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笑點幽默,因為基度總覺得別人的帽子比他的好
『貳』 美麗人生這部劇好看嗎
尼可萊塔布拉斯基飾演多拉,多拉是一位美麗的義大利女教師,圭多使用各種方式希望追到她,而多拉則是已經有了婚約,不過圭多仍在多拉的生活中添加了許多驚奇,多拉也漸漸愛上圭多,兩人結婚後過了一段短暫的幸福時光。但是不久後,她的丈夫和兒子就被抓進集中營做苦役,多拉則因是女人而被送到女子集中營。最後美軍抵達,多拉與兒子重逢。
對任何事情充滿巨大的熱情,把任何事情都看作天賜,對所有人報以微笑,對欣賞你的人充滿敬意。公主怎麼會不愛上你!因為你是如此熱情洋溢,如此幽默智慧!你讓她的生活時刻充滿無限的驚喜。你是她最可愛最迷人最無厘頭的王子。
『叄』 義大利電影【美麗人生】觀後感
快樂其實很容易——美麗人生觀後感
Guido,殺不住車,被當成納粹軍首領被歡迎
Guido,隨口掰自己是個王子,將要會見公主,就接住了從天而降的公主
Guido,用機智騙倒審視官,裝成他在宣揚民族主義的場合上大鬧一通
Guido,曲解叔本華的理論,用意念喚得公主一瞥
Guido,下雨天的紅地毯,從天而降的鑰匙,適當時候被換回來的帽子,他那段真情表白,頂著貴賓犬的盤子,直到他騎著青馬像一個真的王子出場,把公主偷走。
以上沒有一處不是讓人忍俊不禁,對其膽大妄為,出奇的好運氣,以及幽默式智慧的感嘆。Guido從來沒有像一個真正的王子出現,每一處他的處境都有尷尬之處,都有為難之點,而他從不以為然,用一種幽默自嘲而不失尊嚴的態度處理。
故事的前半段,我只看到了在和平社會中愛情。認為Guido更多的像一個小丑而不是一個王子,這段愛情更多的像一個欺騙人的童話而不是現實,公主喜歡的更多的是一時的幻想性的感動而不是長久現實的考慮。那時的我沒有看明白這個傳說,其實是關於一個Humor4人的傳記。
當災難降臨的時候,生活中最強悍的感情是Humor。
我以為面對困苦,最普通的反應是怨天尤人,是抱怨生活的不幸,悲苦命運的不公。這是平常人。
優之為默然處之,安之若素,這樣的人可以被稱贊包容度大,忍耐力強。這是忍士,我們稱其堅忍不拔。
再優之是不畏困難,奮力反抗,不承認世間的非人道。這是勇士,是戰士,是那些最終可能改變歷史的人,我們或稱其為英雄,或稱尊其為領袖。像斯巴達克領導斗獸場的人們起義那樣。
還有一種人,他沒有強大的征服和領導慾望,他沒有成為大人物的願望,他只是當他的小市民,希望自己的家人幸福安康。同時,他的H值,教他對現實種種災難無畏。他沒有幹上大事情,卻用他的精神力量,成為最偉大的人。H4的人有最強悍的心靈,就像Guido。
我不知道還有什麼,比一個徹底了解集中營現實境況的父親,用各種方法去保護自己孩子的心靈更偉大的舉動。比一個能夠冒著生命危險給自己妻子帶去安慰的丈夫更完美的角色。
Guido之前的小丑感徹底淡去,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個偉大的父親和丈夫。
他為了令兒子相信所有的痛苦只是一個游戲的種種,為報平安的廣播,為妻子播出的歌劇。都只有他才做得出來,這裡面有小聰明,更有敢於嘲笑生活的心理,這是一種humor,雖然我無法用詞彙很好的表達這種態度。
可以說,Guido的離開,我是大大的愣住了。我以為他這般的幸運,這般的才智,這個傳說,總是會為他設置一個happy ending的。林語堂含義里頭的humor是跟reality聯系在一起的。沒有看到殘酷的現實,我們並不會懂得humor。所以這部劇給了我們一個小小殘忍的玩笑,那個最樂觀的人,死去了,最終成為一個傳說。
在這部久仰大名的片子里頭,噼里啪啦的哭泣,我始終是快樂的,並且感悟到H在我們生活中的無與倫比的地位。
『肆』 《美麗人生》豆瓣評分很高,你是如何看待這部劇的
尼可萊塔布拉斯基飾演多拉,多拉是一位美麗的義大利女教師,圭多使用各種方式希望追到她,而多拉則是已經有了婚約,不過圭多仍在多拉的生活中添加了許多驚奇,多拉也漸漸愛上圭多,兩人結婚後過了一段短暫的幸福時光。但是不久後,她的丈夫和兒子就被抓進集中營做苦役,多拉則因是女人而被送到女子集中營。最後美軍抵達,多拉與兒子重逢。
對任何事情充滿巨大的熱情,把任何事情都看作天賜,對所有人報以微笑,對欣賞你的人充滿敬意。公主怎麼會不愛上你!因為你是如此熱情洋溢,如此幽默智慧!你讓她的生活時刻充滿無限的驚喜。你是她最可愛最迷人最無厘頭的王子。
『伍』 電影《美麗人生》劇情解讀
猶太青年圭多和好友駕車來到阿雷佐小鎮准備開一家書店,途中邂逅美麗的女教師多拉。兩人好事多磨,終成眷屬。好景不長,圭多和兒子因猶太血統被強行送往集中營。多拉雖沒有猶太血統,為了能和兒子丈夫在一起,毅然同行,在集中營里毅然前同行被分開關押。圭多不願讓孩子幼小的心靈蒙上悲慘的陰影,在慘無人道的集中營里,他騙兒子這只是一場游戲。他以游戲的方式讓兒子的童心沒有受到任何傷害,自己卻慘死在納粹的槍口下。
『陸』 電影 美麗人生 主題是什麼 ,作者想通過影片宣傳何種精神
從來不知道美麗的定義是什麼。可能是指外表,可能是內心,也可能只是一種細微難言的感覺。
我想,也許不管是我們中的哪個人,不管是多麼年長或者年幼,都不可以十分肯定十分自信地說自己完全清楚什麼是美,什麼是丑。
也許美和丑,並不是一種可以分辨得很清楚的概念吧。所以極容易混淆。極容易讓我們掙扎得看不清自我。
一直不很贊同許多人的「外表美不是真的美,內心美才最重要」的觀點。內心美固然重要,但好的外表,才能使一個人給他人留下美麗的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是重要的,人是喜歡以貌取人的動物,總是會下意識地去接近第一眼認為好看的人,排斥覺得長得很惡心的人。
這是本性。
我們在大街上「欣賞」來來去去的行人的時候,一定不會以內心的高尚與否斷定這個人是不是美麗,我們只有靠外表,因為我們並不了解他人的內心世界,因為我們之間相隔得太遠——不是人與人的,而是心與心的。
所以美麗,應該是像太陽光一樣的東西,看似簡單明亮的金黃,實際上,卻是七種繁雜交織出的雜亂。
說不清楚《美麗人生》中的主人公基度從外表上看是不是個美麗的人。按照義大利人的審美標准,也許吧。但從我這個中國人的角度來看,他真的是長著一張,不折不扣的,小人物的臉。
基度的的確確是個小人物,他會偷別人的帽子,會湊到漂亮姑娘面前搭茬,會信口吹一些離奇的牛皮。
這樣的人,在每個街角都會遇到一兩個,真的是平凡得,讓人無法覺察。
無法覺察他將要帶給我們一種什麼樣的感動。
像水一樣快速滑過的鏡頭不停地揭示著一種幽默,讓人無法喘息。
那是一種小人物的幽默。基度著實是個極幽默的人,他令人發笑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話,都以奔騰的方式從骨縫里湧出,永遠沒有終結,像是深邃浩瀚的海。
幽默的人總是樂觀的。許多人這么說過。
基度果然很樂觀,納粹集中營里,他可以在危險、折磨和死亡面前安心地笑出聲來。
像是一個勇士。
也許並沒有勇士那樣健壯的身軀和隱忍的面龐,但卻十足地擁有他們的那種氣魄和雄渾。
總會無法抑制地感動於某些美好的東西。然後奮不顧身地要去追逐這些閃爍著的美好,即使在途中受了傷流了血也要帶著淚痕向著那些飄忽不定的廣袤奮力地奔跑。
後來聽某個人說,這叫做,虔誠。
虔誠,很喜歡這個詞,像是教徒那樣地一心一意那樣的淡定自然的感覺。
所以喜歡虔誠的人。比如教徒。比如基度。
基度,是個虔誠的人吧。
為了能見到「公主」,他假扮成科教員到小學「視察」。
偷偷地跟著她一起聽歌劇,當所有人都專注地望著舞台上華麗的表演時,他卻目不轉睛地注視著她的眼睛。
在她感到痛苦為難的時候,他悄悄地送了她一個精美的大蛋糕,上面寫著只有他們倆才看得懂的句子:「早上好,公主。」
後來語文老師告訴我說這是用詞不當,形容基度不可以用「虔誠」,而應該用「痴情」。可是我還是固執地選擇了「虔誠」。
虔誠,表示一種堅守。一種全身心的投入,輕描淡寫,卻從不迷惶的一生的堅守。
讓人覺得甜,和一種白色的,平和的,辛酸。
所以在「公主」宣布要嫁給別人的時候,基度一下子亂了手腳,一個跟頭栽進了沙發里,手中的食物撒了一臉一地。就像他心中的希望,在那一瞬間,嘩啦一聲,被倒空,墜到地上,摔得稀巴爛。
當朋友關切地沖過來時,他坐起來很慌忙地說一切都好,然後開始細碎地說起了一些小事,嗓門很大,故意地要掩飾自己內心深處的陣痛。他想要假裝很平靜,假裝很開心,但在他的眼裡和心裡,卻顯示出一種荒涼的崩塌。希望的崩塌。
但是虔誠始終是美好的吧,也最能打動人。所以在刻意安排好的一萬次相遇之後「公主」早已愛上了基度的虔誠與幽默。
所以最後她親吻了他,義無返顧地要跟他走。
於是那一刻他笑得格外燦爛,依舊虔誠的,但揉進了萬丈金色的陽光。
買《美麗人生》的碟片時,看到封面右下角寫著:「一部笑中帶淚,觸動心靈的故事。」
果不其然。
故事高潮的部分講述了基度與兒子在納粹集中營的生活。本應該艱辛得讓人落淚,卻依舊充滿了笑聲。
基度確實是個好父親。在和五歲的兒子一起被捕進集中營後,因為害怕兒子知道真相後會感到絕望,害怕會在孩子今後的人生中留下陰影,所以他騙兒子說一切只是個游戲,他告訴兒子,誰贏了這游戲,誰就可以得到一輛真正的坦克;所以在整天整天的痛苦和危險過後,他還會對兒子大笑,告訴兒子他今天玩得很開心,他們又獲得了許多的積分。
因為他如此地愛自己的兒子,所以他對他撒了個善意的謊言。雖然是謊言,但卻美好得讓我們忍不住要沉湎。
有時候我想,親情之愛,總是最平和的,不會太激烈太極端,但卻又是最本真的一種淡然的美好。
親情,真的可以讓人放棄幸福放棄前途放棄生命去拯救自己的至愛。只是因為那濃於水的紅色的沸騰。
總是崇敬愛情的熱烈,感動於他人轟轟烈烈抑或是簡單幸福的愛情故事,卻一直都忽略了,那些離自己最近的,最本真的親情。
親情總是淡定而安靜的,以一種平凡的姿態來拯救一個人的心靈,使人的心更純凈更柔軟,更懂得感恩,懂得付出和接受愛。
曾經看到過一部電影,主人公是個從沒有感受過親情的孩子,他的父母把他當作發泄的工具,每日無緣無故地拳打腳踢。所以這個孩子,在受傷和流血中,慘烈地成長,像一朵玫瑰,莖上長有尖銳的刺,用來傷害別人,也閉鎖自己。終於,多年積攢下來的憤怒像火山一樣噴發了,孩子開始用一些極端的方式發泄自己的不滿,他用手中長長的阻擊槍射穿了一個又一個無辜者的頭顱,最後的最後在一片鮮血的烈紅中幹掉了自己。
可憐而又殘酷的孩子。因為沒有感知過愛,所以不知道去愛他人。因為沒有被珍惜過,所以不知道去珍惜他人的生命。所以變得殘酷,變得,彷徨和傷痛。
沒有親情的心是冰冷的,是緊綳著的,是遍體鱗傷的。
所以親情是安和的,讓人放鬆下來,讓人的殘酷和罪惡都消失得一干二凈。
正是緣於那種安和的親情,基度為兒子編造了一個又一個希望的美好。美好得讓我們都忍不住開始相信,這並不是死亡的集中營,而只是一場游戲,誰獲勝,就可以得到一輛真正的坦克。
「兒子,睡吧。也許這只是一場夢,一會媽媽就會把我們搖醒,給我們端來牛奶和麵包。」
殘酷被披上了華美的外衣,金燦燦的珍珠讓我們看不清它本來的面目。基度煞費苦心地把它裝飾起來,然後告訴我們:「別害怕,什麼事情都沒有。」
所以就安心了。覺得現實真的美好了。
原來我們早已不僅僅是銀幕前的觀眾,我們以被基度善意的謊言「欺騙」了,我們早已成了片中那個五歲的孩子,深深地迷陷在了那樣一個美麗的夢里。
讓我們不忍心去戳破。
但是殘酷一定是殘酷的,不管它披了一件什麼樣子的外衣,它終究脫離不了苦痛的結局。
故事快要結束的時候,納粹兵抓到了基度並准備在一個小巷口殺死他。基度已經知道自己馬上就要告別人世,但當他走過藏匿著兒子的小小鐵櫃時,還是裝作開心的樣子,朝著櫃子里的兒子擠了一下眼,誇張地晃盪著胳膊邁著大步搖搖擺擺地消失在巷口。因為他突然開始害怕兒子會發現幸福的真相,發現無處不在的陰影。所以他要這樣,這樣蒙蔽孩子的眼睛。
他的兒子在鐵櫃里望著父親滑稽的樣子,忍不住偷偷地笑了,開心地。他還以為這只是一場游戲,他以為父親只是在同納粹兵玩。他哪裡會想到那是父親生命的臨界點。
於是基度走過了巷口,槍聲刺耳地響起。
然後呆住了。
關於基度的死,影片並沒有任何渲染,只是一陣密集的槍聲。簡單到,讓我們不敢確定,他的,死亡。
所以呆住了。
片刻過後開始號啕大哭。
故事的最後,得救了的小兒子擁抱了他的母親。背景是小兒子的獨白:
「這就是我的經歷,是父親所做的犧牲,是父親賜予我的恩典。」
父親的愛,拯救了孩子敏感脆弱的心,讓他學會了樂觀和愛惜,學會了陽光與希望。
「一個用愛情、家庭和夢想征服一切的故事。」大片大片溫存的美好讓我沉溺在22℃的溫暖里不願呼吸。
眼淚沖刷了淚痕又變成了新的淚痕。
「美麗人生」,真的是個再好不過的名字。
基度的人生果然是美麗的,雖然最終他那樣地死了,但是他的人生依舊閃亮著斑斕的光,如雨後天際的虹。
他充滿「巧合」的虔誠的愛情。
他平和幸福的六年的家庭生活。
他在集中營里為兒子編織的最動人的夢。
甚至,甚至他的死都是美麗至極的。因為他在臨終之前,還在想著:我的兒子在看著我,我不能讓他難過。
那樣的人生,是一場深夜劃破天際的流星雨,從始至終,一直都,美麗得,讓人無法言說。
天堂來的父親。我這么稱呼小人物基度。因為只有從天堂來的人,才會那麼的純潔、樂觀、善良、虔誠和深愛。才會為人生編織那樣一場華美的充滿愛的夢。
不知道是不是刻意地安排,主人公的名字是「基度」,與「基督」諧音。這是不是意味著基度就像「基督」那樣高尚和純凈呢。
他是天堂來的父親。一定是上帝,派他來到人間,來拯救那些即將被陰霾湮沒的人們,同樣來拯救我們已快要麻木的不善感知的心。
那是一種最最美麗的人生,映襯著平凡卻光輝的心靈,將大地照亮,亦不會熄滅。
『柒』 美麗人生男主人物形象
《美麗人生》中,男主角基度,基度的叔叔以及基度的兒子都是猶太人。在那樣一個大時代背景里,猶太人的地位和狗一樣卑微低賤。導演在賦予這三位猶太男性明確的身份和地位的同時,也使他們的存在具有了一定的表徵意義。而從這些蘊含在人物形象之中的表徵意義,我們可以領悟到導演心裡關於「美麗人生」的真諦。
基度的叔叔在影片中的戲份並不重,但他卻代表了一種寬容的人生態度。當看到自己的房間被一群野蠻人「踐踏」後,他只是淡然地面對這一切,「沒有關系,無聲勝有聲」。沉默不代表懦弱,他只是用另一種方式予以了還擊。因為他明白,單純地抗擊報復沒有絲毫的作用,只有實現心靈深處的凈化,才能改變現實的一切。所以他選擇以寬容面對這一切,希望可以通過精神層面的東西去感化那些被扭曲的心靈。即便是在生命的最後,他依然以一顆寬容的心,彎腰去扶起一位不慎跌倒的女軍官。在這個鏡頭里,導演在喻示一種地位的轉換。猶太人以一個長輩的身份去「救贖」一個跌倒在他面前的非猶太血統的人。而這一次「救贖」沒有語言的溝通那個,有的僅是眼神的交流,或許還有心靈的碰撞。從而在更深的一個層面上詮釋了叔叔的話「無聲勝有聲」。而對於一個人真正的救贖只能源自對於他心靈的救贖,叔叔從一開始就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選擇寬容。
基度這個角色貫穿了整部影片,並完成了從一個男人到一位父親的角色成長。而且這個角色本身就被導演賦予了多種美麗,如同叔叔具有寬容之美一樣,基督擁有智慧之美,心靈之美,他更是讓人性之美閃耀於那個黑暗沉重的年代。影片中這個美麗的角色代表了一種大愛的人生態度。他雖然是一個猶太人,但他由衷地熱愛腳下這片土地,熱愛這片土地給予他的一切。他熱愛自由,就像影片一開始出現的那輛剎車失靈的汽車,可以任意馳騁;他熱愛平等,於是屢次試圖換走店主那頂黑色帽子。在一個階級分明的社會里,帽子之於男人的意義就如同高跟鞋之於女人的意義,它是表徵一個人身份和地位的符號。所以導演在影片中精心設計了三場換帽的戲,從而賦予基度這個角色更加飽滿的思想內涵。而「上帝之手」幫助基度兩次換帽成功,似乎也喻示了一種神的旨意。上帝是西方世界共同的信仰,他平等地對待著他的每一個子民,卻無法讓他們平等共處。這是一個社會的悲哀,也是一個時代的悲哀。然而基度這個角色在形象上的升華還是源自他對孩子的愛。而這份愛在一個特殊的時代語境中被無限放大,形成一道用愛築就的城牆,讓小孩在這片純凈的樂土裡享受他本該擁有的美麗童年。正是因為這種大愛,「牢獄」的痛苦變成了游戲的刺激;也正是因為這種大愛,驅散了孩子世界裡的陰霾,讓他的美麗人生擁有一個美麗的起點。導演通過基度這個角色,詮釋了「用生命去拯救一段人生」的意義——被拯救的人生是美麗的,因為它沒有揮之不去的如同夢魘般的開始;而為這段美麗人生抒寫序言的那個人,他的一生更會因為這篇珍貴的序言而綻放出絢爛的美麗。一份無私的大愛,兩段美麗的人生,是他的愛讓他的一生變成了某種美的存在。
『捌』 電影美麗人生影評
天堂來的父親
——觀《美麗人生》
這就是我的經歷,是父親所做的犧牲,是父親賜予我的恩典。
——題記
從來不知道美麗的定義是什麼。可能是指外表,可能是內心,也可能只是一種細微難言的感覺。
我想,也許不管是我們中的哪個人,不管是多麼年長或者年幼,都不可以十分肯定十分自信地說自己完全清楚什麼是美,什麼是丑。
也許美和丑,並不是一種可以分辨得很清楚的概念吧。所以極容易混淆。極容易讓我們掙扎得看不清自我。
一直不很贊同許多人的「外表美不是真的美,內心美才最重要」的觀點。內心美固然重要,但好的外表,才能使一個人給他人留下美麗的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是重要的,人是喜歡以貌取人的動物,總是會下意識地去接近第一眼認為好看的人,排斥覺得長得很惡心的人。
這是本性。
我們在大街上「欣賞」來來去去的行人的時候,一定不會以內心的高尚與否斷定這個人是不是美麗,我們只有靠外表,因為我們並不了解他人的內心世界,因為我們之間相隔得太遠——不是人與人的,而是心與心的。
所以美麗,應該是像太陽光一樣的東西,看似簡單明亮的金黃,實際上,卻是七種繁雜交織出的雜亂。
說不清楚《美麗人生》中的主人公基度從外表上看是不是個美麗的人。按照義大利人的審美標准,也許吧。但從我這個中國人的角度來看,他真的是長著一張,不折不扣的,小人物的臉。
基度的的確確是個小人物,他會偷別人的帽子,會湊到漂亮姑娘面前搭茬,會信口吹一些離奇的牛皮。
這樣的人,在每個街角都會遇到一兩個,真的是平凡得,讓人無法覺察。
無法覺察他將要帶給我們一種什麼樣的感動。
像水一樣快速滑過的鏡頭不停地揭示著一種幽默,讓人無法喘息。
那是一種小人物的幽默。基度著實是個極幽默的人,他令人發笑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話,都以奔騰的方式從骨縫里湧出,永遠沒有終結,像是深邃浩瀚的海。
幽默的人總是樂觀的。許多人這么說過。
基度果然很樂觀,納粹集中營里,他可以在危險、折磨和死亡面前安心地笑出聲來。
像是一個勇士。
也許並沒有勇士那樣健壯的身軀和隱忍的面龐,但卻十足地擁有他們的那種氣魄和雄渾。
總會無法抑制地感動於某些美好的東西。然後奮不顧身地要去追逐這些閃爍著的美好,即使在途中受了傷流了血也要帶著淚痕向著那些飄忽不定的廣袤奮力地奔跑。
後來聽某個人說,這叫做,虔誠。
虔誠,很喜歡這個詞,像是教徒那樣地一心一意那樣的淡定自然的感覺。
所以喜歡虔誠的人。比如教徒。比如基度。
基度,是個虔誠的人吧。
為了能見到「公主」,他假扮成科教員到小學「視察」。
偷偷地跟著她一起聽歌劇,當所有人都專注地望著舞台上華麗的表演時,他卻目不轉睛地注視著她的眼睛。
在她感到痛苦為難的時候,他悄悄地送了她一個精美的大蛋糕,上面寫著只有他們倆才看得懂的句子:「早上好,公主。」
後來語文老師告訴我說這是用詞不當,形容基度不可以用「虔誠」,而應該用「痴情」。可是我還是固執地選擇了「虔誠」。
虔誠,表示一種堅守。一種全身心的投入,輕描淡寫,卻從不迷惶的一生的堅守。
讓人覺得甜,和一種白色的,平和的,辛酸。
所以在「公主」宣布要嫁給別人的時候,基度一下子亂了手腳,一個跟頭栽進了沙發里,手中的食物撒了一臉一地。就像他心中的希望,在那一瞬間,嘩啦一聲,被倒空,墜到地上,摔得稀巴爛。
當朋友關切地沖過來時,他坐起來很慌忙地說一切都好,然後開始細碎地說起了一些小事,嗓門很大,故意地要掩飾自己內心深處的陣痛。他想要假裝很平靜,假裝很開心,但在他的眼裡和心裡,卻顯示出一種荒涼的崩塌。希望的崩塌。
但是虔誠始終是美好的吧,也最能打動人。所以在刻意安排好的一萬次相遇之後「公主」早已愛上了基度的虔誠與幽默。
所以最後她親吻了他,義無返顧地要跟他走。
於是那一刻他笑得格外燦爛,依舊虔誠的,但揉進了萬丈金色的陽光。
買《美麗人生》的碟片時,看到封面右下角寫著:「一部笑中帶淚,觸動心靈的故事。」
果不其然。
故事高潮的部分講述了基度與兒子在納粹集中營的生活。本應該艱辛得讓人落淚,卻依舊充滿了笑聲。
基度確實是個好父親。在和五歲的兒子一起被捕進集中營後,因為害怕兒子知道真相後會感到絕望,害怕會在孩子今後的人生中留下陰影,所以他騙兒子說一切只是個游戲,他告訴兒子,誰贏了這游戲,誰就可以得到一輛真正的坦克;所以在整天整天的痛苦和危險過後,他還會對兒子大笑,告訴兒子他今天玩得很開心,他們又獲得了許多的積分。
因為他如此地愛自己的兒子,所以他對他撒了個善意的謊言。雖然是謊言,但卻美好得讓我們忍不住要沉湎。
有時候我想,親情之愛,總是最平和的,不會太激烈太極端,但卻又是最本真的一種淡然的美好。
親情,真的可以讓人放棄幸福放棄前途放棄生命去拯救自己的至愛。只是因為那濃於水的紅色的沸騰。
總是崇敬愛情的熱烈,感動於他人轟轟烈烈抑或是簡單幸福的愛情故事,卻一直都忽略了,那些離自己最近的,最本真的親情。
親情總是淡定而安靜的,以一種平凡的姿態來拯救一個人的心靈,使人的心更純凈更柔軟,更懂得感恩,懂得付出和接受愛。
曾經看到過一部電影,主人公是個從沒有感受過親情的孩子,他的父母把他當作發泄的工具,每日無緣無故地拳打腳踢。所以這個孩子,在受傷和流血中,慘烈地成長,像一朵玫瑰,莖上長有尖銳的刺,用來傷害別人,也閉鎖自己。終於,多年積攢下來的憤怒像火山一樣噴發了,孩子開始用一些極端的方式發泄自己的不滿,他用手中長長的阻擊槍射穿了一個又一個無辜者的頭顱,最後的最後在一片鮮血的烈紅中幹掉了自己。
可憐而又殘酷的孩子。因為沒有感知過愛,所以不知道去愛他人。因為沒有被珍惜過,所以不知道去珍惜他人的生命。所以變得殘酷,變得,彷徨和傷痛。
沒有親情的心是冰冷的,是緊綳著的,是遍體鱗傷的。
所以親情是安和的,讓人放鬆下來,讓人的殘酷和罪惡都消失得一干二凈。
正是緣於那種安和的親情,基度為兒子編造了一個又一個希望的美好。美好得讓我們都忍不住開始相信,這並不是死亡的集中營,而只是一場游戲,誰獲勝,就可以得到一輛真正的坦克。
「兒子,睡吧。也許這只是一場夢,一會媽媽就會把我們搖醒,給我們端來牛奶和麵包。」
殘酷被披上了華美的外衣,金燦燦的珍珠讓我們看不清它本來的面目。基度煞費苦心地把它裝飾起來,然後告訴我們:「別害怕,什麼事情都沒有。」
所以就安心了。覺得現實真的美好了。
原來我們早已不僅僅是銀幕前的觀眾,我們以被基度善意的謊言「欺騙」了,我們早已成了片中那個五歲的孩子,深深地迷陷在了那樣一個美麗的夢里。
讓我們不忍心去戳破。
但是殘酷一定是殘酷的,不管它披了一件什麼樣子的外衣,它終究脫離不了苦痛的結局。
故事快要結束的時候,納粹兵抓到了基度並准備在一個小巷口殺死他。基度已經知道自己馬上就要告別人世,但當他走過藏匿著兒子的小小鐵櫃時,還是裝作開心的樣子,朝著櫃子里的兒子擠了一下眼,誇張地晃盪著胳膊邁著大步搖搖擺擺地消失在巷口。因為他突然開始害怕兒子會發現幸福的真相,發現無處不在的陰影。所以他要這樣,這樣蒙蔽孩子的眼睛。
他的兒子在鐵櫃里望著父親滑稽的樣子,忍不住偷偷地笑了,開心地。他還以為這只是一場游戲,他以為父親只是在同納粹兵玩。他哪裡會想到那是父親生命的臨界點。
於是基度走過了巷口,槍聲刺耳地響起。
然後呆住了。
關於基度的死,影片並沒有任何渲染,只是一陣密集的槍聲。簡單到,讓我們不敢確定,他的,死亡。
所以呆住了。
片刻過後開始號啕大哭。
故事的最後,得救了的小兒子擁抱了他的母親。背景是小兒子的獨白:
「這就是我的經歷,是父親所做的犧牲,是父親賜予我的恩典。」
父親的愛,拯救了孩子敏感脆弱的心,讓他學會了樂觀和愛惜,學會了陽光與希望。
「一個用愛情、家庭和夢想征服一切的故事。」大片大片溫存的美好讓我沉溺在22℃的溫暖里不願呼吸。
眼淚沖刷了淚痕又變成了新的淚痕。
「美麗人生」,真的是個再好不過的名字。
基度的人生果然是美麗的,雖然最終他那樣地死了,但是他的人生依舊閃亮著斑斕的光,如雨後天際的虹。
他充滿「巧合」的虔誠的愛情。
他平和幸福的六年的家庭生活。
他在集中營里為兒子編織的最動人的夢。
甚至,甚至他的死都是美麗至極的。因為他在臨終之前,還在想著:我的兒子在看著我,我不能讓他難過。
那樣的人生,是一場深夜劃破天際的流星雨,從始至終,一直都,美麗得,讓人無法言說。
天堂來的父親。我這么稱呼小人物基度。因為只有從天堂來的人,才會那麼的純潔、樂觀、善良、虔誠和深愛。才會為人生編織那樣一場華美的充滿愛的夢。
不知道是不是刻意地安排,主人公的名字是「基度」,與「基督」諧音。這是不是意味著基度就像「基督」那樣高尚和純凈呢。
他是天堂來的父親。一定是上帝,派他來到人間,來拯救那些即將被陰霾湮沒的人們,同樣來拯救我們已快要麻木的不善感知的心。
那是一種最最美麗的人生,映襯著平凡卻光輝的心靈,將大地照亮,亦不會熄滅。
『玖』 美麗人生 簡短觀後感
買《美麗人生》的碟片時,看到封面右下角寫著:「一部笑中帶淚,觸動心靈的故事。」
果不其然。
故事高潮的部分講述了基度與兒子在納粹集中營的生活。本應該艱辛得讓人落淚,卻依舊充滿了笑聲。
基度確實是個好父親。在和五歲的兒子一起被捕進集中營後,因為害怕兒子知道真相後會感到絕望,害怕會在孩子今後的人生中留下陰影,所以他騙兒子說一切只是個游戲,他告訴兒子,誰贏了這游戲,誰就可以得到一輛真正的坦克;所以在整天整天的痛苦和危險過後,他還會對兒子大笑,告訴兒子他今天玩得很開心,他們又獲得了許多的積分。
因為他如此地愛自己的兒子,所以他對他撒了個善意的謊言。雖然是謊言,但卻美好得讓我們忍不住要沉湎。
說不清楚《美麗人生》中的主人公基度從外表上看是不是個美麗的人。按照義大利人的審美標准,也許吧。但從我這個中國人的角度來看,他真的是長著一張,不折不扣的,小人物的臉。
基度的的確確是個小人物,他會偷別人的帽子,會湊到漂亮姑娘面前搭茬,會信口吹一些離奇的牛皮。
這樣的人,在每個街角都會遇到一兩個,真的是平凡得,讓人無法覺察。
無法覺察他將要帶給我們一種什麼樣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