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班美術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小班美術教案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兒童的美術創造活動是一種手、眼、腦充分並用的活動。既要充分考慮到幼兒現實的年齡特點,又要考慮到他們將來的可持續發展,呈現出一種正確的藝術教育的價值導向。而教師的作用主要在於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兒童基於以上原因,我設計了此次教學活動,從幼兒的表現來看:難易程度適中,幼兒掌握的非常好,課堂氣氛也不錯,但也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現就這節小班美工"我給瓶寶寶穿綵衣"談談活動後的幾點反思和體會:
1.活動目標的確立不能過大。
我在確定活動目標時,考慮到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加上他們又剛入園不久,對他們要求不能過多,這樣才能夠突出重點。因此我制定了兩個目標。
(1)認識一些基本的圖形和顏色。
(2)會正確使用固體膠,學慣用粘貼的方法大膽地為瓶寶寶進行裝飾。活動結束後發現目標基本達到,唯一遺憾的是幼兒在使用膠棒進行粘貼的時候,動作不太熟練,有點笨拙,究其原因就是平時動手機會太少,父母平時包辦得太多。這使我認識到,在今後的工作中要在動手方面多給幼兒設計點活動,以加強幼兒的動手能力,充分解放幼兒的雙手。
2.材料提供新穎。
我給幼兒提供了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飲料瓶,把外包裝去掉之後,就變成了光禿禿的塑料瓶。這樣的塑料瓶在生活中並不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但是我給它們賦予了生命,貼上了眼睛、鼻子、嘴巴的瓶子,一下子變成了孩子眼中的瓶寶寶,孩子們頓時很感興趣,手捧瓶寶寶各個愛不釋手。可愛的瓶寶寶不僅符合了幼兒的心理特點,還充分調動了幼兒主動探索的積極性。對於小班孩子美工材料的投放,除了考慮到孩子的年齡特點,准備半成品之外,有時還可以在成品材料的數量上少一點,我在成品材料上只給幼兒提供了彩色皺紋紙,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去思考,自己去想辦法進行探索操作,這也是一個慢慢推進的過程。
3.教師發揮引導作用,鼓勵幼兒想像和創造。
在這節課的重點"裝飾瓶寶寶"的環節中,我問幼兒:"彩條寶寶跳到瓶寶寶的身上,象什麼?"這一問題讓幼兒展開了想像的翅膀,他們有的說象耳朵、頭發,有的說象媽媽的裙子和絲巾,還有的說象爸爸的鬍子和領帶。在得到我的肯定之後,孩子們把自己的想像賦諸行動,在瓶寶寶的身上裝飾了起來。於是出現了形態各一、打扮奇特的"小瓶人".通過這個環節,使我深刻地體會到教師在引導幼兒進行創作活動中,事先最好不要出示做好的美工作品,這樣會對孩子造成心理暗示,從而縮小了他們的想像空間。對於幼兒的想像,教師應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
4.如何尋求有價值的師幼互動。
"師幼互動"是《綱要》提出來的,所謂師幼互動,其實就是指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一種相互活動,作為幼兒園教育的基本形態存在於幼兒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並對幼兒發展產生難以估量的重要影響。為此,建立並促進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是每個幼兒教育工作者必須關注並努力實踐的。在活動的一開始,教師和幼兒一起玩瓶子,搖瓶寶寶肚子里的水,在孩子們驚喜的發現,瓶寶寶肚子里的水會變成各種美麗的顏色而歡呼雀躍,而向我爭相"匯報"的時候,師幼互動便體現了。這種情感交流讓我與孩子們走得更近,更親,有力地促進了我們之間的互動。這充分說明師幼互動是一個雙向建構的過程,不僅幼兒在其中得到積極的影響和發展,教師也同樣可以從師幼互動中汲取經驗和成長的養分,並在反思中逐步提高自己,達到自身主體的不斷發展和提高,從而實現師生雙方在師幼互動中主體的積極建構和發展。
通過這次的教學活動,我深刻體會到:所有的教學活動,都要從幼兒的情感入手,堅持開放性的原則,讓幼兒充分感知和操作,同時活動的題材必須來源於生活,這樣的活動才有價值。
教學目標
1、願意在場景欣賞中初步體會亮麗的色彩美。
2、嘗試用兩種教學材料勇敢地開展動手操作教學。
3、體會玩色教學帶來的快樂。
教學預備: 小松鼠手偶,小花小草地情景,雜志印團,紙,顏料,圖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小松鼠家的花圃里種滿了漂亮的花兒,叫我們坐上車子一塊兒去觀摩吧!好不好?
展示手偶,以小松鼠語氣:孩子們好,歡迎到我們家來觀摩我的小花小草地,你們喜愛我的小花小草地嗎?
提問:
1、請你們找一找,有哪一些色彩的花兒?
2、你喜愛啥色彩的花兒哩?送你1朵…色彩的花兒,送你……
師:孩子們,我們的車子立刻要回家啦,讓我們帶著漂亮的小花回去吧!
二、說說,欣賞作品
師:你們喜愛小松鼠家的小花小草地嗎?
倘若你亦有一片小花小草地,你期望它是啥樣的?
一名爺爺亦有一片小花小草地,你們想瞅瞅嗎?
展示作品
提問:漂亮嗎?在上方你找著了哪一些色彩的花兒哩?
推薦作者
師:你們是否想也來做回小畫家,畫個小花小草地哩?
三、演示
推薦工具、教學材料、色彩
演示指引言:紙團親親美女料,親親畫紙……
很多青草生長出來啦,用棉簽畫小短線。
師:我畫的小花小草地漂亮嗎?你們想來試一試嗎?
四、孩子創造
孩子自己獨立創造,幼兒教師觀測和察看指導
五、出示作品
師:請你而言講你畫的是片怎樣的草坪?
活動名稱 :笑臉餅干
活動目標: 知道笑臉能帶給別人快樂,並願意帶給別人快樂。能運用團、壓、捏的方法製作笑臉餅干,並體驗活動的樂趣。
活動准備 :笑臉餅干圖片、橡皮泥、豆子、花生、葡萄乾
活動過程 :
一、談話導入
師:「寶寶們,今天來了這么多的客人老師跟我們一起上課,你們開心嗎?」(開心)談話讓孩子知道通過笑臉可以傳遞開心的心情,萌發孩子帶給別人快樂的願望。
「我想永遠都看到寶寶們的笑臉,那我就可以永遠都這么開心了,寶寶們,願意把你們的笑臉借給我嗎?」
「借了這么多的笑臉了,那現在我要開始變魔術了,變變變,笑臉都跑到哪裡去了?對,笑臉都跑到餅幹上去了,變成笑臉餅幹了,你們喜歡吃餅干嗎?為什麼?想不想自己動手做餅干啊?」
二、製作餅干
1、橡皮泥准備好了,說說怎樣做成餅干?幼兒交流製作餅乾的方法,請一個幼兒示範。
2、教師總結方法並念兒歌帶幼兒自然練習:「餅干餅干圓圓,餅干餅干甜甜,團一團,壓一壓,我們的餅干做好了!」
3、請幼兒用橡皮泥製作餅干。教師指導並講評幼兒製作的情況。
三、學做笑臉
1、討論笑臉餅幹上應該有什麼?交流怎樣製作笑臉餅干?
2、出示花生、豆子、葡萄乾等材料,請幼兒製作笑臉餅干。
3、幼兒製作笑臉餅干,教師巡迴指導。
四、互相觀看作品並講評。
1、請幼兒相互觀看作品交流。比一比誰最能幹,做得最好。老師給與適當點評。
2、討論最想把笑臉傳給誰,帶幼兒一起傳遞笑臉,活動結束。
活動目標
1、提高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及大膽作畫的能力,體驗美術活動的快樂。
2、訓練幼兒細致的觀察力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3、學慣用手指壓印和曲線添畫的`畫法畫出各種動態的蝌蚪。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並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5、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活動准備
1、物質准備:將幼兒分成若干組,每組供給一盤黑色顏料及抹布、黑色油畫棒、課件、多媒體、教師范畫。
2、知識准備:在區域角內提供小蝌蚪的事物供幼兒觀察。
重點難點
重點分析:了解並學習手指點畫的特殊技法。
難點分析:通過手指壓印和曲線添畫的畫法畫出小蝌蚪。
活動過程
一、導入
觀看《小蝌蚪找媽媽》的課件,教師引導幼兒觀察。
提問:(1)小蝌蚪長得什麼樣子?引導幼兒說出「大腦袋、細尾巴」。
提問:(2)它們在水裡干什麼?在水裡游來游去找媽媽。
過渡語:你們喜歡小蝌蚪嗎?我也很喜歡小蝌蚪,所以我把它們畫下來了,你們看――
二、展開
1、教師出示範畫,介紹作畫材料。
提問:桌子上是有黑色的顏色和黑色油畫筆,這樣能畫畫嗎?
小結:我們用手指蘸色的方法來點畫小蝌蚪的身子,再用黑色的油畫筆為它添加上小尾巴。
過渡語:請小朋友們睜大眼睛,仔細觀察老師是怎麼畫的,先畫什麼,後畫什麼。
2、教師示範畫,並講解小蝌蚪的畫法。
(1)示範畫一隻小蝌蚪:先用手指輕輕的蘸一點顏色點在畫紙上,一個小蝌蚪的身體就出來了,然後用黑色油畫筆為它填上細細的小尾巴,不要太長,這樣一隻可愛的小蝌蚪就畫好了。
(2)示範畫多隻小蝌蚪:如果我想畫5隻小蝌蚪,我先點畫上5個小腦袋,再添畫上尾巴。
提問:我先用手指點畫得什麼?又用油畫筆填畫得什麼?
過渡:我請一個小朋友來試一試?
3、請一名幼兒上前示範,教師指導。
當幼兒點畫完小蝌蚪的腦袋後,提問:小朋友的手指臟了該怎麼辦?引導幼兒學會在抹布上擦一擦,再拿畫筆添畫小尾巴。
提問:如果小蝌蚪要想不同方向游,那它小尾巴的方向應該怎麼填畫?可以從不同的方向添畫小蝌蚪的尾巴。
過渡語:瞧,這個小朋友畫得有又好,手又干凈,我們一起給他鼓勵一下。[、教案網出處]你們想不想試一試,畫出可愛的小蝌蚪?下面就看一看拿個小朋友畫得又好又干凈。
4、幼兒動手作畫,教師巡迴指導。(播放輕音樂)
(1)注意點畫方法,畫出不同方向游的蝌蚪。
(2)蘸顏料壓印後,需在抹布上擦乾凈手指,再拿筆添畫。
(3)作畫姿勢正確,大膽作畫,仔細操作,保持畫面干凈。
5、教師准備貼有青蛙的大展板,請畫好的小朋友送自己的小蝌蚪到青蛙媽媽的懷抱,並和小朋友們一起欣賞幼兒作品。
老師:這群小蝌蚪真可愛,都長著大大的腦袋,細細的尾巴,我們把它變成一首有趣的兒歌好嗎?「小蝌蚪黑黝黝,大腦袋細尾巴,游來游去,找媽媽(真可愛)。」請小朋友們自己來編兒歌。
過渡語:這么多的小蝌蚪在水裡游來游去找媽媽,那它們找到自己的媽媽了嗎?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吧。
活動延伸
觀看課件《小蝌蚪找媽媽》,可以請小朋友自己來講一講小蝌蚪的故事,也可以分角色進行游戲表演。
活動反思
春天到了,萬物蘇醒,孩子們對春天的這些現象也尤為關注。在同家長外出踏青時,觀察小蝌蚪,並把它們帶到了我們身邊。藉此我選擇了本節美術活動課《快樂的小蝌蚪》。活動中,孩子們的情緒不錯,注意力也較為集中,個別李孝先、闕歌小動作較多。另外我在示範蝌蚪畫法的時候,由於需要換材料畫尾巴,這之間孩子們比較不能協調。我可以引出一個知識點,告知幼兒蝌蚪是先長身體的,慢慢地才長出尾巴。這樣就將多次按壓身體後再添畫尾巴的方法自然地教授給幼兒了,他們也能更好地理解了。
活動目標:
1、初步欣賞作品,嘗試用印畫的方式表現泡泡。
2、積極參與活動,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
活動准備:
1、康定斯基作品《圓之舞》的ppt。
2、顏色、大小不一瓶蓋若干,各色顏料若干。
3、泡泡槍一把。
4、貼有小魚和水草的底板。
5、幼兒有玩過吹泡泡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調動幼兒關於泡泡的經驗。
1、(幼兒入場)師:小魚寶寶們,跟著魚媽媽出去玩吧!我們一起游過去吧!(播放《小魚游》音樂。
2、師:哇,到咯,這個地方你們來過嗎?(幼兒找到座位)看,今天來了很多的客人老師,我們打個招呼吧!
3、誒,我們都知道,小魚在水裡有個本領,會——波羅波羅吐泡泡,我也會哦,相信嗎?
4、教師吹泡泡。看仔細咯(吹一個)泡泡什麼樣子的?(圓圓的)(吹很多泡泡)現在有多少泡泡?他們都一樣嗎?(小結:原來泡泡是圓圓的,有的大,有的小。)
二、引導幼兒欣賞康定斯基的作品《圓之舞》,整理前面獲得的經驗。
1、有個畫家畫了許多泡泡,什麼是畫家?(就是畫畫很漂亮,很有名的人)你們想不想看看?
2、讓我們一起去看看,他畫的泡泡是什麼樣的?漂亮嗎?那誰來說說他畫的泡泡是什麼樣的呢?
3、(引導幼兒從顏色、大小、疏密觀察)有些什麼顏色的?大小一樣嗎?他們是怎麼排隊的?
師生小結:原來這個畫家用了很多的顏色:紅、黑。來畫泡泡,有的泡泡畫的大,有的小,有的泡泡是緊緊的靠在一起,還有的泡泡卻分的很開,就像許多圓圓的泡泡在跳舞,所以這幅畫的名字就叫《圓之舞》,有趣吧。
三、了解用瓶子印畫的方法來表現大大小小的圓圈泡泡。
1、師:看,這里有許多的小魚寶寶,也想吐泡泡,想讓你們幫忙?願意嗎?看,顏料都准備好了,有紅、黃、藍、綠、粉,漂亮吧!
2、介紹繪畫工具:可是有什麼東西是圓圓的,可以印出圓圓的泡泡呢?
幼兒回答:瓶子的口是圓圓的可以印,圓的積木,紙筒等。
師:看,今天我也帶來了許多印泡泡的工具,是什麼?(各種瓶子)用瓶子的什麼地方印呢?怎麼印呢?
3、觀看課件,了解印畫方法。
師:讓我們一起去看看。
小結:原來是小手握住瓶子,用瓶口蘸顏料,然後印出泡泡的。
4、出示瓶子和顏料進行講解。
師:恩,我好想來試試哦,看看我行不行。先選條魚做朋友,我就幫它印吧,先個紅色,選個小瓶子,小手握緊它,跳進顏料盒,蘸一蘸,靠一靠,用力壓一壓,不能動哦,然後拿起來,「波羅波羅」,吐出一個泡泡,成功了沒有?再來一個。
如果要畫大泡泡怎麼辦?嗯,可以換個大的瓶子畫大泡泡,波羅波羅,讓大泡泡小泡泡靠在一起,好多泡泡們靠在一起,好像在做游戲,真有趣。
再換個顏色,這回讓他們分開一點,好不好?誰也來幫小魚畫泡泡?要分開一點的哦,印在哪裡?(提醒幼兒握緊瓶子,蘸顏料,用力壓一壓,拿起來,波羅波羅)哇,他也成功了嗎?
四、創設情境,引導幼兒學習印畫泡泡。
1、出示大底板:看這兒還有許多小魚寶寶,他們都等著急了,你想幫他印什麼樣的泡泡?(大的還是小的,靠在一起,還是分開的?什麼顏色的呢?)
2、引導幼兒小組合作在底板上印出不同大小、顏色、組合形態的泡泡。
師:看,後面桌子上准備了許多的顏料和瓶子,每個顏料盒裡都有大的小的瓶子,瓶子用完了要送回家,不能送錯哦,瓶口上是什麼顏色,就要送到什麼顏色的盒子里,明白了嗎?看看哪個小朋友印的泡泡最干凈、最漂亮、最有趣。
活動目標:
1、 了解仙人掌的主要特徵。
2、 能充分發揮想像將仙人掌變化成其他的物體。
3、 探索、發現生活中的仙人掌。
4、 增進參與環境布置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准備:
1、 仙人掌PPT
2、 范畫兩張(由仙人掌變化出來的熊貓和蛋糕的圖畫)
活動過程:
一、 教師出示仙人掌的圖片,引出活動主題。
1、教師:小朋友們好,今天老師帶來了很多好看的圖片,小朋友們想不想來欣賞一下呢?那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教師出示仙人掌的圖片,請幼兒仔細觀察並說說你看到的仙人掌有什麼特點,它們是什麼形狀的,像什麼,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引導幼兒從不同的角度來觀察仙人掌,並啟發幼兒知道因為它們的形狀像手掌,所以叫仙人掌。)
2、教師在出示圖片的時候請幼兒仔細觀察連接在一起的仙人掌能組成一個什麼圖形,它們又能變化成哪些其他的東西。(教師著重讓幼兒說說圖片中的仙人掌像什麼,引導幼兒說出更多能變化的仙人掌。)
二、教師請幼兒看變形後的仙人掌PPT,讓幼兒仔細觀察。
1、教師:小朋友們都看過這么多仙人掌的圖片了,那你們知道仙人掌有哪些本領嗎?仙人掌還會變魔術呢!我們趕緊來看看仙人掌變了哪些魔術吧!(教師請幼兒看變形後的仙人掌PPT,請幼兒仔細觀察,說說仙人掌變成了什麼。)
2、教師播放變形後的仙人掌圖片,依次變化成小雞,石子路,樹葉等,請幼兒依次說說這些圖形都是由什麼變化而來的,有什麼特點。)
3、請幼兒充分發揮想像,並說說仙人掌還能變出什麼。
(幼兒說說仙人掌能變成什麼,教師及時將他們繪畫出來。)
三、教師出示範畫,讓幼兒跟著老師一起來讓仙人掌變變變。
1、教師:仙人掌能變出很多東西對不對呀?那老師也讓仙人掌來變一變了,我們來看看有什麼吧!
2、教師繼而出示仙人掌變形後的范畫圖:熊貓和蛋糕的圖片,請幼兒說說他們是怎麼變化出來的。(可以請幼兒說說仙人掌變成了熊貓的腦袋和耳朵,仙人掌還變成了兩層的蛋糕等,著重讓幼兒發揮想像,講述變化出的東西)。
3、教師請幼兒充分發揮想像,說說仙人掌還能變出什麼,並請幼兒自己來畫一畫。(繪畫時教師要著重強調幼兒繪畫要畫大一點,不要很小,還要把仙人掌身上的刺給畫出來,最好能繪畫出跟老師不一樣的作品。)
4、幼兒自由作畫,教師適當指導。
5、教師點評幼兒的作品。
活動反思:
這次活動的主題是「會變形的仙人掌」,幼兒對仙人掌不是很熟悉,只有初淺的知識,因而活動中我也讓幼兒知道了一些仙人掌的特點並讓幼兒看了很多仙人掌的圖片,也讓幼兒知道仙人掌是橢圓形的,身上有很多的刺,幼兒在活動中觀察得很仔細,從整體到局部幼兒都觀察過,也發現局部的仙人掌像很多圖形,自己只要稍微添加幾筆就會變成很多我們熟悉的小動物等。
為了更好地提高幼兒的創造力,我讓幼兒看了很多變化後的仙人掌圖片,幼兒看到後非常激動,原來仙人掌可以變這么多東西呀,活動中幼兒的繪畫興趣也提高了不少。
當然在活動中我也出示了范畫,是仙人掌變形後的熊貓和蛋糕的圖片,幼兒對熊貓非常喜愛,我繼而說熊貓要過生日了給熊貓送上蛋糕幼兒就更加喜歡了,觀察也更仔細入微了。
這次活動我覺得幼兒在想像力方面得到了充分的發揮,我在引導他們想像時也給了幼兒足夠的思考空間,讓幼兒觀察整體的仙人掌和單獨一片的仙人掌,從中引導幼兒展開想像,幼兒對活動非常感興趣,都能很好地將仙人掌變化成其他的物體,如,毛毛蟲,小兔子,太陽等,活動效果也很好。
這次活動存在的問題就是是否需要給作品添加色彩,因為幼兒是用水彩筆創作,勾畫出的線條也很豐富,但是很多作品一經上色卻將勾好的線條覆蓋了,完全失去了原先的創作效果,因而我想,在以後的活動中不要每幅畫都添加顏色,根據畫面來添加色彩,幼兒創作出的作品會更豐富多彩。
小網路:仙人掌原產墨西哥、美國、西印度群島、百慕大群島和南美洲北部;中國於明末引種,南方沿海地區常見栽培。仙人掌喜光、耐旱,適合在中性、微鹼性土壤生長。通常栽作圍籬,莖供葯用,漿果酸甜可食。
⑵ 幼兒園小班藝術活動教案
幼兒園小班藝術活動教案集錦六篇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需要准備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幼兒園小班藝術活動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動目標:
1.觀察畫面中媽媽和寶寶的動作,感受母愛的溫柔。
2.嘗試表達自己對圖畫色彩的感受。
重點難點:
觀察畫面中媽媽和寶寶的動作,感受母愛的溫柔。
活動准備:
1.幼兒用書:《清潔寶寶》。
2.畫者簡介與作品簡介。
活動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教師引導幼兒回憶媽媽的溫柔。
1.每個媽媽都愛自己的寶寶,你的媽媽做過一些什麼事情讓你覺得媽媽很愛你呢?
2.每個孩子都是媽媽的寶貝,媽媽總是溫柔地愛寶寶。
三、引導幼兒欣賞封底的名畫《洗澡》。
1.引導幼兒觀察並說出畫面的內容。
----美國的一位畫家卡薩特,畫了一幅《洗澡》的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畫面都有誰?她們在干什麼?
----畫面中媽媽和小女孩的眼睛在看什麼地方?
----你覺得這位媽媽怎麼樣?你覺得這時的寶寶在想什麼?
----你喜歡這幅畫嗎?喜歡這幅畫的什麼地方?
2.請幼兒觀察並感受畫面的色彩。
----這幅畫面中都有一些什麼顏色。
----媽媽裙子上的條紋和洗腳盆哪裡的條紋的顏色是一樣的?
----能說說是什麼顏色嗎?
----想像一下,如果畫面沒有白色,你會喜歡這幅畫嗎?(讓幼兒感受到這幅畫中白色也是一種重要的顏色)
四、欣賞封底小朋友的作品。
1.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小朋友的「洗澡」和「刷牙」的作品。
2.這是用什麼筆畫的?
3.你覺得畫面中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五、小結。
活動反思:
在每次名畫欣賞中,效果總是不太理想,分析原因,估計主要是因為這樣的.畫作他們不喜歡,不像卡通圖片這些顏色鮮艷、淺顯易懂;還有就是小班幼兒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前一個問題不感興趣,第二個問題就不聽了,就玩別的去了。這幅畫反應的是媽媽愛寶寶的情感,只有幾個孩子感受到了畫面傳遞出的母愛親情,表示要永遠愛自己的媽媽。在以後的名畫欣賞中,還要加強反思,如何讓幼兒認真聽、仔細看。
活動目標:
1.用正確的普通話語音吟誦兒歌。
2.發揮想像力,嘗試運用「……像……」的句式描述身邊水果的模樣。
3.用動作模擬水果的外形。
重點難點:
嘗試用「……像……」的句式描述身邊的水果。
活動准備:
幼兒用書,歌曲CD,掛圖
活動過程:
一、組織教學,激發幼兒興趣,請幼兒觀察掛圖,說出圖中水果的名稱,並根據水果的外形進行聯想。
1.認識這些水果嗎?
2.你覺得香蕉長得像什麼?(引發幼兒想像並用|「……像…..」的句式表達
3.為什麼香蕉像月亮?(引導幼兒說出香蕉的外形特徵與月亮的相似之處)
4.香蕉香蕉像月亮。(幼兒回答後,教師用兒歌中的語言再說一遍)
二、播放CD,請幼兒聆聽,感受兒歌的韻律。
三、幼兒學念兒歌並用手的動作表示兒歌內容。
1.香蕉香蕉像月亮,(伸出胳膊成彎狀並輕輕搖動)
2.梨子梨子像鈴鐺。(伸出左手食指和大拇指,再同樣伸出右手食指和大拇指,合在一起當鈴鐺左右搖)
3.菠蘿菠蘿長頭發。(左手握拳,右手掌打開放在拳頭上)
4.西瓜西瓜大嘴巴。(伸出雙手食指和小指比出「六」字,雙手合在一起左右搖。)
四、出示教學電子資源中的圖片,引導幼兒用「……像……」句式仿編兒歌,並嘗試用動作表示。
1.石榴石榴像燈籠。
2.楊桃楊桃像星星。
3.榴槤榴槤像刺蝟。
活動目標:
1、感受搖籃曲的寧靜、輕柔與優美,體驗媽媽對寶寶的關愛。
2、能安靜傾聽音樂,能用自己喜愛的動作表現媽媽哄寶寶睡覺的情景。
活動准備:
布娃娃及動物玩具每人一個,寧靜、輕柔的音樂;創設與音樂相符的環境。
活動過程:
一、利用娃娃導入活動激發興趣:
出示哇哇哇哭的娃娃,"寶寶哭了,要睡覺了,怎麼辦?誰來幫我想想辦法?(讓幼兒來說說你有什麼辦法)今天,老師就請小朋友們來當爸爸媽媽,哄哄寶寶睡覺。
二、教師邊表演 邊演唱歌曲,引導幼兒安靜傾聽。
1、教師邊唱歌曲,邊搖著娃娃,歌曲輕柔,動作緩慢,寶寶聽著歌曲睡著了
2、你們覺得這首歌曲聽起來怎麼樣?(請個別幼兒來說說)是總結幼兒的發言,並豐富搖籃曲
3、請個別幼兒來師范怎麼樣抱寶寶睡覺的動作。
三、引導幼兒圍坐在教師身邊
再次感受音樂的安靜,優美的情緒,享受音樂中媽媽對寶寶的關愛,並嘗試用體態、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1、今天,老師就請小朋友們來當爸爸媽媽,哄哄寶寶睡覺。
2、幼兒抱起布娃娃,跟著老師邊搖呀搖,邊唱歌曲哄寶寶睡覺。
3、教師講評抱布娃娃中出現的問題,要求幼兒按照正確的方法再來一遍
四、音樂游戲《散步》
1、幼兒抱著布娃娃隨音樂的變化而做相應的動作。
2、讓幼兒玩辦家家當爸爸媽媽,從中體會游戲中的樂趣。
活動延伸:
1、區域活動:引導幼兒在角色游戲情景中布置娃娃、動物睡覺的場景,自己扮演娃娃的爸爸、媽媽,隨音樂表現哄寶寶睡覺。
2、家園共育:請家長在孩子睡覺前唱給孩子聽,演唱時要輕柔舒緩。
設計意圖:
媽媽是孩子最親近的人,但孩子對媽媽的了解卻很少。讓孩子初步地了解媽媽的工作,了解媽媽工作的辛苦,引發幼兒關心媽媽情感的基礎,由此我設計了這個活動。
活動目標:
1.觀察畫面,清楚地表達自己對畫面的理解。
2.用畫面的方式表現媽媽抱著自己的溫馨情景。
重點難點:
觀察畫面,清楚地表達自己對畫面的理解。
活動准備:
活動前請家長幫忙發一張抱著孩子的照片的電子版給教師,幼兒用書《媽媽和我》,教學電子資源《媽媽和我》,圖畫紙、水彩筆、油畫棒、彩色蠟筆。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一起欣賞幼兒用書封底的名畫《母與子》和兩幅幼兒作品。
1.畫里有誰?
2.他們是什麼樣子的?
3.畫里的媽媽是怎樣抱小寶寶的?
4.小寶寶胖嘟嘟的手在做什麼?
5.小朋友的作品裡媽媽坐在什麼地方?她穿著什麼顏色的衣服?
二、教師播放電子資源中其他「母與子」的名畫,請幼兒欣賞。
三、教師播放家長抱著孩子的照片,請幼兒進行分享。
1.這是誰和自己的媽媽呢?
2.你的媽媽是怎麼抱你的?
3.媽媽抱著你時,你有什麼樣的感覺?
四、給幼兒發放圖畫紙和畫筆,請幼兒畫一畫媽媽抱著自己的樣子。
五、延伸活動: 語言《我的媽媽》
活動反思:
通過活動,引導孩子關心愛護媽媽,不依賴媽媽,萌發獨立活動的意識。由於孩子認識水平的限制,所以,在討論媽媽的工作時,僅限於知道媽媽在哪裡工作。還應在以後的活動中讓幼兒能通過多種途徑感受到媽媽對孩子的愛,了解到媽媽對孩子無微不至地照顧,並能大膽表達自己對媽媽的喜愛之情。但小班孩子的情感萌發,還需依賴生動、有趣的活動來實現。
活動目標
1.感受兒歌的韻律、節奏美,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能用身體動作表現兒歌並大膽表達。
3.理解兒歌內容,嘗試大膽朗誦兒歌。
活動准備
玩具小手 洗臉、漱口、穿衣的圖片 兒歌音頻 幻燈片等
活動重點
學會安靜傾聽兒歌,理解兒歌內容。
活動難點
能夠大膽的在同伴面前表演兒歌,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動過程
一、利用手指游戲,了解小手的作用
1.師幼一起做游戲「聽我說、跟我做」,激發幼兒對手的興趣,認識小手。
師:(1)剛才小朋友和自己的小手做了游戲,現在請數一數你有幾只手?比一比你的兩只手是不是一樣大?(知道兩只手合起來是一雙手。)(2)伸出我們的雙手,數數一共有幾個手指頭?(從拇指開始,按次序進行,手口一致地點數,數好後再換一隻手數。)
2.根據出示的玩具小手和圖片的提示,請幼兒說說、做做穿衣、扣*等動作。
師:我們的小手能做什麼?
二、安靜傾聽,感知兒歌的節奏感
1.播放音頻,請幼兒安靜傾聽兒歌。
師:你聽到了小手能做什麼事情?
2.教師結合圖片朗誦兒歌,使幼兒感知兒歌押韻的特點。
三、利用幻燈片教師有感情朗誦,使幼兒理解兒歌的內容
教師播放幻燈片,根據圖片提示,請幼兒學說兒歌內容。
四、師幼表演兒歌,鼓勵幼兒用身體動作在同伴面前大膽地表演,並朗誦兒歌
播放兒歌音樂,教師與幼兒一起伸出小手,表演兒歌。
小結:我們現在已經長大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才是最棒的小寶寶。
活動延伸
利用丙烯顏料進行手印畫:《我的小小手》。
附:
我有一雙小小手
我有一雙小小手,
一隻左來,一隻右,
小小手,小小手,
一共十個手指頭,
有了這雙小小手,
能洗臉來,能漱口,
會穿衣,會梳頭,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動反思
直觀的教具能幫助幼兒更好的了解小手的作用。由於小班幼兒經驗缺乏,又喜歡模仿,因此,教師准備了各種貼近生活的圖片,來拓展幼兒的經驗。
一、活動目標:
1、能根據聲音辨別樂器,並能找到相應的擺放位置。(這一目標對於小班幼兒獨立完成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尤其是要能找到相應的位置估計大部分幼兒沒有辦法完成,所以教師要及時加以指導。)
2、能仔細聆聽聲音,按規則操作。
二、活動重點:
能夠仔細聽辨聲音,認真操作活動材料。
三、活動准備:
鈴鼓、三角鐵等樂器。活動材料第6頁
四、活動過程:
(一)、什麼樂器在唱歌。(這一環節通過三個步驟幫幼兒記住打擊樂器的名稱。如:先介紹「這是鈴鼓「;介紹完五種樂器之後,可以讓幼兒指認鈴鼓在哪裡;最後指著鈴鼓問」這是什麼「,看幼兒能否准確說出鈴鼓的名稱。如果幼兒因為種類多而記不住,可以將樂器投放到區域角進一步加以鞏固。)
1、教師一次介紹樂器的名稱並演奏,幼兒根據不同樂器發出的聲音指認「xx(樂器名)在哪裡」。
2、請幼兒閉上眼睛聽樂器發出的聲音,辨別是什麼樂器在唱歌。
3、請個別幼兒蒙上眼睛,聽聽什麼樂器在哪個位置唱歌。
(二)、樂器在哪裡(這一環節教師再幫幼兒梳理一遍各種樂器的聲音特點,以便更好地開展下一個環節的活動。)
1、出示格子底板,將鈴鼓、三角鐵、圓舞板、雙向筒、鼓的圖片貼在相應的格子里。
2、請幼兒閉上眼睛,教師(或幼兒)一次演奏五種樂器。幼兒睜開眼睛,根據聽覺辯論「十字格」中相應的樂器。
(三)、樂器位置在哪裡
1、翻到幼兒操作材料第6頁。(這一環節教師一定要把操作要點跟幼兒落實清楚:先找藍色的「十字格」圖里的樂器,再看看空白「十字格」中的符號「▲」,分別與什麼樂器的位置相對應。)
2、請幼兒先用手指做連線動作,確定之後再把樂器和十字格中相應位置的「▲「連上線。
3、巡迴觀察,給需要幫助的幼兒提供指導。
五、活動延伸 :,可以將樂器投放到區域角進一步加以鞏固,使幼兒知道樂器的名字。
六、附欄:
七、活動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