裙子短了怎麼辦?難道是直接把它丟掉嗎?當然不,我們可以對它進行改造加長,既可以不浪費money又可以鍛煉自己的手工能力,還等什麼,更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第三種方法就真正要用到我們的手工能力了,在裙子腰的部位加一塊布,也就是拼接布料時它變長。這需要我們有良好的審美能力,要挑選拼接起來合適的漂亮的。如果你覺得自己的手作能力實在是不行的話,可以將布料准備好再去外面的裁縫店請師傅幫忙。就不要勉強自己啦。
好了,以上就是簡單的三種改造方法,其實不單單只是裙子可以改造,白襯衫或者T恤都可以用來加長改造,很容易操作,還可以鍛煉自己的手工能力。還等什麼,快找出你的小裙裙試試吧。
⑵ 橡皮泥裙子的做法
橡皮泥裙子的做法如下:
第一、准備兩塊橡皮泥和一把談肆小刀。
第二、用一塊藍色的橡皮泥捏成梯形,當作裙子的上身。
第三、再用一塊藍色橡皮泥捏成大大的梯形,下邊兩個角捏圓一點,當做裙子的下擺,把下擺和上身粘在一起。
第四、再用兩小塊藍色團成兩個橢圓形的球,粘在上身的兩側,當做兩個泡泡袖。
第五、用白色搓一個細細的長條,用來做裝飾的花邊兒。
第六、從白色長條上截兩段兒,粘在袖子上,當做袖口的花邊兒。
第七、再將白色長條切成三段,斜著粘在裙子的下擺上,當做裙子上面的裝飾,公主的裙子就做陵侍碧完了。
2、可以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手工製作不僅僅要靠幼兒頭腦中的創造能力,尺舉還要讓幼兒把這個創造能力付諸實踐,搬到真實的生活中,用自己的手來完成這個創造。對於寶寶來說,這是培養寶寶獨立完成一件事物最好的辦法。從最初的設計,創造到後期的規劃、製作,都是要靠寶寶親自動手一點一點來完成的。對於寶寶的動手能力是良好的培養。
⑶ 如何製作手工裙子
製作手工裙子方法如下:
1、首先,准備一張自己喜歡的彩紙,並疊出米字格。
2、智障的下半部分分成四份,一份往後翻。
3、左右兩邊向內收。
4、把上半部分重疊。
5、重疊之後向上翻。
6、左右兩邊疊一下。
7、翻開領子,這樣裙子就製作好了。
裙子指一種圍在腰部以下沒有褲腿的服裝。也是下裝的基本形式之一。廣義的裙子還包括連衣裙、半身裙、襯裙、短裙、褲裙、腰裙。裙一般由裙腰和裙體構成,有的只有裙體而無裙腰。它是人類最早的服裝。因其通風散熱性能好,穿著方便,行動自如,美觀。
樣式變化多端諸多優點而為人們所廣泛接受,日常生活中以女性穿著較為多見,但依然有男款設計。按裙腰在腰節線的位置區分,有中腰裙、低腰裙、高腰裙;按裙長區分,有長裙(裙擺至脛中以下)、中裙(裙擺至膝以下、脛中以上)、短裙(裙擺至膝以上)。
超短裙(裙擺僅及大腿中部);按裙體外形輪廓區分,大致可分為統裙、斜裙、纏繞裙三大類。按形狀分:緊身裙、圓首裙、鍾型裙、包裙、半緊身裙、暗襇裙、三角襟裙、軟襟裙、褲裙、抽摺裙、箱型摺裙、百摺裙、羅傘摺裙、圓形喇叭裙、魚尾裙、塔裙、散襇裙。
⑷ 五千片蟲子翅膀,居然做出這么好看的裙子
警告:本文有昆蟲圖片(不過還挺英俊的)
去年12月,我在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看了由英國國立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簡稱V&A博物館)策劃的展覽——「 源於自然的 時尚 」。展覽展出了400餘件全球 時尚 珍品,這些展品均與自然相關。展覽探討了 時尚 如何從自然汲取靈感 , 時尚 對自然的影響,以及設計如何推動消費轉變,鼓勵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倡導更加可持續的生活方式。
在展覽中,有一件展品格外引人注目,這是一件1868年的英國禮服裙,由 5000隻綠點橢圓吉丁 ( Sternocera aequisignata )的翅膀結合刺綉工藝鑲嵌在衣料里製成。素白色的衣料上,甲蟲的鞘翅猶如天然的寶石,在光線的折射下發出各色的光芒。這與現在某些衣物的亮片設計類似,只是所用的素材不同。
用甲蟲鞘翅裝飾的華麗禮服 | 三蝶紀
英國的這種甲蟲禮服 時尚 風潮源自印度。在16世紀到19世紀的莫卧兒帝國,當時印度的皇室和貴族都會穿著由 甲蟲翅膀裝飾的衣服 ,在帽子、披肩、腰帶上也會使用甲蟲翅膀裝飾,這些衣物後來成為了很多博物館的藏品。
18世紀末,這種 時尚 傳入了歐洲,很多制衣商人開始仿製印度風格的甲蟲裝飾衣物。做這種衣服需要向印度人大批量進口甲蟲的鞘翅。因為印度大部分地區屬於熱帶季風型氣候,是 昆蟲的天堂 ,常被用於裝飾的吉丁蟲尤其多。歐洲不具備這種氣候優勢,只能找印度進口(日歷娘:雖然「印度屎殼郎」是傳統相聲《拴娃娃》里的段子,但印度出口甲蟲卻是真正存在的……)。1860年,英國的 鞘翅進口量高達25000件每批次 。
禮服上的圖案都是用一片片甲蟲翅膀拼起來的 | 三蝶紀
這種甲蟲禮服製作起來麻煩,穿起來也麻煩,需要穿著復雜的打底衣物,才能把它穿在最外層。盡管這種做工復雜、價格高昂的甲蟲禮服是身份地位的象徵,但是由於一些自然屬性的缺陷,它並沒有在歐洲的上流 社會 流行開來。甲蟲的鞘翅雖然堅固,但也易碎,甚至 連坐下都很難 , 只適合舞會 這種場合,加之難以清洗,很快它就淡出了 時尚 的舞台。
拋開 時尚 ,讓我們回到吉丁蟲本身。吉丁蟲是一類甲蟲,在昆蟲分類學上屬於鞘翅目吉丁蟲科,世界上已知的吉丁蟲約有15000種以上,中國約有600多種。它們主要產於熱帶,是 熱帶濕熱森林的代表昆蟲 。
這類蟲子在英文里被稱為jewel beetles,直譯過來就是珠寶甲蟲,因為它們的鞘翅常帶有強烈的金屬色彩,圖案多樣。和其他甲蟲一樣,吉丁蟲長著兩對翅膀,前面一對是 堅硬美麗的鞘翅 ,後面一對是柔軟的膜質翅膀,皺縮在鞘翅的下方。
形形色色的吉丁蟲 | Michael Scheuerl / Wikimedia Commons
在很多熱帶地區,吉丁蟲都被當地人作為飾品, 歷史 悠久,除了用於衣物,吉丁蟲還被製作成標本、項鏈和耳環,或者作為貼片裝飾在衣物、珠寶盒和其他 手工藝品和藝術品 上。而今,吉丁蟲仍然是一些藝術家的靈感來源和創作素材。
吉丁蟲和其他漂亮的甲蟲的鞘翅被用來作為裝飾品具有先天優勢,這與它們色彩形成的原理有關。在自然界中,生物的顏色分為兩種,一種是 色素色 ,又稱為化學色;另一種是 結構色 ,又稱物理色。
學名為 Chrysobothris affinis 的吉丁蟲 | Lukas Jonaitis / Wikimedia Commons
色素色的缺點是 性質不穩定 ,如果你做過昆蟲標本,就會發現有些昆蟲標本隔了一段時間就會慢慢褪色,由鮮綠變為黃白,這就是色素色所發生的變化。
吉丁蟲的鞘翅屬於結構色,是通過物理結構產生的色彩,不會褪色。產生結構色的原因是吉丁蟲鞘翅上的蠟層、刻點、溝縫等細微結構與光線波長相當,通過干涉、衍射、散射等途徑對入射光線產生 特定波長、特定方向的反射 ,因而產生了 多彩的顏色 。簡而言之就是鞘翅上有復雜細微的結構,我們看到的是光在這些結構中反射出的顏色,多變又多彩。
學名為 Anthaxia hungarica 的吉丁蟲 | Jean gadeyne / Wikimedia Commons
與成蟲美麗的外表相反,吉丁蟲的幼蟲看起來不太討人喜歡,是一隻大頭的肉蟲子,和天牛幼蟲有幾分相像。中大型的吉丁蟲幼蟲生活在樹木的韌皮部和木質部之間, 在木頭里遊走取食 ,留下彎彎曲曲的隧道,隧道中充滿蟲糞。幼蟲經過幾次蛻皮後長大,之後化蛹,蛹羽化出成蟲後再 從木頭里鑽出來 活動。
在一截木柴里發現的,學名 Agrilus planipennis 的吉丁蟲 | Susan Greenhouse / 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Fish and Game
很多吉丁蟲在農林業生產中是有害的,幼蟲蛀食樹木可以導致樹皮爆裂,枝乾枯死,俗稱「爆皮蟲」,成蟲啃食樹葉,造成樹葉缺刻, 影響植物生長 。只是,益害也是相對於人類而言,這些情況只是發生於人工改造的環境。在 生態系統完好 的原生森林中,吉丁蟲並不會對環境構成危害。
本文來自物種日歷,歡迎轉發
如需轉載請聯系[email protected]
⑸ 手工記-自己設計製作一件衣服是怎樣一種體驗
突然想起來這個題目,趕緊寫下來。強迫症的我想到一件事情不做完就有點難受。但是現在時間緊,手邊又沒有工具,估計下半年才有時間做衣服。於是手工示意一下做衣服的步驟,以去年冬天做的聖誕小紅裙為例,順便記錄一下此前的作品。主要是希望能遇到有同樣愛好的童鞋可以一起玩一起交流哈~
說體驗的話,主要是自己從頭到尾完成一件看上去很難得事情的成就感,穿上衣服的那一刻,覺得再久的等待都值得了。
首先,設計自己想要的樣式。 選擇好布料,量好尺寸。尺寸就是胸圍腰圍身長之類。圖片有點糊,大概能看到剪刀,紅色的毛呢不了。衣服上下兩部分,上身標了長度,寬度,下身標了長度。花了打褶子的地方。
其次,裁剪 ,按照設計的樣子,裁下來大小合適的布塊,記得留一點縫縫,記得往大了裁,這樣肥了還可以調整,一開始裁小了就很難辦了。之前做的時候沒有留圖,現在手畫幾張示意。手殘莫噴……
上半身前面,一開始裁剪下來,是一塊長方形的布塊。長是前胸寬,意思就是兩個胳肢窩經過胸圍最大處的長度。然後再留個5公分縫起來的餘量。上身長就是從肩膀,經過胸最高處,到腰的長度。同樣要留5公分左右的餘量。然後要剪領子。這個可以把布塊對折,可以剪得對稱點。胳膊那裡也剪掉,因為要收腰,腰那裡也剪掉。可以在自己身上筆畫,看看需要剪多少,剪多少。剪掉不同寬度,也就有了不同的形狀。
腰部有虛線的那裡,叫做腰省,一般3-5公分,沿著虛線縫起來。也可以剪掉。關鍵:畫了波浪線那裡的長度縫起來之後,正好是前腰圍的長度。前腰圍也就是作用中間腰線連起來。沒有小肚子的同學直接取腰圍的一半即可。
後面和前面差不多,差別就是後面的尺寸不一樣。這個可能要別人協助量一下。或者投機取巧,把後領子開大一點,這樣會服帖一點。同樣,按照自己的身材剪掉相應的寬度,腰省那裡按照自己維度取捨,最終保證波浪線部分加起來是後腰圍(沒有小肚子的可以取腰圍的一半)
裙子是最簡單的感覺……可以裁一整片,一半的衣料幅寬是一米五,差不多正好圍一個蓬蓬裙。寬度就是我們希望的裙子的長度,一般五六十公分就正好了。倒三角的部分都是要剪掉的,注意對稱,剪掉之後要沿著剪掉的地方縫起來。或者不用剪掉,直接橫著把多餘的布料縫進去,這樣就有褶皺的感覺了。同樣關鍵的,縫到最後,波浪線部分加起來要正好是腰圍再多一點可以縫起來的餘量。
然後,即使按照剛剛剪下來的布料拼接起來。 注意,縫制的時候看布料,布料硬一點的可以用縫紉機,如果布料很軟 ,可以手工縫制。然後縫制要從反面縫,縫完了翻過來就不會露出線頭和介面處了。
然後遇到了最麻煩的一個程序,裝拉鏈。我的技術太差,同時也為了方面,拉鏈一般縫在側面。如下圖所示,把上身前後片和下半身縫在一起之後,是這個樣子。標注了1,2,3的地方,是按道理要合並在一起的對應的點。把拉鏈按照對應的位置裝上去。此時依然要注意正反,確保衣服翻過來之後,不會看到縫制的介面。
最後,成果~~只能遠觀,因為是手工縫制,中間拼拼湊湊的調整比較多,所以遠看效果還可以,近看會比較粗糙。但是我們都是初學者加業余愛好者嘛,只能一點一點努力咯。
這樣,小白就把衣服做好了。最近太忙,下半年再開始考慮做衣服。附幾張之前做的其他衣服留作紀念。
1、去年夏天做的小花裙子,硬是把一塊帆布做成了裙子,裙子有點硬,因為技術有限,又比較懶,沒有裝內襯,所以很少穿。
2、 去年做的小黑裙,有那麼點赫本的情節,這件記得也是純手工作業,不過料子有點厚,版式有點大了,一直還放在箱子里。
3、 最開始純手工做的一件正面失敗的小上衣,這件真的是第一件手工衣服了。做的太瘦了,穿著想哭。
還留有記錄的好像就這幾件了,希望以後,能夠勤快起來,用記錄生活的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