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白銀案"告破!如何通過DNA技術識別一個人
有一部英國拍攝的影片讓我看了感到驚喜,這就是根據英國真實案件改編的影片《兇手密碼》。影片描述的是DNA第一次被用於處理司法案件的故事,當時是1985年,在英國,當時一名移民兒童的身世受到懷疑,藉助DNA技術確認了他的身份,使母子免予被人為分隔的命運。影片重點敘述了DNA在刑事案件的首次應用,那是在1986年,當時在英格蘭由於這項技術的應用使一個供認有罪的男子被發現是無辜的,並使真凶浮出水面。
令人嘆為觀止的DNA指紋術在司法案件的應用
影片《兇手密碼》細致再現了英國應用DNA技術的一起真實的刑事案件(影片將部分當事人的真實姓名隱去):1983年12月22日早晨7時20分,15歲的琳達·曼寧的屍體被人在通往一家精神病院的路邊草叢里發現。她腰部以下身體裸露,據了解是前天晚上去看朋友的路上被扼死的,死後還被人強暴過。從屍體里提取的精液表明兇手分泌遺傳基因是A型帶有高濃度磷酸葡萄糖變位酶(ICM)的H酶,這樣的人在成人男子中只佔10%。調查首先在附近一家精神病機構卡頓·海斯醫院展開,但排查以失敗告終,後來警察才發現他們實際上詢問過那個兇手,但當時並沒有意識到他就是兇手。1986年7月5日下午,另一個受害者道恩·阿什沃思失蹤了,她也是15歲,是恩德比學校的學生。兩天之後,在發現琳達·曼寧屍體的地方發現了阿什沃思的屍體,她被人撕成碎片,現場令人毛骨悚然。精液檢驗的結果表明,琳達·曼寧和道恩·阿什沃思死於同一人之手。道恩·阿什沃思遇害後,卡頓·海斯醫院的一個廚房勤雜工理查德·巴克蘭受到懷疑。理查德·巴克蘭頭腦簡單,身體早熟,樣子有點呆傻,有時躲在黑暗處突然跳出來嚇唬婦女和年輕姑娘,因此名聲很壞,當時警察排除了對他的懷疑。1986年夏天,警方將其帶到警署,對他進行訊問。經過兩天雜亂無章和自相矛盾的供述,最終他在供詞上簽了字,承認自己殺了道恩·阿什沃思。不過,經過血液檢驗,他不屬於攜帶磷酸葡萄糖變位酶H酶分泌基因為A型的人。1986年11月21日,萊斯特機構的研究人員阿里·傑弗雷博士,從兇手的精液里提取DNA,然後將它與那個廚房勤雜工的血液樣品相比照。他得出結論:理查德·巴克蘭是無辜的。沮喪的警方隨後想到一個大海撈針的辦法,打算對當地男子進行一次大規模的測試。1987年初,警察決定請該地區16歲到34歲的年輕男子獻出血樣和唾液,經過化驗,屬於A/PGM1+分泌者血型的樣本則被送往內政部法庭技術室進行DNA檢測。從1981年1月到9月,有4583名男子接受了檢測,但警方沒有獲得成功。1987年8月1日那天,4個麵包店的工人聚集在萊斯特酒吧喝酒,其中一個人談到一個名叫科林·皮奇福克(ColinPitchfork)的雇員曾經威脅他去做血液測試,生性害羞、性格軟弱的他用偽造的證件,以科林·皮奇福克的名義抽取了血液樣品;另一個男子也提到,皮奇福克曾經答應如果他願意做替身去接受測試給他200英鎊(合300美元),但他拒絕了。皮奇福克解釋說,他因為曾被指控有不體面的暴露害怕去做測試,擔心警方跟他過不去。有一個女人坐在一張桌子旁聽到這個消息後,到警方報案。1987年9月19日,27歲的科林·皮奇福克在小托倫被捕。警方的計算機資料顯示皮奇福克有「露陰癖」,而且曾經去過那家精神病院看過門診。警方拘捕皮奇福克後檢測了他的血樣,他的血樣被送到傑弗雷的實驗室,DNA檢測結果表明,他正是強奸並謀殺琳達·曼寧和道恩·阿什沃思的兇手。1988年1月22日,科林·皮奇福克被裁決有罪並被判終身監禁。
這部影片揭示:DNA技術在確認真正的罪犯和發現無辜者方面發揮了令人嘆為觀止的作用,許多成功的案例對人們運用這一技術起到了鼓舞作用。在《兇手密碼》這部影片中,DNA技術洗刷了一個人的犯罪嫌疑,特別是當這個人的犯罪嫌疑由其有罪的供述而得到強化時,它的意義就更加顯著了。一個被告人可能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違心承認自己的犯罪(如本案中的巴克蘭,他明顯是一個怯懦者),如果沒有DNA技術幫了大忙,很有可能被錯誤定罪。因此,美國「一些州已經頒布法律要求定罪後進行DNA檢測,並且一些州已經擴充或廢止了對DNA證據在哪些地方適用進行限制的法令,其他一些州也正在立法過程中」。
精確的DNA技術也會出現應用錯誤
在我國,古時進行確認個人身份依靠的是滴血驗子的老法子,這種方法並不是靠得住的方法,但在我國科技不發達的古代,卻成為司法中進行人身識別的常用方法。紀昀《閱微草堂筆記》雲:「按陳業滴血,見《汝南先賢傳》,則自漢已有此說。」即使在古時,亦已認識到滴血之法不是可靠的辦法。紀昀轉述諸老吏的說法曰:「骨肉滴血必相合,論其常也。或冬月以器置冰雪上,凍使極冷;或夏月以鹽醋拭器,使有酸咸之味:則所滴之血,入器即凝,雖至親亦不合。故滴血不足為信讞。」由於個人人身識別在許多案件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鑒定錯了,案件的認定和處理就很有可能跟著一起錯。
在當代,個人識別依靠DNA檢測,DNA鑒定技術(又稱DNA指紋術)是公認的較為精確的技術,在個人識別方面被認為無可爭議。有人稱DNA的發現是科學上里程碑式的發現,在科學史上是世紀性標志。DNA在刑事司法中的應用也是革命性的。美國哲學教授蘇珊·哈克就美國刑事司法中該技術的應用評價說:「當半個世紀前DNA首次被鑒定為基因物質時,誰能夠想像到,DNA分析現在會在刑事司法審判系統以及公眾對法律的理解中扮演這種角色呢?即使是20年前,法庭科學家僅僅能夠斷定一個血樣是否是人的或動物的、雄性的或雌性的,並且,如果是人的,那麼是哪種血型——在美國人中,擁有最少見血型的人有3%,血型最普通的佔43%。DNA分析已經使得更加精確的鑒定成為可能(據稱,美國聯邦調查局實驗室推測,將萊溫斯基裙子上的污跡與柯林頓的精液隨機匹配的可能性有7.87萬億分之一)。美國於1986年將其首次引入刑事案件,它將司法審判公正的威力變得相當驚人,截至2002年春,DNA檢測使得超過100名的囚犯被證明無罪,包括相當數量的死囚區的囚犯在內。」
不過,執法人員和司法人員對於自己的認識能力抱有足夠的警惕的同時,對於科學技術手段形成的鑒定意見也不能不加警惕的照單全收。DNA鑒定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是STR分型,就是平時所稱DNA檢驗,能夠對人進行個體識別,進行同一認定;二是線粒體DNA測序,不能同一認定,可用於否定,不可用於肯定。不了解DNA檢測的基本知識,就有可能在采擇證據時有所失誤。更為致命的是,DNA技術雖為較為精確的技術,但鑒定人員缺乏責任心,鑒定工作缺乏精確性,甚至迎合性地為委託方提供其期待的意見,再精確的技術也不能必然保證有精確的結論。在美國,1989年卡斯特羅案件中威爾瑪·龐塞與其兩歲幼女雙雙被刺死,嫌疑人卡斯特羅被捕,警察在他的手錶上發現了血漬,該血漬的DNA圖譜顯示與被害人的相符,不過,此案在預審中發現許多實驗過程的錯誤:未進行種屬實驗,額外的譜帶未被報告,對女兒的檢測結果顯示了額外的未被報告的譜帶,受到污染的探針被重復使用卻沒有被記錄,相互差距高於標准偏差三倍的譜帶仍被標為匹配,未按照規定進行盲測,沒有使用陰性對照或沒有記錄對照樣品來源。這些因素造成DNA證據失去證據能力。
在我國,也發現多起DNA檢測錯誤,引起社會廣泛矚目的河北李久明、山西嶽兔元案件的DNA鑒定皆有失誤。還有其他一些不如這些案件知名的案件,也已經發現存在DNA鑒定的錯誤。例如新疆曾經發生一起離奇案件:2004年7月13日,雷香國失蹤,雷香國的家人向當地派出所報警,後又在報紙上刊登尋人啟事。7月24日中午,雷香國的姐姐雷紅接到陌生人的電話,來電說哈拉玉宮鄉的一條水渠里發現了一具男屍,由於沒人報案和認領,已經埋掉,死者外形與報紙刊登的照片相像。雷紅立即與庫爾勒市公安局聯系,前去辨認屍體。那具屍體在水中浸泡變形,埋入地下後又渾身是土,挖出來已難以辨認,雷香國的父親雷伍富見到屍體後感到發型確實很像,但很難確定是否是其兒子。當晚警方對屍體進行解剖,庫爾勒市公安局還通知雷伍富抽血,以便對無名屍體進行DNA鑒定。2004年8月24日,庫爾勒市公安局下達的《鑒定結論通知書》稱「有關人員對無名屍體與雷伍富血樣,進行了DNA及無名屍體胃內容物鑒定,鑒定結論是無名屍體與雷伍富有血緣關系,累積親權概率為99%,無名屍體胃內無有毒物質」。8月30日,雷伍富正式接到庫爾勒市公安局的《鑒定結論通知書》,結論是「溺水死亡」。但警方並沒有得出雷香國是否他殺的結論。2004年9月3日,巴州公安局刑偵支隊在法醫再次檢驗後,出具《死亡證明》和《火化證明》,屍體被火化。雷紅懷疑弟弟的死跟一個叫苗苗的女人有關系,並提出疑問「我弟弟不會游泳,怎麼會溺水死亡呢?」從雷香國手機通話記錄中,雷紅發現雷香國出事當晚確實找過苗苗,此後再沒人見過他。雷紅向庫爾勒市公安局遞交一份材料,請求警方調查。2004年9月19日,苗苗在烏魯木齊市整容,准備與其母外逃,被庫爾勒市公安局抓獲。苗苗的父親在青海省格爾木市也被抓獲。令警方大跌眼鏡的是,苗苗不僅交代了殺害雷香國的事實,還說出埋屍地點。2004年10月9日,警方在庫尉公路一處戈壁灘挖出屍體,通知雷伍富前去抽血采樣,雷香國的母親也被采了血樣。雷伍富和雷紅還參加了死者衣物辨認,確認白色T恤、黑色褲子、黑色皮鞋,都是雷香國那天出門所穿,另外,雷香國的一根帶玉的紅繩也在。2005年1月6日,庫爾勒市公安局下達《鑒定結論通知書》,結論是「雷香國屍體與其母施昌會的mtDNAHV區鹼基序列一致」。鑒定結論認定這具屍體是雷香國,從而否認以前那具男屍是雷香國。為何兩具屍體被鑒定為同一個人?庫爾勒市公安局聲稱是機器故障,後來又說是樣品受到了污染。
為什麼會出現DNA檢測的錯誤
原因是技術方法本身是可錯的,蘇珊·哈克提醒說:「警察以及實驗室,都是可錯的。例如,有時樣本並不是被盲目呈現的,而是以一種期望得到肯定性證明的方式被提呈的。而且,DNA分析排除嫌疑人比識別犯罪人有更大的確定性,識別後者有時需要關於參考類別的機警假設。因此,我們幾乎不奇怪於DNA證據不但是一種強大有力的證明無罪和鑒定有罪的工具,而且也具有非常令人迷惑的可能性(正如辛普森告訴我們大家的)。」DNA技術的可錯性再加上其他因素,幾乎不可避免地發生錯誤,這些因素主要有三個:
一是檢材受到污染。由於對檢材保管疏忽大意,依據受到污染的檢材進行檢測就難免偏離事實真相,形成檢測結果的錯誤。蘇珊·哈克指出:「假定檢測是被嚴格進行的,一個無辜的被告人將不會與犯罪人有相同的DNA,但一個更低的卻不容忽視的可能性就是實驗室犯了錯誤或者樣品被污染了。」
二是檢測人員提供迎合性鑒定意見,DNA檢測和其他鑒定一樣,鑒定人員應當以科學態度為之,不能「友情鑒定」,但鑒定人員屬於指派機關或者與指派機關屬於同一系統的同體意識和長期接受同一委託單位的固定客戶關系,會使個別鑒定機構及其人員喪失科學精神,從而提供迎合委託方或者指派者意願的鑒定意見。不幸的是,鑒定人員不恪守客觀原因的現象並非個別,檢測室成為炮製證據的場所也非止一家,當鑒定人員不再固有科學精神的時候,「科學證據」也就不再科學。
三是人為疏失。2003年11月23日,在北京召開的首屆國際法庭DNA證據研討會上,有專家坦言:我國一些地區的公安司法機關,在DNA鑒定方面存在諸多問題,使安全有效使用這項技術受到限制。DNA技術雖然具有高度精確性,但其本身並不能自動轉化為客觀證據,需要由鑒定人進行采樣、實驗、對比、分析及數據解釋,然後才能得出結果。上述任何一個環節出錯,都可能降低DNA證據的准確性,造成DNA證據不但無助於確認真相,反而會導致錯案發生。此外,有人故意布局來迷惑辦案人員,誘使其得出錯誤結論。更令人擔憂的是,已經發生有人利用DNA技術為自己脫罪,在美國密爾沃基市,安東寧·特納被指控犯強奸罪,正在羈押中等待審判,就在其羈押期間,獄外發生另一起謀殺案。警方搜集到的證據證明這兩起案件的實物證據的DNA圖譜完全相同。似乎證明安東寧·特納是無辜的。後來查明,安東寧·特納將精液樣本投送出監,其親屬花了50美元收買一個女子,讓她聲稱被強奸且白日多人圍奸,安東寧·特納試圖用這種方法誤導偵查人員,為自己贏得無罪判決。DNA既可轉移來為自己脫罪,也可轉移用來陷害他人,無心造成的轉移也會使無辜的人陷入訟累,辦案人員若缺乏明察,盲從DNA鑒定意見,就可能造成冤枉無辜或者放縱罪犯的結果。
由於擔心陪審團會被誤導,一位加拿大法官「不允許DNA專家去證明隨機匹配的可能性——害怕陪審團將會根據這種可能性簡單地認為被告人是有罪的而不是將之與其他證據一同考慮」。但是,更多的人對DNA證據抱有一種不加警惕的迷信態度。在我國,直到現在,警告DNA鑒定可能存在錯誤的聲音還不夠響亮,錯案就潛伏在對這種「科學證據」的迷信和盲從之中。二力河蟹相信,把在中國居住的居民DNA全部錄取,登記在公安系統,不論什麼案件都可以輕松破解。
② 與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發生桃色緋聞的是哪位女士
萊溫斯基;;本報綜合報道 據美國廣播公司6日報道,美國獨立檢察官日前已經將那條沾有柯林頓精液的藍裙子歸還給萊溫斯基。獨立檢察官在調查柯林頓「拉鏈門」事件時,曾從萊溫斯基住所拿走了包括這條染精藍裙子在內的許多物品。正是這條染精裙曾使柯林頓被迫承認兩人有「親密關系」。萊溫斯基一直在尋求拿回染精裙。萊溫斯基的律師強調,萊溫斯基無意出售那條裙子。但報紙估計,如果她真要出售那條裙子,將至少可獲50萬美元。萊溫斯基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那條染精裙是她的恥辱,如果能夠拿回來,她要燒掉它。(易) http://news.sina.com.cn/w/296841.html</FONT>
③ 柯林頓和那條藍裙子的事
柯林頓和萊溫斯基以及萊溫斯基的那條藍裙子
是指柯林頓對萊溫斯基的性騷擾
萊溫斯基
早在1995年11月,柯林頓就在白宮和當上白宮實習生僅幾個月的萊溫斯基發生了性接觸。然而,萊溫斯基在1997年12月5日為葆拉-瓊斯控告柯林頓性騷擾案作證時,否認與柯林頓有過性關系,並且為此簽了一份聲明。同月17日,柯林頓被瓊斯的律師提問時,也否認與萊溫斯基有性關系。但是根據白宮訪客記錄,柯林頓曾在萊溫斯基作證之前與她私下會面,要她在出庭時「避重就輕」,同時還通過私人秘書取回先前贈送給萊溫斯基的多種禮物
④ 什麼是「柯林頓性丑聞」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曾經與白宮實習生萊溫斯基爆發性丑聞。
柯林頓與萊溫斯基早於1995年已認識,兩人在白宮發生性關系,但柯林頓對此堅決否認。1998年,時任總統的柯林頓因在他與萊溫斯基的性丑聞問題上說謊而受到調查,被控作偽證和妨礙司法。
同年8月,柯林頓向國人發表電視演說,首次公開承認與萊溫斯基有「不正當關系」。不久後,眾議院通過兩項彈劾條款,但被參議院於翌年2月否決,柯林頓得以逃過彈劾。
世界有十大丑聞:
1、南京大屠殺;
2、猶太人大屠殺;
3、二二六兵變;
4、豬灣事件;
5、慕尼黑協定;
6、水門事件;
7、馬丁路德金刺殺;
8、哈維·韋恩斯坦的性丑聞;
9、肯尼迪;
10、柯林頓性丑聞。
(4)dna證據和萊溫斯基的藍裙子擴展閱讀:
1、南京大屠殺:1937年的南京大屠殺是我們中國人心中永遠的痛,30萬同胞命喪於此,而且日本侵略者對這段歷史的否認更是讓我們氣憤,我們反對的不是日本,而是反對的對歷史的否認,這絕對算是世界十大丑聞之一,這些悲慘的民族遭遇不能被遺忘。
2、猶太人大屠殺: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可以說是臭名昭著了,對猶太人的屠殺更是慘絕人寰,而且有600多萬猶太人被屠殺都是因為納粹的這些種族主義讓眾多猶太人成了犧牲品,這真的是猶太人的一次浩劫,就算是再堅強的人都會為之落淚。
3、二二六兵變:二二六事件是發生在日本的一次兵變,而且經歷了這次失敗的兵變以後,日本在軍國主義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說到底,二二六兵變還是因為陸軍兩大黨派之間的矛盾爆發才導致的兵變,這場兵變也讓日本的一些法西斯分子更加地猖狂。
4、豬灣事件:因為政權的變更,美國和古巴的關系也越來越惡劣,而古巴流亡到美國的人也越來越多,然後就有了美國藉助這些流浪人員來轟炸古巴的豬灣事件,也正是美國的這種緊追不舍才讓古巴轉頭向蘇聯尋求幫助,並開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
5、慕尼黑協定:慕尼黑協定是英、法等國對法西斯勢力的妥協及縱容,他們企圖通過德國來扳倒蘇聯的僥幸心理讓法西斯勢力更加的猖狂,而且作為簽約國之一的捷克斯洛伐克雖然沒有話語權,但也是簽訂了這個協定,不過卻被納粹德國在五個月之內吞並了。
6、水門事件:水門事件可以說是世界十大丑聞之一了,是美國的一個政治丑聞,當時的總統尼克松的小組因為競選的時候在水門大廈安裝竊聽器被發現而引起的一系列事件,尼克松還企圖掩飾自己的行徑,不過最後還是被迫辭職,這也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辭職的總統。
7、馬丁路德金刺殺:宣揚暴力不合作以及種族平等的馬丁路德金被刺殺可以說是一件轟動世界的大師,也讓人感到十分的悲痛,但是抓到了槍擊馬丁路德金的人,不過後來重審這個案子的時候發現馬丁路德金好久之前就已經被聯邦調查局盯上了,雷只是頂罪的羔羊,雖然金博士被刺殺了,不過他的精神永在。
8、哈維·韋恩斯坦的性丑聞:哈維·韋恩斯坦可以說是好萊塢大佬級別的人物了,屬於比較有權威的一個製片人,不過圈內人一旦和性丑聞掛鉤,那他也差不多是要涼了,哈維·韋恩斯坦也是一樣,被指控強奸以及性騷擾多位女演員,在事件發生以後,他宣布了隱退。
9、肯尼迪:肯尼迪也是世界十大丑聞之一了,雖然他的私生活比較混亂,但是卻也是在其位謀其職,所以在被刺殺以後也沒有對他的形象產生太多影響,而且肯尼迪被槍殺疑點重重,甚至被流傳出了好幾個版本,人們都不敢相信他們心中年輕有為的總統被刺殺了。
⑤ 拉鏈門事件是指什麼
拉鏈門,又稱拉鏈門事件(萊溫斯基拉開柯林頓的拉鏈進行kou交,故名),是指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和萊溫斯基的丑聞事件。柯林頓,一個因為性這個敏感的字眼而聲名遠播的美國總統:萊溫斯基,一個長相平凡的白宮實習生,但就是她卻差點把政績卓越的柯林頓扯下了總統的寶座;希拉里,女強人的代名詞,卻在丈夫緋聞纏身的情況下,顯示了一個賢妻的大度和風度。無論是名正言順的妻子還是隱秘偷情的情人,都是圍繞著柯林頓這個男人而旋轉。這個在政治舞台上一直意氣風發的名人在私生活上也是火得不得了。
概述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曾經與白宮實習生萊溫斯基爆發性丑聞在風雲變幻的國際政壇,性丑聞從來沒有離開過人們的視線。無論是與助手私通,還是流連於聲色場所,男政要們一旦與石榴裙扯上瓜葛,很難全身而退,大部分只能被迫黯然下台,既便僥幸保住官位,也難擺脫陰影。縱觀國際政壇上發生的桃色大事件,真應了「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這句中國古訓,作為政治家,安心於治國安邦的大事才能千古流芳名。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執政期間美國經濟一直很繁榮,但他留給民眾印象最深的卻是他和前白宮女實習生萊溫斯基之間的性緋聞。
柯林頓與萊溫斯基早於1995年已認識,兩人在白宮發生性關系,但柯林頓對此堅決否認。1998年,時任總統的柯林頓因在他與萊溫斯基的性丑聞問題上說謊而受到調查,被控作偽證和妨礙司法。同年8月,柯林頓向國人發表電視演說,首次公開承認與萊溫斯基有「不正當關系」。不久後,眾議院通過兩項彈劾條款,但被參議院於翌年2月否決,柯林頓得以逃過彈劾。
經過
1996年美國總統選舉結束後,柯林頓的白宮處於選後的放鬆狀態,碰巧當時共和黨的國會為了預算問題而與白宮抗爭,凍結了聯邦開支,許多政府雇員都被指示暫時不要來上班,造成了包括白宮在內的許多政府機關空空盪盪的沒有幾個人。就是在這樣的一個大環境下,柯林頓和白宮實習生莫尼卡·萊文斯基邂逅、調情、並發展為情人關系。
柯林頓和萊文斯基的親密關系維持了5個月。雖然外界並不知情,但是在總統周遭的執勤人員之間卻是公開的秘密。1997年4月,萊文斯基的上司擔心她與總統過從甚密,於是把她調職到國防部。
萊文斯基在國防部認識了琳達·崔普,兩人成為閨中密友。萊文斯基開始向崔普透露與總統交往的內容。她不知道,關於這個滔天秘密的電話談話被崔普秘密錄音。
1998年1月,寶拉·瓊斯性騷擾案的原告律師開始搜集總統拈花惹草的證據,試圖藉以證明總統的好色性格。萊文斯基呈交了書面證詞宣稱自己沒有和總統往來,又試圖說服崔普幫她圓謊,但是崔普不願冒偽證罪的危險,於是將她的錄音帶拿給了白水案特別檢察官肯尼斯·史達。於是史達介入了這宗桃色事件的調查。
柯林頓一開始否認跟萊文斯基有染。在公開的場合以及宣誓作證的情況下他都斬釘截鐵的宣稱自己和萊文斯基沒有性關系。柯林頓所賴以理直氣壯的撒謊的邏輯是,由於「自己只是接受服務的一方,因此不算有性關系」。
但是錄音帶以及萊文斯基的詳細日記迫使她把事實和盤托出,而萊文斯基所提供的證據又證明總統說了謊。最關鍵的證據是一件沾有總統精液的藍色洋裝,萊文斯基原想把它留作紀念,沒想到卻留下了總統的DNA證據。當化驗結果出爐,總統不得不對全國發表講話,向人民道歉,承認自己和萊文斯基有不正當的交往。
共和黨人抓住了柯林頓的小辮子,把柯林頓扣上刑事偽證罪的大帽子,對他提出了彈劾。很明顯,共和黨人由於對柯林頓的憎惡而採取了偏激的立場,把小事化大;他們的行為沒有被選民認同;1998年期中選舉原應有所嶄獲的共和黨遭受小敗。但是柯林頓也承認是咎由自取,按照他自己的說法,是他「給了政敵們一把刀子,而他們把刀子刺進了他的心臟」。
柯林頓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三位被彈劾的總統。按照美國憲法規定,對總統的控罪在參議院進行審判,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威廉·藍奎斯特擔任法官,全部參議員作為陪審團,眾議院則派出十五名眾議員擔任檢察官。必須有2/3參議員投贊成票,控罪才能成立。結果是,投贊成票的參議員甚至沒有過半數;總統的控罪不成立。整個事件才終於落幕。
結果
拉鏈門丑聞是柯林頓任美國總統時最為人熟悉的事件,當人們一提起柯林頓,拉鏈門丑聞就會被聯想起來。
一般評論認為拉鏈門案件,意義上政治味道比較濃厚。主要的理據是,由於柯林頓在案件中有說假的嫌疑,使柯林頓的對手共和黨借機大造文章,對柯林頓進行彈劾。但不少的焦點還是關於道德方面:婚外情、性關系發生在總統這樣一位公眾人物身上,便不再純然是一個一般的個人道德問題。來自教會和教育界的人都指責柯林頓:身為公眾人物卻干出如此行為,不對他彈劾,那麼如何為美國人樹立正確的典範?但更多人認為,柯林頓在事件中的壞典範並不在婚外情,而是作假口供妨礙司法公正。而這也是共和黨彈劾柯林頓的根本理由。
很明顯地在政治上,拉鏈門案件反映出柯林頓一直都是保守派人士的批評對象,一系列丑聞如桃色關系(如拉鏈門案)和商業交易弊案(如白宮白水事件),都使柯林頓在任時被保守人士攻擊。更有人指副總統戈爾在2000年美國總統選舉中也是因拉鏈門案而影響了勝算。而事實上,戈爾在參選時就特意找來了立場保守的喬‧李伯曼,用意乃爭取保守選民的認可。
由於事件的煽情本質,萊文斯基事件或許是柯林頓政府的歷史上最不光彩的一頁。但其事情之峰迴路轉,卻又是柯林頓任期內最有生命力的一役。
⑥ 柯林頓拉鏈門事件過去多年,事件的女主人公現在怎麼樣了
一提到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我們想到的不是他一系列的執政政策,而是他與白宮實習生萊溫斯基爆發性丑聞的拉鏈門事件。當時,拉鏈門事件可謂轟動了全世界。然而,事件中的男主柯林頓並沒有因此身敗名裂,繼續擔任他的美國總統,直到他的任期結束。那麼,拉鏈門事件中的女主萊溫斯基的下場如何,現在過得怎麼樣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一二。
據萊溫斯基還透露,21年來,媒體和網民的口誅筆伐對她造成了很大的傷害,自己已經被確診患上了創傷後應激障礙。哎,這個萊溫斯基也真是夠可憐,被貼上了“壞女孩”的標簽,現在只能靠著時不時炒作這段緋聞賺點生活費。總之,作為女孩子一定要自愛呀!各位,你們說呢?
⑦ 請問,柯林頓"拉鏈門"事件是什麼內容
拉鏈門,又稱拉鏈門事件,是指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和白宮實習生萊溫斯基的性丑聞事件。
1998年1月17日當時還名不見經傳的『德拉吉報道』爆出一條內幕消息,說《新聞周刊》刪除了一條敏感新聞,時任美國總統柯林頓跟白宮女見習生萊溫斯基有染。幾天後,柯林頓在涉嫌性騷擾前阿肯色州女職員瓊斯案中,被指責隱瞞他跟萊溫斯基的性關系,要接受涉嫌作偽證的調查,事件鬧大,而且越揭越臭,獨立檢察官斯塔爾為此介入調查,柯林頓險些成為美國史上第二位遭眾議院彈劾的國家元首。
1995年,年僅21歲的萊溫斯基加入白宮實習生的行列,認識柯林頓,經過幾番調情,二人開始在白宮發生性接觸。
兩年後,前阿肯色州女職員葆拉·瓊斯控告柯林頓性騷擾,控方律師請萊溫斯基出庭作證。之後據說柯林頓要她在出庭時『避重就輕』。
1998年年初,事件開始鬧大,萊溫斯基在證詞中聲稱不曾與柯林頓發生性關系,但她的好友琳達·特里普跟獨立檢察官斯塔爾聯系,表示手上握有萊溫斯基的電話錄音。
斯塔爾獲得法官授權,把辦案范圍擴大到調查柯林頓在瓊斯案中是否有教唆偽證和妨礙司法。但柯林頓在瓊斯案出庭作證時,聲稱不曾與萊溫斯基發生性關系。
斯塔爾和萊溫斯基宣布達成協議,萊溫斯基同意在聯邦大陪審團之前作證,交換條件是她和父母將免除可能的刑責。她同時答應交出據稱沾有柯林頓精液的藍色裙。
同年8月,柯林頓在大陪審團之前作證,其後他向國人發表電視演說,首次公開承認與萊溫斯基有『不當關系』,他誤導了國人,甚至希拉里,但他聲稱自己在一月的證詞「於法是正確的」,也不曾教唆他人說謊或湮滅證據。
這番談話被批評為『沒有悔意』,而他向大陪審團作證時堅稱先前未在宣誓的情況下說謊,變成他另一項偽證的罪狀。眾議院1998年12月19日通過兩項彈劾條款,但被參議院於第二年2月否決,柯林頓逃過彈劾。
(7)dna證據和萊溫斯基的藍裙子擴展閱讀
1994年5月,曾在小石城的州長質量管理會議擔任登記員葆拉·科爾賓·瓊斯起訴柯林頓總統於1991年5月18日把她召到旅館房間進行「性騷擾」,並提出索賠70萬美元。1998年1月23日,瓊斯性騷擾案中證人、白宮前實習員莫妮卡·萊溫斯基被指控與柯林頓有染。柯林頓則暗示萊溫斯基要她否認他倆的關系,同時柯林頓在接受瓊斯案「庭外供證」時,也否認與萊溫斯基有任何關系。
1月28日,司法部長珍妮特·雷諾授權獨立檢察官肯尼思·斯塔爾調查萊溫斯基女士同柯林頓總統的關系。
4月1日,阿肯色州小石城地方法院法官蘇珊·韋伯·賴特否決了瓊斯在性騷擾訴訟中提出的一切指控,但指出柯林頓不能因行政官員豁免權而免於接受調查。
8月17日,柯林頓向全國發表電視講話,承認他和萊溫斯基有「不適當」的關系,並承認他和萊溫斯基的關系是錯誤的,他對此將承擔全部責任。但他強調自己「在任何時候都沒有要求任何人撒謊、隱藏和銷毀證據或做任何其他違法的事情」。
9月9日,獨立檢察官斯塔爾結束了調查,向國會遞交了一份長達445頁對柯林頓總統的調查報告和36箱附件。
參考資料
拉鏈門-網路
⑧ 萊溫斯基丑聞是What
1996年美國總統選舉結束後,柯林頓的白宮處於選後的放鬆狀態,碰巧當時共和黨的國會為了預算問題而與白宮抗爭,凍結了聯邦開支,許多政府雇員都被指示暫時不要來上班,造成了包括白宮在內的許多政府機關空空盪盪的沒有幾個人。就是在這樣的一個大環境下,柯林頓和白宮實習生莫妮卡·萊文斯基邂逅、調情、並發展為情人關系。
柯林頓和萊文斯基的親密關系維持了5個月。雖然外界並不知情,但是在總統周遭的執勤人員之間卻是公開的秘密。1997年4月,萊文斯基的上司擔心她與總統過從太密,於是把她調職到國防部。
萊文斯基在國防部認識了琳達·崔普,兩人成為閨中密友。萊文斯基開始向崔普透露與總統交往的內容。她不知道,關於這個滔天秘密的電話談話被崔普秘密錄音。
1998年1月,寶拉·瓊斯性騷擾案的原告律師開始搜集總統拈花惹草的證據,試圖藉以證明總統的好色性格。萊文斯基呈交了書面證詞宣稱自己沒有和總統往來,又試圖說服崔普幫她圓謊,但是崔普不願冒偽證罪的危險,於是將她的錄音帶拿給了白水案特別檢察官肯尼斯·史達。於是史達介入了這宗桃色事件的調查。
柯林頓一開始否認跟萊文斯基有染。在公開的場合以及宣誓作證的情況下他都斬釘截鐵的宣稱自己和萊文斯基沒有性關系。柯林頓所賴以理直氣壯的撒謊的邏輯是,由於「自己只是接受服務的一方,因此不算有性關系」。
但是錄音帶以及萊文斯基的詳細日記迫使她把事實和盤托出,而萊溫斯基所提供的證據又證明總統說了謊。最關鍵的證據是一件沾有總統精液的藍色洋裝,萊文斯基原想把它留作紀念,沒想到卻留下了總統的DNA證據。當化驗結果出爐,總統不得不對全國發表講話,向人民道歉,承認自己和萊文斯基有不正當的交往。
共和黨人抓住了柯林頓的小辮子,把柯林頓扣上刑事偽證罪的大帽子,對他提出了彈劾。很明顯,共和黨人由於對柯林頓的憎惡而採取了偏激的立場,把小事化大;他們的行為沒有被選民認同;1998年期中選舉原應有所嶄獲的共和黨遭受小敗。但是柯林頓也承認是咎由自取,按照他自己的說法,是他「給了政敵們一把刀子,而他們把刀子刺進了他的心臟」。
柯林頓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三位被彈劾的總統。按照美國憲法規定,對總統的控罪在參議院進行審判,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威廉·藍奎斯特擔任法官,全部參議員作為陪審團,眾議院則派出十五名眾議員擔任檢察官。必須有2/3參議員投贊成票,控罪才能成立。結果是,投贊成票的參議員甚至沒有過半數;總統的控罪不成立。整個事件才終於落幕。
⑨ 柯林頓拉鏈門中,萊溫斯基為何要向檢察官提供作為鐵證的藍色裙子
柯林頓拉鏈門中萊溫斯向檢察官提供鐵證是因為她認為的好朋友讓她留下的,但是到後面她也沒有想到朋友會出賣她,並把證據留了下來。
靚麗的實習生莫妮卡萊溫斯基遇到風度翩翩的歲的年輕總統柯林頓,不久就演變成為全球矚目的婚外情,柯林頓仍言之鑿鑿地否認他和萊溫斯基有任何性接觸,萊溫斯基也否認她和總統有私情。
他們很快成了閨蜜,琳達通過與這位涉世不深的姑娘交談,知道了一些萊溫斯基與柯林頓婚外情的細節,心機深沉的琳達用錄音機錄下了與莫妮卡的所有電話談話。當時聯邦檢察官肯·斯塔爾和媒體正在搜腸刮肚地尋找總統私情的證據,結果琳達找到了這位如飢似渴的檢察官,向他出示了錄音帶,並講述了時任美國總統與莫妮卡的私生活細節。
按照琳達本人的說法,她出賣朋友的原因在於愛國責任,但媒體普遍認為這位當年歲的女人,之所以能錄音時長達小時,事後又鼓勵莫妮卡保存那條保留了總統體液的藍裙子,恐怕並不僅僅是她自己供述的原因。
總體上說,萊溫斯基也是一個悲劇式人物,她只是犯了一個在歲年輕女孩經常犯的錯誤,愛上一位已婚的上司,她不了解政治的骯臟,在以後的日子裡,她曾經差點自殺,後來找工作、去英國讀碩士、上電視接受采訪,看似跌宕起伏,其實她的生活過得困難重重。萊溫斯基的教訓其實也為剛踏上社會的年輕女性提供了借鑒。
⑩ 莫尼卡·萊文斯基的丑聞事件
莫尼卡·薩米勒·萊文斯基 (Monica Samille Lewinsky,1973年7月23日-),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緋聞女友、「拉鏈門」女主角,出生於舊金山,前美國白宮見習生,由於1990年代在白宮工作時和當時美國總統比爾·柯林頓發生性行為造成緋聞,從而引起公眾的注意。
2005年後,她淡出美國公眾視線,在倫敦、洛杉磯、紐約和波特蘭都生活過一段時間,卻因名聲狼藉很難找到跟自己專業對口的工作。
2014年10月,沉寂13年後,她宣布進駐社交網路推特,高調進入公眾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