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水手服跟海軍服區別在哪裡
水手服與海軍服的差異主要體現在設計和用途上。水手服,起源於日本女子中學生校服,由福岡女學院院長伊利莎白·李在1921年引入。該款式受英國皇家海軍制服啟發,並隨著李院長在英國的交流經歷而傳入日本。在二戰後,水手服在亞洲其他地區也逐漸流行,特別是在香港,它成為了除旗袍和六幅裙之外,學校廣泛採用的校服類型。
最初,日本的水手服僅限於海軍士兵穿著,大約在1872年隨著海軍服制度的建立而普及。那時,正值日本明治維新,強調富國強兵的時期,因此這種具有軍事色彩的服裝深受日本人喜愛。在此之前,日本學生的制服為傳統和服,即褲裙,如今這種裝扮僅在大學畢業典禮上可見。
隨著明治末期至大正初期的洋裝化運動,日本的學校逐漸放棄了傳統和裝,轉而採用類似海軍軍官軍裝的黑色立領制服。這種制服最早在1879年由日本貴族學校學習院採用,之後逐步成為中學以上學校的正式服裝。
水手服作為校服,通常為女生穿著。這種校服設計多樣,通常具有大翻領,夏季服裝為淺色,冬季則為藍黑等深色。與男性制服一樣,水手服也保留了海軍的服裝特點,包括特殊的領子和裙子。根據季節變化,袖長和材料會相應調整,並配以絲帶構成的領結。常見的顏色有海軍藍、白色、灰色和黑色,其中藍色、黑色和灰色最為常見。領巾樣式主要有直條型和三角型,三角型領巾在背後露出小三角被認為象徵著「戀人招募中」。
水手服的上衣通常為V形領,襟線多採用三本線設計,領子可拆卸,背面為方形布料。領子下方可以系領巾、領繩、領帶或蝴蝶結。上衣正面或側面可能有拉鏈或扣子,內部要求穿著統一的背心,盡管女生通常不遵守這一規定。
裙子設計包括輪褶、箱褶和百褶,一般長度及膝。日本女生有將裙子腰部折起,使其變短的風潮,認為這樣的裝扮更加可愛,短裙已成為一種群體意識。
鞋襪及其他配件也是制服的一部分。襪子通常是藏藍或白色,有連褲襪、長襪、短襪和泡泡襪之分;鞋子以黑色或棕色為主,酒紅色較少見,通常搭配制服鞋或皮鞋。
㈡ 蘇格蘭服飾
蘇格蘭男人穿呢格短裙的習俗。那麼,裙子下還穿了什麼?答案是:什麼也沒有。
據一項調查顯示,盡管蘇格蘭的冬天寒風刺骨,仍有70%的男人「真空」穿著傳統的呢短裙。據說,當地的習俗一慣就是如此。所以有一句俗語是:「呢裙下沒穿什麼——一切照常。」
這項調查顯示,那些擔心走光的人則比較喜歡選擇呢格子布料做成的拳師型短褲。
在蘇格蘭,男人穿呢格短裙的習俗已延襲了幾百年。呢裙的款式也在不斷改進,最新推出的款式還特別設計了一個裝行動電話的口袋。
㈢ 蘇格蘭男士為什麼都穿群子
蘇格蘭人視蘇格蘭短裙為「正裝」,在婚禮或者其他較為正式的場合才穿。直到現在,蘇格蘭的軍隊還把蘇格蘭短裙當成制服。黑色的呢子上裝,白色的襯衫,花格呢裙,羊毛襪,再配上同樣花型的格呢披肩和有獸皮裝飾的系於腰間的酒壺,一個標準的蘇格蘭男子的形象就躍然眼前。
在英語中,蘇格蘭短裙被稱為「kilt」,這是地道的蘇格蘭語。關於此短裙的起源,英格蘭人和蘇格蘭人一直有爭論。有一種說法是:一個名叫湯姆.羅琳遜的英格蘭人最早倡導穿蘇格蘭短裙。據記載,1715年,英國政府採取開放政策,允許英格蘭、蘇格蘭兩地的人們互通貿易,湯姆.羅琳遜便是從中受益、北上淘金的商人之一。他在蘇格蘭北部開了家木炭畫加工廠,蘇格蘭短裙就是他在工人中推廣的工作服。傳統的蘇格蘭服飾「kilt」,原本包括寬大的披肩,披肩和短裙連成一體,在砍樹時很不方便,湯姆.羅琳遜便向裁縫提出,將「kilt」一剪為二,蘇格蘭短裙由此誕生。
但是,也有記載表明,早在1624年,蘇格蘭軍隊就將蘇格蘭短裙作為軍隊的制服了。
「穿蘇格蘭短裙不穿內褲」的說法也一直在流傳。一種解釋是:只有在跳舞的時候才需要穿內褲;如果穿有襯里的蘇格蘭裙,內褲似乎就成了累贅;穿沒有襯里的毛料蘇格蘭裙,內褲就不可缺少;是否需要穿內褲取決於天氣、個人習慣以及要出席的場合等。
另一種解釋是個典故。據說,300年前,在蘇格蘭高地的一次保衛戰中,蘇格蘭部隊的一個軍官突然下令,讓士兵脫掉蘇格蘭短裙和內褲,只穿著襯衫向對方進攻。對方的士兵見此情況,以為他們的敵人都瘋了,便調頭而逃。從此,「穿蘇格蘭短裙不穿內褲」的說法便傳開了。
講完了裙子裡面的奧秘,還要提一下蘇格蘭短裙上的格子,素有一「格」一階級的說法,說「蘇格蘭短裙等於一部大英帝國的歷史」,真的一點兒也不誇張。據說,英國蘇格蘭格子注冊協會記載著幾百種不同的格子圖案,有些以姓氏命名,代表著不同的蘇格蘭家族。黑灰格被稱為「政府格」。也有特別為皇室成員定製的格子圖案,貴族的身份高貴,他們穿著的格子圖案也被稱為「貴族格」。在17世紀和18世紀,蘇格蘭高原部落之間的戰爭終年不休,戰場上的男人們便以所穿的格子圖案來辨認敵我,有點兒像現在的「軍服」。
㈣ 求一張美國大兵葬禮上 他戰友穿著綠色裙子的照片 感動的一張照片
是不是這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