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觀音蓮怎麼養
發發得泥炭加稻殼炭,加桐生砂,加硅藻土,加鹿沼土,加赤玉土,顆粒3到6,稻殼炭扮演味精角色少加,還加了彩虹石
B. 多肉植物觀音蓮的葉子往下長,根部也鬆了,該怎麼辦
觀音蓮是非常好看又好養的多肉植物植物,觀音蓮生長速度非常快,很容易爆小崽,咱們經常能看到一大叢的觀音蓮,非常好看。不過也有不少花友遇到觀音蓮「穿裙子」的情況。那麼觀音蓮為什麼會穿裙子呢?
什麼是穿裙子?
C. 怎樣移栽觀音蓮
移栽觀音蓮要在春季或者秋季進行,將觀音蓮從原本的盆土中取出來,根部可帶上一團土,重新栽種到新的盆土當中,能夠更快的適應過來。注意移栽後的前一周內,要放在陰涼通風的環境中,避免被強光直射,澆水不可過多,耐心等待恢復長勢。
1、移栽時間
觀音蓮進行移栽的時間最好是選在春季或者秋季,夏季的溫度太高,長勢會停滯,難以恢復,冬季氣溫太低容易受到凍害。而春秋兩季氣溫適宜,長勢較快,移栽後能盡快恢復過來。
2、進行脫盆
小心的將觀音蓮從原本的盆土中取出來,根部可以帶著一團土壤,這樣重新栽植後能更快恢復生長。新的花盆要選擇底部有排水孔的類型,土壤則可以用腐葉土和沙土等混合,再加入少量有機肥以增加養分。
3、養護管理
在將觀音蓮成功移栽以後,先不要澆太多水,然後放在陰涼通風的位置養護,等待一周以後,再開始接受陽光的照射。要做好養護管理,澆水以寧干勿濕的原則為主,並保持溫暖的環境。
D. 觀音蓮怎麼移栽
用小起子把觀音蓮連根拔起來 ,注意不要用力拉扯,不要把根弄壞了。把你的三株觀音蓮都從土裡面弄出來之後,稍微修剪一下根,弄整齊了就行,不要剪太多。最好陰干個小半天,讓根什麼的不容易腐爛。
把你要移栽的花盆裝滿土,建議使用透氣性強,排水性好的土,不要弄黏土,參點沙子,放好底肥,土壤適當濕潤就行了,不要很濕,將觀音蓮擺在土裡面,栽好,在葉片上稍微噴一點水,適當濕潤就行了,觀音蓮比較怕水多。
移栽好的花盆,先在半陰處讓植物緩2天,然後再拿到陽光下曬,這樣植物容易活的比較好。
我以我血的教訓提醒你一句,一定要粗放管理,不要澆水太多
E. 觀音蓮怎麼種植
觀音蓮常用分株繁殖。一般於每年春夏氣溫較高時,將地下塊莖分櫱生長茂密的植株沿塊莖分離處分割,使每一部分具有2-3株,然後分別上盆種植。分株時盡量少傷根,同時上盆後宜置於陰濕環境,保持盆土經常濕潤,並 注意葉面噴霧,以利新植株恢復生長。也可於春季新芽抽長前將地下塊莖挖出,將塊莖切段分離,用草木灰或硫黃粉對傷口進行消毒防腐,稍晾乾後用水苔包紮,或置於通氣排水的疏鬆土壤中,使其長出不定根,抽長新芽。此間切忌基質過濕,以免塊莖腐爛。該植物也可用播種繁殖,但種子不易 得到。
觀音蓮盆栽宜用疏鬆、排水通氣良好的富含腐殖質的土壤,一般可用腐葉土、園土和河沙等量混合作為基質。4-9月為其生長旺盛期,此時要求土壤濕潤及空氣濕度較高,要給予充足的水分; 尤其夏季高溫期,葉片水分蒸發量大,需水量更多,如缺水極易使葉片萎蔫,所以須經常向葉面噴水,同時保持環境濕潤,但必須避免盆中積水,否則會引起根系腐爛。秋天氣溫 低於15℃,觀音蓮 生長停滯而呈休眠狀態,地上部葉片開始逐漸枯萎,此時須盡量減少澆水量,將其置於溫暖、無鳳的乾燥地方,保持盆土適當乾燥(只帶微濕) 以利安全越冬;如果濕度大,溫度低,塊莖極易腐爛。
觀音蓮在整個生長期都要求在半陰條件下生長,如光照太強,容易使葉色暗淡,經至產生日灼;但光線太弱也易引起徒長 ,植株生長纖細而易倒伏。在生長旺盛期可根據植株生長情況,每月施1-2次稀薄液肥,並增施磷鉀肥,以利植株莖干直立,生長健壯,同時有利於地一塊莖生長充實及冬季抗寒越冬。
F. 我的觀音蓮養徒了,現在有啥補救方法沒
觀音蓮發生徒長了肯定是沒有辦法恢復的,總不可能讓它長長的莖稈再縮回去,是吧?那麼觀音蓮徒長應該怎麼辦呢?
1、首先如果徒長的不算很厲害,題主可以把它底部的葉片掰掉一些,或者剪掉一半也可以,然後增加光照和控制水分,讓其葉片加速消耗,等莖稈木質化變成老樁以後也挺好看的,要知道觀音蓮想正常養出樁子可難了!
2、其次如果題主的觀音蓮徒長的很厲害,已經完全變成「竄天猴」那種,那就沒有辦法培養成老樁了,只能給它砍頭,然後讓它重新爆側芽。正常的觀音蓮砍頭不太好操作,因為其葉片太密集了,不好下刀,需要用魚線才能完成操作。
不過徒長的觀音蓮砍頭就簡單多了,如果題主的觀音蓮徒的像下圖一樣,那就直接用鋒利的小刀將其莖稈從徒長的地方削掉,然後給傷口抹上多菌靈,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養護,期間保證傷口不沾水,大概15-20天左右即可成功爆新芽,到時候題主再將其移到光照充足的環境中去正常養護就行了。
3、以後觀音蓮養護除了夏季氣溫超過35℃以外,都必須要給予它充足的光照,而且底部葉片發軟發皺才澆水,否則即使它不會再出現徒長,也會變成葉片下翻「穿裙子」!平常養護觀音蓮的時候,可以噴施點沃葉磷酸二氫鉀,也有控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