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李治為何要賜死風姿綽約的姐姐高陽公主
關於李治為什麼要賜死高陽公主,是因為高陽公主想要謀反。李世民死後,唐高宗李治即位,高陽公主夥同自己的丈夫房遺愛想要謀反,離荊王李元景為帝。事情敗露以後,被李治賜自殺身亡。
所以說,高陽公主本身就不安分。以前的私通、養男寵、誣告還罪不至死,但謀反卻是死罪,她是一步步把自己作死的。
⑵ 抖音申訴怎麼寫能通過
晨起夕落,有的銘記,有的辜負
抖音申訴怎麼寫能通過
我家房子的南陽台很大,把兩間房子連接起來了,整個陽台空盪盪的,太陽從早照到晚。去年春天,兒子放放弄了一棵一尺高的小棗樹。我讓兒子把這棵我心中的寶貝棗樹擺放在陽台中間的顯著位置。
陽台的玻璃窗子下面牆根安放了一把小方椅子,椅子上擺放了一個大花盆,大花盆裡栽著這棵小棗樹。小棗樹是兒子從老家陝北米脂楊家溝鄉岳家岔村帶回來的,是在病床上的我的九十三歲大哥讓他帶回西安的。去年春天,兒子陪著我看老家的大哥、大嫂、二哥、二嫂和老姐,他們都是八九十歲以上的人了,且身體都不太好。
我在家住了八天,兒子只住了三天。兒子生在西安,長在西安,過四十歲的人了,看到家鄉的什麼都感到新鮮。回家的第二天上午,他就愛上了院子里坡上的棗樹。病在炕上的我的九十三歲大哥,聽到放放和他的哥哥姐姐們說棗樹的事,本來半昏迷的他,突然睜開眼,聲音微弱地說讓他的兒子給放放抱一棵小棗樹,帶回西安去,栽在花盆裡,能養活,還能結果。
我囑咐兒子,回家把小棗樹的根埋在花盆裡,澆點水,等我回去栽。小棗樹栽好、擺放好,我對家裡的人說,你們不懂棗樹生長的習慣,這棵棗樹由我照管,由我撫養。我知道棗樹的生長習性,從此,每天我總要看上幾次。記得我小時候,老母親告訴我:「桃三、杏四、棗圪蹴起就是。」就是說,桃樹長到三歲,杏樹長到四歲才能開花結果,惟有棗樹長到一歲,剛站起來,當年就開花結果。果然第一年春天栽上,秋天就結了五顆棗子,由小到大,由綠到紅,熟透了。兒子和他的小女兒摘下來,家裡的五個人,一人一顆。他們嘗了嘗鮮,我沒聽清他們說了些什麼,我心裡酸酸的,沒捨得嘗這顆紅棗子,把它擺在我書房裡上了玻璃窗的櫃子里,坐在沙發上就看它幾眼。
這是一棵生在老家院子的小棗樹苗苗,在西安的花盆裡結出的第一茬果實中的一顆。放了一年之後,它變成了一顆干棗,里邊生出看不見的小蟲子。我把這顆干棗放在一個小小的紙匣子里。這棵盆栽棗樹,第二年結了二十幾顆紅棗。現在,小棗樹快長到屋頂高了。我還是給花盆鬆土、澆水,只要我在家,每天要站在棗樹跟前,看上兩三遍。春天,棗樹和我快一樣高了,夏天,棗樹比我高了二寸。這一年半來,我看著棗樹長芽了、長葉了、開花了、結果了。
我知道結了多少顆棗子,但我站在棗樹前,總要從下到上數上一遍,又從上到下數上一遍。我默默地,一天又一天數著樹上掛著的棗子。棗子由綠到半紅到全紅。
一天我看到棗樹的下部少了三顆棗子。我明白,這是老伴摘給孫女吃了。我給老伴說:你以後不要摘這紅棗吃,讓這些棗子自己長到老,長到自己落下來。你們想吃棗子,自由市場上隨便買著吃。之後,家裡人再沒有摘這棵樹上的紅棗。我照樣天天從下到上,從上到下數樹上有多少顆棗子,直到有一天下午,我走到陽台上,看到底下落了幾顆紅棗子,我把它撿起來,放在盆子下邊的小椅子上。
我知道這是棗子熟透了,經不住玻璃外面吹進的風。這以後我再沒有數樹上的棗子,我知道,熟透了,就要落的。但是見景生情,我看到棗子往下落,不由得心裡一酸,眼淚如棗子一樣往下落。因為我看棗樹,就記起了我九十三歲的大哥,他去年秋天去世了。大嫂八十九歲,二嫂八十六歲,也相繼去世了。兩個月內,三位親人走了,我怎能不落淚呢!
昨夜當我離開電腦,打開陽台的窗,此時已是初夜,一輪明月掛在天空,大地一片蔥籠,微微的秋風吹來,帶來一絲涼意,我才悟到,已是深秋。
今年很奇怪,中秋之時,並沒有秋日照耀,到是體驗到秋風秋雨秋煞人的味道,一直是盼望金秋,大約是今年閏七月的緣故,金秋一直遲遲末到,難道今年就看不到那秋日映照下金色般的的秋天嗎?
許是閏七月的緣故,往年十月的金秋,挪到十一月,按舊歷算起,其實才是九月,九月是菊花盛開的季節,小鎮到處都能看到怒放的菊花,那菊花雖多彩卻不多姿,都似那女孩盤在頭上精心熨燙過了的發髻,一籫一籫的,活潑富有女性的氣息。
望著這透明光亮的月光,看到鎮上那幽暗淡黃的燈光,在燈光下忙碌的人們,此刻是不是有許多的人像我一樣,獨自孤清地看月。大約過兩天就是九月十五,本來月亮是要到十五才會圓,那時當是滿月,只是不知道到那天,還會有月亮嗎?不過,據說是不能在十五滿月之夜受孕的,如果是在那天受孕,會影響小孩的智商,是否有科學依據,不得而知。
雖然不是八月十五,可是昨夜月光很美,月光很明,明亮得掩飾那一點點的月缺,所以看上去,昨夜的月亮已是很圓、很圓。月光撒滿我能看到的世界,我靜立在月光如瀉的窗前,身體的影子映在雪白的牆上,顯得孤單和清冷。今夜的窗外,是否還有如掬月在手,望滿徑落花,嘆生命如常,暫時的繁華,繁華後,最初時的激越,到了終是歸於無痕。聆聽室外那條接近乾枯的河水聲,聞到遲開的桂花散發出的幽香,我是不會被這淡淡的桂花香所陶醉,盡管我的心早已經傷痕累累。雖然我是那麼的孤單和憔悴,可是在這個清冷的秋夜,還有一輪明月與我為伴,在月光中釋放自己的靈魂,讓心無垠的曠野里自由地奔跑。
相起詩聖杜甫在《月夜憶舍弟》中寫道:「戌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想念的執著其實也是一樣。在這樣明月的夜晚,思親的愁苦一陣一陣的湧入心田。月光下,女兒在燈下讀書的身影,在這樣清冷的夜晚,她也會覺得孤苦吧。女兒才十二歲多一點的時候,離開我們,去一個陌生的城市求學,初去時她是很興奮和充滿激起,可是後來,思鄉的折磨,讓一向都開朗善言的女兒,多幾許的穩沉。前些天,給她寄去胡適《我的母親》,胡適在其中寫道:「我14歲(其實只有12歲零兩三個月)就離開她了,在這廣漠的人海裏獨自混了20多年,沒有一個人管束過我。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我希望女兒能看到這一段,能夠堅強完成學業。像胡適先生那樣,做一個有品德、有知識和高尚情操的人。
昨夜的月光令人難忘,全因多年未曾見到這樣的圓月。這明亮的圓月,直照得大地泛起青白的光亮,天空清透得像是一籠溥紗。這是一個只有月亮,沒有星星的夜晚。只有這分外皎潔的月光,照亮這世俗的夜晚。宋代詞人姜夔在他的《揚州慢》中寫道:「……二十四橋仍在,波心盪、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葯,年年知為誰生?」要經歷無數的悲歡離和、世事變遷,才能寫出這「冷月無聲」這樣孤寂的詞句。
已是子夜時分,夜亦睡,喧囂的塵世趨於平靜。還有幾天,就是舊歷的立冬,在正式進入冬天之前,到每年的舊歷十月,當是還有一個小陽春,大約應該是在冬至的前後。按舊制,十月初一這一天是寒食節,要為故去的親人送上寒衣,以抵禦即將來臨的冬天的寒冷。
很快就會聞到冬天的氣息,漫長而潔白的冬季,是很少能看到月光的。到是那漫天飄舞的風雪,在夜晚里映白了山巒和原野,也許曠野的寒里里僅能看到野兔奔跑留下的印跡,或許是田野里幾只孤零零地覓食的麻雀。其實還有那一點一點破雪而立綠油油的麥苗,預示生命的頑強和春的希望。
⑶ 吳瑾言為什麼現在不火了
因為《廷禧攻略》是於正出品,於正出品的電視劇女主角的經歷其實都差不多,沒有記憶點,所以吳謹言才沒有大火。於正劇套路太過單一,觀眾看多了可不買賬。
大家第一次關注到吳謹言是從《烽火佳人》中那個以騙婚來生活的孿生姐妹開始的,吳謹言演的太好了,還時常有人去她的微博底下罵戲中的角色。後來為了貼近《延禧攻略》中的角色,吳謹言選擇減肥,其實她本來就很瘦了,還瘦了20斤,看樣子還是一個頗為敬業的演員。
⑷ 保時捷女司機在媒體上公眾道歉真的有誠意嗎
如果有誠意就應該當面道歉,她這么做無非是迫於輿論壓力。
⑸ 鍾欣桐演過的六個古裝角色,第三個美艷高貴,第六個造型好醜,你喜歡哪個
我最喜歡的是《齊天大聖孫悟空》中的紫薇仙子。
出自《女媧傳說之靈珠》仙樂《女媧傳說之靈珠》是由北京拉風影視投資有限公司製作,鍾欣桐、譚耀文、蒲巴甲、劉庭羽、郭珍霓等主演的古裝神話穿越電視連續劇。
講述了穿越千年之戀、人妖之戀以及兄弟姐妹互相殘殺的悲壯故事。該劇於2011年1月16日在四川公共頻道首播。
⑹ 前有重慶帽子姐,今有平頂山檢察家屬,家屬囂張對官員的公眾形象有何影響
直接影響官員形象,從而影響國家其他官員在百姓心中形象。我認為從一個家庭成員素質能直接看到官員們素質,因為古話有物以類聚,這個經過很多事實驗證是沒錯的。廣大群眾看到這一幕幕也會直覺認為官員素質也是這樣的。
這些事件暴露有利有弊,有利一點是,可以通過這事情仔細查一下官員們有沒有亂用自己的職權,方便自己尋思舞弊;弊處就是,嚴重影響了官員們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
國家對此事的處理,我覺得還是非常棒的,第一時間徹查,該處理就處理,直接挽回了百姓對官員的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