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知道衣服有有毒芳香胺
核心提示
據7月9日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披露,許多含有有毒甚至致癌物質的童裝上充滿鮮艷動人的圖案,這些都是用含有毒物質芳香胺的塗料加工而成,而這些塗料一般是用在皮革、塑料甚至外牆上。目前,服裝中最可怕的隱形殺手莫過於服裝中違法添加的致癌物芳香胺,長期穿著這些含致癌物的童裝,對兒童的身體健康無疑會有不良影響。記者采訪中了解到,目前我省對服裝中是否含有芳香胺這種致癌染料還無法檢測,由於監管缺位,導致了大量不符合國家標準的服裝充斥市場。業內人士指出,致癌童裝已經成為兒童的健康殺手。
致癌童裝鄭州市場尚未發現
「服裝也會不安全嗎?」很多人對身上穿的衣服都抱有一種無所謂的態度。然而,近期,廣東省公布的一項童裝檢測結果卻讓很多人改變了對童裝的這種看法。
廣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在對全省流通領域的童裝市場進行檢查時發現,有9個批次的童裝違規使用了致癌工業染料或甲醛超標,更令人吃驚的是,這些童裝中很多都是大品牌,9種不合格產品包括有名的叮當貓、貝蒂、哈奇、米娜等,目前一些不合格產品的生產廠家已經發布通知在全國范圍內緊急召回這些問題產品。
記者昨日對鄭州的服裝市場進行了走訪,並未發現這9種致癌童裝。但,此事已經對消費者的購物心理有所影響,為數不少的市民認為:連這些大品牌服裝都有問題,還有安全的服裝嗎?
省工商局一位負責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目前我省尚未接到國家工商總局下發的通報。一般情況下,應該是由查出問題的工商部門將問題產品的流向查清楚,並上報國家工商總局,各地接到通報後再開始統一查處。
問題童裝市場上比比皆是
在采訪中,記者雖未發現廣東省查出的9種致癌童裝,但市場上不安全的服裝卻比比皆是。2005年1月1日起實施的《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以下簡稱《規范》)首次提出不能在服裝生產中使用致癌物芳香胺,原來的國家標准中對此並未明確規定。記者走訪中發現,很多服裝執行的都是老標准,對是否使用了「芳香胺」這一高危化學原料並未作任何說明。
昨日上午10時許,記者在鄭州市花園商廈五樓看到拉比、米奇妙、巴布豆、海辰·貝貝、水孩兒等諸多知名的兒童品牌。記者注意到,
這些品牌是按照《規范》生產的。某品牌的銷售人員胡小姐表示,她們所銷售的童裝是國內知名的品牌,廠家從面料選取到加工出廠都要經過有關部門一系列的嚴格檢測,不可能出現PH值不合格、甲醛超標等情況,更不會含有毒化學物質。
隨後,記者又來到鄭州市緯四路服裝市場,這里的童裝可謂品牌眾多、琳琅滿目,有小天使、紅蘋果、卡秋莎露等。有的一個店裡甚至有10多個品牌,令人眼花繚亂。在這里,記者卻很難找到符合《規范》要求的服裝,這里大多數童裝只標注了所執行的行業標准,更多的則只簡單地註明了品牌名、規格、成分等。
對於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所報道的「致癌童裝」事件,很多經營者稱沒看到該報道,對童裝的安全性問題一無所知。同時,他們還一再表示自己銷售的童裝是安全的。
服裝安全市民大多沒認識
如果說商家對服裝的安全指標「一無所知」是「情有可原」的話,那麼消費者又是如何對待此事的呢?記者隨機采訪了一些正在為孩子挑選衣服的女士,她們中很多人表示不太在意衣服是否安全。
在花園商廈五樓,一位年輕的媽媽正在給兩歲多的女兒挑選裙子,「我主要挑選那些顏色淺的、全棉的、手感柔軟的衣服,回到家裡後用熱水燙一遍,然後才給孩子穿」。她說,平時都是在商場里給孩子買衣服,因為都是一些大品牌,所以比較放心,沒考慮過衣服是否安全。
在緯四路服裝市場,市民孫女士說,平時選購童裝,往往只追求款式、顏色及布料,不知道服裝中還會含有致癌物質,「有毒物質芳香胺還是頭一次聽說呢」。
大人對這個問題基本沒認識,那麼孩子是否知道呢?看到3個小朋友在緯四路服裝市場的樓道里玩耍,記者便走過去和他們攀談,當問及他們是否知曉此次央視報道的「致癌童裝」事件時,兩個上小學的孩子搖了搖頭,另一個上初一的孩子則說:「我知道,但我一點都不擔心。我媽媽只在商場給我買衣服,從不到小店和批發市場去買。」
正說著,其中一個孩子的媽媽買完衣服走過來說:「孩子的衣服大多都是我買面料給他親手做的,這樣我比較放心。」
致癌童裝我省尚無檢測能力
「目前,我省還不能開展對芳香胺的檢測,如果廠家和消費者委託,我們會送到北京去檢測。」昨日,省纖維監督檢驗局綜合質量科的技術人員李曉慧告訴記者。她介紹說,按照2005年1月1日起實施的《規范》要求,在童裝中不允許檢出芳香胺,也就是說,2005年1月1日後生產的服裝絕對不允許使用含有芳香胺的染料,而對這種有毒染料的要求在其前執行的國家標准GB18401-2001中沒有提到過。
她拿出了一本《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記者注意到,在不允許使用的芳香胺清單中共包含23種。其中,包括聯苯胺、4-氨基聯苯等4種已經證實對人體有致癌作用,還有對氯苯胺、鄰甲苯胺等19種證實對動物有致癌作用,對人體可能有致癌作用。
檢測費高維權變成「鏡中花」
「今年我們還沒有受委託檢測過芳香胺。」李曉慧告訴記者。由於我省目前尚無能力檢測芳香胺,送到北京檢測的費用為480元,不僅生產廠家覺得貴,普通消費者面臨這一數字也咋舌。
家住黃河路的黃先生告訴記者,就是覺得自己的衣服有問題,也不可能花這么多錢去檢測呀!這比買一件衣服還貴呢!
除了芳香胺外,甲醛含量、色牢度等指標也屬於服裝的安全指標,檢測這些項目的花費也不菲。記者從質監部門了解到,檢測一件衣服的甲醛含量收費為130元;檢測色牢度的指標包括耐水、耐汗漬、耐摩擦、耐唾液等5項,這幾項指標中最低的收費60元,最高的收費100元,全部指標檢測下來需要近500元。
對此,河南文豐律師事務所主任王登巍說,沒有辦法救濟的權利就不是真正的權利,目前消費者是找到了權利依據、違法依據,卻又沒有救濟通道。他說,有了救濟通道,有了責任體系,權利才是現實的,才是可消費的。沒有救濟通道,沒有賠償責任體系,消費者的權利永遠就是商家的非賣品,可望而不可即。
監管缺位導致市場混亂
按照《規范》要求,2005年1月1日後生產的服裝不允許再使用含有芳香胺的染料,為了給企業一個調整的時間,該《規范》又給了企業一個緩沖期,執行老標準的服裝可以銷售到2006年1月1日,以後市場上銷售的服裝如果沒有按照《規范》進行生產和標注,都將被視為不合格產品,禁止銷售。面對市場上大量充斥著的不安全服裝,相關監管部門又該如何解釋呢?市場的監管現狀又如何呢?
省技術監督局法規處的一位負責人介紹,按照相關規定,生產和流通領域的產品質量監督檢查由兩個部門來負責: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負責生產領域,工商部門分管流通領域。服裝生產企業生產的服裝批批都要檢驗,進入商場銷售時也必須持有產品的合格檢驗報告,商場對此負有把關的義務。但對於目前市場上充斥的這種不安全服裝問題,因為沒有市場管理執法權,質量技術監督部門也無能為力。
「一般大型服裝生產企業和質監部門都常年簽訂有委託檢驗合同,大批檢驗時檢測費還可以優惠。」省纖維監督檢驗局的一位工作人員透露。
省工商局的一位負責人介紹,工商部門的檢查主要是一種直觀檢查,從外觀和品牌上區分是否為假冒產品、劣質產品等,對於像服裝這類商品的安全性等技術指標的檢測,工商部門沒有專門的檢驗機構。據記者了解,質監部門也接到過工商部門的委託檢測,但數量很少,一般都是由糾紛引起的。
■相關鏈接
今年的六一兒童節前夕,廣東省工商局對廣州、深圳、汕頭、佛山、東莞、潮州等6個城市的童裝市場進行全面檢查,抽檢了約80個品牌的童裝,共91個批次。讓人擔憂的是,有9個批次的童裝被檢出了嚴禁使用物——可能致癌的有毒物質芳香胺。
『貳』 新買回來的衣服沒有洗過可以直接穿嗎
新買回來的衣服沒有洗過不可以直接穿。
約大學從事病理學與微生物研究的菲利普 蒂爾諾(Philip Tierno)教授表示,人們可能低估了在買下新衣服之前已經試穿過它的人數。根據商家的不同和衣服在店內滯留時間的長短,一件衣服有可能被十多人試穿過!
蒂爾諾教授進行了一項研究,對一些品牌店與奢侈品牌店的包括上衣、褲子、裙子、泳衣、內衣在內的服裝進行檢測,結果在被試穿過的衣服上檢測出了諾如病毒、鏈球菌、葡萄球菌甚至糞便。
(2)一款裙子含致癌物擴展閱讀:
菲利醫生認為,如果有過敏反應的話,要把衣物洗干凈,但最好的辦法是不要再穿。而如果有其他反應,我們要避免接觸一些化學物質,要對衣物進行多次洗滌或使用特殊的產品洗濯。
所以最好在買衣服之前了解不同品牌的服裝成分如何。她還建議使用無香味、無染色劑的洗滌劑和柔軟劑,洗衣時多沖洗幾次以確保沒有洗滌劑殘留。
蒂爾諾教授建議新買的衣服可以用機洗或者乾洗,具體方式根據衣物的情況而定。
還有一名專家指出,在試戴帽子時同樣有風險,戴別人戴過的帽子可能會傳播虱子。
『叄』 寶潔公司潘婷等產品檢出一級致癌物,其中具體涉及到了哪些產品
眾所周知,潘婷對於我們來說還是比較常見的一款洗護用品,寶潔公司潘婷等產品檢出一級致癌物,具體涉及到了一些產品,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
三、結語
最後小編想說,保潔公司的這一波操作真的是非常的厲害,要知道每一款產品研發之後都是有試用期的,如果沒有試用的話是不能夠在市面上銷售的,更別說中國這么龐大的人口,如果一旦流入中國,那麼我們國家很多使用潘婷洗護產品的人都要獲得癌症,這對於國家的影響還是蠻大的,不管怎樣,也希望保潔公司能夠盡快的度過這次危機。
『肆』 優衣庫 衣服會不會加了什麼對中國人不好的東西
產品降級原因多為熒光增白劑和鹵代有機化合物;1款女裙因檢出致癌染料等多個問題獲差評
2015年初,無數《星球大戰》影迷尋遍優衣庫門店,只為收藏一款印有「I AM YOUR FATHER」的T恤。日本休閑服裝領軍品牌優衣庫主打性價比,也常與時下流行的電影、游戲等年輕人喜愛的元素相結合,日益受到大眾的關注。
優恪(okoer.com)本次檢測了優衣庫的11款衣物,包括男女上衣、下裝、內衣、襪子及圍巾:8款獲得了優評級,HEATTECH針織圍巾、羊仔毛圓領針織衫兩款產品獲評良。
只有一款女裝仿羊羔絨運動裙子檢出少量致癌染料對氯苯胺、銻和鹵代有機化合物等問題成分,評級被拉至警示。
無卓越品,多因熒光增白劑
檢出熒光增白劑,導致除素色襪以外的10款產品與卓越評級失之交臂,熒光增白劑多出現在標簽和個別產品的織物部分。
熒光增白劑能使白色或淺色基質增白、增亮、增艷,在目前的國內外成人服裝標准中,都未對是否可以添加熒光劑及添加量做出明確規定。
盡管目前研究表明,紡織品中的熒光增白劑對人體相對安全,但也有觀點認為,此物質或因難以代謝而成為潛在致癌因素。少數由熒光劑引起的皮膚過敏,與熒光劑的種類、使用量、人體自身情況等多種原因有關。
優恪出於更嚴格的健康考慮,對檢出熒光劑的產品進行了降級。
對氯苯胺和鹵代有機化合物仍有出現
唯一差評的受檢產品——女裝仿羊羔絨運動裙子,因在腰圍和系帶部分檢出對氯苯胺而被直降4級。
對氯苯胺是一種具有致癌性的芳香胺染料,日常清洗等手段難以將其去除,且在中國紡織品國標中明確禁用。在當前工藝水平下,禁用名單中的染料均有安全性更高的替代品。
此外,實驗室也在HEATTECH針織圍巾、羊仔毛圓領針織衫和女裝仿羊羔絨運動裙子3款產品中檢出鹵代有機化合物。
鹵代有機化合物種類繁多,其中很多種具有致敏性或致癌性,會在環境中積聚。衣物中的鹵代有機化合物,可能來自於漂白工藝的殘留。
盡管女裝仿羊羔絨運動裙子中的對氯苯胺檢出量並未高於國標限值(≤20mg/kg),且中國國標並未對鹵代有機化合物做出限制,優恪仍希望產品具有更低的健康風險,故對相關產品進行了降級。
『伍』 C 類衣服不能直接接觸皮膚有什麼副作用
C類紡織服裝直接接觸皮膚之後在長期穿著問題服裝,輕者引起皮膚炎症,嚴重會導致惡心嘔吐,還可以造成肺氣腫,肝炎並誘發癌症,其致癌性甚至超過蘇丹紅。但不是你馬上穿 ,馬上就有反應 ,它是隨著時間推移有一個慢慢積累的過程。 因為衣服在在印染和後整理過程中要加入各種染料、助劑等整理劑,或多或少地含有或產生對人體有害的物質。而C類有害物質殘留在紡織品上比B類和A類要多,就會對人們的皮膚乃至人體健康造成危害。C類衣服裡衣服里有甲醛,且含量較高,
紡織產品分類類型典型示例
1、A類(嬰幼兒用品)尿布、尿褲、內衣、圍嘴、睡衣、手套、襪子、外衣、帽子、床上用品。
2、B類(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文胸、腹帶、背心、短褲、棉毛衣褲、襯衣、(夏天)裙子、(夏天)褲子、襪子、床單。
3、C類(非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毛衣、外衣、裙子、褲子、窗簾、床罩、牆布、填充物、襯布。
(5)一款裙子含致癌物擴展閱讀:
根據《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劃分,將服裝劃分為A、B、C三個安全級別,即嬰幼兒(24個月以內)用品應當符合A類產品的技術要求;直接接觸皮膚的服裝應符合B類產品的技術要求;非直接接觸皮膚的服裝應符合C類產品技術要求。A類為嬰幼兒衣服,其甲醇含量不得超過20毫克每公斤,B類為直接接觸皮膚其甲醇含量不得超過75毫克每公斤,C類為非直接接觸皮膚的服裝 甲醇含量不得超過300毫克每公斤。
『陸』 衣服有咩害處<衣服有什麼害處>
剛買的新衣服可不能拿過來就馬上穿在身上,因為新衣多多少少都藏著健康隱患,包括我在內的大多數人都只會關心衣服的款式、顏色、風格和質感等外在表現,很少去考慮衣服是不是健康,新衣服應該怎麼穿。其實,新衣服就是被人們忽視的一大隱形、貼身殺手。所以,剛買的新衣服,可別光顧著美,還要記得先"掃雷"。不能立刻穿上它哦, 因為新衣服上面常常帶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
通常,買了新的衣服,只要檢查一下沒有塵土、油污之類的臟東西就直接穿上了,可您知道嗎,有研究表明,紡織衣服的染料里有12種致癌物質,10種會引起皮膚過敏。北京針織行業協會監測站曹主任介紹,衣服的生產環節非常繁瑣,比如原材料中的棉、麻,在種植過程中會使用殺蟲劑、化肥等預防害蟲和植物病毒,農葯和各種化學殘留物就會留在棉花、麻纖維當中。而在儲存這些原材料時,要用五氯苯酚等防腐劑、防霉劑,又增加了有害的殘留物。在衣料的生產過程中,還要使用氧化劑、催化劑、阻燃劑、去污劑、增白熒光劑等化學物質。所以說,生產一件衣服的過程其實是有害物質不斷增加的過程。而存在於新衣中的熒光粉、福爾馬林、游離甲醛等有害物質都會引起皮膚過敏、眼睛不適,咳嗽、呼吸不暢、沒食慾、情緒煩躁等問題,嚴重的甚至會引發癌症。特別是在一些小商販的店裡買的衣服,大多都沒有經過嚴格的監控和去"毒"過程,對身體的危害更大。一些羊皮服裝中被檢測出致癌染料聯苯胺嚴重超標。品牌的服裝在消毒方面會採取一定的消毒措施,但也不能保證不含有害物。
一般來講,普通消費者是不能通過肉眼鑒別有毒"洋面料"服裝的,而且服裝上也不會有這方面的標識。建議大家購買進口服裝時要到大商場去,而且進口服裝常常價格不菲,一旦使用"有毒面料"還會損害健康, 消費者購買時可以向商家索要報關和檢驗檢疫證明的復印件。
在買衣服的時候,不能光圖便宜而買劣質面料的服裝,挑的時候要看清衣服的標識、廠商的名稱和地址、衣服規格、成分含量、洗滌方法以及產品合格證等。另外,2005年1月1日起實施的《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對衣服的基本安全作出了新的規定。從事進料加工的服裝生產企業和外貿公司的營銷人員在簽訂進料合同時,都要在質量條款中註明面料質量符合進口國的標准,這一規范也為我們的購買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保障。此外,挑選衣服的時候還要聞味、觀色。如果衣服散發出刺激的異味,就說明甲醛等有害物的殘留量比較高,最好不要購買。選顏色時,不妨以淺色調為主,這樣甲醛、染色超標的風險會小些。不要以為買的衣服有袋子包裝就是干凈的,如果不清洗直接穿的話,龍其是保暖內衣,之類的內衣褲, 很容易引起過敏或其他問題。無論是什麼材質的衣服,上面的細菌和有害物質都不少, 所以不管是名牌還是普通衣服,買回來時都要清洗一遍才能穿, 尤其貼身內衣、襯衫、秋褲等,最好多洗幾次,最大限度地減少生產過程中的甲醛殘留。而且您不用擔心,新衣服洗凈後穿是不會使衣服變舊的。
如果你是拿去乾洗的話,拿回家可不能就疊好收拾起來。而應拿到太陽底下曬一曬或者掛在通風地方讓乾洗劑揮發掉。
生態紡織品必須檢測的有害物
禁用燃料:是指某些染料因在生產製造過程中的勞動保護問題而被禁止生產,如苯胺黑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有毒物質而被明令禁止生產。而現在指可以通過一個或多個偶氮基分解出有害芳香胺的染料。目前常用染料中涉及到的總共有191種染料(含塗料),這些禁用染料在整個染料種類中佔有很重要的比例,再加之配色的需要,紡織品上含有禁用染料的比例就更大。
有機氯載體:滌綸纖維在常溫常壓下,採用的是載體法染色,這種方法所使用的有機氯載體均為有毒物質,所以各國都已禁止使用,這些被禁用的有機氯載體主要包括:一氯鄰苯基苯酚、甲基二氯基苯氧基醋酸酯、二氯化苯、三氯化苯等。
甲醛殘留物:甲醛被廣泛用作反應劑,其目的主要是提高助劑在織物上的耐久性。其使用的范圍包括樹脂整理劑、固色劑、防水劑、柔軟劑、粘合劑等、涉及面非常廣。由於這些助劑自身的游離甲醛很難低於規定的極限值。甲醛本身似乎並不出現對細胞的誘變和畸變,但在蛋白質生物細胞中,已發現與甲醛反應的N-羥甲基化合物的代謝物呈現突變性。
防腐劑:防腐劑也稱防霉劑,為便於紡織半成品(如坯布)、成品的貯存,生產過程中(主要上漿過程)一般要加入矢量防腐劑,紡織品上所用的防腐劑主要有五氯苯酚(PCP)合2-萘酚等。PCP是一種重要的防腐劑,自棉纖維漿料和羊毛的儲存、運輸時常用,它還用在印花漿中作增稠劑,在某些整理乳液中作分散劑等。PCP具有相當的生物毒性,而且往往殘留在紡織品上,在人體內產生生物積累,危害人體健康。
可溶性重金屬殘留物:紡織品存在的重金屬來源於以下幾個方面――天然纖維對土壤空氣中重金屬的吸收;使用金屬絡合染料;印染加工中的各類助劑中含有的重金屬等。重金屬一旦為人體過量吸收便會向肝、骨骼、腎及腦重積蓄,當積蓄達到一定程度時,對人體健康便造成巨大的損害。這些重金屬,雖其殘留量都是痕量級的,但所涉及的種類較多,其中OKO100便明確規定了9種,德國日用危險品法還首次漿銻(Sb)列入受限制的重金屬之列。
農葯(殺蟲劑)殘留量:棉麻纖維的生長過程中常使用某些殺蟲劑,以抵抗害蟲侵害,某些動物纖維往往會存有殘留的農獸葯,雖毒性強弱不一,但都易被皮膚接觸吸收,尤其六六六被視為一種會誘發癌症的殺蟲劑。OKO100列出9種限量農葯,並分別規定了其殘留量的限量和總殘留的濃度。 織物酸鹼度(pH值):人類的皮膚表層一般呈弱酸性,以紡織疾病的入侵。因此紡織品上PH值控制在中性及弱酸性時對皮膚最為有益。
染色牢度:表面看來,似乎織物的染色牢度不涉及到紡織品的生態問題,與人體健康無多大關聯。但是,人類的汗液,唾液種酶的作用,能夠促進染料分散而導致對人體健康的損害,OKO100對染色牢度也都規定了限量指標。
特殊氣味(如霉味,惡臭味、魚腥味或其它異味):氣味濃烈則表明過量的化學葯劑或有害成分殘留在紡織品種,因而有危害健康的可能。因此,各種服裝上特殊的氣味僅僅允許有微量存在。指標的測試在紡織行業尚屬新的項目,有關這方面的研究或檢驗方法的制定尚屬空白。
『柒』 從萬達買了件裙子,外面是一層紗,上面有鍍膜,拿出來有味,洗了也有味,金紡,鹽都用過,不行,怎麼辦
一般的衣服買回來或多或少都會有點味道,但是一般洗洗曬曬就會散掉,像你說的這樣的還是很少。有可能衣服里用的化學成分超標導致,如果能退換最好不要穿了,現在杭州上海廣東很多廠家為了減小成本,使用了大量化學成分加工的布料。化學成分嚴重超標,可致癌,所以朋友們挑選衣服的時候一定要細心看看衣服布料的成分,味道等
『捌』 C類衣服的有害物質多久可揮發完
兩三個月。
這三類紡織產品都要求無異味,禁用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A是嬰幼兒紡織產品,一般是指100cm以下的小孩穿的服裝及以下的嬰幼兒使用的產品可作為嬰幼兒紡織產品,主要是指24個月以內的嬰幼兒使用的紡織品,主要包括尿布、尿褲、內衣、圍嘴、睡衣、手套、襪子、帽子、床上用品等;B是直接接觸皮膚的紡織產品,主要是指在穿著或使用時,大部分面積直接與人體皮膚接觸的紡織產品。如褲子、T恤、內衣類產品、襪子、腹帶、床單、背心、短褲、棉毛衣褲、襯衣等。C是非直接接觸皮膚的紡織產品,是指在穿著或使用時,產品不直接與人體皮膚接觸,或僅有小部分面積直接與人體皮膚接觸的紡織產品,如外套、毛衣、外衣、裙子、窗簾、床罩、牆布、填充物、襯布等之類的。C類衣服是不能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如果是外套類的衣服,可以穿。但如果是內衣等貼身類的衣服則不可以穿。
衣服的上的C類代表的是衣服的安全分類,其中C類別的衣服主要是指不可以與皮膚直接接觸的衣服,同時C類也是有毒害物質最多的服裝,應該盡量避免與皮膚的直接接觸。
中國國家標准用統一的代號「GB」,即國標二字的漢語拼音略語,其中內部標准代號為「GBn」。紡織工業部標準的代號為「FJ」,指導性技術文件的代號為「FJ/Z」,參考性技術文件的代號為「FJ/C」。編號是採用順序號加年代號,使用阿拉伯數字,中間加一橫線分開。
如GB2-79,代表第2號國家標准,1979年批准發布。日本國家標準的代號為「JIS」,其中紡織標准另加「L」作為代號,後編以順序號。聯邦德國國家標準的代號為「DIN」,法國國家標準的代號為「NF」,英國國家標準的代號為「BS」,蘇聯國家標準的代號為「ΓΟСΤ」,其中紡織標准不另加代號,直接編以順序號。
『玖』 牛仔褲含致癌物
7款產品檢出苯胺慘遭降級
苯胺類物質是「染色物」中的常客,此前優恪發布的染發劑、紡織品和衣物測評報告中多次出現過苯胺類物質的身影。
在本次檢測中,眾多大牌產品還是沒能逃過「苯胺魔咒」。H&M、LEE、Levi's、CK、萍果、優衣庫和Zara這7款評級最差的產品均檢出了苯胺,被慘降4級。
「苯胺是致癌物,檢出說明該批牛仔褲的面料使用了能還原出芳香胺的偶氮染料。」青島大學紡織服裝學院教授陳國華介紹。
在印染工業中,偶氮染料染出的產品色澤良好、染色牢度較高,是合成染料中非常重要的一類,但部分偶氮染料能還原出致癌芳香胺。
H&M、Levi's因甲醛降級
甲醛在衣物類產品中首次被檢出,H&M、Levi's的兩款產品因甲醛含量較高不幸「中彈」。在優恪此前的衣物類測評報告中從未出現過甲醛問題。
北京服裝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龔龑介紹,甲醛主要來源於面料中的樹脂塗層整理劑。整理劑的作用是讓牛仔褲變得更加「硬挺」,起定型作用。通過日常的清洗手段,只能去除面料中揮發出來的甲醛,對存在於面料內部的甲醛幾乎沒有作用。
「過量的甲醛會對人體皮膚或呼吸道產生強烈刺激,引發炎症。」陳國華表示。
其他8款產品的測評結果也說明,衣物中可以避免出現甲醛(思萊德的產品中為痕量);優恪對檢出甲醛較多的兩款產品分別降2級。
4款產品中的重金屬鉻
重金屬也是衣物中引人關注的成分,思萊德、H&M、LEE、CK的4款產品因在皮革標簽中被檢出重金屬鉻元素被降1級。
國內期刊《中國皮革》曾刊文稱,成品皮革中的鉻可能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原料皮,即由動物食用或接觸了重金屬;另一方面來源於皮革加工過程中所使用的水和各種化學材料。
陳國華介紹,鉻會刺激皮膚,導致疼痛和過敏;在高濃度時,鉻還具有致癌性。
「六價鉻的危害更大,它具有鉻金屬、三價鉻、四價鉻不具有的毒性。」 龔龑表示。慶幸的是,優恪未在任何一款產品中檢測出六價鉻。
有機鹵化物、熒光增白劑仍有出現
有機鹵化物和熒光增白劑一向是紡織品和衣物降級的「重災區」,本次檢測依然有眾多產品在這一環節落馬。
其中,有8款產品檢出有機鹵化物,4款產品檢出熒光增白劑,均被分別降一級。
陳國華表示,有機鹵化物一般來源於含溴、氯的阻燃劑(使衣物不易燃燒)或衣物生產中使用的其他助劑。有機鹵化物包括多達數千種物質,許多有機鹵化物會對人體免疫系統、生殖系統、甲狀腺功能、記憶力產生不利影響。
熒光增白劑主要用於衣物的增亮補色,提高白度和光澤。然而,熒光增白劑的安全性存在爭議,有觀點認為其存在致癌風險。
『拾』 C類衣服有害嗎
C類衣服是不能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如果是外套類的衣服,可以穿。但如果是內衣等貼身類的衣服則不可以穿。
衣服的上的C類代表的是衣服的安全分類,其中C類別的衣服主要是指不可以與皮膚直接接觸的衣服,同時C類也是有毒害物質最多的服裝,應該盡量避免與皮膚的直接接觸。
(10)一款裙子含致癌物擴展閱讀:
中國國家標准用統一的代號「GB」,即國標二字的漢語拼音略語,其中內部標准代號為「GBn」。紡織工業部標準的代號為「FJ」,指導性技術文件的代號為「FJ/Z」,參考性技術文件的代號為「FJ/C」。編號是採用順序號加年代號,使用阿拉伯數字,中間加一橫線分開。
如GB2-79,代表第2號國家標准,1979年批准發布。日本國家標準的代號為「JIS」,其中紡織標准另加「L」作為代號,後編以順序號。聯邦德國國家標準的代號為「DIN」,法國國家標準的代號為「NF」,英國國家標準的代號為「BS」,蘇聯國家標準的代號為「ΓΟСΤ」,其中紡織標准不另加代號,直接編以順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