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帝皇冠
『貳』 玉帝是如何成為中國神話中的至高神的,他是什麼背景
玉皇大帝,簡稱「玉帝」,是傳說中統管天、地、人三界眾生的至高天神。然而,熟悉中國神話的人會發現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早期中國人並不崇拜玉帝,從周朝到魏晉時代的文獻上從未談到玉帝這個神仙。當時的中國人最崇拜的是炎帝、黃帝、帝俊、伏羲、東皇太一等等這些神靈。那麼玉帝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又是如何取代在他之前的神靈成為眾神之主的呢?
一、天帝崇拜與玉石文化的結合玉帝的信仰首先起源於天帝崇拜。原始人非常敬畏自然,而這個自然的最直觀體現往往就是天。世界上的所有東西無不處在天的籠罩底下,當原始人仰望天空時,必然會發現天空的浩瀚和自身的渺小。另一方面許多神奇的力量都是來自於天的,雨雪從天上落下,風從天上吹來,閃電從天空中躥出,日月星辰懸掛在天空中……所以,原始人把天想像成為統攝萬物的神靈,稱作「天帝」或「上帝」。按照陳建憲的解釋,甲骨文中的「帝」字指的是生育萬物者,「天帝」就表示天生萬物。當然天也就同時擁有治理萬物的能力。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每個民族或許都會創造出自己的天帝,加上時代的更迭,也可能創造出更多的天帝,像上文提到的帝俊和東皇太一都是天帝。炎帝、黃帝在一些研究神話的學者看來也有天帝的屬性。
【宋徽宗】
四、玉帝真的是至高主神嗎若依照正統的道教神話體系來看的話,玉帝絕非至高主神,道教的最高神靈乃是三清,其次是四御,玉皇大帝只處於四御這一層級。
還有一些人受到小說《西遊記》的影響,老想拿玉皇大帝和如來佛祖比個高低。但是,佛教是從印度傳入中國的,和道教是截然不同的兩個宗教,他們的神話體系也是不同的體系,所以,要拿玉皇大帝和如來佛祖來比個高低的話,其實就像問關公和秦瓊誰更厲害一樣。
『叄』 西遊記其中的一個故事,350字,只要一個故事啊,不要多,急啊,明天就要!!!!!!!!!!!!!!!!
孫猴子從東海撿了一個的寶貝,就是超級百變大長棍。有一天放到山坡上展示,不小心變得太長把天捅了個窟窿。玉皇大地又驚又恐,連忙派手下去捉猴子。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讓猴子受擒於老君的乾坤圈中。但是怎麼處死猴子呢?八卦爐里火化,斬首,都沒成功。最後孫悟空力挫群敵,把一個天兵天將打的鼻青臉腫,還把玉皇大帝的帽子個摘了。皇帝老兒沒有辦法了,派人去請如來佛祖。佛祖本不想管這些小事,礙於觀世音菩薩和王母娘娘的面子,讓猴子在自己的手心裡翻跟頭。佛祖知道猴子的本事是跟菩提老祖學的,菩提老祖別的本事很高,就是翻跟頭翻得太近了。佛祖只是用了一招「心有多遠,天有多大」的法術,猴子只知道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不知道相對距離與絕對距離的區別,所以被思想所困,未能翻出如來的手掌心。後被壓在五行山下。五行山本來是壓不住猴子的,但山上貼了個字,成了六行,猴子就跑不出來了。大鬧天空的故事就這么結束了。其實壓在猴子身上的,不只是大山,更重要的是他不知天高地厚的愚昧。
『肆』 諸葛亮和曹操戴的帽子叫什麼帽子
綸巾 "綸巾"中綸讀(guan),古時頭巾名。幅巾的一種,以絲帶編成,一般為青色。 相傳為三國時諸葛亮所創,又稱「諸葛巾」。後被視作儒將的裝束。 .
『伍』 請問地府那位神仙穿黑色龍袍頭帶玉皇大帝那樣的帽子
酆都大帝
酆都(fēngdū)大帝:也作豐都大帝,又稱北陰大帝、北太帝君,是道家尊神。九月九日生,其任期是三千年,任期一到即改任。
酆都大帝
他所管轄區域是酆都,即地獄,內分有六官,其專責處陰間事物。古語說:十惡不赦及大奸大惡的人及鬼怪魑魅等都要關進此地酆都地獄, 永不能超生天界
『陸』 《西遊記》中的歇後語大全
豬八戒——吃人參果不知啥滋味
豬八戒敗陣——倒打一耙
孫悟空的金箍棒——隨心如意,能大能小
孫猴子吃蟠桃——自食其果;想吃那個,摘那個
孫悟空鑽進鐵扇公主肚子——心腹之患
玉皇大帝拜財神——有錢大三輩
玉皇大帝的帽子——寶疙瘩
趕著玉皇大帝叫姑父——想沾點仙氣
王母娘娘伸手——要風得風,要雨得雨
王母娘娘擺蟠桃會——聚集(精)會神
哮天犬過獨木橋就不會叫了——過木(目)不汪(忘)
二郎神斗孫悟空——以變應變
二郎神出戰——盡是天兵天將
二郎神的慧眼——有遠見
二郎神吹笛子——神吹
孫悟空鬧地府——勾他的生死簿
孫悟空聽見緊箍咒——頭痛
孫悟空借滅火扇——一物降一物
孫悟空進了八卦爐——三魂冒火,七竅生煙
孫悟空翻筋斗——拿手好戲
孫猴子遇唐僧——有理說不清
孫猴子大鬧天宮——慌了神
孫猴子大鬧水晶宮——逼著龍王獻寶
豬八戒戴花——臭美
豬八戒戴耳環——自以為美
豬八戒讀書——競充識字的
豬八戒看唱本混稱識字人
豬八戒過火焰山——倒打一耙
豬八戒發眸氣——又丑又惡
豬八戒不成仙——壞在嘴上
白骨精送飯——有野心,沒安好心
白骨精說人話——妖言惑眾
白骨精遇上了孫怪空——原形畢露
白骨精扮新娘——妖里妖氣
白骨精演說——妖言惑眾
白骨精化美女——又生一計
白骨精騙唐僧——一計不成,又生一計
『柒』 玉皇大帝作為《西遊記》的人物之一,他到底有什麼樣的來歷
據《玉皇本行集》記載:光明妙樂國王子舍棄王位,在晉明香嚴山中學道修真,輔國救民,渡化眾生,歷億萬劫(所以玉帝的年齡大約等於一百幾十億歲,大概相當於宇宙還未形成時的年代),終為千古一聖—玉皇大帝。
在道教中,玉皇大帝的全稱是: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在《西遊記》中的稱謂是:高天上聖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玉皇大帝是到了宋代才興盛起來,得到朝廷官方認可後,傳播開來。而且定位在三清之下,僅位列四御之一,四御是玉皇大帝、紫薇大帝、勾陳大帝、後土。玉皇大帝統御萬天,是三清的助手。
在書中有記載的玉皇大帝,帝俊算是比較早的了,儒家崇拜的天帝是昊天上帝,在儒家之前出現過的天帝有帝俊、五方帝等。帝俊最有名的孩子是十個太陽,被後羿射掉了九個。
其他的曾經擔任過最高神(天帝)的有三皇、炎黃、顓頊、帝嚳、穎項等,這些都極有可能是某些部落崇拜的最高神。
到了後來,道教出現以及道教各個派系的出現,神仙體系再一次極大豐富,並且,由於道教的發展,道教的最高神對其他部落、教派、學派的最高神,沖擊很大。
道教作為本土宗教,對整個中華大地影響很大。道教創造的神仙體系,現在已經覆蓋了其他的族群、學派、文學作品中創造的最高神。
『捌』 玉皇大帝頭上戴的是什麼
玉皇大帝頭戴十二行珠冠冕旒。
冕冠的旒數按典禮輕重和服用者的身份而有區別,按典禮輕重來分,天子祀上帝的大裘冕和天子吉服的袞冕用12旒;天子享先公服冕用9旒,每旒貫玉9顆;天子祀四望山川服毳冕用7旒,每旒貫玉7顆;天子祭社稷五祀服希冕,用5旒,每旒貫玉5顆;天子祭群小服玄冕,用3旒,每旒貫玉3顆。按服用者的身份地位分,只有天子的袞冕用12旒,每旒貫玉12顆。公之服只能低於天子的袞冕用9旒,每旒貫玉9顆;侯伯只能服冕,用7旒,每旒貫玉7顆;子男只能服毳冕,用5旒,每旒貫玉5顆;卿、大夫服玄冕,按官位高低玄冕又有6旒、4旒、2旒的區別,三公以下只用前旒,沒有後旒。凡是地位高的人可以穿低於規定的禮服,而地位低的人不允許越位穿高於規定的禮服,否則要受到懲罰。天子為十二旒,周之諸侯王公之旒有九、七、五之分。但後來旒漸漸只限於帝王,於是「冕旒」則成了帝王的代稱。
冠冕讀音:guān miǎn詞意:冠冕這個詞在漢語基本解釋1. 古代皇冠或官員的帽子。
『玖』 西遊記歇後語大全
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
豬八戒的後脊樑——無能之輩(悟能之背)
豬八戒戴花——自美
白骨精一計未成——又生一計
和尚打傘——無法無天
觀音菩薩進澡堂——左右為難!(男身女像去哪邊好?)
豬八戒讀書----竟沖識字的
如來觀音----假夫婦
六小零童----孫行者
孫大聖拔猴毛----看我七十二變
牛魔王和小白龍拍大頭貼----正宗的牛頭馬面
花果山猴子---無法無天
猴子爬竹竿---上竄下跳
哮天犬過了獨木橋就不會叫了——過目(木)不忘(汪)
八戒保媒把把成功——豬連必合(珠聯壁合)
豬八戒進女兒國——看花了眼
牛魔王和小白龍拍大頭貼----牛頭馬面
豬八戒娶媳婦——背著走
西遊記》劇組開會——聚精會神
孫猴子坐天下-----毛手毛腳
豬八戒背媳婦:捨得花力氣
豬八戒不成仙:壞在嘴上
豬八戒吃黃連:苦了大嘴的
豬八戒吃人參果:苦了大嘴的
豬八戒吃豬啼:自殘骨肉
豬八戒充英雄:只是嘴皮子拱得歡
豬八戒戴耳環:自以為美
豬八戒戴花:越多越丑
豬八戒的武藝:倒打一耙
豬八戒的嘴巴:自我欣賞
『拾』 皇帝的帽子叫啥
古代皇帝的帽子叫冕旒。
冕冠的旒數按典禮輕重和服用者的身份而有區別,按典禮輕重來分,天子祀上帝的大裘冕和天子吉服的袞冕用12旒;天子享先公服冕用9旒,每旒貫玉9顆;天子祀四望山川服毳冕用7旒,每旒貫玉7顆;天子祭社稷五祀服希冕,用5旒,每旒貫玉5顆。
天子祭群小服玄冕,用3旒,每旒貫玉3顆。按服用者的身份地位分,只有天子的袞冕用12旒,每旒貫玉12顆。公之服只能低於天子的袞冕用9旒,每旒貫玉9顆;侯伯只能服冕,用7旒,每旒貫玉7顆;子男只能服毳冕,用5旒,每旒貫玉5顆。
卿、大夫服玄冕,按官位高低玄冕又有6旒、4旒、2旒的區別,三公以下只用前旒,沒有後旒。凡是地位高的人可以穿低於規定的禮服。
而地位低的人不允許越位穿高於規定的禮服,否則要受到懲罰。天子為十二旒,周之諸侯王公之旒有九、七、五之分。但後來旒漸漸只限於帝王,於是「冕旒」則成了帝王的代稱。
旒就是用五彩的繅(絲繩)12根,每旒貫12塊五彩玉,按朱、白、蒼、黃、玄的順次排列,每塊玉相間距離各1寸,每旒長12寸。漢代冕服的垂旒卻不限於五色,根據後漢書·輿服制的記載,十二旒為白玉串珠。
帝王戴的冕冠,其頂端有一塊長形冕板,叫「延」。延通常是前圓後方,用以象徵天圓地方。延的前後檐,垂有若干串珠玉,以綵線穿組,名曰:「冕旒」。
冕旒的多少和質料的差異,是區分貴賤尊卑的標志。據說,置旒的目的是為了「蔽明」,意思是王者視事觀物,不可「察察為明」,也就是說,一個身為領袖的人,必須洞察大體而能包容細小的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