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改良漢服和傳統漢服有什麼區別
區別如下:
1、服飾細節不同。
(1)傳統漢服
漢服採用幅寬二尺二寸(50cm左右)的布帛剪裁而成 ,且分為領、襟、衽、衿、裾、袖、袂、帶、韍等十部分 。取兩幅相等長度的布,分別對折,作為前襟後裾,縫合後背中縫。前襟無衽即為直領對襟衣。
若再取一幅布,裁為兩幅衽,縫在左右兩襟上,則為斜領右衽衣。一套完整的漢服通常有三層:小衣(內衣)、中衣、大衣。
(2)改良漢服
更符合現代人的需求,雖然有些在細節上與傳統漢服有所區別,但大都還是保留著漢服的原有風格。
現在的漢服大都是追求仙美,在傳統的基礎上稍稍改良,既保留了古風的調調,又融入了一些色彩的新意,讓原本古樸厚重的漢服款式變得更加空靈唯美,再加上精緻的印花和刺綉,讓人有一種遠離塵世,歸於自然的感覺。
2、意義不同。
(1)古代,漢服並不只是一套衣服那麼簡單。周朝後期,百家爭鳴,諸侯國間的衣冠服飾及風俗習慣逐漸出現不同,冠服制被納入了「禮治」的范圍,成了禮儀的表現形式。傳統漢服是漢族的禮儀文化的必要組成部分。
(2)改良漢服是必須得發展的,因為現在很多形制的漢服並不能完全融入生活。改良漢服更加易於推廣,傳統漢服必須完整的繼承下去,改良漢服就像幫助傳統漢服進行推廣一樣。
漢服的演變史:
事實上,漢服的歷史要更為悠久。它又稱漢衣冠、華服等。《史記》記載,華夏衣裳為黃帝所制,「及黃帝造屋宇,制衣服,營殯葬,萬民故免存亡之難」。
夏商西周時期,漢服的樣貌大致確定:以交領、右衽、系帶為典型特徵,上衣下裳是最基本的式樣。
秦漢服裝基本沿襲戰國,以深衣為主,主要分為曲裾、直裾兩種,男女均可穿著。漢蔡邕《獨斷》記載:「天子常服,漢服受之秦。」由此可見「漢服」的名稱。
此時,最初女子「曲裾深衣」比較常見:通身緊窄、長可曳地,下擺看上去有點像個「喇叭」。東漢以後,直裾逐漸普及。此前,在漢墓中曾發現襦裙實物。
唐代女子服裝發生了一些變化,主要為裙、衫等。有資料顯示,隋代及初唐,女子的短襦是小袖,下著長裙,裙腰很高,有些甚至在腋下,再繫上絲帶,顯得特別高挑。
宋代男子服裝仍以圓領袍為主,女子所穿的裙子比唐代短一些,而且有細褶;衫多為對襟,覆在裙外。
明代服飾則吸收了一些元代服飾的特點,男裝基本沿襲大襟右衽交領和圓領的傳統式樣,女子服裝仍以襦裙為主。除去衫、襖及裙子外,還流行霞帔、褙子、比甲等新款式。
『貳』 誠求齊腰漢服的手工製作方法,剪裁圖和布料的建議
這里同新人~
裁剪圖的話,漢服製作研習吧有圖紙的
布料的話,棉布,提花棉,雪紡什麼的都行
棉布,提花棉這一類的如果上襯里,內襯要用垂感好點的料子,打褶啊熨燙啊什麼的好好弄,提防著裙子會炸【當然如果你做片裙可以無視我。。。】
雪紡別用太滑太薄那種,虐手。。。裁剪之前可以先上個漿啥的
真絲。。。貌似很嬌貴的樣子,新人如果非土豪還是算了吧。。。
歐根紗什麼的不建議用,看司南閣什麼的做出來很美,但是到了自己手裡,那麼硬還疊不平的料子。。。
織錦緞什麼的,很容易給人一種廉價的感覺,拿來上個領緣啊什麼的有的時候還不錯,大面積使用就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