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2022年春節流行什麼衣服女款
2022年春節流行的女款衣服:
1、千鳥格大衣+香檳色紗裙+白色短靴
紗裙配大衣真的hin氣質,香檳色的紗裙好溫柔顯乖,日常配大衣和棉服也好看極了,整套做工蠻精緻的,細節感滿滿。出太陽大晴天很暖和,在陽光下buling~buling閃,仙氣十足,搭雙干凈的小白靴出門走街!
『貳』 中國的節日習俗
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
文化
的一個組成部分。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淀凝聚的過程,下面列舉的這些節日,無一不是從遠古發展過來的,從這些流傳至今的節日風俗里,還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
節日的起源和發展是一個逐漸形成,潛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滲入到社會生活的過程。它和社會的發展一樣,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我國古代的這些節日,大多和天文、歷法、數學,以及後來劃分出的節氣有關,這從文獻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書》,到戰國時期,一年中劃分的二十四個節氣,已基本齊備,後來的傳統節日,全都和這些節氣密切相關。
節氣為節日的產生提供了前題條件,大部分節日在先秦時期,就已初露端倪, 但是其中風俗內容的豐富與流行,還需要有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最早的風俗活動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關;神話傳奇故事為節日憑添了幾分浪漫色彩;還有宗教對節日的沖擊與影響;一些歷史人物被賦予永恆的紀念滲入節日,所有這些,都融合凝聚節日的內容里,使中國的節日有了深沉的歷史感。
到漢代,我國主要的傳統節日都已經定型,人們常說這些節日起源於漢代,漢代是中國統一後第一個大發展時期,政治經濟穩定,科學文化有了很大發展,這對節日的最後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會條件。
節日發展到唐代,已經從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氣氛中解放出來,轉為娛樂禮儀型,成為真正的佳節良辰。從此,節日變得歡快喜慶,豐富多采,許多體育、享樂的活動內容出現,並很快成為一種時尚流行開來,這些風俗一直延續發展,經久不衰。
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歷代的文人雅士、詩人墨客,為一個個節日譜寫了許多千古名篇,這些詩文膾炙人口,被廣為傳頌,使我國的傳統節日滲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蘊,精彩浪漫,大俗中透著大雅,雅俗共賞。
中國的節日有很強的內聚力和廣泛的包容性,一到過節,舉國同慶,這與我們民族源遠流長的悠久歷史一脈相承,是一份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
這里所介紹只是漢民族的一些較大的傳統節日,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習俗,眾多的民族節日,是一份有待挖掘的文化寶藏。
春節簡介
春節,是農歷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我國農歷,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歷,公歷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歷的一月一日叫春節。
春節到了,意味著春天將要來臨,萬象復甦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獲季節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著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悅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日。
千百年來,人們使年俗慶祝活動變得異常豐富多彩,每年從農歷臘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在春節前掃塵搞衛生,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
然後就是家家戶戶准備年貨,節前十天左右,人們就開始忙於采購物品,年貨包括雞鴨魚肉、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餌果品,都要采買充足,還要准備一些過年時走親訪友時贈送的禮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備過年時穿。
在節前要在住宅的大門上粘貼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也就是用紅紙寫成的春聯。屋裡張貼色彩鮮艷寓意吉祥的年畫,心靈手巧的姑娘們剪出美麗的窗花貼在窗戶上,門前掛大紅燈籠或貼福字及財神、門神像等,福字還可以倒貼,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氣到了,所有這些活動都是要為節日增添足夠的喜慶氣氛。
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在過去的傳說中,年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像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才能過去呢?需用鞭炮轟 ,於是有了燃鞭炮的習俗,這其實也是烘托熱鬧場面的又一種方式。
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時都要回家歡聚。過年的前一夜,就是舊年的臘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團圓夜,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候,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北方地區在除夕有吃餃子的習俗,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歲交子之意。在南方有過年吃年糕的習慣,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徵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待第一聲雞啼響起,或是新年的鍾聲敲過,街上鞭炮齊鳴,響聲此起彼伏,家家喜氣洋洋,新的一年開始了,男女老少都穿著節日盛裝,先給家族中的長者拜年祝壽,節中還有給兒童壓歲錢,吃團年飯,初二、三就開始走親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賀祝福,說些恭賀新喜、恭喜發財、恭喜、過年好等話,祭祖等活動。
節日的熱烈氣氛不僅洋溢在各家各戶,也充滿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還有舞獅子,耍龍燈,演社火,游花市,逛廟會等習俗。這期間花燈滿城,遊人滿街,熱鬧非凡,盛況空前,直要鬧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過後,春節才算真正結束了。
春節是漢族最重要的節日,但是滿、蒙古,瑤、壯、白、高山、赫哲、哈尼、達斡爾、侗、黎等十幾個少數民族也有過春節的習俗,只是過節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蘊味無窮。
一月一日:元旦
(「元旦」一詞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蕭子雲《介雅》詩:「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元是開始,第一的意思;旦是會意字,上面的「日」表示太陽,下面的「一」表示地平線。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象徵一天的開始。元旦,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公歷1月1日,是當今世界公認的元旦節。我國歷代的元旦,日期並不一致。如夏代是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等等。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會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使用「公元紀年法」,將公歷1月1日定為元旦。)
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
(又稱「上元節」,即陰歷正月十五日。是我國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在古書中,這一天稱為「上元」,其夜稱「元夜」、「元夕」或「元宵」。元宵這一名稱一直沿用至今。由於元宵有張燈、看燈的習俗,民間又習稱為「燈節」。此外還有吃元宵、踩高蹺、猜燈謎等風俗。我國古代歷法和月相有密切的關系,每月十五,人們迎來了一年之中第一個月滿之夜,這一天理所當然地被看作是吉日。早在漢代,正月十五已被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後來古人把正月十五稱「上元」,七月十五稱「中元」,十月十五稱「下元」。最遲在南北朝早期,三元已是要舉行大典的日子。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視。到後來,中元、下元的慶典逐漸廢除,而上元經久不衰。)
清明節前一天:寒食
(舊俗中的一個節日,在清明節前一天[一說清明前兩天]。春秋時已出亡多年的晉國公子重耳回國即位[即晉文公],封賞隨其亡的臣子,唯獨漏掉了介之推。介之推於是攜老母隱居綿山[今山西省介休縣東南]。晉文公得知後欲加封賞,尋至綿山,找不到他,便想燒山逼他出來。但介之推堅持不出,結果母子二人俱被燒死。晉文公於是規定每年這一天禁止人們起火燒飯,以寒食表示悼念。後來便形成了在寒食這天寒食、掃墓的風俗。)
四月五日:清明節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
(陰歷五月初五日為「端午節」。「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五」與「午」互為諧音而通用。是我國的一個古老節日。我國古代最早的愛國詩人屈原
遭讒言被放逐後,目睹楚國政治日益腐敗,又不得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無力拯救危亡的祖國,於是自投汩羅江以殉國。此後,人們為了不使魚蝦吃掉其屍體,紛紛用糯米和麵粉捏成各種形狀的餅子投入江心,這便成為後來端午節吃粽子、炸糕的來源。這風俗已傳到了國外。)
農歷七月初七:七夕情人節
(陰歷七月七日的晚上稱「七夕」。我國民間傳說牛郎織女此夜在天河鵲橋相會,後有婦女於此夜向織女星穿針乞巧等風俗。所謂乞巧,即在月光下對著織女星用綵線穿針,如能穿過七枚大小不同的針眼,就算很「巧」了。農諺上說「七月初七晴皎皎,磨鐮割好稻。」這又是磨鐮刀准備收割早稻的時候。)
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
(陰歷八月十五日,這一天正當秋季的正中,故稱「中秋」。到了晚上,月圓桂香,舊俗人們把它看作大團圓的象徵,要備上各種瓜果和熟食品,是賞月的佳節。中秋節還要吃月餅。據傳說,元朝末年,廣大人民為了推翻殘暴的元朝統治,把發起暴動的日期寫在紙條上,放在月餅餡子里,以便互相秘密傳遞,號召大家在八月十五日起義。終於在這一天烘發了全國規模的農民大起義,推翻了腐朽透頂的元朝統治。此後,中秋吃月餅的風俗就更加廣泛地流傳開來。)
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
(陰歷九月初九。我國古代以九為陽,九月九日正是陰月陽日,故名「重陽」。相傳東漢時汝南人桓影,聽到費長房對他說,九月九日汝南將有大災難,趕快叫家裡人縫制小代,內裝茱萸,縛在臂上,登上高山,飲菊花酒,藉以避難。桓景這一天全家登山,晚上回家,果然家裡的雞、狗、羊全部死掉。從此,民間就有在重陽節做茱萸代、飲菊花酒、舉行廟會、登高等風俗。因「高」與「糕」音同,所以重陽節又有吃「重陽糕」的習俗。唐代詩人王維有《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詩:「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記載了當時的風俗習慣。由於該詩感情真摯,至今膾炙人口。)
冬至,是我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歷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間。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我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
現代天文科學測定,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陽光對北半球最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這天之後,太陽又逐漸北移。
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循環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說明古代對冬至日的重視。
現在,一些地方還把冬至作為一個節日來過。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各個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農歷臘月初八:臘八節
(古代十二月祭祀「眾神」叫臘,因此農歷十二月叫臘月。臘月初八這一天,舊俗要喝臘八粥。傳說釋迦牟尼在這一天得道成佛,因此寺院每逢這一天煮粥供佛,以後民間相沿成俗,直至今日。)
春節,是農歷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我國農歷,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歷,公歷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歷的一月一日叫春節。
春節到了,意味著春天將要來臨,萬象復甦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獲季節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著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悅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日。
千百年來,人們使年俗慶祝活動變得異常豐富多彩,每年從農歷臘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在春節前掃塵搞衛生,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
然後就是家家戶戶准備年貨,節前十天左右,人們就開始忙於采購物品,年貨包括雞鴨魚肉、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餌果品,都要采買充足,還要准備一些過年時走親訪友時贈送的禮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備過年時穿。
在節前要在住宅的大門上粘貼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也就是用紅紙寫成的春聯。屋裡張貼色彩鮮艷寓意吉祥的年畫,心靈手巧的姑娘們剪出美麗的窗花貼在窗戶上,門前掛大紅燈籠或貼福字及財神、門神像等,福字還可以倒貼,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氣到了,所有這些活動都是要為節日增添足夠的喜慶氣氛。
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在過去的傳說中,年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像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才能過去呢?需用鞭炮轟 ,於是有了燃鞭炮的習俗,這其實也是烘托熱鬧場面的又一種方式。
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時都要回家歡聚。過年的前一夜,就是舊年的臘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團圓夜,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候,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北方地區在除夕有吃餃子的習俗,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歲交子之意。在南方有過年吃年糕的習慣,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徵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待第一聲雞啼響起,或是新年的鍾聲敲過,街上鞭炮齊鳴,響聲此起彼伏,家家喜氣洋洋,新的一年開始了,男女老少都穿著節日盛裝,先給家族中的長者拜年祝壽,節中還有給兒童壓歲錢,吃團年飯,初二、三就開始走親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賀祝福,說些恭賀新喜、恭喜發財、恭喜、過年好等話,祭祖等活動。
節日的熱烈氣氛不僅洋溢在各家各戶,也充滿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還有舞獅子,耍龍燈,演社火,游花市,逛廟會等習俗。這期間花燈滿城,遊人滿街,熱鬧非凡,盛況空前,直要鬧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過後,春節才算真正結束了。
春節是漢族最重要的節日,但是滿、蒙古,瑤、壯、白、高山、赫哲、哈尼、達斡爾、侗、黎等十幾個少數民族也有過春節的習俗,只是過節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蘊味無窮。
春節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來自農業,古時人們把谷的生長周期稱為「年」,《說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時代產生了夏歷,以月亮圓缺的周期為月,一年劃分為十二個月,每月以不見月亮的那天為朔,正月朔日的子時稱為歲首,即一年的開始,也叫年,年的名稱是從周朝開始的,至了西漢才正式固定下來,一直延續到今天。但古時的正月初一被稱為「元旦」,直到中國近代辛亥革命勝利後,南京臨時政府為了順應農時和便於統計,規定在民間使用夏歷,在政府機關、廠礦、學校和團體中實行公歷,以公歷的元月一日為元旦,農歷的正月初一稱春節。
1949年9月27日,新中國成立,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通過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歷紀元,把公歷的元月一日定為元旦,俗稱陽歷年;農歷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後,因而把農歷正月初一定為「春節」,俗稱陰歷年。
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有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春節傳說之一:熬年守歲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在民間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裡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守歲習俗興起於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春節傳說之二:萬年創建歷法說
相傳,在古時候,有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就有了想把節令定準的打算。但是苦於找不到計算時間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樹陰下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晷儀,測定一天的時間,後來,山崖上的滴泉啟發了他的靈感,他又動手做了一個五層漏壺,來計算時間。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輪回一次,天時的長短就重復一遍。
當時的國君叫祖乙,也常為天氣風雲的不測感到苦惱。萬年知道後,就帶著日晷和漏壺去見皇上,對祖乙講清了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後龍顏大悅,感到有道理。於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起日晷台和漏壺亭。並希望能測准日月規律,推算出准確的晨夕時間,創建歷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萬年測試歷法的進展情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刻著一首詩: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
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
知道萬年創建歷法已成,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現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據說這就是春節的來歷。
冬去春來,年復一年,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確的太陽歷,當他把太陽歷呈奉給繼任的國君時,已是滿面銀須。國君深為感動,為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歷命名為「萬年歷」,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後,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說就是為了紀念德高望重的萬年。
春節傳說之三:貼春聯和門神
據說貼春聯的習俗,大約始於一千多年前的後蜀時期,這是有史為證的。此外根據《玉燭寶典》,《燕京歲時記》等著作記載,春聯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隻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游盪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郁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壘就會立即發現並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郁壘。於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後來,人們乾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一則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願,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又在象徵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美好心願。
為了祈求一家的福壽康寧,一些地方的人們還保留著貼門神的習慣。據說,大門上貼上兩位門神,一切妖魔鬼怪都會望而生畏。在民間,門神是正氣和武力的象徵,古人認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稟性和不凡的本領。他們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們的天性和責任,人們所仰慕的捉鬼天師鍾馗,即是此種奇形怪相。所以民間的門神永遠都怒目圓睜,相貌猙獰,手裡拿著各種傳統的武器,隨時准備同敢於上門來的鬼魅戰斗。由於我國民居的大門,通常都是兩扇對開,所以門神總是成雙成對。
唐朝以後,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壘二將以外,人們又把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唐代武將當作門神。相傳,唐太宗生病,聽見門外鬼魅呼號,徹夜不得安寧。於是他讓這兩位將軍手持武器立於門旁鎮守,第二天夜裡就再也沒有鬼魅搔擾了。其後,唐太宗讓人把這兩位將軍的形象畫下來貼在門上,這一習俗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
『叄』 最適合小女孩的新年衣物是什麼
因為是過年,所以你可以選擇買一個很喜慶的衣服。如果你那裡是比較冷的話就可以買一個紅色的襖,現在有很多小女孩兒的衣服都是很好看,很漂亮的,你要是買了一個給小孩兒的話,他也會很喜歡的。
當然不光是衣服,你可以給他買一雙小靴子,搭配著這個衣服也是很好的。
因為我小時候最開心的就是在新年的時候能收到新衣服,因為每個女孩兒都是愛美的,在新年如果有一件新衣服的話,就可以穿出去顯擺了。
尤其是我很喜歡的那種蓬蓬的公主裙的襖,現在也有很多衣服都是那樣子的,相信這些小女孩兒都是很喜歡的。
而如果你那裡不是很冷的話,你就可以選擇就是買一個小毛衣,然後下面搭配小裙子那樣的一套衣服,就是可以把那個女孩兒他們成小公主一樣,他們也肯定會很喜歡。
『肆』 過年了,都要准備什麼年貨呢
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要過年啦,准備年貨就趁現在了,早買完早安心嘛。
差不多就是這些啦,大家都快准備起來吧。
『伍』 過年需要准備哪些東西
過年其實也離不開吃穿用這幾個方面。
1、吃的的大致可以分為:酒水、肉類、乾果、蔬菜等。
一般來說,最費錢的就是酒水這一項了,這個要控制好。肉類也是消費大頭,常見的肉類都要采購一些。而乾果和蔬菜相對就要隨意很多了,除了家人喜歡的水果點心,要注意的就是當地習俗在祭祀或者是待客上有沒有講究。
2、過年用的東西就要復雜很多了,日常用品類、裝飾類、禮品類、祭祀類花樣繁多,也很精細。
過年祭祀是一年中最隆重的一場祭祀了,香燭、紙錢、鞭炮還有一些特殊的祭祀用品都要根據習俗統一采購,耽誤了誰也不能耽誤祖宗。
3、過年的禮品
最後就剩下一些裝飾用的福字、對聯、紅燈籠、花卉,生肖圖案等。
『陸』 過年准備哪些年貨
1、吃的的大致可以分為:酒水、肉類、乾果、蔬菜等。
一般來說,酒水比較貴,肉類也是消費大頭,常見的肉類都要采購一些。
而乾果和蔬菜相對就要隨意很多了,除了家人喜歡的水果點心,要注意的就是當地習俗在祭祀或者是待客上有沒有講究。
2、過年用的東西就要復雜的多,日常用品類、裝飾類、禮品類、祭祀類花樣繁多,也很精細。
過年祭祀是一年中最隆重的一場祭祀,香燭、紙錢、鞭炮還有一些特殊的祭祀用品都要根據習俗統一采購。
3、過年的禮品
最後就剩下一些裝飾用的福字、對聯、紅燈籠、花卉,生肖圖案等。
(6)過年准備沖兩條小裙子擴展閱讀:
對於普通百姓,年貨是一桌難得吃上一頓的好飯菜;年貨是試穿很久終於買到手的新衣服;年貨是小孩子口袋裡紅紅綠綠的水果糖;年貨是老奶奶一直捨不得買的小氈帽。
在物質豐富的消費時代,好飯菜是隨時可以吃的,衣服早就掛滿了櫃子,糖吃太多小孩子開始怕蛀牙了,年貨卻是不知道買什麼了。
食品銷量上漲很猛,但趕不上服裝的上漲幅度;服裝銷售堅挺,但不及數碼產品的熱銷;數碼產品銷售暢旺,汽車售賣奮起直追。
汽車可以算是大年貨,可還有人覺得過年搬新房—就連食品和服裝這樣傳統的年貨也變得有些不傳統了。
人們買回去的年貨食品不再是大魚大肉,而是增加了丹麥的藍罐曲奇、美國的開心果;新裝也不是期待了一年、挑選了十幾次才下決心買的那套,而是那件看上去不錯的唐裝,一年中穿著只為過年那幾天。
『柒』 過年回家該怎麼搭配衣服呢大衣+裙子可以嗎
伴隨著春節將至,堅信很多姊妹眼底下一致最在意的穿搭話題討論,莫過「新春佳節如何穿搭才最好看了「。實際上冬天漂亮時髦的搭配有很多,最氣場護眼又顯女人氣質的過春節穿搭最美麗的人打開,還屬」大衣+淑女連衣裙「這對顏值爆表組成了,真真正正的集雅緻、溫婉、爛漫於一身,又美又暖誰穿都能漂亮更新相對高度。
今日我匯總了幾個特別適合諸位在春節時穿搭的「大衣+長裙」經典搭配招數,期待可以為我們的節日穿搭產生大量時髦設計靈感。讓我們一起美美噠迎新年的來臨吧
大衣+雪紡裙
小仙女雪紡裙也是使你大衣穿搭穩賺整場的取勝武器裝備,新春聚會活動那麼穿,肯定是整場的聚焦點,氣質女神十足。柔和唯美意境的雪紡裙,可以使你的搭配look更具有輕柔靈巧感,更顯唯美意境爛漫。薄紗長裙與大衣中間根據材料間的明顯差別,亦可以使你的總體造型設計充斥著時髦質感,撞擊出1+1>2的極佳穿搭實際效果。
沿海地區溫度還算穩盛,用薄紗長裙+大衣來搭檔就足夠輕輕鬆鬆美翻整場。自然華北地區的姊妹也是可以運用疊穿搭配來hold住小仙女雪紡裙的穿搭的,便可護眼與溫馨與此同時有著。春節過年那麼穿,肯定漂亮時髦炸了!
大衣+紅裙子
中國人素來注重新春要穿助運紅,紅色連衣裙肯定會是全部新春佳節穿搭率最大的品類之一。實際上漂亮的紅色連衣裙有很多,大家完完全全可以按照自身的愛好來挑選喜愛的紅裙子樣式。但是由於紅色連衣裙自身就夠引人注意了,因此在搭配上也要以簡約為宜。
像搭配大衣的情況下提議各位可以搭配色調較為淡雅的大衣。他們可以不錯的消除掉鮮紅色的展現自我感,使你的總體造型設計更顯高級好看
『捌』 過年回家,該帶什麼東西送給小孩
這得看你的小孩是在什麼樣的年齡段。
如果還在讀小學,可以送她一部學習機。很多家長都喜歡給小孩買玩具,但是個人建議不要這么做,因為小朋友的自製能力很差,如果給她買了一個新玩具,那麼她很可能很長一段時間都會沉迷於玩那個玩具。送一部學習機,主要功能是用來學習,而且小朋友對於新鮮的事物有很強大的好奇心,小朋友鼓搗了一段時間學習之後,有可能會感覺膩,那麼現在很多學習機,可以聯網,就可以實時更新很多內容,這樣她就會不斷保持一個好奇心很強的狀態,玩學習機對於小朋友來說是一種娛樂,能在娛樂中學習,真是一舉兩得。
如果是在讀初中或者高中的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對穿著打扮方面可能比較在意,也開始護膚了,可以買一兩套衣服送給小孩,也可以送一套護膚品。因為護膚品或者衣服都比較貴重,小孩一年到頭的平時也沒有多少零花錢可以買。除此之外,初中和高中也都在長身體的時候,可以送孩子一些運動器材,比如說羽毛球拍或乒乓球拍還可以送一個籃球什麼的,這得考慮一下小孩比較喜歡什麼運動。
如果實在沒有什麼主意,也害怕摸不準孩子的喜好,那可以直接問小孩,她想要什麼禮物。畢竟送禮物要投其所好嘛,而且也不用擔心,如果問小孩意見就不是驚喜這種問題,其實只要是父母送的,孩子都會比較珍惜,對他們來說就有不一樣的意義。
『玖』 關於傳統節日春節的作文500字
不知不覺我們的 春節 就要到了,家家戶戶都忙著過春節。下面是我給大家帶來的關於傳統節日春節的 作文 500字,歡迎大家閱讀參考,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傳統節日春節的作文500字1
過年嘍!過年嘍!又是一年新春到,到處都張燈結綵、喜氣洋洋。大街小巷掛滿了紅燈籠,商店裡播放著快樂的音樂,男女老少的臉上洋溢著歡快的笑容。我也特別的高興,因為過春節可以放煙花、發壓歲錢……
過年還有一個有趣的 傳說 呢!在一個僻靜的山谷里,住著一隻叫年的怪獸,每到新年的晚上,怪獸就會去襲擊村莊,傷害人畜,大家害怕極了。這時,一位仙翁讓村民敲響鑼鼓,貼上紅 對聯 ,嚇跑了「年」。從此,村莊太平了。而新年貼對聯,放爆竹的習俗也延續了下來。吃過年夜飯,我和爸爸抬出一箱煙花大禮盒,興沖沖地跑下樓,准備放煙花。我們首先拿出百子炮,它鋪在地上像一條長長的紅絲帶,「噼里啪啦」的,響聲震耳欲聾,像機關槍在掃射,我嚇得趕緊捂住了耳朵,跑得遠遠的。接下來放的是一個個小圓柱體,只要點燃它,它就會「唰」地一下噴出五彩繽紛的火星來,如火樹銀花般燦爛。圍觀的小孩都不停地拍著手,叫著:「真好看!真好看呀!」最後一種是像水桶一樣的大禮炮。這種禮炮是我們的壓軸好戲。點燃後,它「嘶嘶」地躥上了天空,然後「砰」地一聲爆開了,整個天空彷彿開滿了鮮花,漂亮極了!
在這個闔家團圓的喜慶日子裡,看著被五彩繽紛的煙花裝扮得絢麗多彩的天空,我們個個歡呼雀躍,迎接新的一年到來!
關於傳統節日春節的作文500字2
今天是大年三十,我幫著家裡布置年味兒,掛燈籠,貼對聯。
我拿出了兩個又大又紅的燈籠,搬來了梯子,自個兒掛起了燈籠。我先把瘦瘦長長的燈籠壓成了又矮又胖的樣子,我邊做邊想:「燈籠可真有趣,我們都是從挨個兒往高里長,而這燈籠呢恰恰相反,真好玩兒!」我爬上了梯子,喲,我又長高了一大截啦,哈哈!接著,小心翼翼地將燈籠用鐵絲綁在橫桿上。沒一會功夫,就掛好了一個燈籠。我擦擦額頭的汗珠,看看自己的成果,咦?怎麼感覺少了點什麼呢?我往下一瞧,地上還躺著兩個黃色的圈圈。我一拍腦門,呀,原來忘記給燈籠裝上裝飾了!於是,我又將燈籠解下,重新忙活起來。
掛好了燈籠,就該貼對聯了。我拿來春聯和固體膠。當我展開春聯時,發現這對春聯的反面本就有雙面膠。於是,我撕下上面的一層紙,爬上梯子,將春聯妥妥地貼在了大門的左右上三個位置。可是,正當我得意之時,其中的一張春聯就掉了下來。我趕緊過去按住,可是,另一張也來湊熱鬧,也掉了下來,弄得我手忙腳亂的。我立刻抓起一旁的固體膠,把春聯的背面塗了個遍,再嚴嚴實實地貼上。這下,不會再掉了吧!我滿意地笑了。
院子里掛起了燈籠,貼上了對聯,頓時變得紅紅火火的,這過年的氣氛也濃厚起來了,也寓意著來年全家人的幸福美滿。
關於傳統節日春節的作文500字3
去年春節之前,我和媽媽去買春聯。在賣春聯的地方,我看到了許多剪紙,這些剪紙可真漂亮啊!有調皮的小猴子、可愛的小兔子、被一群小猴子包圍著的大紅色的「福」字,還有「猴年大吉」「金猴獻瑞」的吉祥語等。我非常喜歡這些剪紙,就買了一張小猴子拿桃子的剪紙。回到家,我把它貼在了門上,家裡馬上增添了一些喜慶。看著這張剪紙,我著了迷,就和媽媽一起查資料,了解更多的剪紙 文化 。
剪紙是我們國家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剪紙分很多種,有對稱的、也有不對稱的;有 人物類 的、風景類的,還有 動物類 的。剪紙是用剪刀將紙剪成各種各樣的圖案,比如窗花、牆花、燈花等。每逢過年過節,人們便將美麗鮮艷的剪紙貼在家中,節日的氣氛也因此被烘托得更加熱烈。
我很喜歡這些剪紙,於是我纏著媽媽,開始學習剪紙。剛開始的時候,我剪不好,但是我堅持練習,用了幾十張紙,終於剪出一張漂亮的剪紙。這張剪紙是五角形的,上面有小花和星星,好看極了,我也頓時有了信心,於是,我又剪出了更多的剪紙。我不但把這些剪紙貼在家裡,還送給了我的好朋友。
去年的這個春節對我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因為我不僅收獲了成長,而且還學會了一項新本領——剪紙。
今年的春節又快到了,媽媽說今年是雞年,那麼我要准備剪出可愛的小雞來迎接春節的到來啦!
關於傳統節日春節的作文500字4
過年是中國節日中最重要的。 除夕 這一天,全家人在一起守歲,等待羊年的到來。包餃子是過年裡最重要的。
包餃子的准備工作很多,媽媽早早就准備好了,我看著媽媽嫻熟的攪拌肉餡不斷的加進油、鹽、醬油等作料,就像變 魔術 一樣,把所有的餡料均勻的調製成餃子餡,散發出陣陣香味。
餃子餡准備好了,該包餃子了。我拿起餃子皮,心裡想著媽媽叫給我的過程。把肉餡放進餃子皮里。對折成半圓型,用雙手捏緊,哈哈!我的餃子就完成了。看著我的餃子我愣住了,和媽媽包的為什麼相差那麼大?我包的不但露著菜還像一條小船,媽媽包的和元寶一樣。問媽媽怎麼會這樣呢?媽媽笑著告訴我:「餃子皮放進手裡的時候,手心要形成一個凹型,這樣就能放進更多的餡,捏緊皮的邊緣,輕輕的擠壓一下,這樣才會包出又好吃又好看的餃子。我按照媽媽的 方法 又開始包,一開始很笨拙,可是越包越好,最後我包的餃子和媽媽包的放在一起幾乎分不出來了。我心裡美滋滋的。媽媽的眼裡閃爍著贊許的目光。
餃子終於包好了。一個餃子神氣活現的站在蓋墊上,像一個個的小士兵一樣,又像一個個的小元寶。
老爸煮好了餃子,吃著自己包的餃子,看著春晚聽著爆竹聲聲,這就是年的味道啊!
關於傳統節日春節的作文500字5
農歷春節來到了,我們和往年一樣在爺爺奶奶家過年,今天是正月初一,震耳欲聾的炮竹聲把我從睡夢中給驚醒了,我趕緊起床,准備要跟著大人們到街上去轉轉看看,別提心裡有多樂了!
大街上,歡笑的人們三五成群地湧上街頭互相拜年問好,祝福聲聲聲入耳,商鋪、街邊到處張燈結綵,一派喜慶祥和的景象。爸爸帶著我沿路來到了鎮上的廣場上,這里早已聚集了很多人,有唱戲的,有跳舞的,還有表演魔術的……我被眼前的景象給吸引了,只見一群大約七、八歲的小女孩們,穿著一身金燦燦的小裙子,扎著沖天小辮,正在表演「千手觀音」。她們一個個神情自若,配合默契,舞姿優美,合著音樂時而如鳳凰展翅,時而如孔雀開屏,時而如利箭出鞘。我目不轉睛,看得出了神,她們靈巧的雙手一開一放,一閉一合,配合得多麼天衣無縫,柔美而不失剛勁有力。這時我想到了:「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她們小小年紀能展現如此令人驚嘆的表演,一定付出了艱辛,經歷了失敗和磨練。一曲終了,我跟著大家一起為她們的精彩表演鼓起了熱烈的掌聲。
我們繼續沿著廣場一路欣賞,廣場上已成了「花」的海洋,各種花的造型不僅姿態萬千,而且形態各異。廣場上方不時響起陣陣鞭炮聲,空氣里都彌漫著一種節日的氣息!令我流連忘返!
關於傳統節日春節的作文500字相關 文章 :
★ 關於傳統節日的作文500字4篇
★ 關於春節作文500字5篇
★ 傳統節日作文500字範文5篇
★ 過春節優秀作文500字5篇
★ 關於寫春節的作文500字
★ 關於春節的作文500字
★ 春節習俗作文500字精選5篇
★ 關於家鄉春節的500字作文5篇
★ 我的春節作文500字
★ 春節範文500字作文精選5篇
『拾』 過年回家穿什麼,才能討喜又時髦的應對各種場合
其實新年對於我們的意義不僅僅是度過一年那麼簡單,對於小時候的我們可以說是最幸福的時光了,對於長大後的我們更是難得一次的團聚時刻。
一、「氛圍感」擔當
新年最開心的就是可以開開心心地吃喝玩樂了,尤其是對於在外工作的人來說,團聚的時候總是格外溫情。
而與家人團聚的節日里,更需要氛圍感擔當的搭配。享受親情溫暖的同時也要兼顧時髦。
精緻的女性的搭配戰袍當然少不了紅色,熱情似火的氛圍感擔當,輕松俘獲熱熱鬧鬧的假日氣息。
優雅氣質的女孩子也可以使用紅色系,相對低調的搭配方案就是隱藏起來,以內搭的形式出現。
紅色系的內搭絲毫不影響其百搭時尚,顯得皮膚白皙又有氣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