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生藏族裙子袖子穿法如下:
1、穿上襯衣和襯褲。
2、將袍底提至習慣高度,男至膝,女至腳面。
3、用腰帶扎緊,前面要平整,後面折皺要有序。
4、腰帶紮好後放下衣領,將提起的部分垂懸於腰部,形成芹茄一個自然的寬大的囊袋,可以隨身攜物乃至放嬰孩。
5、穿好袍後一般要露出右臂,有轎首早的則將雙袖橫扎於腰際,露閉雀出雙臂,也露出高領襯衣。
6、穿靴載帽,佩掛各種飾物。
㈡ 去西藏拍照穿什麼比較好
1、西藏每年最好的旅遊時間是三月底到四月中旬的林芝桃花節,和6月初到10月中旬,從風景和氣候來講,是最好的。
冬季風沙大,空氣乾燥,含氧量少,身體會感覺不舒服。
2、西藏拍照漂亮的衣服最好不要穿短裙和短褲,同時進入西藏任何寺廟都是要求穿衣蓋過膝蓋的。到了西藏太陽帽和墨鏡都是少不了的。女士穿藏族和尼泊爾特色的裙子拍照都非常不錯,外加買一條披肩,防曬又美麗、
3、穿藏裝拍藝術寫真那也是美噠噠的。
4、西藏處處是美景,藍天白雲,草原,雪峰,聖湖,穿平時的衣服拍照也是很不錯的。
希望以上的回答可以幫到您,189西藏游祝您旅途愉快。
㈢ 藏袍腰帶怎麼系
藏族服裝具有悠久的歷史,對藏族服飾的研究必然促進、加深對藏族的形成及文化發展史的研究。據史料考證,早在公元前11世紀前後,藏族的服飾,可能就已具備了現代藏族服裝的基本特徵了。
後來由於居住在西藏各地的部、族的互相交往以及其他因素的影響,藏族服飾又在不斷演變、發展和豐富了。
藏裝是藏族人民的平常衣著,也是區別於其他民族最顯著的特徵。基本特點是大子裡面還要穿襟、右衽,腰襟肥大,袖子寬長,衣領、襟邊、袖口、下擺等處多以細毛皮、氆氌或色布鑲邊。白天勞動時多脫掉一袖或雙袖,左右盤扎於腰間。袍一件長袖襯衣。男子束腰帶時,一般將袍子下擺提至膝蓋。女子束腰時一般將袍子上提少許,使下擺遮住踝關節。具體的式樣,男女及各地區各有特色。
中文名
藏裝
基本特點
肥大、長袖、寬腰、右襟
質地
皮毛、花布等
款式
無需量體裁衣的直線服裝
民族
藏族、門巴族、珞巴族等
快速
導航
結構特徵
形成
區別
地域差異
發展歷程
款式
因地區不同,藏裝在用料、工藝上差別較大,但樣式上大同小異。一般來說,藏裝有袍裝、便裝和襯衫等。
袍裝是最常見的,為大襟服裝,男式寬大,帶袖,女式銷窄,分有袖、無袖兩種。城鎮居民喜用高級毛料製作袍裝,農區用氆氌,牧區用毛皮。因袍裝都比較長,著裝時要提起下擺,束以腰帶,天熱時只穿左袖,不穿右袖。男式袍裝著裝英武,女式瀟灑秀麗。
襯衫也是大襟式,唯男式多白色、高領、有扣,女式多花色、翻領、無扣。另外,女式襯衫袖子要比衣服長40多厘米,平時挽起,舞蹈時放下,翩翩起舞,特別優美。
在農區,比較喜歡著便裝。男式分上衣和褲子兩件,上衣較短小,大襟,用料氆氌,大多為黑、白兩色。女式僅有上裝,對襟,用料氆氌,黑色,著裝時罩在袍外。
結構特徵
肥腰、長袖、大襟是藏裝的典型結構。牧區的皮袍、夾袍,官吏、貴族的錦袍及僧侶在宗教節日活動中的服裝具有這種特點。拉薩、日喀則、山南等地區的「對通」(短衣)也有此特點。至於工布地區的「古秀」,其基本結構也是和肥腰、大襟類更簡化了,這種服裝不但省去了袖子,而且把衣襟和前身合並在一起了。
藏族服裝結構的基本特徵,決定了它的一系列附加裝束。穿直統肥袍行走是不方便的,腰帶就成了必不可少的用品。腰帶和靴子又是附著飾品的主要穿戴。各種樣式的「羅松」(鑲有珠寶的腰佩)系在腰帶上垂在臀部,形成各種各樣的尾飾。各種精美的「止窮」(類似匕首)也都系在腰帶上。
藏裝,藏語稱為「曲巴」,雖有地區差異,但其基本特徵是大襟、寬腰、長袖、超長、無扣、藏裝品種多樣,可分為長袖高領襯衣、寬腰粗布襯褲、長袖皮袍、布袍、無袖袍、長坎肩、短坎肩、圍裙、腰帶、靴、帽等。藏裝的特點是寬大、保暖、實用、一衣多用。藏袍長過身高,左襟大,右襟小,無領。著裝十分講究,先穿上襯衣和襯褲,然後將袍底提至習慣高度,一般男至膝,女至腳面,再用腰帶扎緊,前面要平整,後面折皺要有序。
腰帶紮好後放下衣領,將提起的部分垂懸於腰部,形成一個自然的寬大的囊袋,可以隨身攜物乃至放嬰孩。穿好袍後一般要露出右臂,有的則將雙袖橫扎於腰際,裸其雙臂,露出高領襯衣。接著再穿靴載帽,佩掛各種飾物。康巴服飾農區和牧區有所區別,主要反映在服裝用料和頭飾上。
過去農區主要以氆氌為衣料,也有用布或毛嘩嘰的;牧區則使用耐寒的綿羊或山羊皮,一般為皮朝外毛在內的板皮袍。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二十年來,康巴藏族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請同在無論農區或牧區,衣料質地都有了很大的改進,除勞作時穿習慣的氆氌袍外,平時一般都穿錦花袍、綢花袍、綉花緞袍、提花皮面袍等。此外,農牧區藏裝都有鑲邊的習慣、一般鑲上黑色平絨、毛呢或彩色氆氌,也有許多在衣襟、袖口、底邊等處鑲上水獺皮、虎、豹皮等動物皮毛。鑲邊大約寬10至15厘米,也有寬達30多厘米的。
㈣ 你能說出藏袍,蒙古袍,朝鮮服裝的特點嗎
藏族服飾基本結 構為肥腰、長袖、大襟長袍。穿 用這種結構肥大的服裝夜間和衣 而眠可以當被。袍袖寬敞,臂膀 伸縮自如,既防寒保暖又便於起 居、旅行,白天氣溫上升更可脫 出一個臂膀,方便散熱,調節體 溫。久而久之,脫一袖的裝束便 形成了藏族服裝特有的風格,據 史料記載和考古發現,藏族服飾 的這種基本特徵大約遠在戰國以 前就已形成,至今仍保留了濃厚 的高原民族特點。
(2)男女皆愛飾物 各地藏族男女特別講究飾物,飾品的質地較多,有銀、金、珍珠、 瑪瑙、玉、松石、絲、翡翠、珊瑚、琥珀等。運用廣泛,有頭飾、 發飾、鬢飾、耳環、項鏈、胸飾、腰飾、戒指等。造型美觀,多為 自然形狀。婦女都喜歡戴珊瑚、瑪瑙、項鏈和銀質佛盒;男子普遍 佩戴各種腰刀、火鐮等飾物、也有戴耳環、戒指和手鐲的。
(3)配色大膽精巧
藏族服飾的另一特點還突出地表現在色彩的依次遞增和構圖上。牧 區皮袍的花邊,常用藍、綠、紫、青、黃、米等豎立色塊,依次組 成五彩色帶。女皮袍的肩部、下擺和袖口,常用近10厘米寬的黑、 紅、綠、紫色條紋依次排列。她們常用十字紋樣的花領袍和靴上作 裝飾,給人以「慈善」、「愛撫」、「與人為善」的聯想。她們大 膽地運用紅與綠、白與黑、赤與藍、黃與紫等對比色,並且巧妙運 用復色、金銀線取得明坑邙又和諧的藝術效果,配色十分大膽、精 巧 .
西藏服飾特點(細分)
1、服飾基本結構是肥腰、長袖、大襟右衫、長靴、編發、飾品。 2、基本特徵表現為品類繁多,可分為袍、短衣、坎肩、腰帶 、帽、靴、邦典、發飾,首 飾、佩飾等。 3、式樣上分為:長袖袍、無袖袍。
4、質地上分為:錦花袍、綢緞袍、光板羊皮袍、氆氆、毛呢夾袍、素布袍等。
5、色彩特點表現為對比強烈,如紅與綠、白與黑、黃與紫,並運用復色,金銀線搭 配使服飾色調明快而又和諧。
在內蒙古、新疆等地牧區,男女老幼一年四季都喜歡穿長袍,俗稱"蒙古袍"。春秋穿夾袍,夏季穿單袍,冬季穿皮袍、棉袍。男袍一般都比較肥大,女袍則比較緊身,以顯示出女子身材的苗條和健美。其式樣和顏色因地因人而略有差異。一般蒙古袍的特點是寬大袖長、高領、右衽,多數地區下端不開衩。袍子的邊沿、袖口、領口多以綢緞花邊、"盤腸"、"雲卷"圖案或虎、豹、水獺、貂鼠等皮毛裝飾。既美觀大方,又具有良好的實用功能。冬天防寒護膝,夏天防蚊蟲叮咬、遮暴曬。行可當衣,卧可作被。鄂爾多斯等地的蒙古人還喜歡在袍外套穿長短不一的坎肩
在草原上,男女老幼四季都喜歡穿長袍,這就是蒙古族特有的蒙古袍。袍身寬大,束有腰帶,因性別不同,樣式和顏色也不同。一般女子所穿的蒙古袍比男子的窄些,多以紅、粉、綠、天藍等為主色,逢節慶之時,還要配戴用瑪瑙、珍珠、珊瑚、寶石、金銀玉器等編織的頭飾;男子則多喜歡穿棕色和藍色的蒙古袍。
朝鮮族服飾特點
朝鮮族一向喜歡穿素白衣服,故有 "白衣民族"之稱。對白色的偏愛,典型地反映了朝鮮族酷愛潔凈的特點。最初遷入境的墾民多以線麻自織的麻布為衣料,質地粗糙,夏季涼爽,但冬不保暖。以後隨著織布工藝技巧的不斷改進,麻布越織越好,不僅紋細且少有斑點,顏色亦經漂洗由黃變白。在相當長的時期,麻布、土布一直是朝鮮族傳統服裝的主要面料。
朝鮮族服裝的特點是斜襟,無紐扣,以長布帶打結。朝鮮族的傳統服裝,男女迥然不同。男子的褲襠肥大,易於盤腿而坐,褲腳繫上絲帶,並喜歡在上衣加穿帶紐扣的有色坎肩,但不鑲邊,講究合體,顏色多為灰、棕、黑色。出訪時再加穿長袍(式樣與上衣相同,只是長及膝蓋)。
朝鮮族長袍能體現男性持重的風度和雄健的體魄。長袍,禮貌是朝鮮族男性外出的服飾。現在,傳統的長袍已無人問津,但男性襖褲仍是老年人"花甲"慶典必穿的禮服。
男女所穿的上衣,在斜襟上都鑲著白布邊。這種白布邊可以經常拆洗,使衣服保持干凈。傳統的朝鮮族女裝,其特點是襖短裙長。襖的衣領同襟連成一條斜線,衣襟右掩,沒有紐扣。朝鮮族傳統女性服裝,以黃襖粉裙為典型。襖長及至現在上衣三個紐扣之上,裙長及膝蓋或腳面不一。襖袖呈圓弧形肥大,左右衣襟以兩根長長的結帶在右胸前打一個蝴蝶結,長長的飄帶給人以飄逸的美感。襖的領口、袖口多以不同顏色的布條鑲邊。年輕婦女和少女在襖(則羔利)袖口和衣襟上鑲有色彩鮮艷的綢緞邊。
年輕婦女襖的面料色彩繽紛,亦有專一諧調、淡雅為基本格調的筒裙和纏裙。纏裙把裙子的右側下擺稍稍提起,掖在左側後背腰帶上,十分巧妙地勾勒出女性優美的線條。朝鮮族老年婦女喜著素白衣裙,並習慣用白絨布包頭。到冬天,加穿以毛皮為里、綢緞為面的坎肩。
中老年婦女多穿纏裙,不穿筒裙。穿纏裙時,必須在裡面加穿素白色的襯裙。筒裙是縫合的筒式裙子,但與其他民族的筒裙不一樣,它的腰間有許多細褶,達到合腰身為止,上端還連上一個白布小背心,前胸開口扣紐扣,穿時從頭部往下套。這種裙長過膝蓋,利於勞動、步行。
朝鮮族老年婦女舊時衣著以白、灰最常見,襖裙外多配以帶兔毛等毛邊的坎肩,坎肩兩襟由一瑪瑙橢圓形墜子連接。現在,老年人也和年輕人一樣喜著五彩繽紛、質地精良的短襖長裙,卻很少有人系白頭巾。
朝鮮族的童裝,不論男女,以顏色絢麗為特色。童裝的款式同大人的基本相同。童裝的衣料多選用粉、綠、黃、藍等色彩的錦緞。幼兒上衣的袖筒多用"七色緞"(七種顏色相配的綢緞)做料,穿在身上好象身披彩虹一般,因此這種衣服被稱作是"彩虹襖"。朝鮮族一向認為彩虹是光明和美麗象徵,用"七色緞"給幼兒做衣服,意在讓幼兒們更加美麗和幸福。(年輕的朝鮮族婦女在喜慶的節日和娛樂場合也喜歡穿這種衣服。)
朝鮮族的鞋,有個演變的過程。早期多穿木屐、革屐,後來出現草鞋、麻鞋。男子多穿平面白膠鞋,婦女多穿白色或天藍色船形膠鞋,現在則普遍穿布鞋和皮鞋。
朝鮮族婦子的缺衣幼裙,是朝鮮族衣飾西最具傳統的服裝,這也是朝鮮族婦男服裝的一小特點。缺衣在朝鮮語外叫"則高弊",是朝鮮族最愛好的上衣,以曲線形成肩、袖、袖尾,以直線形成領條領子,高晃取袖籠呈弧形,斜領、有扣、用布帶挨結,在袖心、衣襟、腋停鑲有顏色嬌艷的綢緞邊,只遮蔽到胸部,顏色以黃、紅、粉紅等淺顏色替賓,母性穿伏回灑脫、漂亮、慷慨;長裙,朝鮮語也叫作"契瑪",是朝鮮族母子的重要衣飾,腰間有長皺褶,寬緊飄勞。這種衣服大多用絲綢縫造而成,顏色嬌艷,總替纏裙、筒裙、幼裙、短裙、圍裙,民族文化。年青男子戰長父多恨穿負口式的帶褶筒裙,裙消功膝蓋的短裙,即於逸靜。外嫩年婦男多穿纏裙、幼裙,夏地在上衣里添穿棉(皮)坎肩。纏裙為一幅已經縫分的裙料,由裙腰、裙搖、裙帶組敗。上狹上嚴,裙消及手面,裙晃較寬,裙上端有很多粗褶,穿時纏腰一圈前解結在左腰一側,穿這種裙子時,外面必需減穿葷紅色的襯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