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男孩因太調皮不聽話,老欺負女孩掀女孩裙子,所以在家被罰穿女孩子的裙子和褲襪罰站,是為了讓他學會尊重
不好,他是因為喜歡女孩才會去掀裙子,很多小男孩小時候都做過這樣事情,這是一種朦朧的愛戀表達。 但是你給他穿女孩子的裙子和褲襪罰站,很容易誘發他的女裝癖,因為會把對女孩的愛戀轉移到女裝上面。 如果這種教育長期下去,你兒子將來會成為兩種人之一,同性戀或者女裝癖愛好者。 如果這是你想看到的結果,那麼提前恭...喜你。
❷ 秦時明月人物服裝介紹,一定要有高月和雪姐姐
高月是燕國的服裝,雪女是趙國的服裝,和歷史上的有些出入,畢竟是動漫,追求美感的。
❸ 秦時明月中高月穿的裙子叫什麼名子
失憶後是天河霓裳,
❹ 秦時明月中的儒家天明的衣服是怎麼做的
是藍綠色的外衣,領子是黑色的,全身上下就只有腰帶沒有暗紋。青色的裡衣。袖子處不像其他儒家弟子一般寬大,這倒是很適合習武。下擺上也有奇怪的花紋。
其實少羽那樣穿才是正確的。
而天明是把上衣藏在了裙子裡面。
也可以這樣說,就是天明是先穿上衣,再穿裙子,這樣上衣的下半部分就被裙子遮住,然後再繫上腰帶,於是就成了現在這個效果。
而少羽則是先穿裙子,再穿上衣,最後繫上腰帶,這樣,上衣的下半部分就顯現出來了,而衣服也就挺立起來了。
我就說嘛,為什麼天明穿整齊了也沒有少羽穿起來看著舒服,原來是穿衣步驟不對啊。
玄機為了兩個主角可是煞費苦心啊,連衣服這樣的小細節都不放過。
但是,那些龍套可就慘了。
賣花女孩龍套,將軍龍套,墨家弟子龍套,大叔cos龍套……(持續增長中……)
主要是沒時間啊。
玄機,你的用意頗深啊~
可是不得不說,這個細節還真將天明和少羽拉開了距離。
天明穿著感覺還特別的頹廢,而少羽穿著就顯得知書達理了許多啊~
玄機,看在你為天明少羽做這么多的份上,我就不追究你偷懶了。
❺ 十里亭歌詞
十里亭
李秀英(秀英):
芳齡二十似觀音,聰明乖巧更多情。
生得不高又不短,白羅裙子色色新。
馬瑞(馬公子):
年方十八一公子,眉清目秀賽潘安。
一襲青衫讀書人,兩眼輕瞟風流郎。
馬公子出場,手執古書,一派風流。
馬白:早春三月,青草綠葉,家無產業,心中不悅。本家姓馬,年過十八,家道中落,父母早亡。且看,桃花紅來梨花白,不如出門行開懷,無心讀書成大器,做個風流窮秀才。
馬唱:早春三月好風景,桃紅柳綠鬧盈盈。
眼前光景看不盡,只欠今生男女情。
秀英出場,立在一旁,手執花籃,作採花狀。
馬白:不知不覺來到李家花園,但見一襲羅裙飄過,原來是李家小姐採花,待我上前仔細瞧個分明。
馬唱:小姐採花綠葉中,好比仙女美嬌容。
頭上牡丹插一朵,萬綠叢中一點紅。
口似櫻桃紅一點,腳下金蓮紅綉鞋。
白羅裙子色色新,好比觀音到眼前。
秀英移步上前。
秀白:奴家李秀英,待字閨中二十年,今日出門來採花,好生歡喜。看前面來了個書生,待我前去瞧個分明。
秀唱:風流倜儻一公子,眉清目秀文書生。
青衣難遮聰明氣,目顯靈光非凡人。
馬公子向秀英拱手,秀英向馬公子回禮。
馬白:小生這廂有禮了。
秀白:小女子秀英有禮了。
秀英轉回台後。
馬唱:人在牡丹花下死,就是做鬼也風流。
若與秀英同羅帳,死在黃泉也甘心。
馬白:我看今日朗朗乾坤,定是個好日子,就在此地坐等紅日下山吧!
馬公子台上走一圈。
馬白:轉眼已是月明星稀,鳥鳴蛙唱,待我前去叫聲秀英姐。
馬公子作敲門狀。
馬叫:秀英、秀英……
馬唱:秀英房門早關起,不如抽身回家去。
枉費心機空一場,終歸有點不願意。
馬公子從頭上取下金釵作撥門狀,雙手推門打開。
馬叫:秀英姐、秀英姐……
馬白:我隨身攜帶了金耳釵,撥開秀英姐房門,叫聲姐姐依不依。
馬唱:盜開房門走進去,叫聲姐姐亂情迷。
但見姐姐在高床,不知姐姐依不依。
掀開羅帳見紅妝,伸出手掌摸衣裳。
摸到姐姐心頭處,叫聲賊子莫輕狂。
秀英晃步出場,作睡意朦朧狀。
秀白:朗朗乾坤,大膽賊子,敢入閨房,將你扭送官府,王法不容。勸你快出房去,免受官刑。
馬白:姐姐,在下馬公子是也,請聽我言。
馬唱:不是盜賊不是鬼,而是十八年少人。
白日見姐心歡喜,夜裡入房來共枕。
姐今不把情來做,寧死房中不出門。
只求姐姐憐小弟,戲水鴛鴦共天倫。
秀唱:我父本是官家身,豈容你這下等人。
我若今日依了你,二人同罪一路人。
馬唱:月里嫦娥也成婚,七仙也配董永身。
哪個房前無煙出,哪個少年不懷春。
小生本是有情漢,記姐恩情心頭上。
姐今若把情來做,死在黃泉也心甘。
秀唱:聽郎說得千般好,秀英芳心也動了。
今日有緣來共枕,切莫再尋花和草。
燕子銜泥要口緊,年少行事藏在心。
人前莫說秀英姐,一人獨記姐芳名。
兩人並肩,走在台上。
合唱:郎有心來姐有情,那怕山高深水行。
郎脫襪來姐脫裙,鴛鴦戲水好調情。
姐做獅子先倒下,郎做綉球拋上身。
姐拿錦被蓋郎身,少年遇著有情人。
(以下五更五點歌,可作為選唱)
合唱:一更一點真有情,好似蛟龍出洞門。
蛟龍得水多歡快,今夜與郎散精神。
二更二點真有情,好似餓虎出山林。
餓虎見了豬羊肉,連皮帶骨分不明。
三更三點真有情,將軍催馬出山門。
元帥將軍來交戰,戰了數合更銷魂。
四更四點真有情,好似黃蜂入花叢。
黃蜂花芯把蜜采,甜在心間共入夢。
五更五點真有情,聽得金雞唱幾聲。
天將微明郎要起,姐要起來送親人。
秀英手捧物件,贈送銀子、扇子、香包等物。
秀白:這些送予郎君,請收下。
秀唱:輕輕扶郎下床來,秀英忙把衣箱開。
白瓶包銀一百兩,送給郎君娶親財。
手巾扇子送一把,五色香包掛郎身。
青緞平口送一個,綉花布鞋情意真。
綉花荷包一兩銀,聊表姐姐今夜情。
幾件禮物莫嫌少,少年情意值千金。
秀白:郎君隨我來吃點心。
秀唱:閨房果子般般有,桂花茶水香悠悠。
黃心雞蛋圓溜溜,陳年老酒為君留。
有緣今生來相聚,一杯美酒表姐意。
叫聲我郎寬心吃,飲盡這杯送郎去。
秀英挽著馬公子的手,走台一圈。
秀唱:我今兩人成婚配,一夜夫妻百日情。
我要送郎十里亭,郎君樣樣聽分明。
快板:送君送到一里亭,只想我郎單身行。
有錢莫往花街走,積少成多要娶親。
秀唱:娶得佳麗好似我,郎也樂來姐放心。
若得女子不如我,二人情義依舊行。
快板:送君送到二里亭,勸郎交友要當心。
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難何曾見真情?
秀唱:為人莫做虧心事,夜裡行路莫太遲。
遇事要忍一時氣,過後方得心安時。
快板:送君送到三里亭,挽手同郎一路行。
是非都因口舌起,勸郎人前口齒緊。
秀唱:酒醉狂言一句話,無義犬友報官衙。
失了錢財為小事,牢獄之苦名聲差。
快板:送君送到四里亭,挽手同郎一路行。
賭博場中切莫走,是非門前早早行。
秀唱:無事莫在街邊走,就怕是非受牽連。
哪個神靈不要紙?哪個清官不要錢?
快板:送君送到五里亭,挽手同郎一路行。
郎君盡走天下路,凡出門去要小心。
秀唱:只恐一時得了病,無人為君把醫請。
去了銀錢不要緊,保得性命值千金。
快板:送君送到六里亭,勸郎讀書要辛勤。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聖賢更有情。
秀唱:黃河尚有澄清日,郎君豈無得運時?
一朝金榜題君名,紅顏如花把君侍。
快板:送君送到七里亭,挽手同郎一路行。
無情野花切莫采,再勸郎君要娶親。
秀唱:身強力健猶自可,一朝得病靠何人?
自己妻子床邊走,無情野草侍別人。
快板:送君送到八里亭,八里亭上說事情。
你若有錢笑春風,要知當面假殷勤。
秀唱: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相勸有錢人。
與君話語要謹記,切莫當作耳邊風。
快板:送君送到九里亭,九里亭上說私情。
落雨莫到姐家走,下雪莫在姐家行。
秀唱:貪得一夜快活郎,寒冰冷水受風寒。
少年風流戀紅床,老來有心也枉然。
快板:送君送到十里亭,二人挽手說郎聽。
本當送郎二十里,又恐日出有人行。
秀唱:千言萬語說不盡,我郎一句要記心。
莫把野花當真采,野花能有幾日情?
我今有心配郎君,一有爺來二有親。
郎可回家謀良媒,自有佳人配成親。馬白:姐姐已送我十里,我當再送姐回去。
秀唱:我今送郎到十里,送姐三里再回情。
郎可回家莫掛心,三日私情說不盡。
馬唱:我僅送姐三里程,眼中淚水落紛紛。
今生有姐已無憾,但求月老牽紅繩。
馬公子向秀英跪下。
馬白:姐姐,你就是我今生的良妻,我明日即托媒人前來李府提親。
馬公子、秀英兩人翩躚起舞。
合唱:千古傳頌奇姻緣,今唱一本十里亭,
秀英勸郎銘汗青,贏得天下夫妻情。
(5)為何明月的裙子不聽話擴展閱讀:
湖南民間花鼓戲戲曲《十里亭》是晚清時期民間流傳的一本言情八股小說唱段。根據前清民間傳本《十里亭》改編,普通話演唱,民樂伴奏。敘述了一段愛情故事:馬公子夜行入室,與李秀英小姐一段風趣的對話之後,終成眷屬。
花鼓戲是全國地方戲曲中同名最多的劇種,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河南、陝西等省都有同名的地方劇種。在眾多名為「花鼓戲」的地方戲曲劇種中,屬湖南花鼓戲流傳最廣,影響最大。《打銅鑼》、《補鍋》、《十里亭》等劇目,深受全國各地的人民群眾的喜愛。
❻ 老婆不聽話該怎麼辦
如果你能做到以下98條,好好疼愛你的老婆,你們的婚姻一定會很幸福,你的老婆一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男人們,好好學習吧! 1、向新朋友介紹她時,請摟著她的腰,而不是站在一旁用手指點。 2、在街上遇見美女凝視時間不超過5秒,看同一女生累計不得超過5次。 3、聽老婆話的男人才會有出息,所以,你要乖乖聽她的話。 4、她可以欺負你,但你絕對不可以欺負她,因為她雖然欺負你,但是每次有什麼好東西,她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你! 5、要是她朝你哭,你要不厭其煩地哄她,直到她破涕為笑! 6、把她的照片帖到錢包,手機……一切經常看到的地方。 7、離開她絕對不超過十天以上 8、在她的朋友面前,希望你可以表現得比平時更疼愛她和緊張她的樣子。 9、大男人不表示霸道。 10、溫柔不等於沒主見。 11、瀟灑不等於沒交代。 12、永遠不要在公眾場合對她呼呼吼吼又或是撇下她一人。 13、她做錯事情的時候教訓她不要緊,最重要的是在那之後要哄她。 14、發脾氣時不要不理她,不要給時間讓她冷靜,其實她完全不需要時間冷靜。 15、可以陪自己的朋友,但一定要重色輕友。 16、在她想你時,爭分奪秒地擠出時間與她約會 17、看她的眼神無比專注。 18、說話的語氣情深意長。 19、有女孩和你說話,你要拉著她的手,如果她恰巧不在旁邊,那麼請你跟她們保持距離。 20、過馬路的時候牽著她的手。 21、要懂得珍惜和她在一起的每分鍾。 22、就算再忙,每天都不忘打一個問候的電話。 23、要常常唱情歌給她聽。 24、兩個人都有發火的權利,但不能同一天, 如果那一天她發火了,那你就不可以發火了。 25、她生活中不順心,你要循循善誘、幫忙分析,提出建設性方案若干。 26、要非常愛你的老婆——她,堅決擁護老婆的決定,服從老婆的領導。 27、即使全世界的人都不相信她,你也要無條件相信她。因為她也會同樣對你。 28、不抽煙。一經發現立即開除。 29、與她吵架每次陳述不得超過3分鍾(含),音量不得超過20分貝(含)。 30、要加強鍛煉,強健身體,一口氣抱她上到五樓 31、在她心情遭透,蠻橫發脾氣的時候,抱抱她,而不是和她理論。 32、老婆不講理是撒嬌而不是撒野。 33、保持我們的房間有鮮花,而且常常更新。 34、按時下班回到家給老婆做美味的飯菜。 35、晚飯後拉著老婆的手去散步。 36、老婆喜歡「雅姿」的化妝品,我要每年都給老婆買,把老婆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37、盡量不要讓老婆碰冷水,因為對老婆的身體不好。 38、不讓老婆因為自己做錯了什麼而生氣。 39、有一個我們的大房子,有一間專門的書房,有一個寬敞的陽台,陽台上有搖椅和休閑座椅。要有葡萄纏在搖椅上生長。 閑暇的時候,可以坐在搖椅上聊天。 40、家裡有一套專業音響,因為我們都喜歡聽歌。 41、老婆生病的時候要提醒老婆按時吃葯。 42、在老婆穿了一件新買的衣服的時候不能視而不見,而且要說很漂亮,很適合她。 43、給老婆熬雞蛋紅糖水,治療老婆每個月那幾天的疼痛。 44、每天晚上抱著老婆睡。 45、冬天用自己的體溫來溫暖老婆冰冷的手腳。 46、每年安排和老婆一起出去旅遊。 47、要善於發現老婆的美。 48、真誠的對老婆說:「我愛你!」。 49、 手機要一直開著,讓老婆可以隨時找到自己。 50、有了好消息或者壞消息第一個告訴你。 51、在每次小別之後第一次見面都要深深的吻老婆。 52、多多陪老婆上街買老婆最愛的裙子。 53、下雨的時候挽著老婆的肩,共撐一把傘。 54、不介意幫老婆洗頭。 55、一起刷牙的時候為老婆擠牙膏。 56、學習各種按摩方法給老婆做按摩,特別要常做足底按摩。 57、記著老婆不舒服的是哪幾天,把老婆的衛生用品買好。 58、不與別的女的來往密切而讓老婆懷疑。 59、隨時讓老婆知道自己是有責任感的人。 60、尊重老婆的隱私,不限制老婆的自由,相信老婆。 61、抽時間陪老婆看她喜歡的連續劇。 62、不欺騙老婆,說過的事情就要做到。 63、世界上只有老婆是最美麗的。 64、晚上和老婆說甜蜜的話。 65、和老婆約定了時間就不能遲到。 66、花一點心思常常給老婆驚喜。 67、不和老婆賭氣,不能吵架。 68、經常抱抱老婆,即使在大街上也要。和老婆出門要牽著老婆的手。 69、和老婆看風景的時候從背後抱著老婆。 70、吃完飯後我洗碗,拖地,臟活累活不能讓老婆干。 71、老婆與人爭論時站在老婆一邊,要是老婆不對的私下再和老婆說。 72、為老婆正確決定重要的事情,我是老婆的依靠。 73、放鞭炮時幫老婆捂上耳朵。 74、認真聽老婆說話。每次打電話都讓老婆先掛,不讓老婆有失落感,而且我也捨不得掛老婆的電話。 75、在公共汽車上扶著老婆,偷偷的親老婆。 76、規劃好老婆的飲食,調養好老婆的身體,讓老婆越來越健康。 77、讓老婆的朋友羨慕你有一個優秀的我在你身邊照顧你。 78、在有親友來訪的時候把房間收拾干凈整潔。 79、精心給老婆煲很有營養的湯,並讓老婆多喝一點。 80、挑好的菜給老婆吃。 81、和老婆一起出門的時候要注意自己的形象,要配得上漂亮的老婆。 82、永遠記住三月八日是和老婆相識的日子。 83、偶爾把花送到老婆工作的地方。 84、常給老婆拍照,留下愉快的每個記憶。 85、記住老婆不經意說出的願望,並悄悄的實現它。 86、夏天的晚上給老婆點上蚊香,不讓老婆被蚊子咬。 87、送老婆體面的東西,在別人問起的時候能自豪的說這是我送給她的。 88、帶老婆吃遍各種美食。 89、老婆一個人在外多打幾次電話,叮囑注意安全。 90、和老婆接吻的時候全身心投入。 91、多和老婆交流溝通,以免讓老婆產生誤會。 92、給老婆未來,此生和老婆共同渡過。 93、老婆為我做的事要心存感激。 94、保持上進心,多多學習知識,為我們的將來努力。 95、告訴老婆的家人,我會照顧好她的,讓他們放心。 96、打雷的時候抱著老婆說:別怕,有我在。 97、吃魚的時候給老婆把魚刺挑出來。 98、愛老婆久久,久久愛老婆! 你應該是一個很好男人,如果你老婆有時候不聽話,那你就100%愛她,那她肯定會聽你話的。
採納哦
❼ 有關 月光 的詩歌賞析
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一壺酒,
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
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
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
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
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
相期邈雲漢。
水調歌頭
作者: 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望月懷遠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詩文解釋】
海上升起了一輪明月,遠在天涯的人與我同樣望月,思念對方。多情的人埋怨漫漫長夜,整個晚上想念親人。熄滅蠟燭憐愛這滿屋的月光,披上衣服覺得露水漸漸重了。不能把這滿手的月光贈給你,還是回去睡覺吧,希望與你在夢里相見。
【詞語解釋】
遙夜:漫漫長夜。
竟夕:通宵
披衣:表示出戶。
露滋:露水打濕。
還寢:回卧室再睡。
【詩文賞析】
這是一首望月懷人的詩。由望月引起相思,竟徹夜不眠,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見證。詩人通過寫主人公的動作表達了主人公的內心情感。
全詩意境雄渾而又幽清,語言形象真切,情與景有機地交融在一起,溫婉纏綿,回味無窮。
張九齡(678-740),字子壽,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人。他是唐玄宗時一位有名的宰相和重要詩人,他為人正直賢明,詩風朴實遒勁,對扭轉初唐華靡詩風有貢獻。後人常把他與陳子昂並稱。其《感遇》詩十二首,以寄興為主,諷喻時政,思想深刻。有《張曲江集》。
月亮 在我國古代詩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筆法。一般說來,古詩中的月亮是思鄉的代名詞。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詩表現了李白什麼樣的感情?思鄉之情。詩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純客觀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詩人感情的意象了。杜甫《月夜憶舍弟》:「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露總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為感受在今夜;月無處不明,但故鄉更明,因為憶弟思家。詩人以幻作真,為的是突出對故鄉的思念。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詩句以委婉的疑問點出了這月圓之夜人間普遍的懷人心緒,含蓄地表現了詩人對故鄉朋友的深切思念。另外還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唐人張九齡《望月懷遠》)、「欲問吳江別來意,青山明月夢中看」(唐人王昌齡《李昌曹宅夜飲》)等詩句,大體上也是這樣的感情。
其實在我國古代詩歌中有關月亮的數據數不勝數。以下的供你參考: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詩經·陳風·月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張九齡《望月懷遠》)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應斷腸(李商隱《月夕》)
中天懸明月,令嚴夜寂寥(〈後出塞五首〉其二)
暝色延山徑,高齋次水門。薄雲岩際宿,孤月浪中翻。
鸛鶴追飛靜,豺狼得食喧。不眠憂戰伐,無力正乾坤。」
——(《宿江邊閣》)
水靜樓陰直,山昏塞月斜。夜來歸鳥盡,啼殺後棲鴉。(《遣懷》)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明月千里寄相思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鬢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杜甫《月夜》)
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已進一層。至念及兒女不能思,又進一層。鬢濕臂寒,看月之久也。月愈好而苦愈增,語麗情悲。末又想到聚首時,對月舒愁之狀,詞旨婉切,見此老鍾情之至。(《杜臆》)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月夜憶舍弟》)
落月滿屋樑,猶疑照顏色(《夢李白二首》其一)
片雲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旅夜抒懷》)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片雲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江漢》)
清秋幕府井梧寒,獨宿江城蠟炬殘。
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誰好看?
風塵荏苒音書絕,關塞蕭條行路難。
已忍伶俜十年事,強移棲息一枝安。
——(《宿府》)
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入簾殘月影,高枕遠江聲。
計拙無衣食,途窮丈友生。老妻書數紙,應悉未歸情。
——(《客夜》)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
李益 :《夜上受降城聞笛》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李白:《渡荊門送別》
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 李白:《夜泊牛渚懷古》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張泌:《寄人》
照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范仲淹 詞:《蘇幕遮》
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 范仲淹:《御街行》
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晏殊 詞:《蝶戀花》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 吳文英 詞:《唐多令》
胡蝶夢中家萬里,杜鵑技上月三更 唐 崔塗:《春夕》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遙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李白:《月下獨酌》
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沉思前事,似夢里,淚暗滴。 周邦彥 詞:《蘭陵王》
孤燈不如思欲絕,卷惟望月空長嘆……日色已盡花含煙,月明如素愁不眠。」
李白:《長相思》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晏幾道 詞:《臨江仙》
聞道欲來相問訊,西樓望月幾回圓。
韋應物:《寄李儋元錫》
家住層城臨漢苑,心隨明月到胡天。
皇甫冉:《春思》
三湘愁鬢逢秋色,萬里歸心對月明。
盧綸:《晚次鄂州》。
時難年荒世業空,弟兄羈旅各西東……共看明月應淚垂,一夜鄉心五處同。
白居易:《望月有感》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靖康恥。猶未雪,巨子恨,何時滅……。
岳飛 《滿江紅》
回 昭陽辭落日,傷心銅雀迎秋月, 妾身,不願似天家,金 缺。
文天祥 《滿江紅》
拜將名歌,懷賢閣杳,空指沖冠鬃,闌干拍遍,獨對中天明月。
胡世將 詞:《酹江月》
兩宮幽陷,此恨何時雪!……孤忠耿耿。劍鋩冷侵秋月。
(南宋)黃中輔 詞:《念奴嬌》。
想故國,高台月照,輦下風光,山中歲月,海上心情。
(南宋)劉辰翁 詞:《柳梢青》
璧月初晴,黛雲遠澹,春事維主?……宣和舊日,臨安南渡,芳景猶自如故。……鄜州今夜,此苦又誰知否?
劉辰翁
龍虎敬,風雲天。千古恨憑誰說?對山河反二,淚盈襟血。客館夜驚塵土夢,宮東曉碾關山月。問姮娥,於我肯從容,月圓缺。
王清惠;《滿江紅》
蜀鳥吳花殘照里,忍見荒城頹 !……伴人無寐,秦淮應是孤月。
鄧剡 詞《酹江月》
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蘇軾《赤璧懷古》詞《念奴嬌》
赤壁磯頭千古浪,銅鞮陌上三更月。
❽ 女人為什麼要穿裙子,請科學回答
裙子的歷史在女性的衣服中是最古老的。從古埃及時就有,開始是把布纏繞在身上或縫成單純的筒形,到了中世紀,又設計出了應用省縫和喇叭形的裁剪法。裙子根據各個時代的不同要求與流行,經歷了各種演變至今,已成為不可缺少的服種之一。它能充分表現女性的優雅與瀟灑,給人以流動性的美感,又增添了裝飾色彩,具有很好的流動美。
裙子這種服裝,在我國可謂源遠流長。相傳在遠古時代,我們先祖為禦寒冷,用樹葉或者獸皮連在一起,便成了裙子的雛形。據東漢末年劉熙撰寫的《釋名·釋衣服》上說:「裙」,「群」也,即把許多小片樹葉和獸皮連接起來。相傳在四千多年前,黃帝即定下「上衣下裳」的制度,規定不同的地位的人著不同顏色的衣裳。那時的「裳」,就是裙子。五代《實錄》說:「古所貴衣裳連,下有裙隨衣色而有緣(沿邊而裝飾曰「緣」。);堯舜已降,有六破(破者,析也,即皺褶。)及直縫,皆去緣;商周以其太質,加花綉,上綴五色。蓋自垂衣裳則有之,後世加文飾耳。」《實錄》又說:「隋煬帝作長裙,十二破,名仙裙。」說明了裙子的演變。
古代婦女穿裙子,一是為掩體,二是和禮節有關,並存在著嚴格規定。無論老太太和少奶奶,即使家居,也要整整齊齊地穿著裙子,絕對不能馬虎,否則被認為輕薄無禮。女子在家一般著黑色的裙子,式樣為褶襇裙,裙幅家居為六幅,會客為八幅,所謂「裙拖六幅湘江水」來形容著裙之美。在清末民初時,紅裙子是一種禮服,要夫婦雙全女人才可以穿。若是一個孀婦則不行。還有夫婦之間,惟正室可以穿紅裙,姨太太亦不允許穿紅裙,即使她的兒子再有多大地事業,或者做了大官,也不許穿。為了一條紅裙,那些家庭常常發生嫡庶之爭。
漢代時裙子便在婦女中流傳開來,不過上衣甚短,裙子甚長,如現代朝鮮婦女的裙裝。
裙子在古代男女通用,直到漢魏六朝時期仍為男人的時尚衣著。《北史·邢巒傳》載:「蕭深藻是裙屐少年,未治政務」即可為證。不過自此以後,裙子才漸漸變為女人的專用服裝。到了晉時,裙子的花色品種就更多了,如絳紗復裙、丹碧紗紋雙裙和紫碧紗紋綉纓雙裙等,這可以從很多出土的文物中看到。
隋唐時,裙子更加風行,有的裙子增加了裙幅,使裙子更加彭然豐滿。裙子被各個階層的女士所鍾愛,「裙釵」也就成了婦女的代稱。唐代的女裝主要由裙、衫、帔三件組成。裙長曳地,肩上再披著長圍巾一樣的帔帛。長安水畔,麗人如織;彩裙翩翩,春色無邊。浩瀚的全唐詩中描寫女子的裙子和穿裙子女人的風姿的詩作將近有三百多篇。
如:王昌齡的《采蓮曲》比喻羅裙和荷葉一般青翠,人臉和荷花一般嫣紅,在湖光山色中如一幅絕妙的畫卷。「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李商隱的《江南曲》生動地描繪了裙子的式樣,是依照少女纖纖的細腰裁剪的,苗條的身材,合體的長裙,在湖面的微風中搖曳生姿。「郎船安兩槳,儂舸動雙橈。掃黛開宮額,裁裙約楚腰。」
白居易的《小曲新詞》把穿著紅裙的少女放在早秋的明月夜裡,月色和裙色相映生輝。「紅裙明月夜,碧殿早秋時。好向昭陽宿,天涼玉漏遲。」
杜審言的《戲贈趙使君美人》則是另一番情景。楚天寥廓,美女騎士在藍天白雲下,桃花紅艷中,鮮紅如石榴花的裙子在飄曳。「紅粉青娥映楚雲,桃花馬上石榴裙。」
孟浩然的《春情》更把長裙的風姿摹寫地曼妙無比。「坐時衣帶縈纖草,行即裙裾掃落梅。」
元稹的《晚宴湘亭》中,舞女紅裙碧袖,歌甜舞旋,令人心醉。「花低愁露醉,絮起覺春狂;舞旋紅裙急,歌垂碧袖長。」
杜牧的《偶呈鄭先輩》里,少女淡妝婷婷玉立,款款動人,綉著雙鳳,散發著鬱金花香裙子似一篇飄逸恬靜的散文,叫人心馳神飛。「不語亭亭儼薄妝,畫裙雙鳳鬱金香。西京才子旁看取,何似喬家那窈娘。」
李賀的《蘭香神女廟》講到一種「金絲裙」,它那樣清雅馥郁,冰清玉潔的美麗,說明了當時裙子的新品繁多,美不勝收。「舞佩剪鸞翼,帳帶塗輕銀;......吹簫飲酒醉,結綬金絲裙。」
還有象「黃陵女兒茜裙新」、「女妝素麵碧紗裙」、「新換霓裳月色裙」、「白色羅裙翻酒污」、「榴花不似舞裙紅」、「白妝素麵碧紗裙」等詩句,說明當時裙子流行的廣泛程度。面料豐富,廣泛採用各種綾羅綢緞;顏色絢麗多姿,彩色繽紛,款式新巧時髦,製作工藝也十分成熟了。
宋元時期,裙子仍為女人的傳統服裝。氣節不怎麼樣,詩寫得很好的元詩人方回有《村女》詩雲:「青荷葉傘茜裙紅,隨母歸寧者外翁;莫笑梳妝未京梓,兵余猶見太平風。」村女裙帶飄飄,紅艷動人,說明當時女人的服飾的燦爛,即便是戰火頻仍。
宋詞中表現裙子的有:張先「南鄉子」: 「相並細腰身。時樣宮妝一樣新。曲項胡琴魚尾撥,離人。入塞弦聲水上聞。天碧染衣巾。血色輕羅碎摺裙。百卉已隨霜女妒,東君。暗折雙花借小春。」
歐陽修「迎春樂」 薄紗衫子裙腰匝。步輕輕、小羅靸。人前愛把眼兒札。香汗透、胭脂蠟。良夜永、幽期歡則洽。約重會、玉纖頻插。執手臨歸,猶且更待留時霎。
明代流行褶襇長裙,並規定民間婦女只能用紫色、桃紅、綠色等淺淡顏色。但花式繁多,品種各異,有的裙子和現代人穿著的裙子已無多大區別。清代旗袍雖一時成為時髦。但漢族婦女仍將裙子作為禮服,表現著風情萬種。
不過裙子發展到現在,大膽暴露的連衣裙,半透明的低胸長裙,緊貼身體的露肩吊帶長裙,還有一種洋溢性感的迷你裙,散發著妖艷的超短裙早就紛紛登場;顯露著嬌艷野性、青春倔強,簡直可以蠱惑眾生。這種盪漾著中國女性含蓄的美麗,在現代生活的演繹下,似乎更加駭世驚俗,火辣激情;浪漫迷人,充滿誘惑。想起曾經一個很時髦口號:「剪短你的裙子!」
裙子的衍變裙子是從裳演變而來的一種服飾。古代"裙"、"群"二字同源,群者,多也,當時布帛門幅狹窄,一條裙子通常由多幅布帛拼制而成,因有"裙"的名稱。漢劉熙《釋名·釋衣服》:裙,群也,連接群幅也。"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從大量資料來看,人們下體穿著裙子,大約是漢代以後才開始的風習,漢辛延年《羽林郎》詩:"長裙連理帶,廣袖合歡襦";無名氏《古詩為焦仲卿妻作》:"著我綉狹裙,事事四五通",都是漢代婦女穿裙的例證。形象資料中也有反映,如河南密縣打虎亭漢墓出土的壁畫上,就繪有許多穿裙的婦女。在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中,還發現了完整的裙子實物,它是用4幅素絹拼制而成的,上窄下寬,呈梯形,裙腰也用素絹為之,裙腰的兩端分別延長一截,以便系結。整條裙子不用任何紋飾,也沒有緣邊,當時稱"無緣裙"。《汝南先賢傳》記"戴良嫁五女,皆布裙無緣",《後漢書·明德馬皇後紀》:"(後)常衣大練,裙不加緣。"指的都是這種裙式。 魏晉以後,裙子的式樣不斷增多,色彩愈加豐富,裙上的裝飾也日益講究,除了普通的長裙之外,還有絳色紗復裙,丹碧紗紋雙裙,紫碧紗紋雙裙,丹紗杯文羅裙等名目。兩晉十六國時期,在廣大婦女中流行起一種名為"間色裙"的裙子,以兩種以上顏色的布條間隔而成,整條裙子在製作時被剖成數道,幾色相間,交映成趣。開始時間色的布的色彩搭配有紅綠、紅黃等。後來,整條裙子被剖的來愈多,間色的布幅也相應地變得愈來愈窄,顏色也就愈來愈豐富。甘肅酒泉丁家閘古墓壁畫上的婦女,就穿著這種樣式的裙子。 南北朝時期的裙子也很有特點,最明顯的特點是裙上的紋飾明顯增多,唐代的陸龜蒙曾著有《紀錦裙》一文,對他所見到的南北朝時期的一條錦裙備加贊嘆,詳細生動的描述:"李君乃出古錦裙一幅示余: 長四尺,下廣上狹,下闊六寸,上減三寸半,皆周尺如直,其前則左有鶴二十,勢如飛起,率曲折一脛,口中銜草?輩右有鸚鵡,聳肩舒尾,數與鶴相等。二禽大小不類,而又以花卉均布無餘地。界道四向,五色間雜,道上累細細點綴其中,微雲瑣結,互以相帶,有若皎霞殘虹,流煙墮霧,春草夾徑,遠山截空,壞牆?苔,石泓秋水,印丹漫漏,蕊粉塗染,綟亘環佩,雲隱涯岸,濃淡霏拂,靄抑冥密,始如不可辨別。及諦視之:條段斬絕,分畫一一有去處,非綉非繪,縝致柔美,又不可狀也。......縱非齊梁物,亦不下三百年矣。"如此精美的精裙,簡直成了一件專供欣賞的工藝精品了。隋代婦女的裙子樣式基本承襲南北朝時的風格,下長曳地的長裙在隋代特別受到婦女的歡迎,間色裙在這個時期依然為婦女所採用,不過間色的道數越來越多,間道也更為狹 窄,整條裙子常被剖成12間道,俗謂"十二破","破"即"剖"的意思,據說這種裙子為隋煬帝時所創,在當時有"仙裙"之美譽。唐劉存《事始》中即有"煬帝作長裙,十二破,名'仙裙'"的記載。 唐代婦女的裙子長度,與前代相比有明顯的增加,裙裙曳地在當時是常見的現象。為顯示裙子的修長,婦女著裙時多將裙腰束在胸部,有時甚至束至腋下,裙子的下擺則蓋住腳面,有時在地下還拖曳一截。唐人詩文中常提及這種情況,如王建《宮詞》謂:"黛眉小婦砑裙長";王翰《觀蠻童為伎作》詩:"長裙錦帶還留客";孟浩然《春情》詩:"坐時衣帶縈纖草,行即裙裾掃落梅"等等。形象資料中也有不少反映,如《簪花仕女圖》、《執扇仕女圖》中,都繪有穿曳地長裙的婦女形象。為不妨礙活動,當時婦女穿著這種長裙勞作時,多特地將裙幅撩起,並在腰間以帶系之。這樣一來,裙裾就不會拖曳在地了。作這種裝束的婦女形象,在唐代畫家閻立本所繪的《步輦圖》以及湖北武昌唐墓出土的陶俑上也都有反映。 唐代婦女的裙子寬度,一般以廣博為尚,大多數婦女的裙子,都集6幅而成,因而有"六幅羅裙窣地"、"裙拖六幅湘江水"的形容。按《舊唐書》中所記載的布幅寬度推算,唐代的"六幅",相當於今3米以上,其裙子的寬度是可想而知了。唐代婦女除六幅外,還有用7幅、8幅為之者,如 曹唐《小遊仙詩》所稱:"書破明霞八幅裙"。這類裙式,不僅影響到穿著者的活動,而且還造成了用料上的極大浪費,所以引起了朝廷的干涉。如《新唐書·車服志》記:"文宗即位,以四方 車服僭奢,下詔准儀制令,......婦人裙不過五幅,曳地不超過三寸。" 唐代婦女的裙子色彩也非常豐富,年輕婦女最喜愛的是一種鮮艷的紅裙。唐人小說中的青年婦女如李娃、霍小玉等平時就一直穿著這種裙子。唐詩中對此也頗多述及,如元稹《櫻桃花》詩:"花(土+專)曾立摘花人,窣破羅裙紅似火";萬楚《五日觀妓》詩:"眉黛奪將萱草色,紅裙妒殺石榴花";杜甫《陪諸貴公子丈八溝攜妓納涼晚際遇雨》詩:"越女紅裙濕,燕姬翠黛愁"等等。當時染紅裙的顏料,主要從石榴花中提取而成,因此人們也將紅裙稱之為"石榴裙"武則天《如意娘》詩:"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後來,"石榴裙"就被當作婦女的代稱。直到今天,我們仍然可聽到"拜倒在石榴裙下"的比喻。 茜草也是一種紅裙的染料,因此紅裙又被稱為"茜裙",如李群玉《黃陵廟》詩:"黃陵廟前莎草春,黃陵女兒茜裙新";李中《溪邊吟》詩:"茜裙二八采蓮去,笑沖微雨上蘭舟。"除紅裙以外,唐代婦女也穿白裙,名"柳花裙飛又穿碧綠色的裙子名"翠裙"、"翡翠裙"等等。 紅裙、翠裙雖然鮮艷,但畢竟都是單色,除此之外,唐代婦女的裙子也常被染成暈色,即以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顏色染成色彩相間之狀,兩色之間的交接部分無明顯界限,過渡自然,呈現出暈染效果,因此被稱為"暈裙"。敦煌莫高窟壁畫中就有穿這種裙子的婦女形象。 這個時期的裙子裝飾也名目繁多,各具情趣:有在裙上作畫的,稱"畫裙";有在裙子上鑲嵌珍珠的,稱"真珠裙"等等。最為精美的是唐中宗之女安樂公主所創制的百鳥毛裙。據《新唐書·五行志》記:"安樂公主使尚方合百鳥毛織二裙,正視為一色,傍視為一色;日中為一色,影中為一色,而百鳥之狀皆見。"這種以百鳥之羽織成百鳥之狀的裙子,在當時婦女中特別流行,致使山林中的珍禽被捕殺殆盡,後來因為受到朝廷的干預,才被禁止。 宋代婦女的裙子色彩以素雅為主,裙身仍然很寬,通常的裙圍都在6幅以上,也有用12幅布製成的。隨著裙幅的增加,裙上的折襇也就明顯地增多。在裙上施以折襇的做法由來已久,相傳漢成帝與皇後趙飛燕同游太液池,成帝令飛燕起舞,正當飛燕舞蹈時,大風驟起,飛燕飄然如仙,成帝擔心她被風吹走,特叫侍從拽住她的衣裙。風停之後,在飛燕的裙子上留下許多縐紋,其他宮女看見後覺得十分奇特,於是就紛紛在裙子上折疊成襇,取名"留仙裙"。當然,這只是一種美麗的傳說,事實上裙子施襇,主要還是出於實用的目的,因為在裙上折襇之後,裙幅便可增加,裙圍也可增大,這樣對穿著者的蹲坐行走比較有利。從大量資料來看,裙上施襇是東漢以後出現的風習,在此以前,尚不見折襇裙蹤跡,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無襇女裙,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到了東漢以後,裙上施襇已成通例。南朝梁簡文帝《戲贈麗人》詩中就有"羅裙宜細簡"的說法。宋代在此基礎上發揚光大,裙幅越多而折襇越細,因此有"百疊"、"千裙"的形容。宋人詩詞中常有描述,如呂渭志《千秋歲》詞:"約腕金條瘦,裙兒細襇如眉皺。"紅衣宮女《裙帶間六言詩》:"百疊漪漪水皺,六銖縰縰雲輕。" 宋代士庶婦女出行,喜歡騎驢,《清明上河圖》中就繪有乘驢出行的婦女,為了乘騎的方便,婦女多穿一種前後開衩的"旋裙",這種旋裙最初多用於女妓,後來逐漸流傳開來,並成為士庶婦女的一種服裝。至於宮廷嬪妃,則穿一種前後相掩的長裙,走起路來裙裾掃地,名謂"趕上裙",因前後都可開合,有別於圓圍一體的普通女裙,因此被示為"服妖"。 流行於唐代的鍍金裙、真珠裙等仍然存在,不過多用於宮娥舞妓。宋人詩詞中有大量描寫,如歐陽修《鼓笛慢》詞:"縷金裙窣輕紗,透紅瑩玉真堪愛";張先《踏莎行》詞:"映花避月上行廊,珠裙褶褶輕垂地。 "富貴之家也有用鬱金香草來浸染裙子的,染出的裙子多為黃色,在身上能散發出陣陣香氣,俗謂"鬱金裙"。 遼金元時期是由少數民族執政的時代,這個時期的漢族婦女所用裙式,基本上沿襲宋代遺制。至於少數民族女裙,則較多地保留了本民族的特點。如遼金時期的契丹、女真族婦女,多穿一種襜裙,顏色以深暗為主,上綉連枝花木,周身折為6襇,通常穿在團衫之下。 明代恢復了漢族習俗,女裙形制仍然保存著唐宋時的特色。曾風靡於唐代的紅裙,到了明代則再度流行。馮夢龍《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鎮雷峰塔》中的白娘子,就作這種打扮:"上著青織金衫兒,下穿大紅紗裙。"明蔣一葵《長安客話》輯當時流傳在燕京的歌謠,也涉及到這方面情況,如歌謠所唱:"花發街欲焚,蟠枝屈朵皆崩雲。千門萬戶買不盡,膹將兒女染紅裙。"宋代流行的百襇裙,在這個時候也沒有偏廢。至於裙子的長短、裙襇的多少,則隨時而易。明初女裙喜歡淺淡,沒有明顯的紋飾。到了末期,則一改質朴、清淡風尚,追求起華麗的格調。最明顯的是以緞裁剪成條狀,每條綉花,兩畔則鑲嵌金線,因其造型與鳳尾相似,被稱為"鳳尾裙"。另有一種畫裙,折成細褶數十下,每褶各用一色,輕描淡繪,色雅而淡,風動色如月華,取名為 "月華裙",更有一種"百花裙",裙上綉織有大小相間、形態各異的花朵,深受年輕婦女的喜愛,成為明代禮服中的一種裙式。這些裙子在正史中記載不多,但在文學作品中卻有相當多的描繪。 清代初期的女裙,仍保存著明代的遺俗,有鳳尾裙、月華裙等式樣。後來隨著時代的推移,也有許多新型的裙式問世。 "彈墨裙"就是其中的一種。它是以淺色綢緞為底,上用彈墨工藝印上黑色小花,因色彩素雅,花紋別致而深受婦女的歡迎,尤以士庶婦女所著為多。以後裙子的式樣越來越多,隨時有變,有在裙上裝滿各種飄帶的;有在裙幅底下綴以無數小鈴,使之叮當叮當的;也有裙幅下綉滿水紋,隨著人體的行動,一折一閃,異常美觀。傳統的百襇裙在這個時候也經過了改制:以數幅布帛為之,折成細襇,折襇之間以絲線交叉串聯,因展開後形似鯉魚的鱗甲,故被稱之為"魚鱗百裙襇",這種裙式流行於晚清同治年間,有詩為證:"鳳尾為何久不聞,皮綿單夾弗紛紜。而今無論何時節,都著魚鱗百襇裙。
至於太皇太後、皇太後、皇後及內外命婦,遇有朝賀、祭祀等重大禮節,都要穿著朝裙。朝裙通常穿在外褂之內。按照季節,朝裙被分為冬、夏兩種形制,冬朝裙用料以緞為主,緣以獸皮;夏朝裙以紗為主,緣以織錦。製作是分為兩截,上用紅色或 綠色,下用石青色,周身折有細襇,所用紋樣有嚴格區別:嬪妃以上可用龍紋,以下則用蟒紋。
❾ 明月的夜晚為何下雨
那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啊,那是因為頭頂下雨的雲的面積較少,沒有擋住天空的明月。我小時候曾經見過院子里西邊下著滂沱大寸,東邊卻一滴雨都沒有。道理是一樣的。
❿ 《以家人之名》明月為何如此不討喜
《以家人之名》編劇再次挑戰觀眾底線,將愛情進行到底,上演了復雜的多角戀,其中明月一角備受觀眾詬病,成功將觀眾心中三對CP拆散,還推動劇情走向了狗血的發展,堪稱CP大亂燉現場。
由此可見,並不是所有的加戲都會引發眾怒,關鍵在於編劇如何塑造人物形象,在加戲的同時還能讓人物討喜。可是偏偏這個編劇只是單純為了湊集數,為了得到更多利益,進而形成了一部“注水劇”,活生生將一部好牌打得稀巴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