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去寺廟燒香能不能穿黑色褲子黑色衣服啊
可以穿 只是注意,上衣袖要過肩,褲子要過膝蓋。 不可穿裙子。
(一)進入大殿應有的禮儀:
1.緣左右兩側而入,不可行走正中央,以示恭敬。若靠門左側行,則先以左腳入,右側行則右腳先入。
2.除佛經、佛像及供物之外,其餘不可帶入。
3.唯有誦經、禮佛、打掃、添油香時方可進入,不可:以佛殿為通道,,任意穿梭遊走。
4.進殿之前當先凈身心,洗凈雙手,進入時不可東張西望、到處觀覽,禮拜後方能瞻仰聖容,默念偈雲:「若得見佛,當願眾生,得無礙眼,見一切佛。」
5.於佛殿內只能右繞,不可左旋,以示正道。大眾共修繞佛時,注意轉角處,不須住腳問訊,只要向上齊眉即可。
6.於殿內不可談世俗言語,更不可大聲喧嘩,除聽經聞法,全體禪坐外,不可坐於殿內,即使討論佛法,亦不可高聲言笑。
7.於佛殿內,不得支腳、倚壁、靠桌、托顎叉腰站更不可笠杖倚壁而立或涕唾污穢等,坐時不可箕坐。站立時應放掌或合掌站直,以示恭敬。
8.在大殿內勿打呵欠、吐唾液、放屁等,逼不得已時,應退出殿外。打呵欠時應以袖掩口,吐唾液時用衛生紙包好放於口袋內,勿進進出出影響大眾。
(二)如何尊敬佛像:
1.不可批評佛像之庄嚴與否,凡佛像不得安於卧室內。
2.凡經過有佛像處,應當整衣禮拜或合掌問訊:如在經堂、佛殿應當禮拜,如因時間、空間不便,可合掌或問訊。
3.見有佛像損壞,應予妥當進程,切不可任意堆置:
(1)佛像若有損壞或不潔,應盡量修復,如重新裱褙等,並使其潔凈。
(2)如無法修復,紙制者應以恭敬之心火化,並將余灰持往凈處掩埋。石雕木刻者,以恭敬之心火化或分解後,灑散於河川大海,勿使人踐踏到。
4.上香的方法:上香時,用大拇指、食指將香夾住,餘三指合攏,雙手將香平舉至眉齊,觀想佛菩薩顯現在我們的眼前,接受香供養。如果人很多時,將香直豎向上,以免燒到他人,然後走到距佛像三步遠的距離,舉香觀想拜佛。
上香時以一支為宜,若要上三支香,則將第一支香插中間(口念,供養佛)、第二支香插右邊(口念供養法)、第三支插左邊(口念供養僧)、合掌(供養一切眾生,願此香華雲,遍滿十方界,供養一切佛,尊法諸賢聖)。
5.點香時不可用口吹火熄。將香插好後,退半步問訊即可、不用一直點頭。
6.如看見佛像或經書置於不潔之處,應當捧持移置凈處。若見有人對佛像不恭敬時,宜私下善言相勸。
拜佛宜從佛制,其拜法與俗制不同,茲將拜法詳述如下:
(一)兩手(十指並攏)和掌(斜向上)當胸,站於蒲團之前,兩足作八字式,左右足 跟距離約二寸左右,足尖距離約八寸;
(二)分右掌向下,按於蒲團之中心,左掌不動,兩膝跨開,跪於蒲團上
(三)以左掌按於蒲團之前左邊;
(四)以右掌從中心移於蒲團之前右邊,兩掌相離六寸許;
(五)以頭按於兩掌中間之蒲團上;
(六)以兩手掌向外邊翻轉(手心向上,意在以兩手承佛足,頭面接足禮);
(七)以兩手曲指反轉,仍按於蒲團之原處;
(八)頭離蒲團由伏而起;
(九)以右掌移於蒲團之中心;
(十)以左掌離蒲團,置於胸前如合掌之狀;
(十一)以右掌用力撐起(兩膝同時離蒲團),合於左掌當胸,此為一拜,至少三拜,多則以三數迭加,如六拜、九拜、十二拜等。
拜畢後尚有一禮,如世俗之作揖,名曰問訊,乃剛拜畢兩手合掌當胸時,即以所合之掌微側向下(是時鞠躬)放至近腹處。後以右掌置於左掌之內,疊成拳式,緩緩從下向上舉起與眉齊(是時已直齊躬),再以兩手徐徐放下合掌當胸,手心向上,右手疊至左手至上,兩大拇指相接,此即大三昧印也(彌陀印即左手疊至右至上余與三昧印同),此為拜佛禮畢,頭再略一低而已,手便撒開而退。
入寺須知
佛教團體最重紀律。受了戒的人,學過威儀,自然動作合禮。普通學人何能懂得?不免招惹譏笑。特為寫出幾條通常規矩來,作個參考:
1、入寺:入寺門後,不宜中央直行,進退俱當順著個人的左臂邊行走。入殿門里,帽及手杖須自提攜或寄放他室為佳。萬不可向佛案及佛桌上安放。
2、大殿中央拜墊是寺主用的,不可在上禮拜,宜向兩旁的墊凳分男左女右去禮拜,凡有人禮拜時,不可在他的前頭走過。
3、閱經:寺中若有分開閱覽的經典,宜端坐閱讀。須先凈手,放案上平看,不可握著一卷,或放在膝上。衣帽等物,尤不可放在經上。
4、見僧人:見面稱法師,或稱大和尚。向他頂禮時,假若他說一拜,不必再繼續強拜。凡人禮佛、坐禪、誦經、飲食、睡眠、經行、入廁的時候,俱不可向他禮拜。
5、法器:寺中鍾鼓不可擅敲,袈裟、海青等物不可亂動。
6、聽經:隨眾禮拜入座,如己後到,法師已經升座,須向佛頂禮畢,向後倒退一步,再向法師頂禮。入座以後,不向熟人招呼,不得起坐不定,咳嗽談話。如不能聽完,但向法師行一合十,肅靜退出,不得招手他人使退。
寺院上香基本禮儀
(1)進寺院:要從左往右繞,不可從右往左繞,這叫右繞塔寺。
(2)進大殿:要往左進,要抬左腳進門。要往右進,抬右腳進門。不可在正中間拜佛,因大殿里中間的拜墊,是寺院方丈或當家師主法用的,其它人不可。
(3)進殿堂:不可在正中間問尋(既鞠躬)必須到兩側方可。因中間只有方丈及當家才可。
(4)燒 香:最好在寺院殿堂外面的大香爐燒香,因寺院大多數使用木料建築,再殿堂里燒香,如有不當會燒壞寺院物品。但是到寺院里,每個殿堂都會有「香燈師」有什麼事情也可問「香燈師」 。
上香的方法
上香時,用大拇指、食指將香夾住,餘三指合攏,雙手將香平舉至眉齊,觀想佛菩薩顯現在我們的眼前,接受香供養。如果人很多時,將香直豎向上,以免燒到他人,然後走到距佛像三步遠的距離,舉香觀想拜佛。上香時以一支為宜,若要上三支香,則將第一支香插中間(口念,供養佛)、第二支香插右邊(口念供養法)、第三支插左邊(口念供養僧)、合掌(供養一切眾生,願此香華雲,遍滿十方界,供養一切佛,尊法諸賢聖)。
禮佛三拜之含義:
合掌手勢:雙手平舉當胸,五指合並向上。
(1)折伏驕慢心
(2)見賢思齊
(3)懺除業障:所謂【禮佛一拜滅罪河沙】滅罪當先整肅威儀,內外威儀具足,自能感應諸佛、菩薩之護持加被。
禮佛時上幾支香為宜
上三支香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無漏學;也表示供養佛、法、僧常住三寶。這是最圓滿且文明的燒香供養。
上香不在多少,貴在心誠,所謂「燒三支文明香,敬—片真誠心」。
寺院里供的佛菩薩很多,給每個佛、菩薩都要燒三支香嗎?
不一定。一般在大雄寶殿前上三支香就行了,其它各殿合掌禮拜,效果是一樣的。當然,也可以按照寺院的規定,根據寺院香爐分布的情況自行決定,但每個香爐中不超過三支香為宜。
佛家的語言和禮儀
走進寺院,會遇到一些出家人,怎樣和他們打招呼?與他們交談有哪些禮節?這可能使許多人不知道而且想了解的。
佛家在稱呼上有一些特殊的名詞,有特定的規矩。比如一寺的主持叫「方丈」,也叫「住持」。住持是「住於世而保持法統傳承」的意思。一般人容易把「住持」寫成「主持」,這不僅是文字錯誤,也是理解上的錯誤。「方丈」的原意,即一丈見方之室,又作方丈室、丈室。禪寺中住持的居室或客殿,也叫函丈、正堂、堂頭。印度的僧房多以方一丈為制,進而用來指住持的居室,後來又轉為對住持的尊稱。
在住持下面,一般寺院則設有四大班首、八大執事。四大班首是指導禪堂或念佛堂修行的,八大執事是專管全寺各項事務的。四大班首分別叫做首座、西堂、後堂、堂主;八大執事則是監院(庫房負責人)、知客(客堂負責人)、僧值(又教糾察)、維那(禪堂負責人)、典座(廚房、齋堂負責人)、寮元(雲水堂負責人)、衣缽(方丈室負責人)、書記。其中,維那師負責寺中的法務,在做法事時,是領眾的帶頭人,寺院中如有犯清規戒律的,也由維那執行處分之事,因此維那有維持紀綱的意思。
有一些稱謂,往往是對某一僧人或居土的道德、學問表示尊敬。也是出於禮節性的自謙,下面簡單介紹一下:
「法師」是常修梵行,通曉佛法,而且能引導、教化眾生修行的人。澄觀《華嚴經大疏鈔》卷三十八列舉了法師必須具備善知法義、能廣宣說、處眾無畏、無斷辯才、巧方便說、法隨法行、威儀具足、勇猛精進、身心無卷、成就忍力十種德性。法師的種類,依據《法華經?法師品》的記載,可分為受持、讀經、誦經、解說、書寫五種,稱為五種法師。現在法師已經成為漢地出家人的通稱,遇見出家人,稱其為某某法師,是完全可以的,它成為世俗人稱呼出家人最常用的敬詞。
「三藏法師」由稱為三藏比丘、三藏聖師,或略稱三藏,是對精通佛教聖典中之經、律、論三藏者的尊稱。在中國,對從事佛經漢譯的僧侶,常尊稱為譯經三藏或三藏法師,如鳩摩羅什、真諦、玄奘等人即有此稱。小說《西遊記》中,稱玄奘為「唐三藏」、「唐僧」,三藏好像稱謂玄奘的專有名詞,這雖然沒有什麼大錯,但「三藏」的名稱其他人也可以用,並非專有名詞。
「禪師」是一心坐禪,通曉禪定的比丘。在中國由於禪宗非常盛行,禪師的稱呼並不限於禪宗一派,凡習禪的僧人都可稱為禪師,如《續高僧傳?習禪篇》所收,便有達摩禪師、道綽禪師、信行禪師等等,有些人並不屬於禪宗。後來,朝廷也曾用「禪師」號賜予有名望的僧人,以唐代神秀獲得「大通禪師」為最早,其後,禪宗六祖慧能於示寂余百年後,也獲得「大鑒禪師」稱號。至於生前及受賜號的僧人,以宋代宗杲受賜「大慧禪師」最為著名。
「律師」又稱為持律師、律者,指專門研究、解釋、讀誦戒律的僧人。如北魏慧光、唐代道宣、懷素等皆稱為律師,以嫻熟《四分律》見稱。後來則指通達佛教戒律的僧人。至於現代法律界稱打官司時的辯護士為律師,則屬於借用這個詞,與佛家沒有絲毫關系。不過就通達和記誦法律這一點來說,又有相通之處。
「長老」又稱為上座、上首、首座、老宿、長宿等等,指年齡長、發臘高(出家時間長)而智德俱優的大比丘。《集異門足論》卷四列舉了三種上座(1)生年上座,指年齡較長的僧人;(2)法性上座,指受具足戒,通達戒法者,年雖二十或二十五也可以得受此尊;(3)世俗上座,指在家護法中有財勢的長者。長老雖然是對年長者的尊稱,但也未必是年老者,重要的還是看重其德行。佛經也稱絮聒佛教大居士、大護法為長老,也是一種尊稱。
此外,還有「大師」、「大德」等等稱呼。佛經中將初果以上乃至諸佛菩薩等聖人,堪為中省地師范,稱為大師或者大德。《本事經》卷七認為大師有如來、阿羅漢和有學的聖者三種;中國佛教則不用「大德」一詞稱佛菩薩,而是對高僧的敬稱。這兩種稱呼不能用在一般僧人身上,必須是社會公認的佛家領袖人物才能稱其為。「大師」或「大德」。
當我們要詢問出家人的尊稱法號時,一般可以這樣問:「請問師父的德號上下?」
「上下」是指法號中的兩個字,比如一位出家人法號叫「慧普」,那麼就是「上慧下普」。一般來說,千萬不可問師父「您貴姓」,因為佛家規定,出家後皆依釋迦的法脈相傳,即出家人皆以「釋」為姓,都只以法號相稱。每一位出家人一般有兩個法號,一個是內號,一個是外號。內號只是他的剃度師、受戒師、傳法師可以稱呼的,其他人不可稱呼。在家弟子只可稱呼其外號,稱呼外號時也不可稱某某,一般要稱呼某某法師或某某師。這些規矩是我們與出家人接觸時要注意的,也是一種語言上的尊敬和禮貌。
除了這些稱呼之外,還有一些常用的說法也應該注意。比如「靈魂」一詞,是其他宗教所用,佛家稱做「神識」,而不使用「靈魂」這個概念。
作為時間概念的「禮拜」也是其他宗教所用,意指七天一次的教堂祈禱。對佛家要稱「星期日」而不要叫「禮拜日」。佛教信眾每日都做功課,也可說時時做課,不規定在周日,所以也沒有「禮拜日」之說。
又如佛家淡「慈悲」,而不講「愛」,因為在佛家看來,有「愛」就有佔有欲,有佔有欲就有我執,「愛」是苦的根源。而佛家講的慈悲,悲能拔苦,慈可與樂,由此可見佛陀平等度世的情懷。
2. "白銀案"告破!如何通過DNA技術識別一個人
有一部英國拍攝的影片讓我看了感到驚喜,這就是根據英國真實案件改編的影片《兇手密碼》。影片描述的是DNA第一次被用於處理司法案件的故事,當時是1985年,在英國,當時一名移民兒童的身世受到懷疑,藉助DNA技術確認了他的身份,使母子免予被人為分隔的命運。影片重點敘述了DNA在刑事案件的首次應用,那是在1986年,當時在英格蘭由於這項技術的應用使一個供認有罪的男子被發現是無辜的,並使真凶浮出水面。
令人嘆為觀止的DNA指紋術在司法案件的應用
影片《兇手密碼》細致再現了英國應用DNA技術的一起真實的刑事案件(影片將部分當事人的真實姓名隱去):1983年12月22日早晨7時20分,15歲的琳達·曼寧的屍體被人在通往一家精神病院的路邊草叢里發現。她腰部以下身體裸露,據了解是前天晚上去看朋友的路上被扼死的,死後還被人強暴過。從屍體里提取的精液表明兇手分泌遺傳基因是A型帶有高濃度磷酸葡萄糖變位酶(ICM)的H酶,這樣的人在成人男子中只佔10%。調查首先在附近一家精神病機構卡頓·海斯醫院展開,但排查以失敗告終,後來警察才發現他們實際上詢問過那個兇手,但當時並沒有意識到他就是兇手。1986年7月5日下午,另一個受害者道恩·阿什沃思失蹤了,她也是15歲,是恩德比學校的學生。兩天之後,在發現琳達·曼寧屍體的地方發現了阿什沃思的屍體,她被人撕成碎片,現場令人毛骨悚然。精液檢驗的結果表明,琳達·曼寧和道恩·阿什沃思死於同一人之手。道恩·阿什沃思遇害後,卡頓·海斯醫院的一個廚房勤雜工理查德·巴克蘭受到懷疑。理查德·巴克蘭頭腦簡單,身體早熟,樣子有點呆傻,有時躲在黑暗處突然跳出來嚇唬婦女和年輕姑娘,因此名聲很壞,當時警察排除了對他的懷疑。1986年夏天,警方將其帶到警署,對他進行訊問。經過兩天雜亂無章和自相矛盾的供述,最終他在供詞上簽了字,承認自己殺了道恩·阿什沃思。不過,經過血液檢驗,他不屬於攜帶磷酸葡萄糖變位酶H酶分泌基因為A型的人。1986年11月21日,萊斯特機構的研究人員阿里·傑弗雷博士,從兇手的精液里提取DNA,然後將它與那個廚房勤雜工的血液樣品相比照。他得出結論:理查德·巴克蘭是無辜的。沮喪的警方隨後想到一個大海撈針的辦法,打算對當地男子進行一次大規模的測試。1987年初,警察決定請該地區16歲到34歲的年輕男子獻出血樣和唾液,經過化驗,屬於A/PGM1+分泌者血型的樣本則被送往內政部法庭技術室進行DNA檢測。從1981年1月到9月,有4583名男子接受了檢測,但警方沒有獲得成功。1987年8月1日那天,4個麵包店的工人聚集在萊斯特酒吧喝酒,其中一個人談到一個名叫科林·皮奇福克(ColinPitchfork)的雇員曾經威脅他去做血液測試,生性害羞、性格軟弱的他用偽造的證件,以科林·皮奇福克的名義抽取了血液樣品;另一個男子也提到,皮奇福克曾經答應如果他願意做替身去接受測試給他200英鎊(合300美元),但他拒絕了。皮奇福克解釋說,他因為曾被指控有不體面的暴露害怕去做測試,擔心警方跟他過不去。有一個女人坐在一張桌子旁聽到這個消息後,到警方報案。1987年9月19日,27歲的科林·皮奇福克在小托倫被捕。警方的計算機資料顯示皮奇福克有「露陰癖」,而且曾經去過那家精神病院看過門診。警方拘捕皮奇福克後檢測了他的血樣,他的血樣被送到傑弗雷的實驗室,DNA檢測結果表明,他正是強奸並謀殺琳達·曼寧和道恩·阿什沃思的兇手。1988年1月22日,科林·皮奇福克被裁決有罪並被判終身監禁。
這部影片揭示:DNA技術在確認真正的罪犯和發現無辜者方面發揮了令人嘆為觀止的作用,許多成功的案例對人們運用這一技術起到了鼓舞作用。在《兇手密碼》這部影片中,DNA技術洗刷了一個人的犯罪嫌疑,特別是當這個人的犯罪嫌疑由其有罪的供述而得到強化時,它的意義就更加顯著了。一個被告人可能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違心承認自己的犯罪(如本案中的巴克蘭,他明顯是一個怯懦者),如果沒有DNA技術幫了大忙,很有可能被錯誤定罪。因此,美國「一些州已經頒布法律要求定罪後進行DNA檢測,並且一些州已經擴充或廢止了對DNA證據在哪些地方適用進行限制的法令,其他一些州也正在立法過程中」。
精確的DNA技術也會出現應用錯誤
在我國,古時進行確認個人身份依靠的是滴血驗子的老法子,這種方法並不是靠得住的方法,但在我國科技不發達的古代,卻成為司法中進行人身識別的常用方法。紀昀《閱微草堂筆記》雲:「按陳業滴血,見《汝南先賢傳》,則自漢已有此說。」即使在古時,亦已認識到滴血之法不是可靠的辦法。紀昀轉述諸老吏的說法曰:「骨肉滴血必相合,論其常也。或冬月以器置冰雪上,凍使極冷;或夏月以鹽醋拭器,使有酸咸之味:則所滴之血,入器即凝,雖至親亦不合。故滴血不足為信讞。」由於個人人身識別在許多案件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鑒定錯了,案件的認定和處理就很有可能跟著一起錯。
在當代,個人識別依靠DNA檢測,DNA鑒定技術(又稱DNA指紋術)是公認的較為精確的技術,在個人識別方面被認為無可爭議。有人稱DNA的發現是科學上里程碑式的發現,在科學史上是世紀性標志。DNA在刑事司法中的應用也是革命性的。美國哲學教授蘇珊·哈克就美國刑事司法中該技術的應用評價說:「當半個世紀前DNA首次被鑒定為基因物質時,誰能夠想像到,DNA分析現在會在刑事司法審判系統以及公眾對法律的理解中扮演這種角色呢?即使是20年前,法庭科學家僅僅能夠斷定一個血樣是否是人的或動物的、雄性的或雌性的,並且,如果是人的,那麼是哪種血型——在美國人中,擁有最少見血型的人有3%,血型最普通的佔43%。DNA分析已經使得更加精確的鑒定成為可能(據稱,美國聯邦調查局實驗室推測,將萊溫斯基裙子上的污跡與柯林頓的精液隨機匹配的可能性有7.87萬億分之一)。美國於1986年將其首次引入刑事案件,它將司法審判公正的威力變得相當驚人,截至2002年春,DNA檢測使得超過100名的囚犯被證明無罪,包括相當數量的死囚區的囚犯在內。」
不過,執法人員和司法人員對於自己的認識能力抱有足夠的警惕的同時,對於科學技術手段形成的鑒定意見也不能不加警惕的照單全收。DNA鑒定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是STR分型,就是平時所稱DNA檢驗,能夠對人進行個體識別,進行同一認定;二是線粒體DNA測序,不能同一認定,可用於否定,不可用於肯定。不了解DNA檢測的基本知識,就有可能在采擇證據時有所失誤。更為致命的是,DNA技術雖為較為精確的技術,但鑒定人員缺乏責任心,鑒定工作缺乏精確性,甚至迎合性地為委託方提供其期待的意見,再精確的技術也不能必然保證有精確的結論。在美國,1989年卡斯特羅案件中威爾瑪·龐塞與其兩歲幼女雙雙被刺死,嫌疑人卡斯特羅被捕,警察在他的手錶上發現了血漬,該血漬的DNA圖譜顯示與被害人的相符,不過,此案在預審中發現許多實驗過程的錯誤:未進行種屬實驗,額外的譜帶未被報告,對女兒的檢測結果顯示了額外的未被報告的譜帶,受到污染的探針被重復使用卻沒有被記錄,相互差距高於標准偏差三倍的譜帶仍被標為匹配,未按照規定進行盲測,沒有使用陰性對照或沒有記錄對照樣品來源。這些因素造成DNA證據失去證據能力。
在我國,也發現多起DNA檢測錯誤,引起社會廣泛矚目的河北李久明、山西嶽兔元案件的DNA鑒定皆有失誤。還有其他一些不如這些案件知名的案件,也已經發現存在DNA鑒定的錯誤。例如新疆曾經發生一起離奇案件:2004年7月13日,雷香國失蹤,雷香國的家人向當地派出所報警,後又在報紙上刊登尋人啟事。7月24日中午,雷香國的姐姐雷紅接到陌生人的電話,來電說哈拉玉宮鄉的一條水渠里發現了一具男屍,由於沒人報案和認領,已經埋掉,死者外形與報紙刊登的照片相像。雷紅立即與庫爾勒市公安局聯系,前去辨認屍體。那具屍體在水中浸泡變形,埋入地下後又渾身是土,挖出來已難以辨認,雷香國的父親雷伍富見到屍體後感到發型確實很像,但很難確定是否是其兒子。當晚警方對屍體進行解剖,庫爾勒市公安局還通知雷伍富抽血,以便對無名屍體進行DNA鑒定。2004年8月24日,庫爾勒市公安局下達的《鑒定結論通知書》稱「有關人員對無名屍體與雷伍富血樣,進行了DNA及無名屍體胃內容物鑒定,鑒定結論是無名屍體與雷伍富有血緣關系,累積親權概率為99%,無名屍體胃內無有毒物質」。8月30日,雷伍富正式接到庫爾勒市公安局的《鑒定結論通知書》,結論是「溺水死亡」。但警方並沒有得出雷香國是否他殺的結論。2004年9月3日,巴州公安局刑偵支隊在法醫再次檢驗後,出具《死亡證明》和《火化證明》,屍體被火化。雷紅懷疑弟弟的死跟一個叫苗苗的女人有關系,並提出疑問「我弟弟不會游泳,怎麼會溺水死亡呢?」從雷香國手機通話記錄中,雷紅發現雷香國出事當晚確實找過苗苗,此後再沒人見過他。雷紅向庫爾勒市公安局遞交一份材料,請求警方調查。2004年9月19日,苗苗在烏魯木齊市整容,准備與其母外逃,被庫爾勒市公安局抓獲。苗苗的父親在青海省格爾木市也被抓獲。令警方大跌眼鏡的是,苗苗不僅交代了殺害雷香國的事實,還說出埋屍地點。2004年10月9日,警方在庫尉公路一處戈壁灘挖出屍體,通知雷伍富前去抽血采樣,雷香國的母親也被采了血樣。雷伍富和雷紅還參加了死者衣物辨認,確認白色T恤、黑色褲子、黑色皮鞋,都是雷香國那天出門所穿,另外,雷香國的一根帶玉的紅繩也在。2005年1月6日,庫爾勒市公安局下達《鑒定結論通知書》,結論是「雷香國屍體與其母施昌會的mtDNAHV區鹼基序列一致」。鑒定結論認定這具屍體是雷香國,從而否認以前那具男屍是雷香國。為何兩具屍體被鑒定為同一個人?庫爾勒市公安局聲稱是機器故障,後來又說是樣品受到了污染。
為什麼會出現DNA檢測的錯誤
原因是技術方法本身是可錯的,蘇珊·哈克提醒說:「警察以及實驗室,都是可錯的。例如,有時樣本並不是被盲目呈現的,而是以一種期望得到肯定性證明的方式被提呈的。而且,DNA分析排除嫌疑人比識別犯罪人有更大的確定性,識別後者有時需要關於參考類別的機警假設。因此,我們幾乎不奇怪於DNA證據不但是一種強大有力的證明無罪和鑒定有罪的工具,而且也具有非常令人迷惑的可能性(正如辛普森告訴我們大家的)。」DNA技術的可錯性再加上其他因素,幾乎不可避免地發生錯誤,這些因素主要有三個:
一是檢材受到污染。由於對檢材保管疏忽大意,依據受到污染的檢材進行檢測就難免偏離事實真相,形成檢測結果的錯誤。蘇珊·哈克指出:「假定檢測是被嚴格進行的,一個無辜的被告人將不會與犯罪人有相同的DNA,但一個更低的卻不容忽視的可能性就是實驗室犯了錯誤或者樣品被污染了。」
二是檢測人員提供迎合性鑒定意見,DNA檢測和其他鑒定一樣,鑒定人員應當以科學態度為之,不能「友情鑒定」,但鑒定人員屬於指派機關或者與指派機關屬於同一系統的同體意識和長期接受同一委託單位的固定客戶關系,會使個別鑒定機構及其人員喪失科學精神,從而提供迎合委託方或者指派者意願的鑒定意見。不幸的是,鑒定人員不恪守客觀原因的現象並非個別,檢測室成為炮製證據的場所也非止一家,當鑒定人員不再固有科學精神的時候,「科學證據」也就不再科學。
三是人為疏失。2003年11月23日,在北京召開的首屆國際法庭DNA證據研討會上,有專家坦言:我國一些地區的公安司法機關,在DNA鑒定方面存在諸多問題,使安全有效使用這項技術受到限制。DNA技術雖然具有高度精確性,但其本身並不能自動轉化為客觀證據,需要由鑒定人進行采樣、實驗、對比、分析及數據解釋,然後才能得出結果。上述任何一個環節出錯,都可能降低DNA證據的准確性,造成DNA證據不但無助於確認真相,反而會導致錯案發生。此外,有人故意布局來迷惑辦案人員,誘使其得出錯誤結論。更令人擔憂的是,已經發生有人利用DNA技術為自己脫罪,在美國密爾沃基市,安東寧·特納被指控犯強奸罪,正在羈押中等待審判,就在其羈押期間,獄外發生另一起謀殺案。警方搜集到的證據證明這兩起案件的實物證據的DNA圖譜完全相同。似乎證明安東寧·特納是無辜的。後來查明,安東寧·特納將精液樣本投送出監,其親屬花了50美元收買一個女子,讓她聲稱被強奸且白日多人圍奸,安東寧·特納試圖用這種方法誤導偵查人員,為自己贏得無罪判決。DNA既可轉移來為自己脫罪,也可轉移用來陷害他人,無心造成的轉移也會使無辜的人陷入訟累,辦案人員若缺乏明察,盲從DNA鑒定意見,就可能造成冤枉無辜或者放縱罪犯的結果。
由於擔心陪審團會被誤導,一位加拿大法官「不允許DNA專家去證明隨機匹配的可能性——害怕陪審團將會根據這種可能性簡單地認為被告人是有罪的而不是將之與其他證據一同考慮」。但是,更多的人對DNA證據抱有一種不加警惕的迷信態度。在我國,直到現在,警告DNA鑒定可能存在錯誤的聲音還不夠響亮,錯案就潛伏在對這種「科學證據」的迷信和盲從之中。二力河蟹相信,把在中國居住的居民DNA全部錄取,登記在公安系統,不論什麼案件都可以輕松破解。
3. 描寫男孩外貌美的句子
1. 的鼻子,薄薄的嘴唇,劍的眉毛斜斜飛入鬢角的幾縷烏發中。
2. 那雙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如白水銀里養著兩黑水銀,左右一顧一看。
3. 弟弟不到兩歲,胖墩墩的。紅撲撲的小臉蛋上,有一雙水靈靈的眼鏡。尤其逗人喜愛的,是他那張伶俐的小嘴。
4. 哥哥個子瘦瘦的,頭圓圓的,大大的眼睛,珍珠般的眼珠在眼眶裡不停的轉,一對長長的眉毛貼在眼睛上,耳朵小小的,尖尖的鼻子下面長著一張笑眯眯的小嘴巴,他的面部表情配合著手腳擺動,很像孫悟空在四處張望。
5. 他活潑可愛,個子雖然很矮,但是全身上下胖乎乎的,可愛極了。他的皮膚象雪一樣白,臉象蘋果一樣又圓又紅,淡淡的眉毛、稀稀拉拉的頭發、大大的眼睛、塌塌的鼻樑、厚厚的上嘴唇,後腦勺上還有一顆很大的黑痣。
6. 李雲是一個機靈、陶氣的孩子。他胖乎乎的臉上,長著一對調皮的大眼睛,眼簾忽閃忽閃的,那兩顆像黑寶石似的大眼珠只要一轉,鬼點子就來了。在他那黝黑的臉上,不論是那鼓鼓的腮幫,還是那薄薄的嘴唇,或者那微微翹起的小鼻尖,都使你感到滑稽逗人。
7. 他個子很高,身子很瘦,皮膚有點黑,眼睛大大的,總是撲閃著智慧的光芒。他很喜歡笑,一笑起來,眼睛就眯成一條線。他喜歡穿白色的衣服,黑色的褲子,顯得很有精神。
8. 弟弟長得像她娘,眼睛長得尤其像。白眼珠鴨蛋清,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時如清水,閃動時像星星。渾身上下,頭是頭,腳是腳。頭發滑溜溜的,衣服格掙掙的。
9. 爸爸個兒中等,瘦瘦的,濃濃的眉毛下嵌著一雙又大又亮的眼睛,高高的鼻樑下是一隻能言善辯的嘴,看起來十分精神。
10. 他的鬍子足有半尺長,就像那老榕樹的根須,在風中飄動。
11. 我們學校最帥的男老師,就是他了,一頭烏黑的短發,高高的鼻樑上架著一副金絲眼鏡,高貴的氣質人人都感受得到。
12. 我有一位老師,他個子不高,瘦瘦的,眼睛總是炯炯有神,與眾不同的是:他的眼睛好像會說話。他就是我的語文老師——饒老師。
13. 烏黑的頭發在頭頂梳著整齊的發髻,套在一個精緻的白玉發冠之中,從玉冠兩邊垂下淡綠色絲質冠帶,在下額系著一個流花結。
14. 他愉快的笑了,臉上的皺紋宛如一朵盛開的金菊。
15. 越羅衫袂迎春風,玉刻麒麟腰帶紅。樓頭曲宴仙人語,賬底吹笙香霧濃。李賀·《秦宮詩》
16. 他的袍服雪白,一塵不染。連日光都不好意思留下斑駁的樹影。
17. 他如法將瓜子塞進口中,「格」地一咬,然而咬時不得其法,將唾液把瓜子的外殼全部浸濕,拿在手裡剝的時候,滑來滑去,無從下手,終於滑落在地上,無處尋找了。他空咽一口唾液,再選一粒來咬。這回他剝時非常小心,把咬碎了的瓜子陳列在艙中的食桌上,俯伏了頭,細細地剝,好象修理鍾表的樣子。約莫一二分鍾之後,好容易剝得了些瓜仁的碎片,鄭重地塞進口裡去吃。
18. 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杜甫·《飲中八仙歌》
19. 身軀凜凜,相貌堂堂。一雙眼光射寒星,兩彎眉渾如刷漆。胸脯橫闊,有萬夫難敵之威風。
20. 白衣黑發,衣和發都飄飄逸逸,不扎不束,微微飄拂,襯著懸在半空中的身影,直似神明降世。他的肌膚上隱隱有光澤流動,眼睛裡閃動著一千種琉璃的光芒。
4. 為什麼黑色休閑褲,牛仔褲 洗了都會褪色
衣服掉色說明織物色牢度差,色牢度與染料性質、印染技術有關,染料與織物結合不緊密,根據其使用過程及環境會受到光照、洗滌、熨燙、汗漬、摩擦等各種外界作用,從而顏色脫落。
色牢度一般分為:
耐洗色牢度: 紡織品在規定的洗滌條件進行洗滌後保持原色澤(色相、色深)的能力。一般理論認為,含水溶性基團的染料比不含水溶性基團的染料皂洗色牢度差,水溶性染料更容易與水結合,從而從紡織品中脫落。染料與纖維的結合度越高,耐洗色牢度越高。
耐摩擦色牢度:是依照織物長期在穿著或使用過程中相互間或者是與其他物體進行摩擦後衡量其對織物色牢度的影響。影響耐摩擦色牢度的因素有:織物的種類(天然纖維、再生纖維)、織物組織結構、前後處理、染料及印染工藝、助劑的選擇等。一般,浮色越多,耐摩擦色牢度越差。
耐汗漬色牢度:在汗液中顏色的保持程度。紡織品長時間緊貼皮膚,與分泌的汗液接觸,對某些染料就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從而轉移到皮膚上。其中,染料有的不耐鹼性,有的不耐酸性,因此測試過程中配置酸、鹼人造汗液。
耐光色牢度: 對經常暴露於陽光或人造光源下的各種紡織品相應的顏色變化的定量描述。在測試時,大多採用人造光源。紡織品在使用時通常暴露於光線之下,而光能破壞染料分子結構,從而導致褪色。
耐唾液色牢度:嬰幼兒會無意識地將服裝等放入嘴中吮吸,如果色牢度不達標,染料則會隨著唾液進入口中,從而危害健康。因此,嬰幼兒產品對耐唾液色牢度這一指標有較高的要求。
(4)黑色褲子滴到唾液擴展閱讀
防止衣服掉色與褪色的洗滌方法:
1,為使衣料不掉顏色,應選用中性洗滌劑在涼水中洗滌,如用絲綢洗滌劑、洗發水、洗潔精等,切勿用洗衣粉、肥皂或熱水浸泡;
2,深淺顏色的衣服應單獨洗滌,避免深淺顏色相互沾染。在洗滌的時候,在溫水裡放些鹽,水的溫度千萬不要高;
3,洗後要馬上用清水漂洗干凈,不要使肥皂或鹼性的洗滌劑久浸或殘留衣料中;
4,不要在陽光下曝曬,應放在陰涼通風處晾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