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飢荒海難船長帽怎麼得
可用龍蝦湯與章魚王兌換
㈡ 第六課船長的問題~~
LZ好,8.跳水
【教材分析】
《跳水》是人教版第十冊語文第四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文章記敘了在一艘外國帆船上發生的事:一隻猴子把船長兒子戴的帽子掛到了桅桿頂端最高的橫木一頭,孩子為了追回帽子,走上橫木。在萬分危急的時刻,船長急中生智,命令兒子跳水,使孩子轉危為安。要求學生理解導致故事的發生是海上環境「風平浪靜」,透過開頭這個窗口,去尋覓與故事發展變化的聯系,以達到對這樣一個極為重要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留下較為深刻印象的訓練目的。
全文按事情的起因、發展、高潮、結局劃分為四段,分兩課時教學。本節課著重理解課文第三、四段的內容和事物之間的聯系,使學生受到教育,明白道理。
【教學思路】
根據本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注意事物的聯系」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確定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①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船長在危急中果斷處理問題的思想方法;②學慣用「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課文內容;③能用「模仿」「顯然」造句;④朗讀課文。教學重點是理解事物的發展是由於帆船上人和猴子的聯系而產生、發展、變化的。難點是理解船長為什麼要叫孩子跳水。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運用板書、板畫激趣引學;錄音、錄像創設情境;學生運用「讀、議、說、練」四環節讀書法和「粗、精、品」三讀的閱讀方法,讀懂課文內容,落實教學目標。
【解詞造句】
[甲板] 輪船上分隔上下各層的板。本課指最上面即船面的一層。例:遊客站在甲板上觀賞岸上的景色。
[模仿] 照某種現成的樣子學著做。例:猴子很機靈,能夠模仿人的動作。
[顯然] 清楚明白,很容易看出來。例:這道題的答案顯然是錯的。
[取樂] 尋求快樂。例:在別人痛苦的基礎上取樂,是不道德的行為。
[放肆] 任性,一點兒也不受約束。例:小明一離開爸爸,便放肆起來。
[戲弄] 耍笑捉弄,拿人開心。例:你戲弄一個殘疾人,太不道德了。
[失足] 走路時不小心跌倒,比喻人墮落或犯錯誤。例:違法亂紀的事不能做,一失足將成千古恨。
[桅桿] 本課指輪船上懸掛信號、裝設天線、支持觀測台的高桿。
[醒悟] 頭腦由模糊而變得清醒。本課當明白講。例:不要再糊里糊塗地混日子了,趕快醒悟吧!
[不然] 不這樣。例:放下武器,舉手投降,不然我開槍了!
[風平浪靜] 水面沒有風浪,比喻平安無事。例:這海面,無風三尺浪,有風浪千尺,哪有風平浪靜的日子?
【近義詞】
放肆(放任、肆意)醒悟(清醒、覺悟)
不然(否則)戲弄(捉弄)
【反義詞】
風平浪靜(狂風巨浪)
【難題講解】
1.它顯然知道大家拿它取樂,因而更加放肆起來。
這句話說明猴子很明白水手們的心理,所以更加放肆。這是它把玩笑開到孩子身上的原因。
2.他看見兒子在桅桿頂端的橫木上,就立刻向他瞄準,同時喊:「跳到水裡,趕快跳到水裡,不然我就開槍了!」
孩子遇到了生命危險,船長在萬分危急的情況下,急中生智。船長不但想出了辦法,而且做得很果斷。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船長經驗豐富,沉著勇敢,當機立斷。
【佳句賞析】
有一艘輪船環遊了世界,正往回航行。這一天風平浪靜,水手們都站在甲板上。
這兩句話,文字簡明朴實,開門見山地介紹了事情發生的環境,為全文作了必要的鋪墊,可以「一筆兩用」:①交代了事情發生的條件。正因為風平流靜。水手們才會輕松悠閑起來,才有興趣拿猴子開心。②暗示了事情的結局。這艘船環遊了世界,安全返航,不難推想,這艘船的船長一定是一位久經風浪、經驗豐富的人,他在千鈞一發的時刻表現出了機智、勇敢、堅定、果毅的品質,想出了妙策挽救孩子:正因風平浪靜,孩子跳進水裡才能被水手迅速救起,轉危為安。由此可見,這兩句話的含義是跟事情的發生和結局密切相關的,在文章的開頭作了簡明的交待,使文章前後照應,結構嚴謹。
【內容提要】
這篇課文記敘了在一艘外國輪船上發生的故事。一隻猴子把船長的兒子戴的帽子掛到了桅桿最高處的橫木上,孩子為了追回帽子,走上橫木,在萬分緊急的時刻,船長急中生智,果斷地命令兒子跳水,使孩子轉危為安。
【分段段意】
第一段(第1小節):講輪船上一隻猴子十分放肆。
第二段(第2~3節):講猴子戲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桿追猴子。
第三段(第4~7小節);講孩子走上最高的橫木,遇到了生命危險。
第四段(第8~9小節):講船長命令孩子跳水,水手們把孩子救上來。
【中心思想】
通過對船長在緊急關頭,果斷命令處於危險之中的孩子跳水,使孩子化險為夷的描述,表現了船長急中生智,當機立斷處理問題的能力。告訴我們,遇事不能任性,要沉著冷靜,善於分析。
【寫作特點】
一、人物線索較多,情節曲折生動,引人入勝。
二、抓住事情的相互聯系和變化展開情節。故事的起因、發展、高潮、結局,就是在事物的這種變化中形成的。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及新詞,積累好詞佳句。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課文,體會孩子走向橫木時的危險處境。
4、通過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船長在危急關頭果斷處理問題的方法;明白遇事應該想想後果,不要一時沖動。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孩子、水手和船長在同一件事發展過程中的不同表現,體會船長處理問題的方法。
2、弄清孩子是怎樣一步步走上桅桿頂端的橫木上的以及得救的過程。
3、船長為什麼要用槍逼迫孩子跳水,跳水是不是最好的辦法?
教學准備:
1、學生查找列夫?托爾斯泰的有關資料。
2、電腦課件。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交流資料。
同學們,你們喜歡看跳水嗎?奧運會上,我國的體育健兒在跳水項目上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績,每一個中國人都感到無比自豪。今天我們要欣賞的不是體育比賽,而是一個驚險的故事。(板書:跳水。)
《跳水》是誰寫的?你還知道什麼?
(學生交流搜集到的有關列夫?托爾斯泰的資料。)(列夫?托爾斯泰是俄國的文學家。他一生中寫了很多作品,如《戰爭與和平》、《復活》等等。)
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麼?(誰跳水?為什麼跳水?他在什麼情況下跳的水?經過怎樣?結果又如何等。)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1、自由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2、自學生字新詞,畫出不理解的詞語或讀不懂的句子。
3、再讀課文,直到把課文讀熟讀通順。
4、檢查自學情況。交流字、詞的掌握情況。
(1)出示電腦課件,檢查學生認讀生字新詞。
(2)理解詞語。
在小組內說一說自己理解了哪些詞,是用什麼方法理解的。
把不理解意思的詞語或句子找出來,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理解,然後在小組內互相交流,教師做適當點撥。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1、檢查朗讀課文情況:指名學生分自然段朗讀課文,讀後師生進行評議。
2、學生讀書後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並提出不懂的問題。
3、在書中標畫出課文中都有誰?用幾個字說明他們之間有什麼聯系?(水手們拿猴子取樂,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發生了危險,船長要孩子跳水,水手們把孩子救上船,孩子得救了。)
四、指導書寫生字。
1、出示生字,指導學生觀察字形,想一想:這些字在字形上有什麼特點,你能用什麼方法記住它們?
2、學生描紅臨寫。
3、評議:
(1)學生交換互評。看看臨寫的字和範字像不像,像的就用紅筆把它圈起來,不像的字請你告訴他(她)哪兒不像,指導他(她)再寫一遍。
(2)師總結,表揚紅圈較多的同學。
五、作業設計:
1、書寫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導入課題:
我們繼續學習跳水,大家齊讀課題。
指名學生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還有什麼問題不理解,同學讀後提出來。
二、自主合作學習課文。
1、課件出示思考題:孩子為什麼會走到桅桿頂端的橫木上去?從哪些地方看出孩子的處境十分危險?
要求:(1)學生自己讀書做批註筆記。(2)小組內互相交流個人收獲。(3)在班上匯報交流。
2、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巡視指導。
三、品讀感悟,理解重點部分。
通過剛才的學習,同學們不但對課文做了細致的學習,而且還做了認真的討論探究,這對我們學習文章有很大的幫助。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品嘗讀書的果實。
學生品讀課文中的段落,教師重點指導學生品讀以下段落。
1、孩子為什麼會走到桅桿頂端的橫木上去?
(1)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戴在自己頭上,爬上了桅桿,坐在第一根橫木上,摘下帽子來用牙齒和爪子撕。(猴子逗孩子,水手們在一旁「都笑起來」,孩子「哭笑不得」,很尷尬。)
(2)猴子不怕孩子的嚇唬和喊叫,撕得更凶了。水手們反而「笑的聲音更大了」。孩子氣得臉都紅了。他脫了上衣,爬上桅桿去追猴子。(這時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很生氣,於是爬上桅桿去追猴子,想制服它。)
引導:此刻,孩子心裡想的是什麼?(我要是拿不回帽子,也太丟面子了。)(我一定要追上這只可惡的猴子,奪回帽子,絕不能輕易便宜了它。)
(3)猴子一邊不斷往上爬,一邊回過頭來逗孩子。爬到了桅桿的頂端,……把帽子掛在最高的橫木的一頭,然後……扭著身子,齜著牙做著怪樣。孩子氣極了,……走上橫木去取帽子。(猴子越來越放肆,竟然將孩子的帽子掛在最高的橫木的一頭,孩子忍無可忍,氣憤到了極點,於是走上了最高的橫木去取帽子。
引導:區分「氣急了」與「氣極了」,體會孩子「氣極了」的心情,也就是孩子走上桅桿頂端橫木的原因。
2、從哪些地方看出孩子的處境十分危險?
(1)孩子的處境十分危險:
①從水手們的表情可以看出――「全都嚇呆了」;「有個人嚇得大叫一聲」。
②從「桅桿到掛帽子的橫木的一頭有一米多」、「搖搖晃晃」、「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會跌到甲板上,摔個粉碎。即使他不失足,拿到了帽子也難以轉身走回來」、「腳底下就搖晃起來」等詞句的描述中看出孩子的處境十分危險。
(2)出示電腦課件,指導學生看最高的橫木與甲板的距離、橫木的寬度,理解孩子的危險境地――難以轉身,直觀感受當時緊張的氛圍。
引導:你能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孩子處境的危險嗎?(萬分危急、千鈞一發、危在旦夕……)
指導朗讀:讀出孩子的氣憤及他處境的危險。
3、看到這里緊張嗎?你想救他嗎?你想用什麼辦法救孩子?趕快想辦法,時間可不等人啊!(讓學生各抒己見。)(找海綿墊(床上被褥)、讓水手圍成一圈手拉手在下面接著、找直升飛機、讓水手上去救孩子……)
採用小組討論的辦法,逐個分析,看哪個辦法既能贏得時間,又有把握。
4、這些辦法實際上都不能行,那麼在危急時刻,船長是怎樣做的?
指名讀課文第7自然段。說說船長為什麼這樣做?
5、研究:如果孩子不跳水,父親會不會開槍?(小組展開辯論。)
從課文中找出根據,說明父親不會開槍。
6、「四十秒鍾以後――大家已經覺得時間太長了」這里互相矛盾嗎?
(四十秒鍾非常短,可是時間寶貴,人們救人心切,已經覺得四十秒鍾太長了。)
四、總結全文。
1、教師結合板書總結全文。
2、學習課文後,你最佩服誰?佩服他什麼?
(這篇課文作者就是要告訴我們,遇事不要慌,不要束手無策,要想辦法,用最好的辦法解決。)
3、此時此刻,你想對船長的兒子說些什麼?
(你做錯了事,要敢於回頭,不要怕別人笑話。
你為了一頂帽子,差點失足跌到甲板上,摔個粉碎,這不是勇敢,而是莽撞。你想過沒有,萬一失足,你會給親人、朋友帶來多麼大的痛苦。
你為了贏回一點兒面子,險些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今後做事一定要想想後果……)
五、拓展延伸。
1、孩子被救上來以後,會說些什麼?船長會說些什麼?水手們又會說些什麼?展開想像,說一說,再寫下來。
2、如果你當時也在船上,回到家,你向親人講述這件事後會怎樣說?
六、作業設計:
1、摘抄課文中的好詞佳句。
板書設計:
6 跳水
逗 拿 命令
水手------→猴子------→孩子←------船長
←------ ←------ ←------
放肆 追 救 ↖ 跳水
水手
相關資料:作者簡介
托爾斯泰是現實主義的頂峰之一。他的文學傳統不僅通過高爾基而為蘇聯作家所批判地繼承和發展,在世界文學中也有其巨大影響。從19世紀60年代起,他的作品開始在英、德等國翻譯出版。70至80年代之交以《戰爭與和平》的法譯本出版獲得國際上第一流作家的聲譽,成為當時歐美的「俄國熱」的主要對象。80至90年代法、英等國最早論述他的評論家,都承認他的現實主義創作對自己國家文學的振興作用。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成長的進步作家法朗士、羅曼·羅蘭、亨利希·曼和托馬斯·曼、德萊塞、伯納·蕭、高爾斯華綏以及其他歐美作家和亞洲作家都受到他的熏陶。在中國,1900年就出現評介他的文字,1907年譯介過他的「宗教小說」(《主與仆》及民間故事)。1913、1917年先後有《復活》(易名《心獄》)和《安娜·卡列尼娜》(易名《婀娜小史》)的不完全的文言譯本。「五四」前後,托爾斯泰的作品大量被譯成中文。抗戰期間分別出版了郭沫若和周揚翻譯的《戰爭與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以及其他作品的譯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托爾斯泰的重要作品大多已翻譯出版,而且根據原文翻譯,不少名著都有幾種不同的譯本。 9763希望對你有幫助!
㈢ 冒險島海盜船長的帽子任務60---90
直接在冒險的官方網站查一查就知道了啊!
㈣ 電影加勒比海盜中 傑克船長的帽子在哪裡可以買到
迪斯尼吧,好像在官網上看到過
網購
㈤ 加勒比海盜4中傑克船長的帽子去哪了
被水沖走了,被小巫人坐著飄洋過海,直到遇見女主,帽子支持不住沉了,小巫人被女主撈起
㈥ 永恆之塔 船長的帽子那個任務飛不過去啊 怎麼破 到那個地方翅膀自己就沒了 咋飛啊
我也是偶然間飛過去一次。水裡有道坎 也跳不過去,飛過了那道坎 掉水裡 再跑過去的。還是別為這個任務 費時間了;網上都是舊版本時期的攻略,現在好像sd改了 有點bug
㈦ 關於冒險島海盜船長帽子的問題
不是你這樣算得,只要累計500次就可以了,就是從你開始做一共500次了就可以拿帽子了。
㈧ 加勒比海盜中為什麼傑克船長的帽子時而出現,時而消失
有時不戴,有時放船上,有時被海軍「沒收」了
㈨ 冒險島的海盜船長帽怎樣拿拜託了各位 謝謝
做百草堂那裡的組隊任務 做50次拿60的帽子 150次70的帽子 300次拿80的 500次拿90的
滿意請採納
㈩ 一道高難邏輯題
50~~60歲
以下是提問者要我補充的原因
以下純屬於個人推測,如有不滿可以提出!
"船里裝著船長的全部財產:有14噸黃金和幾噸銀"說船長有一定的年齡了,於是定在40歲以上
"船上掛著一面白帆與藍天相稱,而船長整天帶著一頂白色的帽子"船長有白頭發了才帶白帽子的吧,我想沒人會故意帶別顏色帽子稱托自己的白頭發吧.確定50歲以上(因為賺的錢多,他一定很勞累,所以一般50歲就有白頭發)
"有一艘貨船航行在海面上""船長"可以確定他只是剛有的白頭發,年齡並不太老,是合格的架船師,有一定的精力.年齡60歲以下
所以是50~~6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