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想了解韓國服飾的發展嗎(組圖)
現代韓服特指的是李氏朝鮮時代定型的民族衣裝,同時在20世紀因為實臘耐用原因進行了一些較大的改動,並沒有完全依照李氏朝鮮時期韓服的真實版型。 最近,改良韓服和生活韓服在韓國出現。韓服的特色是設計簡單、顏色艷麗和無口袋。在韓國通常自認為韓服擁有三大美,即袖的曲線、白色的半襟以及裙子的形狀。現代女性韓服的普通著叫做「赤古里裙(?/chima jeogori)」,包括赤古里和高腰背心裙。 男性韓服的普通著叫做「赤古里巴基(?/paji jeogori)」,包括赤古里和褲。普通百姓再正式點的女性韓服還在赤古里裙外唐衣,男性則在赤古里巴基外增加周衣。傳統高級韓服通常用明紬(明朝製法的絹絲)製作。老百姓的韓服通常用大麻、薴麻或者棉製作。高麗時代朝鮮的白色薴麻經常進貢給唐朝。由於韓服穿著不便,除了在正式的場合和一些古老鄉村外,現在已很少韓國人會在日常生活中穿著韓服。近年亦有人製造改良韓服(又稱生活韓服)作日常生活穿著之用。 高麗人的傳統服飾本來沒有固定的名稱。二戰後,朝鮮半島分成了朝鮮與韓國兩個國家,其中韓國影響較大,所以國際上通稱為「韓服」。 韓服是受漢服和蒙古服飾的影響從古代演變到現代的傳統服裝。韓服的線條兼具曲線與直線之美,尤其是女士韓服的短上衣和長裙上薄下厚,端莊閑雅。一襲韓服透露著東方倫理和超世俗之美的完美結合。韓服非常講究顏色和圖案。歷史上曾因貧富貴賤的差異,韓服在花紋、色彩上有過很大差別。比如,朝鮮時代的國王穿的是象徵宇宙中心的黃色服飾,而平民則多身著樸素的白色服裝,這也是韓民族被稱為「白衣民族」的由來。 朝鮮民族在受中國漢文化熏陶之前曾經是散居在烏拉阿爾泰山脈的游牧民族,崇尚下寬上窄的金字塔形服飾,韓服的基本風格是在大約三國時代演變出來。當時的褲子都很短和緊身,而上衣的腰圍則非常貼身。朝鮮族服飾經歷了三大變革,朝鮮先民最初的白衣服飾的在中國唐朝的影響下進行了第一次變革,第二次是高麗時代,第三次是受明朝的影響而進行了漢化。 三國培拍時代快完結時,中國的大唐朝廷把絲制長袍傳到韓國。貴族婦女開始穿著全身裙和闊袖的上衣(襦)。而男士就穿著窄身、長至膝蓋的上衣和闊身褲,並把褲腳綁在足踝。在高麗時代,韓國曾成為元朝的藩屬國達80年。忠烈王其後迎娶成吉思汗的女兒為妻,從此改穿蒙古服飾。在他統治的3年內,所有官員都要剃去頭發,並要穿著蒙古服飾。 李氏朝鮮時代,韓國成為明朝附屬國,進行了全方位的漢化,女子服裝則受到明代襖裙和唐代齊胸襦裙的影響,初期衣帶在右側,較幼及短,後來移到較中間的位置並加粗、加長,上襦亦縮短;而李氏朝鮮時期韓國男子的著裝則基本上在照搬中國明朝服飾的基礎上融入自己的民族審美和特色,社會各階層服飾的顏色、紋樣、款式等有著嚴格的區分。 在中國清朝代替明朝之後,繼承了明朝對朝鮮半島的宗主權,但是清政府在中國對漢人配局羨實行剃發易服的同時朝鮮卻得以保留了明制服飾,清初有朝鮮人到中國時曾讓見者潸然淚下在李氏朝鮮末年,平民(白丁)女性的上衣甚至短至袒露胸部,有可能是為方便哺乳而設,至日佔時代被日本統治者以「有傷風化」為理由取締。之後在北朝鮮和南韓各自獨立分治之後,各自又再次發展出不同的路線,北朝鮮以素雅和簡朴為主,而南韓則較追求線條的清晰筆直,並常在裙中加入裙撐以製造類似蓬蓬裙的效果。現代韓服里,除了源自西方的馬甲和滿族的馬褂子,其他款式均學自漢服。 現代日常韓服的種類: 【赤古里(?,羅馬字Jeogori)】:赤古里作為上衣在朝鮮男女通用。赤古里在朝鮮的三國時代,高句麗叫做「襦」,百濟叫做「復杉」,新羅叫做「尉解」。直到高麗王國的時候,赤古里這個名稱才第一次被記錄下來,用漢字寫作「赤古里」或者 「短赤古里」,赤古里這種叫法很可能有來自蒙古的影響。最初赤古里長及腰部,直接來源於漢服襦裙上襦的影響。 但到了朝鮮王朝末期,赤古里僅長至腋下且剛好遮住胸部。白紙做的動襟則襯托出了女性頸部。赤古里由五個部分組成,分別是衣(?)、襟(?)、動襟(?/半襟)、紟(?)和筒袖。赤古里繼承了漢服系統的右衽和襈(衣緣),特別是抄襲明朝襖裙的白色半襟和紟。為扣好短上衣,在兩個前衣襟上各縫有紟,女性赤古里的長帶垂落在長裙前面,也有裝飾的作用。赤古里袖口是指短衣的袖子下方, 其特徵為傳統韓屋飛檐的曲線似的自然柔美。 男女的赤古里有差異/ 男式赤古里以線條粗,平坦為特點; 女式則以裝飾華麗曲線短而美麗為特點。 裙:古里背心裙是單層或者雙層的高腰裙。這種裙子由紃(?/白色肩帶)、裙帶面(?/裙帶)、幅(?/裙面)和裙帶抹基(?)所組成。裙子的形狀有矩形裙和抹基裙兩種[參見韓國博物館文物圖片。 朝鮮民族在古代因為朝廷限制多穿原色,因為被稱為「白衣民族」。但是女性的裙子在過去則無此限制,女孩和未婚女性的下裙通常是赤色,而已婚女性和中年女性則穿藍色的裙子,老年女性穿灰色的裙子。直到現在這也是韓服的一大特色。下面則配綿襪(?)。綠衣紅裳(?/NokUiHongSang)則是李氏朝鮮時代未婚女性最普遍的搭配。雖然現代有越來越多的顏色搭配,但朝鮮民族心中綠衣紅裳才能是新娘禮服的色彩搭配。 【巴基(?/paji,pants)】:朝鮮男人的寬松褲子,適合正坐。褲子收口處有系帶。 【冠赤古里(?/Gat-jeogori)】:比典型的赤古里稍大,里層是兔毛外層是蠶絲的女士赤古里。 【馬褂子(? ,羅馬字Magoja)】:馬褂子屬於胡服系統,源自滿族的馬褂。馬褂子是一種防寒服,穿在赤古里外面,通常用明紬(明朝絹絲)製造,用一枚或兩枚琥珀扣子合攏,正面以下開叉。於 1887年被政治流放到滿洲的大院君回國後在朝鮮王國引進推廣的,最初是一種男性衣裝,後來變成兩性通用,男性的馬褂子比女性的長;因為防寒保暖的功能在當時很受朝鮮人的歡迎。 【褙子(?/Paeja)】:源自中國漢服的比甲。朝鮮褙子通常是指的短褙子。朝鮮王朝時期的朝鮮褙子只是禮節性的女式冬季長款背心袍。直到朝鮮王朝末期也只是女性穿著。目前韓國男性結婚時也有穿朝鮮褙子的,並在腋下顯著的增加了腰帶的裝飾。 【馬甲(?/jug)】:來自西方,V領,用扣子扣攏,有口袋。
『貳』 韓國電影有一個扎馬尾的美女穿黑色半透明裙子在賭場
是電影老千3?朴正民、柳承范、崔有華、禹賢、尹濟文、李光洙、林智妍、權海孝主演的。該片根據同名韓國漫畫改編,是「老千」系列的第3部電影,講述賭博高手「一隻耳」的兒子道日出被捲入了賭博詐騙,欠下了巨大的債務,之後他攜手專業賭博設計師「獨眼傑克」,逐漸成為一名頂級賭徒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