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休閑服飾 > 穿齊儒要不要穿褲子

穿齊儒要不要穿褲子

發布時間:2022-07-23 09:42:53

A. 古時候教師的穿衣有什麼要求

古時候老師的穿著必須是長袖長衫,並且戴帽子。只有這樣做才有給人一種嚴謹的感覺。

B. 古代有齊胸襖裙嗎

有的。漢服齊腰襦裙是流行與魏晉左右的一種形制(齊胸襦裙其實是齊胸衫裙,屬於唐制)。
形制正確的襦裙上襦是有腰 斕(←衣字旁,打不出那個字)的,不過現在的商家大多做錯了,做成了衫(和襖一樣,只不過單層是衫,雙層是襖)。正確的襦裙主要穿法是把上衣系進下裙,不過偶爾也有拿出來的。
襦裙袖形有廣袖和直袖
襖裙屬於明制,袖形有廣袖,直袖,琵琶袖(代表性)等。衣領有方領,圓領,立領等,那是襦裙沒有的。穿著時襖在外,下裙在內。目前商家做的大多沒有形制問題。
所以如果要說現代商家做的襦裙和襖裙,區別只在:1,穿法:襦裙系進去,襖裙不系 2,襖裙可以是琵琶袖,圓領,方領,立領等。襦裙不能 3,有齊胸襦裙沒有齊胸襖裙子

C. 您好,我身高164厘米,體重60公斤,腰圍2尺2~2尺3,穿古裝唐裝廣袖齊儒石榴裙,有,S,M,L

xxl,

D. 漢武帝時期的風俗習慣及人民的穿著

漢代的冠是區分等級地位的基本標志之一,主要有冕冠、長冠、委貌冠、爵弁、通天冠、遠游冠、高山冠、進賢冠、法冠、武冠、建華冠、方山冠、術士冠、卻非冠、卻敵冠、樊噲冠等16種以上,這些冠的形式,只能從漢代美術遺作中去探尋。

冕冠,是皇帝、公侯、卿大夫的祭服。冕綖長一尺二寸(合27.96厘米,漢尺一尺合0.233米),寬七寸(合16.31厘米),前圓後方,冕冠外面塗黑色,內用紅綠二色。皇帝冕冠十二旒,系白玉珠,三公諸侯七旒,系青玉珠,卿大夫五旒,黑玉為珠。各以綬采色為組纓,旁垂黈纊。戴冕冠時穿冕服,與蔽膝、佩綬各按等級配套。用織成料製作,由陳留襄邑的服官監管生產。

長冠,漢高祖劉邦先前戴之,用竹皮編制,故稱劉氏冠,後定為公乘以上官員的祭服,又稱齋冠,形式與長沙馬王堆一號西漢墓出土木俑所戴鵲尾冠相似。配黑色絳緣領袖的衣服,絳色褲襪。

委貌冠,長七寸,高四寸,上小下大,形如復杯,以皂色絹制之,與玄端素裳相配。公卿諸侯、大夫於辟雍行大射禮時所服。執事者戴白鹿皮所做的皮弁,形式相同,是夏之毋追、殷之章甫、周之委貌的發展。

爵弁,廣八寸,長一尺六寸,前小後大,上用雀頭色之繒為之。與玄端素裳相配。祀天地五郊,明堂雲翹樂舞人所服。爵弁也是周代爵弁的發展。

通天冠,高九寸,正豎頂少邪,直下為鐵卷,梁前有山,展筒為述。百官月正朝賀時,天子戴之。山述就是在顏題上加飾一塊山坡形金板,金板上飾浮雕蟬紋。

遠游冠,制如通天冠,有展筒橫於前而無山述。諸王所戴,有五時服備為常用,即春青、夏朱、季夏黃、秋白、冬黑。西漢時為四時服,春青、夏赤、秋黃、冬皂。

高山冠,又稱側注冠,直豎無山述,中外官謁者僕射所服,原為齊王冠,秦滅齊,以之賜近臣謁者。

進賢冠,前高七寸,後高三寸,長八寸,公侯三梁(梁即冠上的豎脊),中二千石以下至博士兩梁,博士以下一梁。為文儒之冠。

法冠,又稱獬(xiè音械)豸(Zhì音質)冠,獬豸一角,能別曲直,故以其形為冠,執法者所戴。楚王曾獲此獸,製成此冠,秦滅楚後賜執法近臣,漢沿用為御史常服。

武冠,又稱武弁大冠,諸武官所戴,中常侍加黃金璫附蟬為紋,後飾貂尾,謂之趙惠文冠,秦滅趙以之賜近臣,金取剛強,百煉不耗,蟬居高飲清,口在掖下,貂內到悍而外柔縟,漢貂用赤黑色,王莽用黃貂。

《續漢書輿服志》武官在外及近衛武官戴鶡冠,在冠上加雙鶡尾豎左右,「鶡者勇雉也,其斗對一,死乃止。」鶡是一種黑色的小型猛禽。亞細亞北方「斯克泰人」帽以及「高句麗人」的折風冠,形狀像弁,均插羽為飾。

建華冠,以鐵為柱卷,貫大銅珠九枚,形似縷鹿,下輪大,上輪小,好像漢代盛絲的縷簏。又名鷸冠,可能以鷸羽為飾。祀天地五郊,明堂樂樂舞人所戴。

方山冠,亦稱巧士冠,近似進賢冠和高山冠,用五彩縠為之,不常服,惟郊天時從人及鹵簿(儀仗)中用之。概為御用舞樂人所戴。

術士冠,漢制前圓,吳制差池四重,與《三禮圖》所載相合。是司天官所戴,但東漢已不施用。

卻非冠,制如長冠而下促,俗稱鵲尾冠。宮殿門吏、僕射所冠。

卻敵冠,前高一寸,通長四寸,後高三寸,制如進賢冠,衛士所戴。

樊噲冠,廣九寸,高七寸,前後出各四寸,制似冕。司馬殿門衛所戴。此冠取義鴻門宴時,樊噲聞項羽欲殺劉邦,忙裂破衣裳裹住手中的盾牌戴於頭上,闖入軍門立於劉邦身旁以保護劉邦,後創制此種冠式以名之,賜殿門衛士所戴。

在袍服外要佩掛組綬,組是官印上的絛帶,綬是用彩絲織成的長條形飾物,蓋住裝印的鞶囊或系於腹前及腰側,故稱印綬。以綬的顏色標示身份的高低。帝皇黃赤綬四彩,黃赤紺縹,長二丈九尺九寸,五百首。太皇太後,皇太後,皇後同。諸侯王赤綬四彩。赤黃縹紺,長二丈一尺,三百首。長公主,天子貴人同。公侯將軍金印紫綬二彩。紫白,長一丈七尺,一百八十首。九卿銀印青綬三彩,青白紅,長一丈七尺,一百二十首。千、六百石銅印墨綬三彩。四、三、二百石銅印黃綬。自青綬以上有三尺二寸長的縌與綬同彩,而首半之,用以佩縌。紫綬以上可加玉環和鐍(鐍是有舌的固定帶子用的環狀物)。這里的首是經絲密度的單位,單根絲為一系,四系為一扶,五扶為一首,綬廣六寸,首多者絲細密,首少者粗。佩縌就是結綬於縌,意即在佩玉的帶紐上結綵組,與綬相連。平時官員隨身攜帶官印,裝於腰間的鞶囊中,將綬帶垂於外邊,綬帶一端打雙結,一端垂於身後。商周綬帶的前面掛下廣二尺、上廣一尺、長三尺,其頸五寸的韍,春秋戰國時廢去韍佩,改為系縌,以方便行動。

漢代婦女禮服也採用深衣制,《續漢書輿服志》:「太皇太後,皇太後入廟服紺上皂下,蠶青上縹下,皆深衣制。」所以深衣是男女通用的服裝。《禮記》的《玉藻》、《深衣》二篇對深衣制有很多記載,內容所謂「應規、矩、繩、權、衡」之類,重點在於「明禮」,而對形制和尺度則說得不清楚,也不太符合實際。1972年在湖南長沙馬王堆對西漢楚長沙王利蒼夫人墓進行了系統的發掘整理,出土袍12件(綿袍11件,夾袍1件)均為交領右衽,外襟形式有曲裾、直裙兩種,除上衣下裳相連,袪廣(大袖口)袂胡下(袖寬大下垂至袖口呈弓弧線)等項與《禮記》所記相符外,其餘如裳的腰圍「三袪」(三倍於袪圍)、縫齊倍要(下擺為腰圍的一倍),裳前後各六幅等,文獻與實物形制相差很遠。所以對文獻的繁瑣考證,應當與出土實物相佐證。

漢代的一般服裝,男子穿襦褲,婦女穿襦裙和類似半臂的綉〓;都穿短上衣、上身和下身分開。漢成帝時(公元前32年至前7年)規定青綠為民間常服,但藍色偏暖的青紫為貴族燕居的服色,古時用藍靛染色,經多次套染而成的深青會泛紅光,故怕深青亂紫,連縣官也不許穿。而青、綠色在視覺上有平和之感,後世一直被定作平民的服色。

褲子在先前多為無襠的管褲,名為袴。將士騎馬打仗穿全襠的長褲,名為大袴。西漢士儒婦女仍穿無襠的袴。漢昭帝時(公元前87年至前75年),大將軍霍光專權,上官皇後是霍光的外孫女,為了阻撓其他宮女與皇帝親近,就買通醫官以愛護漢昭帝身體為名,命宮中婦女都穿有襠並在前後用帶系住的「窮褲」,窮褲也稱「緄襠褲」,以後有襠的褲子就流行開來。漢代男子所穿窮褲,有的褲襠極淺,穿在身上露出臍子,但沒有褲腰,褲管很肥大。

漢代華夏地區舞蹈服裝則流行長袖和飛帶(纖),並在衣上加燕尾形的飛髾(袿)為飾,以助長舞者的動勢。其他地區則各有地方特色。

豪紳門閥所養的樂師,也可穿長袍戴平巾幘或進賢冠,女梳花釵大髻。雜戲藝人已有束鞢〓帶的。

漢代農夫服裝朴質單純,穿短衫短襦,褲子,束勞作裙,跣足或穿平頭麻鞋,頭上裹巾或戴笠帽等,此種服裝一直流傳到後代。

漢代婦女的發型,通常以挽髻為主,一般是從頭頂中央分清頭路,再將兩股頭發編成一束,由下朝上反搭,挽成各種式樣,有側在一邊的墮馬髻、倭墮髻,有盤髻如旋螺的,還有瑤台髻、垂雲髻、盤桓髻、百合髻、分髾髻、同心髻等名稱。髻上一般不加包飾,大都作露髻式。皇後首飾還有金步搖、笄、珈等。

E. 齊臀毛衣搭配什麼褲子

毛衣搭配什麼樣的褲子好看

第一、毛衣+高腰闊腿褲

有垂直感的高腰闊腿褲一直是我最愛的下裝,顯瘦顯腿長。修身的毛衣搭配高腰闊腿褲,褲長可以遮蓋住腳面,鞋子選擇運動鞋,整體穿搭是很休閑的,而且顯得干凈利落,再冷一些的時候,可以再外加一件短款外套,穿搭效果也很好。

F. 春櫻漢服齊胸怎麼穿

兩片式齊胸漢服,先穿內儒,然後穿裙子,先將後片裙子圍著後背繞到胸前,在胸前系緊打結,帶子再繞後背一圈繫到前面,在胸前緊緊的打後片的最後一個結,將前片裙子齊胸上部圍到後面,蓋住後面的結,以同樣方式繞,在前面打蝴蝶結,或是在胸前左右兩側打麻花即可。

G. 教師著裝要求

一、教師著裝的基本要求
2008年修訂版《中小學教師道德規范》中對教師著裝的要求是:衣著得體,舉止文明。南京市教育局2010年9月下發了一份《給南京市中小學教師15條禮儀建議》,指出:教師著裝要「忌臟、忌露、忌透、忌短、忌緊、忌異」等『六忌』」。那麼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著裝應該注意哪些呢?筆者結合現實提出幾點建議:
(一)整潔大方,具有職業性
教師儀表在學生的心目中具有職業美,整齊、清潔、大方的服飾搭配不僅僅會受到學生的歡迎,同時也展示著教師職業的風采和魅力,特別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著裝更有嚴格的要求,必須符合教師職業規范和日常行為守則。女教師不應穿露背裝、吊帶裝、超短裙上講台,發型要清新、自然;男教師不應穿背心、短褲、拖鞋進教室,發型要整潔大方、長短適宜。佩帶的裝飾要簡單、大方,不過分追求時尚。
(二)合乎時宜,具有適切性
合乎時宜具有適切性是指教師在服飾選擇的過程中,要因人、因事、因時、因地而異,服飾的選擇和搭配一是要與自我的生理特點相吻合,選擇與自己年齡、性別、體形、外貌、身高等相協調的服飾;二是要與自己的職業特點相吻合,選擇與具體的教育教學情境和具體的人際交往對象相協調的服飾;三是要自然特點相吻合,選擇與季節、氣溫、環境相協調的服飾。
二、教師著裝的一般原則
作為教書育人的教師,著裝在緊跟時代的同時,還要考慮適應其職業特點,起到教育、師表、授業的作用。筆者根據教師著裝的禮儀要求,提出幾點自己的建議。
(一)根據自己的外形、膚色、年齡、氣質選擇著裝
在一般情況下,膚色在明度、色相和純度方面都有相對穩定性,盡管人的膚色差異天生生成,但是通過恰到好處的服飾搭配,大都能彌補其膚色之不足,盡顯美感。在考慮膚色與服飾色彩搭配協調美感時,注意拉開兩者之間的明度差、純度差、色相差之間的距離,拉開對比度。例如,膚色較白的若穿綠色衣服,顯得高雅,若穿明度較高的服飾則感到有失嚴謹,膚色較黑的穿著綠色使膚色更加難看,給人以不健康感。另外在體形上,X型穿衣法適合腰間有贅肉和臀部寬大的女性,Y型穿衣適合腿部短或粗的女性,而個子瘦小的女生採用I型穿衣法會更好。不同年齡的教師,在著裝上應有所不同。青年教師的自然條件優越,只要衣著得體,看上去就會很美,中老年教師身體開始發「福」,應注意自己的著裝和修飾,使之顯得熱情而富有朝氣。
(二)根據自己的職業特點、性格特點、學識水平著裝
風格上,質朴、儒雅、沉靜、大方、活潑、典雅、矜持等都能體現教師職業的特色,但重要的是能給學生留下成熟、穩定、練達的印象。由於每個人穿著受自身形體氣質的限制,只有抓住自身特點,恰到好處地表現有追求、有品位的自我。比如,性格外向的人傾向於選擇牛仔裝、運動裝等,給人以自由自在感。文靜的則推崇柔美優雅的服飾。性格開朗的人偏向於暖色或色彩純度高的紅、橙、黃、玫瑰紅等服飾,而青灰、藍、黑色等色彩是氣質內向的人。但是外向的人也可嘗試深色的搭配,內向的人也可偶爾嘗試暖色系的服飾,給人一種不一樣的感覺。
(三)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依據教學任務和教學內容著裝
(四)根據教育對象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和生理特點著裝

H. 平時有什麼場合穿正裝比較合適

正裝是指適用於嚴肅的場合的正式服裝。可指禮服,西服等比較正式場合的服裝。男士的正裝穿著應該十分講究。在西方國家,正裝包括西裝、燕尾禮服;在中國,正裝則以西裝為主,有時也可以穿著中山裝。如果是女士的話,可指禮服,西服等。
正裝是近幾年才興起的稱呼,並不是指某一款衣服,而是根據場合的不同,穿與場合相匹配的衣服。

迎新嫁娶,結婚是人生中的大事,以東方婚禮為例,大多數新郎、新娘的裝扮是以紅色為主。如果舉辦的是中式婚禮,那麼這對兒新人就只能穿紅色的傳統服飾,這就是所謂的正裝。

但如果轉到白事場面上,因為主家有老人去世,親朋好友趕來送老人最後一程,並且奉上「帛金」來支持主家辦喪事。一般情況下,這種場合的正裝以黑色或白色、淺色、淡色衣服為主。

與穿齊儒要不要穿褲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這是她穿的一件外套英語怎麼說 瀏覽:334
這四款裙子時髦又高級 瀏覽:5
3分跟旗袍走秀鞋 瀏覽:691
刻在校服上的語錄 瀏覽:611
你認為這件外套怎樣英文 瀏覽:640
閑魚上校服 瀏覽:535
羽絨服衣服領臟如何清洗 瀏覽:797
皮手套帶著小什麼辦法能撐開 瀏覽:539
palace衛衣價格多少錢 瀏覽:387
不愛女裝愛武裝 瀏覽:299
裙子老往上跑容易走光怎麼辦 瀏覽:143
崇明童裝加盟 瀏覽:621
貴的文胸裡面是什麼意思 瀏覽:93
女士品牌冬裝價格 瀏覽:596
哪裡有三彩女裝 瀏覽:891
深圳校服高中生 瀏覽:530
桔色圓點亞麻長款襯衫 瀏覽:164
衛衣新款2012品牌及商品 瀏覽:24
素拼男裝長春哪裡有店 瀏覽:402
汽車正時皮帶多少公里該換 瀏覽: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