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幼兒園大班和臉譜有關的順口溜
有一首歌曲就叫做《說唱臉譜》
那一天爺爺領我去把京戲看 看見那舞台上面好多大花臉
紅白黃綠藍顏色油的臉 一邊唱一邊喊哇呀呀呀呀
好象炸雷 唧唧喳喳真像在耳邊
藍臉的竇爾敦盜御馬 紅臉的關公戰長沙
黃臉的典韋 白臉的曹操 黑臉的張飛叫喳喳
說實話京劇臉譜本來確實挺好看 可唱的說的全是方言怎麼聽也不懂
慢慢騰騰咿咿呀呀哼上老半天 樂隊伴奏一聽光是鑼鼓傢伙嚨個哩個三大件
這怎麼能夠跟上時代 跟上潮流 吸引當代小青年
紫色的天王托寶塔 綠色的魔鬼斗夜叉
金色的猴王 銀色的妖怪 灰色的精靈笑哈哈
我爺爺生氣說我純粹這是瞎搗亂 多美的精彩藝術中華瑰寶
就連外國人也拍手叫好一個勁的來稱贊 生旦凈末唱練做打手眼身法功夫真是不簡單
你不懂戲曲胡說八道 氣得爺爺鬍子直往臉上翻
老爺爺你別生氣允許我申辯 就算是山珍海味老吃也會煩
藝術與時代不能離太遠 要創新要發展 哇呀呀……
讓那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大家都愛看 民族遺產一代一代往下傳
一幅幅鮮明的鴛鴦瓦 一座座生動的活菩薩
一筆筆勾描 一點點誇大 一張張臉譜美佳佳
B. 唱京戲的戲服是不是都是明朝的,為什麼
不是的,那是行頭,表演哪個朝代的故事,就穿哪個朝代的行頭,在藝術家眼裡,這一點很重要的,行話叫寧穿破不穿錯,被觀眾看出錯來,那是重大的失誤,真心在幫你期待採納,
C. 帶有京劇腔的兒童歌曲
1、《說唱臉譜》是一首京劇與流行音樂相結合的戲歌,借鑒京劇唱腔和旋律,將我國的傳統戲曲元素巧妙地融入到歌曲之中,使整首歌聽起來琅琅上口,亦歌亦戲。這首歌由作詞家閻肅作詞,作曲家姚明作曲,並由青年歌手謝津演唱,流傳甚廣,深受人們喜愛。
2、《北京一夜》是信樂團演唱的一首歌曲,由陳升、劉佳慧填詞,陳升譜曲,收錄於1992年陳升的專輯《別讓我哭》中。1993年,《北京一夜》收錄在劉佳慧的專輯《自己就是自由》中,後被台灣搖滾天團信樂團主唱信(蘇見信)翻唱。
3、《賣水》是由劉長瑜、蕭潤德主演的一出京劇劇目。《賣水》根據蒲州梆子《火焰駒》中的《賣水》一折改編。 講述了李壽的長子在邊關領兵抗敵,卻被奸臣他誣陷入獄,被抄家。次子李彥貴求救於岳父禮部尚書黃璋,黃不幫忙反乘機毀婚。李彥貴只得以賣水為生。
4、《蓋世英雄》。自從2004年《心中的日月》中Chinked-Out曲風的開創以來,2005年的《蓋世英雄》又掀起了新一輪的熱潮。作為王力宏發行量最高的專輯的同名主打歌,《蓋世英雄》無疑是宏迷們心中的經典之作。
5、《花田錯》是王力宏演唱的一首歌曲,由王力宏作曲並編曲,陳鎮川作詞,收錄在王力宏2005年發行的專輯《蓋世英雄》中。
D. 京劇中的角色。主要有什麼什麼什麼什麼的
中國戲曲中人物角色的行當分類,按傳統習慣,有「生、旦、凈、丑」和「生、旦、凈、末、丑」兩種分行方法,近代以來,由於不少劇種的「末」行已逐漸歸入「生」行,通常把「生、旦、凈、丑」作為行當的四種基本類型。每個行當又有苦幹分支,各有其基本固定的扮演人物和表演特色。其中,「旦」是女角色的統稱;「生」、「凈」、兩行是男角色;「丑」行中除有時兼扮丑旦和老旦外,大都是男角色。
一般來說,「生」、「旦」的化妝,是略施脂粉以達到美化的效果,這種化妝稱為「俊扮」,也叫「素麵」或「潔面」。其特徵是「千人一面」,意思是說所有「生」行角色的面部化妝都大體一樣,無論多少人物,從面部化妝看都是一張臉;「旦」行角色的面部化妝,也是無論多少人物,面部化妝都差不多。「生」、「旦」人物個性主要靠表演及服裝等方面表現。
◆1.生行
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行當,在京劇中的地位非常重要。生行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紅生、娃娃生等幾個門類。除紅生和勾臉武生以外,生行一般都是素臉,內行術語稱為「俊扮」,即扮相都是潔凈俊美的。
①老生又稱「須生」、「正生」、「鬍子生」。
一般都是富有正義感的男性中年或老年人物。人物形象以掛「黑髯口」(黑鬍子)為主。過去京劇中原有生、外、末三行,後來統稱為老生。按照表演藝術特點的不同,老生又分為安工老生、衰派老生和靠把老生。
安工老生,又稱「唱切老生」、「王帽生」、大部扮演帝王、書生一類人物,以唱功為主,在舞台上安詳穩重,動作較少,故稱「安工」,如《上天台》中的漢光武帝劉秀、《捉放曹》中的陳宮等。衰派老生,又稱「做功老生」。 「做工老生」,大都扮演衰老或精神狀態衰頹的人物,以做功為主,故稱「衰派」,如《四進士》中的宋土傑、《賣馬》中的秦瓊、《坐樓殺惜》中的宋江等。
靠把老生,大都扮演武將一類的人物,由於扎靠(戴盔披甲)、使用刀槍把子(劇中人使用的兵器)而得名,加《定軍山》中的老將黃忠、《戰太平》中的花雲、《鎮潭州》中的岳飛等。無論是哪類老生,都是以唱為主,全用本嗓。安工老生要唱的悠揚婉轉,衰派老生要唱的悲憤頹唐,靠把老主要唱的激昂慷慨。
另外,京劇史上有一些老生演員,文戲、武戲都擅長,唱功戲、做功戲、靠把戲都能演,後來就把這種戲路寬的老生演員稱為「文武老生」,如程長庚、譚鑫培等。
②小生主要扮演青少年男子,化妝不戴胡須,扮相清秀、英俊。
小生演唱用尖音假嗓,念白兼用真假嗓。小生使用的假嗓與旦角不同,小生的唱法應該剛、勁、寬、亮,聽起來聲音清跪但不柔媚,剛健但不粗野。根據人物性格、身分的不同特點,小生又分為袍帶小生、扇子生、翎子生、窮生和武小生。
袍帶小生,又稱「紗帽小生」,扮演做官的青年男子,頭戴紗帽是其主要標志,這些角色大部分是文人,如《玉堂春》中的王金龍、《奇雙會》中的趙寵、《陳三兩爬堂》的陳魁等。
扇子生,多扮演年青的書生、風流儒雅的公子,手拿扇子,頭戴文生巾,身穿褶子,所以又稱「褶子生。」扇子是幫助角色表現風流瀟灑、文質彬彬的一種特殊道具。如《拾玉鐲》中的傅朋、《西廂記》中的張君瑞等。
翎子生,又稱「雉尾生」,頭插翎子(雉尾)是其主要標志,大都扮演武將或文武兼備的人物。演翎子生要有武功,憑工架、舞蹈,用翎子耍出許多舞蹈動作。如《群英會》中的周瑜、《呂布與貂蟬》中的呂布、《穆柯寨》中的楊宗保等等。
窮生,大部扮演落魄不第的文人、書生,「表演上特別注重做功,」以表現人物的酸腐氣為主,習慣於把鞋後幫踩倒在腳下,以示其潦倒之狀,故又稱「鞋皮生」,身穿富貴衣是其主要標志。富貴衣,是補綴有許多五顏六色的補丁的青褶子,意思是說這些人現在雖然很窮,衣著襤樓,但將來仍要騰達,故有「富貴衣」之名。如《棒打薄情郎》中的莫稽、《連升店》中的王明芳等。
武小生,大多扮演年青英武的人物,表演著重武功,也兼重唱功、念白和做功。從武打功夫上看,武小生與武生差不多,但是唱與念全用小生方法。如《八大錘》中的陸文龍、《借趙雲》中的趙雲、《石秀探庄》中的石秀等。
③武生扮演擅長武藝的青壯年男子,分為長靠武生和短打武生兩類,俗稱「墩子武生」、「撇子武生」,「墩子」是指穿厚底靴子,「撇子」是指穿薄底靴子。
長靠武生扎大靠,武打、工架並重,如《長坂坡》中的趙雲、《戰冀州》中的馬超、《挑滑車》中的高寵等。
短打武生身穿緊身短裝。偏重武打特技,如《三岔口》中的任堂惠、《十字坡》中的武松、《夜奔》中的林沖等。扮演中老年英代人物的稱武老生,如《百涼樓》中的吳禎、《劍峰山》中的邱成等。武生還兼演部分勾臉戲(武凈戲),如《鐵籠山》中的姜維、《拿高登》中的高登等。猴戲中的孫悟空一般也由武生扮演。
④紅生 指勾紅臉的老生,主要扮演關羽、趙匡胤等角色,演唱嗓音高亢渾厚,表演具有特殊工架和造型,扮演者要有堅實的武功和特殊的訓練。主要劇目有《華容道》、《走麥城》、《古城會》、《水淹七軍》、《斬黃袍》等。
⑤娃娃生 戲中專門扮演兒童的角色。大都由童伶(兒童演員)扮演,頭戴孩子發,身穿茶衣,運用本嗓演唱,多採用老生腔。如果一出戲中同時出現兩個兒童角色,則分別由一生一旦扮演,如《汾河灣》中的薛丁山、《三娘教子》中的薛倚哥、《寶蓮燈》中的沉香和秋兒等。許多著名演員幼年時都唱過娃娃生。
◆2.旦行
京劇旦行扮演各種不同年齡、性格、身分的女性角色。旦行又分為正旦、花旦、花衫、刀馬旦、 武旦、老旦等專行。
①正旦 俗稱「青衣」,因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褶子而得名。主要扮演莊重的青年、中年婦 女,表演特點是以唱功為主,動作幅度較小.行動比較穩重。念韻白,唱功繁重。如《三擊掌》中的王寶釧、《二進宮》中的李艷妃、《桑園會》中的羅敷女等。
②花旦 大多扮演青年女性。身著短衣裳,如褂子、褲子、裙子、襖;有時穿長衣裳,也綉著色彩艷麗的花樣。人物性格大都活潑開朗,動作敏捷伶俐。表演以做功、說白為主,說白主要是京白,韻白較少。如《棒打薄情郎》中的金玉奴、《烏龍院》中的閻惜姣等。
③刀馬旦 大都扮演擅長武藝的青壯年婦女,武打不如武旦激烈,不用「打出手」(即拋、擲、踢、接、武器的特技表演),較重唱、做和舞蹈。如《戰金山》中的梁紅玉、《穆柯寨》中的穆桂英等。
④武旦扮演擅長武打、勇武的女性。表演上著重武打,特別是使用特技「打出手」。武旦與刀馬旦的區別,過去主要有二點,一是武旦踩蹺,刀馬旦不踩蹺;二是武旦有 「打出手」,刀馬旦無此技。武旦穿短衣裳,重在武功,不重唱念。如《打焦贊》中的楊排風、《武松打店》中的孫二娘等。
⑤花衫 是本世紀20年代以後,綜合青衣、花旦、刀馬旦的藝術特點,發展而成的新的旦角類型。在花衫形成之前,一個演員一般不能兼演青衣和花旦兩個行當。王瑤卿為了豐富旦角的表演藝術,充實藝術表現能力,他把青衣沉靜端莊的風格、花旦活潑靈巧的表演、刀馬旦的武打工架等融為一爐,創作出一種唱、念、做、打並重的旦角行當,人們把它命名為花衫(花旦和青衫的結合)。
京劇四大名旦所編演的新劇目,大都屬於花衫范疇,每個新戲都力求在唱、念、做、打各方面滿足觀眾的觀賞要求,如《霸王別姬》中的虞姬、《漢明妃》中的王昭君、《鎖麟囊》中的薛湘靈、《紅樓二尤》中的尤三姐等。花衫戲中還有一種旗裝旦,穿清朝旗人的衣飾,梳旗頭,腳下穿花盆底鞋,說京白。旗裝旦所表演的人物並不限於清朝婦女,哪一個朝代的都有,加《蘇武牧羊》中的胡阿雲(漢代)、《四郎探母》中的鐵鏡公主(宋代)等。
⑥老旦 專門扮演老年婦女角色的行當。扮相、身段、台步都與青衣不同,主要突出老年人的特點。演唱用本噪,唱腔與老生接近,但具有女性婉轉迂迴的韻味。如《楊門女將》中的佘太君、《岳母刺字》中的岳母、《鉤金龜》中的康氏等。
◆3.凈行
臉譜化妝,是用於「凈」、「丑」行當的各種人物,以誇張強烈的色彩和變幻無窮的線條來改變演員的本來面目,與「素麵」的「生」、「旦」化妝形成對比。「凈」、「丑」角色的勾臉是因人設譜,一人一譜,盡管它是由程式化的各種譜式組成,但卻是一種性格妝,直接表現人物個性,有多少「凈」、「丑」角色就有多少譜樣,不相雷同。因此,臉譜化妝的特徵是「千變萬化」的。
「凈」,俗稱花臉。以各種色彩勾勒的圖案化的臉譜化妝為突出標志,表現的是在性格氣質上粗獷、奇偉、豪邁的人物。這類人物在表演上要音色寬闊宏亮,演唱粗壯渾厚,動作造型線條粗而頓挫鮮明,「色塊」大,大開大合,氣度恢宏。如關羽、張飛、曹操、包拯、廉頗等即是凈扮。
凈行人物按身份、性格及其藝術、技術特點的不同,大體上又可分為正凈(俗稱大花臉)、副凈(俗稱二花臉)、武凈(俗稱武二花)。副凈中又有架子花臉和二花臉。丑的俗稱是小花臉或三花臉。
正凈(大花臉),以唱工為主。京劇中又稱銅錘花臉或黑頭花臉,扮演的人物大多是朝廷重臣,因而以氣度恢宏取勝是其造型上的特點。
副凈(也可通稱二花臉),又可分架子花臉和二花臉。架子花臉,以做工為主,重身段動作,多扮演豪爽勇猛的正面人物,如魯智深、張飛、李逵等。也有扮反面人物的,如京劇中抹白臉的曹操等一類,。在其它劇種里大多不稱架子花臉,有的劇種叫草鞋花臉,如川劇、湘劇等。二花臉也是架子花臉的一種,戲比較少,表演上有時近似丑,如《法門寺》中的劉彪等。
武凈(武二花),分重把子工架和重跌朴摔打兩類。重把子工架一類扮演的人物如《金沙灘》的楊七郎、《四平山》的李元霸等。重跌朴摔打一類,又叫摔打花臉。如《挑滑車》中牛皋為架子花臉,金兀術為武花臉,金兀術的部將黑風利為摔打花臉。
凈,又稱「花臉」、「花面」。主要扮演在性格,品質或相貌等方面具有突出特點的男性人物。面部化妝勾畫臉譜,演唱時運用寬音和假音,表演動作幅度大,以突出其性格、氣度和聲勢。凈行分為正凈、副凈和武凈三類。
①正凈俗稱「大花臉」。因以唱功為主,又稱「唱功花臉」。《二進宮》中的徐延昭是典型的唱功花臉,因他手執銅錘,所以,「銅錘花臉」又成為唱功花臉的代名詞。在眾多的包公戲中,唱功也很繁重,因包公是勾畫黑色臉譜的代表人物,所以,「黑頭」也成為唱功花臉的代稱。正凈扮演的人物多是性格剛正的正面角色,如《二進宮》中的徐延昭、《鍘美案》中的包拯、《趙氏孤兒》中的魏絳等。
②副凈俗稱「二花臉」。因以工架、念白、表演做功為主,故又稱「架子花臉」、「架子花」。架子花也需要有唱功基礎;許多架子花的劇目是工架與唱功並重,如《連環套》中的竇爾墩。所以,架子花臉演員,既要有精湛的武功,又要善於表演、念白,還要有唱功。架子花扮演的多是性格粗豪爽直的人物,如張飛、盂良、焦贊、牛皋、李逵、竇爾墩、曹操等。另外,近似於丑角的表演風格,並且勾畫臉譜的二花臉,也屬於副凈范疇,如《算糧》中的魏虎、《法門寺》中的劉彪等。
③武凈 俗稱「武花臉」、「武二花」。因表演時以跌撲摔打為主,又稱「摔打花臉」。由於武凈的部分角色現已由武生扮演,所以武凈戲的范圍日益縮小。武凈角色如《白水灘》中的青面虎、《挑滑車》中的黑風利等。
◆4.醜行
「丑」(小花臉或三花臉),是喜劇角色,在鼻樑眼窩間勾畫臉譜,多扮演滑稽調笑式的人物。在表演上一般不重唱工,以念白的口齒清晰流利為主。可分文丑和武丑兩大分支。
醜行,俗稱「小花臉」。因化妝時在鼻樑上抹一小塊白粉,故而以「丑」為名。又因和凈行的大花臉、二花臉並列,又稱「三花臉」。醜行的「丑」是指扮相不俊美,並非專指品質上的丑惡。醜行扮演的角色既有陰險狡詐的人物,也有正直善良的形象。醜行分為文丑、武丑兩種。
①文丑京劇中的各類詼諧人物均由文丑扮演。文丑分為方巾丑、袍帶丑、茶衣丑、巾子丑、彩旦等。方巾丑主要扮演頭戴方巾的文人,包括儒生、書吏、謀士、塾師等各種身分職業,如《群英會》中的蔣干、《烏龍院》中的張文遠等。袍帶丑扮演做官的人物,文官、武官、正面人物、反面人物都有,如《審頭刺湯》中的湯勤、《棋盤山》中的程咬金、《昭君出塞》中的王龍等。茶衣丑扮演各種行業的下層勞動人民,因身穿短藍布褂子(茶衣)而得名,如《秋江》中的艄公,《武松打虎》中的酒保、《小放牛》中的牧童等。巾子丑介乎於方巾丑和茶衣丑之間,表演風格比茶衣丑略微嚴謹一些,如《連升店》中的店主東、《女起解》中的崇公道等。彩旦,又稱 「丑婆子」,是由醜行扮演的婦女,如《拾玉鐲》中的劉媽媽等。
②武丑俗稱「開口跳」,扮演擅長武藝、性格機警、語言幽默的男性人物。武丑既注重翻跳武技,也講究口齒清楚有力。如《三岔口》中的劉利華、《三盜九龍杯》中的楊香武、《雁翎甲》中的時遷等。(三)應工、反串及其他京劇劇目中的哪一個角色由哪一個行當的演員來扮演,都有明確的規定,但有時也偶有突破,即這一行當的演員去扮演非本行當的角色,這種情況可以分為「應工」和「反串」兩種。
所謂應工,是演員本來常演這一行當的角色,有時也突破行當去串演非本行的其他角色,這種串列演出一旦形成慣例,便稱為「應工」,應工是由長期的習慣做法而形成的,是從習慣上制定下來的規矩,如生行應工時要演花臉戲,如《白良關》中的尉遲寶林、《打龍棚》中的鄭子明、《雙包案》中的假包公等;旦行應工時要演一些小王子戲,如《取成都》中的劉循、《盜宗卷》中的張秀玉、《羅成叫關》中的羅春等;凈行應工時要演老生戲,如《逍遙津》中的司馬懿、《四進士》中的楊春等;架子花臉應工時要演丑角戲,如《四郎探母》中的大國舅、《打麵缸》中的大老爺等。
由於應工的緣故,便形成了不同行當互演的戲,俗稱「兩門抱」的戲。互演之戲,就是一個人物角色可由兩個不同行當演員扮演。如《清風亭》中的賀氏,老旦和醜行均可扮演,《打龍袍》中的陳琳,老生、老旦或醜行均可扮演。諸如此類的互演之戲,一旦被派演,各行當演員都不許推辭。
反串也是演員不唱自己的行當,而扮演其他行當的角色。但是,反串不同於應工,應工串演其他行當是習慣上的規定,反串則不受習慣約束,屬於演員的自由。
過去,行當之間不允許串演,如果隨意串演就會受到同行的排斥和班社的處罰。這種串演是揩不能在正式演出中串列演出,但在其他場合的演出中,如義務戲、合作戲等非營業性演出中,串演(反串)則是允許的。而且有非營業性演出時,組織者往往有意安排反串戲,以期取得意外效果。
不同行當之間的反串也有一些規矩。如老生和武生兩個充當之間,老生不帶髯口,演武戲,則算反串;武生帶髯口,不算反串。如《陽平關》中的趙雲、《九龍山》中的岳飛、《武昭關》中的伍員等,就是老生、武生兩門串演的戲。
演員之所以能夠反串,是和過去科班中的教學方法有關。過去科班中的學員學戲時,並不嚴格劃分行當,劇中所有角色,學員必須全部學會,然後再重點學本行當的角色。這種教法雖不是行行精,但卻是行行會,其目的是為了學員將來出科後,可演可教,謀生有路。這種教學方法為反串打下了基礎。
京劇中的獸形和神怪,戲班裡也明確規定由哪個行當扮演。獸形中的「大形」,包括龍、虎、驢、鶴等,由上手(武戲中扮演正面的群眾角色的演員)扮演;獸形中的「小形」,包括狐、狗、鼠等,由下手(武戲中扮演反面的群眾角色的演員)扮演。各類神怪,如劇中的男性神怪由生行演員扮演,劇中女性神怪由旦行演員扮演,劇中雷公由武生演員扮演,劇中財神由醜行或凈行演員扮演,劇中加官由生行演員扮演,等等。
京例行當的劃分,在過去的祭祖活動中也有所體現。戲班過去祭祀神靈時,往往要擺上五種供品,以代表生、旦、凈、末、丑五個主要行當。如供一碟花生米代表生行,一碟雞蛋代表旦行,一碟鹽末代表未行,一塊豆腐代表醜行。這種以五種供品代表五個行當的祭祀方法應該比較久遠,因為在這種祭祀中末行還是以獨立的行當而存在,到本世紀初,末行便已並人生行,失去其作為行當的獨立性。
◆末行扮演中年以上男子。在北雜劇中,末稱"末泥"或"末尼色",泛指末本正角,與宋元雜劇所稱的"生"同,而與"末"的涵義不同。宋元南戲所稱之"末"實即"副末",除擔任報台,介紹劇情梗概和劇目主題的開場外,還在戲中扮演社會地位低下的次要腳色。昆劇"末"行是繼宋元南戲腳色制度發展而來,按照南昆的路子,包括老生、副末、老外三個家門,約在清代中葉初步定型。
戲曲中人物行當的分類,在各劇種中不太一樣,以上分類主要是以京劇的分類為參照的,因為京劇融匯了許多劇種的精粹,代表了大多數劇種的普遍規律,但這也只能是大體上的分類。具體到各個劇種中,名目和分法要更為復雜。
E. 京劇青衣和花旦的區別(性質,頭飾,服飾)
區別
1、性質不同
青衣是中國戲曲中旦行的一種,北方劇種多稱青衣,南方劇種多稱正旦。
花旦,是中國戲曲旦行中的一支,區別於正旦(北方劇種多稱「青衣」)、武旦和老旦。
2、服飾不同
著長衫(戲里稱褶子、帔),多是著短衣,或裙子、襖,或褲子、襖。著褲子、襖時,配以坎肩、「飯單」(即圍裙)、「四喜帶」(即自腰前方,下垂於兩腿中間的飾物)。
因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褶子而得名。
3、
花旦為青年或中年女性的形象,性格活潑或潑辣放盪,常常帶點喜劇色彩。
青衣扮演的一般都是端莊、嚴肅、正派的人物,大多數是賢妻良母,或者是貞節烈女之類的人物。
頭飾未有記載。
京劇四大名旦
京劇四大名旦是指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他們是我國京劇旦角行當中四大藝術流派的創始人。他們的優秀藝術,給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四大名旦的稱謂是由沙大風於1921年在天津《大風報》創刊號上首次提出,以區別曹錕內閣程克四大金剛。
1927年6月20日,聽花,即辻武雄,日本人,在北京《順天時報》舉辦評選「五大名伶魔力對決」,劉喜奎奪魁,鮮靈芝次之;在"首屆京劇旦角最佳演員"活動中,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當選,被譽為京劇"四大名旦"。
《順天時報》還將梅蘭芳選為"伶界大王",又捧為"四大名旦"之首,才定下梅派的百年江山。
四大名旦:梅蘭芳、荀慧生、程硯秋、尚小雲四位傑出的旦角表演藝術家。
他們是20世紀20年代起在京劇舞台上異軍突起的四位藝術明星,他們以各自的風格特色,各自的代表劇目,形成了四大流派,改變了老生唱主角的一統天下,形成了旦角挑班唱戲的新局面,創造了京劇舞台爭奇斗艷、絢麗多姿的鼎盛年華。
F. 京劇中旦行船短裳的是
旦行
京劇旦行扮演各種不同年齡、性格、身分的女性角色。旦行又分為正旦、花旦、花衫、刀馬旦、 武旦、老旦等專行。
①正旦 俗稱「青衣」,因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褶子而得名。主要扮演莊重的青年、中年婦 女,表演特點是以唱功為主,動作幅度較小.行動比較穩重。念韻白,唱功繁重。如《三擊掌》中的王寶釧、《二進宮》中的李艷妃、《桑園會》中的羅敷女等。
②花旦 大多扮演青年女性。身著短衣裳,如褂子、褲子、裙子、襖;有時穿長衣裳,也綉著色彩艷麗的花樣。人物性格大都活潑開朗,動作敏捷伶俐。表演以做功、說白為主,說白主要是京白,韻白較少。如《棒打薄情郎》中的金玉奴、《烏龍院》中的閻惜姣等。
③刀馬旦 大都扮演擅長武藝的青壯年婦女,武打不如武旦激烈,不用「打出手」(即拋、擲、踢、接、武器的特技表演),較重唱、做和舞蹈。如《戰金山》中的梁紅玉、《穆柯寨》中的穆桂英等。
④武旦 扮演擅長武打、勇武的女性。表演上著重武打,特別是使用特技「打出手」。武旦與刀馬旦的區別,過去主要有二點,一是武旦踩蹺,刀馬旦不踩蹺;二是武旦有「打出手」,刀馬旦無此技。武旦穿短衣裳,重在武功,不重唱念。如《打焦贊》中的楊排風、《武松打店》中的孫二娘等。
⑤花衫 是本世紀20年 代以後,綜合青衣、花旦、刀馬旦的藝術特點,發展而成的新的旦角類型。在花衫形成之前,一個演員一般不能兼演青衣和花旦兩個行當。王瑤卿為了豐富旦角的表演藝術,充實藝術表現能力,他把青衣沉靜端莊的風格、花旦活潑靈巧的表演、刀馬旦的武打工架等融為一爐,創作出一種唱、念、做、打並重的旦角行當,人們把它命名為花衫(花旦和青衫的結合)。京劇四大名旦所編演的新劇目,大都屬於花衫范疇,每個新戲都力求在唱、念、做、打各方面滿足觀眾的觀賞要求,如《霸王別姬》中的虞姬、《漢明妃》中的王昭君、《鎖麟囊》中的薛湘靈、《紅樓二尤》中的尤三姐等。花衫戲中還有一種旗裝旦,穿清朝旗人的衣飾,梳旗頭,腳下穿花盆底鞋,說京白。旗裝旦所表演的人物並不限於清朝婦女,哪一個朝代的都有,加《蘇武牧羊》中的胡阿雲(漢代)、《四郎探母》中的鐵鏡公主(宋代)等。
⑥老旦 專門扮演老年婦女角色的行當。扮相、身段、台步都與青衣不同,主要突出老年人的特點。演唱用本噪,唱腔與老生接近,但具有女性婉轉迂迴的韻味。如《楊門女將》中的佘太君、《岳母刺字》中的岳母、《鉤金龜》中的康氏等。
G. 京劇白裙可以用什麼代替,因為經費有限,白裙價格太高
京劇白裙可以用什麼代替,因為經費有限,白裙價格太高?白紗褲,但最好還是裙子,寧穿破,不穿錯么
H. 京劇服飾的種類知識
京劇服飾:京劇是我國的藝術瑰寶,具有極高的地位,其影響力也是毋庸置疑的。在京劇表演中通過服飾,可以充分地展現出人物的性格特點。
由於京劇具有200多年的歷史,所以流傳下來許多服飾,當前已經成為一種程式了。在京劇表演中,一般都是根據衣服來分辨人物的。具體有這樣四個方面:首先,衣服上帶蟒的。如果人物是穿黃蟒的,是皇帝的裝扮,穿紅色和紫色蟒服的,是大臣的裝扮。其次,穿著官衣的,是地方官員的裝扮。而穿衣裙的,一般都是夫人和小姐的裝扮。再次,對於衣服上帶褶子的人物。在衣服褶子上綉著飛禽的,都是武生的裝扮,綉花卉的是小生的裝扮,褶子上補著雜色綢子的是窮困書生的裝扮。最後,對於頭上纏著帶子或者身上系著裙子的,一般是病人的裝扮。所以在京劇表演中,看見人物出場所穿的服飾,就能對這個人物的年齡和地位,以及生活狀況等方面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京劇服飾的種類有很多,根據戲服的材料、顏色、種類、色彩,通過紋樣和質量進行不同的搭配,使戲服在顏色和搭配上更加豐富多彩,同時具有表現力。在進行戲服分類時,主要有五個方面:第一,根據穿戴進行分類。有長袍、短衣、鎧甲、盔帽和相關飾品的分類。第二,以戲服方面進行分類。有蟒袍和官衣、箭衣和靠、披和褶子等多種分類。第三,依照色彩方面進行分類。有上五色和下五色。第四,以質地進行分類。有緞、綢、布等。第五,根據紋飾進行分類。有龍和鳳、花和鳥、蟲和魚、水和雲等。所以在京劇服飾上,分類的方式有許多種,觀眾可以根據人物的服飾對人物有一個大概的判斷。
京劇是文化和藝術的傳承,也是民族的印記,是我國歷史文化的寶貴遺產。京劇表演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在京劇表演中,不僅要有高超的表演技巧,也要有良好的唱功等其他因素的配合,這樣才能更好地塑造出人物形象。而京劇服飾就是這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對於塑造人物形象具有重要作用。
I. 唱北京歡迎你的小女孩是誰
陳天佳
開放分類: 奧運、茉莉花、陳天佳
■個人簡介(由陳天佳爸爸提供)
姓名:陳天佳
小名:多多
生日:1998年12月17日
口頭禪:「你先聽我說」
最擅長歌曲:蔡依林的《愛情三十六計》
喜歡的食物:爸爸做的炸醬面,酸奶
喜歡的顏色:藍色
喜歡穿的衣服:裙子
喜歡的動畫片:沒有不喜歡的
喜歡的動物:熱帶魚
喜歡的玩具:「小白」(一隻玩具羊,摟著睡覺的)
2004年09月01日 07:18
馬金瑜 趙亢
雅典奧運會閉幕式上,陳天佳唱起一曲《茉莉花》。
一個5歲的中國女孩陳天佳,帶著一罐炸醬和一斤掛面,到雅典參加了2004年奧運會閉幕式,在全世界觀眾的矚目下,用清脆的童音演唱了《茉莉花》。
老師:小姑娘膽大能吃苦
這是北京藍天宇峰幼兒園的一個普通小女孩,至於她為什麼會入選奧運會閉幕式演出,她的老師劉紅梅說,陳天佳是個很有個性的小姑娘,「膽大,能吃苦,說話特沖。」
讓劉紅梅感到有意思的就是,陳天佳很少會哭。有時候排練很辛苦,別的小朋友累得哭鼻子的時候,陳天佳還是笑嘻嘻的。 一個小男孩沒有按照老師定的營養食譜吃飯,早飯一連吃了三塊蛋糕,別的小朋友也看見了,但只有陳天佳立即朝他說:「你都連吃了三塊了!」
父親:張藝謀親自面試天佳
陳衛國說,6月份的一天早上,奧運會閉幕式導演張藝謀在青藍大廈面試,當時陳天佳還在上課,幼兒園通知其面試時要唱《茉莉花》。陳衛國說,陳天佳當時只會唱一句:「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於是陳衛國中午就趕快教陳天佳唱。教了一中午,到了面試時,陳天佳又不會唱了。
陳衛國稱,當時陳天佳對面試的老師說:「我不會唱《茉莉花》,我給你們跳個舞吧!」於是陳天佳連蹦帶唱地表演了才從幼兒園學會的《郊遊》,因為舞很短,她連跳了三遍。
出來了以後,陳天佳告訴爸爸:「大大(北京土話,伯伯的意思)說我跳得挺好的。」爸爸問哪個「大大」,陳天佳說年紀大的一個,後來才知道,那個「大大」就是張藝謀。等所有的小孩都走了,有個老師把陳天佳叫住了,說要照幾張照片。當時陳衛國就感覺女兒會被選上。
一個星期以後,一執行導演通知陳衛國:「你女兒被選上了,要去雅典,准備集訓吧。」之後,陳天佳跟著排練的隊伍輾轉到北京體育大學,奧體中心等多處排練。
父親:閨女沒有綵排時唱得好
陳衛國說,女兒畢竟還太小,她還不太明白去那是為國爭光。就在臨去雅典的前一天晚上,陳衛國對女兒說:「到時候你要好好地唱,我們都等著看你呢。」陳天佳說:「我會努力的。」
8月30日凌晨,當閉幕式上的彩條突然升空的時候,提著紅燈籠的女兒嚇了一跳。「那會兒我心裡也是一抖,在這邊綵排的時候沒有這個。」陳衛國說,「女兒有點緊張,沒有綵排的時候唱得好,不過調還是都唱對了。」
昨日,陳衛國在電話中說,「閨女明天就回來了。」說著,他聲音有點哽咽,「女兒說,她回來只想喝酸奶。」
雅典奧運會閉幕式上,陳天佳唱起一曲《茉莉花》。
2008年北京奧運倒計時100天時,陳天佳與成龍,劉歡,周華健,王力宏,吳克群等數幾位參加《北京歡迎你》的歌曲並錄制MV
年齡:8歲半
民族:漢族
籍貫:北京
學校:北京小學
職務:中隊委
特長:舞蹈
最喜歡的明星:張韶涵 潘瑋柏 周傑倫
最喜歡的歌曲:《千里之外》 《隱形的翅膀》
1998年 陳天佳出生於這年冬天,她的到來給家裡帶來了更多的歡樂。
2000年 兩歲半的小天佳開始了住宿的生活,寄宿藍天宇峰幼兒園。其後開始學習舞蹈。
2004年 被張藝謀選中,站在雅典奧運會閉幕式上,用清純的童音讓中國民歌《茉莉花》飄盪在奧林匹克發源地上空,那一夜,億萬人認識了這個被突然響起的焰火聲嚇了一跳的小女孩。
2006年 就讀於北京小學。
當陳天佳穿著一件白色的羽絨服拉著媽媽的手安安靜靜地走來時,我一眼就認出了這個當年站在雅典奧運會閉幕式的大燈籠上清唱《茉莉花》的小姑娘,雖然事隔將近三年。
小天佳長大了
與記憶中那個身穿粉紅色裙子、頭上扎著兩根小辮兒、手挑一個紅燈籠站在另外一個大燈籠上一動不動唱歌的五歲小女孩相比,眼前這個女孩身著一條綉著可愛珠片的牛仔褲,腳踩一雙黑色的運動鞋,一件白色的羽絨服乾乾凈凈的。原來乖巧可愛的「小茉莉花」現在儼然成為一名「大」學生了。
天佳一頭烏黑發亮讓人羨慕的頭發用一個粉紅色小兔子的發圈紮成馬尾辮吊在腦後,走路時一晃一晃的,有些沒有被綁進「大隊伍」的碎發在風中任意飛舞,天佳不時要用手攏一下頭發,以防它們飛進嘴裡或者眼睛裡。她媽媽說:「這是她自己梳的頭發。」
雖然剛上二年級,還不到9歲,但是住校對於天佳來說已不是一件陌生的事情,天佳媽媽說:「多多從兩歲半起就開始住宿了。」
多多是陳天佳的小名,家裡人都這么叫她。
「我和她爸爸都忙,又不想讓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這些隔輩兒人溺愛她,所以我們就選擇了讓她住校。」陳天佳的媽媽說:「現在看來,我們的決定還是很正確的,這個孩子的自理能力確實比別的孩子強。頭發她早就會自己梳了,襪子、內衣褲也都是自己洗。」
聽媽媽這樣誇她,小天佳只是「嘿嘿」地傻笑,經過短暫的相處證明,「嘿嘿」傻笑是她的法寶。
我就喜歡拍照
我們選在東便門那段殘缺的城牆下給「小茉莉花」拍照,希望這個精靈般的小孩子能夠喚起沉睡的城牆。
如果說剛開始天佳還有些拘謹,不知道該拿出什麼樣的姿勢面對鏡頭的話,一小段舞蹈過後她就慢慢放開了。嘴裡小聲數著節拍,面對著鏡頭陳天佳自顧自地跳起舞來,給她伴奏的只是照相機不停閃動發出的「咔咔」的快門聲。
在城牆根我們一共選了三個位置給她拍照,歷時將近一個小時。幾乎所有的動作都是陳天佳自己想出來的,或者跳個舞蹈,或是擺個pose,一招一式,煞有介事。天佳的媽媽除了在旁邊提醒一下褲子又塞進鞋裡了、衣服掉出來了之外,沒有對她進行任何動作上的指點,全憑她個人發揮。「她是怎麼琢磨出來的這些動作?」媽媽面對著女兒層出不窮的姿勢笑著說。
面對照相機她一直在不停地跳著,沒有喊累,沒有不耐煩,即使在拍攝間隙,她還要在草地上翻個跟頭。就連她媽媽也無奈地說:「多多的班主任在評語中還評價她文靜,你看看她現在哪有文靜勁兒呢。」
陳天佳確實不夠文靜,但是她偷偷跟我說,那是因為她喜歡照相的緣故,別說面對照相機,即使面對攝像機她也不害怕。
陳天佳一直在學習舞蹈,現在每個周末都要到北京舞蹈學院去學習芭蕾,如今已經快學到「用腳尖站立」了。陳天佳的媽媽說:「我們讓她學舞蹈就是讓她鍛煉身體,沒有刻意地去培養她什麼,我們家裡沒有一個人從事文藝方面的職業,將來怎麼樣只能看她自己的了。」
遠走的「茉莉花」
現在就讀於北京小學二年級的天佳,她的名字一度被人們用「小茉莉花」三個字代替。但是現在在學校卻慢慢淡化了「茉莉花」的色彩。在學校里她是個中隊委,跟很多人競爭,選8個中隊委,她在35個同學中以27票勝出;她是班裡的文藝委員,小小年紀已經開始當上了班裡聯歡會的「總導演」了;她還是數學課代表,最喜歡上數學課,其次是英語課,最不喜歡的是語文課,雖然她的作文水平很不錯,堅持在上作文班。天佳媽媽說她的人緣不錯。
受到大哥哥們的影響,陳天佳喜歡張韶涵、周傑倫、潘瑋柏。「你是不是喜歡《隱形的翅膀》?」我問她,「你怎麼知道的啊?嘿嘿,我還喜歡《千里之外》呢。」陳天佳說。
最後說到雅典奧運會閉幕式,「小茉莉花」對雅典印象最深的卻是廣場上不怕人的鴿子。「鴿子非常可愛,我都碰到它們了它們都不飛。」我還試圖想讓她再回憶些什麼,卻得到了這樣的回答:「哎呀,過去一秒鍾就是歷史了。」
瞬間,呆住。
不知道對於其他參加雅典奧運會閉幕式的演員來說是不是也能這樣認為,那已經是歷史,已經跟我無關了。這句話從這樣一個小孩子嘴裡吐出,而且用的是那麼不以為然的口氣,我們這些大人們似乎還沒有眼前這個晶瑩剔透的小姑娘看得明白。
是的,這句話可能是老師、家長曾經對她說的,媽媽也早在雅典的時候就已經這樣對她說了,但是也要讓這個孩子自己認可才成,自己不在執著於當初的「著名」才成。
天佳媽媽說,他們住的小區里也有人不知道小天佳就是當年的「茉莉花」,而讓媽媽驚訝的是,直到上個學期,陳天佳的班主任在天佳出去跳舞不在班裡的機會才跟同學宣布了這件事情。「老師跟班裡同學說了,你怎麼不告訴媽媽一聲?」天佳媽媽問她,得到的回答是「那有什麼可說的。」現在,陳天佳執著的只是沒有考上學校的思維班,下學期還要再考,「因為我喜歡思考,喜歡數學。」
陳天佳知道明年就要舉辦北京奧運會了,她希望自己也能夠在北京奧運會上表演舞蹈。陳天佳的媽媽說:「我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再上奧運會,我們孩子也在准備著,但是我們不會強求,一切都聽安排。」
在雅典演唱的小女孩想在北京奧運會上跳舞
我沒有害怕
新京報:你在台上害怕嗎?
陳天佳:不害怕。害怕什麼?!
新京報:在彩紙噴出來的時候,我看見你好像抖了一下。
陳天佳:我不是害怕,那些彩條原來出來沒聲(在北京綵排的時候),我真的唱歌的時候,彩條噴出來的聲音好大,我不知道嘛。
新京報:演出前緊張嗎?
陳天佳:不緊張。我看見有個唱京劇的哥哥上場前吐了。
在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製作的MV《北京歡迎你》上,陳天佳唱第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