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生幽默故事大全
孫中山
中國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1866—1925年)在一次革命行動失敗後,轉移到上海
重振旗鼓,等候時機東山再起。
有一天,幾個革命同志閑來無聊,湊了4個人打麻將娛樂。不巧,被孫中山撞見了。他
們自知犯錯,一陣驚慌,你看我,我看你,不知如何是好。
面對如此尷尬場面,孫中山不但繼續叫他們打下去,而且還笑著說:「打吧,打麻將很
像我們革命起義,這一局輸了沒啥關系,可寄希望於下一局,永遠充滿了機會,永遠充滿了
希望。」
辛亥革命勝利後,孫中山當了臨時大總統。有一次,他身穿便服,到參議院出席一個重
要會議。然而,大門前執勤的衛兵,見來人衣衫簡單,便攔住他,並厲聲叫道:「今天有重
要會議,只有大總統和議員們才能進去,你這個大膽的人要進去干什麼?快走!快走!否
則,大總統看見了會動怒,一定會懲罰你的!」
孫中山聽罷,不禁笑了,反問道:「你怎麼知道大總統會生氣的?」一邊說著,一邊出
示了自己的證件。
衛兵一看證件,才知道這個普通著裝的人竟是大總統。驚恐之下,衛兵撲倒在地,連連
請罪。
孫中山急忙扶衛兵起身,並幽默地說:「你不要害怕,我不會打你的。」
竺可楨
民國時期,科學家竺可楨在浙江大學任校長,深受師生的愛戴。
一天,在聯歡會的節目單上,有「校長訓話」。
竺可楨一看,感到在聯歡會上來個「訓話」,實在不妙。於是,他在講話時說:「同學
們,『訓』字從言從川,是信口開河也。」
大家聽了,鬨堂大笑。
⑵ 19、農村財主是怎樣煉成的
財主是怎樣煉成的?我們可以用「矛盾學說」進行探討:財主和農民是一對矛盾。他們互相依存,誰也離不開誰,又互相對立、斗爭著;在一定條件下財主和農民又可以互相轉化。「帝王將相寧有種乎?」沒有!世界上根本沒有財主的「種子」,也不是迷信所說的「命里註定」,財主是由農民轉化來的。在一定條件下,農民也可以轉化為財主。 你們讀過余華的小說《活著》么?那個叫「福貴」的少爺吃喝嫖賭,無所不為,生生把一份偌大的家業弄光了,結果由財主轉化為「貧農」。當然,貧農不都是這樣轉化來的。 那時農村的觀念,與現代人大不相同。他們認為土地是最根本的財富,是全家的命根子,是最可靠的「傳家寶」。土地不怕匪搶,不怕賊偷,大水沖不走,大火燒不掉,年年增值,死後傳給子孫,家人就不會餓死了。那時流行的口頭禪是:「要想家業穩,種地是根本」。因此,在那個年代,人們有了錢之後的第一個念頭便是「買地」。土地多了,也就轉化成為「富農」或者「地主」了。那麼,買地的錢從何而來呢?來源多種多樣,我只能擇主要的列舉幾種講給大家聽。 一種是做官。 農村有些農民咬緊牙關供孩子讀書。這個孩子聰明好學,終成大器,做了大官。於是,有的成了貪官,通過貪污受賄錢財源源而來。於是就在家鄉買房置地,成了大財主。舊中國的官僚地主就是這樣煉成的。 一種是經商。 農民把孩子送到城鎮學買賣(當時稱為「住地方」),孩子聰明伶俐,能吃苦耐勞、刻苦學習,因而從學徒到「吃勞金」(公司員工),再到當「掌櫃」(公司經理),再自己開買賣(辦公司),賺了很多錢。他要拿出一大部分錢在老家買地蓋房,一來光宗耀祖,二來給自己留條退路,給子孫打下基業。於是,這戶農民就轉化為資本家兼大地主。 一種是精明能幹,善於經營,省吃儉用,勤勞致富。 農民中總是有能人的,他們勤勞儉朴,聰明好學,精明能幹,善於經營,在本地被稱為「人尖子」。他們種地肯下力氣,精耕細作,畝產總是比別人多;種地之餘,他們或搞些副業(如養豬羊雞鴨、賣豆腐、彈棉花、搞編織等),或做小買賣(做買賣豬羊、糧食、木材生意等),或出外打工。全家出動,錢就掙得多。另方面,全家省吃儉用,硬從嘴裡摳錢。他們有點積蓄便買田,土地漸漸增多,於是僱工種地、出租土地,錢越來越多,土地也越買越多。經過幾代人的勤勞儉省,這戶人家就慢慢地上升為中農、富農、小地主,有的成為中等地主。 這種家庭的發家致富,類似於現在農村先富起來的「農民專業戶」、「農民個體戶」或者「農民企業家」。農村財主的絕大部分都是這樣轉化來的。 一種是「爆發戶」。 余華寫的小說《活者》有這樣一段情節:地主家的一個名叫福貴的「敗家子」賭錢,一夜之間就輸掉了全部土地、房屋。於是,那個贏錢的賭徒龍三在一夜之間就變成了地主。這個地主龍三就是「暴發戶」。土改時,龍三被槍斃了。他被綁赴刑場的途中,望見了那個已經變成貧農的「地主敗家子」,大聲呼喊道:「福貴啊!我是替你去死啊!」 著名學者、北大教授季羨林先生,幼年時家裡很窮。他在上海打工的叔叔用僅有的一元錢買了彩票,中了特等獎。於是,他家立即由貧農轉化為地主。他也就有錢上學、留洋,成了今天的季老教授。他至今還埋怨他的叔叔讓他當了知識分子,一直受氣挨整,在「**大革命」時進了「牛棚」。不然,他是響當當的幾代貧農、根紅苗正。 一種是省吃儉用,緊守祖業。 有些人家,祖上好幾代前,就擁有大量土地和財富。書香門第,躬耕傳家,後代沒出「能人」,也沒出「敗家子」。他們省吃儉用,緊守家業,雖然一代不如一代,從大財主降為小財主,逐漸向農民轉化,但是到土改時還沒有轉化成農民,終歸還是財主。 在舊中國的農村,財主和農民就象物理中講的水和汽處於動態平衡一樣:水分子不斷地飛出液面,成為「汽」,同時,汽分子又不斷地回到液面,轉化成水。水和汽不停地運動著,不停地對立著、斗爭著,又不停地轉化著。但是,從總體看,這種平衡是穩定的。 地主對農民的剝削和壓迫,是由當時低下的生產力水平和社會制度決定的,不是以他們的意志為轉移的,更不是由財主的個人品質造成的。許多財主一直到死也沒有弄懂什麼是「剝削」,也不明白自己怎麼犯了「剝削」這個彌天大罪。他們慨嘆道:「老天啊!我們起早貪半夜地干,從牙齒上攢錢,怎麼卻攢出了罪啊!」「辛辛苦苦地給兒孫置辦家業,沒想到卻給兒孫留下了一頂『帽子』(黑狗崽子)!」 到土改時,那些轉化成財主的農民,分別被劃為地主、富農成分,當家的被戴上「地主分子」或「富農分子」的帽子,成了敵人;那些轉化成農民的財主被分別劃為上中農(富裕中農)、下中農、貧農等成分,成了國家的主人。一段很長時期,在農村實行的階級路線是:依靠貧下中農,團結中農,對地主富農實行專政。土改時劃定的階級成分成了人們高低貴賤的標志。
⑶ 關於土地與茅屋神話是怎麼回事
在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中,作者對戰爭持樂觀態度。1812年抗擊拿破崙的戰爭不僅是保衛神聖俄羅斯民族所必需,而且是參與者的靈魂洗滌劑,無論彼埃爾,還是安德烈,都是接受了戰爭的洗禮而走向精神上的升華的。但是,《靜靜的頓河》的作者對戰爭(含革命戰爭)的看法是悲觀的。
整個一部哥薩克人的歷史就是用頻仍不斷的戰爭與殺戮寫成的。因此,卷首詩說,頓河兩岸播種的是「哥薩克的頭顱」,澆灌的是寡婦的眼淚。過去,在戰爭中建立功勛並為此犧牲生命是「哥薩克的光榮」。戰爭成了男人的嗜好,喬治勛章是男人額頂上的珍珠。但是,在進入20世紀以後,戰爭便成了一個用哥薩克人的簡單頭腦無法理喻的「謎」。書中描寫的第一場戰爭就是1914年的歐戰,布爾什維克關於「使本國政府失敗」的號召讓葛利高里百思不得其解,打仗只能求取勝利,怎麼變成求取失敗?但是當他用馬刀劈死一個帶有孩子氣面孔的奧地利士兵時,他跳下馬,注視他們的屍體,突然湧出一種惶惑:
葛利高里看了看軍官的落滿塵土的白色帽徽,一溜歪斜地往馬跟前走去。他的腳步又亂又沉,就像肩上扛著一種不能勝任的重負似的;憎惡的疑惑的心情揉碎了他的靈魂。他把馬鐙抓在手裡,半天也抬不起那隻沉重的腳。
葛利高里因作戰勇敢、負傷獲得喬治勛章,他返回村裡時,受到了全村人的歡迎,家裡人以他為驕傲。但令他料想不到的打擊是他的心上人阿克西妮亞卻被「東家」、軍官李斯特尼茨基上尉佔有了。如果沒有戰爭,葛利高里不會上戰場,這一切都不會發生。葛利高里似乎感覺到「戰爭」對於「東家」和「窮人」是不同的。「東家」可以從戰爭中得到許多好處,而「窮人」則完全不同。
作為一個農民,葛利高里無法把這個巨大的精神課題思索清楚,他又回到了前線。作者寫道:
他心裡一面和戰爭的荒謬性不肯妥協,一面又忠實地保守著哥薩克的光榮……
葛利高里牢牢地保持著哥薩克的光榮,一得到機會就表現出忘我的勇敢,瘋狂的冒險,喬裝跑到奧地利人的後方,不用流血就消滅掉敵人的崗哨。哥薩克人大大地顯了身手。他覺得在戰爭初期所感覺到的那種對人類的痛惜心情,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書中用了不少篇幅描寫布爾什維克黨人的反戰宣傳。本來就對戰爭中的屠戮產生惰厭的葛利高里轉向反戰,並且成了紅軍的一員。但是,在紅軍里,他眼睜睜地看到一場對白軍俘虜的殘殺:
波得捷爾珂夫在大板車上撞了一下以後,扭轉身子朝著押送的兵士,聲嘶力竭地喊叫著:
「把他們砍死……全都砍死……沒有俘虜……往出血的地方,往心口上砍!……」
槍聲猛烈地僻啪亂響起來。
葛利高里怒不可遏:
葛利高里在波得捷爾珂夫開始砍柴爾涅曹夫的時候離開大板車,葛利高里那充滿淚珠的眼睛一直盯住了波得捷爾珂夭,一瘸一拐地迅速地朝波得捷爾珂夫走過去。米納耶夫橫著從後面抓住葛利高里,把他按住,扭住他的胳膊,把他的手槍給繳了下來,用黯淡無光的眼睛看著葛利高里的眼睛,氣喘吁吁地問道:「你打算怎麼樣?」
肖洛霍夫是一位人道主義者,但同時他又是一位偉大的現實主義者。他用了很多篇幅描寫十月革命的必要性和正義性。但是,作為一個普通的哥薩克人,葛利高里始終沒有理解這場革命,他看到的只是殺戮,他渴望安寧、土地、家庭和勞動。
葛利高里離開紅軍,返回家鄉。小說第四卷第十三章用迷人的語言描繪了家庭生活的溫暖。葛利高里像一條遍體鱗傷的狗,返回自己的窩里,在這里舐干傷口腴復無氣。但是,「寒泉」仍在涌流不止,並且浸人葛利高里的茅屋。蘇維埃政權開列出需要鎮壓乃至槍斃的名單,其中包括葛利高里和他的父親。葛利高里越來越認為眼下不是「財主與窮人」的矛盾,而是「俄羅斯與哥薩克」的沖突,即俄羅斯人要報「1905年的仇」,要消滅哥薩克人。過去的評論常把這一點看做葛利高里的思想迷失,但事實上,蘇聯國內戰爭的情況要復雜得多。哥薩克人的叛亂是多種沖突,包括民族沖突的綜合結果。這一點,幾乎只有在肖洛霍夫的作品中獲得了真實的展示。作品在寫到葛利高里決定投奔「佛明匪幫」時,有如下的一段內心獨自:
從前他想的是什麼呢?為什麼心靈上就像一隻被圍捕的受驚的狼一樣,要往來奔竄,尋求出路,希望解決矛盾呢?生活本來是很可笑的、很簡單的。現在他覺得生活上根本沒有這樣一種可以使一切人都能在它的覆蓋之下感到溫暖的真理,他怒火沖天地想著,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一條真理,都有自己的道路。只要太陽還照耀著人類,人類的血管里還流著熱血的時候,就要繼續斗爭下去。要和那些想奪去他的生命和生存權利的人進行搏鬥。人類就總是為了一塊麵包,為了一塊土地,為了生活的權利而進行斗爭,而且還要繼續斗爭下去。應該和那些打算霸佔生活和把持生活權利的人們進行斗爭;要堅決地斗爭,不能動搖——就像是被夾住似的——使仇恨心強烈起來,使斗爭心堅定。只要不使感情受到壓迫就好,要使感情像瘋狂了一樣奔騰,——這就是一切。
哥薩克的道路和失去土地的莊稼佬的俄羅斯的道路,和工廠工人的道路是互相沖突的。要和他們斗爭!把用哥薩克的血澆灌過的頓河沿岸的肥沃土地拚命從他們腳底下奪過來。把他們像趕韃靼人一樣,趕出州界以外去!叫莫斯科嚇得發抖吧,叫它締結恥辱的和平!狹路相逢是不能讓路的,——不管誰把誰打倒——一定要打倒一個,已經試驗過啦……試驗的結果怎樣呢?但是現在——拿起刀來吧!
這個無法避免的、然而終究是錯誤的決定,幾乎毀掉了葛利高里的一切:他的家庭、他的女兒,他生命所系的阿克西妮亞。他把步槍和子彈投入剛剛解凍的頓河,並不意味著戰爭的終結,而是一個英勇的民族——「光榮的哥薩克」——的死亡。兒子成了他同這個世界的惟一的聯系,成了他生活中惟一殘留的東西。
如果我們設想,回村的葛利高里沒有被槍斃,他一定會成為一個沉默的、溫順的農民。他也許會再娶一房妻子,終年守著茅草屋。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又爆發了,葛利高里不能不再次應徵人伍,這次他將再次失去家庭,包括惟一的親子。戰爭結束時,他孤身一人,身邊站著一個孩子——不是他的孩子,而是一個失去了父母的孤兒。
這就是肖洛霍夫的小說《一個人的遭遇》(1965年)給我們留下的畫面。從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將《一個人的遭遇》視為《靜靜的頓河》的續篇。盡管他們的主人公沒有血緣關系,但他們的命運是一脈相承的,戰爭這個「寒泉」所給予他們的東西是一樣的。
從《靜靜的頓河》問世到現在,歷史發生了滄桑巨變。但是,戰爭依然伴隨著渴望和平的人類。而葛利高里不得其解的「濫殺無辜」,依然是戰爭中的「常規」。即使是高舉正義的旗幟的戰爭也不免如此。和平主義者常以此為口實反對一切戰爭,但成熟的政治家都會在心裡嘲笑他們的幼稚,嘴巴上卻不說,因為必要時他們也要裝扮成悲天憫人的和平主義者。「9·11」的不幸事件中,數千名無辜者葬身於世貿大樓的廢墟里。而當美國政府高舉「反恐」大旗對阿富汗開始狂轟濫炸時,死傷者大多數也是無辜的人民。人道主義在當今的世界上是一個最蒼白、最沒有力量的字眼。因為截止到現在,人們還只會用一種手段來解決利益上的沖突,這種手段就是暴力。
《靜靜的頓河》趨近結尾處,當阿克西妮亞死去時,葛利高里看到頭頂上的太陽是黑色的:
在旱風的蒙蒙霧氣中,太陽升到斷崖的上空來了。太陽的光芒照得葛利高里的沒戴帽子的頭上的密密的白發閃著銀光,從蒼白色的、因為一動不動而顯得很可怕的臉上滑過。他好像是從一場噩夢中醒了過來,抬起腦袋,看見自己頭頂上是一片黑色的天空和一輪耀眼的黑色太陽。
⑷ 瘋狂猜成語大帽子小帽子一共兩個官帽是什麼
大帽子小帽子一共兩個官帽這個成語是官官相護。
⑸ 為什麼有落湯雞一說啊是根據什麼緣故啊
從前,恆口街有個大財主名叫羅堂吉,外號叫「落湯雞」。一般不知底的人說,這外號是從他名字溜出來的,其實不是。 有一次,羅堂吉把長工叫來說:「把行李挑上,跟我下鄉收租子!」 長工一看,行李一大堆:衣服、被褥、帽子、雨傘、煙燈、煙槍、茶葉點心。。。。。。數起來有好幾十件呢,稱起來足有百十斤,長工心裡火極了。 忽聽財主老婆又交代道:「老爺去收租,行李都是你挑,可不準老爺拿一件;不論走到哪兒,要讓老爺走在前面;不論誰招呼老爺,你不準多嘴。總之,我們財主家出門,總得有個富貴的樣子,不能讓旁人笑話!如果路上不好好照應老爺,違犯了我的規矩,回來我可要揭你的皮!」 長工聽了氣得不得了,可也沒說什麼,挑上行李,便跟財主上路了。 一路上,財主一會兒茶,一會兒點心,長工連嘗也不得嘗。 誰知走到半路上,突然下了大雨,財主忙叫長工:「快!把雨傘給我!」 長工說:「那可不行,走時太太交代的,行李不能讓老爺拿呀!」 」給我!難道讓我淋雨嗎?」 「不行吶!太太知道了,要揭我的皮哩!」 任財主怎麼說,長工總是不給,把個財主淋得渾身濕透,像篩糠一樣打寒顫。 財主忙叫長工快走,到前面去找個地方避雨,不料卻跳出一隻惡狗來,直撲到他跟前。財主一面躲,一面叫長工去招架。長工連理都不理。財主氣得直叫喚:「你是聾了還是怎麼的?窮鬼,老爺我叫你去招架狗,你他媽的為什麼不動?」 長工說:「哎,老爺,這不能怪我呀!太太走時交代的,不管誰招呼你,都不準我多嘴呀。」財主一聽,哭笑不得,拿長工沒辦法。 催完租往回走,走到一條小河旁,河裡漲了大水,水急浪緊。財主忙對長工說:「喂!你先下去探一探,看能不能趟過去!」 長工推辭道:「還是老爺前面走吧,我不敢走前面。」 財主發脾氣道:「又是不敢,難道又是太太交代的不成?」 長工不慌不忙地說:「是的!您怎麼忘了?太太交代我:不論走到哪兒,都要讓老爺走在前面。」 財主一聽,氣得直罵老婆,又千哄萬哄地要長工走在前面。長工總是說:「不敢,不敢!我怕違了太太的規矩!」 眼看天快黑了,財主擔心回不了家,直得自己脫鞋下水,誰知他雖然長得又肥又胖,卻是個棉花人-見水就漂起來了,慌得大喊大叫:「救命!救命!」 長工見財主漂了老遠一截子,才下水去拽著財主的辮子,把他提上岸來。財主渾身浸了個溜溜濕,便讓長工回家去報信,叫家人用較子來接。 財主婆見長工回來了,問:「老爺回來了?」 長工說:「回來了,在河邊等著較子接呢。」 「老爺一路還富態吧?」 「富態得很哩!」 一會兒,財主坐著較子回來了。財主婆連忙迎到門外,一看財主那樣兒,嚇了一跳,叫道:「嘿,你怎麼?簡直成了個『落湯雞』啦!」 財主說:「虧你還說哩!」 「怎麼怪起我來了呢 ?」 財主便把一路上怎麼來怎麼去說了一遍,最後說:「你以後再不準教那老實疙瘩那一套了,以後收租乾脆別讓他再跟我啦!」 羅堂吉的外號—「落湯雞 」就這樣傳開了。後來,「落湯雞」變成了一句俗語。
⑹ 求 巧猜帽子 的答案
紅色.
老大能看見前面2個人的帽子,如果前面2人都是黃的,那麼自己肯定帶紅帽子。而他不知道,說明前面兩人2紅或1紅1黃。
如果老3帶黃帽子,老2就可以確定自己帶紅帽子,而老2確定不了,說明老3帶紅帽子。老大和老二帶的都是黃色``而黃色的只有2頂~所以就不用說了吧
就因為老三帶的是紅色。所以老大和老二看到另外2個人帶的都分別是一頂紅一頂黃,自然就不知道自己帶的是什麼顏色
⑺ 魔獸世界艦隊指揮官帽子成就怎麼做
1、魔獸世界艦隊指揮官帽子,也就是血帆艦長的帽子,是血帆海盜聲望成就的帽子,需要血帆海盜的聲望達到友善才能得到。
⑻ 古代帽子上有銅錢代表什麼
在中國傳統戲曲中,一般官職低小且貪財的官員在其官帽兩側各有一個銅錢,表示其當官就是為了錢,起醜化作用。
⑼ WOW 血帆艦長之帽 怎麼拿
血帆艦長的帽子是魔獸世界中血帆海盜聲望成就帽子,需要血帆海盜的聲望達到友善。在達到聲望後,可以進行下列步驟:
便可以再藏寶海灣出去向西走會看見一個小型的血帆營地. 在那裡你可以從"帥小夥子鄧肯"處得到第一個跑腿任務
任務的名字叫"嘿,水手!"
交任務的NPC在藏寶海灣東南的海盜船隊兩個很近的船上
他的名字叫"艦隊指揮官菲爾拉倫"
他會給你第二個任務"敬禮,艦隊司令!"
這是個殺掉目標型的任務.兩個任務目標大財主里維加茲,和艦隊指揮官卡拉.海角,兩個NPC應該已經很熟悉了吧。
完成後回到"艦隊指揮官菲爾拉倫"身邊,任務完成。
血帆海盜因為和四個地精城聲望為敵對勢力,因此在刷血帆海盜聲望的同時也會大量的掉落四個地精主城的聲望。四個地精主城分別是:永望鎮、藏寶海灣、加基森、棘齒城。
而需要獲得血帆海盜聲望需要在魔獸世界東部王國的荊棘谷裡面的藏寶海灣殺裡面的地精既可獲得。
具體位置如下圖所示:
⑽ 阿凡提的故事
阿凡提的故事
這一天,法官在財主家拿了一匹布,來到阿凡提的染坊,用蠻橫的口氣說:阿凡提,給我把這匹布好好地染一染,讓我看看你有多麼高的手藝!」你要染成什麼顏色的,法官先生說」我要染的顏色普通。它不是紅的,不是藍的,不是黑的,也不是白的,不是綠的,又不是紫的,不是黃的,更不是灰的,明白了吧。
當染匠的阿凡提,法官不懷好意,他說:「聽說你的智慧不光存在腦子里,還會用,你能染出來嗎?」跟在法官身後的財主,也狗仗勢他說:阿凡提:要染不出法官老爺要的顏色,法官老爺可不會輕易饒恕你!」
阿凡提知道他倆是故意來尋釁鬧事的,但仍毫不在意地把布接過來,說:「這有什麼難辦的呢,我一定照法官先生的意思染。」「你真的能染?」法官看著阿凡提那不慌不忙、滿有把握的樣子,吃驚他說,「那麼,我哪一天來取呢?你就照我說的那一天來取。」
阿凡提順手把布鎖在櫃子里,對法官說,「那一天不是星期一,不是星期二,也不是星期三,不是星期四,不是星期五,叉不是星期六,連星期日也不是。到了那一天,我的法官先生,你就來取吧,我一定會使你滿意的!」法官被說得沒了主意,那個財主更傻了眼,他倆一塊兒灰溜溜地退出了染坊。
阿凡提,又譯阿方提,(維語「先生」的意思,阿拉伯文:جحا (朱哈) 或 نصر دين (納塞爾·丁) ),是一位活躍在西起摩洛哥、東到中國新疆伊斯蘭諸民族中的人物,他普渡窮苦人民、阻止權貴剝削窮苦人民、阻止蒙古繼續西進。
在中亞西亞和新疆的傳說中,他被稱作阿凡提;西亞地帶為納西爾丁或納塞爾丁。在不同地區的傳說中往往以智者或者導師的頭銜來稱呼他,如霍加、毛拉、阿凡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