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題目整理衣和褲的教案 小班
活動目標
1、 學習折疊衣褲,樂意邊朗誦兒歌邊折疊
2、 發展小肌肉動作,提高自理能力
活動重點
學習折疊衣褲的正確方法
活動難點
從折疊衣褲中發展小肌肉動作,提高自理能力
活動反思
本教學活動是對幼兒折衣褲這一生活能力的培養提高,本是枯燥的折疊學習,但因為融入了生動形象的兒歌貫穿,不僅增強了幼兒的學習興趣,也讓活動目標的達成更加具有實效。整個活動基本根據預設的活動流程開展,由於時間的限制,將最後紙衣褲的折疊放到了第二課時,作為學習的延伸
整個活動有三點值得我思考和反思
(1) 兒歌的良好輔助作用
在認識了衣服的簡單結構後,老師邊朗誦邊示範折疊的方法,幼兒興致一下就提高了,迫不及待就想自己來實踐,我馬上抓住孩子的學習慾望,一起集體學習了一遍,接下來的衣褲折疊也同樣是運用這一方法進行教學,可見,對小班幼兒的教學,還是應運用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法加以引導、輔助
(2) 正反面、前後的空間強調
在學習中,有部分幼兒出現了折疊衣褲時前後搞錯的現象,而在示範中,我沒有強調這一知識點,對教學的細小環節考慮得還不夠周全,這是今後在活動預設前應注意的問題
(3) 對幼兒興趣點的把握和適當拓展
在教學活動中,運用兒歌來學習折疊衣褲,幼兒的接受都較快,基本上能跟著老師的步驟學會正確的折疊方法,因此,顯得環節之間缺少層次遞進性,當幼兒興趣高漲時,其實應該及時把握這一教學契機,如讓幼兒開展一次小競賽,用積極主動的情緒繼續操作,以至於不會使興趣遞減
設計意圖
由於小班幼幼兒年齡小,動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較弱。經過最近一段時間的觀察和與孩子的接觸,我發現班中許多孩子在來園時、運動後、午睡時都將自己的衣服脫下來後直接放進筐中,沒有折疊的習慣。為了培養幼兒從小折疊衣褲的良好習慣,同時也訓練幼兒的小肌肉動作發展,我開展了《折疊衣褲》這一教學活動
㈡ 如何在區域活動中培養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
一、利用兒歌,使幼兒願意自己動手來做事
小班幼兒年齡小,各種能力本來就弱,再加上在家裡事事都有別人為他們包辦代替,失去了許多做事的機會,小朋友們也養成了習慣,根本不願意動手做事情。每當上完廁所的時候,許多小朋友們就會喊:「老師、老師,幫我提褲子」。特別是午睡後起床的時候,更是喊聲一片,「老師、老師幫我穿衣服。」「老師、老師幫我穿鞋子」……有的小朋友本來是還可以動手的,聽見別的小朋友再叫,也不願意動手了,就坐在床上等老師來幫他。可是小班的幼兒特別喜歡邊讀邊做事,因此我們利用了這一特徵,為了讓幼兒願意自己動手做事,我們就編了一些好聽的兒歌,上完廁所後,就教幼兒念「毛衣捲起來,秋衣塞進褲子里,前面塞一塞,後面塞一塞,左面塞一塞,右面塞一塞,小褲子提一提,毛衣放下來.」幼兒邊念兒歌邊自己動手提褲子,一周下來,幼兒基本上都會提褲子了。比如穿衣時,我們先讓幼兒認識衣領、衣袖、衣襟,再教他們穿衣:衣服後面向著自己,兩手握住衣領,喊一聲「刮大風啰!」將衣服甩在身後,搭在身上;接著繼續說、做:「風來我不怕,露出小腦袋,將手伸到袖筒里」。讓幼兒手裡拿著衣服喊著、笑著、做著,非常開心。我們讓幼兒在提褲子、洗手、進餐、脫衣服、穿衣服、穿鞋子時都非常開心的念著兒歌,通過一個月的練習,大部分幼兒都非常樂意自己動手做事了,還學會了許多的本領。
二、利用各種游戲,讓幼兒學習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方法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我們就設計各種游戲,讓幼兒在玩的過程中學習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方法。在區角活動中我們設計了「給小動物餵食」,讓幼兒再給動物餵食使不僅鍛煉了小肌肉的發展,還學會了使用勺子的方法,還設計了「芭比時裝秀」,讓幼兒在給芭比娃娃換衣服時,學會了穿衣服、扣扣子的方法。當發現很多孩子不能區分鞋子的左右時,我們進行了「給鞋寶寶找朋友」這一活動,幫助幼兒掌握如何區分鞋子的左右。在親子活動中,我們設計了親子游戲「我為爸爸媽媽系圍巾」,幼兒和父母一起邊玩邊學會了系圍巾的方法。總之,我們設計了許多有趣的游戲,讓幼兒在游戲操作中,得到生活體驗,得到生活能力鍛煉。
三、利用一日活動,讓幼兒進行生活技能的操作練習
為了使幼兒熟練掌握生活技能,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創造條件讓幼兒反復練習。我們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個可以利用的機會,為幼兒提供學習途徑。比如來園自己擺放自帶物品、上午喝牛奶自己插吸管、有鼻涕了自己去拿面巾紙擦乾凈、中午吃飯是自己動手吃完飯和菜……所有的環節和活動在這種「家」的情景中展開,以不同的游戲形式,讓幼兒參與、動手實踐,從而多維立體的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
四、家園共育,達成教育的一致性
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夥伴,家園之間要及時溝通信息,交流看法,確定教育策略,協調實施針對性的教育。老師與家長加強日常聯系,達成一致目標,為此,我們召開了家長會,向家長宣傳孩子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及需要家長配合的事項,希望家長在家中為幼兒創設自己動手的條件,讓孩子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並傳授給家長們一些教學技巧。在家園聯系欄里,我們定期向家長宣傳生活活動指導要點,還向家長介紹一些有關的常識,如「怎麼教幼兒自己穿脫衣」等。我們還把每月的培養目標,寫在家園聯系欄里,交待內容,讓家長了解。家長明確了活動意義,在家裡不僅督促幼兒,還教會幼兒一些掌握技能的竅門,並時常和教師商討教育的方法,談一談自己孩子在家的情況。家長的支持和配合,使我們的教育工作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學會生活自理是幼兒的必須要掌握的,在生活自理的過程中幼兒也會得到許多快樂,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也能促進了幼兒其他方面的發展,家庭幼兒園,社會都應該重視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如果我們在家庭與幼兒園一日活動中,能給孩子一個鍛煉的機會,創設一個鍛煉的環境,挖掘一個鍛煉的空間,那麼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就能不失所望。這對他們將來的學習,生活肯定是有益的,因此我認為在幼兒園和家庭中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是非常必要。
㈢ 怎樣教小班孩子上廁所提拉好褲子
耐心的教他,小孩的模仿能力很強的,
㈣ 中班社會活動教案 我會扎褲子
教育教學活動目標
1.認識自己的褲子,並能分清前後。
2.學習自己穿褲子,拉整齊,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活動准備
娃娃兩個,兩個娃娃穿的褲子各一條。
活動過程
1.認識褲子,了解褲子的正反面。
出示兩條娃娃的褲子,引導幼兒觀察,然後提問:
這是什麼?褲子上面有什麼?為什麼要有這些漂亮的圖案呢?這么小的褲子是給誰穿的呢?
2.給娃娃穿褲子。
神秘的抱出娃娃,激勵小朋友:「我們一起來給娃娃穿褲子吧!」幼兒說著,教師操作。
先確定褲子的正反面,兩手抓住褲子上面,往裡伸小腿,兩條小腿都找到家之後,用力往上拉褲子,露出小腳丫,然後站起來,提好小褲子,把外衣翻出來。
教師用兒歌的形式小結穿褲子的方法步驟:
兩手抓褲腰,
用力往上拉,
露出小腳丫,
站起提褲子,
褲子提整齊,
上衣翻出來。
3.幼兒嘗試自己穿褲子。
★鼓勵幼兒向同伴介紹自己的褲子,了解自己褲子前面有什麼樣的花紋,進而確定正反面。
★帶幼兒到寢室,脫下自己的褲子,然後和老師一邊說著兒歌一邊把褲子穿上。
4.大家來說一說:穿褲子的時候哪裡不舒服?
教師將自己剛才觀察到的較有代表性的問題提出來,引起幼兒的關註:
「兩條褲腿是誰的家?如果兩條腿都進了一個家,另一個家空著會怎麼樣?」
「當小腳丫還沒露出來的時候你能站起來嗎?」
5.午睡時鼓勵幼兒自己穿脫褲子,提醒他注意在上午活動中發現的問題。
㈤ 幼兒園小班教案脫褲子
小班生活與健康:《毛巾小超人》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活動讓的幼兒認識到保持身體清潔的重要性。 2、藉由毛巾操練習熟悉洗澡步驟。 3、學會遵守游戲規則。 活動重點: 讓幼兒意識到毛巾的重要性且養成講究個人衛生的好習慣。 活動難點: 能說 幼兒園脫褲子,小班教案 小班生活與健康:《毛巾小超人》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活動讓的幼兒認識到保持身體清潔的重要性。 2、藉由毛巾操練習熟悉洗澡步驟。 3、學會遵守游戲規則。 活動重點: 讓幼兒意識到毛巾的重要性且養成講究個人衛生的好習慣。 活動難點: 能說
㈥ 健康教育活動怎樣提褲子小班教案
活動目標:
1、傾聽故事,感受小雞、小鴨一對好朋友的情趣,對小雞小鴨的生活習性感興趣。
2、學習表演故事情節。
活動重難點:
感受小雞、小鴨一對好朋友的情趣,學習表演故事情節。
㈦ 小班社會教案穿褲子也不是很難嗎
<
1.鑽研大綱、教材,確定教學目的
在鑽研大綱、教材的基礎上,掌握教材中的概念或原理在深度、廣度方面的要求,掌握教材的基本思想,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教學目的一般應包括知識方面、智能方面、思想教育方面.
課時教學目的要訂得具體、明確、便於執行和檢查.教學過程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制定教學目的要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教材內容、學生素質、教學手段等實際情況為出發點,考慮其可能性.
2.明確本節課的內容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確定教學重點、難點
在鑽研整個教材的基礎上,明確本節課的內容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及重點和難點.所謂重點,是指關鍵性的知識,學生理解了它,其它問題就可迎刃而解.因此,不是說教材重點才重要,其它知識就不重要.所謂難點是相對的,是指學生常常容易誤解和不容易理解的部分.不同水平的學生有不同的難點.寫教案時,主要考慮這樣幾類知識常常是學習的難點:①概念抽象學生又缺乏感性認識的知識.②思維定勢帶來的負遷移.③現象復雜、文字概括性強的定律或定理.④根據教學大綱要求,不能或不必做深入闡述的知識.⑤概念相通、方法相似的知識.⑥數學知識運用到物理中而造成困難的知識.
3.組織教材,選擇教法
根據教學原則和教材特點,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和學校設備條件來組織教材考慮教法,初步構思整個教學過程.教材的組織是多種多樣的,同一教材可以有不同的組織結構.但不論是那一種結構都必須圍繞中心內容,根據教材的內在聯系貫穿重點,確定講解的層次和步驟.同時,在選擇教法上,還必須充分重視考慮如何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啟發學生的積極思維.
4.設計數學程序及時間安排
對於上課時如何復習舊知識引入新課題;新授課的內容如何展開;強調哪些重點內容;如何講解難點;最後的鞏固小結應如何進行等程序及其各部分所用的時間問題,都應在編寫教案前給予充分的考慮.
5.設計好板書、板畫
板書、板畫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編寫教案時應給予足夠的重視.板書的設計可以從鑽研分析教材的知識結構入手,也可以從分析學生的認知規律入手.
㈧ 小班社會活動有哪些
小班社會活動:愛的擁抱
活動目標:
1、知道可以用擁抱來表達愛,體驗與老師、同伴擁抱的親切感。
2、願意用擁抱的方式表達對愛。
活動准備:
1、有關擁抱的圖片、視頻以及小朋友哭泣的照片
3、相關媒體課件,音樂《愛我你就抱抱我》
活動過程:
(一)以談話導入
師:孩子們,你們在家裡最喜歡誰?(幼: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那你會怎麼做,讓他們知道你很喜歡他們?
(二)通過有關擁抱的圖片視頻,知道可以用擁抱來表達愛
1、出示圖片(媽媽與孩子、小朋友們的擁抱圖片)
師:老師這里也有一個辦法可以表達自己的喜歡,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是什麼辦法!
(1)教師提問:告訴我你聽到了什麼?他們在干什麼?(請幼兒回答)
(2)教師小結:媽媽非常愛她的寶寶,開心地抱著寶寶,這是愛的擁抱。小朋友們互相喜歡,擁抱在了一起,這是喜歡的擁抱。
2、出示視頻(中國隊勝利的視頻)
師:你們又看到了什麼?運動員勝利後,他們在干什麼?(中國隊勝利後,運動員擁抱在了一起,這是勝利的擁抱。)
3、繼續出示圖片(幼兒離園時的圖片)
師:幼兒園放學了,你們看到了什麼?爸爸媽媽來接小朋友感覺怎麼樣啊?(放學了,小朋友看到爸爸媽媽來接自己,他們高興地擁抱在了一起,這是高興的擁抱。)
(三)體驗與老師、同伴擁抱的親切感,願意用擁抱的方式表達愛
1、體驗與老師、同伴擁抱的親切感
(1)師:小朋友們,你喜歡你身邊的小夥伴嗎?那我們跟身邊的小朋友抱一抱吧!
(2)師:我們跟身邊的小夥伴擁抱的時候,你們感覺怎麼樣?
(3)師:老師覺得跟小朋友們在一起很開心,老師覺得你們很可愛!老師也想和你們抱一抱,可以嗎?
(4)師:剛才啊,小朋友與身邊的小夥伴抱在一起,也跟老師抱在了一起。那老師想問問你們,跟小朋友還有老師抱在一起是什麼感覺啊?(幼:香香的、軟軟的、暖暖的……)
2、出示孩子哭泣的圖片,願意用擁抱的方式表達愛
師:這幾位小朋友怎麼了?我們可以用什麼辦法讓他們開心呢?還有在什麼時候我們會想要抱一抱?
3、教師小結:小朋友們在開心、難過、摔倒的時候都想到了要抱一抱。和別人擁抱可以讓我們感到開心。難過的時候我們可以抱一抱,開心的時候可以抱一抱,喜歡一個人的時候我們可以怎麼樣?(幼:抱一抱)對,我們可以把擁抱送給喜歡的人,那樣他就會覺得很開心。
(四)以游戲《大家來抱抱》結束活動
幼兒與教師手拉手圍成一個圈,音樂響起來的時候手拉手繞圈走,音樂停下來的時候,小朋友自由選擇同伴、老師抱一抱
㈨ 小班能人秀,我會穿衣服 和 我會穿褲子的游戲規則,詳細一點,急急
我想了下~望採納~
抽簽分組,之後以小組的形式上台先亮相~然後小組比賽,比如一組5個人,5個人當中要淘汰2~3個(這是初賽,淘汰數目你們定,全程以計票的方式優勝劣汰)
每個小組比賽完,淘汰的所有人再次比賽,這次比賽就不用再抽簽什麼的了,再次選出一定的人數。(叫做復活賽)
最後,初賽的勝利者和復活賽的勝利者,一起比賽,就是決賽,直接評出一二三名。
(因為是小班,老師要給每個人准備禮物或者加分之類的,不然小孩子最愛哭了,如果您覺得復雜,也可以不要復活賽,或者刪改)
謝謝
㈩ 幼兒園小班教師教授幼兒整理衣物禮儀教案
天氣漸漸轉涼,孩子們穿的衣服多了,每天進了教室都會換上薄棉襖,脫下大棉襖,讓孩子們脫衣服後把自己的衣服疊好,可聽到的都是:「老師,我不會。」或者就是直接扔在邊上,所以我覺得教會孩子們折衣服是很迫切的,於是就設計了這次活動。幼兒不知道如何疊衣服,就談不上把衣服疊整齊;幼兒不知把玩具放到哪裡,就談不上把玩具物歸原處……也就是說,即使幼兒有了自理意識,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所以,我們針對幼兒需要什麼,就教給幼兒什麼,讓課程生活化,讓幼兒學會具體的生活自理方法,真正做到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做。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通過韻律活動「會跳舞的衣服」和紙工活動「疊衣服」,感知疊衣服的順序。 2.通過疊衣服活動,培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識。第一幼兒教育幼兒教育網 3.活動中能自己找個空地活動,不與同伴擁擠,學會與他人交往。 活動准備 知識經驗的准備: 認識衣服的袖子、領口、里、外等概念。 請家長予以配合,鼓勵幼兒在家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每天午睡時鼓勵幼兒自己疊衣服,整理褲子 物質材料的准備: 1.事先讓幼兒為勾好線的「衣服」塗色,並按樣剪下分放在每組的操作盒裡。 2.生活模仿動作的音樂磁帶。 3.每人穿一件帶紐扣或有拉鏈的外套。 環境資源的准備: 事先在活動室打開空調,調節好室溫,以免幼兒脫下外套受涼。第一幼兒教育幼兒教育網 活動過程 一、韻律活動:會跳舞的衣服 1、聽音樂(第一遍)。(讓幼兒邊聽音樂邊沉浸在想像中) 2、聽音樂(第二遍)。師:多好聽的音樂呀,我們身上的衣服也想跳舞了。那就讓我們一起跳起來吧~ (幼兒聽音樂後一定非常想嘗試,會興奮地做著各種動作。我的引導使幼兒很容易進入角色,他們幻想自己也穿了一件會跳舞的衣服,時而動動手,時而動動頭,時而彎彎腰,我會適時捕捉孩子的動作,及時整理,創編出韻律活動,激發幼兒創編的興趣,讓孩子體會成功感)第一幼兒教育幼兒教育網第一幼兒教育幼兒教育網 3、將整理出的動作,創編出一段完整的韻律活動,幼兒共同學習。幼兒教育網 (在活動中可以輔助自編的兒歌:「衣服扣扣好,我們來跳舞,彎左手,彎右手,點頭再彎腰,變成小枕頭。」這樣有助於幼兒形象地記憶動作。在活動中還要提醒幼兒找個空地,不和其他同伴擁擠。)第一幼兒教育幼兒教育網 二、紙工活動:小枕頭 1.師:「這里有一些裝飾好的衣服,我們按照剛才兒歌里說的做,就可以把它們變成小枕頭了,請你們來試一試吧。」 2.幼兒邊念兒歌邊折紙。 三、紙工活動「疊衣服」 (出示幼兒原先裝飾好的「衣服」)師:前幾天我們還畫了好多漂亮的衣服,他們都安靜地躺在簍子里,他們也想跳舞,你能讓他跳舞嗎?第一幼兒教育幼兒教育網 (一個問題激發了幼兒折紙的興趣,幼兒邊念兒歌邊動手摺折衣服,沒有任何教的痕跡,幼兒很自然地從韻律活動過渡到紙工活動中,並且在兒歌的提示下自己學會了疊「衣服」。) 四、實踐操作:疊疊我的小衣服 師:衣服們都累了,我們把衣服脫下來把它變成小枕頭,讓它睡覺吧! 教師示範步驟: (這里用擬人的口吻激發了孩子的同情心,幼兒脫下自己身上的衣服,根據剛才韻律活動和紙工活動的鋪墊,幼兒會很快掌握疊衣服的技巧。本活動也就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實現了目標!) 兒歌: 小衣服,要放平。左門關,右門關。 活動延伸 創設各種相關的區域,如「娃娃家」「寵物領養區」「整理衣帽間」等,讓幼兒練習疊衣服、圍巾等。第一幼兒教育幼兒教育網 活動反思 本班的孩子在家都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中由於父母包攬了所有的家務勞動,只重視對孩子的智力投資,輕視了對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致使孩子進入集體生活後,很多幼兒手忙腳亂,很不適應,要讓幼兒學會生活自理,首先應讓其學會生活自理的方法。真正做到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做。因此我們認為:第一幼兒教育幼兒教育網 (一)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是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的需要。 小班幼兒從家庭進入幼兒園,置身到一個新的天地,不會洗手,不會吃飯,不會穿衣等生活自理上的問題,使他們不能很快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所以一些幼兒出現了哭鬧甚至厭學現象。因此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是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的需要。 (二)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促進了幼兒的大小肌肉群和動作協調性的發展 著名義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動作教育是日常生活練習的課程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幼兒的自我管理能力,培養其責任感及良好的生活習慣。對幼兒進行自理能力的培養將促進孩子的大小肌肉群的發展,和動作協調能力的發展,如疊衣服,幼兒不僅學會疊衣服的的動作技能,還發展了孩子的手指肌肉的靈活性及手眼協調性。所以孩子每學一項動作、能力,他的大小肌肉群、動作協調性也將得到相應的發展。 (三)培養幼兒自理能力有助於培養孩子成獨立自信,不依賴成人的性格。 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就是要學會獨立用勺吃飯,拿杯子喝水,會洗手,會穿脫簡單的衣褲等,然而剛開始時孩子不會疊衣服,袖子拉不好,鈕扣扣不好,甚至連衣服正反都搞不清,我們在一遍遍的探索中給孩子適當的鼓勵,樹立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在提高能力的同時,也培養了勇於面對困難,敢於克服困難,去爭取成功的抗挫能力及獨立做事,有始有終的好習慣。這種堅強、獨立、自信,正是適應未來社會的高素質人才的良好個性品質 由此看出,教學不一定是單一教孩子,也可以從各種生活小事讓孩子學到很多。而兒歌正以獨特的魅力發揮巨大的作用。家長和我們老師一定要注意觀察,並善於觀察,從孩子反應中敏銳的捕捉他們的興趣,了解孩子內在發展需要,及時創設適宜的環境條件,以主動、積極、內容豐富的活動為基礎。激發孩子的興趣和求知慾,為孩子展現自我提供寬松自由的空間,給予孩子自我發展的機會,讓孩子的需要得到充分的滿足,促進孩子最大程度的發展。 :幼兒園的教育功能是多樣的,其中一項便是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教育活動內容的組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系,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與生活,游戲之中。」因此,幼兒園教育應從現實生活中挖掘教育資源,把各種教育內容與幼兒現實的生活聯系起來,把教育活動同幼兒現實結合起來。這也需要家長共同協助才能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