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盧帽。
B. 唐僧師徒四人的簡單動畫人物畫法
准備材料:素描紙、彩筆。
一、唐僧
1、首先畫出唐僧的頭部和僧帽。
注意事項:
1、可以先用鉛筆畫出人物的大體輪廓,不滿意的地方可以用橡皮擦修改。
2、可以把唐僧師徒四人畫到同一張紙上。
C. 唐僧頭上戴的帽子學名叫什麼
是做法事用的五佛冠,也稱毗盧冠。表五方佛智,是法界存在之根本
D. 簡易的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造型怎麼做
真人么?好辦,唐僧頭帶帽子,帽子上插五張撲克牌,孫悟空拿跟棍子,頭上勒個頭箍,豬八戒鼻子上拍塊面團,耳朵後面粘撲克牌,沙僧脖子上套繩子,繩子上穿饅頭。。。。。
E. 西遊記中唐僧的帽子怎麼做
那叫做「毗盧冠」「五佛冠」一般是寺院里做法會(如水陸法會,焰口法會)主法的大和尚才用的!上邊綉有五尊佛像!從右至左分別是:東方世界阿閦(chu)佛,南方世界寶生佛,中央世界毗盧遮那佛,西方世界阿彌陀佛,北方世界成就佛!
這屬於佛教用具,自己做怕是不行,要到佛教用品店找!
F. 唐僧戴的帽子叫什麼名字
這個帽子叫毗盧帽、毗盧冠(加五佛冠),因帽上有毗盧佛小像,故而得名。
帶這種僧帽的佛,是毗盧遮那佛。地藏菩薩也帶毗盧帽。毗盧帽 ,黃檗僧所用之帽子也。
平時毗盧帽多用於裝飾佛堂神龕,是一種帶有宗教色彩的裝飾物,而在紫禁城中這種裝飾也被大量用作宮殿建築裝飾。在重要殿宇的東西暖殿,其垂花門上就常加上毗盧帽作為裝飾。一般毗盧帽多為船形,兩邊略為翹起,中間做成如意頭型,或冠葉形。
(6)唐僧四人的帽子做法擴展閱讀
毗盧 (佛名)Vairocana,毗盧舍那之略。法身佛之通稱。即密教之大日如來也。
碧岩九十九則曰:「肅宗皇帝問忠國師:如何是十身調御?國師雲:檀越踏毗盧頂上行。帝雲:寡人不會。國師雲:莫認自己清凈法身。」大慧普說二曰:「高步毗盧頂,不稟釋迦文。」普燈錄十八曰:「坐斷毗盧頂[寧*頁],須是沒量大人。」
今僧人於七月中元結盂蘭盆會,首座僧裝為毗盧佛,誦經施食,戴毗盧帽。因帽有毗盧佛小像,故名。
G. 唐僧的帽子叫什麼
此帽以紅色或黃色為絲線為主調,輔以其他七彩顏色絲線縫制。
唐僧所戴是五佛冠加毗盧帽,五方五佛是佛教最高級別的五尊神祗 ,唐朝武宗毀佛後宣宗登基後又提倡復興佛教,但因政治和經濟原因奉祀五方佛的官寺沒有得到朝廷的復興,民間復興的佛教寺院都是奉祀「西天三佛」或「一佛二尊者」也稱「一佛兩菩薩」的民寺,後來僧侶就把代表至高無上的「五方五佛」雕刻在帽子上,俗稱「五佛冠」,民間雅稱「唐僧帽」,並只有方丈、主持或得道高僧才能佩戴。
H. 取經路上的唐僧師徒四人平時都穿什麼樣的衣服
一直以來對西遊有個好奇的疑問,唐僧師徒四人每天穿的是什麼衣服?這是個費力氣的事,要從原著中一頁一頁的翻看查找。
唐僧從長安出發只帶著自己的衣服,徒弟們加入團隊穿戴都是自備或者在路上慢慢積攢,比如豬八戒就有點私房錢,可以買吃的和穿的。取經之初唐僧是一身灰外穿袈裟,孫悟空是白色衣服,豬八戒穿青色,沙僧是一身黃。而且豬八戒和沙僧都穿錦,當然唐僧也有一件錦襕袈裟。錦作為絲製品中最高級的原料,做成衣服是相當珍貴的。明代盛行雲錦,以及隋唐時期的宋錦,三國時期的蜀錦,宋代流行於廣西的壯錦,合稱四大名錦。至於高太公給取經團隊三領綿布直裰倒底是什麼顏色的呢,就不好判斷了。到了智激美猴王的時候,孫悟空穿的也是錦直裰,至於何時何地孫悟空得了一件錦衣就不得而知了。對照了幾個版本的《西遊記》後確定是錦衣。
唐僧在取經路上也不是天天穿袈裟,在寶林寺的時候,他光著頭,穿的是「二十五條達摩衣」,腳穿「托泥帶水達公鞋」。影視里唐僧天天戴著毗盧帽,這個不太符合行腳僧的打扮。原著中通天河時,唐僧就戴著斗笠。烏雞國時唐僧去見皇帝就換上錦襕袈裟,在車遲國時唐僧上朝也是換上錦襕袈裟,到祭賽國同樣唐僧也是穿錦襕袈裟戴毗盧帽和孫悟空一起上朝倒換關文。所以可以認定唐僧只有在正式場合才換衣服,平時不這樣穿。
真正的取經四人組在西行路上穿什麼顏色的衣服呢,要到最後第九十一回玉華州時,悟空、八戒和沙僧分別收了大小王子三兄弟為徒弟,離開玉華州時「王子隨命針工,照依色樣,取青錦、紅錦、茶褐錦各數匹,與三位各做一件」。這是真正描寫他們平時所穿衣服的顏色。青錦是豬八戒穿的;紅錦應該是孫悟空穿的,因為他學藝回花果山時就穿的紅色;茶褐錦就是沙僧的服色了。
I. 唐僧頭上戴的是什麼
是密宗的五佛冠又叫毗盧冠.是金剛上師或法師做法會時,主法和尚戴的.
他象徵五智如來的寶冠。中央有五化佛,用以表示五智圓滿之德。
中央是大日如來(毗盧佛),其四方安置四佛分別是:阿閦佛,寶生佛,阿彌陀佛,不空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