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時候看過的一部為國魔法電影。不記得名啦,印象深刻的是裡面有3個寶貝一個是錢夾一個是帽子一個是豎琴
三個老兵
Ⅱ 文言文翻譯
文言文翻譯的方法
名師指導
一、基本方法:直譯和意譯。
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有直譯和意譯兩種。 所謂直譯,是指用現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地對應翻譯,做到實詞、虛詞盡可能文意相對。直譯的好處是字字落實;其不足之處是有時譯句文意難懂,語言也不夠通順。 所謂意譯,則是根據語句的意思進行翻譯,做到盡量符合原文意思,語句盡可能照顧原文詞義。意譯有一定的靈活性,文字可增可減,詞語的位置可以變化,句式也可以變化。意譯的好處是文意連貫,譯文符合現代語言的表達習慣,比較通順、流暢、好懂。其不足之處是有時原文不能字字落實。 這兩種翻譯方法當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二、具體方法:留、刪、補、換、調、變。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國號、年號、度量衡單位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
「刪」,就是刪除。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比如「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沛公的侍衛樊噲。「者也」是語尾助詞,不譯。
「補」,就是增補。(1)變單音詞為雙音詞;(2)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補出省略了的語句。注意:補出省略的成分或語句,要加括弧。
「換」,就是替換。用現代詞彙替換古代詞彙。如把「吾、余、予」等換成「我」,把「爾、汝」等換成「你」。
「調」就是調整。把古漢語倒裝句調整為現代漢語句式。主謂倒裝句、賓語前置句、介賓後置句、定語後置句等翻譯時一般應調整語序,以便符合現代漢語表達習慣。
「變」,就是變通。在忠實於原文的基礎上,活譯有關文字。如「波瀾不驚」,可活譯成「(湖面)風平浪靜」。
古文翻譯口訣
古文翻譯,自有順序,首覽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題,搜集信息,由段到句,從句到詞,
全都理解,連貫一起,對待難句,則需心細,
照顧前文,聯系後句,仔細斟酌,揣摩語氣,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詞句之間,聯系緊密。
若有省略,補出本意,加上括弧,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譯,人身稱謂,依照貫例,
"吾""余"為我,"爾""汝"為你。省略倒裝,都有規律。
實詞虛詞,隨文釋義,敏化語感,因句而異。
譯完之後,還須仔細,逐句對照,體會語氣,
句子流暢,再行擱筆。
Ⅲ 鴨子帶上帽子,下面有九個反方向腳印,瘋狂猜成語
鴨子帶上帽子,下面有九個反方向腳印,瘋狂猜成語
成語答案是【不脛而走】
【解釋】:脛:小腿;走:跑。沒有腿卻能跑。比喻事物無需推行,就已迅速地傳播開去。
【出自】:漢·孔融《論盛孝章書》:「珠玉無脛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況賢者之有足乎?」
【示例】:袁伯珍慌忙把家裡所有的東西,檢點一番;別的一樣不缺,只有金銀首飾和鈔票洋錢,卻一概~。
◎清·無名氏《官場維新記》第四回
【語法】:緊縮式;作謂語、狀語;比喻不經宣傳就迅速流傳開來
Ⅳ 看圖猜成語452關一隻鴨子頭朝上戴著帽子
不脛而走:【基本解釋】:沒有腿卻能跑。比喻事物無需推行,就已迅速地傳播開去。
【拼音讀法】:bù jìng ér zǒu
【使用舉例】:袁伯珍慌忙把家裡所有的東西,檢點一番;別的一樣不缺,只有金銀首飾和鈔票洋錢,卻一概~。(清·無名氏《官場維新記》第四回)
【近義片語】:不翼而飛
【反義片語】:秘而不宣
【使用方法】:緊縮式;作謂語、狀語;比喻不經宣傳就迅速流傳開來
【成語出處】:漢·孔融《論盛孝章書》:「珠玉無脛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況賢者之有足乎?」
Ⅳ 幫忙找語文容易錯的詞語
一高考語文使用成語的六點注意事項
成語是歷年高考都要考查的一項,正確運用成語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弄清成語來源,准確理解成語的意義,切忌望文生義
成語是在特定的語境中形成的,所以要弄清成語的來源,不能望文生義,例如「文不加點」如果理解為文章不加標點就錯了,它的意思是文章寫成不用塗改,形容寫文章寫得很快; 「火中取栗」比喻冒險給別人出力,自己上當而一無所得;「萬人空巷」指人都聚集在一起,致使街巷都空了。這一類的成語還有:屢試不爽、七月流火、明日黃花、三人成虎等。
二、辨清成語的感情色彩
成語作為一種固定短語,具有穩定性,但也不是一層不變的,要注意其感情色彩,以便正確運用。如「明目張膽」,古代形容不畏權勢,敢作敢為,有膽略,有氣概,含褒義,到現代,指人公開干壞事,成了貶義詞;又如「為了救活這家瀕臨倒閉的工廠,新上任的領導,積極開展市場調查,狠抓產品質量和開發,真可謂處心積慮。」「處心積慮」是存心已久,費盡心思,也指千方百計地謀算,是貶義詞,用在這里感情色彩不當;還有如「趨之若騖」意思是像鴨子一樣成群跑過去,用來比喻很多人爭著趕去,含貶義。這一類的成語還有明哲保身、好為人師等。
三、注意成語運用對象的范圍
在成語中有一些成語有運用的對象,如「炙手可熱」只能用於權勢,「美侖美奐」只形容建築,「罄竹難書」只形容罪惡,「不瘟不火」只形容戲劇表演,「匪夷所思」只形容言談舉止,運用時要十分注意,否則就會出錯,如「這副畫炙手可熱。」又如「他把這理論批駁得遍體鱗傷。」「遍體鱗傷」只能用於人,這里應用「體無完膚」。這一類的成語還有「不脛而走」、「不翼而飛」、「巧奪天工」、「青梅竹馬」等。
四、注意避免意思重復和矛盾
如「我們學校有許多莘莘學子。」「莘莘」含有眾多的意思,與「許多」重復;如「他有難言之隱的苦衷。」 「難言之隱」中「隱」就是苦衷的意思,「苦衷」與「隱」重復;如「玩具店裡掛滿了各種形形色色的玩具,像輪船、飛機、坦克等。」「形形色色」指各種各樣種類很多,與句子「各種」重復;如「對於我們這些普通的芸芸眾生來說,生命也可以閃光。」「芸芸眾生」原指世間一切生靈,後指平凡普通的人,句中「平凡普通」與之重復。這一類的成語還有「忍俊不禁」等。
五、注意區分同義成語
有些成語意思大致相同,但在程度輕重,意義側重方面有所不同。如「慘無人道」與「慘絕人寰」都指極殘酷,極狠毒,但後者指世上沒有過的慘事,手段之殘酷,情形之凄慘到了極點,程度比前者重;如「信口開河」與「信口雌黃」都有「隨口亂說」的意思,但後者有「歪曲事實」隨意掩蓋真相,進行誹謗污衊之意,語義比前者重;再如「朝三暮四」與「朝秦暮楚」都有反復無常的意思,但側重點不同,「朝秦暮楚」多指大的原則方面的反復,比喻不講原則,反復無常。例「中國現代史上的軍閥都要依靠一個外國勢力,但他們朝秦暮楚,沒有一個准後台。」「朝三暮四」比喻經常改變主意,例「他研究學問朝三暮四。」再如「畫餅充飢」與「望梅止渴」意思相近,前者側重徒有虛名而毫無實際,猶如鏡花水月一般,虛幻而不能捉摸,後者指以物示人而不落實,望梅雖不真正解渴,但有梅可望總比虛幻不可捉摸實在一些。所以「畫餅充飢」比喻用根本不能兌現的辦法來解決實際問題。「望梅止渴」則比喻用對前途的預想來慰藉人們。例「在今天的時局下,空言民主因屬畫餅充飢,預約民主亦僅望梅止渴。」這一類的成語還有「另眼相看」與「刮目相看」、「光明磊落」、「光明正大」、「迫不及待」與「刻不容緩」等。
六、注意某些成語只能用於肯定句或否定句中
一些成語只能用於肯定句或否定句中,如「不容置疑」只用於肯定句,例「這個觀點不容置疑。」「望其項背」只用於否定句,例「他的雄厚實力令他人難以望其項背。」 「同日而語」也只用於否定句,例:「你和他不可同日而語。」
二語文積累:高考常見成語辨析301例
1、目無全牛:《莊子•養生主》中說,一個殺牛的人最初殺牛,眼睛看見的是全牛,三年以後,技術純熟了,動刀時只看到皮骨間隙,而看不到全牛。用來形容技藝已達到十分純熟的地步。本詞易誤用為貶義。
2、天花亂墜:指說得極為動聽,多指誇大或不切實際。本詞只能用來形容說。
3、青梅竹馬:形容男女小時候天真無邪,在一起玩耍。多指男女間幼時的親密感情。
4、不刊之論:刊,刪改,修訂。不可刪改或修訂的言論。形容文章或言論的精當,無懈可擊。易誤用為貶義。
5、差強人意:差,稍微地。願意是很能振奮人,現多用來表示比人預想的好一些,還算讓人滿意。易誤解為「不如人意」。
6、彈冠相慶:《漢書•王吉傳》:「吉與貢禹為友,世稱『王陽在位,貢公彈冠』,言取捨同也。」彈冠,撣去帽子上灰塵准備做官。後來用「彈冠相慶」指一人當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夥也互相慶賀將有官可做,多用作貶義。使用時易弄錯感情色彩。
7、汗牛充棟:汗牛,用牛運輸,使牛累得出汗;充棟,堆滿了屋子。形容書籍極多。形容的對象僅指書。
8、明日黃花:蘇軾詩《九日次韻王鞏》中有「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句。原指重陽節過後,菊花即將枯萎,便再也沒什麼好玩賞的了。後來用「明日黃花」比喻已失去新聞價值的報道或已失去應時作用的事物。此成語易被想當然地誤寫成「昨日黃花」。
9、深孚眾望:孚,使人信服。意思是深得眾人的信賴和尊重。易誤用成「不負眾望」。
10、重整旗鼓:指失敗後重新集後力量再干。也可寫作「重振旗鼓」。此詞不能用作貶義。
11、信口雌黃:指不顧事實地隨意亂說。注意與「信口開河」區別開來,「信口開河」也有隨口亂說的意思,但「信口雌黃」詞義更重。
12、處心積慮:千方百計地盤算。多用貶義。
13、萬人空巷:指家家戶戶的人都從巷子里出來了,形容慶祝、歡迎等的盛況。不能誤解為「人們都集中在家裡,故萬巷皆為空之意。
14、不謀而合:沒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見解或行動完全一致。本詞應與「不約而同」也只能做狀語不能做謂語。
15、無可非議:沒有什麼可以指摘的。應與「無可厚非」區別開來,「無可厚非」意為不可過分指責。前者表示言行完全合乎情理,後者表示雖有缺點,但是可以原諒。
16、莫衷一是:指大家看法不同,不能得出一致的結論。使用時要注意主語不能是某一個人。
17、鞭辟人里:里,里頭;辟,透徹。形容能透徹說明問題。使用時要注意語境,不要隨便濫用。如:「他對這個問題的分析很全面,可謂鞭辟入裡。」這一句就因誤用成語犯了前後不一致的毛病。
18、刮目相看:《三國志•呂蒙傳》記載,吳國大將呂蒙聽從孫權勸告,在繁忙的軍務中抽出時間讀書,學問大進,取得令人驚奇的成績。魯肅說:「士別三日,即當刮目相看。」說明要用新的眼光來看待別人。注意本成語一般用來指看待別人取得的進步和成績。
19、不足為訓:訓,准則。不能當作典範或法則。如:「他這種做法實在不足為訓。」注意不能將這里的「訓」理解為「教訓」。
20、莘莘學子:眾多的學子。該詞前面不能再加任何的數量詞。
21、好整以暇:形容雖在百忙之中仍然從容不迫。不能誤用作貶義。
22、仁者見仁:指對同一問題,各人觀察的角度不同,見解也不相同。本詞使用也要注意語境。如:「在要不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大是大非面前,大家要仁者見仁,以便達成協議共識。」這句中的成語屬於誤用,在原則性的問題上當然不能「仁者見仁」,否則就不能「達成共識。」
23、曾幾何時:指時間過去沒有多久或不久以前。不能誤解為不久的將來。
24、不稂不莠:稂,狼尾草。全詞比喻人不成才,沒有出息。不能望文生義誤用作褒義。
25、附庸風雅:附庸,追隨;風雅,多指才學。為了裝點門面而結交名士,從事有關文化的活動。不能誤用作褒義。
26、含英咀華:咀,咀嚼;英、華,花朵。把花朵含在嘴裡慢慢咀嚼。比喻欣賞、領會詩文的精華。使用時注意本詞領會的對象。
27、拾人牙慧:拾取別人的片言只語作為自己的話來說,多用來形容一味重復別人而缺乏主見。多用作貶義。
28、無所不為:沒有不做的事,指什麼壞事都幹得出來。多用作貶義。
29、登堂入室:比喻學問、技藝或社會地位已經由淺入深、由低到高,達到了很高的境地。使用時不能只看其表層意思。
30、狗尾續貂:比喻用不好的東西續在好的東西的後面。後也用來比喻事物(多指文藝作品)的續作前後好壞不相稱。本詞一般用作貶義,用於自稱含自謙義。
31、休戚與共:休,歡樂;戚,憂傷。彼此間憂喜和禍福共同承擔,指同甘共苦。注意不能將本詞與「息息相關」混淆,後者只比喻關系密切面無同甘共苦之義。
32、過猶不及:「猶,如同。事情做得過火了,就跟做得不夠一樣,都是不好的。不要錯誤地理解為做得太不夠了。
33、窮形盡相:形容盡致的意思,指文章的細膩生動。不要把它誤解成原形畢露之義。
34、貽笑大方:大方,有見識的內行。讓有見識的內行見笑。「大方」是理解本詞的關鍵。
35、數典忘祖:典,典籍,指古代的禮制、歷史。數典忘祖比喻忘本。現也用來比喻對本國歷史無知。
36、鹿死誰手:鹿,原比喻政權,後亦比喻爭逐的對象。鹿死誰手原指誰獲得政權,後泛指誰獲得勝利。
37、美輪美奐:輪,高大;奐,眾多。形容建築物的華麗。注意本詞形容的對象。
38、爐火純青:純,純粹。道家煉丹,爐中的火焰由紅色轉成青色時即為火候到家。比喻功夫達到純熟、完美的境界。注意本詞語用的對象。
39、洛陽紙貴:晉代左思《三都賦》寫成以後,抄寫的人非常多,洛陽的紙都因此漲價了。比喻廣泛流傳,風行一時。不能將本詞只理解成物價上漲。
40、天馬行空:天馬,神馬。馬的賓士如同騰空飛行。多比喻詩文、書法等氣墊豪放,不受拘束。
41、風聲鶴唳:前秦苻堅領兵進攻東晉,大敗而潰,潰兵聽到風聲鶴叫都疑為追兵。形容驚慌疑懼。不能只按字面意思理解。
42、馨竹難書:罄,盡,空;竹,指竹簡。罄竹難書指即使把竹簡寫盡了也寫不完累累罪惡。比喻罪惡很多,難以說完(貶義詞)。例:「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真是罄竹難書。」
43、望穿秋水:秋水,比喻眼睛。形容盼望得非常急切。
44、拋磚引玉:比喻用粗淺的、不成熟的意見引出別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見。本詞只用於自謙。
45、炙手可熱:炙,燒,烤。熱得燙手。比喻氣焰盛,權勢大。多含貶義。使用時要注意適用的對象。
46、屢試不爽:爽,差錯。經過多次試驗都沒有差錯。注意不能將詞義理解反了。
47、韋編三絕:語出《史記•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讀《易》,韋編三絕。」韋編,用熟牛皮繩把竹簡編連起來;絕,斷。編連竹簡的皮繩多次斷絕。形容讀書勤奮。
48、捉襟見肘:見,同「現」。原指衣服破爛,生活窮困。後來也比喻困難重重,應付不過來。
49、粉墨登場:妝扮好了,登場演戲。今多用於貶義,比喻壞人登上政治舞台。
50、飲鴆止渴:鴆,一種毒酒。用毒酒解渴。比喻只求解決目前困難而不計後果。使用時注意這是個貶義詞。
51、管窺蠡測:從竹管里看天,用瓢來量海水。比喻眼光狹窄,見識短淺。(貶義詞)
52、管中窺豹:通過竹管子的小孔來看豹,只看到豹身上一塊斑紋。比喻只見到事物的一小部分。有時同「可見一斑」連用,比喻從觀察到的部分,可以推測全貌。
53、文不加點:形容寫文章很快,不用塗改就寫成。(點:塗上一點,表刪去。)
54、道路以目:形容百姓懾於暴政,在路上相見,不敢交談,敢怒不敢言,只能以目示意。
55、方興未艾:事物正在發展,一時不會終止。
56、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文學藝術,常跟「陽春白雪」對舉。
57、亦步亦趨:比喻自己沒有主張,或為了討好,每件事順從別人,跟著人家走。多用作貶義詞。
58、不瘟不火:指戲曲表演非常沉穩,既不沉悶乏味,也不火爆。(注意使用的對象)
59、色厲內荏:外表強硬而內心怯懦,多用作貶義。
60、釜底抽薪:抽去鍋底下的柴火。比喻從根本上解決。
61、東施效顰:比喻胡亂模仿,效果很壞。多用作貶義。
62、胸無城府:指為人坦率真誠,不用心機。(褒義詞)
63、大快朵頤:形容食物鮮美,吃得很滿意。(注意形容的對象)
64、求全責備:苛責別人,要求完美無缺。
65、評頭論足:指無聊的人隨便談論婦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節上多方挑剔。多用作貶義。
66、醍醐灌頂:比喻灌輸智慧,使之從迷惑中醒悟或徹底覺悟。
67、目不識丁:形容人不識字,沒有文化。
68、一文不名:一個錢也沒有。(名:佔有)
69、夙興夜寐:早起晚睡,形容人勤勞。(褒義詞)
70、耳提面命:形容懇切地教導。多用於長輩對晚輩或老師對學生。(褒義詞)
71、耳濡目染:形容見得多了以後,無形之中受到影響。
72、耳熟能詳:聽的次數多了,熟悉得能詳盡地說出來。
73、忍俊不禁:忍不住笑了出來。在句子中使用時,不能與「笑」字重復。
74、懸壺濟世:指行醫救助生靈。(壺,葯壺也,注意該詞的使用對象)
75、趨之若鶩:像鴨子一樣,成群地跑過去。多比喻許多人爭著去追逐不好的事物。(貶義詞)
76、越俎代庖:廚子不做飯,掌管祭祀神主的人不能越過自己的職守,放下祭器去代替廚子做飯。一般用來比喻超過自己的職務范圍,去處理別所管的事情。
77、不絕如縷:像細線一樣連著,差點兒就要斷了,多用來形容局勢危急或聲音細微悠長。
78、匪夷所思:指言談行動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的。(多用於貶義的語境中)
79、見異思遷:一看見不同的事物就改變原來的主意,指意志不堅定,喜愛不專一。
80、功敗垂成:快要成功的時候,遭到失敗(含惋惜意)
81、異曲同工:不同的曲調演得同樣好,比喻不同的人的辭章或言論同樣精彩,或者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樣的效果。
82、因人成事:指依靠別人的力量辦成事情。
83、每況愈下:指情況愈來愈壞。
84、始作俑者:比喻惡劣風氣的創始者。(貶義詞)
85、一團和氣:態度溫和,沒有原則。(多用作貶義)
86、曲高和寡:曲調高深,通跟著唱的人很少,現比喻議論或藝術作品不通俗,能理解或欣賞的人很少。
87、聲名鵲起:形容名聲迅速提高。
88、罪不容誅:罪大惡極,處死都不能抵償。(貶義詞)
89、改弦更張:琴聲不和諧,換了琴弦,重新安上。比喻改革制度或變更方法。
90、江河日下:江河的水天天向下游流,比喻情況一天天壞下去。
91、拒諫飾非:拒絕別人的規勸,掩飾自己的錯誤。(貶義詞)
92、不孚眾望:不使大家信服。不能理解為「不辜負大家的期望(不負眾望)
93、間不容發:比喻與災禍相距極近,情勢極其危急。
94、下車伊始:指官吏初到任所。
95、妄自菲薄:過分看輕自己。
96、如坐春風:比喻受到教育。(不要望文生義)
97、自怨自艾:本義指悔恨自己的錯誤,自已改正。現在只指自己悔恨,不包括改正的意思。(艾:治理,懲治)
98、濫竽充數:比喻沒有真正的才幹,而混在行家裡面充數,或拿不好的東西混在好的東西裡面充數。(貶義詞)
99、雪泥鴻爪:比喻往事遺留下的痕跡。
100、鳳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貴的人或事物。(褒義詞)
101、軒然大波:比喻大的糾紛或風潮,現也用來形容引起較大的反響。
102、沆瀣一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結合在一起。(貶義詞)
103、人浮於事:工作人員的數目超過工作的需要,事少人多。(用在貶義的語境中)。
104、口誦心惟:一面讀著,一面想它的意義和道理。(惟,思考)。
105、櫛風沐雨:風梳頭,雨洗發,形容奔波勞碌,不避風雨。(褒義詞)
106、東山再起:比喻失勢之後,重新恢復地位。(褒義詞)
107、屍位素餐:空占著職位,不做事而白吃飯。(貶義詞)
108、未雨綢繆:趁著天沒下雨,先修補房屋門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備。
109、葉公好龍:比喻說是愛好某事物,其實並不真愛好。(貶義詞)
110、滿目瘡痍:眼睛所看到的都是創傷。形容受到了嚴重破壞的景況。(只能用來形容國土家園。)
111、破鏡重圓:比喻夫妻失散或決裂後重又團圓。
112、望其項背:能夠望見別人的頸項和背脊,表示趕得上或比得上。
113、安土重遷:在一個地方住慣了,不肯輕易遷移。
114、閃爍其辭:形容說話吞吞吐吐,躲躲閃閃。(多用貶義詞)
115、微言大義:精微的語言和深奧的道理。
116、眾望所歸:眾人的信任,希望歸向某人。多指某人得到大家的信賴,希望他擔任某項工作。
117、上行下效:上面或上輩的人怎樣做,下面的人學著怎樣做(多指不好的事)。
118、無稽之談:沒有根據的話。(貶義詞)稽:考查。
119、唾手可得:比喻非常容易得到。
120、等量齊觀:不管事物間的差異,同等看待。(多用於對待事物)
121、焚膏繼晷:形容夜以繼日地用功讀書或努力工作。(褒義詞)
122、禍起蕭牆:禍亂發生在家裡。比喻內部發生禍亂。
123、三人成虎:比喻謠言或論傳一再反復,就有使人信以為真的可能。(不要望文生義)
124、連篇累牘:表示用過多篇幅敘述。(多作貶義)
125、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險,給別人出力,自已上了大當,一無所得。
126、滿城風雨:形容事情傳遍各處,到處都在議論著(多指壞事)
127、久假不歸:長期借去,不歸還。假,借也。
128、奇文共賞:新奇的文章共同欣賞。現多指荒謬、錯誤的文章發表出來供大家識別和批判。
129、按圖索驥:按照圖像尋找好馬。比喻按照線索尋找,也比喻辦事機械、死板。
130、皮里陽秋:指藏在心裡不說出來的評論。『陽秋』即『春秋』晉簡文帝(司馬昱)母鄭後名阿春,避諱『春』字,改稱。這里用來代表『批評』,因為相傳孔子修《春秋》,意含褒貶。
131、蔚然成風:形容一種事物逐漸發展、盛行,形容風氣。(注意不要重復)
132、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麗或景物非常優美。
133、犯而不校:別人觸犯了自己也不計較。(注意不要望文生義)
134、聞過則喜:聽到別人指出自己的缺點、錯誤就感到高興。形容虛心,對自己要求要嚴格。(注意不要望文生義)
135、毫發不爽:形容一點不差。毫,細毛;頭發;爽,差錯,失誤。
136、樂不思蜀:蜀漢亡國後,後主劉禪被安置東魏國的都城洛陽。一天,司馬昭問他想不想念西蜀,他說「此間樂,不思蜀「。後來泛指樂而忘返(貶義詞)
137、蓬蓽生輝:謙詞,表示由於別人到自己家或張掛別人給自己題贈的字畫等而使自己非常光榮。(蓬蓽:蓬門蓽戶的省略)也說蓬蓽增輝。
138、敝帚自珍:破掃帚,自己當寶貝愛惜,比喻自己的東西雖不好,可是自己珍視。
139、安步當車:慢慢地步行,就當是坐車。
140、空穴來風:有了洞穴才有風進來。比喻消息和傳說不是完全沒有原因的。
141、行將就木:壽命已經不長,快要進棺材了。]
142、如雷貫耳:形容人的名聲很大,久聞大名。
143、首當其沖「比喻最先受到攻擊或遭遇災難。(不要按字面意思來理解)
144、輕諾寡信:隨便答應人,很少能守信用。(貶義詞)
145、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146、盲人瞎馬:《世說新語•排調》:「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比喻境況極端危險。
147、得隴望蜀:比喻貪得無厭。(貶義詞)
148、司空見慣:看慣了就不覺得奇怪了。
149、俯首貼耳:形容非常馴服恭順。(含貶義)
150、慘淡經營:形容費心力。(不要誤認為是貶義詞)
151、老氣橫秋:形容人擺老資格,自認為了不起的樣子;也用來形容人沒有朝氣,暮氣沉沉的樣了。
152、欲蓋彌彰:想要掩蓋事實的真相,結果反而更加顯露出來(多指壞事)
153、簞食壺漿:古時老百姓用簞盛飯,用壺盛湯來歡迎他們愛戴的軍隊,後用來形容軍隊受歡迎的情況。
154、滿城風雨:形容事情傳遍各處,到處都在議論著(多指壞事)
155、大方之家:泛指見識廣博或學有專長的人。
156、如喪考妣:像死了父母一樣的傷心和著急(含貶義)
157、置若罔聞:放在一邊兒不管,好像沒聽見一樣。
158、邯鄲學步:比喻模仿別人不成,反而喪失了原來的技能。(多用作貶義詞)
159、娓娓動聽:形容談論不倦或說話動聽。
160、韜光養晦:比喻隱藏才能,不使外露。
161、身體力行:親身體驗,努力實行。
162、左右逢源:比喻做事得心應手,怎樣進行都很順利。也比喻辦事圓滑。(注意形容的對象是「做」,而不是「說」。)
163、如履薄水:形容做事極為小心謹慎。不要認為形容形勢危急。
164、膠柱鼓瑟:比喻固執拘泥,不能變通。(貶義詞)
165、首鼠兩端:遲疑不決或動搖不定。
166、頤指氣使:不說話而用面部表情來示意。指有權勢的人傲慢的神氣。(貶義詞)
167、不知所雲:不知道說的是什麼。指語言紊亂或空洞。(指的對象是說的那個人)。
168、養癰遺患:比喻姑息壞人壞事,結果受到禍害。
169、助紂為虐:比喻幫助壞人做壞事。(貶義詞)
170、名噪一時:名聲廣為傳揚。(中性詞)
171、借箸代籌:引申為代人策劃。箸:筷子;籌:籌碼,引申為籌劃。
172、苦心孤詣:指煞費心苦心地鑽研,到了別人達不到的境地。(褒義詞)
173、嘆為觀止:贊嘆所見的事物好到了極點。
174、高屋建瓴:比喻居高臨下,不可阻擋的形勢。
175、獨辟蹊徑:比喻處事有獨創性。
176、莫須有:形容故意捏造的罪名。
177、條分縷析:形容剖析得深入細致,有條有理。
178、危言危行:講正直的話,做正直的事。(褒義詞,汪要望文生義)
179、深文周納:定罪名很苛刻,想盡方法把無罪的人定成有罪。泛指不根據事實而牽強附會地妄加罪名。
180、暴虎馮河:比喻有勇無謀,冒險行事。(貶義詞)
181、沐猴而冠:比喻裝扮得像個人物,但本質不好。(貶義詞)
182、無獨有偶:雖然罕見,但是不只一個,竟然還有一個可以跟他配對。多用於貶義。
183、教猱升木:教猴子爬樹,比喻教唆壞人做壞事。(貶義詞)
184、聳人聽聞:指歪曲擔待無中生有的事實,或是誇大事實、歪曲事實的言詞。
185、駭人聽聞:指程度驚人的殘暴、慘毒、卑劣的事實(指壞人壞事)
186、相提並論:側重不分彼此,不分上下,重在「並」。
187、同日而語:側重時間上的先後,重在「日」。多用於否定語氣。
188、不可理喻:只用於人,貶義詞。
189、不可思議:只用於事情或道理,中性詞。
190、一揮而就:多用於文學藝術(寫字、畫畫、作文等)方面。
191、一蹴而就:多用於巨大工程,艱巨的任務,偉大的事業方面。
192、無可非議:指沒有過錯,完美。
193、無可厚非:指略有過錯,較完美。
194、等量齊觀:多用於對待事物。
195、一視同仁:多用於看待事物。
196、不翼而飛:指具體的東西而言。
197、不脛而走:指一般消息而言。
198、不以為然:不認為是對的,不能理解為「不放在心上或不屑一顧」。
199、耿耿於懷:形容有心事不能忘懷。不能理解為「對人懷恨於心」。
200、噤若寒蟬:形容不敢作聲。不能理解為「冷得不能出聲」。
201、對簿公堂:指公堂上所審。不能理解為「告上法庭」。
202、哀而不傷:哀,悲哀:傷,妨害。原指悲傷不至於使人傷害身心。後形容詩歌、音樂優雅,感情適度,也比喻做事情適中,沒有過於不及之處。
203、哀鴻遍野:哀鴻,哀鳴的大雁,比喻流離失所的農民。比喻殘酷統治下到處都是呻吟不悲
號的農民。
204、安時處順:安於常分,順其自然,形容滿足於現狀。
205、愛屋及烏:因為愛國那個人,而連帶愛護停留在屋上的烏鴉。比喻因為喜愛一個人而喜愛
跟他有關的人或物。
206、安貧樂道:安貧,安於貧困:樂道,以守道為樂。處於貧困境地,仍以守道為樂。這是儒
家提倡的態度。
207、安身立命:生活有著落,精神有所寄託。
Ⅵ 圖片上有一隻鴨子袋著帽子後面是人追什麼成語畫出來
應該是【不脛而走】哦~
補充:
【解釋】:脛:小腿;走:跑。沒有腿卻能跑。比喻事物無需推行,就已迅速地傳播開去。
【出自】:漢·孔融《論盛孝章書》:「珠玉無脛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況賢者之有足乎?」
【示例】:袁伯珍慌忙把家裡所有的東西,檢點一番;別的一樣不缺,只有金銀首飾和鈔票洋錢,卻一概~。 ◎清·無名氏《官場維新記》第四回
【語法】:緊縮式;作謂語、狀語;比喻不經宣傳就迅速流傳開來。
望採納,謝謝!
Ⅶ 五年級美術《戴帽的女人》作者是誰
五年級美術《戴帽的女人》作者是亨利·馬蒂斯。
《戴帽子的女人》(Lafemmeauchapeau)是亨利·馬蒂斯在1905年繪成的一幅油畫,其上的女性是馬蒂斯的妻子艾米麗(Amelie)。此畫繪成後在同年秋季與其他一些野獸派畫家的作品一起展出於秋季沙龍。
法國藝術評論家路易·沃克塞爾對這幅畫有較高的評價,在看過當年的展覽之後,他評價道:「就像是一群野獸里的多納泰羅」(Donatellochezlesfauves...)。這句評語刊登在1905年10月17日的《吉爾·皮拉斯》上,後來成為了「野獸派」(Fauvism)一詞的來源。
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 ,1869—1954),法國著名畫家,野獸派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版畫家。他以使用鮮明、大膽的色彩而著名。21歲時的一場意外,令馬蒂斯的繪畫熱情一發不可收拾,偶然的機緣成為他一生的轉折點。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好像被召喚著,從此以後我不再主宰我的生活,而它主宰我。」
Ⅷ 一隻鴨子在上無腳,下面有十一隻鴨腳印,鴨子抬頭向上,還帶一頂藍色鴨舌帽,猜一成語。
不脛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