褲裝的結構相對裙子較為復雜,基本形狀的構成因素及控制部位相應也多,除了褲長、腰圍、臀圍外,還有上襠、腿圍、膝圍、腳口圍等。
1、褲長
褲長是構成褲子基本形狀的長度因素。一般自腰圍線起,終點則沒有絕對標准。是褲子分類的主要依據。
2、腰圍
褲子的腰圍變化量較小,一般加0-2cm的松量。但高腰和低腰變化會使腰圍產生差異。
3、臀圍
人體運動時,臀圍圍度會產生變化,因此需要加放一定的運動松量。同時由於款式造型的變化,還需要加入一定的調節量。
4、上襠
又稱「立襠」,包括上襠深和上襠寬。上襠深指橫襠線至腰圍線之間的距離;上襠寬為前襠寬與後襠寬之和。上襠尺寸直接影響褲子的適體性、功能性和舒適性。
5、腿圍、膝圍、腳口圍
腿圍、膝圍、腳口圍共同構成褲管結構,與臀圍一起決定褲子的廓型。
褲子的分類
褲裝有不同的分類形式,但大體可分為基本結構和變化結構兩類。
(一)基本結構類
1、按褲裝臀圍的寬松量進行分類
貼體類褲:褲臀圍的松量為0~6㎝的褲裝;
較貼體類褲:褲臀圍的松量為6~12㎝的褲裝;
較寬松類褲:褲臀圍的松量為12~18㎝的褲裝;
寬松類褲:褲臀圍的松量為18 cm以上的褲裝。
2、按褲裝的長度進行分類
超短褲:長度至大轉子骨下端;
短褲:長度至大腿中部(0.4h-10cm~0.4h+5cm);
中褲:長度至膝關節下端(0.4h+5cm~0.5h);
中長褲:長度至小腿中部(0.5h~0.5h+10cm);
長褲:長度至腳踝骨(0.5h+10cm~0.6h+2cm)。
3、按褲型的輪廓造型分類
直筒褲:(褲腳口量=0.2H~0.2H+5cm)中襠量與褲口量基本相等的褲裝;
錐形褲:輪廓上大下小,(褲腳口量≤0.2H-3cm);
喇叭褲:輪廓上小下大,(褲腳口量≥0.2H+10cm)。
(二)變化結構類
分割類褲裝:基本結構類褲裝+分割線(縱向、橫向、斜向),成為分割類褲裝;
高腰類褲裝:基本結構類褲裝+高腰(腰寬3~18㎝),成為高腰類褲裝;
低腰類褲裝:基本結構類褲裝+低腰(腰寬≤0),成為低腰類褲裝;
垂褶類褲裝:基本結構類褲裝+垂褶(外側縫聯口有垂浪),成為垂褶類褲裝;
抽褶類褲裝:基本結構類褲裝+抽褶,成為抽褶類褲裝。
褲裝結構與人體體型的關系
褲裝須包覆人體腹、臀部、腿部,而人體腹、臀部是復雜的曲面體,故褲裝必須滿足人體下體的靜態體態及動態變形的需要。
1、松量設計
腰圍松量為0~2cm,注重外觀挺服的款式松量一般為0;
臀圍松量≥4cm-材料伸長量;
上襠松量為0~3cm-材料伸長量。
2、腰部省道設計
腰部省道量的計算,按貼體風格裙、褲裝的腰圍、臀圍計算省道量為:設(H-W) / 2=●(註:●為臀腰差),則
前省量=●/5+1cm,靠近前中線的省略小,
靠近側縫的省較大;
側縫撇去量=2●/5-0.5cm,前側縫撇去量略大,後側縫撇去量略小;
後省量=2●/5-0.5cm,靠近側縫處省略小,靠近後中線處省略大。
3、後上襠設計
(1)後上襠垂直傾斜角的設計:
裙褲類0°;
寬松褲類0°~5°;
較寬松褲類5°~10°;
較貼體褲類10°~15°(常用10°~12°)。其中若材料拉伸性好且褲裝主要考慮靜態美觀性時,後上襠傾斜角≤12o;若材料拉伸性差且主要考慮動態舒適性時,後上襠傾斜角取值趨向15o。常用貼體褲類14°~16°;運動型貼體褲取16°~20°。
(2)後上襠深增量:
裙褲類為3cm;寬松褲類為2~3cm;較寬松褲類為1~2cm;較貼體褲類為0~1cm;貼體褲類為0cm。
4.前上襠設計
前上襠垂直傾斜角 前上襠腰圍處撇去量約1cm左右。在特殊的情況下(如當腰部不作省道、褶襇時),為解決前部腰臀差,該撇去量可≤2cm。
5、上襠寬:
一般為0.14~0.16H。
② 關於西褲改小腰圍,到底會影響褲子的版型嗎
會影響褲子的版型。
西褲(Trousers〕主要指與西裝上衣配套穿著的褲子。由於西褲主要在辦公室及社交場合穿著,所以在要求舒適自然的前提下,在造型上比較注意與形體的協調。裁剪時放鬆量適中,給人以平和穩重的感覺。西褲在生產工藝及造型上基本已國際化和規范化。西短褲與西褲的工藝基本相同,長度在膝蓋以上不等,可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
西褲是褲管有側縫,穿著分前後,且與體型協調的褲子,主要與西裝上衣配套穿著。由於西褲主要在辦公室及社交場合穿著,所以在要求舒適自然的前提下,在造型上比較注意與形體的協調。裁剪時放鬆量適中,給人以平和穩重的感覺。
西褲在生產工藝及造型上基本已國際化和規范化。西短褲與西褲的工藝基本相同,長度在膝蓋以上不等,可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