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誰知道Trance這個詞的意思是什麼
這句話里的Trance指的是一種音樂
Trance音樂全接觸
從新一代銳舞迷們聚集的超級俱樂部,如曼哈頓的Twilo、英國謝菲爾德的Gatecrasher,到新的游覽勝地:澳大利亞的拜倫海岸和洛城的沙漠地帶,都能聽到trance音樂的聲音。它幾應成為這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電子舞曲形式。在德國,一年一度人們湧上街頭狂飆銳舞的Love Parade上,trance是主角;在以色列,trance風颳得甚至更厲害;在匈牙利,去年8月,35000人在trance音樂的伴奏下跳了整整6 天的舞;在瑞士,3個大規模的trance派對同時進行。
Trance實際上是銳舞派對上的電子流行曲,加上旋律的techno。它的旋律能讓你跟著哼起來,充滿了人的情感。舞曲音樂經過了這么多年,正變得越來越多元化。Trance音樂來者不拒,照單全收。這就是為什麼那麼多俱樂部迷聚集在trance的旗頭下;這就是為什麼它成為了俱樂部文化中的主流;這就是為什麼超級trance DJ John Digweed的一曲「Heaven Scent」(天堂的味道)能成為DKNY的廣告音樂;這就是為什麼John的搭檔Sasha能與Madonna合作她的《Ray of Light》(光線)專輯。現在trance的時代正在到來。
Trance音樂最早可以追溯到Giorgio Moroder在70年代晚期的歐洲disco曲風。當時Donna Summer的一曲「I Feel Love」(我感覺到愛),最完美地使用了電子合成器的脈沖音和電子節拍器的節奏音,她成了disco音樂的始作俑者。而當代的trance音樂最早則出現在1992年,當時德國的柏林和法蘭克福的銳舞正如火如荼之中,在此期間出現了兩張唱片可謂是今天trance音樂標准範本。Jam & Spoon的「Stella」,它優美的旋律被後來知名的trance DJ諸如BT和Paul Van Dyk奉為經典。同時,Hardfloor的一曲「Acperience」則影響了更為激進的trance音樂。
盡管1993年,trance音樂的第一次潮流統治了當時的銳舞文化,但很快就被drum n bass音樂取代了,然後是Big Beat,現在House音樂又在Basement Jaxx這樣的樂隊手裡起死回生了。現在全世界范圍內,trance音樂仍舊是人們心照不宣的銳舞音樂首選。1999年,trance一族的人數戲劇性地飈升,一部分原因是由於快樂丸的廣泛應用。但最關鍵的還是它比較上耳,和鋪天蓋地的宣傳攻勢。它被大量使用於電子游戲和電視廣告中,甚至好萊塢也緊跟了這股trance潮流。
雖然trance已經被默許為最受歡迎的舞曲形式,但它始終沒有好名聲。一些trance的反對者認為它是毫無個性,圓滑且乏味的。但即使是紐約的 House音樂王牌Armand Van Helden也在去年推出的專輯《2 Future 4 U》中,向trance諂了一次媚。在網際網路的舞曲音樂討論組中,也就「trance是否是臭狗屎」而進行過拉鋸一般的唇槍舌劍。然而,trance有好幾種,討論「trance是否是臭狗屎」的問題還在於你究竟談的是哪種trance。
迷幻trance就像它名字所揭示那樣,它與當時迷幻搖滾的成因是一致的。同drum 『n』 Bass音樂一樣,它也是噪音的成分要大於旋律。像Kox Box和Hallucinogen這樣的迷幻trance製作人經常在音樂中加入讓人「嗡」的一聲震住的效果:比如扭曲的人聲采樣、飄忽的立體聲效果和電腦的爆炸聲效。
迷幻trance的現場視覺布置也非常特別。在El Cuco,非常巨大的掛毯被懸掛在樹上,上面用手印組成的畫面讓人想起歪眼的外星人、長著鳥頭的女人等等。Party的參加者也均是奇裝異服,既有復古的嬉皮服裝,也有世界各地的民族服裝,其中包括有馬來西亞的布裙、蠟染的綁腿、白色馬海毛的高筒靴、貝殼作的項鏈、以色列方巾和破破爛爛的T恤。大家都盡可能讓自己看起來很誇張。
迷幻trance現在已經是在全世界范圍內鋪開的亞文化形式了。但它卻是在馬其頓、葡萄牙、玻利維亞和烏克蘭這些看起來trance音樂最不可能流行的地方火暴了起來。同其他電子音樂的派生音樂形式一樣,迷幻trance也是從英國、美國、德國和法國誕生的,但迷幻trance最重要的世界級DJ卻出現在希臘、丹麥和瑞士。最早這股音樂勢力誕生在90年代初期,一批歐洲波西米亞式的青年中,他們每年冬天都要到印度西南角的果阿地區去。這里,從60年代的嬉皮運動以來就是毒品的天堂。有位以色列的迷幻trance迷說,過去他每年要在果阿待3個月。現在,他走到哪裡,就把party辦到哪裡。
「Global Underground」(全球地下)是一套由英國最走紅的激進trance DJ在世界各地所作的混音合輯。其中包括Sasha在洛城、John Digweed在香港和悉尼、Paul Oakenfold在奧斯陸的混音。Global是可以算得上了,可Underground呢?在El Cuco,DJ們在被遺棄的孤兒院里過夜,睡在板床上。而那些世界頂尖的DJ們呢?幾個小時的打碟,就能賺5位數,坐飛機的一等艙,睡在最高級的酒店裡。
由Sasha、 Paul Oakenfold、John Digweed和Paul Van Dyk所代表的旋律好、情緒好的trance音樂所及之處更甚於迷幻trance。大公司Reprise下屬專作trance音樂的子公司Kinetic 為Paul Oakenfold所製作的系列專輯《Tranceport》,在美國買出了14萬份拷貝(對於混音唱片來說,這個數字已經達到了多白金),成了 trance音樂美國登陸戰的先鋒。而Sasha和Digweed卻在3年前便徹底打開了局面,他們在曼哈頓的Twilo俱樂部的駐場表演,均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Sasha聲音可以在90年代早期的激進House音樂上找到根源,這派音樂的代表人物為英國的Leftfield和Spooky。現在美國的House 音樂則發生了變異,更傾向於迎合英國俱樂部迷們的磕葯需求——加入了gay disco的影響,用女高音代替了空曠的b效果。如果你能用一個詞來概括Sasha和Digweed的音樂的話,那就是「長」。演出時間長(他們能一連表演8個小時還不止)、曲子時間長,他們能完美地轉換唱片,而不讓你聽出一點馬腳。
Sasha和Digweed在Twilo俱樂部里的表演,每晚安排3個高潮,這聽起來並不太多,但他們要在緩慢的建構里,不斷配合磕葯帶來的高潮。但他們兩人總是在采訪時,故意迴避毒品問題而談「音樂」。而美國頂尖的trance DJ Sandra Collins則直言不諱地說,快樂丸在音樂中的地位一直在上升中。
不管你喜不喜歡trance音樂,但製作trance音樂的人卻非常的和氣。他們不同與成天陰沉著臉的Drum 『n』 Bass DJ,也不同於techno DJ的觀念主義,更不同於House和Garage DJ的個人膨脹。但正是這種「和氣」,使trance音樂作為一種音樂和文化,便得毫無意義。Trance音樂隊伍的不斷漲大,影射了銳舞文化如何從原先的地下集會而轉變為當今的主流娛樂產業。甚至第二流的DJ也能賺6位數。俱樂部廣泛參與宣傳、混音CD的製作和巡演。在90年代初,去參加銳舞派對是很前衛的事,你不知道最後會發生什麼混亂場面。現在英國最紅的俱樂部,如Cream和Gatecrasher均能保證參與者的安全。
現在新一代的俱樂部迷們都把這項娛樂活動當作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有人甚至把Cream和Gatecrasher的標記紋在手臂上。但也有一部分人,完全沖著毒品來的,他們追求高品質的快樂丸,但這始終是違法的。
最後,主流trance音樂的弱點就在於他們達不到狂歡的效果。所以,你不得不轉而參加更為地下的,或像El Cuco這樣的銳舞派對。
8張經典的trance唱片
1合輯
名稱:Harhouse:The Point of No Return Chapter 1
公司:Eye Q/American
年代:1994
法蘭克福先鋒廠牌的首張trance合輯唱片,它記錄了trance音樂早期的生猛形式。從Hardfloor那首運用了Roland 303合成器製作了蛇弋效果的「Hardtrance Acperience」到Arpeggiators擁有貝司轟鳴的「Freedom of Expression」,提供詳實的歷史資料。
2合輯
名稱:The Best of Platipus
公司:Platipus
年代:1999
Platipus公司電影般的trance音樂,沿著光滑的彈道曲線直擊聽眾的耳朵。曲目的標題讓人想起滑稽的太空景象,聽聽「Hidden Sun of Venus」(隱藏在金星後的太陽)和「Two Full Moon & Trout」(兩輪滿月和鮭魚)吧。
3合輯
名稱:The Sound of the Hoover: Energy Anthems 92-97
公司:TEC
年代:1997
這款唱片開發了又一座trance 的寶藏:在黑暗派trance、hardcore中尋找折衷點。它收羅了Trope帶有點點充滿死亡氣息微光的「Amphetamine」(安非他命)和Commander Tom永恆的代表作「Are Am Eye」(是我眼嗎)
4合輯
名稱:The Classics of Superstition Vol.1 and Vol. 2
公司:Superstition
年代:1998
充滿靈性,而絕不猛烈。Superstition公司代表了第一波trance潮流中比較輕快的一面。靈光得殺死人的篇章:Humate讓人浮想聯翩的「3.1」和Marmion充滿魔力的「Schoneberg」。
5合輯
名稱:Dementertainment
公司:Twisted
年代:1998
Twisted是英國迷幻trance的大廠,用特殊的效果模塊成為了此中的先鋒。其中收錄了Simon Posford、X-Dream、Walter Ego等等大牌名家的作品。它把你帶入色彩的旋渦中,而不能自拔。
6 Paul Van Dyk
名稱:Vorsprung Dyk Technik
公司:Deviant
年代:1999
Paul Van Dyk的3CD裝經典作品集和混音大全。包括「Words」、「For an Angel」,和他為New Order、BT和Humate所作的混音作品。這張唱片記錄了Van Dyk的音樂歷程。標題翻譯過來的話就是:走在科技的前面。
7 Paul Oakenfold
名稱:Tranceport Vol.1
公司:Kinetic
年代:1998
致幻的音樂。Paul Oakenfold是trance音樂中的龍頭老大,他的音樂實在專業得有點冷酷。而且華而不實得厲害。這張唱片里包括有Greece 2000快樂的「Three Drives on a Vinyl」和Binary Finary迷朦雙眼的「1998」。
8 Moontribe
名稱:Sound Without Walls
公司:City of Angels/ Fragrant
年代:1999
74分鍾的混音唱片里,濃縮了5年來沙漠銳舞的精華。同時這張CD也是trance音樂的簡明歷史讀本。開派對的最佳背景音樂。
『貳』 跳hiphop如何開胸阿
所謂Hip-Hop其實是指一種美國街頭黑人文化,當中包括音樂、舞蹈、塗鴉、刺青和衣著。據估計HIP HOP是源自美國紐約的黑人社區BRONX,他們將生活上的娛樂發展成為現今多樣的HIP - HOP 文化,發揮黑人獨有的特質,如節奏感及歌聲進而舒緩情緒和消遣。因帶有樂觀開朗的特質,逐漸慢慢的在全美蔓延開來,進而擴散到全世界;潮流勁hit的 Hip Hop舞有型又好看,也難怪年青人熱愛有加,紛紛加入跳舞熱潮,但要留意這種舞的動作難度較高,不是人人適合。但如果想對Hip Hop文化有更深入的認識,或想加入跳舞行列;就要留意詳細介紹:
Hip-Hop起源於80年代,B.P.M約在90-110拍,中文翻譯為嘻哈。 Hip-Hop前生是Rap加上一點點的R&B,再加上各種磨片的音效聲,屬於80年代開始年輕人愛玩的音樂。Hip-Hop舞從字面上來看 Hip是臀部;Hop是單腳跳,Hip-Hop則是輕扭擺臀,從此也可以看出它的出處。Hip-Hop涵有有Rap的饒舌和較R&B復雜的節奏以及電唱機的音效,另外在牆上塗鴉也是Hip-Hop文化的延伸。接下來我從5個方面來介紹Hip-Hop...
五元素之一:音樂
HOUSE
包含很多不同的變化,以重音為主,節奏較快和強勁,使舞者快感十足。
House的黃金時代出現在80年代的中後期(直到今天,House仍然最重要的主流舞曲之一)。除Frankie Knuckles外,Ron Hardy,Larry Heard ,Robert Owens和Steve Hurley都是當時80年代中後期著名的House樂手,後者還成功的把House舞曲的製作手段引向大眾化,「一時間,全Chicago的人都在忙著作House舞曲。」1987年,House已從Chicago的地下舞廳走向New York和大西洋彼岸。在英國方面,來自4AD的前衛電子樂團M/A/R/R/S以House曲風的《Pump Up The Volume》攀上排行榜並占據NO.1達三周之久。
House的長盛不衰應歸功於自身4/4拍的結構特性,它為以後的舞曲演進提供了穩固的整體架構和細節處豐富的想像力空間。當然,來自英國的Techno 樂手和德國Trance樂手同樣功不可沒。
這里我推薦試聽的是老牌法國House組合Daft Punk的2首曲子《Face To Face》和《One More Time》
BREAKBEAT
源於80年代後期,其特點是大上大落的混音效果,大量的音樂變化,FUNKY的節奏和快速的唱腔。
「MC」或HIP HOP RAP
說唱,又叫唱獨白、饒舌。以很輕的底音配以有意思的RAP(押韻,輕快和有音樂感。)就成了Hip-Hop Raps,Hip-Hop Raps是Rap Talk(說唱)的一類,隨著Hip-Hop的火熱,近來的Rap Talk傾向於Hip-Hop曲風。
要給Micphone Controller(MC)找個很確切的翻譯確實很難,字面上的解釋——「慶典主持人」——遠不能傳達出一個真正MC所起的作用。其實MC就是站在舞台上的饒舌者(Rapper),是耍嘴皮子的,就是最能帶動氣氛的那個人(不一定是黑人的!這一點一個美籍華人用事實證明了。。。)
DJ(Disc Jockey,混合、切割和擦片)
DJ在Hip Hop領域里,無須置疑佔了極重要的角色。怎麼說呢?不管是B-Boy或者是MC,都需要DJ來輔助,否則等於是瞎子一樣。
利用手控制唱片轉動加上混音器做出各樣意想不到的效果,DJ在Hip-Hop音樂里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一般人的印象當中,常見」DJ〃常常會把手放在唱盤〈turn table〉上的黑膠唱片〈LP〉來回刷動,另一隻手在混音器〈mixer〉上的CROSS FADER〈控制左右唱盤的聲音〉反復不停地切換。其實這種動作正確名稱叫做」Scratch〃。Scratch是一種在節奏中或一首歌曲里做類似唱歌般的組合,然後增加其變化性。然而不只是單有」scratch〃而已,還有一種用2張一樣或是不一樣的唱片,也是在一定的節奏上,去做變化,而這個技巧稱為」Battle〃。DJ的工作是把原有的音樂素材重新混合剪輯,派生出一種新的音樂。這兩種技巧都是」Hip-Hop DJ〃比較常使用的方式,然而在」scratch〃和」battle〃里,沒有一定的規范,每個DJ都有相當大的自由度,有自己的特有風格〈free style〉。
Hip-Hop專輯介紹之一
Lauryn Hill - The Misecation of Lauryn Hill
這位年僅23歲、唱著Rap歌曲的媽媽, 曾在"Sister Act II"參與演出,在電影中那黑腔動人的美聲就已引起各方的注意, 且在96年以 "TheFugges" 這個Rap&Hip hop的團體姿態出現,並翻唱一首Roberta Flack的《Killing Me Softly With His Song》也因而風靡全球!! 之後其兩位成員Pras Michael和 Wyclef Jean 分別推出個人專輯後,終於在去年推出她本人的首張處女大碟 !!此專輯是以Hip hop曲風為主,專輯中一首《Doo Wop》榮獲冠軍寶座,專輯也持續在銷售榜首, 也在各大音樂雜志中獲得極高的推崇與評價, 另外也榮獲全美音樂獎及葛萊美獎兩大獎項的肯定!
Hip Hop行至90年代末百家爭鳴,就在98年末從Fugees出走的Lauryn Hill,以個人全創作《The Misecation Of Lauryn Hill》突圍,讓Hip Hop/R&B界甚至全球樂壇獨尊這位年輕的黑人女性。不只是傳媒給予的贊賞讓Lauryn Hill羅致如此的成功,《The Misecation Of Lauryn Hill》在音樂本質上的傑出表現才是一切推崇的根本。Lauryn在創作題材上成功地於個人情感與對社會的關懷找到平衡點,在Hip Hop底色里抹上Soul,Reggae與R&B,在復古與革新間並行,並一攬說唱寫制所有大任,不是所有暢銷的各類專輯都會失去其原有的音樂本色,《The Misecation》是Lauryn Hill細膩烘焙出的Hip Hop黑麥麵包,越嚼越有味。
Beastie boys - Hello Nasty
Beastie Boys.....在去年各大雜志的年度最佳專輯名單中,Beastie boys 的這張《Hollo Nasty》是必然的座上嘉賓!而這張專輯亦證明了此三名野獸「男孩」揉合 Hip-Hop / Rap與搖滾樂的手法仍舊是獨特地,無以復制,就是那樣地新鮮!是他們繼同名專輯又推出的全新限量版本加收了一張四曲CD,當中收錄了由Fresh Kutt 旗下 Jump-Up / Neurofunk 好手Prisoner of Technology 操刀 、高居 Muzik 雜志年度混音版十大的《Intergalactic》混音版以及由Fatboy Slim 全新混音的《Body Movin》! 這真的是一張不錯的專輯, 他們運用新的混音技巧把單純的Hip-Hop 推向了另一獨特的境界。
De La Soul Is Dead / De La Soul
1989的首張專輯《3 Feet High and Rising》以鮮明討喜的hippie-hop一舉打響了De La Soul的名號,然而兩年後,同樣邀來Prince Paul製作的《De La Soul Is Dead》才是De La Soul豐沛創作才能的鐵證,並嶄露出他們強烈的音樂企圖心。在詞作上,De La Soul在此專輯添入大量的黑色幽默,以及令人屏息的故事性敘述,諸如諷刺自我盛名的《Ring Ring Ring》,滿載情緒化反叛的《My Brother's A Basehead》,甚至在《Millie Pulled A Pistol On Santa》論及亂倫。但這般極具挑戰性的詞章,卻建構在輕快且多樣化的音樂元素上,穿插多個skit / interlude的曲目編排,更讓《De La Soul Is Dead》幻化為一部精彩絕倫的小說,當然它絕對是一張Arty Hip Hop的經典。
元素之三:Hip-Hop刺青
紋身給人印象多半是不可思議的,很直接就想到是黑道人物的專利品,其實這種觀念並不適合現代,近幾年來社會日漸開放,廣大愛好者大量接受歐美、日本等國的文化傳播,已不再把紋身當作禁忌,顧客中有些是夫妻之間,表作愛意將對方的相貌留在身上,亦有些是看見不幹凈的東西,長者建議紋個觀音或神像來改改運,亦有不少的好剌激、好奇的年青人。
像街頭曾經流得的松糕鞋一樣,文身正在那些標榜前衛新潮的靚女俊男中蔓延開業。與以前文身相比,今天的文身大多已變換成了一種類似早晨化妝時的愉悅,准確點講,今天的文身大多已選擇了彩繪,就是用一些特殊的顏料在身體的某個部位畫上自己喜歡的彩色圖案。過一段時間後,如果對這個圖案不喜歡了,或者說想再換一種新的圖案時,就可以將先前的圖案洗掉。從某種程度上講,文身已被「假冒」了。正是這種「假文身」進退自如的方便,才使那些追求新奇、欲顯個性而又擔心自己日後後悔的青年人不妨挺身一試,於是文身差不多快成為一種正在冒頭的時尚。
當然,還有相當一部分勇敢者鄙視不痛不癢的彩繪而選擇了真刀真槍的文身。他們不懼痛苦,將自己靈魂中可能是最內核的東西銘刻在盪漾著生命彈力的肌膚上。
一如時尚總是在那些刻意追求新潮的女孩和男孩中誕生一樣,文身也在這些男孩女孩身上最早顯現。文身先是被衣服遮遮掩掩,或時隱時現;之後,當露臍成為一種時尚後,裝飾臍部的文身出現了;再後來,可以在開領處看得到了。深圳四季如夏,露胳膊露腿是被熱天逼出來的,但這恰好為文身的展示提供一種幾乎是自然的便利,於是,在靚女俊男可以文明露體的部位就能看到色彩斑讕、圖形迥異的文身了。至於這些文身是刻上去的還是繪上去的,旁觀者難辨真假。
五元素之四:Hip-Hop塗鴉
塗鴉藝術,作為視覺語匯一直和 Hip-Hop文化同棲連枝。還記得在黑人電影中常看見車站地鐵甚至火車廂外被畫上一些奇形怪狀的字嗎?其實它就是噴畫與塗鴉。這些噴塗在水泥地板、建築外牆和地鐵上的圖案,狂野、迷醉、即興,代表了畫家對於自己的立場或是對社會的看法、現象等等。
然而利用噴漆瓶很簡單嗎?不,錯了。真正的噴畫家是把噴漆瓶當作畫筆,在原本不可能出現畫作的上、地上或任何一種場地上作畫。出名的噴畫家更可以跟服裝結合,成為一種服飾流行風氣。依照風格、字體及色調的不同,世界各地的噴畫家,各自設立自己的文化及天地,正符合了Hip Hop獨一無二且無法模仿的精神。
要明確一點,根據我國法律規定,在公眾地方塗鴉是違法行為。
五元素之五:HipHop衣著
在繁華的都市街頭,有時可以看見不少年輕人喜愛這樣的一種穿著方式:寬大的衛衣或是超大的運動外套直蓋過臀部,上身內外重疊,褲子腰頭又低又大掛在胯部,褲腳直托地面,褲腿在鞋跟部位層層疊疊,整個人被安全地藏於嚴嚴實實的衣服套子里。
這種既舒適又有一絲幽默感的著裝方式其實來源於美國黑人家庭。原先是為了節省,讓弟弟、妹妹穿哥哥、姐姐們穿下來的大衣服,久而久之,形成這么一種鬆鬆垮垮的街頭穿著感覺。
隨著黑人說唱樂Hip——Hop、滑板等源自街頭的極限運動在全世界的流行,這種被黑人樂手和街頭運動高手所喜愛的裝扮風格也在全世界的年輕人中流行起來。
HIP-HOP的典型穿著方式主要有:寬大的印有誇張Logo的T恤,同樣寬大拖沓的板褲、牛仔褲或者是側開拉鏈的運動褲、籃球鞋或工人靴、釣魚帽或者是棒球帽、民族花樣的包頭巾、頭發染燙成麥穗頭或編成小辮子。而相應的配飾則有:紋身Tatoo、銀質耳環或者是鼻環、臂環,Matrix墨鏡、MD隨身聽、滑板車、雙肩背包Backpack等。這些零星的服裝湊在一起,就組成了在美國風靡了整整20年Hip-Hop時尚。
當你在街頭看見了一個這樣打扮的男孩,他編了一整頭的黑人辮子發,長袖棉質襯衫外罩一件短袖棒球T恤,超寬大的運動褲,左耳耳骨穿過一根釘子粗的鋼條,脖子上掛了一副霧銀色耳機,腳上一雙加強足踝保護的滑板球鞋,背著一個四四方方的大背袋。怎麽看,都像剛剛抵達探親的的華裔美國小孩。別吃驚,這準是一個HIP-HOP迷!
然而,只要你仔細觀察,就不難發現上述這些典型的Hip-Hop服裝其實並不能稱得上是"新鮮",大T恤其實隨處可見,寬大的板褲其實也並不新鮮,大褲管的牛仔褲前些年就已經被小女孩用來配上緊身小T恤,籃球鞋和工人靴更是屢見不鮮,更別說棒球帽、包頭巾、耳環、雙肩背包或者是墨鏡了。在所有的Hip -Hop裝備中,唯一比較新鮮的也就是滑板車了,但大凡在70年代出生的孩子應該都記得在幼兒園里曾經玩過的"刨冰車"吧,同樣也是高高的車把手,前後兩個輪子,單腳踏板在中間,與今天風靡的滑板車簡直如出一轍。所以,如此看來,看似新鮮的Hip-Hop時尚其實也並不很新鮮。
要把那些司空見慣的服飾重新組合,穿出那種前所未有的Hip-Hop感覺出來卻也決非易事。到底怎樣才是Hip-Hop Style,回答簡單而乾脆:"你需要有那種感覺。"簡而言之是"感覺"二字,而要說得透徹一些,這感覺二字則包括了天生的藝術天賦、音樂舞蹈感覺、對時尚敏銳的觸覺和品味、非常外向的性格、絕佳的英語能力和幽默感。而也就是說,想淋漓盡致地穿出Hip-Hop感覺的人本身就要是非常酷的新新人類,找一個英語單詞來形容,最貼切的就是"Smart"了。
『叄』 歐美音樂分為哪幾種類型
35種音樂的分類解釋!
01.什麼是trip-hop?
trip-hop是英倫/歐洲跳舞音樂的一種,它的名字來源是「 trip+ hip hop「= trip-hop「,因為它發源自英國的bristol,因此最早時稱作「bristol hip-hop「.。由於把把hip-hop(其實很多音樂都是架構在hip-hop上的***不知啥是hip-hop的去看看跳街舞的人, 他們多半是用hip-hop音樂來跳的.)節奏變慢(有時很慢很慢),加入一些迷幻的味道,如很陰沉,肥厚的bass,輕微但迷幻的 合成音效,或是些唱片的取樣,有時可能連唱片的雜音都會被「故意「取樣進去.所謂「 trip「,指迷幻,氤氳的葯物「旅程」,所以, trip-hop是種慢板的迷幻的、有 jazz感覺的、迷糊的、帶點 hip hop節奏的 break beat音樂。它雖然隸屬跳舞音樂類,但其迷幻迷糊特色已令它跳一般跳舞音樂所有的明確節拍特色相去很遠。
外國 trip-hop代表人物: trip-hop中公認的鐵三角ortishead, tricky, massive attack. mandalay moloko coldcut
02.什麼是world music?
world music是西方角度觀點的詞彙,意思指非英、美及西方民歌 /流行曲的音樂,通常指發展中地區或落後地區的傳統音樂,例如非洲及南亞洲地區的音樂,有些地區如拉丁美洲的音樂,則能普及到自成一種類型。今天大家說的 world music通常是指與西方音樂混和了風格的、改良了的傳統地區音樂。非洲的 king sunny ade,東歐的don byron,中國的朱哲琴,巴基斯坦的 nusrat fatehali kahn等是西方樂迷較熟悉的 world music樂手。
03.什麼是new age?
new age是種寧靜、安逸、閑息的音樂,純音樂作品占的比重較多,有歌唱的占較少。 new age可以是純 acoustic(即以傳統自發聲樂器演奏)的,也可以是很電子化的,重點是營造出大自然平靜的氣氛或宇宙浩瀚的感覺,洗滌聽者的心靈,令人心平氣和。 new age很多時與音樂治療有關,不少new age音樂說可以治病,也有不少與打坐冥想有關,這與 new age思潮哲學有莫大關系。 new age音樂通常被目為頗為中產階級的音樂, windham hill是最具代表性的 new age唱片公司。 new age代表樂手有 enya, george winston, william ackerman, yanni, kitaro等等。
04.什麼是dream-pop?
dream-pop是種「夢」般的流行曲,它有一種迷離的氣氛,多*synthesizers(電子合成器)造成,加了echo效果的電結他也是重要的成分,歌唱部分往往很 』breathy』即呼吸聲重,歌詞也往往有夢般的詩意色彩。代表樂隊有 cocteau twins, lisa germano, st.etienne, this mortal coil, my bloody valentine, ma star和 dead can dance等。
05.什麼是classical pop ?
classical pop是指帶古典響樂味道的流行曲,多用弦樂伴奏的歌曲都可列入此類,例如 the beatles的 「eleanorrigby「就是。澳洲樂隊 crowded house的一些作品也可列入此類。如果說 classical pop,則是指經典的流行曲。
06.什麼是acappella ?
acappella是指沒有樂器伴奏的歌曲,但凡純以人聲唱的歌都是 acappella,不過今天我們說 acappella通常是指有多重和唱的那種唱法,連樂器伴奏都由人聲唱出。 acappella的相反是 umental,即純音樂樂曲,任何類型的歌曲都可以以 acappella形式唱出。香港人最熟悉的 acappella歌曲是 「so much in love「,香港 acappella樂隊有姬聲雅士等。
07.什麼是bossa nova?
在「謎」新專輯中傳達了了許多自然的、哲學的觀念。這個觀念的主題就是「為什幺」。《冥界之外》是「謎」一首經典的單曲。通過克里圖的聲音鋪墊首一種不可抵擋的聖歌迭句和有力的旋律。
bossa nova是種帶 jazz味道的巴西音樂, 1950年代作曲家 antonio carlos jobim將巴西音樂節奏與美國西岸 cool jazz混合而成,柔和、舒服、輕松、懶洋洋、浪漫乃特色。每兩個 bar的第 1,4,7,11,14拍為重拍。歌手 joao gilberto的純厚歌聲是 jobim音樂的出色拍檔, 50年代中期傳入美國後大受歡迎,其它著名 bossa nova樂手有 charlie byrd,stan getz和 astrud gilberto等,最著名的歌曲為 「the girlfrom ipanema「。 ossa nova於 60年代最流行,其餘年代亦不斷有捧場者。
08.什麼是post rock?
post-rock是九十年代中期冒起的一種實驗性、前衛搖滾樂,多帶催眠感覺,風格取自ambient、free-form jazz、avant garde及電子音樂。代表樂隊有tortoise,他們視他們的音樂不是歌,而是不斷改變、晚晚新鮮的作品,大部分post-rock樂隊都反主流音樂,也反indie-rock,不過也有些比較pop,如stereolab等。
post-rock 樂隊例子還有cul de sac、ui、flying saucer attack、the high llamas、mogwai、trans am等。
09.什麼是britpop?
britpop雖有個「 pop「字,但其實是 rock的一種,源於九十年代英倫,中文可譯為「英式搖滾」,這是英倫樂壇對美國 grunge潮的一個回應,主要是以樂隊形式出現。不過, britpop風格其實十分廣泛,如 oasis是結他搖滾樂隊, blur則pop很多,而pulp則接近glam rook及跳舞風格,不過他們都被列作 britpop。
英國 britpop代表人物: oasis blur suede pulp radiohead
10.什麼是b?
b可說是將歌聲抽離只剩下音樂的reggae(瑞格,也有稱之為雷鬼,一種很有節拍性 ,唱腔特別的南美黑人音樂)。而將b運用在 電子樂上,則是將部份歌聲抽離,將bass和鼓聲加重,並且加入大量的echo(迴音)等效果。這種技術常在現場表演時,將歌曲重新混音(remix)呈現。像massive attack 的專輯protection便由mad professor從trip-hop音樂混音成了b版本。
11.什麼是electro?
早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那時還沒有house,techno***這類玩意兒,電子音樂也較不盛行,只有electro這類電子音樂而已. electro可說是純粹以電子合成器(synthesizer,長得有點像keyboard)來發聲的音樂,通常蠻輕柔的,且常使用roland公司的鼓機(drum machine)tr-808來發鼓聲。德國的kraftwerk樂團可算是代表。 現在的electro音色比以前明亮,透明許多。後來一些dj利用electro變形成了一種hip-hop樂,被稱作old school。現在的fatboy slim(流線胖小子)也融合了一些electro和old school在音樂中。
12.什麼是jungle?
jungle就是drum』n』bass的前身。jungle的速度比drum』n』bass快很多,而且節拍更為 復雜,比較強悍,有時會搭配一些rap,不像drum』n』bass會融合一些jazz,soul等元素,聽起來比較柔,連「搖滾變色龍「 david bowie現在都搞起jungle了。
13.什麼是drum』n』bass?
對某些人來說,drum』n』bass的音樂可能很煩,因為drum』n』bass很注重在節奏上玩花樣,還有bass的表現, 像是很快很快,復雜的碎拍,以及運用各種不同的電子鼓,或是取樣而來的鼓聲。因此drum』n』bass也是breakbeat的一種,4hero為drum』n』bass的知名樂團
14.什麼是big-beat?
「大節拍「,把brit-hop變得更快,節奏更重,更有搖滾的味道,可說是將brit-hop改良後, 更成熟的一種曲風,你可以想像一下又重又碎,又有點快的節拍是什麼樣子。如the prodigy,the chemical brothers, fat boy slim即是big beat的「大角。
15.什麼是brit-hop ?
把黑人hip-hop的節奏加快鼓聲加重,配合些許電吉他,bass,有搖滾樂的味道, 如the chemical brothers的曲風即是。
16.什麼是break beat ?
不像house的拍子boom-boom-boom-boom那麼規律,而是以破碎的節拍呈現,像是切分拍。如在兩拍中加入小碎鼓,等等,breakbeat只是一 個總稱而已,有很多種音樂都屬breakbeat,如以下的brit-hop,big-beat,和黑人的hip-hop便是一種。
17.什麼是psychedelic trance ?
又名goa trance,發源於印度的一個小島上。goa即為這小島的名字 ,旋律常帶有印度風味,這類trance的特徵,就是很重視旋律,音符之間的細微變化,且常有重疊的旋律,和高亢的tb-303聲音出現,有點ambient的味道。
18.什麼是trance ?
迷幻舞曲,由techno演變而來,聽了會讓你有「出神「的感覺,但還是保有舞曲的律動 ,很注重bass的表現 ,某些聽了會有「催眠「的效果,拍子也是以4/4拍為主。
點擊這個按鈕快速獲得論壇金幣~
晨睡
注冊會員
會員等級: 一年級
發帖數量: 182
精華數量: 0
所持現金: 1898金幣
銀行狀態: 尚未開戶
用戶積分: 5
貢 獻 值 : 33
發帖間隔: 0秒
注冊日期: 2005-09-18
# 2 2006-01-21 07:44
19.什麼是ambient ?
聽起來起伏不大,但其實一直在做改變,像是長時間的音效, 或是漸進式的音樂編排等等,常會營造出有層次的空間感,所以被稱為「情境音樂「, 且常對於生活周遭的聲音做取樣,如人聲,汽車聲,甚至是其他音樂的旋律***等等。為70年代的brian eno所創,是一種很「高深「的電子音樂.後來ambient也有分支,如ambient house, ambient techno***等等,相信大家從字面上就能了解,其實在很多種音樂中都會有ambient的影子,甚至某些古典樂中 也有ambient的味道。
20.什麼是techno ?
technology, 即表示「高科技舞曲「啦!利用電腦,合成器合成,做出一些特殊音效,這種音樂常常是許多音效組合起來的. techno的節拍也是4/4拍,但速度較house快,且聽起來具重復性,較強硬,較機械化,所以某些人稱techno為「工業噪音「,但某些還是會注重旋律的. techno起源於美國底特律,有三名dj: derrick may,kevin saunderson juan atkins嘗試將電子樂與黑人音樂結合,而產生了detroit techno. detroit techno通常較平緩, 不像一般的techno那樣強勁,可說是現代techno的起源。
21.什麼是electrophonic music?何謂electrophonic music(電子音樂)?隨著時代的演進,音樂家有了更多製作音樂的方法.所謂電子音樂,就是以電子合成器,音樂軟體,電腦等所產生的電子聲響來製作音樂.電子音樂范圍廣泛,生活周遭常常能聽到,在電影配樂,廣告配樂,甚至某些國語流行歌中都有用到,不過以電子舞曲為最.很多人認為電子樂是一種冷冰冰,沒有感情的音樂.其實電子樂也可融入rock, jazz甚至blues等多種元素而充滿情感的。
電子音樂的類型也是多種多樣的,包括house 、techno、ambient、trance、psychedelic trance、 breakbeat、 brit-hop、 big-beat、 trip-hop、drum』n』bass、 jungle、electro、b、chill out、 minimalism。
22.什麼是民歌 (folk)?
民歌(folk)原本是指每個民族的傳統歌曲,每個民族的先民都有他們自原始 /古代已有的歌曲,這些歌絕大部分都不知道誰是作者,而以口頭傳播,一傳十十傳百,一代傳一代的傳下去至今。不過今天我們所說的民歌 (folk),大都是指流行曲年代的民歌 (folk),所指的是主要以木結他為伴奏樂器,以自然坦率方式歌唱,唱出大家純朴生活感受的那種歌曲。美國民歌手 woody guthrie在五十年代的唱片可說是最早的民歌唱片錄音,所以普遍被認定是現代民歌 (folk)的祖師。之後 pete seeger、 the weavers繼續推動這類音樂,六十年代越戰,反戰民歌手如 bob dylan,joan baez,peter,paul and mary等成為時代的呼聲。後民歌向 pop,rock及都市化發展, bob dylan發明了 folkrock, simon & garfunkel發展出中產口味的都市 folk pop,風行一時。八十年代 suzanne vega,tracychapman等 +走出一種更富現在都市感覺的 urban folk(城市) / contemporary(當代) folk路線。民歌 (folk)在英國、香港等樂壇也發展出不同的面貌。民歌 (folk近年較新的發展是與 new age結合 (如 enya),及與 trip hop結合(如 beth orton)。
23.什麼是 chamber pop?
chamber pop是指典雅、高貴、精緻的一種流行樂,它有一定的古典音樂感覺。 chamber music一詞來自古典音樂,中文叫「室內樂「,是種小組弦樂演奏曲式,氣氛高雅。 chamber pop於九十年代興起,是對當時的 lo-fi及 grunge的一種反應,強調優美的旋律、精緻的配樂、乾凈的錄音,每每多用弦樂、管樂製造巴洛克時代的音樂感覺。
外國代表樂隊有 the divine comedy, rialto, eric matthews及 balle & sebastian等.
24.什麼是 synth pop?
synth pop中的 「 synth「,即 synthesizer,顧名思義, synth pop就是「由 sythesizrs炮製出來的流行樂」,當然除 synthesizers外還會用上其他電子樂器如電腦及鼓機等等。 synth pop於八十年代初期開始流行,至八十年代中開始沉寂,當年在香港也曾掀起過一陣熱潮。 synth pop的特點是科技感強,有時會頗冰冷,歌曲多是「三分鍾流行曲」 (3-minutes pop),很多時 synth pop樂手會作入時打扮。
synth pop代表組合: depeche mode、 human league、 ran ran、 omd、 gary numan
25.什麼是 orchestra ?
orchestra就是管弦樂團,它分成四部分: 1弦樂,包括小提琴、大提琴等, 2銅管樂 3木管樂和 4敲擊樂四組。弦樂組每種樂器有多人演奏 (豎琴除外 ),四組演奏者由一人統籌兼領導,他就是樂團的指揮。 orchestra於17世紀出現,到 18世紀因海頓和莫扎特的作品而清楚地建立模式。 19世紀加入了些新樂器,樂團人數加大。 orchestra是西方古典 /正統音樂的正宗。西方流行 /搖滾樂也經常運用 orchestra的部分或全部團員協助演出。
26.什麼是 gangsta rap?
gangsta rap是 rap的一種,以 rap的內容多與都市罪案有關,充滿暴力、色慾感受,這是反映現實的一種音樂路向。 gangsta rap於八十年代末期在美國興起,音樂rap中的強悍尖銳派,在美國大受歡迎,唱片銷路甚高。而不少 gangsta rap樂手本身真正「參與」現實中各式罪案,部分更因而入獄甚至死亡,可說是真正反映現實兼令人觸目驚心的樂種。
gangsta rap化表組合: ice-t、 ice cube、 dr. dre、 snoop doggy dogg、 2 pac、 geto boys .
27.什麼是house?
house是於八十年代沿自 disco發展出來的跳舞音樂。 這是芝加哥的dj玩出的音樂,他們將德國電子樂團kraftwerk的一張唱片和電子鼓(drum machine)規律的節奏 及黑人藍調歌聲混音在一起,house就產生啦~一般翻譯為「浩室「舞曲,為電子舞曲最基本的型式,4/4拍的節奏, 一拍一個鼓聲,配上簡單的旋律,常有高亢的女聲歌唱. disco流行後,一些dj將它改變,有心將disco變得較為不商業化, bass和鼓變得更深沈,很多時變成了純音樂作品,即使有歌唱部分也多數是由跳舞女歌手唱的簡短句子,往往沒有明確歌詞。漸漸的,有人加入了latin(拉丁)、 reggae(瑞格源在西印度群島)、 rap(說唱)或 jazz(爵士)等元素,至八十年代後期, house沖出地下范圍,成為芝加哥、紐約及倫敦流行榜的寵兒。
28.什麼是 r&b?
r&b的全名是 rhythm & blues,一般譯作「節奏布魯斯「。廣義上, r&b可視為「黑人的流行音樂」,它源於黑人的blues音樂,是現今西行流行樂和搖滾樂的基礎,billboard雜志曾介定 r&b為所有黑人音樂,除了 jazz和blues之外,都可列作 r&b,可見 r&b的范圍是多麼的廣泛。近年黑人音樂圈大為盛行的 hip hop和 rap都源於 r&b,並且同時保存著不少 r&b成分。
29.迪斯科(disco)
discotheque的簡稱,原意為唱片舞會,起先是指黑人在夜總會按錄音跳舞的音樂,70年代實際上成了對任何時新的舞蹈音樂的統稱。與搖滾相比,它的特點是強勁的、不分輕重的、像節拍器一樣作響的4/4拍子,歌詞和曲調簡單。1977年,因澳大利亞流行音樂小組「比吉斯」(bee gees)的電影錄音《周末狂熱》在美國掀起迪斯科熱。迪斯科經常在錄音室進行音響合成,製成唱片,但終因節奏單調、風格雷同,於80年代初逐漸被其他節奏不那麼顯著、速度稍慢的流行舞曲所代替。
30.朋克(punk)
7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一種搖滾樂,或稱「朋克搖滾」(punk rock),80年代初擴展到全美國。朋克針對搖滾樂的反抗性減弱這一情況,以一種故意與比較文明的搖滾樂相對立的面目出現。它繼承了搖滾樂開始時的反叛精神,蔑視一切傳統,蔑視、宗教、教育機構等等,但卻是用一種更加頹廢的方式,極端無主義的言行表現出來。他們的唱詞淫狠、粗魯;在舞台上尖叫、跺腳、斗毆;音樂上與硬搖滾比較接近,音響極大,音色濃烈渾厚。代表性樂隊有「性手槍」(*** pistols)、「撞擊」(the clash)等。
70年代末,從朋克中分離出一支比較能被人接受的、也更帶點藝術性的新品種,叫「新浪潮」(new wave)。
31.索爾(soul)
亦稱「靈歌」。1969年,「公告牌」用「索爾」來代替原來對「節奏布魯斯」的稱呼。它是由布魯斯、搖滾樂與黑人福音歌混合而成的一種黑人流行音樂,演唱時較少演奏樂器。索爾的著名歌手有詹姆斯•布朗(james brown)、查爾斯(ray charles)、雷丁(ons redding)、史蒂夫•旺德(stevle wonder)、普林斯(prince)等。
32.雷鬼(reggae)
起源於牙買加,70年代中期傳入美國。它把非洲、拉丁美洲節奏和類似非洲流行的那種呼應式的歌唱法,與強勁的、有推動力的搖滾樂音響相結合。
33.說唱(rap)
黑人俚語,相當於「談話」(talking),產自紐約貧困黑人聚居區。它以在機械的節奏聲的背景下,快速地訴說一連串押韻的詩句為特徵。這種形式來源之一是過去電台節目主持人在介紹唱片時所用的一種快速的、押韻的行話性的語言。萊普的歌詞幽默、風趣,常帶諷刺性,80年代尤其受到黑人歡迎。最有代表性的樂隊是「公開的敵人」(public enemy)。萊普有時也稱「希普-霍普」(hip-hop)。實際上,希普-霍普的含義更寬,泛指當時紐約街頭文化的各種成分,除萊普外,還有:(萊普經常採用的)用手把放在唱機轉盤上的唱片前後移動,發出有節奏的刮擦聲;唱片播放員(dj)在轉換唱片拼接唱片音樂片斷時,聽不出中斷痕跡的技法;霹靂舞等等。
34.波普(pop)
一種具有強烈節拍的現代流行音樂。一般認為,流行音樂有廣義和狹義之分,這里的「波普」是指狹義的流行音樂,如 70、80年代著名歌手羅斯(diana ross)、里奇(lionel richie)、惠特妮•休斯頓(whitney houston)、麥當娜(madonna)、邁克爾•傑克遜(michael jackson)、普林斯(prince)、珍妮特•傑克遜(janet jackson)等人演唱的很多歌曲。
35.藝術搖滾(art rock)
於70年代後流行,主要在歐洲,英國人領頭,如「穆迪布魯斯」(moody blues)樂隊,但在美國也有影響。藝術搖滾把搖滾與古典音樂結合起來,利用電子設備演奏如李斯特、德彪西等作曲家的作品,又稱「進步搖滾」
『肆』 什麼是hiphop
01.什麼是trip-hop?trip-hop是英倫/歐洲跳舞音樂的一種,它的名字來源是「 trip+ hip hop"= trip-hop",因為它發源自英國的bristol,因此最早時稱作"bristol hip-hop".。由於把把hip-hop(其實很多音樂都是架構在hip-hop上的...不知啥是hip-hop的去看看跳街舞的人, 他們多半是用hip-hop音樂來跳的.)節奏變慢(有時很慢很慢),加入一些迷幻的味道,如很陰沉,肥厚的bass,輕微但迷幻的 合成音效,或是些唱片的取樣,有時可能連唱片的雜音都會被"故意"取樣進去.所謂「 trip",指迷幻,氤氳的葯物「旅程」,所以, trip-hop是種慢板的迷幻的、有 jazz感覺的、迷糊的、帶點 hip hop節奏的 break beat音樂。它雖然隸屬跳舞音樂類,但其迷幻迷糊特色已令它跳一般跳舞音樂所有的明確節拍特色相去很遠。
外國 trip-hop代表人物: trip-hop中公認的鐵三角:portishead, tricky, massive attack. mandalay moloko coldcut
02.什麼是world music?world music是西方角度觀點的詞彙,意思指非英、美及西方民歌 /流行曲的音樂,通常指發展中地區或落後地區的傳統音樂,例如非洲及南亞洲地區的音樂,有些地區如拉丁美洲的音樂,則能普及到自成一種類型。今天大家說的 world music通常是指與西方音樂混和了風格的、改良了的傳統地區音樂。非洲的 king sunny ade,東歐的don byron,中國的朱哲琴,巴基斯坦的 nusrat fatehali kahn等是西方樂迷較熟悉的 world music樂手。
03.什麼是new age?new age是種寧靜、安逸、閑息的音樂,純音樂作品占的比重較多,有歌唱的占較少。 new age可以是純 acoustic(即以傳統自發聲樂器演奏)的,也可以是很電子化的,重點是營造出大自然平靜的氣氛或宇宙浩瀚的感覺,洗滌聽者的心靈,令人心平氣和。 new age很多時與音樂治療有關,不少new age音樂說可以治病,也有不少與打坐冥想有關,這與 new age思潮哲學有莫大關系。 new age音樂通常被目為頗為中產階級的音樂, windham hill是最具代表性的 new age唱片公司。 new age代表樂手有 enya, george winston, william ackerman, yanni, kitaro等等。
04.什麼是dream-pop?dream-pop是種「夢」般的流行曲,它有一種迷離的氣氛,多靠synthesizers(電子合成器)造成,加了echo效果的電結他也是重要的成分,歌唱部分往往很 'breathy'即呼吸聲重,歌詞也往往有夢般的詩意色彩。代表樂隊有 cocteau twins, lisa germano, st.etienne, this mortal coil, my bloody valentine, mazzy star和 dead can dance等。
05.什麼是classical pop ?classical pop是指帶古典響樂味道的流行曲,多用弦樂伴奏的歌曲都可列入此類,例如 the beatles的 "eleanorrigby"就是。澳洲樂隊 crowded house的一些作品也可列入此類。如果說 classical pop,則是指經典的流行曲。
06.什麼是acappella ?
acappella是指沒有樂器伴奏的歌曲,但凡純以人聲唱的歌都是 acappella,不過今天我們說 acappella通常是指有多重和唱的那種唱法,連樂器伴奏都由人聲唱出。 acappella的相反是 umental,即純音樂樂曲,任何類型的歌曲都可以以 acappella形式唱出。香港人最熟悉的 acappella歌曲是 "so much in love",香港 acappella樂隊有姬聲雅士等。
07.什麼是bossa nova?
在「謎」新專輯中傳達了了許多自然的、哲學的觀念。這個觀念的主題就是「為什幺」。《冥界之外》是「謎」一首經典的單曲。通過克里圖的聲音鋪墊首一種不可抵擋的聖歌迭句和有力的旋律。
bossa nova是種帶 jazz味道的巴西音樂, 1950年代作曲家 antonio carlos jobim將巴西音樂節奏與美國西岸 cool jazz混合而成,柔和、舒服、輕松、懶洋洋、浪漫乃特色。每兩個 bar的第 1,4,7,11,14拍為重拍。歌手 joao gilberto的純厚歌聲是 jobim音樂的出色拍檔, 50年代中期傳入美國後大受歡迎,其它著名 bossa nova樂手有 charlie byrd,stan getz和 astrud gilberto等,最著名的歌曲為 "the girlfrom ipanema"。 ossa nova於 60年代最流行,其餘年代亦不斷有捧場者。
08.什麼是post rock?
post-rock是九十年代中期冒起的一種實驗性、前衛搖滾樂,多帶催眠感覺,風格取自ambient、free-form rde及電子音樂。代表樂隊有tortoise,他們視他們的音樂不是歌,而是不斷改變、晚晚新鮮的作品,大部分post-rock樂隊都反主流音樂,也反indie-rock,不過也有些比較pop,如stereolab等。
post-rock 樂隊例子還有cul de sac、ui、flying saucer attack、the high llamas、mogwai、trans am等。
09.什麼是britpop?
britpop雖有個「 pop"字,但其實是 rock的一種,源於九十年代英倫,中文可譯為「英式搖滾」,這是英倫樂壇對美國 grunge潮的一個回應,主要是以樂隊形式出現。不過, britpop風格其實十分廣泛,如 oasis是結他搖滾樂隊, blur則pop很多,而pulp則接近glam rook及跳舞風格,不過他們都被列作 britpop。
英國 britpop代表人物: oasis blur suede pulp radiohead
10.什麼是b?
b可說是將歌聲抽離只剩下音樂的reggae(瑞格,也有稱之為雷鬼,一種很有節拍性 ,唱腔特別的南美黑人音樂)。而將b運用在 電子樂上,則是將部份歌聲抽離,將bass和鼓聲加重,並且加入大量的echo(迴音)等效果。這種技術常在現場表演時,將歌曲重新混音(remix)呈現。像massive attack 的專輯protection便由mad professor從trip-hop音樂混音成了b版本。
11.什麼是electro?
早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那時還沒有house,techno...這類玩意兒,電子音樂也較不盛行,只有electro這類電子音樂而已. electro可說是純粹以電子合成器(synthesizer,長得有點像keyboard)來發聲的音樂,通常蠻輕柔的,且常使用roland公司的鼓機(drum machine)tr-808來發鼓聲。德國的kraftwerk樂團可算是代表。 現在的electro音色比以前明亮,透明許多。後來一些dj利用electro變形成了一種hip-hop樂,被稱作old school。現在的fatboy slim(流線胖小子)也融合了一些electro和old school在音樂中。
12.什麼是jungle?
jungle就是drum'n'bass的前身。jungle的速度比drum'n'bass快很多,而且節拍更為 復雜,比較強悍,有時會搭配一些rap,不像drum'n'bass會融合一些jazz,soul等元素,聽起來比較柔,連"搖滾變色龍" david bowie現在都搞起jungle了。
13.什麼是drum'n'bass?
對某些人來說,drum'n'bass的音樂可能很煩,因為drum'n'bass很注重在節奏上玩花樣,還有bass的表現, 像是很快很快,復雜的碎拍,以及運用各種不同的電子鼓,或是取樣而來的鼓聲。因此drum'n'bass也是breakbeat的一種,4hero為drum'n'bass的知名樂團
14.什麼是big-beat?
"大節拍",把brit-hop變得更快,節奏更重,更有搖滾的味道,可說是將brit-hop改良後, 更成熟的一種曲風,你可以想像一下又重又碎,又有點快的節拍是什麼樣子。如the prodigy,the chemical brothers, fat boy slim即是big beat的"大角。
15.什麼是brit-hop ?
把黑人hip-hop的節奏加快鼓聲加重,配合些許電吉他,bass,有搖滾樂的味道, 如the chemical brothers的曲風即是。
16.什麼是break beat ?
不像house的拍子boom-boom-boom-boom那麼規律,而是以破碎的節拍呈現,像是切分拍。如在兩拍中加入小碎鼓,等等,breakbeat只是一 個總稱而已,有很多種音樂都屬breakbeat,如以下的brit-hop,big-beat,和黑人的hip-hop便是一種。
17.什麼是psychedelic trance ?
又名goa trance,發源於印度的一個小島上。goa即為這小島的名字 ,旋律常帶有印度風味,這類trance的特徵,就是很重視旋律,音符之間的細微變化,且常有重疊的旋律,和高亢的tb-303聲音出現,有點ambient的味道。
18.什麼是trance ?
迷幻舞曲,由techno演變而來,聽了會讓你有"出神"的感覺,但還是保有舞曲的律動 ,很注重bass的表現 ,某些聽了會有"催眠"的效果,拍子也是以4/4拍為主。
19.什麼是ambient ?
聽起來起伏不大,但其實一直在做改變,像是長時間的音效, 或是漸進式的音樂編排等等,常會營造出有層次的空間感,所以被稱為"情境音樂", 且常對於生活周遭的聲音做取樣,如人聲,汽車聲,甚至是其他音樂的旋律...等等。為70年代的brian eno所創,是一種很"高深"的電子音樂.後來ambient也有分支,如ambient house, ambient techno...等等,相信大家從字面上就能了解,其實在很多種音樂中都會有ambient的影子,甚至某些古典樂中 也有ambient的味道。
20.什麼是techno ?
technology, 即表示"高科技舞曲"啦!利用電腦,合成器合成,做出一些特殊音效,這種音樂常常是許多音效組合起來的. techno的節拍也是4/4拍,但速度較house快,且聽起來具重復性,較強硬,較機械化,所以某些人稱techno為"工業噪音",但某些還是會注重旋律的. techno起源於美國底特律,有三名dj: derrick may,kevin saunderson juan atkins嘗試將電子樂與黑人音樂結合,而產生了detroit techno. detroit techno通常較平緩, 不像一般的techno那樣強勁,可說是現代techno的起源。
21.什麼是electrophonic music?何謂electrophonic music(電子音樂)?隨著時代的演進,音樂家有了更多製作音樂的方法.所謂電子音樂,就是以電子合成器,音樂軟體,電腦等所產生的電子聲響來製作音樂.電子音樂范圍廣泛,生活周遭常常能聽到,在電影配樂,廣告配樂,甚至某些國語流行歌中都有用到,不過以電子舞曲為最.很多人認為電子樂是一種冷冰冰,沒有感情的音樂.其實電子樂也可融入rock, jazz甚至blues等多種元素而充滿情感的。
電子音樂的類型也是多種多樣的,包括house 、techno、ambient、trance、psychedelic trance、 breakbeat、 brit-hop、 big-beat、 trip-hop、drum'n'bass、 jungle、electro、b、chill out、 minimalism。
22.什麼是民歌 (folk)?
民歌(folk)原本是指每個民族的傳統歌曲,每個民族的先民都有他們自原始 /古代已有的歌曲,這些歌絕大部分都不知道誰是作者,而以口頭傳播,一傳十十傳百,一代傳一代的傳下去至今。不過今天我們所說的民歌 (folk),大都是指流行曲年代的民歌 (folk),所指的是主要以木結他為伴奏樂器,以自然坦率方式歌唱,唱出大家純朴生活感受的那種歌曲。美國民歌手 woody guthrie在五十年代的唱片可說是最早的民歌唱片錄音,所以普遍被認定是現代民歌 (folk)的祖師。之後 pete seeger、 the weavers繼續推動這類音樂,六十年代越戰,反戰民歌手如 bob dylan,joan baez,peter,paul and mary等成為時代的呼聲。後民歌向 pop,rock及都市化發展, bob dylan發明了 folkrock, simon & garfunkel發展出中產口味的都市 folk pop,風行一時。八十年代 suzanne vega,tracychapman等 +走出一種更富現在都市感覺的 urban folk(城市) / contemporary(當代) folk路線。民歌 (folk)在英國、香港等樂壇也發展出不同的面貌。民歌 (folk近年較新的發展是與 new age結合 (如 enya),及與 trip hop結合(如 beth orton)。
23.什麼是 chamber pop?
chamber pop是指典雅、高貴、精緻的一種流行樂,它有一定的古典音樂感覺。 chamber music一詞來自古典音樂,中文叫"室內樂",是種小組弦樂演奏曲式,氣氛高雅。 chamber pop於九十年代興起,是對當時的 lo-fi及 grunge的一種反應,強調優美的旋律、精緻的配樂、乾凈的錄音,每每多用弦樂、管樂製造巴洛克時代的音樂感覺。
外國代表樂隊有 the divine comedy, rialto, eric matthews及 balle & sebastian等.
24.什麼是 synth pop?
synth pop中的 " synth",即 synthesizer,顧名思義, synth pop就是「由 sythesizrs炮製出來的流行樂」,當然除 synthesizers外還會用上其他電子樂器如電腦及鼓機等等。 synth pop於八十年代初期開始流行,至八十年代中開始沉寂,當年在香港也曾掀起過一陣熱潮。 synth pop的特點是科技感強,有時會頗冰冷,歌曲多是「三分鍾流行曲」 (3-minutes pop),很多時 synth pop樂手會作入時打扮。
synth pop代表組合: depeche mode、 human league、 ran ran、 omd、 gary numan
25.什麼是 orchestra ?
orchestra就是管弦樂團,它分成四部分: 1弦樂,包括小提琴、大提琴等, 2銅管樂 3木管樂和 4敲擊樂四組。弦樂組每種樂器有多人演奏 (豎琴除外 ),四組演奏者由一人統籌兼領導,他就是樂團的指揮。 orchestra於17世紀出現,到 18世紀因海頓和莫扎特的作品而清楚地建立模式。 19世紀加入了些新樂器,樂團人數加大。 orchestra是西方古典 /正統音樂的正宗。西方流行 /搖滾樂也經常運用 orchestra的部分或全部團員協助演出。
26.什麼是 gangsta rap?
gangsta rap是 rap的一種,以 rap的內容多與都市罪案有關,充滿暴力、色慾感受,這是反映現實的一種音樂路向。 gangsta rap於八十年代末期在美國興起,音樂rap中的強悍尖銳派,在美國大受歡迎,唱片銷路甚高。而不少 gangsta rap樂手本身真正「參與」現實中各式罪案,部分更因而入獄甚至死亡,可說是真正反映現實兼令人觸目驚心的樂種。
gangsta rap化表組合: ice-t、 ice cube、 dr. dre、 snoop doggy dogg、 2 pac、 geto boys .
27.什麼是house?
house是於八十年代沿自 disco發展出來的跳舞音樂。 這是芝加哥的dj玩出的音樂,他們將德國電子樂團kraftwerk的一張唱片和電子鼓(drum machine)規律的節奏 及黑人藍調歌聲混音在一起,house就產生啦~一般翻譯為"浩室"舞曲,為電子舞曲最基本的型式,4/4拍的節奏, 一拍一個鼓聲,配上簡單的旋律,常有高亢的女聲歌唱. disco流行後,一些dj將它改變,有心將disco變得較為不商業化, bass和鼓變得更深沈,很多時變成了純音樂作品,即使有歌唱部分也多數是由跳舞女歌手唱的簡短句子,往往沒有明確歌詞。漸漸的,有人加入了latin(拉丁)、 reggae(瑞格源在西印度群島)、 rap(說唱)或 jazz(爵士)等元素,至八十年代後期, house沖出地下范圍,成為芝加哥、紐約及倫敦流行榜的寵兒。
28.什麼是 r&b?
r&b的全名是 rhythm & blues,一般譯作"節奏布魯斯"。廣義上, r&b可視為「黑人的流行音樂」,它源於黑人的blues音樂,是現今西行流行樂和搖滾樂的基礎,billboard雜志曾介定 r&b為所有黑人音樂,除了 jazz和blues之外,都可列作 r&b,可見 r&b的范圍是多麼的廣泛。近年黑人音樂圈大為盛行的 hip hop和 rap都源於 r&b,並且同時保存著不少 r&b成分。
29.迪斯科(disco)
discotheque的簡稱,原意為唱片舞會,起先是指黑人在夜總會按錄音跳舞的音樂,70年代實際上成了對任何時新的舞蹈音樂的統稱。與搖滾相比,它的特點是強勁的、不分輕重的、像節拍器一樣作響的4/4拍子,歌詞和曲調簡單。1977年,因澳大利亞流行音樂小組「比吉斯」(bee gees)的電影錄音《周末狂熱》在美國掀起迪斯科熱。迪斯科經常在錄音室進行音響合成,製成唱片,但終因節奏單調、風格雷同,於80年代初逐漸被其他節奏不那麼顯著、速度稍慢的流行舞曲所代替。
30.朋克(punk)
7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一種搖滾樂,或稱「朋克搖滾」(punk rock),80年代初擴展到全美國。朋克針對搖滾樂的反抗性減弱這一情況,以一種故意與比較文明的搖滾樂相對立的面目出現。它繼承了搖滾樂開始時的反叛精神,蔑視一切傳統,蔑視、宗教、教育機構等等,但卻是用一種更加頹廢的方式,極端無主義的言行表現出來。他們的唱詞淫狠、粗魯;在舞台上尖叫、跺腳、斗毆;音樂上與硬搖滾比較接近,音響極大,音色濃烈渾厚。代表性樂隊有「性手槍」(sex pistols)、「撞擊」(the clash)等。
70年代末,從朋克中分離出一支比較能被人接受的、也更帶點藝術性的新品種,叫「新浪潮」(new wave)。
31.索爾(soul)
亦稱「靈歌」。1969年,「公告牌」用「索爾」來代替原來對「節奏布魯斯」的稱呼。它是由布魯斯、搖滾樂與黑人福音歌混合而成的一種黑人流行音樂,演唱時較少演奏樂器。索爾的著名歌手有詹姆斯?布朗(james brown)、查爾斯(ray charles)、雷丁(ons redding)、史蒂夫?旺德(stevle wonder)、普林斯(prince)等。
32.雷鬼(reggae)
起源於牙買加,70年代中期傳入美國。它把非洲、拉丁美洲節奏和類似非洲流行的那種呼應式的歌唱法,與強勁的、有推動力的搖滾樂音響相結合。
33.說唱(rap)
黑人俚語,相當於「談話」(talking),產自紐約貧困黑人聚居區。它以在機械的節奏聲的背景下,快速地訴說一連串押韻的詩句為特徵。這種形式來源之一是過去電台節目主持人在介紹唱片時所用的一種快速的、押韻的行話性的語言。萊普的歌詞幽默、風趣,常帶諷刺性,80年代尤其受到黑人歡迎。最有代表性的樂隊是「公開的敵人」(public enemy)。萊普有時也稱「希普-霍普」(hip-hop)。實際上,希普-霍普的含義更寬,泛指當時紐約街頭文化的各種成分,除萊普外,還有:(萊普經常採用的)用手把放在唱機轉盤上的唱片前後移動,發出有節奏的刮擦聲;唱片播放員(dj)在轉換唱片拼接唱片音樂片斷時,聽不出中斷痕跡的技法;霹靂舞等等。
34.波普(pop)
一種具有強烈節拍的現代流行音樂。一般認為,流行音樂有廣義和狹義之分,這里的「波普」是指狹義的流行音樂,如 70、80年代著名歌手羅斯(diana ross)、里奇(lionel richie)、惠特妮?休斯頓(whitney houston)、麥當娜(madonna)、邁克爾?傑克遜(michael jackson)、普林斯(prince)、珍妮特?傑克遜(janet jackson)等人演唱的很多歌曲。
35.藝術搖滾(art rock)
於70年代後流行,主要在歐洲,英國人領頭,如「穆迪布魯斯」(moody blues)樂隊,但在美國也有影響。藝術搖滾把搖滾與古典音樂結合起來,利用電子設備演奏如李斯特、德彪西等作曲家的作品,又稱「進步搖滾」(prosressive rock)。
『伍』 關於HIP—HOP
HIP-HOP照字面來看HIP是臀部,HOP是跳躍的意思。實際上,它是一種生活文化的統稱。HIP HOP包含了DANCE.DJ . MC(Party里頭,用很有押韻節奏表演繞舌的人) GRAFFITI WRITING(街頭塗鴉)還有很酷的黑人頭、裝扮等。它是個深入黑人生活文化的精神。結合了黑人的語言,音樂,舞蹈,生活方式等。
其實英文單詞本身就是來自一句無意義的貧嘴。早期的黑人MC們特別愛說的一句話就是「To the hip, the hop, the hibby-hibby, dibby-dibby, hip-hip-hop, and you don』t stop」,這里的Hip Hop可以指髖部和跳躍,當很多MC都把這作為活動舌頭的一種方式,活躍氣氛的一種煽動時,這個片語就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嘻哈一點點演變成為一場全球的青少年文化運動。
幾年前,身著肥大的牛仔褲,腳蹬滑板鞋,曾經被稱作韓流來襲。也許中國的嘻哈文化有很多成分是從韓國流傳過來的,但是當你站在東京街頭,你會發現,日本的嘻哈普及更為驚人,甚至比嘻哈樂誕生地美國更有商業味道。不論生活在北京,還是生活在東京的嘻哈一代,吸引他們的也許並不是嘻哈音樂本身,而是嘻哈所帶來的服飾、肢體語言、思維方式
HIP-HOP照字面來看HIP是臀部,HOP是跳躍的意思。實際上,它是一種生活文化的統稱。HIP HOP包含了DANCE.DJ . MC(Party里頭,用很有押韻節奏表演繞舌的人) GRAFFITI WRITING(街頭塗鴉)還有很酷的黑人頭、裝扮等。它是個深入黑人生活文化的精神。結合了黑人的語言,音樂,舞蹈,生活方式等。
其實英文單詞本身就是來自一句無意義的貧嘴。早期的黑人MC們特別愛說的一句話就是「To the hip, the hop, the hibby-hibby, dibby-dibby, hip-hip-hop, and you don』t stop」,這里的Hip Hop可以指髖部和跳躍,當很多MC都把這作為活動舌頭的一種方式,活躍氣氛的一種煽動時,這個片語就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嘻哈一點點演變成為一場全球的青少年文化運動。
幾年前,身著肥大的牛仔褲,腳蹬滑板鞋,曾經被稱作韓流來襲。也許中國的嘻哈文化有很多成分是從韓國流傳過來的,但是當你站在東京街頭,你會發現,日本的嘻哈普及更為驚人,甚至比嘻哈樂誕生地美國更有商業味道。不論生活在北京,還是生活在東京的嘻哈一代,吸引他們的也許並不是嘻哈音樂本身,而是嘻哈所帶來的服飾、肢體語言、思維方式所謂Hip-Hop其實是指一種美國街頭黑人文化,當中包括音樂、舞蹈、塗鴉、刺青和衣著。據估計HIP HOP是源自美國紐約的黑人社區BRONX,他們將生活上的娛樂發展成為現今多樣的HIP - HOP 文化,發揮黑人獨有的特質,如節奏感及歌聲進而舒緩情緒和消遣。因帶有樂觀開朗的特質,逐漸慢慢的在全美蔓延開來,進而擴散到全世界;潮流勁hit的 Hip Hop舞有型又好看,也難怪年青人熱愛有加,紛紛加入跳舞熱潮,但要留意這種舞的動作難度較高,不是人人適合。但如果想對Hip Hop文化有更深入的認識,或想加入跳舞行列;就要留意詳細介紹:
Hip-Hop起源於80年代,B.P.M約在90-110拍,中文翻譯為嘻哈。 Hip-Hop前生是Rap加上一點點的R&B,再加上各種磨片的音效聲,屬於80年代開始年輕人愛玩的音樂。Hip-Hop舞從字面上來看 Hip是臀部;Hop是單腳跳,Hip-Hop則是輕扭擺臀,從此也可以看出它的出處。Hip-Hop涵有有Rap的饒舌和較R&B復雜的節奏以及電唱機的音效,另外在牆上塗鴉也是Hip-Hop文化的延伸。接下來我從5個方面來介紹Hip-Hop...
五元素之一:音樂
HOUSE
包含很多不同的變化,以重音為主,節奏較快和強勁,使舞者快感十足。
House的黃金時代出現在80年代的中後期(直到今天,House仍然最重要的主流舞曲之一)。除Frankie Knuckles外,Ron Hardy,Larry Heard ,Robert Owens和Steve Hurley都是當時80年代中後期著名的House樂手,後者還成功的把House舞曲的製作手段引向大眾化,「一時間,全Chicago的人都在忙著作House舞曲。」1987年,House已從Chicago的地下舞廳走向New York和大西洋彼岸。在英國方面,來自4AD的前衛電子樂團M/A/R/R/S以House曲風的《Pump Up The Volume》攀上排行榜並占據NO.1達三周之久。
House的長盛不衰應歸功於自身4/4拍的結構特性,它為以後的舞曲演進提供了穩固的整體架構和細節處豐富的想像力空間。當然,來自英國的Techno 樂手和德國Trance樂手同樣功不可沒。
這里我推薦試聽的是老牌法國House組合Daft Punk的2首曲子《Face To Face》和《One More Time》
BREAKBEAT
源於80年代後期,其特點是大上大落的混音效果,大量的音樂變化,FUNKY的節奏和快速的唱腔。
「MC」或HIP HOP RAP
說唱,又叫唱獨白、饒舌。以很輕的底音配以有意思的RAP(押韻,輕快和有音樂感。)就成了Hip-Hop Raps,Hip-Hop Raps是Rap Talk(說唱)的一類,隨著Hip-Hop的火熱,近來的Rap Talk傾向於Hip-Hop曲風。
要給Micphone Controller(MC)找個很確切的翻譯確實很難,字面上的解釋——「慶典主持人」——遠不能傳達出一個真正MC所起的作用。其實MC就是站在舞台上的饒舌者(Rapper),是耍嘴皮子的,就是最能帶動氣氛的那個人(不一定是黑人的!這一點一個美籍華人用事實證明了。。。)
DJ(Disc Jockey,混合、切割和擦片)
DJ在Hip Hop領域里,無須置疑佔了極重要的角色。怎麼說呢?不管是B-Boy或者是MC,都需要DJ來輔助,否則等於是瞎子一樣。
利用手控制唱片轉動加上混音器做出各樣意想不到的效果,DJ在Hip-Hop音樂里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一般人的印象當中,常見」DJ〃常常會把手放在唱盤〈turn table〉上的黑膠唱片〈LP〉來回刷動,另一隻手在混音器〈mixer〉上的CROSS FADER〈控制左右唱盤的聲音〉反復不停地切換。其實這種動作正確名稱叫做」Scratch〃。Scratch是一種在節奏中或一首歌曲里做類似唱歌般的組合,然後增加其變化性。然而不只是單有」scratch〃而已,還有一種用2張一樣或是不一樣的唱片,也是在一定的節奏上,去做變化,而這個技巧稱為」Battle〃。DJ的工作是把原有的音樂素材重新混合剪輯,派生出一種新的音樂。這兩種技巧都是」Hip-Hop DJ〃比較常使用的方式,然而在」scratch〃和」battle〃里,沒有一定的規范,每個DJ都有相當大的自由度,有自己的特有風格〈free style〉。
Hip-Hop專輯介紹之一
Lauryn Hill - The Misecation of Lauryn Hill
這位年僅23歲、唱著Rap歌曲的媽媽, 曾在"Sister Act II"參與演出,在電影中那黑腔動人的美聲就已引起各方的注意, 且在96年以 "TheFugges" 這個Rap&Hip hop的團體姿態出現,並翻唱一首Roberta Flack的《Killing Me Softly With His Song》也因而風靡全球!! 之後其兩位成員Pras Michael和 Wyclef Jean 分別推出個人專輯後,終於在去年推出她本人的首張處女大碟 !!此專輯是以Hip hop曲風為主,專輯中一首《Doo Wop》榮獲冠軍寶座,專輯也持續在銷售榜首, 也在各大音樂雜志中獲得極高的推崇與評價, 另外也榮獲全美音樂獎及葛萊美獎兩大獎項的肯定!
Hip Hop行至90年代末百家爭鳴,就在98年末從Fugees出走的Lauryn Hill,以個人全創作《The Misecation Of Lauryn Hill》突圍,讓Hip Hop/R&B界甚至全球樂壇獨尊這位年輕的黑人女性。不只是傳媒給予的贊賞讓Lauryn Hill羅致如此的成功,《The Misecation Of Lauryn Hill》在音樂本質上的傑出表現才是一切推崇的根本。Lauryn在創作題材上成功地於個人情感與對社會的關懷找到平衡點,在Hip Hop底色里抹上Soul,Reggae與R&B,在復古與革新間並行,並一攬說唱寫制所有大任,不是所有暢銷的各類專輯都會失去其原有的音樂本色,《The Misecation》是Lauryn Hill細膩烘焙出的Hip Hop黑麥麵包,越嚼越有味。
Beastie boys - Hello Nasty
Beastie Boys.....在去年各大雜志的年度最佳專輯名單中,Beastie boys 的這張《Hollo Nasty》是必然的座上嘉賓!而這張專輯亦證明了此三名野獸「男孩」揉合 Hip-Hop / Rap與搖滾樂的手法仍舊是獨特地,無以復制,就是那樣地新鮮!是他們繼同名專輯又推出的全新限量版本加收了一張四曲CD,當中收錄了由Fresh Kutt 旗下 Jump-Up / Neurofunk 好手Prisoner of Technology 操刀 、高居 Muzik 雜志年度混音版十大的《Intergalactic》混音版以及由Fatboy Slim 全新混音的《Body Movin》! 這真的是一張不錯的專輯, 他們運用新的混音技巧把單純的Hip-Hop 推向了另一獨特的境界。
De La Soul Is Dead / De La Soul
1989的首張專輯《3 Feet High and Rising》以鮮明討喜的hippie-hop一舉打響了De La Soul的名號,然而兩年後,同樣邀來Prince Paul製作的《De La Soul Is Dead》才是De La Soul豐沛創作才能的鐵證,並嶄露出他們強烈的音樂企圖心。在詞作上,De La Soul在此專輯添入大量的黑色幽默,以及令人屏息的故事性敘述,諸如諷刺自我盛名的《Ring Ring Ring》,滿載情緒化反叛的《My Brother's A Basehead》,甚至在《Millie Pulled A Pistol On Santa》論及亂倫。但這般極具挑戰性的詞章,卻建構在輕快且多樣化的音樂元素上,穿插多個skit / interlude的曲目編排,更讓《De La Soul Is Dead》幻化為一部精彩絕倫的小說,當然它絕對是一張Arty Hip Hop的經典。
元素之三:Hip-Hop刺青
紋身給人印象多半是不可思議的,很直接就想到是黑道人物的專利品,其實這種觀念並不適合現代,近幾年來社會日漸開放,廣大愛好者大量接受歐美、日本等國的文化傳播,已不再把紋身當作禁忌,顧客中有些是夫妻之間,表作愛意將對方的相貌留在身上,亦有些是看見不幹凈的東西,長者建議紋個觀音或神像來改改運,亦有不少的好剌激、好奇的年青人。
像街頭曾經流得的松糕鞋一樣,文身正在那些標榜前衛新潮的靚女俊男中蔓延開業。與以前文身相比,今天的文身大多已變換成了一種類似早晨化妝時的愉悅,准確點講,今天的文身大多已選擇了彩繪,就是用一些特殊的顏料在身體的某個部位畫上自己喜歡的彩色圖案。過一段時間後,如果對這個圖案不喜歡了,或者說想再換一種新的圖案時,就可以將先前的圖案洗掉。從某種程度上講,文身已被「假冒」了。正是這種「假文身」進退自如的方便,才使那些追求新奇、欲顯個性而又擔心自己日後後悔的青年人不妨挺身一試,於是文身差不多快成為一種正在冒頭的時尚。
當然,還有相當一部分勇敢者鄙視不痛不癢的彩繪而選擇了真刀真槍的文身。他們不懼痛苦,將自己靈魂中可能是最內核的東西銘刻在盪漾著生命彈力的肌膚上。
一如時尚總是在那些刻意追求新潮的女孩和男孩中誕生一樣,文身也在這些男孩女孩身上最早顯現。文身先是被衣服遮遮掩掩,或時隱時現;之後,當露臍成為一種時尚後,裝飾臍部的文身出現了;再後來,可以在開領處看得到了。深圳四季如夏,露胳膊露腿是被熱天逼出來的,但這恰好為文身的展示提供一種幾乎是自然的便利,於是,在靚女俊男可以文明露體的部位就能看到色彩斑讕、圖形迥異的文身了。至於這些文身是刻上去的還是繪上去的,旁觀者難辨真假。
五元素之四:Hip-Hop塗鴉
塗鴉藝術,作為視覺語匯一直和 Hip-Hop文化同棲連枝。還記得在黑人電影中常看見車站地鐵甚至火車廂外被畫上一些奇形怪狀的字嗎?其實它就是噴畫與塗鴉。這些噴塗在水泥地板、建築外牆和地鐵上的圖案,狂野、迷醉、即興,代表了畫家對於自己的立場或是對社會的看法、現象等等。
然而利用噴漆瓶很簡單嗎?不,錯了。真正的噴畫家是把噴漆瓶當作畫筆,在原本不可能出現畫作的上、地上或任何一種場地上作畫。出名的噴畫家更可以跟服裝結合,成為一種服飾流行風氣。依照風格、字體及色調的不同,世界各地的噴畫家,各自設立自己的文化及天地,正符合了Hip Hop獨一無二且無法模仿的精神。
要明確一點,根據我國法律規定,在公眾地方塗鴉是違法行為。
五元素之五:HipHop衣著
在繁華的都市街頭,有時可以看見不少年輕人喜愛這樣的一種穿著方式:寬大的衛衣或是超大的運動外套直蓋過臀部,上身內外重疊,褲子腰頭又低又大掛在胯部,褲腳直托地面,褲腿在鞋跟部位層層疊疊,整個人被安全地藏於嚴嚴實實的衣服套子里。
這種既舒適又有一絲幽默感的著裝方式其實來源於美國黑人家庭。原先是為了節省,讓弟弟、妹妹穿哥哥、姐姐們穿下來的大衣服,久而久之,形成這么一種鬆鬆垮垮的街頭穿著感覺。
隨著黑人說唱樂Hip——Hop、滑板等源自街頭的極限運動在全世界的流行,這種被黑人樂手和街頭運動高手所喜愛的裝扮風格也在全世界的年輕人中流行起來。
HIP-HOP的典型穿著方式主要有:寬大的印有誇張Logo的T恤,同樣寬大拖沓的板褲、牛仔褲或者是側開拉鏈的運動褲、籃球鞋或工人靴、釣魚帽或者是棒球帽、民族花樣的包頭巾、頭發染燙成麥穗頭或編成小辮子。而相應的配飾則有:紋身Tatoo、銀質耳環或者是鼻環、臂環,Matrix墨鏡、MD隨身聽、滑板車、雙肩背包Backpack等。這些零星的服裝湊在一起,就組成了在美國風靡了整整20年Hip-Hop時尚。
當你在街頭看見了一個這樣打扮的男孩,他編了一整頭的黑人辮子發,長袖棉質襯衫外罩一件短袖棒球T恤,超寬大的運動褲,左耳耳骨穿過一根釘子粗的鋼條,脖子上掛了一副霧銀色耳機,腳上一雙加強足踝保護的滑板球鞋,背著一個四四方方的大背袋。怎麽看,都像剛剛抵達探親的的華裔美國小孩。別吃驚,這準是一個HIP-HOP迷!
然而,只要你仔細觀察,就不難發現上述這些典型的Hip-Hop服裝其實並不能稱得上是"新鮮",大T恤其實隨處可見,寬大的板褲其實也並不新鮮,大褲管的牛仔褲前些年就已經被小女孩用來配上緊身小T恤,籃球鞋和工人靴更是屢見不鮮,更別說棒球帽、包頭巾、耳環、雙肩背包或者是墨鏡了。在所有的Hip -Hop裝備中,唯一比較新鮮的也就是滑板車了,但大凡在70年代出生的孩子應該都記得在幼兒園里曾經玩過的"刨冰車"吧,同樣也是高高的車把手,前後兩個輪子,單腳踏板在中間,與今天風靡的滑板車簡直如出一轍。所以,如此看來,看似新鮮的Hip-Hop時尚其實也並不很新鮮。
要把那些司空見慣的服飾重新組合,穿出那種前所未有的Hip-Hop感覺出來卻也決非易事。到底怎樣才是Hip-Hop Style,回答簡單而乾脆:"你需要有那種感覺。"簡而言之是"感覺"二字,而要說得透徹一些,這感覺二字則包括了天生的藝術天賦、音樂舞蹈感覺、對時尚敏銳的觸覺和品味、非常外向的性格、絕佳的英語能力和幽默感。而也就是說,想淋漓盡致地穿出Hip-Hop感覺的人本身就要是非常酷的新新人類,找一個英語單詞來形容,最貼切的就是"Smart"了。
『陸』 Beauty4的詳細資料
Beauty.4 Beauty.4
這個女子團體是由1個ABC(貝兒),1個台灣人(茱兒),以及2個白人(恩琪、艾莎)四位美眉所組成。Beauty.4的團員組合,第一眼單就從外表一看,總是會讓人以為這是個西洋外國團體,然而事實上,這個女子團體卻是道道地地從台灣開始製作生產的。
Beauty.4這支發行華語專輯的道地本土團體,即將從台灣出發開始、邁向國際,而EMI也將計劃性地,將其培育成為全亞洲跨國際藝人團體。EMI前衛新人種「Beauty.4」就是這樣一個國際化的前衛組合。
「Beauty.4」四位成員是知名薩克斯風藝人高培華所發掘的新人,而這4個來自不同地方、有著不同背景的女孩,她們的相遇與結合,也有著一段奇妙的因緣。
成員小檔案:
原名:林佳雯
語言:中文、台語
身 高: 175cm
體 重: 56kg
血 型: O
星 座: 天蠍座
生 日: 1980-11-11
出生地: N/A
視力:左/ 550° 右/ 弱視
外號:黑妞
排行:老大
學歷:高職
初戀:17歲
興趣:唱歌、看電影、看書
專長:唱歌
願望:環游世界,吃遍各地美食
怪癖:牙膏從末端往前擠
口頭禪:真的嗎?
個性特色:善良重感情
聲音特質:有爆發力、富磁性
如何踏入演藝圈:在路上被發掘
喜歡的音樂類型:因喜歡的歌手而有所不同
最滿意自己的是:會唱歌
影響最大的人是:媽媽
最欣賞的歌星是:小紅莓、艾拉妮絲莫莉塞特、王菲、張惠妹
最欣賞的演員是:艾爾帕西諾、蜜雪兒菲佛、金凱瑞
最嚮往去的國家:尼泊爾、西藏、拉丁美洲
最喜歡的顏色是:紅、紫、藍、白
最喜愛的季節是:秋天
最喜愛的穿著是:牛仔褲、T恤等輕松的打扮
最喜歡吃的東西:鹵味、布丁、水果、火鍋、炸雞、海鮮
最討厭吃的東西:小黃瓜
最喜歡的運動是:跑步、跳舞
原名:林佳雯
國籍:美國
生 日: 1978-11-25
出生地: N/A
語言:英文、簡單中文
視力:正常
身 高: 166cm
體 重: 50kg
血 型: A
星 座: 射手座
外號:Bungier、Boot Peey
排行:老大
學歷:大學肄業
初戀:18歲
興趣:做DJ,放Trance & House Music
專長:Djing、跳舞(芭蕾、爵士、水律舞)、唱歌
願望:成為世界最有名的DJ和舞曲製作人
怪癖:喜歡裸體
口頭禪:La La-la La-la
個性特色:A little crazy & wild
聲音特質:聲音表情突出
如何踏入演藝圈:在美有舞者&演員經驗,在台是參加試鏡被發掘
喜歡的音樂類 型:House、Trance Music
最滿意自己的是:創造力
影響最大的人是:媽媽
最欣賞的歌星是:David Bowie、The Doors、Nirvana
最欣賞的演員是:Clenn Close、Ewan McGreggor
最嚮往去的國家:印度
最喜歡的顏色是:都喜歡
最喜愛的季節是:秋天
最喜愛的穿著是:背心、皮褲
最喜歡吃的東西:Cannoli、Cheese、布丁、綠奶茶…等
最討厭吃的東西:水煮蛋、沒融化的Cheese
最喜歡的運動是:跳舞
原名:林碧璇
國籍:美國
生 日: 1983-04-07
出生地: N/A
身 高: 165cm
體 重: 50kg
血 型: N/A
星 座: 牧羊座
語言:英文、中文
視力:近視150°
外號:Be be heim
排行:老二
學歷:高中
初戀:16歲時
興趣:唱歌、跳舞、看書、寫東西
專長:走路、哈哈笑
願望:活到老學到老
怪癖:喜歡打掃
口頭禪:Ummm….
個性特色:怪怪的、善良的
聲音特質:甜美柔軟
如何踏入演藝圈:去經紀公司試鏡被發掘
喜歡的音樂類型:除了Heavy Metal外,通通喜歡
最滿意自己的是:個性幽默善良,喜歡學習新的東西
影響最大的人是:母親
最欣賞的歌星是:Dave Matthews Band、紀曉君、范曉萱
最欣賞的演員是:Russel Crowe、Jude Law、張曼玉
最嚮往去的國家:冰島
最喜歡的顏色是:深綠色
最喜愛的季節是:春天
最喜愛的穿著是:會隨著情緒改變的衣服
最喜歡吃的東西:各種國家的早點
最討厭吃的東西:中葯
原名:鄭美黛
國籍:美國
生 日: 1979-01-23
出生地: N/A
身 高: 172cm
體 重: 53kg
血 型: O
星 座: 水瓶座
語言:英文、中文、台語
視力:近視700°
外號:Bel、Belly Button
排行:老二
學歷:大學肄業
初戀:11歲
興趣:煮菜、跳舞、搞笑
專長:唱歌
願望:Make people happy forever
怪癖:一天刷3〜4次牙,而且每次都刷兩遍
口頭禪:Can I make You something to eat?
個性特色:大方、有幽默感
聲音特質:可以唱很低
如何踏入演藝圈:14歲被高培華發掘
喜歡的音樂類型:Rock、Jazz、Bossa nova等等…
最滿意自己的是:富幽默感、喜歡學新東西
自己最欣賞的歌星是:Tori Amos、Billie Holiday、鄭秀文
最欣賞的演員是:Jim Carrey、Angelina Jolie、Edward Norton
最嚮往去的國家:西班牙
最喜歡的顏色是:紅色、粉紅色
最喜愛的季節是:春天
最喜愛的穿著是:牛仔褲加緊身上衣
最喜歡吃的東西:除了苦瓜和麻辣之外都吃
最討厭吃的東西:苦瓜、麻辣的食物
最喜歡的運動是:跳舞、拳擊
專輯情況:
同名專輯在2002年4月21日正式發行。專輯曲目有:《Bang Bang Boom》、《Gay Guy》、《Moon Party》、《Single》、《三姑六婆》、《分手要健康》、《城堡里的傻瓜》、《寂寞》、《我要男朋友》、《愛愛愛》共十首。
部分歌曲歌詞:
Bang Bang Boom
聽見背後
有個帥哥說我們漂亮
走去問他想不想留電話
luludo...
誰會不想
談一個彩色的戀愛
有一個人
有點黏又不太黏多好
你說的話他有點懂他說的你不大懂
比手劃腳大不了但一點都沒有關系
謝謝別客氣我會一直保持微笑
*i feel... luludo...
我聽見bang bang boom...
luludo...快起來跳舞(敲鑼又打鼓)
luludo...我的心bang bang boom...*
紳士風度
比甚麼甚麼都重要
幽默感還有好心腸不能少
也許他們都太害羞我們又太主動
這樣會不會不好
其實一點都沒關系抱歉對不起
他一直在對你微笑
開始就不能結束
海洋在談戀愛
和陽光談戀愛
月亮也在戀愛
我在等你的愛...
世界小的真可愛
花兒都在盛開
時差互相戀愛
緣份真的好奇怪
我們註定要相遇
感覺真的好神奇
我不管我不管我不管 cuz*
Gay Guy
sitting in the corner with an iced latte saw the cutest guy,
looking my way walked up to him to see what he'd say he
said,"hello! how are you? i am gay."
回到我的位子在馬桶旁邊
我長得又不賴卻有點可憐
我沒有人愛也沒有人疼
因為我愛的男生都愛男人
為什麼為什麼沒人愛
為什麼為什麼我不知
為什麼為什麼沒人愛
因為我跟你講我愛的人都是gay
standing round at 誠品 the very next day
saw the hottest guy. no way he was gay
so i walked up to him, felling so smug
until i saw my friend doug kiss him and give him a bug
回到我的位子在公車旁邊
身材不好還是長得很抱歉
永遠不會被愛也不會被疼因為我愛的男生都愛男人
guy in my corner with iced latte learned a lot things in those two days
帥哥一堆有些是gay i'll find my寶貝 just not today
moon party (專輯主打歌)
夜亮的像多個太陽
風吻遍整個沙灘
我感覺有什麼不一樣
也許是愛情太過抽象
場面是有些混亂有些話很難明講
男孩女孩們的心坎上誰對誰還找不到答案
moon party 愛在弦上
moon party 射向何方
會受傷又怎樣不闖難進天堂
moon party 愛在搖晃
moon party 給我海浪
愛神你要勇敢幫我射下月亮
你是糖我是咖啡他是酒她已經喝醉
愛開始純粹是種氣味
碰上了不要太過防備
音樂里有些酒味聽瘋了掉出眼淚
男孩女孩們好多感覺誰不想立刻敞開心扉
愛愛愛 - beauty4 - 愛愛愛
作曲:劉沁作詞:劉沁
你替我撐開傘的時候
忽然感覺
自己是幸福的
和你一起閑晃的時候
忽然感覺
有一種單純快樂
你的愛愛愛
是一種奇妙的存在
美好的讓我不明白
為何能如此的愉快
你的愛愛愛
是一種自然的存在
我不曾迫切的依賴
卻沒有片刻離得開(我離不開!)
你給我的愛
轉過頭看著你的時候
忽然感覺我不是孤單的
你笑著鬧著我的時候
忽然感覺有你我就好快樂
說不出的快樂
不像風不像海
像什麼說不上來
你的愛很簡單
卻在我言語之外
『柒』 想入手輛捷安特Trance X29er 2去西藏,從沈陽出發,怎麼樣
可以,路程比較遠,全程4322公里!樓主可以走109國道!路上要注意安全 建議帶裝備: 車輛准備:騎車進西藏,路途遙遠,有些地方路況比較差,要准備好車,建議上千元的。 修車設備及備用零件:修車套裝(含4號、5號內六角、一字及十字螺絲刀、補胎工具、骨頭活動扳手)、輕便打氣筒、自行車三合一馱包(自用背包也可以綁在後架上,但放拿東西不方便) 備用零件:剎車線和變速套裝(必備)(內含前後剎車線、前後變速)、內胎、外胎、剎車皮4個【V剎系統】、來令片4個【碟剎系統】、備用螺絲若干、備用鐵絲(以防螺絲不合適時使用)、鏈條油 騎行裝備:遮陽帽、頭盔(必備)、墨鏡、魔術頭巾(必備,可以做面罩、口罩,防塵放太陽)、騎行長手套(選擇防風防水的)、普通騎行短手套、騎行雨衣褲(可防潮,下坡防風,防雨效果也不錯)、騎行運動鞋(要選擇舒適的,解放鞋是個不錯的選擇)、運動棉襪、長袖T恤、運動短褲、運動短衫(主要是休息時穿,騎行的時候要使用長袖的)、棉衣或羽絨服(在上山或晚上比較冷,可做備用)、運動長褲、騎行護膝(一個可以保護自己,另一個可以擋風) 電子設備類:手機、手電筒、充電器、備用電池,電吹風(非必備,不過在路上可以用來吹乾衣物或其他東西) 洗簌用品:毛巾、牙膏牙刷、香皂、洗發水、洗衣粉、須刀、刀子、護墊,以上這些用品覺得沒必要帶的也可以省掉。 葯品及食品:感冒葯、藿香正氣膠囊、正紅花油、瀉立停、消炎葯;巧克力、壓縮餅干,榨菜(西藏地區可以買大餅,加上榨菜就是美味) 證件類、卡類及其他:身份證、護照銀行卡,郵政、農行、中行、建行,不過在路上最好是備農行和郵政的卡現金,盡量多備,以防路上找不到銀行,同時要分散放好,不要放在一個地方記錄本、筆、地圖、針線包等 查看更多答案>>
記得採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