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男人穿裙子難道真的有錯
最初,人類先用皮毛圍之腹部膝前,這可能是為了保護腹部免遭傷害,同時也和人類賴以繁殖後代的生理形態有關。後來才掩遮後面。骨針發明後,人們把前後兩片連綴縫合起來,可說是裙子的雛形。形成了後來的下裳,也就是後世的裙子。 周朝開始,婦女的禮服採用衣裳上下相連且同顏色的袍制。上下相連,上下同色,意思是表示婦人專一。現在的連衣裙也由此演變而來,真可謂源遠流長了。據《漢書·教昭上官皇後傳》記載,古人的褲子大多無襠,從漢昭帝上官皇後始,婦人穿有襠之褲,名曰「窮褲」。 古代婦女的服裝雖出現了袍和褲,但日常服裝還是上衣下裙,直至近代 褲子是穿在腰部以下的衣服。50000 年前,山頂洞人學會用骨針綴皮, 但其目的是想將小塊獸皮拼成大一點,以便裹住全身。到原始社會晚期,人 們學會了種麻和織布,出現了按個人身材和不同季節縫制的服裝,並且漸漸 有了上衣下裳之分。「裳」就是裙子。上衣下裙的服式,在我國一直沿用到 奴隸社會晚期。那時,無論男女都是穿裙子的。在殷商時期,騎馬之風盛行。 人們圍著裙子跨上跨下很不方便,只好把裙子的前後各開一個口子。與此同 時,為了不使兩腿裸露,就在兩條腿上套上兩條「絝」。從「絝」的字音和 字義兩方面來看,都與今天的「褲」字相似,但它還不完全和今天的褲子相 同。類似褌襠褲的下裝出現,大約在西漢時期。不過漢朝的「緄絝」也不完 全與今天的褌襠褲相同。「緄」就是編織的帶子,所謂「緄襠褲」,實際上 只是一種專用於遮羞、形似布條的編織物。真正的褌襠褲出現,那已是唐朝 以後的事了。 裙子漸漸成了女人的標志,像大多數人看到男人穿裙子是一種潛意識在作怪,就像男人用不到胸罩,卻圍在身上感覺是一種變態行為,這哥們可能是想標新立異。無所謂,自己正常就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