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樣用水粉畫一幅簡單的畫
用單色勾畫出櫻桃的輪廓,不必擔心畫錯,反正後面都會覆蓋掉,這取決於水粉的覆蓋性。
5
開始勾畫櫻桃的立體感,上面忘記加上投影了,在這里畫上。櫻桃的亮部加入黃色,使亮部顏色更純。
可以借鑒~(圖片來源於網路)
Ⅲ 怎麼畫水粉畫啊!急!
准備材料:調色盤、水粉、畫筆、紙、鉛筆。
1,先用鉛筆畫出瓶子和蘋果的大體輪廓,然後再畫出明暗交界線、投影和背景。
Ⅳ 水粉畫的技巧
學好水粉畫
一、構圖准確
二、用色准確
三、運筆熟練
1、構圖是繪畫藝術技巧的一個組成部分,又是創作過程中的一個環節,更是將作品各個部分組合成一個整體的一種形式。構圖的形態要服從作品內容和作者內心的感受,並根據構圖形式美的法則來決定。構圖的概念和法則,與審美意識、藝術觀念、理論與風格密切相關。學會掌握構圖的原理和規律,可以幫助藝術家對生活現象進行選擇,和對素材的運用、組織,處理加工,以至達到形式上的完美,以加強藝術感染力。但單純依靠構圖規律來構圖,是難以創作出具有生命力的藝術作品的。所以構圖的理論與法則,不是一成不變的程式,它將在美術實踐中被不斷否定,是在變化中發展的。S構圖:比斜線更有視覺沖擊力。
2、構圖的基本法則(不論是創作或習作,內容是人物、風景或靜物,構圖一般都遵循以下幾點法則):
美術作品中的一切,都應當從屬於作品基本內容的表達。
美術作品中的一切形式因素,都應當相互保持聯系。
作品應當通過構圖,形成一個吸引觀眾最大注意力的視覺中心。
一個畫面的構圖結構,應是既有變化又有統一的整體,應當利用形體、明暗、線條、色彩等因素的對比諧調規律,以及空間處理,體積結合、節奏韻律等手段,使作品形式新穎生動,並具有最強的藝術表現力。
安排畫面物體,處理細節,應當避免一切偶然性,注意與主題表現的密切聯系。
應用構圖中的均衡,以表現穩定和靜止;應用構圖中的不均衡,以表現不穩定和運動。
作品尺寸的大小,應配合它的內容;畫幅的長寬比例應服從構圖的需要。
3、構圖均衡
均衡是繪畫構圖中一項最基本的法則。均衡通過視覺而產生形式美感。均衡不同於對稱。對稱是最穩定而單純的均衡,對稱是一種美的形態,主要應用於裝飾與圖案。中國傳統的建築及寺院,都採用對稱格式。人體和一些美麗的昆蟲的生理結構,也是對稱的。對稱的構圖法則,在繪畫中也同樣被應用,但不是絕對形式上的對稱。對稱顯示高度整齊的狀態,有完美、庄嚴、和諧、靜止的效果,但也會產生單調、缺乏生趣等弊病。
均衡的構圖法則,在繪畫中廣泛持久地被應用,而且均衡的形式多樣,可以顯示出各自的構圖美。均衡的原理,是根據人的視覺形象,產生重量感的心理反應而發展起來的。畫面中色塊的面積大小、形狀,色彩的個性,有生命的或無生命的景物的運動,或靜止的狀況,都能在視覺中產生不同重量感。如動物比植物重,人比動物重;在淡色的底子上,深色比淡色重;相反在深色底子上,淡色比深色重;粗細條比細線條重;體積大的比體積小的重;立體的比平面的重;直線比曲線重;顏色純度強的比弱的重;物體密集的比疏鬆的重;明暗和色彩對比強的比對比弱的重等等。構圖中,如果重量偏依在畫幅的某一角或某一邊,就會導致在視覺上產生不穩定感。這均衡的原理,可以從天平秤上一斤棉花和一斤鐵,取得平衡的簡單道理得到說明。
構圖中的變化與統一,也可以稱為對比與諧調。因為在繪畫中,總是通過對比來追求變化,通過諧調來獲得統一。
4、明暗構圖
明暗是構圖布局中的重要因素之一。明暗是指最深的暗調子至最淡的明調子之間的各種明暗層次。明暗層次,不僅應用於表現對象的形體結構,還同時在畫幅構圖中通過明
暗色調的交錯,獲得畫面的變化與均衡,產生節奏韻律感。一般認為,明暗是西洋繪畫特有的藝術語言;中國傳統繪畫,似乎是不講明暗因素的。如線描作品,在形式概念和表現手法上,是不用明暗調子的,它只用純粹的線條表現對象的形與結構,並在構圖布局中,進行線的疏密對比處理。實際上,這就體現出明暗的對比關系,即線密的地方調子深,線疏的地方調子淡,可見線的疏密也包含有明暗調子的意義。線的疏密對比就是明暗的對比。另外,黑白版畫雖只有一種黑色,實際上卻通過點、線、面的處理運用,使畫面產生的明暗層次變化非常豐富,在構圖中發揮出很強的藝術表現力。所以,明暗這一形式因素,在各種繪畫中,都以不同程度、不同方式被廣泛運用。現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1)畫面明暗基調的類別。在繪畫中表現各種主題與情調時,明暗的運用類別很多,大略可歸納為下述三類:
明調——畫面使用的大部分色彩明度較強,畫面色調明亮。這一類色調,宜於表達歡快、舒展、明靜、爽朗、簡潔等感情,也可用於憂傷,悲壯的主題。明色調比暗色調更為動人有力。
暗調——與明調相反,由比較深暗的色彩組成畫面。深沉、莊重、濃郁、靜穆、神秘、恐怖等情調的主題,往往採用暗色調。在色彩調配上,深色使用多,白色使用少,也常使用黑色。
中間調——明調與暗調之間的各種中間冷暖色調,是最富有變化,並運用十分廣泛的色調。在普通光線下,人們生活與活動環境,一般都處在中間色調之中。所以在表達各種生活的繪畫主題,較多採用中間色調。
(2)畫面明暗對比處理的幾種形式:
暗的背景襯托明亮的主體——各種形式對突出主體物很有效果,是常被採用的一種形式,在許多古典的靜物與人物肖像畫中尤為普遍。以深暗的背景把明亮的人物襯托出來,效果單純、集中、強烈。
明亮的背景(或環境)襯托較暗的主體——19世紀俄國巡迴畫派畫家列賓的許多肖像畫,較多採用這一明暗形式。明亮的背景,使畫面爽朗,主體物也非常突出。
中間色調襯托明暗對比鮮明的主體物——根據人們對日常生活觀察的經驗,近處的物體,總是覺得形象具體突出,色彩鮮明,黑白調子對比強烈。遠處的景物在與近處景物對比之下,總是顯得形體模糊,黑白對比減弱。因此,在繪畫中,運用這一明暗對比形式很普遍,具有真實感,也較容易表現出空間效果,使人有身臨其境的感受。
構圖的明暗形式處理,必須服從表達主題的情景需要。同時也要運用明暗對比手段,顯示出構圖的主體部分和陪襯部分的正確關系。在一幅畫中,也可以同時運用多種明暗對比因素的構圖形式,去處理復雜的題材,表現重大的主題。
(3)在構圖中,明暗色塊的形狀和面積大小變化,可以具有不同的表現效果。畫面中各種色調面積變化,可以是大而少,即只有一大塊暗色調或明色調;也可以是小而多,即許多小塊暗色調或明色調;色調形狀的方圓曲直,界限分明與模糊,都可以表示不同的感情和產生不同的表現效果:色調面積大,相互間對比明顯,界限清楚,這可以產生富有生氣、活躍、動人的效果。大塊的暗色調與小塊的明色調配置,具有庄嚴、悲壯、深沉、神秘等效果。大面積的明亮色調與少量暗色調配置,具有舒暢、輕快、爽朗等效果。淡色調具有優美、純真的情調;柔和的色調具有含蓄、抒情、優美、安詳等表現效果。
(4)線條是構圖中重要的形式因素。中國史前繪畫以線開始,兒童繪畫也以線開始。中國傳統繪畫的線描是造型的基礎,線成為傳統繪畫的藝術特徵之一,這些主要是指線在造型上的應用。至於線在畫面構圖中的作用,則更為廣泛。線可以達到引導觀眾視線集中到作品主題中心去的目的,線條本身也具有自己的表現力和美感,將線加以組織,可以具有構圖形式上的韻律和節奏感。線條可以分為許多類:
實線,即本身就具有存在價值的線。
物體形狀的輪廓線,這類線有直線、曲線,或兩者結合的線。輪廓線越單純明確,就越醒目強烈。如版畫中的黑白木刻。
一些很窄的物體,也具有線狀效果。如視點很低時的地面、海面、道路、電線桿、樹乾等。
水平線、垂直線、傾斜線。
起伏不平的線條,如:建築群與背景交接的輪廓線、叢樹與天際的交接線等。
曲線:水平曲線、垂直曲線、其他曲線。
地平線(地平線在畫面中十分重要,與構圖關系非常密切)。
運動的線和顯示力的線。
以上這些不同特性的線與構圖的藝術效果,有著密切的聯系。在線的運用中,最主要的是曲線、直線和斜線。
曲線有垂直曲線、水平曲線、無規律曲線之分。曲線給人有女性的聯想,柔和、優美而流暢。曲線使用不當,會使構圖顯得不穩定、軟弱而缺乏力量。垂直曲線如火焰,表示一種活力;水平曲線如水波或遠處山巒的起伏等,具有親切優美和緩慢的運動感。
5、各種構圖優點:S構圖比斜線更有視覺沖擊力。垂直定型線構圖讓畫面有穩重感優靜典雅之美;三角型都用於創作設計(倒置三角型不穩定);十字型安定平衡;對角線構圖有動態要素;棱型構圖給人一種堅強的影響有安寧的感覺;X型構圖穩定(多用於街道、水道風景的構圖)。
6、色彩的使用
(1)色彩的混合,這是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就是將兩種或多種顏料混合,調配出另一種色彩。在色相、色度和色性等方面,相異於原來的顏色,但仍含有原來顏色的個性因素,並與原來的顏色具有諧調關系。如紅與藍調合為紫色,紫色與紅或藍都很諧調,具有紅、藍兩色的個性因素。如是對比的補色相調合,根據調配時兩個顏色的分量的多少,可以很快不同程度地減弱色彩純度,以至成為含灰的弱色。如紅綠相調合時,紅色中加微量綠色,就可以出現帶灰的,沉著穩定的紅色。如兩分量相近的混合,可出現色相不鮮明,純度、明度很低的灰黑色。
色彩混合的目的是:使色彩趨於豐富、有對比而諧調的效果。色彩的關系能符合表現對象的要求。色混合的方法,總是會將色純度降低,這個方法容易產生使畫面色彩發灰,缺乏生氣的弊病。調色是一個復雜而重要的過程。一幅色彩作品,極大部分色彩是經過在調色盒中調合後,再畫到畫幅上去的。因此,要掌握調色的技能,除了懂得一些色彩的基本知識外,主要還是在寫生實踐中獲得經驗。有些畫,色彩關系零亂,缺乏諧調感,或色彩灰暗,畫面失去生氣,這都與調色有一定的關系。開始學習色彩時,總會感到要調配出自己所觀察認識的對象色彩十分困難,尤其是調配含灰色彩更為困難,這是必然的過程。因為要找到一個含灰色彩,需要哪幾個顏色來混合,它們的分量該多少,還應加入多少白色等等問題十分復雜。混合的方法,可以達到近似對象的色彩效果,真實感比較強。但是,混合的方法往往容易使色彩失去純度,缺乏色彩的鮮明感和力量。調色有一些規律,可是沒有公式,只有通過不斷實踐去逐步掌握。
(2)色彩的重置
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顏色重疊,產生另一個色彩的方法,就是色彩重置的方法。重置所得色彩的色相,大致近似混合的效果。這種方法水彩畫應用較多。這是由於水彩顏料具有透明性,這也是運用重置方法的一個條件。如果先畫一個黃色,干後上面蓋上一層藍色,黃色就會透出表面與藍色層綜合成綠色。如再在上面蓋一層有對比關系的褐色,就會產生偏綠的灰褐色。一些畫得深入具體的水彩畫,必須運用色彩重置的技法來完成。由於水粉色的不透明性,重置方法應用並不普遍。如果將水粉色調人大量的水分,使顏料具有透明感,也可以如水彩那樣取得重置的效果。可以通過重置,調整色彩關系,如用冷調的透明色重置,畫出陽光的陰影等。水粉色重置,下筆要果斷快速,不能反復塗擦,因為底層色彩容易被破壞。另一種水粉畫的重置技法,是在第一次色層上面,用枯筆或其他工具,蘸比較乾的不透明色,重置上第二次色,不能完全蓋掉底色。這種方法具有並列的色彩效果。它不僅可以調整色彩關系,還能使色彩更加富於變化與含蓄,產生具有厚度的色彩復雜的效果。
(3)色彩的並列
並列的方法是用筆觸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顏色連接並列起來,在視覺上產生色彩空間的混合效果。如將黃與藍的色點並列起來,就會產生空間混合的綠色,這綠色可以比兩色混合所得的綠色鮮明而活躍。這種並列法是光學原理在色彩方法上的運用,它來源於19世紀某些印象主義和後期印象主義畫家的色彩實踐中。
以上三種方法,最常用的是色彩的混合。重置與並列法,是不同方式、不同效果的色混合,如使用得當,也可以取得很好的表現效果。
7、色對比
對比意味著色彩的差別,差別越大,對比越強,相反就越弱。所以在色彩關繫上,有強對比與弱對比的區分。如紅與綠、藍與橙、黃與紫三組補色,是最強的對比色。在他們之中,逐步調入等量的白色,那就會在提高它們明度的同時,減弱其純度,成為帶粉的紅綠、黃紫、橙藍,形成弱對比。如加入等量的黑色,也就會減弱其明度和純度,形成弱對比。在對比中,減弱一個色的純度或明度,使它失去原來色相的個性,兩色對比程度會減弱,以至趨於調和狀態。色彩的對比因素,主要有下述幾個方面。
(1)色相對比——從色環中的各色之間,可以有相鄰色、類似色、中差色、對比色、互補色等多種關系。在色環中180。角的兩個色為互補色,是對比最強的色彩(色環中大於120。角的兩色都屬對比色)。色環中成90。角的兩色為中差色對比(如紅與黃、紅與藍、橙與黃綠等)。色彩中還有類似色(如深紅、大紅、玫瑰紅等)和相鄰色(如紅與紅橙、紅與紅紫、黃與黃綠等)。它們包含的類似色素占優勢,色相、色性、明度十分近似,對比因素不明顯,有微弱的區別,屬調和的色彩關系。如相鄰色的兩色之間類同的色素逐漸減少,就會形成強弱不同的對比(如紅與黃綠、紅與青、黃與綠等)。類似色對比要比相鄰色強些,它們在色環中約在600角左右。顏料中的紅色類、黃色類、藍青色類稱同類色。
(2)明度對比——即色彩的深淺對比,色彩的深淺關系就是素描關系。我們從顏料管中,擠出來的每一種顏色,都已具有自己的明度。顏色與顏色之間有明度的差別,如從深到淺來排列,可以得到以下的循序:黑、藍、青紫、墨綠、黑棕、翠綠、深紅、大紅、赭、草綠、鈷藍、朱、桔黃、土黃、中黃、檸檬黃、白。如果每個顏料調入黑或白,就會產生同一色性質的明度差別;如調入比這一顏色深或淺的其他色,就會產生不同色個性的明度差別。由此可見,色彩的明度對比,包含著相當豐富復雜的因素。辨別單色明度和明度對比比較容易,如果要正確辨別包含色彩純度、冷暖等因素的明度對比,則並不容易。
(3)純度對比——色彩的效果,是從相互對比中顯示出來的。純度對比,是指色彩的鮮明與混濁的對比。運用不鮮明的低純度色彩來作襯托色,鮮明色就會顯得更加強烈奪目。如果將純度相同,色面積也差不多的紅綠兩對比色並列在一起,不但不能加強其色彩效果,反而會互相減弱。如將綠色調入灰色來減弱純度,紅色才會在灰綠的襯托對比中更加鮮明。我們在雨天街頭觀察行人使用的五顏六色的雨披和雨傘,那鮮艷純凈的色彩異常醒目、美麗,其原因就是受周圍環境沉暗的冷灰色調對比襯托的緣故。高純度的色彩,有向前突出的視覺特性,低純度的色彩則相反。相同的顏色,在不同的空間距離中,可以產生純度的差異與對比。如觀察處在近、中、遠不同距離的三面紅旗,近處的紅旗是鮮明的;中景位置的紅旗與近景中的紅旗相比,則呈含灰的紫色;遠景中的紅旗,在相比之下,純度更差,呈灰色。這是色彩因空間關系的變化,反映出色彩純度變化而產生空間距離感。一個畫面中,以純度的弱對比為主的色調是幽雅的,所表達的感情效果基本上是寧靜的;相反,純度的強對比,則具有振奮、活躍的感情效果。
(4)冷暖對比——色彩的冷暖感,是來自人的生理和心理感受的生活經歷。由此,色彩要素中的冷暖對比,特別能發揮色彩的感染力。色彩冷暖傾向是相對的,要在兩個色彩相對比的情況下顯示出來。在色彩寫生過程中,認識色彩冷暖對比變化,主要是依靠互相比較的方法。晴天觀察天色,如是紫灰色調子,一般地面或遠山的天色,會顯得暖一些,上邊的天色會傾向於冷,有微弱的冷暖區別;一個物體受陽光直射,受光面偏暖,背光面偏冷,受光部強光部分又偏冷,背光面受藍天光線反射的部分,顯得更冷,而背光受地面陽光反射部分,卻罩上一層暖調色。從色光的自然規律理解,可以通過觀察,認識到色彩冷暖對比的規律,這在色彩學習中十分重要;如果不能認識並表現出這種冷暖色彩的對比關系,畫面色彩就可能趨於單調。
(5)面積對比——色彩的面積、形狀、位置,在色彩要素一節中已提到過。這是美術設計中的構成或繪畫中布局結構相關聯的因素之一。所謂色彩的面積,在設計或裝飾繪畫中,一般比較明確,因為大多是採用色相單純的平面色塊,結合色塊的形狀,通過安排上的穿插,形成強弱、起伏的節奏效果。在寫實的繪畫中,基本上不會存在單純的平面色塊,在一塊色面積中,一定同時具有許多色彩變化,可是仍然具有色彩面積、形狀、位置等對比的形式因素。色面積的大小與形成色調有關。在藝術表現中的作用是通過對比來獲得色彩效果的。考慮色塊形狀是指外形的美,同時也包含著線與形的對比關系,一個方形與圓形對比有不協調的因素,這與曲直線條給人的感覺並不相同。
8、色調合
(1)對比與調和,是互為依存的、矛盾統一的兩個方面,都是獲得色彩美感和表達主題思想與感情的重要手段。在一個畫面中,根據表現主題的不同要求,色調可以以對比因素為主,也可以以調和因素為主。在感情上的反映,一般積極的、愉快的、刺激的、振奮的、活潑的、輝煌的、豐富的等等情調,是以對比為主的色調來表現的。舒暢、靜寂、含蓄、柔美、樸素、軟弱、幽雅、沉默等情調,宜用調和為主的色調來表現。對比兩色中,如混入同一復色,即含灰的色彩,那麼對比各色就會向混入的復色靠攏,色相、明度、純度、冷暖都趨向接近,對比的刺激因素因而減弱或消失。調和效果的加強與混入色量成正比。對比色雙方,如一方混入對方的色彩,或雙方都混入對方的色彩,可縮小差別,減弱,趨向調和。
(2)同種色調和,是指任何一個基本色,逐漸調入白色或黑色,可以產生單純的明度變化的系列色相。這趨向明亮或深暗的不同層次的顏色,可稱為同種色或同次色,有極度調和的性質。如果一組對比色,雙方同時混入白色或黑色,純度都會降低,色相個性會削弱,加強了調和感。
(3)相鄰色、類似色的調和,是在色彩中包含的類同色占優勢,色相、純度、明度等色彩因素十分近似,對比特徵不明顯,屬於調和的色彩關系。如相鄰色紅與紅橙、紅與紅紫、黃與黃綠;類似色如深紅、大紅、玫瑰紅、朱紅等。類似色的色對比稍強於相鄰色。無論什麼顏色,與非彩色的黑、白、灰配置在一起時,都可以產生調和效果。兩個不調和的對比色之間,處理一個與兩個對比色都能諧調的色彩,就可以使不諧調的兩個對比色諧調起來。如在紅綠對比色中,間以與紅綠都能調和的黃色,紅綠的對比強度就會減弱,而趨向調和。在擺設寫生靜物時,主體物中如有強對比不協調的色彩時,在配襯布時往往根據以上的規律,考慮合適的襯布色彩,使靜物具有對比諧調的整體色彩效果。
9、用筆方法
(1)隨形體布局用筆
依託物體的明暗改動規則——五大調子去表現物體,伴跟著形體布局的轉機,明暗與色彩都會發作改動。用筆的方向、起止要跟著形體布局的轉機來用筆,也能夠了解成按照明暗聯系與色彩聯系來用筆。由於形體布局的轉機與明暗改動、色彩改動是緊密聯系的。用筆的巨細要跟著形的巨細而改動,簡略的布局;大的部位、形狀用大筆去表現,如布景等。雜亂的小布局、小的部位、小的形與細節,用小筆去表現。如高腳杯、瓷器的口部、碟子的厚度等等。單用大筆觸必定顯有空、不精美。單用小筆觸易瑣碎、放不開。兩者要相互聯系。
(2)用筆要決斷、精確、歸納簡練
每畫一筆都要肯德、形色兼備,考慮欠好,不要隨意著筆。一旦著筆就要決斷、精確、乾脆利落。一旦筆觸落於紙上,就不要簡單描抹、改動。力求一次畫好。除此之外,用筆還要歸納簡練,恰當地一筆處理一個塊面、一個轉機等。即一筆完結一個使命或幾個使命。如一筆一起處理明暗、純度、色相、塊面、真假等。做到有把握的一筆畫好,絕不必兩筆,盡可能用少的筆觸刻畫好物體。防止用筆瑣碎、故意地重復描、塗、抹,此是水粉畫用筆之大忌。由於水粉顏料的約束,重復地塗改會使底色泛起,尤其是帶紫色的(玫瑰紅,紫羅蘭)這些顏色最容易翻出來變臟畫面,描、塗、抹會使人感到板滯生硬、機械、不放鬆、不直爽。因此也就失去了繪畫的美感。用筆要生動、天然、共同
(3)用筆要生動、天然、共同
生動即是要畫得生動、靈敏多變。筆觸過於規整、相同就會使畫面顯得拘謹、板滯。共同即是對改動的操控,是筆觸上的共性。改動與共同是辯證的,筆觸只求改動就會看上去很亂。亂即改動,,不亂即共同,改動與共同是敵對的兩。需要找到兩邊的平衡點。中國畫論需求用筆時要做到:「亂中不亂,不亂中又有亂」「略無紀律而紀律自由其間」「不齊之齊,齊而不齊」。這都是這方面極好的論說。「亂中不亂」闡明這種亂應該是有操控的亂,失去了操控,那是真實的亂,而非是所需求的生動。「不亂中又有亂」即在一個度的掌握之下,盡量求得改動。
10、總結
(1)水粉畫調色,使用水分有兩個目的:一是調稀顏色,便於自如地運筆著色;二是水分可使顏色稀薄到各種程度,使明亮的紙色能透出色層,顯出明度的變化。如果水分使用較多,讓顏色在紙面上流淌,也可以產生水色交融的效果。一般水粉畫的第一次著色(或稱鋪底色),大多採用含水較多的薄畫法,它可使色層柔和含蓄有遠退的效果。畫景物陰影部分及遠景常採用此法。薄畫法由於水多色薄,粉質因素和遮蓋力會減弱,水粉畫的藝術特性就不能充分發揮,所以薄畫法常常只應用在局部或畫第一次色。
(2)水粉的厚畫法,容易產生水粉畫的藝術特色。因此,調色盒中的顏料量要多,必須保持濕潤不幹,保證畫筆伸入顏料格子就能蘸出充分的顏料,在調色時或畫到紙面上去,能十分豐厚飽滿,運筆也能隨意自如。有時可以蘸幾種不同顏色,可在畫上塑造對象的同時通過筆法調出恰到好處的色彩,這可以畫出諸色爭輝的生動效果。當然,在沒有充分經驗與基礎能力的情況下,是絕不易做到這一點的。因為在表現許多明亮物體或景色時,如天色、水面、路面、房屋等等,需調入大量的白色來達到明度的要求的,所以水粉畫需要用白色時,就應大膽使用白色,並保證有一定的厚度,這樣可使造型厚實有力,與薄畫部分產生強弱對比效果。一般說來,用色的厚薄方面,以厚畫為主,方能獲得較好的水粉畫效果。
Ⅳ 來上水粉畫顏色
你這個很像版畫啊。。。。。
暖色,無外乎就是藍啊,黑啊的,少一點,多一些中和的顏色,例如檸檬黃啊,等等
就是下邊那個感覺的,多一些熟褐,檸檬黃,那樣一目瞭然
Ⅵ 用水粉塗色
最好用24色以上的吧...18有時候根本不夠用的...
頭發用檸檬黃.衣服褶皺用銀色.如果沒有就試試白色和一點點湖藍.下面兩層裙子用淺綠.中綠.檸檬黃.群青.天藍.湖藍自己調..眼睛用中綠和檸檬黃.蝴蝶用淡綠和藍.水不要多了.膚色用土黃.中黃.朱紅.還有很多白色...
Ⅶ 水粉怎麼使用
水粉使用方式:
先備好一桶清水以備洗毛筆一小瓶准備調色 的清水 ;
一支毛筆蘸出顏料在色盤後要洗干凈後才能 蘸別的顏料;
怎樣調配顏色表:
紅+黃=紅橙(紅多黃少,俗稱桔紅) 橙色(等量混合,俗稱桔黃);
黃+藍=黃綠(黃多藍少)草綠 綠色(等量混合)中綠 藍綠(藍多黃少)深綠;
藍+紅=紅紫(紅多藍少) 紫色(等量混合) 藍紫(藍多紅少) 原色適當相混: 二間色適當相混: 紅灰色:紅多,黃、藍少 黃灰:橙加黃 黃灰色:黃多,紅、藍少 藍灰:綠加紫 藍灰色:藍多,紅、黃少 紅灰:橙加紫;
少紅+少黃+多白=肉色;
熟褐色 = 檸檬黃 + 純黑色 + 玫瑰紅;
粉玫瑰紅 = 純白色 + 玫瑰紅;
朱 紅 色 = 檸檬黃 + 玫瑰紅;
暗 紅 色 = 玫瑰紅 + 純黑色;
紫 紅 色 = 純紫色 + 玫瑰紅;
褚 石 紅 = 玫瑰紅 + 檸檬黃 + 純黑色;
粉 藍 色 = 純白色 + 天藍色;
藍 綠 色 = 草綠色 + 天藍色;
淺 灰 藍 = 天藍色 + 純黑色 + 純紫色;
粉 綠 色 = 純白色 + 草綠色;
黃 綠 色 = 檸檬黃 + 草綠色;
墨 綠 色 = 草綠色 + 純黑色;
粉 紫 色 = 純白色 + 純紫色;
啡 色 = 玫瑰紅 + 純黑色;
粉檸檬黃 = 檸檬黃 + 純白色;
藤 黃 色 = 檸檬黃 + 玫瑰紅 桔 黃 色 = 檸檬黃 + 玫瑰紅;
土 黃 色 = 檸檬黃 + 純黑色 + 玫瑰紅。
Ⅷ 如何製作能穿的紙衣服
需要准備的材料】廢舊報紙、膠帶、水粉工具:剪刀、筆、畫筆
1、廢舊報紙做服裝准備需要的材料和工具,報紙、剪刀、膠帶、筆、畫筆、水粉。
(8)如何用水粉畫裙子擴展閱讀:
近年來,犍為一中成功地舉辦了六屆校園文化藝術節,學生的情操得以熏陶,素質得以提高,每期有300餘人參加的「雛鷹」藝術團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據介紹,紙裝的製作可以出現一般服裝所無法比擬的效果,利用紙品特性仿照時裝樣式製作出來的服裝不僅擁有時裝本身的觀賞性而且比較新奇。紙裝的製作工藝也十分的多樣,基本上包括了普通衣服的製作工藝(包括剪、縫、扣,甚至編織等)。然而紙裝的穿著比較復雜,多數需要經過大量的粘貼,所以穿著一套紙裝的時間比較長,短的需20分鍾,長的則需2個小時。
皺紋紙、蠟光紙、錫箔紙、拷貝紙、普通的白紙、用過的報紙、塑料紙、衛生紙等成了模特們衣服的「原材料」,膠帶、筷子、牙簽、易拉罐拉環、吸管、棍子等成了模特們的頭飾和衣飾。紙裝秀中模特們分別展示了休閑裝、晚裝、怪異裝以及婚紗。
Ⅸ 怎麼用水粉顏料畫畫
以用水粉畫星空為例,具體步驟如下:
1、首先,用鉛筆畫出山,如下圖所示。
Ⅹ 怎麼用水粉畫好衣服皺褶要具體步驟
(一)著色的先與後
水粉畫顏色有較強的覆蓋力,但不能毫無顧忌地隨便亂塗,它有一定的著色方法。其著色的先後順序,應在落筆前有一個大體考慮。先畫哪裡,後畫哪裡,要事先計劃好,以免作畫時東添西補,心急忙亂。從著色的先後順序來講,主要有以下幾點:
1.先整體後局部 水粉畫和別的色彩畫一樣,都是從整體著眼、從大體、大色塊入手。大色塊對畫面色調起決定性作用,而畫面的基本色調要事先考慮並 堅持始終。應首先畫准組成畫面的主要色塊的色彩關系,然後再進行局部的塑造和細節刻劃。局部色彩服從整體色調,從整體著眼,用局部來充實。
2.先純色、深色後淺色 著色時純色、深色在先,淺色在後,有利於保持色彩的純度,使色彩鮮艷而明確。由於水粉色可用含有粉質多的淺色蓋在深色 上,而深色加在淺色上會使底色泛出,使深重色變灰而帶「粉」氣,故水粉畫多是用先深重色後明亮色的方法。一般是先畫面積較大的深重色(包括暗部與明部的重 色),逐步向中間色和明亮色過渡,及時把握住明度對比。而且,先畫深重色,不易走形,後畫淺色時,色彩可以不斷比較著畫,以利畫准色彩關系。細小的局部的 深重色,則可以後加,不一定過早地畫上去。至於以明亮色為主的畫面,還是要先畫明亮的大色塊,但顏色稍薄一些,局部小面積的深重色後加上去。
3.先薄塗後厚畫 根據總的色彩感覺,先迅速地薄塗一遍,以流暢的用筆,畫出大體明暗與色彩關系。隨著畫面不斷深入,顏色逐漸加厚,深入表現。薄 塗比較正確的地方要善於保留,使畫面顏色有厚有薄,以增加色彩的層次和厚重感。如在開始入手時就畫得很厚,深入下去就越加越厚,缺乏厚薄變化,畫面就缺乏 生動性。水粉顏料堆得過厚容易龜裂脫落;過分薄則易變色,缺乏光澤感和份量感。一般原則是近處厚,遠處薄;明處厚,暗處薄;實處厚,虛處薄。
上述三點著色方法,在作畫時要同時注意,結合運用,不要顧此失彼。但這仍是一般規律,應視具體對象具體分析,靈活處理。
(二)調色
在色彩寫生練習中,要正確觀察和理解寫生對象的色彩關系,還要善於調色。即把觀察出來的豐富色彩,用調色盒內有限的顏料,調配並表現在畫面上,初學 色彩時往往是對色彩的變化看得出來,但調不出來,或者是調出來的顏色不好看。這里有理論認識問題,也有實踐經驗問題。 以下是在調色方法上應注意的一些問題;
1.顏料的種類很多,但一般不能不加調配就直接畫上畫面,要經調色後才能把景物的豐富色彩表現出來,否則是不能滿足畫面需要的。
2,初學色彩調色,總是亮處加白,暗處加黑,調出的顏色只有深淺變化而無冷暖和色相的區別。所以初學者有必要作一些調色的練習,調出各種不同的小色 塊。可依次用各種顏色交錯地相混,再以此類推,而每次每種顏色的份量都不同,看調出的色相如何,並盡可能地加以區別和比較,熟悉並記住它們,豐富自己對色 彩的認識。
3.調顏色和看顏色很有關系。看不準就一定調不準,先要解決看的問題。看顏色先要看整體,先看大色塊的色彩傾向,再看局部顏色。決不能看一塊調一塊,看一筆調一筆。
4.水粉顏色的干濕變化非常明顯。如洗衣服一樣,浸在水中顏色變深,干後顏色變淺。作畫時因有的先畫,有的後畫,畫面干濕不等。新加上去的顏色干後將變得怎樣?能否接得上?這是
水粉畫的難點,要認真注意掌握。
5.調色盒內的顏色種類不一定擠得很多,多了反而妨礙我們認真研究和調合色彩。而調色盒上的顏色多,並不等於畫面色彩豐富。
6.要調一個色,不宜用色太雜,最好是兩色相加或三色相加(除白色外)。不要什麼顏色都加一點,以免顏色骯臟。特別是互為補色的對比色(紅與綠,黃與紫,藍與橙)相混時,二者不能等量。因對比的兩色愈比愈鮮明,混合後則愈混愈灰。
7.寫生調色時,由於有些景物的色彩非常含蓄,很難用幾種色一調就調出來的,需要調入一些復色,如熟褐,赭石、土黃、墨綠,甚至是「臟」色,就會變得恰到好處。因為這幾個色都含有三原色的成分,是繪畫上必不可少的幾種常用色,但如用得過多也會把顏色搞灰搞臟。
8.調色時,不宜來回攪拌得太久,調得太均勻就「死」了,容易起泡。一筆數色,只要略加調合,就不致產生板滯的效果。
9.調暗部的顏色盡量不要加白色或少調白色,以免暗部失去透明感。如需提高其明度,可用其它淺色調合(檸黃、土黃、湖藍、粉綠等)。
10.大面積著色的色塊,要稍為調得多些備用,免得邊畫邊調,以致接色不均勻,造成一塊深一塊淺。切勿少調而不夠用,再重新調是很難調得完全相同的。
11.調配用量較大的顏色,要以淡色為基礎逐漸加深。切不可先擠出深色,否則,要加入大量的白色,就越加越多,不易控制,浪費白色和其它色。
12.顏色是很難在調色盒上調準的,只有塗在畫紙上和旁邊的顏色作比較後,才看得出它是深還是淺,是冷了還是暖了,然後再調深或減淺。所以也可以說實際上不是在調色盒裡調色,而是在畫上調色。
(三)用筆
用筆蘸色在畫面上作畫,出現的筆痕即所謂筆觸。一般通過畫面上的筆觸,可以看出畫者大致的作畫順序和怎樣用筆來塑造對象形體的。在水粉畫中,講究用 筆不是目的,是塑造形體、充分表現客觀物象的需要,而且是表達作者內心的感受之重要手段。就是說,從形來講,運筆是根據形體和結構的特點而發揮的,從感情 方面來講,筆法是受到作者作畫時的情緒所驅使的。運筆的簡練、巧妙和生動會給作品增添光彩。在我國傳統繪畫中,十分重視筆法的應用,特別強調要「有筆有 墨」,主張「隨形運筆」、「意行筆隨」,把用筆看做是造形、取神、傳情、達意的最基本條件。
用筆的方法,應著眼於所描寫的對象,從表現的需要出發。一筆下去,筆有大小,觸有輕重、利用筆觸的快慢、長短、闊狹等不同形狀,可以給人以不同的感 覺。用筆的表現方法各有不同,哪種筆法好呢?怎樣用筆才對呢?應該根據物象的不同結構,不同質感和作者的不同感受。切忌千篇一律地使用自己習慣的筆法或單 純模仿某一種用筆法。盲目地亂塗,單純地玩弄筆觸,為筆觸而筆觸,華而不實,都是不對的。根據表現對象的不同需要,可分別使用刷、擺、掃、擦、勾、刮等筆 法進行描繪。
「刷」是用筆在畫面來回走動、運筆較快較薄,筆觸呈片塊狀。
「擺」是用扁筆一筆一筆擺上去,運筆較慢且厚,筆觸明顯、肯定。
「掃」是筆頭快速而過,動作較大,奔放豪爽,大多是橫掃。
「擦」是把筆上水粉擠干,含色少而厚,用筆肚輕擦畫面,顏色薄薄地浮在紙上,露出底紋或底色。
「點」是筆尖觸紙,面積較小,可用小筆來畫,也可用大筆側過來畫。
「勾」是用筆把物象的外形輪廓有虛有實地勾劃出來,強調形體感。勾要有輕重、粗細、虛實、剛柔的變化,一筆而過。
「刮」是用筆桿或小刀在剛塗的濃重色塊未乾時刮出白線或白點,以表現深底色上淺色的樹
枝、雜草或眼睛的高光等。要刮的深色必須事先塗得厚,水不宜多。
還有不少用筆方法,不一一例舉。
(四)四種基本技法
水粉畫充分發揮了水粉畫材料、工具的性能特點,確立了水粉畫這一繪畫形式。由於其工具性能兼有油畫及水彩畫的特點,因此在表現技法上也兼有這兩個畫種的特點。常用的基本技法主要有薄塗、厚塗、濕畫、干畫四種,下面就四種畫法的具體方法分別加以說明。
1.薄塗 這是一種指畫面整個色層比較薄的畫法。是初學水粉畫入門的好方法。學習水粉畫最好是先有水彩畫的基礎,這對掌握水粉畫的技法會容易一些。
薄塗法調色時水分用得比較多,顏色薄,能使紙的底色透出來。一般用於鋪底色、畫遠景、天空、雲彩、水面倒影及物體模糊的暗部;有時畫明亮鮮艷的景物,也可用此畫法。
水粉畫是靠加入白色提高明度,但用白色過多就會減弱顏色的純度而不鮮艷。所以薄塗法用純度高的顏色作畫,既提高了顏色的明度,又保持一定的色彩純度,可較好地解決畫鮮明景物時水粉色純度和明度的矛盾。
2,厚塗 這種畫法調色時水分用得少,顏色用得較厚,主要依靠白色或淡色的調合,畫在紙上堆得起來,覆蓋能力較強,它接近於油畫的方法。一般選用 油畫筆或富有彈性的筆,也有使用刮刀作畫。具有筆觸明顯、體積感強、色彩厚重的特點。多數用來畫近景和物體受光部分,也有整個畫面都用厚塗法畫的。水粉畫 的厚塗是和薄塗相對而言的,並不是要求象油畫那樣厚到在畫面上能看出顏色的厚度,其目的在於能覆蓋底色的程度即可。但顏色堆得太厚,干後容易脫落。厚塗法 要和用筆相結合,筆觸要干凈利落,保持用筆的生動。
薄塗與厚塗在一幅畫上也可同時使用,如用薄塗畫底色,用厚塗畫面色;用薄塗畫遠景,用厚塗畫近景等。
3,濕畫 濕畫法在水粉畫中運用較多,以薄塗為主,薄塗與厚塗都可採用濕畫法,結合使用。其關鍵是對水分和時機的掌握要適當。著色遍數不宜多,保 持在紙面上濕潤時著色,一筆一筆銜接,一口氣畫完,使顏色互相暈接滲化。水粉顏料因濕時比干後的明度稍為暗些,故進行濕畫法著色應先估計好,否則干後會嫌 太淺。
濕畫法也分厚薄兩種,主要看水分多少。水分較多的濕畫法顏色滲化流動比較明顯,色塊與色塊之間溶合成一片,沒有明顯筆觸,畫面暈虛,適宜畫陰影虛的部 分。水分少的濕畫法用色較厚,能看到筆觸,筆與筆之間的銜接柔和,邊緣滋潤。濕畫法用來表現光滑細膩的物體以及畫遠景、物體的暗部和反光部,用此法都比較 適宜。
濕畫法應注意幾點:
①要趁濕一口氣畫完,不能畫畫停停,以免某些部分幹了,某些部分又未乾,使畫產生干濕差異和生硬的痕跡。
②要認真考慮水分的多少和底色濕潤到什麼程度再把顏色畫上去才適合。
③干後如需再加色改動,或底色已干還要濕接時,應先用清水以軟毛筆或噴霧器潤濕畫面後再把顏色畫上去。仍能保持色彩銜接自然和畫面濕潤效果。
④在氣候乾燥時,顏色幹得快,可在畫前先用清水打濕畫紙,或在作畫過程中塗濕紙的背面,以保持一定濕度,不致幹得太快。
4.干畫 干畫法是在顏色干後進行接色。此畫法要求筆上含水少,甚至不需調水就直接用較濃的顏料畫上去。可以反復地畫,一遍不行再畫一遍,上第二遍色時 筆上含色要比第一遍色厚些。它可再三覆蓋,作畫時間較為充裕,適宜於長期作業。可以認真觀察思考,不必急急忙忙考慮時間和水份的因素,表現對象較為充分, 宜於初學者掌握。這種方法筆觸肯定,色調明快,適宜於表現明暗強烈、轉折肯定、形體結實、粗糙厚實的對象,如石塊、建築物、交通工具、樹乾等。
干畫法應注意的幾點:
①在底色未乾時不宜覆蓋,以免泛色。
②顏色堆的次數不宜太多太厚,以免色彩變灰變膩,失去色彩傾向。
③一筆與一筆之間的銜接,有時可用很乾的顏色去接,使銜接處起毛,以免產生過於生硬光滑的筆痕。
干畫法與濕畫法也可以在一幅畫上同時應用,如畫一張風景,近景用干畫法,遠景用濕畫法,遠近分明使畫面生動活潑。
(五)色塊間的相互銜接
水粉畫顏色幹得較快,濕時和干時的顏色變化很大,又因為用水,顏色會在畫面上滲化和產生水漬,所以掌握銜接技巧是很重要的。
畫面上色塊與色塊之間的相互銜接,從明到暗和從濃到淡的過渡要柔潤自然。其銜接的方法大致有四種:一是趁濕銜接,即趁前一塊色尚未乾時接上第二和第三塊 色;避免出現轉折和生硬筆痕,效果較好。二是在兩色塊之間用中間明度的顏色畫上去,雖可見筆痕,但遠看還是較自然的。三是干接,即在前一塊色已經幹了後再 接上第二塊色,此法不受時間限制,用於大幅畫較多,明確表現形體的轉折。四是在兩色銜接生硬之處,用其中一色在另一塊色鄰接處以干筆掃幾下,使從明度或顏 色方面產生過渡的層次,轉折就會自然一些。
(六)水粉畫易出現的弊病
初學水粉畫,由於對水粉性能或顏色調配不熟悉,作畫過程中易出現的弊病較多,現逐一分述如下:
①「粉」 主要是濫用白色,畫面上所有的顏色里都調入了白色,而缺少純度較高的鮮艷色彩造成的。白色使用過多,顏色一層一層堆得太厚也會使畫面造成「粉」氣。
要避免「粉」氣,就要善於珍惜白色,正確處理畫面色彩的明度關系和純度關系。能夠以淡顏色代替白色的,盡量用淡色來代替。
②「火」 指畫面大多數顏色的純度太高,又調合得不得法引起的,使人看起來色彩很刺激,畫面每個局部都很鮮、很跳。特別是大片的、連續地、過多的使用較暖的純色是「火」氣的主要原因;另外,怕畫「粉」了,不敢使用白色,也是原因之一。
解決的辦法是要正確認識色塊間的純度關系,理解因明暗和空間所引起的變化,表現其冷暖關系。要知道漂亮的顏色是由不漂亮的顏色襯托出來的,在生活中 一眼望去的大多數顏色是純度不強的。,這些又純又不純,又顯眼又不顯眼的自然色彩,是和諧而有節奏的。另外,該用白色調合和提亮色彩的,要大膽使用, 「火」氣的毛病就會得到糾正。
③「臟」 有用色和用筆兩方面的原因,主要是顏色混合的種類太多,尤其是補色相混合,是造成臟的主要原因;改的次數太多,用筆不注意,在畫面上塗 來塗去、使底色反上來又是一個原因。另外,隨便亂用黑色,碰到暗部和較深的地方都用黑色來調合,把暗和黑等同起來。對於初學者,最好在調色盒內不放黑色, 這並不是說黑色無用或者黑色不好,而是想促使初學者更正確的觀察色彩,用其他各種深顏色調配物體暗部的色彩。
④「灰」 畫面上沒有最深和最亮的顏色,灰朦朦的一片,缺少冷暖、明暗對比,而不是灰色調的灰。另一個原因是顏色純度不足,不善於用純度較強的顏 色,幾乎每塊色都是較灰的復色。避免色彩灰的方法是拉開黑白層次,在明度關繫上,強調明暗交界線。並在對象的各種色彩比較中,找出較為鮮明、純度較高的顏 色,注意適當強調它,最濃重的顏色注意不調入白色。
「臟」和「灰」共同的一點,都是色彩沒有傾向,或冷或暖看不出來,尤其是大面積的色塊,一定要表現出色彩傾向。
⑤「花」 局部觀察,看一點畫一點,用色零亂,無主次之分,用筆又碎,過分強調了局部的色彩對比,到處都「跳」出來。即純度較高的鮮艷色或黑、白色在畫面上分布零亂、瑣碎,色彩與色彩之間缺乏聯系。
要避免出現「花」的現象,主要的是從整體出發,處理和組織色彩關系。最好的辦法是畫前作一小色稿練習,畫幅約32開就可以了,用較大一些的筆畫,抓畫面的 大色彩關系,丟掉不必要的細節,然後在此基礎上畫較大幅的,要求要象小色稿一樣抓大色彩關系,局部色彩要服從大關系,這樣畫面就不致於「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