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弓刀石馬步劍分別都指的是什麼
弓、刀、石和馬、步、箭
弓,指的測試能拉幾石弓(dan),這個是測試你拉弓的力量,能力,底氣。刀,就不用說,看你用刀如何,刀術如何,用刀的力量如何。箭,就是你站定位置,鍛煉你射箭的精準度。
「石」
石碩子,即專為考試而備的石塊,長方型,兩邊各有可以用手指頭摳住的地方,但並不深,也分為三號,頭號三百斤,二號二百五十斤,三號二百斤。
「步」
就是不騎馬,即步射的技勇。
金朝的武舉制度比較嚴密,錄取也相對公正。武舉每隔三年舉行一次,共分為府試、省試、殿試三級,其武殿試的時間規定為省試的三個月後進行,即三月二十日進行,皇帝親自到場面試。每級考試以射為主,分為上中下三等。
上等:能挽一石力(合今71.6公斤)弓,以重七錢(合今26.1克)竹箭,射一百五十步(合今230.4米)外之立靶,十箭之內,府試要求中一箭;省試要求中兩箭;殿試要求中三箭。又遠射二百二十步(合今337.9米)外的垛子(牆上向外或向上突出的部分),三箭之內應有一箭到達。以上為步射。再試馬射,即在一百五十步內,每隔五十步(合今76.8米)設兩只高五寸(合今0.15米)長八寸(合今0.24米)的卧鹿,應試者在騎馬疾馳時,要能以七鬥力(合今50.1公斤)弓,引鑿頭鐵箭(箭鏃長六、七寸,形如鑿),府試允許在馬上射擊目標——卧鹿四次;省試允許在馬上射三次;殿試允許在馬上射兩次;要求能射中兩箭。
中等:能挽八鬥力(合今57.3公斤)弓,以重七錢竹箭,射一百五十步外之立靶。又遠射二百一十步(合今322.6米)外的垛子。試馬射時,在一百五十步內,每隔五十步設兩只高五寸長八寸的臣鹿,應試者騎馬疾馳時能以六十鬥力(合今42.9公斤)弓引鑿頭鐵箭射中目標。
下等:能挽七鬥力弓,以重七錢竹箭,射一百五十步外之立靶。又遠射二百零五步(今314.9米)外的垛子。試馬射時,在一百五十步內,每隔五十步設兩只高五寸長八寸的卧鹿,應試者騎馬疾馳時能以五鬥力(合今35.8公斤)弓引鑿頭鐵箭射中目標。
金朝的武舉,上承唐朝、北宋,下啟清朝,廣大練武之人敞開了晉升之門,推崇騎射的做法也有力地促進了尚武之風的發展。清代,騎射是武科考試的主要內容,是清政府選拔人才,委以武職的重要途徑。
清代武科考試分為童試、鄉試、會試和殿試四科。童試內容分三場:頭場為馬射,馳馬發三矢,全不中者不再往下試。二場是步射,連發五矢,全不中的與僅中一矢者不續試。再試者先試硬弓,次試刀石,是為外場。三場原試策論,復改默試武經,是為內場。
武鄉試、會試考試課例相同。順治二年(1645年)規定武鄉試分試內外三場,頭場試馬射,縱馬三次,發九矢,中二者為合式,其間改中四矢為合式。二場試步射,發九矢,中三者為合式,其間改中一矢為合式。再開弓舞刀掇石以試技勇,步射布侯,馬射氈毯。三場試策二問,論一篇。康熙七年(1668年)改馬射中矢三者為合式。十三年(1674年)復准頭場考試馬射,豎的各距三十五步,縱馬三次,發九矢,中三者為合式,不合式者不準試二場。二場試步射,豎大侯,高七尺,寬五尺,以八十步為則,發九矢,中二者為合式。弓以八力、十力、十二力為准,弓必開滿。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改定馬步射各發六矢,二馬箭增射地□一矢,共計馬箭中三矢為合式。步箭五十步遠靶改為三十步,靶高五尺,寬二尺五寸,步箭發六矢中二箭為合式,缺一不準考弓刀石。馬弓以三力(十斤為一力)為率,步弓以五力為率。未考弓刀石之前,再試馬射地毯一箭,以各有一箭,關於去取時之評量,中否重於初試之馬箭。步箭初中是合式之額,即不再射,後改令六箭全射,就中數多寡選雙單好。弓有八力、十力、十二力,逾十二力為頭號弓。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議定:力量較優者可加二三力,不得過十五力,以此為准 。
順治二年(1645年)定會試之後為殿試。殿試是武科考試的最高級別,殷試於十月內舉行,策文與騎射技勇分場。十五日試中式武舉於殿內,十七八日於西苑門外中南海紫光閣大幌次,御試馬步箭弓刀石。嘉慶十九年(1814年)改十八日在紫光閣親閱馬步射,十九日在景運門外箭亭(順治初年建,名射殿)親閱弓刀石並引見,後以為例。御試前先令皇子騎射以為多士程式。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改於十月初一日默寫武經,初二日試馬步射箭,初三日試弓刀石。殿試中式者為武進士。武進士在太和殿參加殿試,第一甲三名,賜武進士及第,二甲賜武進士出身,三甲賜同武進士出身。狀元、榜眼、探花三名,均與文傳護同。舉榜送榜由兵部,榜張掛於西長安門外,是日賜武狀元盔甲。次日在兵部賜武宴,賞狀元盔甲、腰刀、撒袋、鞋帶、樺罐等項。武進士定甲後,分別以武職錄用。順治三年(1646年),一甲一名授參將,二名授游擊,三名授都司,二甲均授守備,三甲均授署守備。十二年(1655年)定一甲一名至一百名選授營官武職,其餘選授衛官武職。康熙十一年(1672年)又改前半選營職,後半選衛職。二十九年(1690年)於新武進士選掇侍衛若幹人,余補參將、游擊、守備等官。雍正五年(1727年)定一甲一名授一等侍衛;二甲選十名授三等侍衛;三甲選十六名授藍翎侍衛;其餘武進士以營衛守備分別在兵部注冊選用。乾隆元年(1736年)簡派大臣將注冊之武進士再行考試揀選,分為三等,一、二等用營守備,三等用衛守備,並准分發省份試用 。
清代武科考試,主要側重於弓矢。嘉慶十八年(1813年)諭旨:「武場以騎射為重,再試以開弓掇石,可以驗其力之強弱。至舞刀一項,不足以分優劣,本屬無謂,嗣後武會試與各省武鄉試及武童試,俱著將舞刀一項停止」。 弓矢嫻熟者為國家錄用,委以武職,相沿二百多年。直到清末,隨著西方新式武器的傳入,戰爭形勢的變化,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才下詔武科改試槍炮,停止默寫武經,二十七年(1901年)停罷武科考試 。
一、武童試
童試分3場,試前寫姓名履歷,考取後對筆跡。頭場考馬射,馳馬發3矢,全不中者不續試。2場考步射,連發5矢,僅中1矢者不續試。再試者先試硬弓,次試刀石;是為外場。3場試默經,是為內場。武經原規定為「孫子」、「員子」、「司馬法」、「尉繚子」、「李靖問對」、「黃石三略」、「姜太公六韜」等7經,後來祗默孫子或吳子。
秀才有定額,各省分大、中、小學,府取20名,大縣15名,中縣12名,小縣7、8名。咸同間有以捐輸而廣學額者。
二、武鄉試
武鄉試3年1科,子、午、卯、酉為正科,有慶典加恩科。
考試3場,頭場試馬箭,樹叢內用蘆葦席外包紅布、圓徑如筒形,高1.5公尺,在馬道旁設3處,各距40公尺,縱馬3次發9矢,中2者為合格。2場考步箭,樹高2公尺、寬1公尺,箭道50公尺,發9矢,中3者為合格。乾隆間改訂馬步箭各發6矢,增馬射地毬1次,毬圓徑半公尺,用皮或氈製成,置馬道旁邊高30公分平面、1公尺見方之土墩上,中者毬落墩下,射中而毬未落墩下者,以不中論。馬箭弓以3力(6公斤為1力)為准;步箭以5力為准。次試弓刀石3項,弓有8力、10力、12力、15力。刀有48、60、72公斤。石有120、150、180公斤。皆以三號、二號、頭號分之。弓必3次開滿、刀必在胸前背後舞花,掇石必至上胸,3項皆三號為不合式,必有一二項系頭二號者,方准入第3場。
武舉亦有磨勘覆試,嘉慶六年定各省試題名錄內,俱將馬步箭中數、弓、刀、石斤數,分注於武生姓名下,交兵部覆對,隨後發現捏飾浮開,本生斥革,考官議處。武舉年屆60,不準會試。
清代的武舉制度
分四級考試
清代武舉依文榜程序,考試大致分四個等級進行。(1)童試:在縣、府進行,考中者為武秀才。(2)鄉試:在省城進行,考中者為武舉人。(3)會試,在京城進行,考中者為武進士。(4)殿試:會試後已取得武進士資格者,再通過殿試(也稱廷試)分出等次,共分三等,稱為「三甲」。一甲是前三名,頭名是武狀元;二名是武榜眼,三名是武探花。前三名世稱為「鼎甲」,獲「賜武堤及第」資格。二甲十多名,獲「賜武進士出身」資格。二甲以下的都屬三甲,獲「賜同
唐代開始有武舉,但並沒有狀元
宋代開始,武舉被納入整個科舉體系之中,確定了三組考試的程序和外場考武藝、內場考策論兵書的考試辦法
明清設武科鄉、會試,先策略,後弓馬,策不中者不準試弓馬
至於說第一個,應該是北宋仁宗趙禎天聖八年(1030)開設武科的那一位張建民 ,最後一位比較確定是光緒二十四年戊戌科的張三甲
網上找到的資料,說的是明清武舉考試
一、二場試了弓馬技勇,稱為「外場」;三場試策論武經,稱「內場」。一場試馬上箭法,馳馬三趟,發箭九枝,三箭中靶為合格,達不到三箭者不準參加二場。乾隆年間,一場又增加了馬射「地球」,俗稱「拾帽子」,專為考察伏射能力。
二場考步射、技勇。步射九發三中為合格。所謂「技勇」,實際上主要測膂力。一共三項。頭項拉硬弓,弓分十二力、十力、八力三號,另備有十二力以上的出號弓。應試者弓號自選,限拉三次,每次以拉滿為准。二項舞大刀,刀分一百二十斤、一百斤、八十斤三號,試刀者應先成左右闖刀過頂、前後胸舞花等動作。刀號自選,一次完成為准。第三項是拿石礩子,即專為考試而備的石塊,長方型,兩邊各有可以用手指頭摳住的地方,但並不深。也分為三號,頭號三百斤,二號二百五十斤,三號二百斤。考場還備有三百斤以上的出號石礩。應試者石號自選,要求將石礩提至胸腹之間,再藉助腹力將石礩底部左右各翻露一次,叫做「獻印」,一次完成為合格。凡應試者,弓、刀、石三項必有兩項為頭號和二號成績,三號成績超過兩項者為不合格,取消三場考試資格。
三場是考文,當時叫「程文」,也稱「內場」,相當於文化課考試。到嘉慶年間,考慮到武人多不能文,所考策、論多不合格,而不少外場成績突出者又往往敗於內場,於是乾脆廢除策、論,改為按要求默寫《武經七書》中一段,通常只一百字左右。 我國古代科舉萌芽於南北朝,但在當時,武選舉頗受壓抑。北魏孝明帝神龜二年(519)二月,因為考績時「銓別選格,排抑武人」,導致羽林軍千餘人在洛陽發生暴亂。以後,經隋、唐初,到武後執掌權柄時,開始在長壽元年(692)大興科舉。武則天曾親自出題考試,開了科舉考試中所謂「殿試」的先例,此外,她還倡導人們學習武藝,長安二年(702)首次允許學習武藝的人參加由兵部主持的科舉考試,名曰「武舉」。唐代的科舉考試科目繁多,但明經與進士兩科最受社會重視。唐武則天始置武舉後,地方州、縣,每歲一如明經、進士之法,公開考試選拔,送武舉子赴兵部應試。考試科目包括長垛、馬射、步射、平射、翹關等項。還有負重,即負米重五斛,行二十步考為中第。至於「身材言語」之選,則取軀干雄偉、應對詳明、有統兵才幹及可為將者。若文職官吏求為武選,則取身高六尺以上、年在四十以下、強勇可以統人者。另外,考試中還有掌握特殊兵器等附加項目,如筒箭、機弩等。只要合格,不論出身門第、官位、家境如何,由兵部官員憑考試成績,綜合高低差異,分別掄才挑選,授予不同武職。唐玄宗開元十九年(731),詔試武貢士。華州的郭子儀以「武舉異等」中第,補右衛長史,累遷朔方節度使。在唐肅宗時,郭子儀平定安、史之亂,「遂成再造之功」,賜封汾陽王。只是唐代登科錄中未記載武狀元之事,也沒有發現武科登科錄。武舉考試雖始於武則天,而終唐之世,也未見還有武進士科武狀元之名。雖然有若干制科武選記錄,進士科卻尚未發現史料。但是,唐武則天終究舉辦了我國武舉考試制度的第一次科考,此舉不僅僅「混淆世族盤據」,也打破了腐朽的門閥蔭襲世官的一統天下,開拓了「廣收俊傑瑰偉英異之士」的新局面。唐朝的武科考每年舉辦一次,開科時間、間隔固定,確定了武科的「常科」特點,即「進士科」的特性。據說在洛城殿上,武則天還曾親自閱試天下中式貢士。杜佑撰寫的《通典》卷十五中記載武則天於載初元年(689)二月「策問貢人於洛城殿,數日方了」。另外,為避免考官利用特權,杜絕賄賂作弊,她還在科舉史上首先下令在考卷上用紙糊上應考舉子的姓名等個人資料。雖然此兩項尚未形成規定和制度,但是應該說「殿試」和試卷的「彌封」及其在科考中運用,武則天也開了先河。
五代十國雖設文進士科,卻並未開武進士科。時至宋朝,武科舉制度趨於完備。宋朝初年,鑒於唐末五代武人專橫割據之禍,宋太祖提出「宰相須用讀書人」的尚文抑武主張。宋太祖趙匡胤是經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登上皇位的。後又杯酒釋兵權,將兵權牢牢抓在手中,他太知道把握軍權的重要了。在他採用將武將養起來的辦法後,怎麼可能再招來一批呢。他寧肯充實加強皇家衛隊,招募彪悍士兵來做自己的保鏢。到宋太宗時,娛樂昇平日久,武備愈來愈廢弛,「業無可采,上馬則隕」。以後又尚浮言、輕武備,武科久久不被人們所關注。天聖八年(1030),宋仁宗設武科取士,「親試武舉十二人,先閱其騎射而後試之」。慶歷三年(1043)五月,又下詔設置武學於武成王廟(姜太公廟),此為我國建立武學之始。後來以朝臣吳育等奏疏反對,僅過三個月即廢棄。慶歷年間,皇帝下詔武科應試舉人「先試以孫(子)吳(子)大義,以策對為去留,以弓馬為高下」。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六月,下詔復建武學於武成王廟,選文武官中知「兵」者在武學內作為教授。生員經考試按等第推恩,有兩省待制,或本省鈐轄以上三人保舉,堪任將領者,兼領諸衛將軍。生員以百人為額。宋朝武舉已經根本上改變了唐朝以前憑武藝選拔人才的作法,僅保留了騎、步射兩項,而且科考用弓不超過當時軍隊所用的弓力,大大降低了臂力的要求。此外,宋武舉還添置了謀略的考核、「武經七書」(包括《孫子》、《吳子》、《司馬法》、《尉繚子》、《黃石公三略》、《姜太公六韜》、《唐李問對》)經義理論的掌握、對兵書理論的靈活運用和解決當朝現實問題等為考試內容的對策。要是不能對《武經七書》爛熟於胸,通過經書大義和策問這兩關就難上難了。因此,識文章、應策對成了入武闈的高門坎。由於「以策對為去留,以弓馬為高下」,武藝高強而策對不入流的壯士被拒之門外。對於這類人,北宋時武進士科中特設了武藝「絕倫」科,在武舉中設置絕倫科,是宋代武舉的另一個特點。「絕倫」科舉子的考試內容也有「策對」,只是在錄取時放低了文章的標准,武藝考試要加試步射和弩踏,且使弓力也大大高於其他參試者。等到了南宋時,又將此科變為文武雙全的優選科,終究斷絕了僅憑武功入武闈的機會。由此可見,宋朝重文輕武,已經到了武舉卻要憑文章方能入選,才做得成武官的地步。這種情況延續到了明朝。
北宋時將武舉名列前茅者分為三甲,一甲一名武狀元的名稱已無疑,一甲二名和三名尚統稱為榜眼,意指榜上雙眼。直至南宋時才將一甲二名稱為榜眼,而一甲三名則另稱為探花。此後,狀元、榜眼、探花的叫法再未改變。歷明、清各朝沿襲下來。至此,武科舉一甲一名「武狀元」等名目已成定式。宋神宗熙寧八年(1075)又開武科解試,「武舉解試始於神宗,三歲一試」。宋淳化年間還確定了考試彌封制。武科舉、武狀元從唐朝始設,至此,基本上完成了系統性、完備化建制的過程。
自北宋仁宗趙禎天聖八年(1030)開設武科,到南宋度宗趙咸淳十年(1274)最後一科武舉,共計開武舉78科,產生78名武狀元。宋代武舉在唐代武舉的基礎上逐步走向完備。首先,宋代武舉開始了殿試,整個武舉考試分三級進行,即解試、省試和殿試。殿試的出現顯示出宋代統治者對武舉的重視程度,其考試周期多為三年一次,亦有四年一次,也有第一次武舉殿試與第二次武舉殿試僅隔一年。從時間上看,宋代武舉子是六月底在兵部報名後,八月考試。解試內容有二項,即考武藝和試文章。武藝以考弓馬為主,先「步射」,後「馬射」,由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具體承辦,弓馬合格,參加文章考試。文章考試先考策問,後考《武經七書》。省試在第二年的一月或二月,內容與解試基本相同。殿試在三月至五月,由皇帝親試,先由皇帝考查騎射後,再考策論,而武狀元則是根據考生的成績與皇帝的好惡而產生出來。
其次,在考試內容上,宋代武舉一改唐代武舉只重武藝的做法,變為既考武藝,又考策論,從整體上表現出一種尚文抑武的傾向,其目的是為了求得能征善戰的儒將,其結果是宋代的武進士與武狀元的整體文化素質較高,他們中的不少人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有的在朝政上做出了成績,如朱熠、蔡必勝等;有的還成為軍事理論家,如華岳、江伯虎等,有的成為獨當一面的戰將,如程鳴鳳、許思純、張建侯、厲仲方、周虎等人。
再者,宋朝統治者首先建立了為武舉而設的學校——武學,採用的教材是《武經七書》,使武舉人才的培養有了較為堅實的基礎。武學,作為納軍事人才的培養於教育系統之中的軍事學校,是宋代對中國古代教育制度的一個貢獻,也是宋代武舉制度臻於完備的一個例證。�宋代武舉制度也較注重相關法規的建設。南宋孝宗皇帝於淳熙六年(1180)頒布了武進士從軍後在定級、授職等待遇的第一個法規——《補官差注格法》,此法大幅度地提高了武進士的授官階別、待遇,對鼓勵武進士從軍起到了一些積極的作用。
金朝武科舉將武進士考試成績分為上、中、下三等。金朝武舉並不重視對兵書的考核,而只重騎射。所謂有關孫、吳兵法考試,十道題只要通過三道,就能評為下等。
除五代十國外,元代是另外一個沒設武科舉的朝代。據《續文獻通考》記載:「元代不設武舉,專事承襲」。元朝的統治者僅用蒙古人、色目人作為蔭襲的武備官員,漢人則被視為可能造反的隱患,是極不可靠的潛伏勢力。甚至於規定,漢人數家只允許有一把菜刀,鐵制的器具似乎都存在著殺機。既不準漢人(包括未上陣的士兵)私藏兵器,也不準許他們學習武藝。漢人聚集在一起,因有謀反的嫌疑,也在禁止之列。自然不會有什麼武科可言,也談不上有武狀元。
明朝以文抑武,選舉「陵夷」。《皇朝文獻通考》中記載:「宋元以來,亦沿詞賦策論之舊。至故明末,造取士則專尚文學而武備日弛,論官則爭尚浮言而實政漸墮,人才盙窳,選舉陵夷。」明太祖朱元璋揭竿而起,以刀劍奪取天下而稱帝。他手下一大批武將也沒有經過武學、考科舉,全是無師自通,視武舉無足輕重。雖然在洪武二十年(1387)「從禮部請,立武學,用武舉,其武臣子弟令於各直省應試。」但是並未施行。至明英宗天順八年(1464)「昭天下文武官,舉通曉兵法謀略出眾者」在「帥府試策略,教場試弓馬。」明孝宗弘治六年(1493)「定武舉六歲一行,先策略,後弓馬,策不中者不許騎射。」至弘治十七年(1504)「改定武舉三年一試,張榜賜宴。」只是主考官全由翰林院文人擔任。最後一個明朝皇帝思宗於崇禎四年(1631)親自閱視武殿試,他越來越感到以文章取武狀元,授任武官,實在是「本末倒置,無過於此。」即使到明末,重在武藝臂力還是策問韜略之爭,依然未休。明思宗下諭:考試武人就是要以技勇為主,如果有方略,即使是文字粗陋一點,也要錄取。崇禎十四年(1641),皇帝已經深深領悟,得有奇謀異勇的武將來護衛朝綱,詔下,而無應試者。兩年後明王朝滅亡了。人稱明朝武科舉僅用「陵夷」二字。
清朝是武科舉鼎盛時期,也是衰亡時期。清沿明制而採取文武並重的辦法。滿清是在馬背上得天下的,崇尚武功是根深蒂固的。此外,從入關建立大清國,內外戰事不斷,武官戰將的補充、內外戰爭的需要使朝廷不能不重視武備;而籠絡漢族人中「武可拜將」的傑出人才也是維護一統的需要。順治三年(1646)朝廷同時開始文科和武科考試,武科與文科一樣,分為童試、鄉試、會試和殿試四級。一般三年舉行一次,有新皇帝即位或皇帝、太後大壽慶典,另加恩科考試。考中者,有武生、武舉、武進士之名。武童試分三場:頭場馬射,二場步射,合格者再試硬弓、舞刀、掇石,頭二場稱為外場。三場原試策論,後改默寫《孫子》、《吳子》、《黃石公三略》、《姜太公六韜》等武經七書,稱為內場。經縣試、府試合格,方能參加由學政主持的院試。武科鄉、會試三年一次,順治元年(1644),「定武舉會試於辰、戊、丑、未年。各直省武鄉試於子、午、卯、酉年」。武鄉、會試都分內、外場。外場考官,順天鄉試和會試,欽簡大學士、都統四人擔任。內場考官,順天鄉試以翰林院二官員為正副主考,進士舉人出身的京員為同考官。會試則以「內三院(翰林院等)二員為主考官,科臣二員、部臣二員同考官,御史二員為監試官」。各省鄉試,以總督為監臨,巡撫為主考,科甲出身的同知、知縣四人為同考官,本省總兵一人同考外場。順治二年(1645)規定:頭場試馬射,二場試步箭,再開弓、舞刀、掇石以試技勇。三場試策二篇、論一篇。順治十七年(1669)曾停試技勇,康熙十三年(1674)又恢復。乾隆二十五年(1760),改為馬、步箭各發六矢,增馬射地?一矢。馬箭以縱馬二回發六矢,中三矢考為合式,缺一者不準試箭。步箭射三十步外布侯,發六矢中二矢為合式,缺一者不準試弓刀石。「弓必三次開滿,刀必前後胸舞花,掇石必去地一尺。」三項必有一、二項合式,方准入三場。三場為內場,清初試策二篇、論一篇,康熙四十八年(1709)規定,以《論語》、《孟子》、《孫(子)吳(子)司馬法》出題,改試論二篇。嘉慶十二年(1807)、以應武試者多不能文,又改為默寫《武經》一段,百餘字,即日完成,不能書寫或塗寫錯亂者為違式。武鄉試中額,康熙二十六年(1687)定為文鄉試中額之半。雍正、乾隆時,以陝、甘健勇多於他省,兩次增額20名。武會試中額,少則100名,多則300名。康熙三十三年(1694),內場分南北卷,康熙五十二年(1713),改為分省取中。
武殿試亦三年一次。順治二年(1645)定會試之後,在當年十月份內舉行殿試。以內閣、翰林、詹事各部院堂官四人為讀卷官,兵部滿、漢堂官為提調官,御史為監試官。初制策題標目進呈,由皇帝欽定三條。試策後試馬步箭弓刀石,歷時二日。武殿試雖先試策論,後試技勇,錄取名次先後,卻以技勇為准。道光十三年(1832年),宣宗即有此詔:「武科之設。以外場為主。其弓力強弱,尤足定其優劣。至馬、步射本有一日之長短,第能合式,即可命中。」「默寫《武經》又其餘事,斷不能憑此為去取。」歷科一甲武進士,均從能開十二力強弓的中式武舉中挑取。試畢,由兵部將記名武舉繕寫名單進呈,再由皇帝親定甲第,交讀卷官填榜。然後在太和殿傳臚,一甲三名賜武進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賜武進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賜同武進士出身。一甲前三名,分別稱為武狀元、武榜眼、武探花。不得人時,一甲亦可不滿三名。例如:道光十八年(1838)戊戌科、二十七年(1847)丁未科、三十年(185O)庚戌科,三次武科一甲分別只取一、二名。嘉慶二十四年(1819)己卯恩科,僅取一甲一名,其餘不補。以示掄才大典寧缺勿濫。
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朝廷以武科「所習原弓、刀、石及馬、步射,皆與兵事無涉,施之今日,亦無所用,」下詔「永遠停止。」武科舉歷唐、宋、金、明、清等數朝,至此,壽終正寢。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武狀元----王來聘,明崇禎四年(1631年)武科會試,王來聘獲第一,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武狀元,授副總兵。崇禎五年(1632年),孔有德(明登州參將,後降清)據登州反明,官軍久攻不下。次年二月,用火葯攻城,城塌,官軍殺入又被叛軍擊退。王來聘手持大刀身先士卒,再次登城拼殺,不幸受傷陣亡。清乾隆年間修《勝朝殉節錄》賜謚"忠愍"。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武狀元張三甲,是中國科舉史上最後一位武狀元。
B. 二戰時期,日本士兵帽子上的兩片布是干什麼用的呢
二戰的時候,這身高不足一米六的矮地瓜小日本,就是一個腦袋開瘡,腳底流膿的混蛋,但這東西模仿能力,真不是蓋的。不然也不會端著比自己個頭都高的三八大蓋,邁著個羅圈腿,舉著個破膏葯旗就將整個亞洲禍禍的不成樣子。
而題主說的矮地瓜那倆塊破布,咱大華夏子民更願意叫他屁簾。那麼老梁先來說一下,這東西為啥到了咱大華夏叫屁簾呢?至於題主的問題咱往後靠靠。
為什麼叫屁簾實踐應用中,小鬼子發現,這東西不僅可以防曬,還可以防蚊蟲,如果這吸血鬼小蚊子落在後脖子上,因為走路身體搖晃,這屁簾就會自動的擺動起來,蚊子這東西就不會叮咬後脖子。
所以這裝備很適合雨林作戰的戰斗部隊。
當然這個裝備在北方嚴寒中作戰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寒冷的冬天小鬼子一不小心搞一急行軍,這香汗呱呱的往下落,這屁簾就可以吸收,防止凍傷,而且腦瓜頂上扣上鋼盔,還能防止金屬鋼盔和頭皮粘在一起。
所以,你不要小瞧了這屁簾,當年小鬼子可是用最好的布料製作的,當然到了二戰後期,由於資源緊缺,這屁簾才開始使用下腳料還有那毛巾來代替。
C. 亮劍騎兵連長用軍帽擦戰刀上的血是什麼意思
就是電視劇的一種表達方式,體現連長的決絕和至死不渝的那份軍人氣概。擦亮寶刀更好殺敵。
D. 蒙古騎兵在戰斗時,為什麼都要帶著一頂帽子
這頂帽子可以起到一定的防護作用,也是蒙古騎兵的制式裝備。
久而久之,一頂皮帽子就成了蒙古騎兵的制式裝備,成為他們的象徵。
E. 古代士兵帽子上的尖刺除了保命,還有什麼用處
古代士兵帽子上的尖刺可以用來保命,比如當頭部遇到危險的時候,尖刺可以起到緩沖作用,保護頭部,另外,他還可以用來分辨敵我,還可以用作炊具做飯,可以用來辨別士氣,特別是可以用來套在長槍上做武器。
另外,可以通過這個尖刺的狀態來判斷士兵的士氣。如果士氣低沉,士兵們就會低著頭,甚至從很遠的地方就能看到。還有人說頭上的尖刺可以用來分辨敵我,因為在戰場上大家穿的都是盔甲,戴著頭盔,很難分辨出是敵是友,那麼頭上的尖刺就可以用來當作標志。在戰場上,環境還是非常危險的,避免在混亂當中錯傷了自己的人。所以說士兵頭上的尖刺並不是像大家說的當避雷針,主要還是考慮在作戰時候所起的作用。
F. 二戰時期的日本士兵帽子上面有兩片布,這是干什麼用的
每個國家都有特殊的元素,例如戰爭期,不同國家有不同的軍裝。本文即將告訴的是,日本士兵與其他國家不同。日本軍事帽子與其他國家的軍事帽子不同,帽子上有兩塊布,你是否顯然有這兩塊布的作用?
然後,這個「屁股」也是日本士兵的禮物的宣傳,兩塊布是「八宏」和「四海」代表。而這也是日本軍隊推動「大同亞洲戰爭」證明「世界」的理由。出乎意料的是,這個看似普通的兩件布料實際上有這么多的諺語,還知道這兩塊布是日本士兵的心理舒適,而且沒有大效果。這也不幸的是,其他國家沒有影響。
G. 為什麼有些士兵或特警在戰斗時會戴著不防彈又擋視野的帽子而不戴頭盔
答:普通士兵在野外近大規模近距離火力交鋒的時候還是要帶鋼盔的,其作用主要防止榴彈和火炮彈片還有崩飛的時候重傷頭部,至於你說的游戲和影視劇里邊的特種兵和特警,我們分開來說
特種兵:特種兵一般不剛正面,摸哨暗殺什麼的,頭盔就不便了,反應慢,視野不開闊,球形隱蔽性能差,重量高不利於長時間奔襲和快速脫離。帶帽子是為了野外長時間作戰不能洗頭,會有寄生蟲和灰塵,而且帽子的保護色能形成更好的隱蔽效果。
特警:特警主要是巷戰多數穿常服和便衣,不會有炮火和RPG,不過防爆部隊執行危險任務的時候,頭盔防爆盾防彈衣一樣都沒少,特警還有帶頭套的,首先是防止被人認出報復,其次是頭套防火。
再說說為啥特警非要帶個帽子,第一是統一著裝,世界各國的部隊頭發顏色都不一樣,不是像中國人一樣都是黑色頭發,還有萬一領導有個禿頭啥的,也不好意思啊,
H. 二戰時日本兵帽子上的布條是幹嘛的
學名叫「軍帽垂布」。近代日本佩戴帽垂一說是受法國影響,日本陸軍軍裝受法國風格影響。日本帽垂可以拆卸,平時不帶。在野戰的時候和戰斗帽(日本正式名稱是略帽)配套使用。
實際作用是在戰斗中保護頸部。
對一個身穿軍服、頭戴鋼盔的士兵,皮膚露在外邊的部位,除了手和臉之外,還有的一個部位就是頸部。這就造成了一種現象,除了和其他部位同等概率的中彈幾率,頸部還容易受到其他形式的傷害,也就是被彈片、或者炸飛起的碎石等劃傷。原因簡單分析下很簡單,作戰時士兵主要的姿勢是彎著腰或者趴著等,大部分的作戰姿勢姿中頸部要向前探出,又無法被鋼盔和軍裝覆蓋住,於是頸部裸露的皮膚,就很容易被彈片、碎石等劃傷。而人的頸部又比較關鍵,最關鍵的是左右兩側有著血管大動脈,一旦被彈片崩到頸動脈上,那麼人肯定就完蛋了。
雖然只是一層布,但因為是強度較高的帆布,而且是軟垂下來的,擋不住打到脖子上的子彈,但是對彈片、或者炸飛起的碎石,還是有著相當有效的防護作用的。另外在近身戰中,這種軍帽垂布也有防護作用。比如被刺刀側面刺刀了脖子上,有這層軟垂著的布阻擋,有一定概率能讓刺刀刺不入脖頸里。再入如果被大刀砍到脖子上,如果刀不是很快的話,則看不透這層軍帽垂布,能夠阻擋住對脖子的致命傷害。
此外在一些精銳部隊,除了這種軍帽垂布,還有這一種蒙面巾,能夠從眼睛下蒙住下半張臉,可以防止爆炸、燃燒的有毒氣體,以及被炸彈炸起的沙塵等,同時對臉也有一定防護作用。
另外大家如果仔細,可能留意過二戰時有的美國兵,配發有一種很短的圍脖。如在電影《集結號》里,八連戰士從美式裝備的國軍身上搶下來的軍裝,就有這種短圍脖。這種圍脖不光是防寒的,另外一種作用,就是想這種日本兵的軍帽垂布一樣,保護頸部盡量不被彈片碰傷。
更形象了解鬼子軍帽垂布的作用,大家可聯想下小說《亮劍》里的一個情節。李雲龍新婚之夜去查崗,結果突遭遭到日本突擊隊襲擊,戰斗中李雲龍躲到了磨盤後,被子彈打到磨盤上崩起的石頭茬,在脖子上劃出了傷口淌出了鮮血。如果當時李雲龍也有這種軍帽垂布,或者美國兵那種短圍脖,那麼就能避免受這種傷了。
I. 「海賊王人物的全部資料(很急啊!!!)」
特徵] 戴草帽,左眼下方有一道疤痕。
[特長] 惡魔果實能力者。吃了橡皮果實,身體可以任意伸長。
[目標] 成為海賊王,得到上個海賊王葛魯多·羅渣的密寶——One Piece。
[身高] 172cm
[年齡] 17歲
[生日] 5月5日
[身世]
在某個海島小漁村長大。和暫駐在漁村的大海盜紅發撒古斯感情很好,於是一心想成為海盜。眼下的疤痕就是為了顯示自己夠狠自己用刀劃的(果然夠狠,汗)。可是路飛7歲時糊里糊塗的吃了海盜們搶來的惡魔果實——橡皮果實(ゴムゴムの実),從此再也學不會游泳。這樣還能成為海盜嗎?路飛的答案是——只要不掉到海里就可以了(聽上去好像很有道理,可是……我真的給這個單細胞的傢伙打敗了)。
有一次,為了捍衛海盜的名譽路飛和山賊頂上了,差點喪命,還好海盜們及時趕到。但是路飛被扔到了海里,撒古斯為了救他被兇猛的海獸咬掉了左臂。(這一段真的好感人 ~~~)
紅發撒古斯離開漁村再次出海前,把自己的草帽戴在了路飛頭上。「將來你一定要還給我,當你成為出色海盜的時候!」
十年後,路飛真的出海了。他的目標是——海賊王!而那頂草帽,也成了路飛最珍愛的寶物。
[相關人物] 夥伴——卓洛、奈美、山治、烏索普;前輩——紅發撒古斯;哥哥——艾斯
撒古斯 [シャンクス]
讓小路飛嚮往海盜生活的就是這個男人吧?總是能和夥伴們開懷大笑;面對向自己挑釁的山賊一笑置之,但絕不容許別人欺侮朋友;為了救路飛失去左臂也面不改色,還能用凌厲的眼神嚇退海獸。他就像大海一般自由和寬廣,難怪路飛心嚮往之。
撒古斯相信路飛能成為了不起的海賊,草帽就是他們的約定。多年後,當看到懸賞單上路飛的笑臉,撒古斯他們舉杯相慶——在偉大航線上等著你哦,路飛!
===========================================================
赤拳的艾斯——波得卡斯·D·艾斯 [エース]
(出場:157話)火焰果實能力者。白鬍子海盜團第二隊隊長。
路飛的哥哥。比他大三歲。以前跟路飛比試從來沒有輸過哦(那時他是普通人而路飛已經吃了惡魔果實了)
還是奈美說的最搞笑:沒可能的吧?那麼有常識的人,沒可能是路飛的哥哥……
===========================================================
[職業] 海盜小偷,導航員
[特徵] 漂亮MM。左臂有紋身。打鬥時使用黑色長棍(不太用的啦)
[特長] 機敏及金錢至上->天才小偷;制圖及辨識天氣->天才導航員;另外,喝酒也很擅長哦~~~
[目標] Money~~~作海盜小偷的奈美,目標是積攢一億貝里。路飛他們幫她解決掉後顧之憂後,作為導航員的奈美,目標是——畫出自己全部親自到過的世界地圖!
[身高] 168cm
[年齡] 18歲
[生日] 7月3日
[三圍] B86W57H86
[身世] 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襁褓中的她和年幼的姐姐被女海兵貝瑪爾小姐收養。貝瑪爾將她們帶到家鄉椰子樹村,三人過著貧寒而快樂的生活。但是魚人海盜團阿朗等人侵佔了椰子樹村,貝瑪爾小姐在奈美面前被殺。「要活下去,總會有快樂的事發生。」奈美選擇了艱辛的生存之路。有製作海圖天賦的她被阿朗海盜團吸收為幹部。她和阿朗約定,只要她湊齊一億貝里,就可以從阿朗手中買到椰子樹村和自己的自由。得不到村民的諒解,又要在仇人手下工作,以一個弱小的孩子要湊齊一億貝里幾乎是天方夜譚。但奈美在八年後做到了。
可是事情並沒有奈美想像的那麼簡單。老奸巨猾的阿朗買通海軍,在奈美即將集滿一億貝里的時候以賊臟之名予以沒收。奈美辛苦為之奮鬥了八年的成果付諸流水。面對忍無可忍、要誓死反抗阿朗的村民,奈美還是勉強擠出微笑說:「在等一下吧!我會再努力的,我會把錢再儲回來!」因為,從貝瑪爾小姐死去的那天起,奈美就向自己發誓不再讓任何人犧牲了。即使自己要背負沉重的命運。
好在有路飛這些好夥伴。阿朗的惡夢終於過去了。奈美,為自己的夢想去冒險吧!
[相關人物] 夥伴——路飛、卓洛、山治、烏索普;姐姐——路斯高;養母——貝瑪爾小姐;仇敵——阿朗;
==========================================================
路斯高 [ノジコ]
奈美的姐姐。在椰子樹村種植柑桔。樂觀開朗,善解人意的女孩。她一直支持著奈美。
==========================================================
貝瑪爾 [ベルメール]
女海軍。當年在戰場上,深受重傷的她在瀕死的邊緣,看到了年幼的孤女路斯高和尚在襁褓中的奈美,她又重新燃起了生存的意志。她收養了這兩個女孩。而奈美就象她當年一樣象個不良少女。^^;;
面對窮凶極惡的海盜阿朗,即使是為了自己的生命而撒謊,貝瑪爾也無法說出「她們不是我的孩子」。於是她被殺了。
奈美和路斯高堅強的活了下來。看到他們這樣努力的活著,貝瑪爾小姐一定會很欣慰的吧
==========================================================
[職業] 吹牛大王(這……是職業嗎?)
[特徵] 長鼻子(被撞到時會變成曲尺狀,汗)。格子頭巾。
[特長] 吹牛;逃跑;彈弓(火焰星、臭雞蛋、辣椒水……不一而足)
[目標] 成為真正的海上勇士!
[身高] 174cm
[年齡] 17歲
[生日] 4月1日(果然很適合他的生日呢)
[身世]
在平靜的海島村莊,每天早上總有一個少年高喊著「海盜來了」沖進村子,人們罵罵咧咧的拿著掃帚出來追趕這個大話王。忙碌平凡的一天就這樣開始了。這位大話王呢,就是烏索普啦。
烏索普很小的時候當海盜的父親就出海了,母親去世的時候也沒有回來。但他一直相信父親是海上的好男兒。夢想著自己有一天也能成為海盜。
有一天,聽到真的海盜要來攻擊村莊,烏索普急忙報信,可是竟沒有一個人相信他。說謊真的是不太好,不過這並不是另一個「狼來了」的童話故事。烏索普選擇由自己來保衛村莊,讓這一次的報信仍和以前一樣是一個「謊話」而已。一個人來面對整整一船窮凶極惡的海盜可不是鬧著玩的,而我們的烏索普只是一個普通的甚至特別膽小的少年而已,但在重要關頭他還是很有勇氣的呢。
當然,有路飛他們的幫忙,村子的平靜安詳終於沒有破壞。而烏索普也跟著路飛他們踏上了追尋夢想之旅。
[相關人物] 夥伴——路飛、卓洛、奈美、山治;朋友——卡雅,烏索普海盜團;父親——撒古斯海盜團的ヤソップ
===========================================================
體弱多病的富家千金。父母死後,一個人住在大宅子里,只有管家古拉哈諾和老僕米利照顧。烏索普的到來給她的生活增加了很多樂趣,她很喜歡烏索普的大話。
可是,當烏索普宣稱管家古拉哈諾士是大海盜庫洛船長的時候,卡雅沒有相信他。畢竟古拉哈諾使一直照顧自己的人。但真相揭曉時,卡雅還是勇敢的面對了。這個柔弱的女孩,也有堅強的一面呢。
最後,卡雅送了路飛他們一條船哦,是米利大叔設計的呢,就是「米利前進號」啦~~
===========================================================
[職業] 廚師(曾擔任海上餐廳的副料理長)
[特徵] 西裝;叼著煙;螺旋形的眉毛(准確的說是右眉毛,因為左面的我們看不見-_-;;)
[特長] 就是廚師會做的嘛。還有就是鬼腳七的工夫了,超帥超厲害的哦~~~心~~~
[目標] 尋找傳說中的藍海——All Blues,那裡齊集了四大海洋的魚類,是廚師的天堂。
[身高] 177cm
[年齡] 19歲
[生日] 3月2日
[身世]
山治出身北海[227話]。
十年前,山治在一艘大客輪的廚房打雜,夢想著有朝一日找到傳說中的藍海。
大海盜赤足卓夫的海盜團來了,小小的山治毫不買賬,跟海盜對抗,被卓夫不客氣的踢了兩腳。可是在接下來的大暴風雨中,卓夫毅然跳下海中救起了墮海的山治,兩人流落到一個寸草不生的海礁上,卓夫把僅有的食物給了山治。(這里動畫和漫畫有個很大不同。漫畫中卓夫把食物給了山治後,把自己的左腳當作自己的食物;可能覺得這樣太過血腥,動畫中改成卓夫因為救山治時腳被錨繩纏住,於是砍斷了左腳)
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中,忍受著飢餓等候不知何時回經過的船隻,這樣捱過了幾十天,終於餓到極限,山治一直以為卓夫霸佔了更多食物,准備殺他奪取食物的時候,忽然發現卓夫的左腳已斷,顯然比自己更為憔悴。原來卓夫當時聲稱是食物的大袋子里裝的只不過是財寶而已。山治,哭了。
獲救後,因為感恩,山治決心守護卓夫的海上餐廳;因為經歷過極度飢餓,山治從不拒絕給飢餓的人一份食物。
在打敗覬覦海上餐廳的庫里克海盜團後,山治參加了路飛一行。尋找藍海吧,那是自己、也是卓夫的夢想呢~~~
[相關人物] 夥伴——路飛、卓洛、奈美、烏索普;前輩——赤足卓夫
=============================================================
赤足卓夫 [赫足のゼフ]
赫赫有名的大海盜。是作為廚師成為海盜船長的男人。也是曾經進入偉大航線一年仍然全身而退的傳奇人物。
得到這個外號的原因是卓夫超凡的腿功,踢到他的對手血濺五尺,而自己的腳也被鮮血染成紅色。
和山指被困海礁時,眼見的獲救的機會渺茫,卓夫嘆道:「如果海上有個餐廳該多好。」失去了一條腿,失去了同伴的卓夫已經不能再作海盜了。他決心如果這次能夠活下來,下半輩子就要開這樣一座海上餐廳。後來,他的心願實現了。
外表粗魯的卓夫其實很溫柔很可愛。他把鬍子梳成麻花辮,以前海盜船的船頭是一直戴廚師帽的鴨頭(很可愛哦~~~)。對山治,他是救命恩人、師父(廚藝和腿功)、甚至父親。
=============================================================
東尼·東尼·喬巴 [チョッパー]
[特徵] 馴鹿。藍鼻子的馴鹿。會說人話、可以直立的馴鹿。平常的樣子象個可愛的小熊,想躲起來的時候總是把頭藏起來,身子還是露在外面,好可愛~~~
[特長] 醫術。動物系惡魔果實能力者。吃了人人果實,是可以七段變身的馴鹿哦~~~
[身世]
(出場:卷16)一出生就因為與眾不同的藍鼻子而被馴鹿群排斥的喬巴真是個苦孩子呢。自從它誤食了人人果實擁有了人類的能力之後,他徹底被馴鹿群趕了出來,可是當他試圖以人的身份生活時,又被當作雪男趕出了村莊。重傷的它對人類對世界失去了信心,這時,他被庸醫——Dr.西爾爾克救下並收養。那已經是六年前的事了。喬巴這個名字也是Dr.西爾爾克給它取的哦。有了同伴,生活重又變得快樂起來。
但是Dr.西爾爾克去世了。後來喬巴跟著Dr.古蕾娃學習醫術,他從沒有忘記過Dr.西爾爾克的信念——要拯救這個國家。後來在路飛他們的幫助下,暴虐的國王被打敗了,人民重獲自由。喬巴也跟隨路飛他們一起出海了,要象Dr.西爾爾克一樣去廣大的世界看一看。
=============================================================
羅洛亞·卓洛 —— Zoro [ロロノア·ゾロ]
[職業] 三刀流的劍客,令海盜聞風喪膽的海盜獵人。
[特徵] 綠色頭發,纏腰布,佩三把刀,打鬥時會戴黑色頭巾(就是平常扎在左臂那條),左耳戴三隻耳環。
[佩劍] 和道一文字(白色劍鞘,古伊娜的遺物);雪走;三代鬼徹(此兩者為卷11中兵器店老闆所贈)
[特長] 三刀流劍法;睡覺;流血而不死(每次都受很重的傷呢,心痛呀~~~)
[目標] 成為世界第一的大劍豪!天堂上也能聽到我的大名!
[身高] 178cm
[年齡] 19歲
[生日] 11月11日
[身世]
卓洛小時候學劍,道場師傅的女兒古伊娜是他的目標(我是指劍術上的目標哦)。兩人約定:我們中一定要有一人成為天下第一劍客!
可是古伊娜卻死了,因為一次小事故。兩人的約定只能由卓洛去實現。帶著古伊娜的劍,卓洛踏上了成為天下第一劍客之路。「總有一天,要讓天堂也聽到我的大名!」
一路上為了賺錢,他開始做海盜獵人的工作,成為東海赫赫有名的人物。一次惹到了海軍大佐摩根,並由此結交了初出道的路飛。更激動人心的冒險開始了~~~
[相關人物] 夥伴——路飛、奈美、山治、烏索普;前輩——鷹眼;女性——古伊娜、山鷸;
羅洛亞·卓洛-相關人物
==鷹眼 朱洛基爾·米霍克 [鷹の目のミホーク]
(出場:卷6、TV#24)王下七武海之一。天下第一劍客。佩劍——黑劍(就是他背在背上象十字架似的東東)
他就象是獨孤求敗似的高人。一人一劍就將東海霸王力克的50艘海盜船擊沉。面對向自己挑戰的卓洛,米霍克先是覺得他不自量力,用一柄玩具似的小劍就把卓洛打敗了。但他為卓洛的意志和決心所動,覺得是可造之才,就用劍士的禮儀以世上第一的黑劍重傷了卓洛,「往後的歲月里,我都會坐在『世界第一』的寶座上等著你。嘗試超越我吧,羅洛亞!」
而卓洛也向鷹眼、向路飛,更向自己宣誓:「在打敗這傢伙,成為世界第一劍客之前,我不會再輸的!」
=============================================================
古伊娜 [くいな]
(出場:卷1回憶中)卓洛小時候學劍的道場師傅的女兒。比卓洛大著幾歲,劍術可是一等一的哦,和卓洛比試上千次從未輸過。可是父親,也就是道場師傅卻說:女劍士因為體力的限制,永遠也成不了世界第一。古伊娜因此很不甘。於是卓洛和她約定:兩人中一定要有一人成為天下第一劍客!
小時候,古伊娜是卓洛一心超越的目標;她死後,兩人的約定繼續激勵著卓洛不斷磨練自己。如果不曾有那個事故,現在的卓洛大概可以打敗古伊娜了吧?但是假設是不存在的。古伊娜成了卓洛心中永遠可望而不可及的人物。只有成為世界第一,才能接近她。
========================================================================================================================
[url=http://bbs.btbbt.com/misc.php?action=viewkarma&tid=154571&pid=1930831][/url]
和道一文字:
雪走:
三代鬼徹:
羅洛亞·卓洛 —— Zoro [ロロノア·ゾロ]
[職業] 三刀流的劍客,令海盜聞風喪膽的海盜獵人。
[特徵] 綠色頭發,纏腰布,佩三把刀,打鬥時會戴黑色頭巾(就是平常扎在左臂那條),左耳戴三隻耳環。
[佩劍] 和道一文字(白色劍鞘,古伊娜的遺物);雪走;三代鬼徹(此兩者為卷11中兵器店老闆所贈)
[特長] 三刀流劍法;睡覺;流血而不死(每次都受很重的傷呢,心痛呀~~~)
[目標] 成為世界第一的大劍豪!天堂上也能聽到我的大名!
[身高] 178cm
[年齡] 19歲
[生日] 11月11日
[身世]
卓洛小時候學劍,道場師傅的女兒古伊娜是他的目標(我是指劍術上的目標哦)。兩人約定:我們中一定要有一人成為天下第一劍客!
可是古伊娜卻死了,因為一次小事故。兩人的約定只能由卓洛去實現。帶著古伊娜的劍,卓洛踏上了成為天下第一劍客之路。「總有一天,要讓天堂也聽到我的大名!」
一路上為了賺錢,他開始做海盜獵人的工作,成為東海赫赫有名的人物。一次惹到了海軍大佐摩根,並由此結交了初出道的路飛。更激動人心的冒險開始了~~~
[相關人物] 夥伴——路飛、奈美、山治、烏索普;前輩——鷹眼;女性——古伊娜、山鷸;
羅洛亞·卓洛-相關人物
=============================================================
鷹眼 朱洛基爾·米霍克 [鷹の目のミホーク]
(出場:卷6、TV#24)王下七武海之一。天下第一劍客。佩劍——黑劍(就是他背在背上象十字架似的東東)
他就象是獨孤求敗似的高人。一人一劍就將東海霸王力克的50艘海盜船擊沉。面對向自己挑戰的卓洛,米霍克先是覺得他不自量力,用一柄玩具似的小劍就把卓洛打敗了。但他為卓洛的意志和決心所動,覺得是可造之才,就用劍士的禮儀以世上第一的黑劍重傷了卓洛,「往後的歲月里,我都會坐在『世界第一』的寶座上等著你。嘗試超越我吧,羅洛亞!」
而卓洛也向鷹眼、向路飛,更向自己宣誓:「在打敗這傢伙,成為世界第一劍客之前,我不會再輸的!」
=============================================================
古伊娜 [くいな]
(出場:卷1回憶中)卓洛小時候學劍的道場師傅的女兒。比卓洛大著幾歲,劍術可是一等一的哦,和卓洛比試上千次從未輸過。可是父親,也就是道場師傅卻說:女劍士因為體力的限制,永遠也成不了世界第一。古伊娜因此很不甘。於是卓洛和她約定:兩人中一定要有一人成為天下第一劍客!
小時候,古伊娜是卓洛一心超越的目標;她死後,兩人的約定繼續激勵著卓洛不斷磨練自己。如果不曾有那個事故,現在的卓洛大概可以打敗古伊娜了吧?但是假設是不存在的。古伊娜成了卓洛心中永遠可望而不可及的人物。只有成為世界第一,才能接近她。
=============================================================
山鷸
(出場:卷11)海軍總部曹長。海軍大佐史莫卡的手下。長的和古伊娜肖似,戴著眼睛,看上去很文弱的樣子,劍法還是很不錯的哦(當然還不是卓洛的對手)。佩劍是名劍——時雨。
志向是:將世上所有落在惡人手中的名刀收集回來。首當其沖的就是以名刀博取花紅、甚至後來成為海盜的卓洛啦。而卓洛也對這個長的和古伊娜肖似、連言語都有共通的女子看著不爽。不過不過,這互相看不順眼的兩個人,分明就是一對典型的歡喜冤家嘛。
[b]其他海賊團の人物篇[/b]
海賊王-黑鬍子海賊團
海盜旗——
船長——「黑鬍子」 馬沙爾·D·狄切[黒ひげマーミャル·D·テイーチ],[223話]。曾是白鬍子海賊團成員,在火拳艾斯手下。後來殺了同伴叛出,自己成立了一個「黑鬍子海賊團」。我看算不上什麼厲害角色,也許因為長得太難看了吧 可是,在MockTown與魯夫的相遇頗有些英雄相惜的味道,他站在魯夫的一邊,大聲說出了「人的夢想,是不會完結的!」而且,他的名字中間也有一個D耶,而且又主動請纓填補鱷魚的缺想成為王下七武海,手下好像也有幾手。嗯,難道有些真本事?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成員——
拉菲特。聲名狼藉的西海保安官,因過度使用暴力而被驅逐出境。
舵手:「冠軍」 芝沙斯·巴沙斯
狙擊手:「音越」 雲·奧加
船醫:「死神」 多古·Q
=====================================================================
海賊王-庫洛海盜團
海盜旗——雙眼閃光、有著貓耳朵的骷髏
船長——詭計多端的庫洛船長[キャプテン クロ]。在烏索普的家鄉小鎮,庫洛花了兩年時間以管家古拉哈諾士的身份博取富家小姐卡雅的信任,企圖奪其財產,過愜意的退隱生活。庫洛使用套在指頭上的長刃作武器,所以養成了一個詭異的推眼鏡的習慣動作。他的另一絕技類似宗次郎的「縮地」。雖然很厲害又很聰明,但是庫洛實在不是個好船長,他只是把部下當作自己的棋子,背棄了海盜的精神,而且還玩弄了一心信賴他的人們,實在是很可惡。
成員——
代船長:「一、二的強戈」,戴心形眼鏡的催眠師,很有意思的傢伙,每次會被自己的催眠術催眠。後來尾田還在卷首小幅連載中講述了他的後續故事。他在舞蹈大賽上奪冠,並和亞軍、海軍總部上尉、鐵拳霍波迪結成了友誼。最後的最後,他成了海軍總部大佐緹娜的部下。
貓族兄弟
======================================================================
海賊王-小丑海盜團
海盜旗——紅鼻子的骷髏
船長——小丑巴基Buggy(分裂果實能力者)。懸賞15,000,000。是香克斯的舊相識。愛好金錢、相當自負、神經質,對任何人提到自己的紅鼻子很過敏。
成員——
雜技卡帕奇
馴獸師摩爾和他的愛獅
=======================================================================
海賊王-紅發海盜團
海盜旗——骷髏的左眼有三道長長的疤痕,就跟香克斯一樣。骷髏之後是兩柄交叉的劍。
船長——紅發香克斯
成員——
狙擊手:雅索普「ヤソップ」。烏索普的父親。
本·貝克曼「ベン·ベックマン」。長得很酷的傢伙,斜叼著煙,左面一綹頭發垂著,使用長槍
拉基·路「ラッキー·ルウ」。圓圓胖胖、喜歡穿條紋衣服、總是啃著雞腿。下手卻絕不容情。
新人:洛克斯達。為香克斯到白鬍子那裡傳信的新人
[b]海賊王[/b][b]--[/b][b]海軍の人物篇[/b]
為了「正義」收拾海盜。海軍、特別是位於偉大航線的海軍總部還是有很多好手的。 出現過的人物有(按軍階排列):
海軍總部元帥 海軍總大將 大佛戰國「仏のセンゴク」——[234話]鬍子紮成馬尾辨、身邊跟著可愛的山羊、面無表情的傢伙。聽聽這名字!大佛應該是外號,戰國應該是名字。總之很強就是了!
海軍總部中將 大參謀 鶴「つる」——[234話]象個干癟老太婆,不過象大美女王語嫣一樣博聞強識,應該是個老謀深算的老狐狸。
海軍總部大佐 「白獵」 史莫卡(Smoke)——(又譯:斯摩格上校)煙霧果實能力者。總是叼著雪茄,看上去很粗魯,但是對手下山鷸還是很關心很細心的。而且他在雪花石膏王國之亂平息後,嚴詞拒絕了總部送給他的嘉獎(海軍不見得表彰身為通緝犯的路飛一夥吧?雖然是他們打敗了鱷魚)。可見他確實是一個忠於自己的正義的人。但是他似乎過於拘泥於海盜=壞人的想法:「海盜永遠是海盜」
海軍總部大佐 「黑檻」 堤娜——監牢果實能力者。穿過身體的任何東西都被鎖鏈鎖住。她與史莫卡大佐是同屆同學(軍校?),漂亮的美女。她的魅力使得前海盜強戈和海軍上尉鐵拳霍波迪都投到她的麾下。除了惡魔果實的能力以及超凡魅力之外,緹娜的艦隊也是訓練有素的海上戰士,打起海戰來可不含糊。雪花石膏事件完結後,路飛他們的米利前進號差點逃不出她的包圍圈。
海軍總部曹長 山鷸——(又譯:達斯琪上士)。(出場:卷11)海軍總部曹長。海軍大佐史莫卡的手下。長的和古伊娜肖似,戴著眼睛,看上去很文弱的樣子,劍法還是很不錯的哦(當然還不是卓洛的對手)。佩劍是名劍——時雨。
志向是:將世上所有落在惡人手中的名刀收集回來。首當其沖的就是以名刀博取花紅、甚至後來成為海盜的卓洛啦。而卓洛也對這個長的和古伊娜肖似、連言語都有共通的女子看著不爽。不過不過,這互相看不順眼的兩個人,分明就是一對典型的歡喜冤家嘛。
海軍總部上尉 「鐵拳」 霍波迪——在海上餐廳一段就出場的次要角色。被山治整了一通。不過尾田沒有忘記他。在強戈歷險的卷首小幅連載中他再度登場,倒成了一個有情有義的漢子。
海軍東海某分部大佐 「斧手」 摩根「モーガン」——卷一中出現的自大跋扈的傢伙。路飛和卓洛把他搞定。
海軍東海16分部大佐 老鼠——與阿朗同流合污的軍中敗類。
海軍總部 士兵 高比「コビー」——卷一中出場的高比是被亞比達壓迫的打雜,雖然很懦弱,他也有自己的夢想——成為海軍。遇見路飛使他下定決心要實現這個夢想。後來在卷首小幅連載中,他和希路麥普發奮努力,成為了海軍本部的士兵。
海軍總部 士兵 希路麥普「ヘルメッポ」——摩根的兒子希路麥普本來是個游手好閑、狐假虎威的懦弱小子,後來在卷首小幅連載中,他和高比發奮努力,成為了海軍本部的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