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著名的粵劇有哪些
著名粵劇
繼承了民間傳說、京劇昆劇等著名劇目,加上唐滌生所創作的劇目,使著名粵劇非常豐富。由於部分劇目受到非常喜愛,隨著新媒體的誕生,這些著名粵劇被拍攝成電影、電視劇、話劇,甚至音樂劇。例如唐滌生名劇《帝女花》、《紫釵記》、《牡丹亭驚夢》、《雙仙拜月亭》、《再世紅梅記》、《蝶影紅梨記》、《香羅冢》、《紅了櫻桃碎了心》、《血染海棠紅》、《紅樓夢》、《三笑姻緣》、《花田八喜》、《白兔會》、《桂枝告狀》、《竇娥冤》(又名《六月飛霜》或《六月雪》)、由徐子郎編劇的《鳳閣恩仇未了情》和《無情寶劍有情天》、源於唐代傳奇小說《柳毅傳書》[78],源自晉劇著名傳統作品《醉打金枝》(編劇:蘇翁),《秦香蓮》、來自神魔小說的《鏡花緣》、《花蕊夫人》,還有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梁祝》。 傳統例戲有《六國大封相》、《天姬送子》、《賀壽》、《碧天賀壽》、《跳加官》、《祭白虎》、《玉皇登殿》、《觀音得道》、《香花山賀壽》。早期的天姬送子是每天都有不同的固定曲白,現在只有大送子和小送子,大送子是在正誕日戲前由台柱演員演出的一折送子全本,唱做俱全,小送子是平日日戲前由二至三名次要演員演出的送子簡本。若在演出日遇上張五先師或田竇二師等誕辰節慶時,一般在夜戲尾場前,棚面和演員們在後台師父神位前,演出賀壽送子,稱為後台賀壽送子。神功戲尾戲有封台儀式,演員的穿載和演出類似跳加官,但相對地簡短得多。跳加官有女加官,女加官和男加官的分別是演員不載面員,相同的是男女加官均是獨腳戲,演員身穿鳳冠霞帔,持牙笏,舞蹈中擺出「一品夫人」四字的架。
傳統粵劇
早期的傳統劇目,江湖十八本,全為早期演員的「開山戲」。19世紀60年代末(清朝同治中期),有所謂「大排場十八本」,即:《寒宮取笑》、《三娘教子》、《三下南唐》(劉金定斬四門)、《沙陀借兵》(《石鬼仔出世》)、《五郎救弟》、《六郎罪子》(《轅門斬子》)、《四郎探母》、《酒樓戲鳳》、《打洞結拜》、《打雁尋父》、《平貴別窯》、《仁貴回窯》、《李忠賣武》、《高平關取級》、《高望進表》、《斬二王》(即《陳橋兵變》)、《辨才釋妖》(即《東坡訪友》)及《金蓮戲叔》。 同治七年,有「新江湖十八本」,按郭秉箴《粵劇藝術論》所列:《再重光》、《雙國緣》、《動天庭》、《青石嶺》、《贈帕緣》、《困幽州》、《七國齊》、《俠雙花》、《九龍山》、《逆天倫》、《和為貴》、《鬧揚州》、《雙結緣》、《雪重冤》、《龍虎鬥》、《西河會》、《金葉菊》、《黃花山》。 19世紀90年代初(清朝光緒中期),則出現著重唱功的「粵劇文靜戲」,如《仕林祭塔》、《黛玉葬花》、《蘇武牧羊》等,又稱為「大排場十八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整理編寫的劇目有《寶蓮燈》、《平貴別窯》、《柳毅傳書》等。
2. 哪部粵劇裡面六柱都有出演
現在在二級裡面是有6°都會有出演的。
3. 經典粵劇有哪些
經典粵劇有很多,下面我列舉一些給大家分享:
一、《梁山伯與祝英台》之《十八相送》
演唱:黃少梅、梁玉嶸
二、《平貴別窯》
演唱:羅品超、曹秀琴
三、《秋墳》、《多情燕子歸》
演唱:小明星
四、《打銅鑼》、《拉郎配》、《借靴》
演唱:文覺非
五、《夜戰馬超》、《武松打虎》
演唱:白燕仔
六、《願為蝴蝶繞孤墳》
演唱:芳艷芬
七、《鴛鴦淚灑莫愁湖》
演唱:馮剛毅、吳瓊玉
八、《胡不歸》之《慰妻》
演唱:彭熾權、曾慧
九、《柳毅傳書》之《花好月圓》、《洞庭送別》、《牧羊哀話》
演唱:羅家寶、林小群
十、《牡丹亭》之《游園驚夢》
演唱:文千歲、李寶瑩
4. 粵劇著名劇目有哪些謝謝!
繼承了民間傳說、京劇昆劇等著名劇目,加上唐滌生所創作的劇目,使著名粵劇非常豐富。由於部分劇目受到非常喜愛,隨著新媒體的誕生,這些著名粵劇被拍攝成電影、電視劇、話劇,甚至音樂劇。例如唐滌生名劇《帝女花》、《紫釵記》、《牡丹亭驚夢》、《雙仙拜月亭》、《再世紅梅記》、《蝶影紅梨記》、
《香羅冢》、《紅了櫻桃碎了心》、《血染海棠紅》、《紅樓夢》、《三笑姻緣》、《花田八喜》、《白兔會》、《桂枝告狀》、《竇娥冤》(又名《六月飛霜》或《六月雪》)、由徐子郎編劇的《鳳閣恩仇未了情》和《無情寶劍有情天》、源於唐代傳奇小說《柳毅傳書》,源自晉劇著名傳統作品《醉打金枝》(編劇:蘇翁),《秦香蓮》、來自神魔小說的《鏡花緣》、《花蕊夫人》,還有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梁祝》。傳統例戲有《六國大封相》、《天姬送子》、《賀壽》、《碧天賀壽》、《跳加官》、《祭白虎》、《玉皇登殿》、《觀音得道》、《香花山賀壽》。
5. 粵劇的演藝劇目都有哪些
粵劇在劇目內容和表演藝術上,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反映現實生活的新劇目不斷涌現。如《梁天來告狀》、《王大儒供狀》、《蛋家妹賣馬蹄》等相繼出現。同時,演員們又在戲棚官話中,加插廣州方言演唱。
粵劇的劇目繁多,早期的傳統劇目,江湖十八本,全為早期演員的「開山戲」。
19世紀60年代末,有所謂「大排場十八本」,即《寒宮取笑》、《三娘教子》、《三下南唐》、《沙陀借兵》、《五郎救弟》、《六郎罪子》、《四郎探母》、《酒樓戲鳳》、《打洞結拜》、《打雁尋父》、《平貴別窯》、《仁貴回窯》、《李忠賣武》、《高平關取級》、《高望進表》、《斬二王》、《辨才釋妖》以及《金蓮戲叔》。
後來又有「新江湖十八本」:《再重光》、《雙國緣》、《動天庭》、《青石嶺》、《贈帕緣》、《困幽州》、《七國齊》、《俠雙花》、《九龍山》、《逆天倫》、《和為貴》、《鬧揚州》、《雙結緣》、《雪重冤》、《、龍虎鬥》、《西河會》、《金葉菊》《黃花山》。
19世紀90年代初,則出現著重唱功的「粵劇文靜戲」,如《仕林祭塔》、《黛玉葬花》、《蘇武牧羊》等,又稱為「大排場十八本」。
繼承了民間傳說、京劇昆劇等著名劇目,加上唐滌生所創作的劇目,使著名粵劇非常豐富。如《帝女花》、《紫釵記》、《牡丹亭驚夢》、《雙仙拜月亭》、《再世紅梅記》、《蝶影紅梨記》、《花田八喜》、《香羅冢》、《紅了櫻桃碎了心》、《血染海棠紅》、《紅樓夢》、《三笑姻緣》、《白兔會》、《桂枝告狀》、《竇娥冤》以及源於唐代傳奇小說《柳毅傳書》,源自晉劇著名傳統作品《醉打金枝》、《秦香蓮》和來自神魔小說的《鏡花緣》、《花蕊夫人》,還有著名的《梁山伯與祝英台》。
6. 經典粵劇有哪些
粵劇的經典劇目有:
繼承了民間傳說、京劇昆劇等著名劇目,加上唐滌生所創作的劇目,使著名粵劇非常豐富。由於部分劇目受到非常喜愛,隨著新媒體的誕生,這些著名粵劇被拍攝成電影、電視劇、話劇,甚至音樂劇。
例如唐滌生名劇《帝女花》、《紫釵記》、《牡丹亭驚夢》、《雙仙拜月亭》、《再世紅梅記》、《蝶影紅梨記》、《香羅冢》、《紅了櫻桃碎了心》、《血染海棠紅》、《紅樓夢》、《三笑姻緣》、《花田八喜》、《白兔會》、《桂枝告狀》、《竇娥冤》(又名《六月飛霜》或《六月雪》)、由徐子郎編劇的《鳳閣恩仇未了情》和《無情寶劍有情天》、源於唐代傳奇小說《柳毅傳書》[78],源自晉劇著名傳統作品《醉打金枝》(編劇:蘇翁),《秦香蓮》、來自神魔小說的《鏡花緣》、《花蕊夫人》,還有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梁祝》。
傳統例戲有《六國大封相》、《天姬送子》、《賀壽》、《碧天賀壽》、《跳加官》、《祭白虎》、《玉皇登殿》、《觀音得道》、《香花山賀壽》。早期的天姬送子是每天都有不同的固定曲白,現在只有大送子和小送子,大送子是在正誕日戲前由台柱演員演出的一折送子全本,唱做俱全,小送子是平日日戲前由二至三名次要演員演出的送子簡本。若在演出日遇上張五先師或田竇二師等誕辰節慶時,一般在夜戲尾場前,棚面和演員們在後台師父神位前,演出賀壽送子,稱為後台賀壽送子。神功戲尾戲有封台儀式,演員的穿載和演出類似跳加官,但相對地簡短得多。跳加官有女加官,女加官和男加官的分別是演員不載面員,相同的是男女加官均是獨腳戲,演員身穿鳳冠霞帔,持牙笏,舞蹈中擺出「一品夫人」四字的架。
7. 請問一下,粵劇演員的帽子上面有兩根長長的須,那個叫什麼啊通常是什麼角色才會帶那種帽子的
鶿雞尾,不是須,
武生就會這樣打扮.一般是元帥、武狀元著大靠時,就會戴鶿雞尾。顯示威風。 刀馬旦著大靠時也有鶿雞尾的.
8. 粵劇名曲有哪些
1、《牡丹亭驚夢》
戲劇家湯顯祖的代表作《牡丹亭》,被改編成各種戲曲傳唱了數百年之久,「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的詞句更是膾炙人口。
在江南蘇杭一帶,崑曲是當年頗為流行的一種戲曲,而《牡丹亭》則一直是崑曲的保留劇目。《牡丹亭》中,最為引人入勝的當屬杜麗娘與柳夢梅那亦真亦幻的愛情故事。
2、《帝女花》
《帝女花》是1957年首演的一場粵劇的名稱。作者是唐滌生。本劇背景是明末崇禎六年,國勢積弱多年,崇禎帝雖欲勵精圖治,但因飽受沉重壓力,用人不當,國勢日益衰弱。戲曲講述長平公主與周世顯的悲情愛情故事。
3、《紫釵記》
粵劇《紫釵記》由唐滌生於1956年改編自明代湯顯祖所著《紫釵記》,共八出,1957年8月30日在香港利舞台首演。湯顯祖版本的《紫釵記》,據唐人小說《霍小玉傳》及其本身作品《紫簫記》所改編,並改變其原來的悲劇結局為才子佳人故事。
4、《蝶影紅梨記》
《蝶影紅梨記》,香港劇作家家唐滌生據元朝張壽卿原著《紅梨記》改編的不朽之作,1957年香港仙鳳鳴劇團搬上舞台,由已故任劍輝和白雪仙領銜演出。
5、《柳毅傳書》
柳毅傳書又稱柳毅奇緣,是一個古老的中國民間愛情傳說故事。依據李朝威《柳毅傳》改編的戲劇經典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