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休閑服飾 > 朝鮮那換裙子的節目怎麼做的

朝鮮那換裙子的節目怎麼做的

發布時間:2023-01-09 13:02:10

㈠ 朝鮮古代服飾(女)的裙子怎樣蓬起來的

應該就是靠一層一層的襯裙頂起來的,韓國有個三星手機的廣告不知道你看過沒:地址http://www.iqiyi.com/v_19rrgi6sz0.html#vfrm=2-3-0-1
雖然是搞笑廣告,不過應該可以看出來裙子的構造,哈哈

㈡ 求婚的民族習俗

習俗簡介
中國少數民族的婚前儀禮是多種多樣的。從提親到舉行婚禮之前有許多的講究。由於各民族的生活習俗千差萬別所以婚前儀禮也就具有各自的特點。但大體上和漢族古代的六禮差不多,只是具體程序和內容有增有減。一個人從出生到老死,一生中有許多儀禮。如誕生儀禮、成年儀禮、婚禮、喪葬儀禮、生日禮、壽禮等。這種種儀禮。在中國少數民族中至今還很流行。特別是青年男女的婚姻問題。直接和人生儀禮有關。一般都是在舉行完成人禮之後。婚姻問題才提上議事日程。
婚前成人禮
成人禮,在世界各民族中都曾盛行過。它是一個人生理發育成熟時所舉行的儀禮。人類學資料告訴我們原始部落的成人禮是非常復雜的,有時還顯得十分殘酷。成人禮的主要目的是使受禮者經歷種種生理和意志上的磨練。並通過這種磨練的考驗,將他們接納到成人社會中來。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逐漸演變成為人生儀禮中的一種象徵儀式。
中國古代婚俗中,青年男女在一定的年齡階段要舉行成人禮。為男子舉行的成人禮叫「冠禮」,為女子舉行成人禮叫「笄禮」。《禮記》中說:「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而笄」。這種冠笄之禮,在中國的朝鮮族中保存得比較完整。朝鮮族的冠禮又叫「三加禮」,即當男子在舉行成人禮的時候要三次更換禮服。按順序有「初加」、「再加」和「三加」三種禮儀。舉行初加禮時,先給受禮者梳發髻,並在發髻上罩上網巾,然後加冠。幾天之後,舉行再加禮。這時將初加時所帶的冠巾除去,換上紗帽。實行三加禮時,在紗帽下再添一個襆頭。如上三加禮按一定的程序進行。每次都由主禮者誦讀祝詞。冠禮結束後受禮者到宗族的祠堂向長輩致禮。女子行笄禮比較簡單,盤發插笄即可。朝鮮族的這種成人習俗可能受到古代漢族禮儀的影響。
基諾族婚俗
雲南省的基諾族,把成人禮看做是人生中一次巨大的轉折。一個男子,只有在舉行完成人禮之後,才可以成為村社的正式成員才可以參加未婚青年的成人組織「波勒」,才可以改裝易服,穿上綉有象徵月亮花卉的衣服,挎上綉有月亮標志和幾何花紋的「筒帕」(背包),和姑娘們進行交往。
基諾族的成年禮至今仍保持著十分古老的傳統方式。成人儀式充滿了神秘色彩。首先,在舉行成人禮時受禮者面前的桌子上要放上用芭蕉葉包好的小肉包。小包裡面的肉是剽牛祭祖時的祭品。接受成人禮的人獲得這種祭品,如同得到了祖先的承認、批准和保護。
其次,要對接受成人禮的人施行種種考驗。具體的做法是:青年男女組織的成員在受禮者毫無准備的情況下,對其施行突然襲擊。他們將受禮者捕獲, 並押往群情鼎沸的會場, 製造一種恐怖氣氛,以表示受禮者和童年時代的告別。
其三,是對受禮者施行教育。通常由族中的長老帶領大家唱本民族的《創世記》:或歌唱傳統的生活習憤和應當遵守的法紀;或歌唱本民族的生產過程和經驗。以此教育青年們懂得如何戀愛和遵守傳統的社會道德。
彝族婚俗
四川省涼山地區彝族少女的成年禮。是舉行換裙子的儀式。成人禮所換的裙子,是成年的標志。彝族少女的成人年齡,一般規定在15—17歲之間,而且大都是單歲換裙子。換裙子的儀式非常隆重,要殺豬宰羊、大宴賓客。
涼山彝族的投裙子儀式有許多禁忌。特別在是舉行換裙子儀式時,不許任何男子在場。 換裙子之前,姑娘的辮子一般是單辮,穿淺顏色的兩接裙。裙邊鑲有一粗一細兩條黑布邊。 而在舉行換裙子儀式時,姑娘必須梳成雙辮,戴上頭帕,並且換上紅、蘭、黑對比強烈的三接或四接的長筒百招裙。舉行過換裙子儀式之後,就意味著成年,也意味著可以談戀愛,找情人了。
類似這種女子換裙子,男子穿褲子的成人儀式,在其他一些少數民族中也報流行。如侗族的滾泥巴田,傣族的文身、墨齒,也是成年禮的獨特表現形式。侗族男孩一生中有三個生日要滾泥巴田。第一次是5歲,第二次是10歲,第三次是l 5歲。侗族諺語說:「從母親那裡學到善良,從父親那裡學到勤勞,從祖父那裡學到耐性。」所謂的三次滾泥巴田,就是根據這三句話安排的。前兩次由父母帶領。到了l 5歲這一次,孩子已長大成人,滾泥巴田的事要由它自己完成,這也是一種考驗。
傣族的文身,是一種古老的成人禮。也是對成年男子的一種血的考驗。至今在傣族地區,一個文過身的男子,常被姑娘們視為英雄。而沒有文身的男子,常常被姑娘們視為怯懦和不勇敢。沒有文身的男人,自然得不到姑娘們的喜愛。用植物的汁液染黑牙齒,則是滇西一帶傣族男子成人的標志。
成人儀式不僅標志著一個人生理發育的成熟,同時也表明他有權承擔社會賦予他權利和義務。在婚姻習俗中,成年禮則標志著青年男女戀愛生活的開始。
達斡爾族婚俗
中國的達斡爾族,聚居在東北地區美麗富饒的嫩江兩岸。嫩江左岸的莫力達瓦旗居住最為集中。那裡北依新安嶺,河流縱橫。諾敏河等42條河流灌溉著這片肥沃的土地。綿延起伏的森林中有數不盡的珍禽異獸;平原上盛產大豆、高梁、玉米和小麥;水草肥美的地方是天然牧場。達斡爾族世世代代生活在這種得天獨厚的環境里,形成自己民族獨特的文化,婚姻習俗自然也不例外。

達斡爾族歷史上曾實行氏族外婚。婚姻習俗中有這樣的規定:同一哈拉(氏族)的人不能通婚。過去還不許與外民族通婚。當今有了許多變化,偶爾也有與蒙古人、漢人通婚的。
在達斡爾族中,男子到了成婚年齡,又物色好了對象,這時男方家長請和女方家有親戚關系的人做媒人,到女方家去說親。媒人向女方父母介紹男方家的情況,女方父母認為合適時,媒人就斟酒磕頭表示感謝和祝賀;如果女方父母不同意這門親事,則不讓媒人磕頭,也不請媒人吃飯。據說,如果女方家請媒人吃飯,就算答應了這門親事。
親事說成後,便准備送「恰安特」(彩禮)。送「恰安特」時,男方家必須請一位比成婚男子大一輩的人,趕上車,同未來的女婿一起,把彩禮送到女方家去。女方家要舉行「恰安特」宴,招待親朋好友。一般的「恰安特」包括豬、白酒、糕點等,最重要的是要送一匹帶有韁繩的馬和一頭乳牛給女方的父母,表示對女方父母養育之思的感謝。
在送「恰安特」的宴會上,男方賠禮人要致傳統的祝詞:
貴方的少女,
我方的郎,
千里姻緣系雙方。
選定這良辰吉日,
我將微薄的恰安特獻上。
山間的幼松稚柏,
今已挺拔健壯
英俊美麗的少男少女
都已長大而且年齡相當。
為祝賀兩家美好的親事,
我把喜酒斟滿舉起,
光臨的眾族胞和親戚,
請接受這虔誠的心意。」
女方的父母接過陪禮人道過來的酒,回敬道「為著我們聯姻和睦路途遙遠讓你們飽受辛苦,送來的恰安特項目,請求你代我向族人們備述。」於是陪禮人接著唱道:
恕我們禮物的微薄
帶來了七條生命的恰安特。
這顆虔誠的心,
深深感到忐忑不安。
帶給男親家的禮,
有帶韁繩的寶馬一匹,
它有星辰般的限睛,
蒼狼一樣的耳朵;
它有干犴達犴似的飛腿,
水獺一般的毛色:
那奔跑馳騁的動作,
輕捷靈活,狐狸也難比過;
澤地草叢上從不栽跟斗,
飛嶺過岩不失前蹄;
只需要喝一聲「托」!
能將兔子趕上;
只要呼一聲「哲」!
一定能把黃羊趕上。
還帶來偶蹄雙角的家畜一頭
特別獻給女親家,
是補償乳汁的報酬。
這頭兩年三犢的乳牛,
日產三頓奶子不發愁。
自養的生豬五頭,
自釀的米酒十簍;
熟制的奶皮20張
皮厚均達一指以上;
仿照樹木擰做的油炸糕,
不多不少一百二十個。
媼婦們巧做的點心,
無奇無缺整整八個。
以上是恰安特的項目.
由我向親家一一盡述。
尊貴的您是否如數受用.
請自己來握柄決定。
整個送禮的過程和內容,通過祝詞來表達。席間,女婿要給岳父母和參加宴會的老人們磕頭。老人們送給新女婿一些錢和錢褡子。女家如果生活富裕,不僅讓新女婿將帶來的馬牽回去,而且還送一匹好馬給新姑爺。在如上儀式進行過程中,未婚的姑娘都要迴避,她是不能見未婚夫的。
達斡爾族的婚俗,充滿了北方民族豪邁,爽直的風格,「恰安特」儀式上的祝詞家們,為定親禮宴增加了不少戲劇色彩。
拉祜族婚俗
拉祜族是中國雲南省特有的民族之一。 「拉祜」是該民族的自稱。 「拉」的意思是「虎」。在火邊把肉烤到發出香味的程度叫「祜」。因此拉祜族也被稱為「獵虎的民族」。
拉祜族實行民族內婚,很少與其他民族通婚。在婚姻形式上嚴格實行一夫一妻制,多妻為傳統所不許。在拉祜族中,青年男女的戀愛生活,享有充分的自由,很少由父母包辦。
民間傳說有一對戀人真誠相愛。兩家的老人上山打獵,一家打得一頭刺豬,一家打得一頭馬鹿。分肉時,一家看到刺豬毛粗、以為它一定比馬鹿大但得到的肉卻很少。於是兩家產生了不和,不同意兒女們的婚事。這一對戀人最後服毒自殺了。他們死後埋葬他們的
墳堆上長出一棵七里花香樹。兩家養的蜜蜂專采這棵樹上的花蜜。兩家的老人吃了蜂蜜,又想起死去的兒女,便哭著來到花香樹下兩家人又和好了。從此,拉祜族的父母便不再干涉兒女的婚事。拉祜族青年結婚時總是點一對蜂蠟拜堂,表示對創造自由婚姻而死去的這對戀人的懷念。
拉祜族青年男女的戀愛方式是十分有趣的。如果男青年看中了一位姑娘,總是先要做一番偵察。偷偷地看這個姑娘是否勤快:是否尊敬老人:蹲下時是否雙腿並攏等等。如果這些都使小夥子滿意就找個機會槍走這位姑娘的頭巾。頭巾被搶去時,姑娘在後面緊追,企圖奪回自己的頭巾。而小夥子跑到幽靜處便停下來和姑娘對歌,並約定下次見面的時間。在這段間隔時間里,姑娘也在偷偷偵察小夥子的所作所為。看他是否起得早幹活是否起勁,走路快不快,力氣大不大等。如果女方滿意就按時約會。如果不滿意,就會失約。被搶去的頭巾由長者出面要回。
搶頭巾,是拉枯族青年對愛情的一種試探。如果成功,各自回家告訴父母。男方父母得知此訊,趕快請媒人到女家說媒。媒人帶著一對蜂蠟、一瓶酒,同時帶上一斤煙和茶,來到女方家。如果女方家的人沒有說請坐,媒人是不能隨便坐下的。等女方家的人請媒人坐下時.
媒人便說:「這里有一點酒,一點煙和茶,我們大家一起來吃吧。」
女方的父母推辭說:「還是你自己吃吧。你到底來我家做什麼?」
媒人說:「我是受人之託,來你家分養一個小崽母雞做種的。」意思是說,我是來求親的。女方父母說:「我家有是有,就是離不開娘。」
媒人說:「不要緊,我們會很好地喂養她。」
女方父母又說:「如果你家也有小公雞要配的話,還是我家先喂養三個月吧。」意思是說,這門親事是同意了,不過要男方到女方家先上門三個月。即結婚後先過三個月的「從妻居」生活。
得到這樣的喜訊,媒人的說媒使命就算完成了。然後通知男方家籌辦聘禮。如果男方家富裕,給女方家一定數量的酒、肉和米。因為拉祜族實行入贅婚,女方家並不要求很多的彩禮。
苗族婚俗
苗族是中國西南地區人口較多,分布較廣的少數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貴州、雲南、湖南三省,廣西、廣東、海南、四川和湖北一些地區也有居住的。由於人口眾多,分布較廣,在歷史發展中,各地的風俗習慣產生許多差異,婚俗也是如此。
貴州黔西北一帶的苗族,未婚約青年男女享有充分的社交和戀愛自由。在踩花山、跳月等大型的民間節日活動中,青年男女可通過情歌對唱尋找伴侶。如果兩人情投意合,便可互許終身。同時男方將這一事情告知父母,說媒提親。除特殊情況外,這里的苗族父母對兒女的婚事一般不加阻攔。提親時,男方家長請一位男媒(不用女媒),提一壺灑,拿兩把面條,一斤白糖到女家去。媒人到了女方家,將禮物放在桌子上,並不馬上提及親事。
等吃過晚飯後,媒人才對女方父母說:「某家請我來提這門親事青年人互相間的感情如何?我們不曉得。但你家祖祖輩輩都很勤勞心腸又好,你家這個姑嫂又生得乖巧,所以就來提親,送一壺酒來給你們解渴。」媒人的言辭十分委婉和誠懇。女家老人聽了很感動,於是 說:「空手來就行了,何必帶灑來呢?」這天晚上媒人就住在女方家中。
第二天早晨,媒人要走了。女方家長假意說:「你把這壺酒拎回去吧!我們沒有福氣喝呀。」媒人忙說:「留在這里吧,過幾天我再來看它。」實際上,是留下禮物,讓女方家中再好好商量一下,過幾天後媒人再來探詢。這算是第一次提親。
第二次提親是在過了一段時間之後。男方家還是請原來的媒人到女家去提親。這時女方家長會說:「我家姑娘還小,一不會打床,二不會搓麻,你們的寨子大,若是姑娘不得穿的,到那裡就會害羞羅,還是等幾年再提親吧。」媒人則很風趣地說:「人家只是來買個壇子,至於盛壇子的壇籮么,以後由他們自己去編吧,把酒吃了羅!」意思是說,人家主要是看中了你家的姑娘,有了人,穿戴自然會有的。經再三推讓,女方家長才打開酒瓶,斟酒給大家喝。至此婚事就算成了八九分。接著媒人又說:「這門親事算是定下了,多謝他家的好酒。我也好回去對他家說,姑娘還小,要留她在家做三年穿戴,以後去安家了,一輩子才有穿戴。」至此提親的儀式便告結束。男方准備一二年後來娶親就是了。
有些苗族地區說媒要往返三次。所請的媒人,必須是能說會道的人。
第一次前往女家村寨時,媒人提一壺酒到熟人家中送酒作謝,並請這位熟人代為打聽女方是否已經許配人。如果女方已許人,提親即可作罷。如果女方沒有許人,媒人便告訴男方家。
第二次,媒人空著手去女家求親,並向女方父母說:「某家想娶你家的姑娘背水給他家喝。」這句話似乎很不禮貌,但在離水源比較遠的苗族山寨,背水主要是婦女的事,所以背水成了找媳婦的代名詞。媒人如此說,女方父母是不會見怪的。這時如果女家用酒招待媒人,就表示謝絕媒人。如果不用酒招待,就表示同意這門親事。於是媒人高興而歸,報告男方家,可做婚事的准備。
第三次,媒人去女家主要是定結婚日期。結婚日期一般定在秋後。因男女雙方是自由戀愛,提親儀式往往很簡單。如果是父母包辦婚姻男女兩家又都認可,男方家宰一頭羊送到女方家,女家退回一半,表示不願再增加男方的負擔,提親儀式也算告成。
居住在雲南文山一帶的苗族,未婚的青年男女往往在跳月或踩花山時,對歌相識,真誠相愛。這時,男女雙方都必需請煤人向對方家長求親。男方請的媒人到了女家,要與女方父母商定姑娘的身價,並用帶來的酒肉請女方的姑舅表親吃「平伙肉」。這也算是提親儀式。從商定姑娘的身價這一習俗來看,這種婚姻還帶有買賣婚的性質。
佤族婚俗
中國雲南省的酉盟、滄源、孟連和瀾滄縣,位於瀾滄江和怒江之間,這里山嶺連綿,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具有典型的亞熱帶風光。習慣上將這一地區稱為阿佤山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佤族地區由於歷史條件和周圍環境的影響,社會發展比較緩慢。以西盟為主的阿佤山中心地區,還保留者原始公社制殘余,刀耕火種,刻木記事。今天,阿佤山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往日的愚昧、荒涼已不復存在。層層梯田伸入雲端,到處欣欣向榮,興旺發達。
新的生活給佤族婚俗帶來巨大的變化。一些青年人已擺脫傳統的婚裕。按新的婚俗結成伴侶。但傳統的婚俗並沒有因此而滅絕,相反還以它獨特的民族特色,在佤族中流行著。
佤族青年男女從戀愛到定婚,要經歷三個不同的階段。
第一階段是自由戀愛。佤族語言叫「飛玉」,即串姑娘的意思。按照低族的習慣,姑娘到15歲時,就要脫離家庭,和年輕的小夥伴們集中睡在一起。到了晚上,小夥子們帶著弦子和竹篳,到姑娘們的住處來串門,彈奏樂器,對唱情歌。有的地方還實行一種叫做「散海」的習俗。散海是佤語,意思是「梳頭」。這里所說的梳頭,不是指姑娘自己梳頭,也不是姑娘給姑娘梳頭,或小夥子給姑娘梳頭,而是姑娘給小夥子梳頭。這一習俗十分有趣。
小夥子們到了姑娘們的住處,先唱一首《梳頭調》,請姑娘給自己梳頭:
阿妹,拿出你的斧頭劈木柴。
請用花梳子給我梳頭。
花梳子留在你手上,
你的情意我要帶走。
佤族青年串姑娘時的梳頭,只不過是一種形式。梳頭的目的是為了青年男女之間能夠接近,好竊竊私語。在佤族地區,凡是來串姑娘的小夥子,都可得到姑娘們的這種厚遇。如果梳頭的時間拖得很長,就說明雙方之間都有了情意。佤族對待愛情的態度,往往從這一戲劇性的動作中自然流露出來。
一般來說,通過梳頭儀式,小夥子了解到姑娘的態度後,就請一位媒人,並通過媒人送一些錢給姑娘,作為戀愛錢。如果姑娘真心實意地愛這個小夥子,就收下戀愛錢。如果姑娘不喜歡這個小夥子,就把錢退回去。也有的地區小夥子們在串姑娘時,男女雙方互贈禮物,男方送給女方手鐲、頭巾、衣服等。出於禮貌、姑娘必需先收下禮物。即便是自己不喜歡這個小夥子的禮物,也得暫時收下。等這位姑娘和某個小夥子確定戀愛關系之後,再一一退回也不晚。
在佤族中,一旦小夥子向某個姑娘求愛,又得到姑娘的同意,別的小夥子便不再來串門。雙方的父母如果不同意婚事時,可以進行干涉,但作為兒女的一方,可以聽父母的勸告,也可以自己做主。
婚前戀愛的第二階段是殺雞看卦,舉行「地亞」禮。
佤族的地亞,是搶婚習俗和宗教儀式相結合的產物。青年男女經過長時間的串姑娘,在媒人的撮合下,表示願意結成伴侶。雙方的父母知道後,覺得還應該讓神知道和同意這件事。這時就要舉行地亞儀式。舉行儀禮時,由姑娘的未婚夫和媒人,再約幾個青年夥伴,來到姑娘家。當夜深人靜時,媒人示意姑娘走出門口,未婚夫跟在後面,剛一出門,即搶下姑娘的包頭巾,假裝逃跑,姑娘追上去討包頭,後面的小夥子們簇簇擁擁,把姑娘掄到男家。
到了男家,首先殺雞敬神,以求得到神的保佑,使婚事順利完成。過了兩天,未婚夫同媒人一起帶上一束芭蕉,一包茶葉,一包藍煙,一瓶酒,把姑娘送回娘家,並正式向女方父母求婚。
起初,女方的父母說一些推辭的話,也許會把第一二杯酒倒掉,但最終還是被未婚女婿的誠意所感動,喝下第一杯酒。只要喝了這杯酒,就算答應了這門親事。
第三階段是送「都帕」,即送定親禮。
佤族的定親禮要送三次,每次都有嚴格的標准。第一次送氏族酒,規定送6瓶酒,不能多也不能少。其他如芭蕉、茶葉之類,可多可少。這6瓶酒是給同一氏族的各姓當家人吃的,表示同一氏族的人都同意本氏族的姑娘外嫁了。第二次送鄰居酒,規定也是送6瓶酒。這6瓶酒是給鄰居們吃的、吃了酒的鄰居、可以做婚姻的旁證。第三次送開門酒,規定只送一瓶。這瓶灑是專門送給女方母親的。女方的母親將這瓶酒放在床頭、晚上悄悄地吃。母親吃了這瓶酒、必然為女兒的幸福向神祈禱。
低族傳統的求婚、定親習裕、包留著許多原始古樸的風貌、也留有原始宗教信仰的痕跡。
瑤族婚俗
瑤族是中國古老的民族之一。據文獻記載,瑤族的先民早在秦漢時期就休養生息在長江流域的荊楚地區。史書記載的長沙「五陵蠻」便是瑤族的一部分。由於歷史上統治階級推行民族歧視和民族壓迫政策,瑤族曾一次又一次被迫遷徙。他們在中國西南地區的深山老林中過一山,吃一山,堅苦奮斗,辛勤開墾,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生存特點。
瑤族人口眾多,支系繁雜。有的瑤族自稱為「勉」,意即「人的意思」。有的自稱為「布努」、「金門」、「堖格勞」、「拉枷」、「炳多優」等。居住在各地的瑤族,又因為起源傳說不同、生產、生活方式不同,而有盤古瑤、過山瑤、茶山瑤、紅頭瑤、藍淀瑤、背簍瑤、平地瑤等
二三十個族稱。雖然通稱為瑤族,但各地的瑤族仍喜歡使用習慣了的自稱。
瑤族有悠久的歷史文化。許多風俗習慣是很獨特的。就以婚禮習俗而言,也和別的民族迥然不同。
居住在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和都安瑤族自治縣的瑤族、在婚禮的各個環節中,都要請著名的歌手吟誦瑤語稱為「沙商」的《說親詞》。這一說親詞包括定親、娶親、囑親三部分。《說親詞》採用自由體句式。一般不押韻。但講究排比對偶和反復。《說親詞》有固定的內容,語言朴實、比喻形象。
在瑤族中,青年男女無論是自由戀愛,還是別人說合,當他們感情達到願意結合為夫妻的時候,就告訴雙方的家長。雙方家長請當地最有名的壯年男歌手充當媒人,主持說親儀式。一般是各家請兩名歌手,男方請的歌手叫「布商」,女方請的歌手叫「赫巴」。布商和赫巴相約見面,通過吟唱《說親詞》來商定婚姻大事。
到了男方家前來定親的日子。女方家早在大門口擺上一張八仙桌,桌子上放一個小酒壇、酒杯和一個裝有筷子的竹筒。女方請來的赫巴站在桌子旁,恭候男方家布商的到來。桌子上竹筒里的筷子,不是用來夾菜、夾肉的,而是在吟《說親詞)時計數用的。當男方家的布商帶領幾個賀婚人來到時,赫巴趕快迎上去,表示歡迎。雙方致禮後.赫巴回到桌子旁摔起竹筒,一邊搖動,一邊口誦(說親詞)。誦完一段,便從竹筒中抽出一根筷子,放在布商的面前。布商接著誦答,誦答完一段,將桌子上的筷子拾起來握在手中。這樣,一直到赫巴將竹筒里的筷子全部轉移到布商手中時,雙方才端起酒杯,互相敬酒,定親儀式就算結束了。
瑤族的布商和赫巴,既是著名的民間歌手,又是出色的祝詞贊詞家,他們口若懸河,步韻成章,很受瑤族群眾的歡迎和尊重。在定親過程中,代表男方的布商能言善辯,他在婚姻締結中,起者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在瑤族的定親禮個,無論男方或女方家,都十分重視選擇勝任此事的布商和赫巴。

㈢ 朝鮮族婚俗

朝鮮族婚俗制度為一夫一妻制。按照傳統習慣,近親、同宗、同姓不婚。「男主外,女主內」是一種普遍習俗。從說媒到結婚要經過六次禮節,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幣」、「請期」和「迎請」。

朝鮮族婚俗簡介


朝鮮族婚禮有奠雁禮、交拜禮、房合禮、席宴禮等。新郎去新娘家迎親,要帶上用木頭做的大雁,象徵新婚夫婦像大雁一樣忠貞愛情,永不分離。新娘家會為新郎辦豐盛的喜宴。新郎坐在案前,須先喝3杯酒。喜案上最為醒目的是煮熟的整雞,雞嘴上銜著通紅的辣椒。民間傳說紅為陽,可以驅邪避鬼,也隱喻早生貴子。在飯碗里要埋上3隻雞蛋,新郎吃一半,新娘吃一半,寄寓生兒育女、生活美滿的良好祝願。新郎新娘互換禮品後,要行交拜禮。新郎新娘離開新娘家時,要一起向新娘父母及長輩辭行,新娘要帶上嫁妝和禮品。過去,新郎騎馬,新娘坐轎,現在都改成坐小汽車了。


新娘到新郎家後,同樣會受到熱情隆重的歡迎和接待。新娘也要接受喜宴,並從滿桌豐盛的佳餚中撥出一部分送回娘家,以示自己在婆家受到了隆重的接待。上賓們回家前要到洞房去,叮囑新娘上敬公婆,下愛弟妹,夫妻和睦,好好過日子。晚上,要舉行熱鬧紅火的家庭娛樂會。


結婚第二天,新娘要為全家做早飯,露一露自己的廚藝。早飯後要行「舅姑禮」。新娘把准備好的禮物拿出來,一一贈給公公婆婆和小叔子、小姑子及其他近親屬。最後,把禮物送給新郎,然後兩人互相對拜。第三天,新娘伴著新郎,帶上豐美的食品,高高興興地雙雙回娘家,叫「回門」,婚禮圓滿結束。


朝鮮族婚俗禮儀

朝鮮族自古以來很重視禮節,素有「東方禮儀民族」之美稱。結婚是人生的終身大事,所以尤其講究婚姻之禮儀、習俗。朝鮮族婚俗同其他風俗一樣,是在共同的社會生活中,自發地逐步形成的一種社會精神現象。它以吉祥為著眼點,派生出形式不盡相同,又互有影響的作法,世代相沿而成風俗。身份的高低,生活的貧富,地域的不同,婚俗難免有很多差異。但有一點是需共同遵守不能違背的,這就是同宗之間、表親之間不能通婚。這種禁止近親通婚的規定,是朝鮮族美德善俗之一,沿襲至今不變。傳統婚姻的程序大多分為議婚、納采、涓吉、親迎等等環節。


議婚:就是商談訂婚。男方看中或聽媒人介紹,得知某家的閨女人才出眾,品德好,有家教,就請媒人去女方求婚。朝鮮族過去正式充當媒人的均為男子。媒人要衣冠整齊,言行合禮,能說會道。媒人要向女方家長介紹男方的年齡,學識、職業、家教等主要情況。女方主婚人如有意許婚,男方主婚人則提出請婚書,女方主婚人復許:婚書,於是正式訂婚。舊時,這一切均由父母包辦。產生過許多悲:劇,出現過許多笑話。現代的婚姻,多數是古今合璧式。雖然以男女雙方情投意合為基礎,但還必須請有威望的親友去正式求婚。許婚下。要帶領新郎去女家,從女方父母開始,按輩份行叩頭禮認親。杖算正式訂婚。男方帶來煙酒糖果,女方擺上親的飯菜,這叫喝訂婚酒。過一段時間,男方主婚人准備好禮品帶領主要親戚去女家認親。女方請來親友作陪。酒入高潮,唱歌跳舞,祝賀訂婚。現在多請人錄相,以留作紀念。男方主婚人等辭行之前,女方還要擺酒送行。當晚新郎要留宿。住一、二天後,向家。歸家時多數與未婚妻同歸。其未婚妻住數日走時,要給一些禮物或錢,以表心意。


納采:就是送生辰八字,看「宮合」(即合婚)。時間在前述經媒人介紹,女方有意許婚後,男方送求婚信女方復許婚信時進行。納采儀式,首先選定送納采文的使者,多半為新郎的叔父或兄長(也可堂叔、堂兄)。送納采文的早晨先到祠堂(或祖宗龕)告稟,女方接,納采文後也要告稟祠堂(或祖宗龕),並招待使者。建國後,「合婚」的觀念已逐漸淡薄。但在老年人中,仍個別地殘留著舊有觀念。


涓吉:舊禮的涓吉,由女方擇日之後通知男方。現代決定婚期,根據雙方准備的情況,以男方為主,雙方口頭商定,不迭涓吉書。在確定婚期上仍有些人講究擇日習俗,父母結婚月,男女雙方生月,服喪期不結婚。


納幣:納幣就是在結婚前一日新郎家給新婦家送禮。朝鮮族古代不提倡受采禮。主張「心悅而目挑之,取男女相悅,然即為之」,「無財娉之禮,有受財者,人共恥之」。《四禮便覽》也規定「少不過兩,多不逾十」。這一美俗為歷代所沿襲,但近代有大索采禮之風,使新人與父母負擔加重,也拆散了一些美滿婚姻。


親迎:即迎娶新婦。朝鮮族古有入贅婚、服務婚習俗。即男子先就女家,無償勞動3年,然後再完婚。初在女家成婚,後歸男家。由此留下新郎婚禮和新婦婚禮之分。清末甚至解放前,婚禮通常分兩段進行。第一段在新婦家舉行,第二段在新郎家舉行。


奠雁禮:「奠雁」是古六禮中的重要程序,取雁之忠貞不二,愛情專一,以喻夫妻之美德。其雁為木製模型,塗以彩繪。奠雁開始,女方迎接使者向新郎行跪拜禮,表示歡迎。新郎也回拜。然後,新郎走到奠雁桌前跪下,奉雁者把木雁送給新郎。新郎雙手接雁(頭朝左),放在碟上,主人的使者收回木雁。新郎行叩拜禮後退兩步站立。


交拜禮:奠雁禮後舉行交拜禮。新婦由女家長輩(男性)扶至奠雁廳。新郎、新婦先對面站著,然後新郎朝南,新婦朝北跪下洗手,侍女遞給手巾擦手。一同起立。這時新朗揭開新婦的蒙頭紅紗並向新婦作揖。新郎新婦互拜一次,然後新婦向新郎拜兩次,新郎回拜一次。


合巹禮:合巹亦稱「交杯」、「合瓢」、「飲同心酒」。古時婚禮把匏瓜剖成兩個瓢,新郎。新婦各執一瓢飲酒,謂合巹酒。寓。意新人婚後合好如一,相親相愛。朝鮮族合巹禮新郎站在東邊,新婦站在西側,合巹酒要飲兩次。一次是「行砂杯酒」,再次是「行匏杯酒」。其作法:首先新婦用碗斟酒,恭敬地呈給新郎,新郎先作揖表示謝意,後接酒碗,先倒地少許後飲,少留些還給新婦,新婦喝盡。新郎也斟酒呈給新婦,作法同樣。其次是用巹(匏)斟酒,其作法同行砂杯禮。合巹禮到此結束,新郎、新婦退場。這些是古代的朝鮮族婚禮儀式,現代的婚禮已取消這些禮節。有的即使喝交杯酒,也只是同飲一杯。


婚禮結束後,對盤(侍伴)引導新郎進新婦家婦客屋。上客安排在就近他人之家。新郎進屋後上婚席。有兩張桌,一叫「大桌」只擺食品。另一桌,新郎在此用餐。在婚席上必須有一隻燒熟的昂首挺胸的公雞。雞嘴裡叼紅辣椒。辣椒紅色表示吉利,籽多象徵多子多孫。還有三個剝皮的熟雞蛋放在碟里或碗里。按習俗,放在碟里必須全吃,放在碗里可留給新婦一、二個。在雞蛋里多偷放辣椒面,用來測驗新郎智慧。席間,女方年輕人提「單子」,單子上寫詩句,用來測驗新郎知識。有文化的新郎自已回答,無文化的新郎,讓侍伴回答。這樣有問有答,情趣盎然。使婚宴進行得十分熱烈火爆。最後把「大桌」食品分給提單子人。


以往,按舊式傳統婚禮,新郎婚禮舉行後,新郎當天不回家,要住在新婦家,少則三、四天,多則幾個月,甚至生頭一胎後,抱著孩子同歸。再舉行男家的新婦婚禮。現在皆已改為當天回歸。女家舉辦新郎婚禮結束,新婦上轎(車)前,向父母行叩首禮告別。有祖父母者還要拜祖父母。新郎也要拜別新婦的父母。新婦父母要說:「我家的女兒沒有教養,不懂事,領去後,望多多關照,培喬成人。」上客也回答致意。


入洞房:現代婚姻,入洞房前要舉行娛樂晚會,盡情的玩鬧,唱歌跳舞。入洞房後,按傳統習俗要送來用篩子裝的食品,夫妻共餐。淘氣的年輕婦女們多湊來從門縫偷看、偷聽他們怎麼吃,說些什麼。上炕前新郎必須為新婦解開襖帶。因此朝鮮族婦女慣以「解襖帶人」稱呼白頭偕老的丈夫。


見舅禮:結婚的第二天早晨,舉行「見舅禮」。這是新婦拜見新郎的父母和主要親威的儀式。室內放一張飯桌,鋪白紙,公婆坐正座,公公坐東,婆婆坐西,其餘按輩份坐好。對長輩近親行四拜,其他一拜(現在均行一拜),並贈送從娘家帶來的禮品。近代多贈送衣料,受禮者贈現金還禮。(公婆不在世可免此禮)。見舅禮結束後設宴招待。結婚第三天早晨,新婦脫婚裝下地,在婆婆的指導下做頭一頓飯。都會稱贊新媳婦做的好。


東床禮:早時岳家稱女婿為「東床」。東床禮是婚後新郎陪新婦去岳家的回門禮。朝鮮族叫「初行」或「新行」。這本是新郎帶禮品叩拜岳家,新婦婚後回門的禮儀,但這一天,朝鮮族青年也有一些「玩鬧節目。有些被請的年輕人,見新郎寒喧後,開始嬉戲,說新郎是「偷姑娘的罪犯」,抓住新郎的腳,吊起來「問罪」。新郎不承認就打腿肚子。新郎承認又不承認,就鬧個不止。還要問其岳父母姓名等一些問題,要新郎回答。新郎求情,年輕人要新婦父母、嫂子作保。嫂子故意不作保,又要責難。鬧夠了,喝酒、吃飯,開娛樂晚會。住一、二日後,方回婆家。回來時,還要帶些娘家的禮物。


朝鮮族婚禮過程

朝鮮族婚姻的移禮盡管因男方家生活水平不一而各異,但一般都要有」青緞」、」紅緞」等上乘衣料送給女方家,供新娘做衣裳、裙子、被褥之用,這叫「納幣」。


到這時,結婚前的准備工作基本妥當了,於是對方便按選好的吉日舉行婚禮。結婚儀式在新娘家舉行。這一天,在迎親隊伍的最前頭,有專人手捧用紅包巾包裹的木雕大雁走在前頭,新郎騎 馬或坐轎居中,後面有一班隨從人員跟著,叫「後行」。 「後行」一般是新郎的爺爺或叔叔等長輩,被稱為「上客」或者 「上賓」。


新郎一行人來到新娘家後,新娘家用木盆(朝鮮族盛米或糕點 之類食品的用木頭鑿成的器皿)把木雁接過去,然後把新郎一行人 讓進客房——「舍廊房」(耳房)。新郎在舍廊房戴上紗帽(這是過去朝鮮族人穿官服時所戴的 一種用絲織成的冠),繫上冠帶,顯得高雅、文質彬彬。


新娘頭上戴「簇頭里」,這是一種類似花冠的東西,手戴「漢衫」 (用五色綵綢衫和白色甲紗做成,用來遮新娘的手)。然後,新娘在「引進」(即前導人)的陪伴下,走進醮禮廳(舉行結婚儀式的房子)。新郎站在東側,新娘站在西側。新郎先向新娘行鞠躬禮,然後用綵綢托著盞台向新娘讓酒。新娘謝杯,將酒退回。醮禮儀式結束後,新郎便開始「賞大桌」,就是品嘗已經擺好的 美味佳餚。這時新娘不陪坐,由新娘家來的客人和自家的親戚們陪同。


新郎品嘗後的飯菜要送到新郎家。新郎家接到新娘家的人送來的這份佳餚,先要在祠堂祭祀一番,然後全家同親戚一道分享。新娘家送飯菜的目的是向新郎家表明他們是怎樣款待姑爺的,而新郎家也可從中得知新娘家的家境如何。


行過醮禮儀式,新郎新娘便正式成為夫妻。新婚第一夜,新郎、新娘住的房間叫做「廂房」。 晚上,當新郎走進廂房的時候,新娘仍穿著在舉行醮禮時穿的服飾,靜坐在廂房。廂房一角點著兩只蠟燭,另有一張小桌上擺著果品、糕點。靠近後窗的地方用屏風圍起來。新郎一進廂房就脫下紗笠和「周衣」(朝鮮族出門或過節時穿的大罩衣,系一種禮服),走到新娘背後,兩手從新娘腋下探過去,給新娘解開系在齶下的」簇頭里」的帶子,並脫下羅衫,然後把桌上的酒和點心給新娘吃。有的地方,人們在給新娘系「簇頭里」的時候,故意把帶子打很多結,叫新郎難以解開而逗弄新郎。


第二天早上,新娘家的親戚聚在一起,新郎依次行禮,這叫「通常禮」。新郎根據這些人的輩分,或者跪拜,或者觀禮。「通常禮」結束後,新娘家的親威相繼把新郎請到自家吃便飯,這叫做「認親禮」。新郎在新娘家一般要停留三天。這期間,新娘所在村裡的小伙 子們都來逗新郎玩耍,即試一試新郎機敏與否,或者提出許多稀奇古怪的問題讓新郎回答,或者與新郎對詩,或者請新郎來跳舞。


三天過後,當新娘離開娘家時,新娘家就不擺設大宴了,這回該新郎家擺席了。新郎家也要布置一間醮禮廳,新娘就在醮禮廳「賞大桌」。新娘回婆家的第二天也舉行「通常禮」,新娘也要到新郎家的主要親威家吃便飯。新郎家還要給新娘家回敬佳餚。


新娘回婆家隊伍的「後行」,也是由娘家的爺爺、叔叔等年長者組成。後行者臨返回去的時候,新娘的爺爺或叔叔把親家請到跟前,把孫女或者侄女交給親家,並對孫女或者侄女囑咐道:「你雖然生長在我家,現在已經出嫁了。從今往後,這家就是你的家了。」要她好好奉養公婆,夫妻要相親相愛,一家人要和睦共處,要對得起祖先。新娘則遵奉長者的吩咐,面對著公婆發個誓,然後拜三拜。


到這時,婚禮才算最後結束了。過一個月或三個月或一年之後,新娘回娘家去。這時,婆家張羅著釀酒呀、烙餅呀、打糕呀,再套上車送到親家去。

㈣ 神秘朝鮮之旅—體驗不一樣的風土人情

富有神秘色彩的朝鮮生活,總會勾起人的好奇之心,帶領大家走進朝鮮生活感受著那裡不一樣的風土人情!

1、朝鮮首都是平壤,這里是朝鮮政治文化中心,世界外來人員的匯集地,朝鮮對外宣傳的名片。

朝鮮的開城是著名的工業城市,在這里建造有工業園區。一些涉外業務工廠,包括與韓國的合作業務也是在此處落戶。

2、咸興市是朝鮮第二大城市,僅次於平壤,是朝鮮化工、機械工業和紡織工業基地,素有「工都」之稱。

出名的興南化工廠就坐落於咸興,這里鑄立著朝鮮境內唯一的外國領導人像—周總理銅人像。周總理形象深入朝鮮人心,很多當地人時常前來緬懷獻花。

咸興還有著朝鮮境內漫長的海岸線,麻田 旅遊 區吸引了很多國內外遊客的到來,海水浴場,引人入勝,夏季的海邊沙灘匯集了絡繹不絕的遊客。

3、朝鮮也有著屬於他們的高速公路,修建的年代比國內還早。只是現狀早不復從前,路面坑窪不平,行人自行車可以隨意上路,朝鮮的牛車也能走上高速公路。

由於修建年代久遠,一直都沒能得到改善,他們的說法是使用瀝青的代價太高,需要先滿足市區道路修繕。

我在朝鮮工作的時候,從平壤過去開城,一路開車走高速公路。車速超過40邁,坐在車上都會感覺顛簸的特別厲害。

最近朝鮮正在擬訂招標修建元山到咸興新的高速公路,意在改善朝鮮境內路況。

4、朝鮮境內的各大城市市區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各種內容的宣傳標語,還有領導人宣傳畫像的小廣場。

在這里的城市和農村顯眼的位置總能見到很多看不懂內容的海報與標語。翻譯過來的內容大多是「鼓足干勁!建設強大國家」的宣傳標語。

走進朝鮮,有種時光倒流的感覺,會沉浸在他們全民總動員抓生產的氛圍里,總會感覺有著似曾相識的感覺!

5、 朝鮮當地男人普遍清瘦,現在依然熱衷穿著軍裝以及中山裝。隨著時代進步,陸續也出現了西裝,夾克服飾。

朝鮮姑娘大多都是膚白貌美氣質佳,身著職業裝,套裙,行走在平壤街頭引領著朝鮮 時尚 。

在這里街上行走的當地人都會在胸前佩戴各式各樣的朝鮮領導人胸章,與外來人員有著明顯區別。

外來人員想要佩戴紀念章,通常都會需要有著突出貢獻,才會授予配帶,在這里紀念章不允許銷售,只有通過贈送外來人員才能擁有。

6、朝鮮的女人會被稱作「裙子」,她們被叫做褲子時,還會顯得特別開心,這里的男人稱作「褲子」。

在平壤街頭,女人會被要求出門穿裙子,而且要求是及膝裙,相傳他們國家領導人稱贊:女人穿褲子會顯得美麗,褲子都是給男人穿著的,在寒冬臘月也會要求穿著裙子。

隨著近幾年的變革,朝鮮民眾也逐漸改變思想,慢慢接受女人穿褲子。

「牛仔褲系列」在這里不被當地人接受,在朝鮮境內不生產牛仔系列服裝,民眾不接受穿著牛仔系列服飾。聲稱「牛仔系列」是資本主義的東西,一致抵制。

7、智能手機現在已經出現在平壤的街頭,朝鮮自己也在生產智能手機,有著「阿里郎」在內的三個牌子手機,在平壤的地鐵、公交車上隨處可見翻看智能手機的低頭族,他們可以在手機上玩著單機 游戲 。

這里的手機相當於朝鮮巨大的區域網,和外界無法聯系,接收不到國際新聞,他們只能內部相互聯系。

我在朝鮮工作時,使用的手機號碼是國際號碼,這里的3G網路已經普遍,只是與他們的手機相互不能聯系。費用卻是相當高,開號需要1200元人民幣,每個月不打電話需要600元人民幣。

8、朝鮮的普通家庭,已經普及家用電器。平壤的百貨大樓裡面,時常可以看到當地人前來采購各種高檔家電。

在平壤的電視只能接收到包括平壤電視台在內的三個電視頻道,常年播放著戰爭影片,更多還是宣傳朝鮮的新聞。

中國諜戰片「潛伏」被引進朝鮮播放,很受朝鮮當地人民喜歡。朝鮮年輕人中很多是中國演員的粉絲,在朝鮮工作期間,翻譯有時也喜歡觀看我手機裡面的中國影片和歌曲。

9、隨著近幾年的開放政策,朝鮮平壤的街頭各種品牌的轎車多了起來,大部分品牌的車輛來自於中國,還有些是日本品牌 汽車 。

外觀很像國內的計程車已經遍布在大街小巷,只是當地人很少乘坐,大部分還是外來人員使用。

私家車在平壤還會有著限制,需要申請報批,私人才能擁有私家車。更多的還是國家配發給有著突出貢獻的當地人使用。

朝鮮的自行車依然受到民眾追捧,節衣縮食花費上600多塊錢人民幣買上一輛自行車騎著上下班,還是很多家庭的追求。

10、朝鮮街頭還有著托著兩條「大辮子」的公交車,分為無軌電車和有軌電車兩種。承載著上下班的朝鮮民眾出行,外來人員是不允許乘坐的,當地人只需要花費相當於人民幣5分錢就可以乘坐到平壤的任何地方。

平壤還有著世界上最深的地鐵站,這里的地鐵當初是我們援建,現在成為了他們最引以為豪的建築。

在單位上班的公職人員,每個月都會領取發放的公交票,地鐵票,免費乘車上下班。

11、朝鮮有著三大免費政策,導致了這里的工資普遍偏低。這里最吃香的職業司機、導游、翻譯的月工資也就相當於人民幣五六百塊錢。

他們雖然每個月工資很少,實際的消費水平並不高,還是能夠做到衣食無憂。不過想要購買高檔家電和智能手機,通常一家人需要節衣縮食才能辦到。

我們過去的外來人員,在平壤的消費卻是出奇的高。住宿費用每晚四五百塊錢,吃飯消費需要到涉外餐廳就餐,費用人均需要接近百十元。

12、現在的朝鮮姑娘逐漸選擇自由戀愛,在平壤的大學裡面,雖然規定不允許戀愛,課余時間還是會有著很多不顯山露水的感情存在,只是還不能明目張膽的公開戀情。

新時代的朝鮮姑娘擇偶標准會優先選擇當過兵,上大學,入過黨的優質男人,只不過在朝鮮男少女多,朝鮮姑娘需要自己更出色才能有著自己的選擇。

雖然朝鮮姑娘貌美如花,外來人員卻沒辦法與他們自由戀愛,她們有些排斥外來人員。需要在朝鮮有著突出貢獻(投資幾百萬以上)的外來人員,才能得到他們國家審批,在朝鮮居住戀愛結婚。

13、平壤的街頭巷尾,有著很多的運動器械和專屬運動的場所。小區的門口還建有著專門的排球、籃球場地,經常可以看到當地人在下班後,很多人圍著觀看,裡面在熱火朝天的進行打排球。

在平壤的公共場所,還擺放著許多的乒乓球桌。在閑暇時間,經常可以看到當地的男女老少,都可以拿起球拍玩上幾把。

我在平壤工作時,有幸體驗與當地人打乒乓球,自己貌似還不錯的球技,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

14、 朝鮮姑娘出門都會經過精緻妝容後出門,近年來,朝鮮姑娘使用的化妝品受到了很多遊客的追捧。

在朝鮮比較出名的化妝品是春香牌,一些涉外商店裡面的櫥櫃擺放著各種春香牌化妝品。

到過朝鮮 旅遊 的女性遊客,都會在這里選擇帶上幾套當地含有參粉的化妝品回去。以至於後來各國都對朝鮮化妝品工廠拋來橄欖枝,想與他們合作生產。

15、現在過去朝鮮 旅遊 ,當地的政策逐漸放開,遊客入境可以攜帶手機,相機過去。在那裡可以進行適當場合拍照。

只是拍照還會有著許多限制與忌諱,比如拍照背景有他們領導人圖像時,需要拍攝到全身,軍人會不接受遊客拍照,很多環境不好的地方,會限制拍照。

遊客在朝鮮離境時,還會有專人檢查手機相機,查看內存照片是否合乎規定,違規照片會當場刪除。

16、在朝鮮富有時下朝鮮年輕 時尚 代表的牡丹峰樂團,在成立以來,受到了世界注目。

這是一群來自於金元均音樂大學的朝鮮姑娘,他們出眾的才藝、個個百里挑一的顏值、搖支的舞姿,自帶輕快的節奏受到了朝鮮民眾追捧。「阿里郎」「學習吧」「麗芬兒」都是她們的代表作。

她們儼然成為了朝鮮亮相國際舞台上靚麗的名牌。

17、在朝鮮平壤街頭,還有著屬於這里的靚麗風景線—朝鮮女交警。

她們每個人都是經過層層篩選,百里挑一,培訓上崗。在平壤街頭的馬路上,手拿著交通指揮棒,對著來往車輛做著標准動作,個個都是英姿颯爽,給到過朝鮮的遊客留下了深刻印象。

現在朝鮮為疫情還進行著閉關鎖國防護,保持著零感染病例的記錄。相信不久的將來,會再度開啟 旅遊 觀光線路,希望到那時有機會再次過去朝鮮,找尋曾經熟悉的場景,期盼可以與故人再次相聚。

㈤ 朝鮮文工團在越南表演衣服換色是什麼情況

是多層的裙子,越往後裙子越長,用來蓋住上次的裙子。
注意02:08秒,深藍換粉紅後成圈全方位散開這樣就成了有一些背對觀眾,而就在這時一個背對觀眾的失誤,粉紅裙擺沒完全翻下蓋住上次的深藍裙擺。

㈥ 朝鮮曾經只許穿裙子,現在穿褲子盡顯窈窕身材,是什麼原因促成改變呢

我們都知道朝鮮這個國家都是穿裙子的,並且他們穿的裙子也是與眾不同,我們在很多的電視上也嫩看見她們穿裙子的樣子,她們的裙子是比較偏向肥大一點的,而現在她們穿的卻是以褲子為主,主要的原因便是美觀以及方便行動了。

在美觀上以及方便程度來說,確實是褲子要比裙子好很多,並且我們穿褲子的時候也能更好的展現自己的好身材,而裙子的話則是將玲瓏的身材給遮住了,穿褲子就不一樣的,不僅僅能展現一雙大長腿,還能顯現自己的好身材。

㈦ 朝鮮換衣舞是怎麼換的

是多層的裙子,那個每一層都是半個,然後包起來下一層,第二層在連接下一層
都是一半的裙子,方便解開換另一個裙子的時候的特定。
請採納

㈧ 朝鮮族的傳統節目頭上帶一根綵帶搖來搖去是什麼

象帽舞,朝鮮族傳統舞蹈。

㈨ 一群穿白色連衣裙的韓國美女跳舞的時候掀裙子,引的台下觀眾尖叫的那個節目叫什麼

巴黎舞

㈩ 朝鮮中央電視台的播出節目

朝鮮中央電視台平時下午15:00開播,開唱曲曲目會依次序播出朝鮮國歌、金日成將軍之歌和金正日將軍之歌。之後是節目預告,17:00播出新聞和當天的報紙摘要。到了17:30是少兒節目,朝鮮的少兒節目以卡通片為主,有時也有講故事和少兒歌舞等等。一般不播國外的卡通,基本都是自製,而且很少長篇連續的卡通片,通常都是短小的單本片(短的一刻鍾,長的三、四十分鍾)。除了動畫片,木偶戲,甚至剪紙、水墨畫等都一應俱全。18:00以後通常是紀錄片,多有關革命戰爭年代的,也有一些是關於時政宣傳。19:00以後基本都是電視片或者一些社教節目,比如科學常識,體育常識等等。
金正日的活動動向是該台節目的重中之重,不僅在新聞報道中有大幅報道,每天都有專門的節目介紹他的活動,一天內會重播數次,通常「特別節目」時長15鍾到20分鍾左右,以照片配解說為主,偶爾也有活動畫面,即錄像。這些電視台播出的主要是宣傳類型的節目,主要是朝鮮勞動黨(朝鮮語:조선로동당)、朝鮮人民軍(朝鮮語:조선인민군)、金正日(朝鮮語:김정일)和金日成(朝鮮語:김일성)的歷史和成就,主題涵蓋范圍從新增的建設項目到歷史經驗教訓的成果,還有金日成、金正日和主體思想(朝鮮語:주체사상)。
19:50左右會有配樂詩朗誦,畫面上不是朗誦的人,而是一些靜止的風景畫,這也是朝鮮電視的一大特色。20:00以後就是最重要的新聞了,朝鮮語稱之為「報道」,其地位相當於中國大陸中央電視台的《新聞聯播》。
20:30分開始通常播放影視劇,基本都是朝鮮國產影視劇,偶有播放中國影視劇,以革命戰爭年代的題材為主,而朝鮮的國產影視劇的題材則相對廣泛一點,除了革命戰爭片,也有生活片。雖然朝鮮電影整體上宣傳教育的意味較濃,但朝鮮電影的生活氣息較濃,不少電影如苦情片,喜劇片等也還都是有一定的觀賞性。影視劇時段,由於可能是電視劇製作力量不足以及朝鮮中央台掌握了國內所有新老電影的資料,不用考慮版權問題等原因,朝鮮中央台播放的電影要多於電視劇。所以對於很多沒有條件經常進影院的觀眾,在家「看電影」就成了他們的最佳選擇。據說這個時段的收視率也是很高的,每到這個時段大街上幾乎都已空盪盪了。朝鮮播放中國電視劇《渴望》時曾引起轟動[3]。不過朝鮮電視頻道少,選擇空間也就小。另除了世界盃期間轉播球賽較多外,朝鮮電視台平時播放的體育節目並不多。在每天晚上22:30左右,是《今日要聞》,相當於中國的《晚間新聞》,到23:00左右,一天的電視節目也就播完了。
在星期日和節假日,朝鮮中央台則從早晨九點就開播,特別重要的日子,如大年初一農歷新年,則從八點就開播。以星期日為例,節目的編排大體是這樣的:九點簡短的新聞之後通常是記錄片,到了十點多,會有「國際生活」和「動物世界」,有時還會有「世界常識」。「國際生活」只有五分鍾,「動物世界」也只有十分鍾左右。國際生活介紹各個國家的風土人情,但以發展中國家為主。涉及中國的節目曾播送過江南古鎮以及長江。到11:00通常是科教片,11:30會播放一部國產影片,影片新舊都有,有很多還是黑白的,時間通常也是一個半小時左右,但也有不少影片不按牌理出牌,一個小時,半個小時的都有,甚至只有十幾分鍾。
到了13:00左右是「點播舞台」,是朝鮮電視台一個很重要的「娛樂節目」,是觀眾寫信到電視台點播歌曲,然後電視台安排播出,雖是娛樂節目,但仍是革命歌曲居多,通常是歌曲配風景畫,或者如果是電影插曲,則直接配電影畫面,較少有歌手站在舞台上演唱。這個節目為30分鍾左右,到了13:30分,又是社教節目,電視片等,到了15:00以後是少兒節目時間,播出的內容和平時晚上的少兒節目差不多,就是卡通片、少兒歌舞之類,但時間稍長,有將近一小時。
到了16:00是另一個重量級的文藝節目——「明朗的電視舞台」,中國國內很多翻譯成「明亮的電視舞台」,相對於點播舞台,這個節目的型式更多樣一點,除了歌唱,也有舞蹈、雜技、魔術,甚至偶有類似中國國內的相聲節目。到了17:00以後,節目的編排則和平時差不多,沒有明顯區別。

與朝鮮那換裙子的節目怎麼做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白褲子配什麼上衣顏色好看 瀏覽:717
乞丐帽子在哪個電影里 瀏覽:161
武漢群光二樓女裝品牌 瀏覽:900
純色天藍色綢緞夏季圓領襯衫 瀏覽:371
給孩子買哪個童裝好 瀏覽:460
褲子怎麼可以不起靜電 瀏覽:835
為什麼穿襯衫領子容易黑 瀏覽:892
短裝外套春秋女裝 瀏覽:132
綠色外套黑色褲子配紅鞋 瀏覽:481
山東濟南生產童裝的工廠 瀏覽:136
淘寶網女童冬裝哪裡買 瀏覽:250
黑色西裝配什麼色裙子好看 瀏覽:21
女生黑色睡衣 瀏覽:520
如何系拉鏈領帶圖解 瀏覽:567
帶帽衛衣開衫搭配圖片 瀏覽:649
大童裝襯衫男生品牌及商品 瀏覽:482
黑色褲子怎樣搭配衣服 瀏覽:934
女子穿藍色校服褲子 瀏覽:998
校服裝備中心 瀏覽:527
珊瑚絨圍巾怎麼織視頻 瀏覽: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