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頂戴花翎怎麼區分官職
按清禮儀,一品為紅寶石,二品為珊瑚,三品為藍寶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硨磲,七品為素金,八品用陰紋縷花金,九品為陽紋鏤花金。無頂珠者無官品;二為涼帽,無檐,喇叭式,初期扁而大,後期小而高,用藤、篾席,外裹綾羅,多為白色,也有湖色、黃色,上綴紅纓頂珠。
花翎又分一眼,二眼,三眼,三眼最尊貴;所謂「眼」指的是孔雀翎上的眼狀的圓,一個圓圈就算做一眼。藍翎是與花翎性質相同的一種冠飾,又稱為「染藍翎」,以染成藍色的鶡鳥羽毛所作,無眼。賜予六品以下、在皇宮和王府當差的侍衛官員享戴,也可以賞賜建有軍功的低級軍官。
頂戴花翎雖為一體,卻是「頂戴」和「花翎」兩個部分。頂戴,就是官員戴的帽頂。花翎,是皇帝特賜的插在帽上的裝飾品,一般是賞給有功的人或對朝廷有特殊貢獻的人。清代「頂戴」分二種,一是涼帽,一是暖帽清代「花翎」也分兩種,一是藍翎,一是花翎。
(1)九品官員帽子上的花翔擴展閱讀
清代男子的官帽,有禮帽、便帽之別。禮帽俗稱「大帽子」,其制有二式:一為冬天所戴,名為暖帽;一為夏天所戴,名為涼帽。
暖帽的形制,多為圓型,周圍有一道檐邊,材料多為皮製,也有用呢制、緞制及布制的,視其天氣變化而定。顏色為黑色為多。皮毛之類也有分別。最初,以貂鼠為貴,其次為海獺,再次為狐,其下則無皮不用。由於海獺價格昂貴,後用黃狼皮染黑代替,名為騷鼠,時人爭相仿效。
康熙年間,一些地方出現一種剪絨暖帽,色黑質細,宛如騷鼠。由於此類價格低廉,一般學士都樂於戴用。暖帽中間還裝有紅色帽緯,或以絲制等。帽子的最高部分,裝有頂珠,材質多以紅、蘭、白、金等色寶石。
涼帽的形制,無檐,形如圓錐,俗稱喇叭式。材料多為藤、竹製成。外裹綾羅,多用白色,也有用湖色、黃色等。上綴紅纓頂珠。頂珠是區別官職的重要標志。
按照清朝禮儀:一品官員頂珠用紅寶石,二品用珊瑚,三品用藍寶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硨磲,七品用素金,八品用陰文鏤花金,九品陽文鏤花金。頂無珠者,即無品級。戴涼帽的官吏。
⑵ 清代官員帽子上的"頂戴花翎",到底有多值錢
在官員官帽上有一金屬小座,座下面安裝的核桃大小的圓珠便是頂珠,頂珠的原料和色彩代表了官員的等級,等級分歧,則材質分歧。
清朝官帽之頂珠
其其實最後清朝的官帽只劃定了色彩,分別為紅、藍、白、黃四種色彩,沒有劃定具體資料,一至六品的頂珠多是是玻璃的,七八九品是黃銅的,起初才有所轉變。下面帶你一路聊聊怎樣經由過程頂珠看官品,有圖有本相哦~
八、九品頂珠:縷金
清朝八品、九品官員都用鏤花金頂。分歧的是,八品用陰紋縷花金,而九品為陽紋鏤花金。
七品頂珠:素金
七品官員,使用的也是金頂。分歧的是,七品頂珠為素金。
六品頂珠:硨磲
六品官員的頂珠,清晚期用硨磲,因為掏空工藝難度很大,中後期用涅玻璃代替,赤色涅玻璃即不通明玻璃。
五品頂珠:水晶
五品官員佩帶水晶。通體通明,並且硬度異常高,從來遭到人們的愛好,古稱「水玉」、「水精」等。
四品頂珠:青金石
青金石是四品官員的頂珠,在中國現代稱為「璆琳」、「金精」、「瑾瑜」,「青黛」等。其領有奇特的藍色、深藍、淡藍及淺青多種色彩,異常英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玉石的一種。
三品頂珠:藍寶石
三品官員與一品官員同樣,使用的都是寶石級剛玉,然則是產量和品種都比擬多的藍寶石。
二品頂珠:珊瑚
在二品官員的禮帽上,佩帶的是珊瑚,通常為赤色,但也有一些官員使用的是極其珍貴的紅珊瑚,呈赤色或粉色,其代價僅次於紅寶石。在中國現代,紅珊瑚被視為吉祥幸福之物,代表高尚勢力,以是又稱為「瑞寶」,是幸福與永久的意味。
一品頂珠:紅寶石
一品至子爵級其餘官員,禮帽上的頂珠都為寶石級剛玉。一品頂珠為紅寶石,其一是因為紅寶石自己產量低,很罕見,另一方面,紅寶石自己也有吉祥之意。
除頂戴,還有很重要的一個辨別便是花翎。清翎枝分藍翎和花翎兩種。藍翎為鶡羽所做,花翎為孔雀羽所做。花翎在清朝是用以分辨等威、註解品秩的標記,並不是同樣平常官員隨意戴的。
清朝的軌制劃定,武職五品以上,文職巡撫兼提督銜及派往東南兩路大臣,以孔雀翎為冠飾,綴於冠後,稱花翎。
同樣平常來說,被晉職或除名蟬聯的官員,仍舊可按其本任等級穿朝服,而被罰拔去頂戴花翎則是非同同樣平常的重大處分。
花翎分單眼、兩眼、三眼,眼數越多越是高貴。除貝子、固倫、額駙因其爵位戴三目眩翎,鎮國公、輔國公、和碩額駙戴雙目眩翎外,品官須奉特賞始得戴用,同樣平常為單目眩翎。
現在大家知道古代官員有多值錢了吧!
⑶ 清朝頂戴花翎代表著什麼,清朝官員品階,從帽子上分辨
頂戴花翎分為「頂戴」和「花翎」兩個部分,頂戴就是指官員戴的帽頂;花翎是皇帝特賜的插在帽上的裝飾品,頂戴花翎是古代官員身份的象徵,是獎懲的表現,映射了古代封建的等級制度。
清代頂戴的前身就是明朝曵撒冠.是明朝就有的東西.花翎緣於明朝武官笠帽上的羽翎.朝鮮武官也有花翎.也是學明朝.頂戴花翎明清兩代一體相承的服飾體系
一品紅寶石,紅色透明!二品紅珊瑚,紅色不透明!三品藍寶石,藍色透明!四品青金石,藍色不透明!五品水晶,白色透明!六品硨磲,白色不透明!七品素金頂!八品陰文金頂!九品陽文金頂!
衣服補子上區別最大。文官是各種飛禽比如一品仙鶴二品白鷺。武官就是走獸一品麒麟二品老虎。
總督為從一品,但如果是殿閣學士兼總督地方則是正一品。巡撫本身沒有級別,是代天子巡視地方,但通常是右都御史兼巡撫地方為正二品。總督和巡撫理論上都是欽差大臣兼地方官職。省級地方,布政使為從二品,是地方最高官職,按察使為正三品,是布政使的附貮。專管河運或者幾個州府的為道台,道台為正四品。府城為知府正五品,下設同知為從五品。州城為知州,正六品。縣為知縣,正七品。
而一品大員的紅寶石頂珠,早期的紅寶石,和現在的紅寶石不一樣,其實相當大部分是紅色尖晶石,也有紅碧璽的,這個在當時分的沒那麼細,藍寶石也是,清後期,三品以下頂戴都改為玻璃,清朝以前確實用的寶石後來窮了,就用琉璃以及其他一些的東西代替,都成了玻璃和料子珠了。
所謂花翎,實際上是用孔雀的羽毛做成的,分為三種,分別為單眼花翎、雙眼花翎與三眼花翎,這個一眼二眼其實就是指孔雀羽毛上的圓圈,其中三眼花翎最為珍貴與榮耀。
和珅才是雙眼花翎,據說福康安是三眼花翎,李鴻章是三眼花翎,清史上不算最後瞎賣的那部分,真正得到三眼花翎的寥寥無幾
而電視劇上可是動不動就賞三眼花翎,是不可能出現的,當時三眼花翎真物稀少,孔雀可不會根據需要生產花翎。所以皇帝賞花翎必須的想清楚,庫內是否有物。
頂戴是真正品銜的象徵,花翎只是一種榮譽。
⑷ 請介紹下清朝官帽頂子顏色區分、花翎、補服、胸前珠子的情況及來歷
「頂子」也是區別清朝官員品級的重要標識。「頂戴」分朝冠用及吉服冠用兩種。朝冠頂子共有三層:上為尖形寶石,中為球形寶珠,下為金屬底座。吉服冠頂子比較簡單,只有球形寶珠及金屬底座兩部分,底座用金的,也有用銅的,上面鏤刻花紋。頂珠的顏色及材料有多種,反映不同官員的品級,按照清朝禮儀:一品官員頂珠用紅寶石,二品用珊瑚,三品用藍寶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硨磲,七品用素金,八品用陰文鏤花金,九品陽文鏤花金。頂無珠者,即無品級。如果清朝官員犯法,就要把頂戴花翎拿下,表示解除他的一切職務。「在現在的許多電視劇里,看著扮演清朝官員們戴的『頂戴』,其實有許多錯誤的地方。」何志華說,「他們戴的頂戴上面的翎子只有一根孔雀毛,這樣的翎子在清朝是不會出現的。當時的翎子是藍翎裡面加上孔雀毛,分出單眼花翎、雙眼花翎、三眼花翎幾個檔次,按照立功的大小來賞賜幾眼翎子,所謂眼就是孔雀毛上的彩暈,而且孔雀毛也不是一根,是厚厚的一把。
清代補服、補子 清朝補服,也叫「補褂」,為無領、對襟,其長度比袍短、比褂長,前後各綴有一塊補子,清朝補子比明朝略小,,是清代主要的一種官服,穿著的場所和時間也較多。凡補服都為石青色。補子是區分官職品級的主要標志。圓形補子有以下幾種:皇子,龍褂為石青色,綉五爪正面金龍四團,前後兩肩各一團,間以五彩雲紋。親王,綉五爪龍四團,前後為正龍,兩肩為行龍。郡王,綉有行龍四團(前後兩肩各一)。貝勒,綉四爪正蟒二團(前後各一)。貝子,綉五爪行蟒二團,(前後各一)。
朝珠似是有清一代帝後、官員、命婦正式朝服中特有的飾物。《大清會典》便有,「凡朝珠,王公以下,文職五品、武職四品以上及翰詹、科道侍衛、公主、福晉以下,五品官命婦以上均得用。」但禮儀完畢即不準佩戴,庶民百姓則是完全不能掛朝珠。滿清諸帝篤信佛教,這朝珠許是從佛教的「念珠」衍化而來的,108珠與佛門敲響108下佛鍾,象徵佛家「醒百八煩惱」蓋有相同的意義
⑸ 過去清朝從九品,有頂戴花翎嗎
沒有。
頂戴花翎雖為一體,卻是「頂戴」和「花翎」兩個部分。
頂戴,就是官員戴的帽頂。
花翎,是皇帝特賜的插在帽上的裝飾品,一般是賞給有功的人或對朝廷有特殊貢獻的人。
清代「頂戴」分二種,一是涼帽,一是暖帽。涼帽,像斗笠樣的是,無檐,喇叭式,初期扁而大,後期小而高,用藤、篾席,外裹綾羅,多為白色,也有湖色、黃色,上綴紅纓頂珠;暖帽,圓形,有一圈檐邊,多用皮、呢、緞、布製成,多黑色,中有紅色帽緯、帽子最高處有頂珠,其材料多以寶石製成、有紅、藍、白、金。
清代「花翎」也分兩種,一是藍翎,一是花翎。藍翎用鶡羽做成,俗稱「野雞翎子」,供六品以下官員使用;花翎是孔雀羽毛做成,須經皇上特賜方可佩戴,必須是五品以上官員。
⑹ 烏紗帽為何成為官宦的代名詞,頂戴花翎又為何物
烏紗帽為何成為官宦的代名詞,頂戴花翎又為何物
「烏紗帽」為什麼成了官宦的代名詞
清朝官帽頂珠下有翎管,用來安插翎枝。翎枝又分為兩種:花翎和藍翎。花翎由孔雀羽製成,藍翎由鶡羽製成。花翎佩戴者是品級高的大臣,或者有赫赫戰功的將領,低品級的官員不允許佩戴。花翎又分三種:一眼、二眼、三眼。三眼最尊貴。「眼」是孔雀翎上圓形的黑圈,一個黑圈就稱為一眼,兩個黑圈稱二眼,三個黑圈稱三眼。不同品級的官員必須嚴格佩戴相應的翎枝,不得僭越。藍翎又稱為「染藍翎」,是用染成藍色的鶡鳥羽毛製成的,無眼。佩戴者一般是六品以下的軍官或者侍衛。因為鶡鳥生性好鬥,不懼死亡,這種翎枝安插在將士頭上以顯英勇。
佩戴頂戴花翎的官員,地位非常尊貴,因此清朝為官者對此非常嚮往。據記載,乾隆至清末百餘年中,僅僅有傅恆、福康安、和琳、長齡、禧恩、李鴻章、徐桐七人被賜三眼花翎,可見頂戴花翎的尊貴。
⑺ 從頂戴花翎怎樣區分清朝官員的官職
一品官員頂戴為紅寶石,補子文官為仙鶴,武官為麒麟.
二品官員頂戴為珊瑚,補子文官為錦雞,武官為獅.
三品官員頂戴為藍寶石,補子文官為孔雀,武官為豹.
四品官員頂戴為青金石,補子文官為雁,武官為虎.
五品官員頂戴為水晶,補子文官為白鷳,武官為熊.
六品官員頂戴為硨磲,補子文官為鴛鴦,武官為彪.
七品官員頂戴為素金,補子文官為鴻鶒,武官為犀牛
八品官員頂戴為陰文鏤金花,補子文官為鵪鶉,武官為犀牛.
九品官員頂戴為陽文鏤金花,補子文官為練雀,武官為海馬.清代各級官員分「頂戴花翎」,「頂子」也是區別清朝官員品級的重要標識。「頂戴」分朝冠用及吉服冠用兩種。朝冠頂子共有三層:上為尖形寶石,中為球形寶珠,下為金屬底座。吉服冠頂子比較簡單,只有球形寶珠及金屬底座兩部分,底座用金的,也有用銅的,上面鏤刻花紋。頂珠的顏色及材料有多種,反映不同官員的品級,
頭上戴的「頂戴花翎」根據季節的不同也分兩種,一為「暖帽」、一為「涼帽暖帽又叫秋帽,它是用黑絨或黑尼子,到了冬天有用貂皮製成的圓形外翻邊硬胎帽子。還有一種叫「涼帽」,又叫「幃璉」;它是用藤皮編成的圓錐形,在用紗做里外麵糊羅,用錦練做邊,是夏天戴的官帽。帽頂上附有用猩猩血染成的絹絲帽纓。在帽頂正中鑽有一銅鎏金的底托,這為頂。頂上鑲有代表不同品級、各種材質的頂珠,這為戴。
再有就是花翎,花翎分三種;一為三眼花翎,二為雙眼花翎,三為單眼花翎。這所謂的花翎就是孔雀的翎毛,在配上馬尾,直接插入頂珠下面的翎管里。
花翎只限於王公貝勒和四品以上的各級文武官員佩戴,而四品往下至六品官員則戴藍翎,六品官員以下至從七品無翎只戴馬尾; 三眼花翎一般是賞賜有功的親王、郡王的,雙眼花翎則是賞賜給貝勒、貝子及四品以上有功的文武官員的,而單眼花翎則是王公親貴及四品以上文武官員平時佩戴的。
再有就是不同品級材質不同的頂珠了。在清朝有著極嚴的等極關念,太子、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公、侯、伯、子爵及正一品文武大員所戴的頂珠為紅寶石,即我們常說的「亮紅頂兒」。從一品、正二品,從二品所戴的頂珠為珊瑚,即「鎳紅頂」。正三品、從三品、正四品所戴的頂珠為藍寶石頂兒,即「亮藍頂兒」。
從四品所戴頂珠為青金石頂,即「鎳藍頂兒」。
正五品所戴為水晶頂兒,即「亮白頂兒」。
從五品、正六品所戴為白玉頂兒,即「白瓷頂兒」。
從六品、正七品、從七品所戴為銅溜金頂兒,即「金頂兒」。
正八品以下至不入流帽頂只用紅纓其它一概沒有。
⑻ 清代官員帽子上的珠子,到底值多少錢
清代官員帽子上的珠子價值,和官員的品級有關系,品級越高,珠子的材質越珍貴(以清朝時的珍貴程度而不是現在)。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從最低的九品芝麻官到一品大員頂珠材質的變化(下圖為清朝電視劇中朝堂上的官員,大家可以看到他們帽子上的頂珠多種多樣)。
比如紅寶石,天然的紅寶石非常珍貴,但是人工合成並不難;再比如六品官員的頂珠材質硨磲,由於現代生產水平的提高,價值也不再想清朝那樣珍貴。
對此,大家怎麼看?如果讓你以現代價值給清朝官員重新佩戴頂珠,你會怎麼排序?
歡迎大家積極評論交流,喜歡歷史的朋友隨手關注津城沐雨,更多有趣又有用的歷史知識,敬請期待!
參考文獻:
《清史稿》,《中國通史》,《世界經濟史》等。
⑼ 清代頂帶花翎有什麼規矩
清代頂帶花翎
⑽ 清朝官帽上的頂戴花翎有什麼講究官袍上的那串珠子代表什麼
清代改冠制,禮帽分二種,像斗笠樣的是涼帽,無檐,喇叭式,初期扁而大,後期小而高,用藤、篾席,外裹綾羅,多為白色,也有湖色、黃色,上綴紅纓頂珠。
另一為暖帽,圓形,有一圈檐邊,多用皮、呢、緞、布製成,多黑色,中有紅色帽緯、帽子最高處有頂珠,其材料多以寶石製成、有紅、藍、白、金。
按清禮儀,一品為紅寶石,二品為珊瑚,三品為藍寶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硨磲,七品為素金,八品用陰紋縷花金,九品為陽紋鏤花金。無頂珠者無官品;二為涼帽,無檐,喇叭式,初期扁而大,後期小而高,用藤、篾席,外裹綾羅,多為白色,也有湖色、黃色,上綴紅纓頂珠。
清朝的禮帽,在頂珠下有翎管,質為白玉或翡翠,用以安插翎枝。清翎枝分藍翎和花翎兩種。藍翎為鶡羽所做,花翎為孔雀羽所做。花翎在清朝是一種辨等威、昭品秩的標志,非一般官員所能戴用;其作用是昭明等級、賞賜軍功,清代各帝都三令五申,既不能簪越本分妄戴,又不能隨意不戴,如有違反則嚴行參處;一般降職或革職留任的官員,仍可按其本任品級穿朝服,而被罰拔去花翎則是非同一般的嚴重處罰。
花翎又分一眼,二眼,三眼,三眼最尊貴;所謂「眼」指的是孔雀翎上的眼狀的圓,一個圓圈就算做一眼。
官袍上的那串珠子是朝珠,狀如念珠﹐計一百零八顆。珠用東珠(珍珠)﹑珊瑚﹑翡翠﹑琥珀﹑蜜蠟等製作﹐以明黃﹑金黃及石青色等諸色絛為飾﹐由項上垂掛於胸前。朝官﹐凡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軍機處﹑侍衛﹑禮部﹑國子監﹑太常寺﹑光祿寺﹑鴻臚寺等所屬官﹐以及五品官命婦以上﹐才得掛用。根據官品大小和地位高低﹐用珠和絛色都有區別。其中東珠和明黃色絛只有皇帝﹑皇後和皇太後才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