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老舍的《茶館》
老林:你看,我們倆穿一條褲子的交情吧
劉麻子:嗯!
老林:沒人恥笑我們的交情吧?
劉麻子:交情嘛,沒人恥笑
老陳:也沒人恥笑三個人的交情吧?
劉麻子:三個人?都是誰?
老林:還有個娘們兒!
劉麻子:嗯,嗯,嗯,我明白了,可是不好辦,我沒辦過!你看,平常都小兩口兒,哪有小三口兒的!
B. H&M的一條牛仔褲 標簽寫的CN 165/68A,EUR 36,請問這個尺碼算是幾尺幾
CN 165/68A表示褲子適合於身高165cm左右,腰圍68cm的人穿。
EUR 36指的是歐版的尺碼36碼,也就是臀圍大概在92cm。
常見服裝有兩種型號標法:
1、S(小)、M(中)、L(大)、XL(加大)。
2、身高加胸圍的形式,比如160/80A、165/85A、170/85A等。
(2)一條褲子走天下的竇靖童擴展閱讀:
很多人買衣服只關注款式、價格和材質,卻忽略了安全。其實,衣服標簽里藏著很多信息,讀懂這些「密碼」,能讓我們買到放心衣服。
每件在市場上出售的衣服都有標簽,很多消費者購買後都直接將它剪下扔掉,其實,標簽上有很多重要信息,如貨號、尺碼、成分、產地、洗滌說明等。
北京市紡織纖維檢驗所高級工程師韓軍表示,在這些信息中,以A、B、C分類的「安全類別」與健康息息相關,消費者要重點關注。
韓軍解釋,紡織產品的安全級別是根據國家標准分類的:A類是嬰幼兒紡織產品,即年齡在36個月及以下嬰幼兒穿著或使用的紡織產品,如尿布、高檔內衣、睡衣、床上用品等。
B類是直接接觸皮膚的紡織產品,即在穿著或使用時,產品的大部分面積直接與人體皮膚接觸的紡織產品,如襯衣、T恤衫、裙子、褲子等。
C類是非直接接觸皮膚的紡織產品,即在穿著或使用時,產品不直接與人體皮膚接觸,或僅有小部分面積直接與人體皮膚接觸的紡織產品,如外套、窗簾、桌布等。消費者在選購時要看好其安全類別是否符合個人需要及服裝種類。
C. 我在快手買了一條褲子20多天了也沒有來過也找不到這家商店請告訴我怎樣能找到這家商店
你在快手上買的褲子應該有快手小店的信息,你可以找一下你在這家店買的快手小店上會顯示的。
D. 第一條牛仔褲是誰發明的
HISTORY19世紀中葉,牛仔褲的發明者列維·司特勞 斯創出了第一個「Levis」牛仔褲商標之後,美國、英國相 繼推出了其他獨具魅力的牛仔裝品牌,如今它們已風靡美 國、歐洲乃至全世界,共同引領服裝潮流。 牛仔褲之父——Levis商標。標央以金黃色圖飾為其調, 深藍色三角形與天藍色菱形交互穿插,寓有深意,彷彿把人 帶入往昔。1853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發現金礦,人們從 世界各地湧向這里,一時形成淘金熱。一位做紡織品生意的 猶太青年商人列維·司特斯(Levi strauss)靈機一動,將 滯銷帆布製成幾百條褲子到淘金工地推銷,意想不到大受歡 迎。世界上第一條帆布面料工裝褲誕生了。為了實用,他改 用靛藍色粗斜紋布,並以自己的名字「Levis」作為品牌。 列維斯的品牌積累耿他的財富,但賦予這一褲裝為 「牛仔褲的,則歸功於電影明星們。20世紀30年代至50年 代期間,美國好萊塢的男影們在表現美國西部牧人牛仔生活 的影片中穿用了這種褲裝,不僅營造出艱苦、粗獷的生活情 調,還塑造牛仔褲以浪漫男人的形象。在美國影壇有牛仔之 王稱號的羅伊·羅傑斯,將美國西部牛仔表現得淋漓盡致, 從此,牛仔褲走出工裝,演繹為一種時髦的現代服裝模式, 並成為20世紀中葉美國服裝文化的代表,年輕人把他在影片 中穿的牛仔褲作為追求的新潮。 美國牛仔品牌——Lee商標。該標圖案簡單明了,給人 以更多的思考空間,它是1889年由美國的亨利·大衛·利 創立的H·D·Lee公司生產營銷的Lee品牌。它的主要貢獻 是打破男子壟斷牛仔裝的局面,於1949年推出女裝牛仔 褲,掀起一股女性穿著牛仔褲的風潮。 1997年Lee公司帶創新吉尼斯記錄的長23米的Lee10IZ 巨型牛仔褲,在北京和上海展示,令國人大飽眼福。 英國牛仔品牌——Lee Cooper商標。1908年始創於英 國倫敦的Lee Cooper品牌是歐洲牛仔的先軀。在第二次世 界大戰中曾為英國皇家空軍製做軍服,戰後的Lee Cooper 發展成為全英規模最大的成衣廠之一。百年來, Lee Cooper年保持牛仔褲原有的風格上,不斷推出新款, 創出磨損和斑駁的自然效果,經久耐穿,將傳統與現代流動 感設計融為一體,以色彩回歸帶領人們走向豁達、樂觀的境 界,顯示出持久的美感。 20世紀90年代初,Lee Cooper作為第一個歐洲牛仔品 牌在北京登陸,給中國牛仔市場帶來一股清新的空氣,給中 國的民眾突破先天體型上限制,充分享受具有歐陸風情的情 調。有著90多年歷史的英國Lee Cooper牛仔品牌,其產品 已行銷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 百年來,牛仔裝作為一種時裝在時尚的大潮中成為一 簇絢麗的浪花。那磨洗後顯現的舊的肌理和色彩的微妙變 化,體現了返璞歸真的粗獷豪放;合體緊身的幾何式剪裁超 凡脫俗,使人更顯瀟灑與活力。 牛仔褲的經典形式 所謂第一條牛仔褲,並不是我們想中的生來就那個樣。 連"牛仔褲"(Jeans)這個名字也是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才 被利維公司正式採用,在此我們不妨以牛仔褲鼻祖利維公司 的經典之作501牛仔褲為例,回溯牛仔褲從誕生到經典的變 遷 1855年 最早的牛仔褲只有一個後袋,並且沒有約克。 1872年 始創用金屬鉚釘加固牛仔褲受力部位。 1873年 牛仔褲由灰色改為靛藍色。後袋飾以橙色雙拱式線跡。 1886年 把後腰標牌的圖案由小矮人改為兩匹馬。 1890年 加上一個表袋與後約克。 1905年 加上第二個後袋,至此牛仔褲有五個口袋的形制固定下來。 1922年 在褲腰增設腰帶襻。 1937年 後袋的鉚釘被藏在裡面。 1941年 取消了牛仔褲前開襟下部的鉚針 二戰期間 去掉了後腰蝴蝶結及表袋鉚釘,後袋雙拱式線跡由印製的相似圖形代替。 拷鈕上的標志"L.S.&Co.S.F.Cal."代之以一枚月桂樹葉 1947年 戰時配給制結束,拱式線跡重新出現。 1950年 為符合時尚,褲管裁成更瘦身式樣。 1955年 投產第一批裝有拉鏈的501牛仔褲。 1959年 開發出經過預縮處理的牛仔褲。 1966年 後口袋角處以條棒形短線跡代替鉚釘固定。 1971年 紅色標牌上的大寫"LEVI'S"改為小寫的"Levi's"。 1983年 由於織機的改進,門幅增寬,紅褲邊消失
麻煩採納,謝謝!
E. 好想買一樣的褲子,可是我穿的那條褲子,又不知道叫什麼牌子,怎麼才找到一樣的
看看褲子上有什麼特點,例如鉚釘,水鑽,蕾絲,再看看是什麼褲型,鉛筆褲,哈倫褲,輸入關鍵詞從淘寶搜搜。
F. 有種褲子很個性話,一條褲腿長,一條略短,那褲子名字叫什麼
自己拿條褲子改改
G. 朋友給了我一條新褲子,我穿過兩次了,現在我們鬧別扭了,但每天還在一個屋天天見面,我應該不應該穿這條
如果還想和好,就穿著吧。讓她看到,就算你倆鬧別扭了,你心裡也是在乎他這個朋友的。重視他送給你的東西,如果不想和好那就無所謂了。
H. 一進來就被褲子絆倒了是什麼梗
一進來就被褲子絆倒了是網路上的一種騷話的表達方式,看到性感的內容,過於上頭,一著急進來一看竟然還有褲子。指現在的網友太過急色,看見帥哥美女就走不動道了,褲子都脫了。
該梗出自抖音的評論區,這類視頻一般都是帥哥美女,然後風格是比較性感的那種。lsp的專用語言,意思就是現在的網友實在是太好色了,看見帥哥美女就把持不住。其實這是一種調侃的說法,畢竟食色性也,誰看就帥哥美女不會心動呢?
在短視頻平台上針對好看的帥哥或者美女的短視頻,在評論區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段子,內涵的是喜歡的意思,也是自己太著急了。也是自己過於好色了,並且非常著急,褲子都脫了,但是後面竟然還有一條褲子,興趣都被磨滅了,掃興的意思。
一般是看到感覺充滿激情的視頻,自己已經做好准備要享受一番了,但是接下來的內容就非常的普通了,一時間沒了興趣。
一進來就被褲子絆倒了的運用
舉個例子,視頻里出現了很帥的男人,然後評論區就一片雞叫,類似「我可以"這種。這時候你就可以說「穿條褲子/評論區湊不出來一條褲子/才進來就被褲子絆倒了」,大概是穿件衣服吧你的引申義。
還有類似的說法是穿條褲子、評論區湊不出來一條褲子。
I. 竇唯把四合院賣了,給倆女兒各買一套房,除竇靖童外,另一個女兒與誰所生
竇靖童這個名字我們都很了解。她是竇唯和王菲的女兒。她自出生以來就備受關注,這也是由於她的天後媽媽和搖滾爸爸。她出世在一個音樂世家,承繼了父母優秀的音樂基因。她也是當今樂壇十分有天賦的選手。相信我們對王菲的愛情之路都有一些見解。王菲的第一任老公是竇唯,第二任老公是李亞鵬。他和竇唯成婚時生下了竇靖童。
竇靖童對妹妹李嫣很好好在竇靖童現在生活的也非常好,而且也很有實力,也有親人愛她,這也是挺好的結果。然而二女兒竇嘉瑜,也發過自拍。自拍照很像姐姐竇靖童和爸爸竇唯。當她留著長發,化著精巧的妝,也是一個妥妥的小美人,陽光溫暖,青春活力。竇唯有兩個這么優秀的女兒也算是很幸福了,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評論區進行評論。
J. 一條被剪短的褲子
曾經看個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小男孩買了條褲子,但是穿上後才發現褲子太長了,不適合。於是找到了奶奶,央求她給改一下,但奶奶說現在的家務事太多,忙不開。小男孩找到了媽媽,可媽媽正在和人打橋牌也沒時間。最後小男孩沒辦法只好去找姐姐,但姐姐說有約會。小男孩很失望,懷著失望的心情睡著了。過會兒,奶奶忙完家務事了,想起了小孫子說的事,於是就把小男孩的褲子剪短了。媽媽打完牌後,也剪短了一截。姐姐回來後,也剪短了一截。可想而知,小男孩的褲子會變成什麼樣。
故事中的奶奶、媽媽和姐姐恰如我們管理生活中的三個管理者,通過這個故事反映了我們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弊端,也給了我們管理人員許多啟迪。
首先,沒有明確崗位職責,也就是分工不明確,一條褲子有條件去改動的有多人,出現了一職多人的現象。大家都去搶著做一件事未必是件好事。分工協作、各負其責才能使工作效益最大化。
再次,要養成及時反饋的習慣。無論是上級安排工作,還是下級向領導反映工作或要求幫助。管理者們都要在限定的時間內做出及時合理的答復。避免因為管理者不予處理或忘記處理造成下屬轉找其他相關負責人。另外,即使管理者不在,也要交代相關人員給予處理,但要指清人選和所負責的工作,以免出現不必要的混亂。故事中的奶奶、媽媽和姐姐就是缺乏溝通和反饋的工作習慣,造成了一項工作重復做,最終結果是把簡單的工作做砸了。最後,做好監督工作和信息共享的工作,小男孩雖然要求了多人為其改褲,但是其沒有做好監督工作和信息共享的工作,工作交接不清,一條褲被改動三次其也有很大責任,只要養成好的工作習慣,很多事情就會變得簡單自然。
管理是個充滿智慧和挑戰的工作,但智慧的人們,你的褲子有多長?你是第幾個剪這條褲子的人?還是你根本就從沒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