃各族,狀式新穎多變,有的卷檐虛頂,有的裝有上翻的帽耳,耳上加飾鳥羽,有的在帽沿部分飾以皮毛等。此外,若出門遠行,還戴風帽,以避風塵。
唐代女子足下著履、靴、屐等。履以錦、麻、絲、綾等布帛織成。亦有用蒲草類編成的草履。履身常加綉飾,履頭狀式多樣,有圓頭、高頭、雲形、花形等,如唐詩所雲:「雲頭踏殿鞋」、「金蹙重台履」、「叢頭鞋子紅偏細」等。靴多以錦為之,織造功緻,紋飾美麗。屐於夏季赤足著用,為民間女子所喜,如李白詩雲:「屐上足如霜,不著鴉頭襪」。
唐代女子追求美容美飾,其化妝及佩飾內容豐富,有發式、頭飾、面妝、佩飾等。女子發式以梳髻為主,或挽於頭頂,或結於腦後,形制十分豐富。名目有半翻髻、雲髻、盤桓髻、驚鵠髻、倭墮髻、雙環望仙髻、烏蠻髻、回鶻髻等數十種。初唐時發髻簡單,多較低平;盛唐以後高髻流行,髻式紛繁。發上飾品有簪、釵、步搖、勝、鈾、花等。多以玉、金、銀、玳瑁等材料製成,工藝精美。簪釵常成對使用,用時橫插、斜插或倒插。步搖是其中的精品,釵首製成鳥雀狀、雀口銜掛珠串,隨步行搖顫,倍增韻致。唐中後期婦女中還盛行插梳,以精緻美觀的小花梳飾於發上。
面部化妝有敷鋁粉、抹胭脂、畫黛眉、貼花鈿、點面靨、描斜紅、塗唇脂諸多方法,淡妝者采其二三,盛妝者悉數運用。鉛粉色澤潔白,質地細膩,施於面、頸、胸部,「纖白明媚」。胭脂為提取的紅藍花汁配以豬脂、牛髓製成的膏狀顏料。由於帝王士大夫的偏愛,女子眉式花樣百出。玄宗在四川曾令畫工畫《十眉畫》,名目有鴛鴦眉、小山眉、倒暈眉等。闊眉是主要眉式,初唐一般都畫得較長,盛唐以後開始流行短式。花鈿是一種額飾,以金箔片、黑光紙、雲母片、魚腮骨等材料剪製成各種花朵之形,尤以梅花最為多見,貼於眉間。面靨是於面頰酒渦處以胭脂點染,或像花鈿一樣,用金箔等物粘貼。斜紅是於面頰太陽穴處以胭脂染繪兩道紅色的月牙形紋飾,工整者形如弦月,繁雜者狀似傷痕,是中晚唐婦女一種時髦的打扮。
項飾有項鏈、項圈、瓔珞等,臂飾有臂釧、手鐲,腰飾有玉佩、香囊等。瓔珞原為佛像頸間的一種裝飾,隨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唐時為宮女侍女、舞伎所喜著。其上部為一半圓形金屬頸圈,下半部為一珠玉寶石組成的項鏈,有的在胸前部位還懸掛一較大的鎖片形飾物,整體華貴晶瑩。臂釧,又稱跳脫,是以金屬絲盤繞多匝,形如彈簧,或以多個手鐲合並而成的飾物,套於手臂,在宮女和仕女中流行。香囊多以金、銀製作,鏤空,上下兩半球以子母口相扣合,裡面有兩個同心圓環,環內又置一小香盂,同心圓環之間及小金盂之間均用對稱的活軸相連,無論怎樣轉動,香盂里的香灰都不倒置灑落。
漢代婦女服飾漢代女子服飾的設計理念
漢代的衣服,主要的有袍、襜褕(直身的單衣)、襦(短衣)、裙。漢代延續戰國時期的服飾風格,在圖案的追求上更加趨於大氣、明快、簡練、多變。在圖案造型的選擇上,突出了龍、鳳的寓意。而裝飾化的特點,更具有審美價值,在設計上也更加追求藝術造型的完美性。圖案作為服飾裝飾不單單是美的象徵,而是更加突出地表現出了它的藝術欣賞價值。
(一)漢代女子服飾的紋樣設計
漢代的服飾紋樣題材多變,充滿濃郁的神話色彩。漢代在服飾圖案的色彩運用上,主要以對比為主,強調明快、醒目、艷麗,表現了素中見華美的特點。服飾使得女子曲線修長,待人接物含蓄內斂,動作簡明舒緩,自然樸素,庄嚴而典雅。為此,各種手工業者為了滿足統治者的需要,在服飾圖案的設計上更加追求藝術的審美價值,所反映的圖案已不僅僅是滿足於各種自然物象的變形,而是適應統治階級的需要。
1.漢代女子的襦裙
襦裙是中國婦女服裝中最主要的形式之一,上襦下裙的女服樣式,早在戰國時代已經出現。到了漢代,由於深衣的普遍流行,穿這種服式的婦女逐漸減少。這個時期的襦裙樣式,一般上襦極短,只到腰間,而裙子很長,下垂至地。
2.漢代女子的曲裾深衣
漢代曲裾深衣不僅男子可穿,同時也是女服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服式,這種服裝通身緊窄,長可曳地,下擺一般呈喇叭狀,行不露足。衣袖有寬窄兩式,袖口大多鑲邊,衣領部分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領,領口很低,以便露出裡衣。另外,漢代窄袖緊身的繞襟深衣,衣服幾經轉折,繞至臀部,然後用綢帶系束,衣上還繪有精美華麗的紋樣,深衣穿著時包裹身體行動不便,慢慢地被直裾衣服所取代了。
3.漢代直裾女服
漢代的直裾早在西漢時就已出現,但不能作為正式的禮服,是因為古代褲子皆無褲襠,僅有兩條褲腿套到膝部,用帶子系於腰間。這種無襠的褲子穿在裡面,如果不用外衣掩住,褲子就會外露,這在當時被認為是不恭不敬的事情。之後,隨著服飾的日益完備,褲子的形式也得到改進,出現有襠的褲子,所以至東漢以後,直裾逐漸普及,並替代了深衣。
三、漢代女子服飾對中國審美文化的影響
漢代女性審美意識對中國審美文化的影響。漢代是中國封建專制集權統治形成和完善的時代,封建禮法的確立和完善為漢代婦女服飾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服飾是滲透於當時人們情感意願、道德風尚和審美情趣之中逐漸積淀而成的一種觀念,一種反映社會普遍心理和民族精神實質的文化形態。
1.儒學思想的影響
在漢代,儒學開始受到統治者的尊信。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董仲舒以儒家宋法思想為核心,加以陰陽五行學說,將神權、君權、父權、夫權結成一體,形成了統一的封建思想體系。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服裝的形制和衣料的質地色彩、紋飾都形成了森嚴的階級等級界限的一面,但漢代女子還是在遵循儒學的禮節上創造出式樣美好,別致的服裝,向世人展示女性的亮麗風采。
2.漢代女性地位的影響
漢代女性之所以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是由她們在社會經濟生活及勞動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所決定的。漢代社會處於封建社會初期,封建禮教植根尚淺,加上整個地主階級處於上升進取時期,封建社會的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的發展,在這種環境下,婦女的勞動不僅限於家庭,而且涉及社會經濟生活的其他領域。漢代絲綢在美化人民生活,發展社會經濟,溝通各國貿易與文化聯系中所起的巨大的作用來看,應當承認漢代婦女對於創造燦爛經濟、文化的貢獻。
3.男性審美觀和統治階級導向作用的影響
在漢代以男性為主導地位的社會中,男性把對女性社會角色的期待和社會職能的要求制度化、規范化,把溫柔、賢慧等品格看作女性內在美的主要標志,特別是儒家禮教對女性的要求也更加明晰和規章化了。漢代女性注重對自身的形象塑造,卻也擺脫不了心理上對男性的依賴,於是便自覺或者是不自覺的以男性的傳統標准為標准。
Ⅱ 連江明天天氣怎麼樣要穿怎樣的衣服,能穿裙子嗎
鈿雲蟠蟠牙比魚,孔雀翅尾蛟龍須。漳宮舊樣博山爐,
楚嬌捧笑開芙蕖。八蠶繭綿小分炷,獸焰微紅隔雲母。
Ⅲ 暖暖環游世界中國區域1怎麼獲得6萬高分 匯總攻略
你可以去網路搜,打「暖暖環游世界中國區域(1)60000+高分攻略」即可
Ⅳ 工筆,白描,線描.有區別嗎具體有什麼區別啊
工筆-就是細致的寫實
白描-中國畫技法名。單用墨色線條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畫法。有時略敷淡墨作為渲染。源於古代的「白畫」。
線描-是素描的一種,用單色線對物體進行勾畫
工筆亦稱「細筆」。與」寫意」對稱。中國畫技法名。屬於工整細致一類密體的畫法。用細致的筆法製作,工筆畫著重線條美,一絲不苟,是工筆畫的特色。如宋代的院體畫,明代仇英的人物畫,清代沈銓的花鳥走獸畫等。北宋韓拙《山水純全集》有「用筆有簡易而意全者,有巧密而精細者」之說,工筆的要求乃屬於後者。著名的工筆畫家有張萱、王維、趙佶等等。
工筆畫的技法有,描,分,染,罩,
所謂描指的是白描,畫者分別用濃磨,淡磨瞄出底稿,分是指用磨色上色,用清水分蘊開來,表現出畫面的層次,染和分是一個意思,只不過用的不再是磨色,而用彩色來分蘊畫面,罩色指的是整體上色,比如整片葉子上的綠色。
傳統認為顏色應薄上,但是要表現出厚重的感覺,往往一遍遍用較薄的顏色反復上色,最終形成一種多層疊加的厚重效果。薄上色法可以說最好是把握在用絹畫時,手放於絹面之上撫摸畫面不覺有色的粗糙感,而還能清晰地感覺到絹絲的經緯。我們今天看到的許多古畫上,都有著細膩而厚重的色彩,顏色的質地很細。其實這里還要說明一點,重彩中的重,是厚重的意思,而不是厚厚的顏色。所以不是畫的顏色越多,越是符合重彩的需要。今天隨著岩彩畫的興起,有些畫家追求色彩的厚畫法,向油畫一樣的做肌理,這又是另一種手法,但是這僅限於岩彩畫使用較多。在今天大部分繪畫中,還應該是厚薄結合比較好,在我的畫中就是盡力在嘗試厚塗與薄畫結合使用。
關於用白的問題:
在國畫中,特別是工筆畫中,白色使用的概率還是比較高的。但是它並不是為了增加厚重感。白色可以用於畫領口、袖口;衣服上的圖案;土裙(就是仕女最下面穿的裙子);以及和其它顏色混合出的膚色等等……
厚重感在前面已經提到,它是多層疊加出的效果,而不是簡單的通過加白達到的,國畫中的白要小心使用,鋅鈦白(錫管裝的)中的膠性很大,一旦畫上就不好去掉,所以要十分慎重。特別是蛤粉(粉末狀),這種顏色在使用中十分不穩定。在加膠時,只要蛤粉一濕立刻變得十分透明,但是在顏色完全乾透以後又顯得特別的白,在染時要全憑經驗十分不易。因為白色是覆蓋性色彩,所以在使用時多使用勾填法,留出墨線貼著線的邊緣完成塗色,要做到色不壓線、色不離線。在畫一些工筆的白花時,有時需要用薄塗法淡淡的罩幾遍白色,然後在用曙紅或豆綠分染,就形成了白花潔白、明亮的效果。用化學合成的顏色會有許多雜渣,大家可以先用少量水把色調開,過幾分後倒上面的顏色用,這樣顏料中的渣就沒有了。畫工筆時最好少調色,幾種色調在一起,顏色也會灰,盡量用原色。用花青色時最好加點墨,可以去火氣。畫白色時,可以加入少量珍珠粉〔最好過期的,要不費用太高〕,這樣的白色很白,有光澤。
傳統國畫顏色介紹:
石色(不透明色):石色即是礦物質顏色,石色除了使用在繪畫中,還應用於壁畫、建築彩繪等地方。在我國古代,畫家們有一套十分系統而完整的使用石色的方法,但隨著明、清畫家對工筆繪畫的認識逐漸淡薄,所以,傳統製造石色的方法幾近失傳。今天有許多學者到日本學來了當年日本人從我國學去的制顏色方法,才有現在較為豐富的品種供畫家使用。
石色主要包括:硃砂、朱磦、石青、石綠、雄黃、雌黃、石黃、黑石脂、雲母粉、蛤粉、赭石、土黃、珊瑚粉和其他寶石類顏料粉以及新研製出的高溫結晶顏料等。
需要說明的是:石青與石綠一般分類較細:分成頭青、二青、三青、四青等頭青色最重,四青色最淺,石綠同理。
水色(透明色):水色主要是由一些天然植物為主材料,配以少量動物質材料、礦物質細粉顏料組成。石色與水色一般是相互結合著使用於國畫中,已達到濃淡相間、虛實相生的豐富效果。
水色主要包括:朱磦、胭脂、西洋紅、藤黃、赭石、花青、水彩色與丙烯色等。
需要說明的是:
1、朱磦是硃砂最細的形態,所以有些畫家在使用時以薄塗法來形成水色透明的顏色效果。
2、西洋紅:在國畫色中的名目較多,又叫做曙紅、牡丹紅等。
金屬顏料:畫家使用金屬顏料由來已久,最早是在唐朝。金屬顏料主要是金箔、金粉;銀箔銀粉。金箔一方面使用在背景上,另一方面主要是使用在局部貼金。
金箔有四個品種:
紫赤金(略帶紅色):主要貼寺廟中的佛像。
庫金(足金金箔):繪畫中常用,往往是98%的純金和2%的純銀合成。
大赤金(略帶黃色的金):又稱冷金,70%的純金,相當於18K金。
田赤金(呈淡黃色):相當於14K的金。
銀色相比之下不是太常用,故不細說。
1、畫黑的顏色有幾種辦法,一種是用淡墨一遍一遍的上,直到達到黑的效果為止。畫時注意,要是想達到黑色偏暖的話就用油煙墨;想要發冷的黑的話用松煙墨。另一種是厚塗法,用國畫色(上海馬利牌顏料)中的黑色,塗幾遍就能達到很黑的效果。在絹上尤其明顯。(這可是秘密噢)
2、現在許多畫家抱怨赭石色不好用,與墨或花青調好後會形成沉澱,幾乎每一種赭石都會有或多或少的這樣的現象。其實不是顏色的問題,而是對顏料性能不了解,赭石基本上其中的礦物質還是較多的,這和植物色的花青是無法調和的,兩者不容;同理,赭石與墨也就不可能調和了,這不是顏料的問題。正確的使用方法是:把顏色分開使用就會自然調和,即先上赭石,再等幹了往上疊加其他的顏色,這樣就不會出現「出渣子」的現象了。
3、從我的經驗上看,水彩顏色是可以使用的,但是要注意要用性能較穩定的水彩顏色,比如日本的、英國的,如果怕在裝裱時「跑」可以在水彩色中稍加一些膠就可以了。另外還可以用丙烯顏色,性能也很好,但是要注意丙烯色中的膠性較大,如果顏色畫錯了,顏色干後就無法洗掉了。
天雅礦物色、新岩、水乾的使用方法
礦物色、新岩、水乾的使用方法其實很簡單,只要兌上膠液即可作畫。
(一)膠的溶化:膠的溶化是「岩彩」畫中的第一步,也是主要的一步。它的濃和淡直接影響畫面著色的效果。濃了易開裂,淡了易剝落,只有恰到好處。你的畫也就成功了一半。
(1)明膠的溶化方法:將所需用量的明膠倒入小碗,先加入4倍涼水泡5分鍾後再加入五倍的70OC熱水,用筷子充分攪拌開膠粉。如果有疙瘩,說明未完全溶化膠粉,需繼續攪拌直至疙瘩全部溶化。
※因明膠是由動物生皮熬制而成,未去掉其骨膠原以外的蛋白質橢
Ⅳ 國畫怎麼調色
一、調色如下:
灰綠色:三綠+少許墨
墨青色:花青+墨
絳紅色:胭脂+朱膘+少許墨
墨綠色:草綠+少許墨
老綠色:草綠+少許胭脂
褐色:赭石+墨
檀香色:藤黃+朱膘+少許三綠
藍灰色:花青+白粉+少許三青
土紅色:朱膘+少許胭脂
青綠色:草綠+少許酞青藍
胭脂水:胭脂+大量水
朱紅色:朱膘+曙紅
粉黃色:藤黃+白色
綠色:草綠+翡翠綠
青藍色:石青+酞青藍
淡橘紅色:朱磦+少許曙紅
二、彩色國畫顏料分配:
草綠:70%花青+30%藤黃調配而成,畫工筆花卉的葉子最常用的色彩之一;
汁綠:80%藤黃+15%花青+5%朱膘調和成的嫩綠色,常用來作為反葉的底色和嫩葉的底色;
老綠: 草綠中微加墨或微加點胭脂,常用來罩染處於暗部的葉子色彩,薄薄的老綠也可用來渲染反葉;
三綠:石綠+白色而得,白色加的越多則就變成四綠,五綠等,三青,四青等色彩也是同理;
老赭:朱膘+墨調和而成,接近熟褐色.常用來提染枝幹或提染葉面被蟲咬蝕的部分。
(5)雲母裙子擴展閱讀:
各類單色塗料(又稱原色漆)的品種雖然相當多,但還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這就要求油漆工在實際工作中,利用已有的原色漆調配出更加絢麗多彩的色彩,以滿足用戶多方面的需要。
國外工業發達國家,配色是利用測色和配色儀器和計算機程序,通過光電分光色差儀或光譜光度計,分析來樣色板的顏色及成分,以數字的形式記錄測量顏色,將其輸入調色、配色軟體程序,計算出各種顏色的比例,及需要加入何種顏色來達到數值指標,再進行配色,既准確又快速。
在汽車修補行業,電腦測色、調色系統已開始廣泛應用。另一種人工配製復色漆,主要憑實際經驗,按需要的色漆樣板來識別出存在幾種單色組成,各單色的大致比例是多少,做小樣調配實驗,然後進行配製,但也必須按照色彩學的基本原理進行。
Ⅵ 急急急!!!!!!!誰有唐代服飾的資料和圖片
由隋入唐,中國古代服裝發展到全盛時期,政治的穩定,經濟的
發達,生產和紡織技術的進步,對外交往的頻繁等促使服飾空前繁榮,
服裝款式、色彩、圖案等都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嶄新局面,而這一時期
的女子服飾,可謂中國服裝中最為精彩的 篇章,其冠服之豐美華麗,
妝飾之奇異紛繁,都令人目不暇接。大唐二百餘年的女子服飾形象,可
主要分為襦裙服、男裝、胡服三種配套服飾。下面藉助古籍詩畫,分而
述之。
一、襦裙服
襦裙服系指唐代女子上穿短襦或衫,下著長裙,佩披帛,加半臂(即
短袖)的傳統裝束。唐女襦裙裝在接受外來服飾影響下,取其神而保留
了自我的原形,於是襦裙裝成為唐代乃至整個中國服裝史中最為精彩而
又動人的一種配套裝束了。
襦,一般只長到腰,很短,是唐代女服的特點。與此相近的衫,卻
長至胯或更長。唐女的襦、衫等上衣是各個階層的常服。元稹詩句「藕絲
衫子藕絲裙」,張佑詩句「鴛鴦綉帶拋何處,孔雀羅衫付阿誰」,歐陽炯
詩句「紅袖女郎相引去」。從這些詩句看,唐代女子著襦、衫已非常普遍,
而且喜歡紅,淺紅或淡赭,淺綠等色,並加上「羅衫葉葉綉重重,金鳳
銀鵝各一叢」的金銀彩綉為飾,外觀更是美不可言。襦的領口常有變化,
襦衫領型有:圓領、方領、直領和雞心領等。盛唐時代有袒領,即領口開
得很低,早期只在宮廷嬪妃、歌舞伎者間流行,後來連豪門貴婦也予以
垂青,從唐墓門石刻畫和大量陶制女俑來看,袒領流行開來,或許已經遍及
黎庶,因而當時藝術形象中出現的袒領女裝形象為數實在不少。
裙,唐代婦女下裳為裙。這是當時女子非常重視的下裳形式。制裙面
料多為絲織品,但用料有多少之別,通常以多幅為佳。裙腰上提高度,有些
可以掩胸,下身僅著抹胸,外披紗羅衫,致使上身肌膚隱隱顯露。如周昉
《簪花仕女圖》,以及周濆「慣束羅衫半露胸」等詩、畫即描繪這種裝束,
這是中國古代女裝中最大膽的一種,足以想見當時思想開放的程度。唐代
裙的質料、色彩和樣式均大大超過前代,可謂群芳爭艷,瑰麗多姿。如唐詩
中所涉及的諸多裙式有:「上仙初著翠霞裙」,「荷葉羅裙一色裁」、「
兩人抬起隱花裙」、「竹葉裙」、「碧紗裙」、「新換霓裳月色裙」等。
唐代裙色多彩,可以盡如人所好,多為深紅、杏黃、絳紫、月青、青綠。
其中尤以石榴色流行時間最長。李白有「眉欺楊柳葉,裙妒石榴花。」萬楚
五有「眉黛奪得萱草色,紅裙妒殺石榴花。」其流行范圍之廣,從《燕京
五月歌》中可見,「石榴花開街欲焚,蟠枝屈朵皆崩雲,千門萬戶買不盡,剩
將女兒染紅裙。」石榴裙最大的特點,是裙束較高,上披短小襦衣,兩者
寬窄長短形成鮮明對比。這種上衣下裙的「唐裝」,是對前代服裝的繼承、
發展和完善。從整體效果看,上衣短小而裙長曳地,使體態顯得苗條和
修長。
二、女著男裝
女著男裝在中國長期封建社會中,是較為罕見的現象。《禮記 內則》曾
規定,「男女不通衣服。」盡管事實上不可能這么絕對,但是女子著男裝,
常會被認為是不守婦道。唐以前雖然在漢魏時也有男女服式差異較小的現象,
但那不屬於女著男裝,只有在氣氛非常寬松的唐代,女著男裝才有可能蔚然
成風,即使這樣,還應將一部分起因歸於游牧民族的影響。當時影響中原的
外來服飾,絕大多數都是馬上民族的服飾。那些粗獷的身架、英武的裝束,
以及矯健的馬匹,對唐女著裝意識產生一種滲透式的影響,同時創造出一種
適合女著男裝的氣氛。《舊唐書 輿服志》載,「或有著丈夫衣服、靴、衫,
而尊卑內外斯一貫矣」已明確記錄下女著男裝的情景。《新唐書 五行志》記,
「高宗嘗內宴,太平公主紫衫玉帶,皂羅折上巾,具紛礪七事,歌舞於帝前。
帝與後笑曰『女子不可為武官,何為此裝束?』」雖說這太平公主此舉有些
恃寵撒嬌,但也說明了唐初已經出現女著男裝的傾向。女著男裝的風氣尤在大
唐開元、天寶年間盛行。《中華古今注》記,「至天寶年中,士人之妻,著丈
夫靴衫鞭帽,內外一體也。」《新唐書 李石傳》記,「吾聞禁中有金鳥錦袍二,
昔玄宗幸溫泉與楊貴妃衣之。」由此可以看出,當時女子仿製男裝,穿著男裝
相當普遍。
三、胡服
初唐到盛唐間,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契丹、回鶻與中原交往甚多,加之絲綢
之路的駱駝商隊絡繹不絕,對唐代服飾影響極大。所謂胡人,是漢族人對北方
民族的一種貶稱,我們這里講史,權且保留當時的稱呼。隨胡人而來的文化,
特別是胡服---這種包含印度、波斯等很多民族成分在內的民族裝束,令唐代婦
女耳目一新。於是,一陣狂風般胡服熱席捲中原諸城,其中尤以長安及洛陽等地
為盛,其飾品也最具異邦色彩。元稹詩:「自從胡騎起煙塵,毛毳腥膻滿地洛,
女為胡婦學胡妝,伎進胡音務胡樂.....胡音胡騎與胡妝,五十年來竟紛泊。」
唐玄宗酷愛胡舞胡樂,楊貴妃、安祿山均為胡舞能手,白居易《長恨歌》中的
「霓裳羽衣舞」即是胡舞的一種。另有渾脫舞,枯枝舞,胡旋舞等對漢族音樂、
舞蹈、服飾等藝術門類都有較大影響。所記當時「臣妾人人學團轉」的激動人心
的場面也是可以想像到的。姚汝能《安祿山事跡》記,「天寶初,貴游士庶好
衣胡帽,婦人則簪步搖,衣服之制度衿袖窄小。」關於女子著胡服的形象或見於
石刻線畫等古跡。較典型者,即為上戴渾脫帽,身著窄袖緊身翻領長袍,下著長
褲,足登高腰靴。《輿服志》雲,「中宗後有衣男子而靴如奚、契丹之服」當為
此種裝束。
四、小結
唐代服飾之所以絢麗多彩,有諸多因素,首先是在隋代奠定了基礎。隋王朝
統治年代隨短,但絲織業有長足的發展。文獻中記隋煬帝「盛冠服以飾其奸」,
他不僅使臣下嬪妃著華麗衣冠,甚至連出遊運河時大船纖繩均傳為絲綢所制,
兩岸樹木以綠絲飾其柳,以彩絲綢扎其花,足以見絲綢產量之驚人。至唐代,
絲織品產地遍及全國,無論產量、質量均超過前代,從而為唐代服飾的新穎富麗
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加之與各國各族人民廣泛交往,對各國文化採取廣收博
採的態度,使之與本國服裝融會貫通,因而得以推出無數新奇美妙的冠服。唐代
服飾,特別是女子裝束,不光為當時人們所崇尚,甚至於今日人們觀賞唐代服飾,
亦覺興奮異常。這里沒有矯柔造作之態,也沒有扭捏矜持之姿。展現在人們面前
的,是充滿朝氣,令人振奮又使人心醉的服飾。其色彩也非濃艷不取,各種鮮麗
的顏色爭相媲美,不甘疏落寂寞,再加上金銀雜之,愈顯炫人眼目。其裝飾圖案
無不鳥獸成雙,花團錦簇,祥光四射,生趣盎然,真可謂一派大唐盛景。
http://www.pep.com.cn/qinhan/index.htm
漢網,漢文化綜合討論區 http://www.haanen.com
天漢民族服飾,漢服知識 http://www.tianhan.com.cn
古徑衣飾,專業漢服製做 http://www.hanfushop.com
ChineseHanfu,漢服英文站 http://www.hanfu.org
Ⅶ 古詩大約50句
《孔雀東南飛》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kōng hóu),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君既為府吏,守節情不移。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便可白公姥(mǔ),及時相遣歸。」
府吏得聞之,堂上啟阿母:「兒已薄祿相,幸復得此婦,結發同枕席,黃泉共為友。共事二三年,始爾未為久。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謂府吏:「何乃太區區!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東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可憐體無比,阿母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長跪告:「伏惟啟阿母,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
阿母得聞之,槌床便大怒:「小子無所畏,何敢助婦語!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
府吏默無聲,再拜還入戶。舉言謂新婦,哽咽不能語:「我自不驅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fù)府。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違吾語。」
新婦謂府吏:「勿復重(chóng)紛紜。往昔初陽歲,謝家來貴門。奉事循公姥,進止敢自專?晝夜勤作息,伶俜(pīng)縈(yíng)苦辛。謂言無罪過,供養卒大恩;仍更被驅遣,何言復來還!妾有綉腰襦,葳(wēi)蕤(ruí)自生光;紅羅復斗帳,四角垂香囊;箱簾六七十,綠碧青絲繩,物物各自異,種種在其中。人賤物亦鄙,不足迎後人,留待作遺(wèi)施,於今無會因。時時為安慰,久久莫相忘!」
雞鳴外欲曙,新婦起嚴妝。著我綉夾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躡(niè)絲履,頭上玳(dài)瑁(mào)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璫(dāng)。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兒時,生小出野里。本自無教訓,兼愧貴家子。受母錢帛多,不堪母驅使。今日還家去,念母勞家裡。」卻與小姑別,淚落連珠子。「新婦初來時,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驅遣,小姑如我長。勤心養公姥,好自相扶將。初七及下九,嬉戲莫相忘。」出門登車去,涕落百餘行。
府吏馬在前,新婦車在後。隱隱何甸甸,俱會大道口。下馬入車中,低頭共耳語:「誓不相隔卿,且暫還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當還歸。誓天不相負!」
新婦謂府吏:「感君區區懷!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君當作磐(pán)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懷。」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
入門上家堂,進退無顏儀。阿母大拊掌,「不圖子自歸!十三教汝織,十四能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知禮儀,十七遣汝嫁,謂言無誓違。汝今何罪過,不迎而自歸?」蘭芝慚阿母:「兒實無罪過。」阿母大悲摧。
還家十餘日,縣令遣媒來。雲有第三郎,窈窕世無雙。年始十八九,便(pián)言多令才。
阿母謂阿女:「汝可去應之。」
阿女含淚答:「蘭芝初還時,府吏見丁寧,結誓不別離。今日違情義,恐此事非奇。自可斷來信,徐徐更謂之。」
阿母白媒人:「貧賤有此女,始適還家門。不堪吏人婦,豈合令郎君?幸可廣問訊,不得便相許。」媒人去數日,尋遣丞請還,說有蘭家女,丞籍有宦官。雲有第五郎,嬌逸未有婚。遣丞為媒人,主簿通語言。直說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結大義,故遣來貴門。
阿母謝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豈敢言!」
阿兄得聞之,悵然心中煩。舉言謂阿妹:「作計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後嫁得郎君,否(pǐ)泰如天地,足以榮汝身。不嫁義郎體,其往欲何雲?」
蘭芝仰頭答:「理實如兄言。謝家事夫婿,中道還兄門。處分適兄意,那得自任專!雖與府吏要(yāo)
篆刻-孔雀東南飛
,渠會永無緣。登即相許和,便可作婚姻。「
媒人下床去,諾諾復爾爾。還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談大有緣。」府君得聞之,心中大歡喜。視歷復開書,便利此月內,六合正相應。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交語速裝束,絡繹如浮雲。青雀白鵠舫[fǎng],四角龍子幡。婀娜隨風轉,金車玉作輪。躑(zhí)躅(zhú)青驄(cōng)馬,流蘇金鏤鞍。齎(jī)錢三百萬,皆用青絲穿。雜彩三百匹,交廣市鮭(xié)珍。從人四五百,鬱郁登郡門。
阿母謂阿女:「適得府君書,明日來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舉!」
阿女默無聲,手巾掩口啼,淚落便如瀉。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執綾羅。朝成綉夾裙,晚成單羅衫。晻晻(yǎnyǎn)日欲暝,愁思出門啼。
府吏聞此變,因求假暫歸。未至二三里,摧藏(zàng)馬悲哀。新婦識馬聲,躡履相逢迎。悵然遙相望,知是故人來。舉手拍馬鞍,嗟嘆使心傷:「自君別我後,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願,又非君所詳。我有親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應他人,君還何所望!」
府吏謂新婦:「賀卿得高遷!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葦一時紉,便作旦夕間。卿當日勝貴,吾獨向黃泉!」
新婦謂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爾妾亦然。黃泉下相見,勿違今日言!」執手分道去,各各還家門。生人作死別,恨恨那可論?念與世間辭,千萬不復全!
孔雀東南飛
府吏還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風寒,寒風摧樹木,嚴霜結庭蘭。兒今日冥冥,令母在後單。故作不良計,勿復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體康且直!」
阿母得聞之,零淚應聲落:「汝是大家子,仕宦於台閣。慎勿為婦死,貴賤情何薄!東家有賢女,窈窕艷城郭,阿母為汝求,便復在旦夕。」
府吏再拜還,長嘆空房中,作計乃爾立。轉頭向戶里,漸見愁煎迫。
其日牛馬嘶,新婦入青廬。奄奄黃昏後,寂寂人定初。「我命絕今日,魂去屍長留!」攬裙脫絲履,舉身赴清池。
府吏聞此事,心知長別離。徘徊庭樹下,自掛東南枝。
兩家求合葬,合葬華山傍。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行人駐足聽,寡婦起彷徨。多謝後世人,戒之慎勿忘![1]
《琵琶行》
琵琶行。鄭重作
元和十年,予左遷(1)九江郡司馬。明年(2)秋,送客湓(pén)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zhēng)錚(3)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琵琶於穆、曹二善才(4)。年長色衰,委身(5)為賈(gǔ)人(6)婦。遂命酒,使快(7)彈數曲。曲罷憫(mǐn)然(8),自敘少小時歡樂事,今漂淪(9)憔悴,轉徙(xǐ)於江湖間。予出官(10)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zhé)(11)意。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六言(12)。命曰《琵琶行》。
潯(xún)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dí)花秋瑟瑟。
(13)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琵琶行
(14)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15)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16)弦弦掩抑聲聲思(sì,為破音),似訴平生不得志。(註:蘇教版原文是「似訴平生不得意。」)
(17)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18)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nícháng)》後《六幺》(《六幺》又作《綠腰》)。(古文中,上為衣,下為裳 古文中只念『cháng')(裳是古人穿的下衣,古代男女都穿裳,不是褲子,是裙的一種,但不同於現在的裙子——《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正如《木蘭詩》,「著我舊時裳cháng」)
(19)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20)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jiàn)關鶯語花底滑,幽咽(yè)泉流冰下難。
(21)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bèng),鐵騎(jì)突出刀槍鳴。
(22)曲終收撥(bō)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23)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註:「白」古音讀bó,此聲為方音,西南官話就把白讀成「bó」。從上下文也可推測出「白」字讀bó,而非bái,上文最末字為「帛」,應與「白」字押韻,故而「白」字不可能讀bái,而應讀「bó」。)[1](24)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25)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há·má)陵下住。
(26)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27)曲罷曾教善才服(又做「伏」),妝成每被秋娘妒。
(28)武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xiāo)不知數。
(29)鈿(diàn)頭雲篦(bì)擊節碎(「銀」又作「雲」),血色羅裙翻酒污。
(30)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31)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32)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33)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34)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chóng)唧唧。
(35)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zhé)居卧病潯(xún)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pén)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春江花朝(zhāo)秋月夜,往往取酒還(huán)獨傾。
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ōu yā zhāo zhā)難為聽。
(36)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37)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
(38)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chóng)聞皆掩泣。
(39)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40)
長相思二首⑴
【其一】
長相思,在長安。
李白詩《長相思(其一)》(黃仲金 書)
絡緯秋啼金井闌⑵,
微霜凄凄簟色寒⑶。
孤燈不明思欲絕,
卷帷望月空長嘆。
美人如花隔雲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
下有淥水之波瀾⑷。
天長地遠魂飛苦,
夢魂不到關山難⑸。
長相思,摧心肝。
【其二】
日色慾盡花含煙,
月明欲素愁不眠⑹。
趙瑟初停鳳凰柱⑺,
蜀琴欲奏鴛鴦弦⑻。
此曲有意無人傳,
願隨春風寄燕然⑼。
憶君迢迢隔青天。
昔時橫波目⑽,
今作流淚泉。
不信妾腸斷,
歸來看取明鏡前。[1-2]
【長恨歌】
白居易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溫泉水滑洗凝脂
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遊夜專夜。
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huò)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1],可憐光彩生門戶。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驪宮高處入青雲
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
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漁陽鼙(pí)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很多人都把「霓裳」的「裳」念作「shang」,應讀(cháng)。}[2]九重城闕(què)煙塵生,千乘(shèng)萬騎(jì)西南行。("闕"讀quē時做姓氏,不做姓氏時,讀què,代表宮闕,城闕的意思。念jué時有去除,挖掘,毀傷的意思。)
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餘里。
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玉樓宴罷醉和春
花鈿(diàn )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huò)流。
黃埃散漫風蕭索,雲棧縈(yíng)紆(yū)登劍閣。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聖主朝朝暮暮情。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天旋日轉回龍馭(yù),到此躊躇不能去。
馬嵬(wéi)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
漁陽鼙鼓動地來
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
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人教版為「春風桃李花開夜」)[1]西宮南內(或「苑」)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
梨園弟子白發新,椒房阿監青娥老。
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
君王掩面救不得
遲遲鍾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qīn)寒誰與共?
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又作「入夢來」)。
臨邛(qióng)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
為感君王輾轉思,遂教方士殷勤覓。
排空馭氣奔如電,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宛轉蛾眉馬前死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
樓閣玲瓏(又作「玲瓏樓閣」)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
金闕西廂叩玉扃(jiōng),轉教小玉報雙成。
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里夢魂驚。
攬衣推枕起徘徊,珠箔(bó)銀屏迤(yǐ)邐(lǐ)開。
雲鬢半偏新睡覺(jué),花冠不整下堂來。
風吹仙袂(mèi)飄颻舉,猶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含情凝睇(dì)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
昭陽殿里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
回頭下望人寰(huán)處,不見長安見塵霧。
惟將舊物表深情,鈿(diàn)合金釵寄將去。
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bo/4聲)黃金合分鈿(diàn)。
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
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Ⅷ 黎錦的黎錦的歷史
黎錦堪稱中國紡織史上的「活化石」,歷史已經超過3000年,是中國最早的棉紡織品。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史書上就稱其為「吉貝布」,其紡織技藝領先於中原1000多年。海南島因黎錦而成為中國棉紡織業的發祥地。黎錦服飾異彩紛呈,包括筒裙、頭巾、花帶、包帶、床單、被子(古稱「崖州被」)等,用黎族織錦和單、雙面綉布料製作的黎錦筒裙絢麗多彩,黎族婦女還要在上面鑲嵌上諸如雲母片、貝殼片、銀片、琉璃珠,穿上鑲嵌珠寶的筒裙,行動或跳舞時,熠熠生輝。潤方言區(白沙一帶)黎錦的裙子是所有支系的筒裙中最短,可以說是最早的超短裙。
Ⅸ 有沒有四時之風的詩句
春風能解凍, 和煦催耕種.
裙裾微動搖, 花氣時相送.
夏風草木熏, 生機自欣欣.
小立池塘側, 荷香隔岸聞.
秋風雜秋雨, 夜涼添幾許.
颼颼不絕聲, 落葉悠悠舞.
冬風似虎狂, 書齋皆掩窗.
整日呼呼響, 鳥雀盡潛藏.
Ⅹ 冰絲面料的優缺點
冰絲棉面料的優點:
冰絲是一種化學纖維的商品名稱,准確的講是一種變性聚粘膠纖維。這種纖維的吸濕性、透氣性比普通粘膠纖維要好一些,同時還具有比較好的保型性和懸垂性。冰絲又叫人造絲,粘纖,粘膠長絲。
缺點:
1、冰絲面料雖然吸濕的效果不錯,但是他比較容易臟,容易粘污垢,如果長時間不清理有些臟漬不能洗滌趕緊,因此冰絲面料需要經常換洗。
2、冰絲棉面料的色彩相對單調,基本都是淺色面料。
3、冰絲棉面料屬於一款薄透型面料, 主要用於夏裝,但冰絲棉面料紗線表面又比較光滑容易抽絲、勾絲、損壞。
4、冰絲棉面料長時間使用後面料會逐漸發硬,手感不再如先前般的柔軟。
對於一些信譽好的商場或品牌,可以直接通過識別標識牌就可以知道服裝的面料成分。這些標牌是只有通過紡織品質量檢測機構的檢測才可以吊掛的,具有很強的權威性。
一般這種標牌上標注的有兩個內容,一是纖維名稱,二是纖維的含量(一般用百分比表示)。有時你會發現標牌上的纖維名稱是英文的,看起來很費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