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童裝大全 > 弱冠帽子

弱冠帽子

發布時間:2022-05-21 11:28:16

⑴ 古代什麼被稱為「弱冠」

弱冠:指男子20歲,
也稱加冠。
古代男子,年至二十,便要在宗廟中行加冠的禮數。冠禮由父親主持,並由指定的貴賓為行冠禮的青年加冠三次,分別代表擁有治人、為國效力、參加祭祀的權力。加冠後,由貴賓向冠者宣讀祝辭,並賜上一個與俊士德行相當的美「字」,使他成為受人尊敬的貴族。
古時候,不論男女都要蓄留長發的,等他們長到一定的年齡,要為他們舉行一次「成人禮」的儀式。男行冠禮,就是把頭發盤成發髻,謂之「結發」,然後再戴上帽子,在《說文》里:冠,弁冕之總名也。謂之成人。在《禮記·曲禮上》記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舉行冠禮,並賜以字。冠歲,意思就是男子二十歲了,說明他剛剛到了成人年齡,二十歲也稱「弱冠之年」。
弱冠:古人二十歲行冠禮,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故稱「弱冠」。指剛成年。指二十歲。弱冠:古代男子20歲叫作「弱」,這時就要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地帽子。「弱冠」即年滿20歲地男子。後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地年紀。

⑵ 及笄、弱冠都是什麼意思古人的成人禮都有哪些講究

在當代社會,每當青少年年滿十八歲之時,很多地方都會為他們舉辦成人禮。成人禮並非當今社會的新鮮產物,在中國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屬於中國禮儀文化的一部分,延續了一千多年,才逐漸演變成我們今天所見的成人禮。

其次是女子的成人禮——笄禮。古代時候及笄禮包括以下步驟:迎賓 、就位 、開禮 、笄者就位 、賓盥、初加 、一拜 、二加 。笄禮作為女孩子的成人禮,即當女孩子年滿十五歲的時候,就要受笄,在行笄禮之時改變幼年的發式,將頭發綰成一個髻,然後用一塊黑布將發髻包住,隨即以簪插定發髻。 同時也表示女孩子到了出嫁的年齡,比如“年已及笄”。

⑶ 為什麼二十歲被叫做「弱冠」之年

古時漢族男子20歲稱弱冠。這時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後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紀,不能用於女子。

儀式儀軌

舉行冠禮儀式是非常講究和慎重的。據《儀禮.士冠禮》上所載,貴族男子到了二十歲,由父親或兄長在宗廟里主持冠禮。行加冠禮首先要挑選吉日,選定加冠的來賓,並准備祭祀天地、祖先的供品,然後由父兄引領進太廟,祭告天地、祖先。

冠禮進行時,由來賓依次加冠三次,即依次戴上三頂帽子,首先加用黑麻布材質做的緇布冠,表示從此有參政的資格,能擔負起社會責任;接著再加用白鹿皮做的皮弁,就是軍帽,表示從此要服兵役以保衛社稷疆土;最後加上紅中帶黑的素冠,是古代通行的禮帽,表示從此可以參加祭祀大典。

三次加冠完成後,主人必須設酒宴招待賓贊等人(贊是賓的助手),叫「禮賓」。「禮賓」後,受冠者入內拜見母親,然後由賓取「字」,代表今後自己在社會上有其尊嚴。古人認為成年後,只有長輩才可稱其「名」,一般人或平輩只可稱其「字」,因此要取「字」便於別人稱呼。

接著再依次拜見兄弟,拜見贊者,並入室拜見姑姊。之後,受冠者脫下最後一次加冠時所戴的帽子和衣服,穿上玄色的禮帽禮服,帶著禮品,去拜見國君、卿大夫(在鄉有官位者)和鄉先生(退休鄉居的官員)。

冠禮的儀式,從周朝開始持續到清朝,直到清末民初,由於西風東漸,冠禮也就逐漸沒落而消失了。

歷史

冠禮從原始社會的成丁禮(又名「入社禮」)演變而來。《儀禮》17篇的第1篇就是《士冠禮》,足見冠禮的重要程度。《朱子童蒙須知》中提到過孩童的禮教由冠禮、服飾開始,年滿二十歲後方可以裘帛為衣。

冠禮是華夏禮儀制度之首,又稱成人禮,是對漢人進行禮教的開始。周朝士大夫年及二十行冠禮,王公年及十五而冠,周文王十二歲而冠,魯襄公十二歲而冠。

日本

日本古代也曾經有仿效中國的冠禮儀式,後來演變成有當地特色的元服儀式,而現代也改為20歲在大學里舉行的大型和服成年禮。

依日本禮制,男子十五成年,行元服之禮。將美豆良發型解開,束成發髻,戴上襆頭,並除去童子服,用成人之服飾。公卿子弟一般在此時會蔭襲位階,故同時穿上束帶。

武士家庭元服時由烏帽子親將烏帽子交給元服者,兩人之間就建立了義父子關系,元服者會一直受到烏帽子親的庇護,一般烏帽子親都是選家中最有權勢的人。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弱冠

⑷ 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

「弱冠」古時漢族男子20歲稱弱冠。這時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後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紀,不能用於女子。

⑸ 古代成人禮三次加戴的帽子分別叫什麼

初加:發笄和羅帕、素色的襦裙,似中衣。衣緣沒有文飾,腰帶用普通的細布帶。

再加:發簪、曲裾深衣。

三加:釵冠。正式的大袖長裙禮服,上衣下裳制。佩綬等飾物。

衣服的擺放:按順序分別疊好、衣領朝東,由北向南依次置於席上,席置於場地東側;要加的發飾,由有司捧在盤里,立於場地西冊,面朝南,從東到西排開,依次是:發笄、發簪、釵笄。

(5)弱冠帽子擴展閱讀:

古代的成年禮本意是為了禁止與未成年的異性通婚。冠禮是成年禮的一種高級和代表性形式,也可以說是對成年人婚姻資格的一種道德審查。

冠禮從氏族社會盛行的成丁禮演變而來,一直延續至明代。具體的儀式是由受禮者在宗廟中將頭發盤起來,戴上禮帽。由於要穿戴的服飾很多;

包括冠中、帽子、襆頭、衣衫、革帶、鞋靴等,於是分為3道重要程序,分3次將不同材料製成、代表不同含義的帽子一一戴上。「三加」之後,還要由父親或其他長輩、賓客在本名之外另起一個「字」,只有「冠而字」的男子,才具備日後擇偶成婚的資格。

⑹ 弱冠中的冠指什麼

弱冠中的冠是指「冠禮」的意思。
古代的時候漢族男子20歲稱弱冠。這時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
古時候,不論男女都要蓄留長發的,等他們長到一定的年齡,要為他們舉行一次「成人禮」的儀式。男行冠禮,就是把頭發盤成發髻,謂之「結發」,然後再戴上帽子,在《說文》里:冠,弁冕之總名也。謂之成人。在《禮記·曲禮上》記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舉行冠禮,並賜以字。

⑺ 「弱冠」是多少歲,男子加冠是多少歲,「弱冠」和「加冠」有什麼區別

弱冠:男子滿20歲;加冠: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表示成年。

區別:「弱冠」是稱號,「加冠」一種禮儀。

⑻ 「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歲

古時漢族男子20歲稱弱冠。

這時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後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紀,不能用於女子。

古時候,不論男女都要蓄留長發的,等他們長到一定的年齡,要為他們舉行一次「成人禮」的儀式。男行冠禮,就是把頭發盤成發髻,謂之「結發」,然後再戴上帽子。

相關儀式:

舉行冠禮儀式是非常講究和慎重的。據《儀禮.士冠禮》上所載,貴族男子到了二十歲,由父親或兄長在宗廟里主持冠禮。行加冠禮首先要挑選吉日,選定加冠的來賓,並准備祭祀天地、祖先的供品,然後由父兄引領進太廟,祭告天地、祖先。

冠禮進行時,由來賓依次加冠三次,即依次戴上三頂帽子,首先加用黑麻布材質做的緇布冠,表示從此有參政的資格,能擔負起社會責任;接著再加用白鹿皮做的皮弁,就是軍帽,表示從此要服兵役以保衛社稷疆土;最後加上紅中帶黑的素冠,是古代通行的禮帽,表示從此可以參加祭祀大典。

三次加冠完成後,主人必須設酒宴招待賓贊等人(贊是賓的助手),叫「禮賓」。「禮賓」後,受冠者入內拜見母親,然後由賓取「字」,代表今後自己在社會上有其尊嚴。古人認為成年後,只有長輩才可稱其「名」,一般人或平輩只可稱其「字」,因此要取「字」便於別人稱呼。

接著再依次拜見兄弟,拜見贊者,並入室拜見姑姊。之後,受冠者脫下最後一次加冠時所戴的帽子和衣服,穿上玄色的禮帽禮服,帶著禮品,去拜見國君、卿大夫(在鄉有官位者)和鄉先生(退休鄉居的官員)。

冠禮的儀式,從周朝開始持續到清朝,直到清末民初,由於西風東漸,冠禮也就逐漸沒落而消失了。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弱冠

⑼ 弱冠具體指的是古代男子的年齡,弱冠是指男子多少歲

弱冠具體指的是古代男子的年齡,弱冠是指男子多少歲?弱冠是指男子二十歲。

在古代,男人的20歲被稱為不同於女兒的20歲。男的20歲叫弱冠,女子二十歲叫桃李年華。20歲的男人除了叫弱冠,還可以叫冠歲,意思是男人20歲。同時還有弱冠年的名字,表示一個男人已經到了成年的年齡。

與弱冠帽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滕州市荊河高上羽絨服批發部 瀏覽:237
汕頭女裝服裝批發價格 瀏覽:656
暖頻道羽絨服批發拿貨 瀏覽:754
方臉帶什麼帽子比較好看嗎 瀏覽:273
校服采購總結 瀏覽:7
中午沒人去廚房撩起裙子 瀏覽:644
艾萊依羽絨服品牌官方 瀏覽:797
株洲哪有旗袍買 瀏覽:252
媽媽做的童裝歌曲串詞 瀏覽:402
莫代爾面料的修身裙子 瀏覽:66
中國女裝羽絨服生產基地 瀏覽:98
天津什麼地方批發童裝批發市場 瀏覽:547
旗袍攝影擺姿 瀏覽:693
最愛吊帶搭配牛仔褲 瀏覽:90
皮衣壓的拉鎖印怎麼去除 瀏覽:647
開襠連體保暖睡衣 瀏覽:352
男士帶腰帶短風衣怎麼搭配圖片 瀏覽:363
女人的短裙子圖片大全集 瀏覽:429
裙子上的綁帶怎麼系 瀏覽:367
護腕手套批發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