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第二次世界大戰英國的空運業是怎樣發展的
在英國,開辦新的航空公司的情況是錯綜復雜的。對退役軍人來說,開辦航空公司並不需要大量的資金,而且他們也有的是辦法和熱情。在戰後初期就有70來家小型航空公司注冊。然而,成立新航空公司阻力很大,主要是先後建立的兩個國營航空公司所帶來的政治問題。這兩個公司,由於是特定的塗有國旗標志的空運機構,所以在各方面必須得到保護,由政府為它們取得國際航線的使用權。
1939年制定的「航空公司法」規定:在英國,一切國際空運活動都由國家掌管,這些規定大大挫傷了眾多私營公司創建人的熱情。因而,根據法律,私營公司的經營者們如想開辦對歐洲的航空公司已完全不可能。1945年,工黨政府肯定並發展了這項法律,把所有航空公司都收歸國有,而且在1046年8月1日英國歐洲航空公司正式成立之時,由此公司接管了英國國內所有航線,以及英國海外航空公司的歐洲航線。
這段時間對空運業那些自由企業的經營者似乎是無望的,但對那些真正具有頑強意志的人來說,仍然有工作可做,可以找到繼續從事空運業的途徑。整個海外世界對航空業都已變得非常熱心,而且只要價格公道,投入戰後空運業的仍不乏其人。製造商們再次將他們的注意力轉向生產專用於航線業務的飛機,使他們在長期以來持續生產能保證安全的飛機的基礎上,又取得了可喜的發展。
此時出現的人物有傑克.瓊斯少校,他建立了東盎格魯飛行服務公司,後來由於創建了(英吉利)海峽航空公司而著稱。其他出名人物還有:F.A.(「弗萊迪」)萊克爾,哈羅德.班伯格,埃里克.賴蘭茲,空軍准將鮑威爾,唐.埃弗拉爾,巴里.艾克曼。他們不僅是要飛行。而且想為熱切需要空運事業的世界做點好事。哈羅德.班柏格就是這樣一個典型人物。他年紀很輕(25歲),資金又少,但卻做好了開始工作的准備。1948年4月,他創建了鷹航空有限公司;他的第一架飛機是用一架哈利法克斯轟炸機改裝的,為使原先的炸彈艙加深加大,在機身下部還安裝了一個貨籃。在柏林空運公司突然結束之時,雖然班伯格和唐.貝內特這些經營者們的經驗都比以前更加豐富了,但卻很難繼續找到固定的工作。慶幸的是,條件在向好的方面發展;1949年制定的「國內航空法」為英國的航空公司開辦者們帶來了轉機。該法令規定,各獨立航空公司可以作為國營的英國海外航空公司和英國歐洲航空公司的「聯營公司」領取執照營業,因而許多私營公司的經營者們認為這種適度解凍是情況稍許好轉的一個預兆:即使不允許獨立航空公司的經營者們直接與國營公司在定時空運方面競爭,至少他們可得到經營的機會。
1952年,這些「獨立經營者們」的境況又進一步好轉;新的保守黨政府對1949年的法令做出了一個條件放得很寬的解釋,它允許私營航空公司申請在英國海外航空公司和英國歐洲航空公司業務范圍以外開展輔助性空運業務的執照。在過去的五年中,英國的私營航空公司大量增加,現在他們開始惹人注目了。一些出名的航空公司名字很快就為大家所熟知。鷹航空有限公司改名為鷹航空公司,而且哈羅德.班柏格用「約克」飛機和維克斯「海盜」飛機取代了他原先的飛機。
莫頓航空服務公司開始了布里斯托爾,海峽群島的定期空運業務,坎布里安航空公司開始了加的夫-海峽群島的空運業務。賽夫萊特航空公司開始經營曼徹斯特-馬恩島的空運業務,而空中航線公司開始經營伯恩默思——澤西島的空運業務。曼克斯航空包機公司和蘭開夏飛機公司也都進行了嘗試。橫貫航空公司也開始用它為數不多的阿維羅「安森」飛機在倫敦-巴黎航線上運送郵件和報紙。
阿奎拉航空公司定期、集中地用其水上飛機向馬德拉和熱那亞等地開展空運業務,後來又使用「海德」水上飛機對地中海地區卡普里島等游覽勝地開展空運。在空運業務中,最突出的要屬銀城航空公司自1948年7月14let開始的空運。銀城航空公司是由一澳大利亞采礦集團在布羅肯希爾(即「銀城」)建立的(1946年),全部股份於1948年被空軍准將G.J.鮑威爾和英國航空集團買下。該公司持有經營執照,使用向製造商租採的布里斯托爾「運輸機」飛機,在世界上開創了空運轎車的業務,從林普尼飛往勒圖蓋,這是飛越海峽最方便的航線。該公司的定期航班在第二年總共空運了2600輛轎車和7900名乘客。從那時起,這種空運業務就逐年發展起來。由於它的成功,銀城在此海岸的下部地區利德建起了自己的飛機場,並給它起了一個恰如其分的名字:「渡口機場」。這個機場設有專用的車輛裝卸設施,且鋪設了一條跑道;這些條件在林普尼是沒有的。另外,對於銀城來說,自己擁有一個機場是有許多明顯好處的。這家公司越辦越強大,到1957年,銀城對歐洲大陸空運了230000輛車輛和612000名旅客。
1956年,在這一業務中出現了一個競爭者——弗萊迪.萊克爾的公司,即包機公司。該公司經營從英國南部至鹿特丹和奧斯坦德的空運,使用的飛機與銀城公司的同型。包機公司經營的業務被稱作「海峽空中橋梁」,而且也是從一開始就很成功。該公司後來並入了英國聯合航空公司,其創建者及總經理弗萊迪.萊克爾離開英國聯合航空公司,成立了自己的假日包機公司——萊克爾航空公司。
與此同時,其他公司也都在進行嘗試,並且在空運業務的經營中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空運了各種各樣的貨物。丹航空服務公司於1955年在布萊克布希開業。卜克斯空運公司、德比航空公司、唐.埃弗拉爾航空公司和空中航線公司引進的飛機有DC-3、「約克」和其他飛機,而空運公司(1928年建立)與亨廷空運公司一起經營非洲到其他地區的貨運業務。由亨廷空運公司發展成的亨廷一克蘭空運公司,逐漸發展成一家專運牲畜的公司(特別是運豬)。它曾用「約克」飛機運輸刃頭豬到維也納和其他地區去繁殖。賽馬、機械、飛機發動機和部件、鮮花、報紙、服裝、動物園的動物、郵件、熱帶魚、小汽車(包括賽車)和為陸軍專門包運的軍用物資,都是空運的。這雖然並不總是能贏利的,但可確信的是,這可使合同接踵而來。
用戶為完成各種各樣的業務而使用的飛機,在開始時都是些雜七雜八的型號,後來才逐漸發展成與他們承擔的業務真正適應的飛機。最廣為應用的DC-3飛機,是一種戰後剩餘飛機,載貨量3噸,顯然可飛往任何地區——而且常常是非它不可。它的後繼機,即道格拉斯公司製造的DC-6飛機,在1949年才作為一種優質新飛機進入運輸機行列。DC-6A飛機於1949年9月首飛,是貨運型,有效載重達6350千克;曾有一次,DC-6A空運了一件10430千克重的擠壓機,這是當時空運的最大件貨物。
「哈利法克斯」飛機的民用型和最大有效載重為2195千克或載9名乘客的「蘭開斯特人」飛機,用於和平時期的空運業務一直是很不經濟的;然而有一些飛機比這兩種飛機要強,如可載7噸貨物的阿維羅「約克」飛機和布里斯托爾170型「運輸機」,它可載三輛大轎車和14名乘客,為空運工作展示了新的一頁。此種「運輸機」飛機現仍在一些公司使用,如紐西蘭的安全航空有限公司,該公司有11架「運輸機」飛庫克海峽航線。
戰後幾年中使用的與時代很不相適宜的飛機顯然是英國歐洲航空公司的O.H.89「特快」飛機和容克斯Ju52/3M飛機,當然這些飛機也做出了寶貴的貢獻。英國歐洲航空公司曾有多達45架D.H.89飛機,而肖特兄弟和哈蘭公司在貝爾法斯特為英國歐洲航空公司又修復了一批原德國Ju52飛機,並將這些飛機用於蘇格蘭和飛越愛爾蘭海。這些Ju52/3M「朱庇特」飛機的有效載荷為1587千克。
在戰後最初的幾年裡,生產了相當數量的有趣的新型飛機;這些飛機中,有的壽命出人意料地長,也有的純屬曇花一現。前者中有布雷蓋763「雙層」飛機;這是,種法國飛機,首飛時間是在1949年2月。該機盡管是一種相當大型的客貨兩用飛機,但在設計時布雷蓋就認定:只有採用雙層結構,才能獲得所需的艙內地板面積。在生產第一架樣機之後又生產了3架預生產型763飛機,其中一架的最大起飛重量達45000千克,甚至超過了最大起飛重量為42184千克的DC-6飛機,因而獲得了適航證。布雷蓋763「雙層」的最大起飛重量後來達到51600千克。阿爾及利亞航空公司採用了763型飛機,而且這種飛機到1953年仍然在法國注冊,為銀城航空公司在柏林一漢堡貨運航線上飛行了240小時。1965年,法國航空公司重新啟用布雷蓋763運輸機;飛巴黎至倫敦航線,定名為「通用」運輸機,1966年1月又用該機飛巴黎一布里斯托爾航線。
著名的邁爾斯飛機公司在1946~1948年製造的「空中貨車」和「商船」飛機,在當時也許不很出名,但還是很重要的。邁爾斯公司在戰時曾為英皇家空軍生產了數百架教練機。「空中貨車」是一種上單翼雙發飛機,採用木質、金屬混合結構,裝有兩台「卷雲長者」發動機。它可載9名乘客和一輛小汽車;為使小汽車能直接駛入貨艙,設有特種後裝卸門。該機航程為645千米。
它的後繼機邁爾斯「商船」比它還要大,是一種沿用同一基本設計的四發發展型,採用的發動機是186.26千瓦的「吉卜賽女王」發動機,可載20名乘客或2噸貨物。整個後機身是一個流線型的艙門,可用鉸鏈開啟,此門與「空中貨車」上的後艙門一樣,也是用於裝卸貨物。「空中貨車」可用作貨運飛機、空中救護飛機、手術室、流動車間、飛行教室、運馬飛機或通用支線飛機,其最大航程為1370千米。
與「空中貨車」一樣,「商船」的壽命很短,人們對它沒什麼特別的印象,但重要的是,這兩種飛機對戰後空運業的發展都做出了重大貢獻,並且幫助那些有抱負的用戶走上了空運業的道路。這兩種飛機完全可作為後來飛機(如60年代的產品「空中貨車」)的開路先鋒而載人史冊。今天,英國歐洲航空公司又以20年前的開路先鋒飛機的名字「商船」為它「前衛」運輸機的改型飛機命名,從而使「商船」這個名字得到永生。
『貳』 希特勒的13個太保叫什麼名字
希特勒時代只有蓋世太保(秘密警察),早期的是沖鋒隊,領導人羅姆,後來是希特樂因為羅姆和德國軍隊的關系不好,把羅姆幹掉了,後來就有蓋世太保,主要領導人希姆萊,海德里希.另外還有兩個重要人物,一個是唯一的帝國元帥,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王牌飛行員戈林,還有宣傳部長戈培爾也是他的領導班子重要成員.以下是詳細的。納粹黨執政期間主要領導人
元首兼沖鋒隊司令 - Adolf Hitler [阿道夫.希特勒]
副元首 - Rudolf Hess [魯道夫.赫斯]
黨務府秘書兼元首秘書 - Martin Bormann [馬丁.鮑爾曼]
元首府秘書兼黨的納粹寫作保護委員會主席 - Phillipp Bouhler [菲利普.波爾]
黨衛隊國家領袖 - Heinrich Himmler [海因里奇.希姆萊] (1929-1945),Karl Hanke [卡爾.漢克] (1945)
沖鋒隊參謀長 - Ernst Rohm [歐恩斯特.羅姆] (1922-1934),Victor Lutze [維克多.魯茲] (1934-1943),Wilhelm Schepmann [威廉.謝普曼] (1943 - 1945)
國家宣傳兩袖兼柏林黨區領袖 - Joseph Goebbels [約瑟夫.戈培爾]
國家青年領袖 - Balr von Schirach (1932-1940) [包德.玢.施里奇],Arthur Axmann [阿瑟.艾克曼] (1940-1945)
國家組織領袖兼德國勞工陣線領袖 - Robert Ley [羅伯特.雷]
國家農村領袖 - Richard Walter Darr [理查德.沃爾特.達雷] (1933-1943),Herbert Backe [賀伯特.貝克] (1943-1945)
國家新聞領袖 - Otto Dietrich [奧托.德里奇]
議會領袖 - Wihelm Frick [威廉.佛里克]
黨的法律局長 - Hans Frank [漢斯.佛蘭克]
黨的外務局長兼元首黨內的意識形態代表 - Alfred Rosenberg [阿爾弗雷德.羅森堡.羅森堡]
黨的市政局長 - Karl Fiehler [卡爾.菲勒]
黨的殖民政治局長 - Franz von Epp [佛蘭茲.玢.易普]
黨的新聞局長 - Max Amann [馬克斯.阿曼]
黨的調查調解委員會主席 - Walter Buch [沃爾特.布希]
黨的紀檢委員會主席 - Wilhelm Grimm [威廉.格林]
黨司庫 - Franz Xaver Schwarz [佛蘭茲.施華茲]
納粹黨德國內閣成員
國家總理兼國防軍最高統帥 - Adolf Hitler [阿道夫.希特勒]
副總理 - Franz von Papen [佛蘭茲.玢.巴本]
國防部長 - Werner von Fritsch [瓦爾納.玢.弗立契] (1932-1935)
國防軍統帥部長 - Wilhelm Keitel (1935-1945) [威廉.凱德爾]
國家外交部長 - Konstantin von Neurath [康斯坦丁.玢.牛內特] (1932-1939),Joachim von Ribbentrop [約希姆.馮.里賓特洛甫] (1939-1945)
國家內政部長 - Wilhelm Frick [威廉.佛里克] (1932-1944),Heinrich Himmler [海因里奇.希姆萊] (1944-1945)
國家航空部長兼普魯士總理兼議會主席兼四年計劃特使 - Hermann Goring [赫爾曼.戈林]
國家財政部長 - Lutz Schwerin von Krosigk [魯茲.施溫.玢.克羅斯克]
國家司法部長 - Franz Schlegelberger [佛蘭茲.施里戈伯格]
國家經濟部長兼國家銀行行長 - Hjalmar Schacht[雅爾瑪�6�1沙赫特] (1933-1937),Walther Funk [沃爾特.芬克] (1937-1945)
國家營養與農業部長 - Richard Walter Darr (1933-1943),Herbert Backe (1943-1945)
國家勞動部長 - Franz Seldte [佛蘭茲.塞爾特]
國家科學教育與公共制導部長 - Bernhard Rust [伯納德.羅斯特]
國家公眾啟蒙與宣傳部長 - Joseph Goebbels [約瑟夫.戈培爾]
國家交通部長 - Julius Dorpmller [朱利葉斯.多普勒]
國家郵政部長 - Wilhelm Ohnesorge [威廉.歐尼斯歐治]
國家宗教部長 - Hanns Kerrl [漢斯.科爾]
國家武器彈葯與軍備部長兼公路總監兼托特德組織領袖 - Firtz Todt [佛蘭茲.托特德] (1933-1942),Albert Speers [阿爾伯特.斯佩爾] (1942-1945)
國家東方佔領區部長 - Alfred Rosenberg [阿爾弗雷德.羅森堡] (1941-1945)
國家不管部長兼波蘭佔領區總督 - Hans Frank [漢斯.佛蘭克]
國家不管部長兼波西米亞-摩拉維亞國家保衛官(捷克佔領區總督) - Konstantin von Neurath [康斯坦丁.玢.牛內特] (1939-1941),Reinhard Heydrich [理查德.海德里奇] (1941-1942)
國家不管部長兼荷蘭佔領區國家專員 - Arthur Seyss-Inquart [阿瑟.塞斯-英庫特]
總理府國務秘書 - Hans Lammers [漢斯.拉馬斯]
總統府國務秘書 - Otto Meissner [奧托.梅斯勒]
『叄』 黨衛軍和蓋世太保的關系
(1)蓋世太保
即納粹德國秘密警察。蓋世太保是德語「德國秘密警察」(Geheime Staatspolizei)的縮寫Gestapo的音譯。1933年春季,戈林在接管普魯士警察局之後,以政治警察為核心組建普魯士「國家秘密警察處」,簡稱「蓋世太保」。1934年4月,希姆萊任普魯士警察總監和蓋世太保首腦。1936年6月,希姆萊任德國警察總監、蓋世太保首腦和黨衛隊帝國長官,具體組織實施法西斯恐怖統治。希姆萊將警察系統改組為保安警察總局(下轄秘密警察局和刑事警察局)、治安警察總局和風紀警察總局。1936年10月,全國政治警察統一名稱為國家秘密警察。1939年,秘密警察局轉隸德國中央保安局。秘密警察共有3萬余名成員,滲透並控制著德國社會的各個領域和德佔區,擁有大量監獄和集中營,利用發布監護拘留令和押送集中營的特權,大肆迫害和殘殺猶太人、共產黨人、民主人士和無辜居民。參與製造1938年的「布洛姆貝格事件」和「弗里奇事件」,導致德國國防部長布洛姆貝格和陸軍總司令弗里奇的去職;參與吞並奧地利和侵佔捷克斯洛伐克;參與製造所謂波軍士兵襲擊德國格萊維茨廣播電台、造成波蘭進攻德國的假象的事件;組織實施對猶太人的所謂「最後解決」,在歐洲范圍內製造全面恐怖。納粹德國戰敗後被取締。1946年,被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宣判為犯罪組織。
蓋世太保術語解釋
Abwehr軍事情報局:由威廉·卡那裡斯海軍上將領導的軍事情報局後來並入中央安全局。
Einsatzgruppen特別行動隊:流動武裝警察部隊,由保安警察、保安處和蓋世太保組成,用來進攻和處決被佔領國的敵人。每個特別行動隊多達3000人,也被稱之為Einsatzkommando。
Endlosung最終解決:第三帝國從1941至1945年企圖全部消滅歐洲猶太人的計劃。雖然對此沒有書面命令,但希特勒在《我的奮斗》中提到「一個民族」要「消滅弱小的民族,以便給強大的民族讓位。」
Gualeiter納粹省黨部:德國和某些軸心國納粹黨的權力機構,地理單位為Gaue,由Gauleiter領導。
Hakenkreuz卐:納粹稱卐起源於「亞利安神話」。最初使用於「自由軍」年代,1935被使用在德國新國旗上。
HohereSS-undPolizeifuhrer黨衛軍地區總指揮:一個地區除警察之外的所有黨衛軍的最高指揮官,直接歸希姆萊領導。
Ordnungspolizei治安警察:蓋世太保和保安警察以外的警察,在國內負責民事事務,如:交通、巡邏和日常警務工作。然而,在被占國,尤其是在波蘭和蘇聯,治安警察經常扮演特別行動隊的角色。
Reichsfuhrer-SS帝國黨衛軍元首:帝國黨衛軍的領導人,由海因里希·希姆萊擔任。1936年以後,他還有一個頭銜「德國警察頭目」。
Reichsleiter中央政治局委員:最著名的人物之一就是馬丁·鮑曼。
Reichssicherheitshauptamt帝國中央安全局:1939年建立,將包括蓋世太保在內的所有的非軍事情報機構合並為一個組織,萊因哈德·海德里希任局長。1942年,萊因哈德·海德里希被刺殺,從1943年1月30日,恩斯特·卡爾登勃魯納接任局長。
Schutzhaft保護性拘留:根據1933年2月28日頒布的法律,當局的所有反對者都在其范疇之內:猶太人、工會會員、共產黨人以及吉普塞人、同性戀者、輕微犯罪分子和異教徒。
Schutzstaffel元首衛隊:原是希特勒的私人保鏢,被希姆萊變成了國中國和軍隊內的軍隊,別稱「黑衣衛隊」。
Sicherheitsdienst保安處:至少在字面上,保安處是納粹黨的情報機關,蓋世太保是國家秘密警察,但實際上,二者緊密合作,有時難以區分。保安處更側重追捕思想上和種族敵人。
Sicherheitspolizei保安警察:名義上,僅僅是名義上政府的一部分,而不屬於蓋世太保,但實際上,經常與保安處勾結在一起,充當各國政治警察和刑事警察的結合物。
SSundPolizeifuhrer黨衛軍分區區隊長:負責特定區域的分區指揮官,附屬於更高層蓋世太保、警察和希姆萊領導。
Sturmabteilung沖鋒隊:也稱「褐衫隊」,最早為1921年恩斯特·羅姆在慕尼黑招募來保護納粹演講的部分穿制服的支持者。在1934年血洗沖鋒隊羅姆的「長刀之夜」時被大大削弱。
Volksgericht人民法院:在柏林成立並快速判決帝國叛徒的令人恐懼的法庭。在判決1944年企圖暗殺希特勒的人之後,直至1945年幾乎沒有開庭。
WannseeConference萬塞會議:1942年1月20日在柏林市郊大萬塞舉行的依次會議,會上提出了「最終解決」,回顧了迄今所取得的成就,並討論了如何利用大量被驅逐的猶太人勞動力的方式。這次會議也為主持會議的海德里希提供了展示權威的機會。
資料來源:《圖說蓋世太保史》
帝國中央安全局內部結構
帝國中央安全局下轄七個處
I處:人事和組織
II處:行政和財務IID科:技術
IIAC科:安全警察預算IICB科:保安處預算
IIB科:護照
IIA科:組織和法律IIA1組:組織
IIA2組:立法
IIA3組:賠償
IIA4組:保衛
IIA5組:沒收
III處:情報(國內)IIIA科:法律結構
IIIB科:種族事務
IIIC科:文化和宗教事務
IIID科:工商業
IIIE科:上層社會
IV處:蓋世太保N科:1941年成立,負責綜合情報
IVA科:敵對者IVA1組:共產主義
IVA2組:反顛覆
IVA3組:反動者和自由主義者
IVA4組:暗殺
IVB科:宗派和教堂IVB1組:天主教徒
IVB2組:新教徒
IVB3組:共濟會成員
IVB4組:猶太人
IVC科:黨務
IVD科:佔領區IVC2組:政權反對者
IVC2組:教堂和宗派
IVD3組:資料和黨務
IVD4組:西區
IVD5組:反間諜
IVD6組:外僑
IVE科:反間諜IVE1組:帝國內部
IVE2組:政策制定
IVE3組:西方
IVE4組:斯堪的那維亞
IVE5組:東方
IVE6組:南方
IVF科:邊防警察
V處:刑事警察VA科:保衛措施
VB科:鎮壓措施
VC科:身份
VD科:技術犯罪學院
VI處:情報(國外)VIA科:情報組織
VIB科:西方諜報
VIC科:俄羅斯/日本諜報
VID科:美洲諜報
VIE科:東歐諜報
VIF科:技術
VII處:資料VIIA科:管理
VIIB科:分析
(2)納粹的黨衛軍和德國的國防軍有本質的不同
一戰結束後,德意志帝國戰敗,根據凡爾賽條約,德國只能保留10的武裝部隊用來自衛,被稱為國防軍,國防軍顧名思義,就是保證國防的,使德國的正規的合法的武裝力量
黨衛軍的前身是納粹黨的沖鋒隊,說白了就是是納粹成立的打手性質的組織,幫希特勒鏟除異己,後來改名為黨衛隊,希特勒上台後,開始瘋狂擴充軍備,黨衛隊也升級為黨衛軍,規模迅速擴大,職能也從單純的維護納粹利益變成憲兵式的,再後來基本等同軍隊
由於黨衛軍的起源源於納粹黨,所以對於希特勒而言,黨衛軍是比國防軍更可靠的力量,在武器裝備和人員訓練上,黨衛軍普遍高出國防軍一籌,對於蘇聯紅軍和盟軍而言,黨衛軍是比國防軍更難對付的敵人,他們的裝備好,訓練有素,人員素質高,思想受毒害更重,作戰極為勇猛,簡單點說,黨衛軍就是德國武裝力量中最精銳的部隊
黨衛軍成員雖然比國防軍更風光,但卻不享有日內瓦公約中的戰俘待遇,說白了,就是被俘虜後可能隨時被槍斃,因為他們不是軍隊,只是「不受保護的武裝力量」
黨衛軍的服飾和國防軍有些差異,最明顯的在領章和帽徽,黨衛軍的領章有閃電狀的「SS」字母標識,帽徽是骷髏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