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腌香椿能放幾年
香椿最近在我們這座北方城市開始露頭,小區里有幾顆不知道怎麼冒出來的香椿樹,頭上也已經生出了嫰紅的芽。每年的這個時候,家裡都要選購最鮮嫩的椿芽,腌上一罐保存起來,就為了能夠經常品嘗到香椿那獨有的味道。
香椿的產量不大,而且價錢也不算便宜,一般我家裡都是從季節過,買點回來嘗個新鮮,很少有保存太長時間的。因為農村家裡親戚有幾顆大樹,產量挺高的看見他們如此保存香椿。不過我覺得香椿還是不要保存那麼長時間,實在愛吃能夠保存到第二年椿芽上市即可。放置久了香椿的香味也會流失,我吃過干制的香椿,感覺總是差點意思。香椿做為應季的時令美味,我覺得嘗鮮即可,保存時間太長沒有什麼意義,大家覺得呢?
Ⅱ 香椿樹的啟示,老孫頭打去主幹的頂上是因為什麼
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在人生的道路上遍地開花。
單位院里,有一棵香椿樹,每到春天,就長出濃密的嫩芽。椿
芽炒雞蛋,椿芽腌菜,椿芽拌豆腐……都是不錯的菜餚。住在單位
里的同事們,下班後不用愁吃的,只管采一把香椿芽,就是一頓鮮
香的美餐。
轉眼到了初夏,一天,傳達室的老孫頭執一木桿,桿頭上綁了
鐵鉤,把香椿樹的主幹頂梢打了去。住單位的同事里,有幾個是城
市長大的,見到老孫頭如此舉動,都不願意了,紛紛指責:這樹長
得好好的,卻要毀了它,來年我們怎麼吃椿芽?
老孫頭呵呵笑了,慢悠悠地說:你們懂個啥?你們見過那些蘋
果樹、梨樹什麼的,有幾棵長成參天大樹的?這樹的精力也和人一
樣,是有限的,指望吃果子的樹,就別指望它的木材,指望用木材
的樹,就別祈求結什麼果。如果不把樹梢打掉,它的精力就可勁兒
往高里長了,那樣,來年就別指望有什麼椿芽可吃了。
自然界里的規律,和做人的道理非常相似。
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在人生的道路上遍地開花。
當我們想做一番事業的時候,就要嚴格控制自己的不良嗜好和
無關行為。比如,一邊吃喝玩樂,上網網游,釣魚遛狗等;一邊又
渴望做一個人人羨慕的成功者,那是不可能的。就像香椿樹,要想
結出濃密的嫩芽,就必須把影響嫩芽生長的瘋勁兒打掉。
Ⅲ 中國風俗習慣,急急急!快點!
藏族
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其餘在青海、甘肅、四川、雲南等地。藏族人多信喇嘛教。
敬獻「哈達」是藏族對客人最普遍、最隆重的禮節,獻的哈達越長越寬,表示的禮節也越隆重。對尊者、長輩,獻哈達的時候要雙手舉過頭,身體略向前傾,把哈達捧到座前。對平輩,只要把哈達送到對方手裡或手腕上就行;對晚輩或下屬,就系在他們脖子上。如果不鞠躬或用單手送,都是不禮貌的。接受哈達的人最好做和獻哈達的人一樣的姿勢,並表示謝意。
藏民在見面打招呼時,點頭吐舌表示親切問候,受禮者應微笑點頭為禮。有客人來拜訪,藏民們等候在帳外目迎貴客光臨。藏民們見到長者或尊敬的客人,要脫帽躬身45度,帽子拿在手上接近地面;見到平輩,頭稍低就行,帽子拿在胸前,以示禮貌。男女分坐,並習慣男坐左女坐右。
藏民對客人有敬獻奶茶,酥油茶和青稞酒的禮俗。客人到藏族家裡作客,主人要敬三杯青稞酒,不管客人會不會喝酒,都要用無名指蘸酒彈一下。如果客人不喝、不彈,主人會立即端起酒邊唱邊跳,前來勸酒。如果客人酒量小,可以喝一口,就讓添酒。連喝兩口酒後,由主人添滿杯,客人一飲而盡。這樣,客人喝得不多,主人也很滿意。按照藏族習俗,主人敬獻酥油茶,客人不能拒絕,至少要喝3碗,喝得越多越受歡迎。
敬酥油茶的禮儀是:客人坐在藏式方桌邊,女主人拿一隻鑲著銀邊的小木碗放在客人面前,接著提壺或熱水瓶給客人倒上滿碗酥油茶,主客開始聊天;等女主人再提壺,客人就可以端起碗來,輕輕地往碗里吹一圈,然後呷上一口,並說些稱贊茶打得好的話;等女主人第三次提壺時,客人呷上第二口酒;客人准備告辭,可以多喝幾口,但不能喝乾,碗底一定要留點漂著油酥花的茶底。
藏胞最忌諱別人用手撫摸佛像、經書、佛珠和護身符等聖物,認為是觸犯禁規,對人畜不利。
2.維吾爾族
維吾爾族人主要居住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信奉伊斯蘭教。維吾爾人非常重視禮貌,接待見面,習慣把手按在胸部中央,把身體前傾30度或握手,並連聲說:「您好」。客人席地而坐,不要雙腿直伸,腳底朝人;院落的大門禁忌朝西開,忌諱睡覺時頭朝東腳朝西,所以在給他們分配房間、安放卧具和枕頭時,特別要注意。忌隨便走近灶台、水缸等。
講究衛生,經常在自來水龍頭下直接沖洗手、臉。到維爾吾族家裡做客,進門前和用餐前女主人要用水壺給客人沖洗雙手,一般洗3次。習慣一人專用茶杯,住宿期間也不換。當第一次給茶杯的時候,要當著本人的面,把茶杯消毒後再用。
在屋裡就坐的時候,要跪坐,忌雙腿直伸、腳朝人。
吃完飯有長者領著做「都瓦」的時候,忌東張西望或站起。
在飲食方面,喜歡喝奶茶、吃饢,喜歡吃拉麵和包子以及「燉整羊」、「涮羊肉」、「烤羊肉串」、「羊、牛肉的鍋貼」。烤羊肉串是這個民族最出名的風味小吃。每餐必喝葡萄酒,酒量大。忌諱吃豬肉、狗肉、騾肉、鴿子。
衣忌短小,上衣一般過膝,褲腳到腳面,最忌戶外穿著短褲。
肉孜節、古爾幫節是傳統的盛大節日,不管男女老幼都喜歡戴著四楞小花帽。他們最喜歡的體育技藝是高空走大繩。
3.蒙古族
蒙古族,主要居住在內蒙古自治區。信仰喇嘛教,牧民愛穿滾邊長袍,頭上戴帽或纏布,腰帶上掛著鼻煙壺,腳穿皮靴,多住蒙古包。
蒙古族傳統禮節,主要有獻哈達、遞鼻煙壺、裝煙和請安等,當然現在還有鞠躬禮和握手禮。獻哈達的禮節和藏族一樣。蒙古族牧民十分熱情好客、講究禮儀。請客人進入蒙古包時,總是立在門外西側,右手放在胸部微微躬身,左手指門,請客人先走。客人跪坐後,主人按淺茶滿酒的禮俗熱情敬獻上奶茶和美酒,並把哈達托著獻給客人。
當接過主人的奶酒,最得體的是按照蒙古人敬酒的方式,左手捧杯,用右手的無名指蘸一滴酒彈向頭上方,表示先祭天,第二滴彈向地,表示祭地,第三滴酒彈向前方,表示祭祖先,隨後把酒一飲而盡。如果客人不會喝酒,只要把酒杯恭敬的放在桌上就可以了。
招待來客的佳宴有手抓羊肉和全羊席。如果你是貴客,主人會設全羊席來款待你,表示主人對你的尊敬。蒙古人忌諱吃狗肉,不吃魚蝦等海味以及雞鴨的內臟和肥肉。送客的時候,主人送客人到蒙包外面或本地邊界。
路過蒙古包的時候,要輕騎慢行,以免驚動畜群。進蒙古包前,要把馬鞭子放在門外,否則,會被視為對主人的不敬。進門要從左邊進,入包後在主人陪同下坐在右邊;離包的時候要走原來的路線。
出蒙古包後,不要立即上馬上車,要走一段路,等主人回去後,再上馬上車。
如果蒙古包前左側縛著一條繩子,繩子的一頭埋在地下,說明蒙古包里有病人,主人不能待客。
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傳統節目,一般在農歷七、八月份舉辦,是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群眾性的盛大集會。大年和小年是蒙古族比較重要的節日(大年就是春節,小年在臘月二十三)。
4.回族
回族約有1/3人口聚居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其餘散居在全國各地。他們信奉伊斯蘭教。
回族人尊敬長者,禁止居室裡面忌放豬皮、豬鬃等製品。
回族非常注意並尊重別人的自尊感,顧全別人面子,不喊外號。
「阿訇」是清真寺教務主持,非常受穆斯林和回族人的尊敬。在接待工作中,如果他們在祈禱,不能被打擾。忌用左手遞送物品。
凡供人飲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許牲畜飲水,也不許任何人在附近洗臉、或洗衣服。取水前一定要洗手,盛水容器中的剩水不能倒回井裡。回族的日常飲食很注意衛生,凡有條件的地方,飯前、飯後都要用流動的水洗手。
在飲食方面,禁食豬、狗、驢、騾、馬、貓及一切兇猛禽獸,自死的牲畜、動物以及非伊斯蘭教徒宰的牲畜,禁止抽煙、喝酒,禁止用食物開玩笑,不能用禁忌的東西作比喻(比如不能說某某東西像血一樣紅)等,甚至在談話中也忌帶「豬」字或同音字;在信仰方面,禁止崇拜偶像等;在社會行為等方面,禁止在背後誹謗別人和議論他人短處,禁止放高利貸,玩賭等。一般實行族內通婚,但限制同乳兄弟姐妹結婚。
茶葉和紅糖是回族人的節日佳品。
5.壯族
壯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主要分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以及雲南、廣東,貴州三省。壯族信仰多神教,崇拜巨石、老樹、高山、土地。祖先崇拜佔有主要地位。每家正屋都供奉著「天地親師」的神位。有的還信奉佛教。
壯歌久負盛名,定期舉辦對歌賽歌的「歌圩」盛會;壯族刺綉、竹芒編以及「干欄」建築藝術等名揚遠近。
如果有客人來訪,他們都會熱情招待。由主人出面讓座遞煙,雙手奉上茶。有客人在家,不可以大聲講話,進出要從客人身後繞行。和客人共餐,要兩腿落地,和肩同寬,不能蹺二郎腿。
飲食以大米、玉米、薯類等為主食。認為狗肉、野味是美味佳餚、珍品。用餐時須等最年長的老人入席後才能開飯;長輩未動的菜,晚輩不得先吃;給長輩和客人端茶、盛飯,必須雙手捧給,而且不能從客人面前遞,也不能從背後遞給長輩;先吃完的要逐個對長輩、客人說「慢吃」再離席;晚輩不能落在全桌人之後吃飯。
普遍喜歡喝酒。招待客人的餐桌上有酒才顯得隆重。敬酒的習俗為「喝交杯」,其實並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湯匙。
龍州等地的婦女還有嚼檳榔的習俗,有些地方檳榔仍是待客的必需品。
不愛吃胡羅卜、西紅柿、芹菜等。
尊老愛幼是壯族的傳統美德。路遇老人要主動打招呼、讓路,在老人面前不蹺二郎腿,不說污言穢語,不從老人面前跨來跨去。殺雞時,雞頭、雞翹必須敬給老人。
壯族人忌諱農歷正月初一這天殺牲;有的地區的青年婦女忌食牛肉和狗肉;婦女生孩子的頭三天(有的是頭七天)忌諱外人入內;忌諱生孩子尚未滿月的婦女到家裡串門。登上壯族人家的竹樓,一般都要脫鞋。壯族忌諱戴著斗笠和扛著鋤頭或其他農具的人進入自己家。火塘、灶塘是壯族家庭最神聖的地方,禁止用腳踩踏火塘上的三腳架以及灶台。壯族青年結婚,忌諱懷孕婦女參加,懷孕婦女尤其不能看新娘。懷孕婦女不能進入產婦家。家有產婦,要在門上懸掛袖子枝條或插一把刀,以示禁忌。不慎闖入產婦家者,必須給嬰兒取一個名字,送嬰兒一套衣服,一隻雞或相應的禮物,做孩子的乾爹、干媽。
壯族是稻作民族,十分愛護青蛙,有些地方的壯族有專門的「敬蛙儀」,所以到壯族地區,嚴禁捕殺青蛙,也不要吃蛙肉。
6.滿族
滿族人大部分聚居在東北三省,以遼寧省最多。
滿族非常重禮節。平時見面都要行請安禮;如果遇到長輩,要請安後才能說話,以示尊敬。最隆重的禮節是抱見禮,也就是抱腰接面禮。一般親友相見,不分男女都行這個禮,表示親昵。家裡一般都有「萬字炕」(即一房西、南、北三面都是土炕),西炕最尊貴,用來供奉祖宗,不能隨意去坐。掛旗也是滿族盛行的一種風俗。旗也叫門箋、窗箋。春節時每家都要在門楣上、窗戶上貼上掛旗,有的還貼上對聯,增加節日氣氛。
滿族以稻米麵粉為主食,肉食以豬肉為主,常用白煮的方法烹制,如滿族名菜「白肉血腸」。冬季寒冷,沒有新鮮蔬菜,常以腌漬的大白菜(即酸菜) 為主要蔬菜。用酸菜熬白肉,粉條是滿族入冬以後常吃的菜。
過節的時候吃「艾吉格悖」(餃子),農歷除夕時,要吃手扒肉等。他們還保留了餑餑、湯子、薩其瑪等有民族特殊風味的食品。
滿族接待客人,不避內眷,家庭女性成員都可參加對客人的敬酒等活動。給客人上菜必須成雙成對,客人一旦接受婦女的敬酒,就必須喝乾,否則被認為是不禮貌的。
滿族最突出的禁忌是不準殺狗,禁吃狗肉,禁穿戴帶有狗皮的衣帽。
滿族信仰薩滿教。祭天,祭神,祭祖先時,以豬和豬頭為祭品。宰殺前要往豬耳朵內注酒,如豬的耳朵抖動,則認為神以接受,就可以宰殺了,俗稱「領牲」。
7.朝鮮族
主要分布在東北三省,多聚居於吉林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他們在服飾妝扮、生活起居、文體活動等方面都獨具特色。
朝鮮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節假日和喜慶日,朝鮮族群眾就會載歌載舞,歡騰雀躍。不論男女老少,不僅都能唱會跳,而且還都十分酷愛傳統體育活動。
老人在家庭和社會上處處受到尊敬,兒孫晚輩都以照顧體貼祖輩為榮。晚輩不能在長輩面前喝酒、吸煙;吸煙時,年輕人不得向老人借火,更不能接火,否則便被認為是一種不敬的行為;與長者同路時,年輕者必須走在長者後面,若有急事非超前不可,須向長者恭敬地說明理由;途中遇有長者迎面走來,年輕人應恭敬地站立路旁問安並讓路;晚輩對長輩說話必須用敬語,平輩之間初次相見也用敬語。
喜歡食米飯,擅長做米飯,用水、用火都十分講究。各種用大米面做成的片糕、散狀糕、發糕、打糕、冷麵等也是朝鮮族的日常主食。鹹菜是日常不可缺少的菜餚。朝鮮族泡菜做工精細,享有盛譽。
有吃狗肉的習俗。常用一種叫「麻格里」的家釀米酒來招待客人。
餐桌上,匙箸、飯湯的擺法都有固定的位置。如匙箸應擺在用餐者的右側,飯擺在桌面的左側,湯碗擺在右側,帶湯的菜餚擺在近處,不帶湯的菜餚擺在其次的位置上,調味品擺在中心等。婚喪、佳節期間不殺狗、不食狗肉。
8.其他民族的習俗忌諱
彝族的禁忌:禁食狗、馬、熊等動物的肉;過年三天內禁忌新鮮蔬菜進屋,否則對祖先是最大的不敬;婦女忌食難產而死的家畜之肉;禁過年七天內推磨,不然會使家境貧困;忌用餐後把湯匙扣於碗盆的邊沿上,因這是給死人敬食的方式。忌諱女人跨過男人的衣物,更不能從男子身上,頭上跨過。忌諱女客上樓。忌諱婦女送自己的首飾、衣物給別人,否則會影響生育和孩子的順利成長。
傣族的禁忌:忌諱外人騎馬、趕牛、挑擔和蓬亂著頭發進寨子;進入傣家竹樓,要把鞋脫在門外,而且在屋內走路要輕;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過火塘,不能進入主人內室,不能坐門檻;不能移動火塘上的三腳架,也不能用腳踏火;忌諱在家裡吹口哨、剪指甲;不準用衣服當枕頭或坐枕頭;曬衣服時,上衣要曬在高處,褲子和裙子要曬在低處;進佛寺要脫鞋,忌諱摸小和尚的頭、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聖物。
佤族的禁忌: 不能騎馬進寨,須在寨門口下馬;忌別人摸頭和耳朵;忌送人辣椒和雞蛋;忌任意進入木鼓房;忌諱送給少女裝飾品;忌諱客人在家裡坐婦女坐的鼓墩或數鈔票;若門前放一木桿,說明家裡有病人,忌外人進入。女性不準隨便亂抓男性的頭發,男性不能觸女性的腳;忌諱別人摸自己的頭和耳朵。
苗族的禁忌:做客的時候不能去夾雞頭吃。客人一般也不能夾雞肝、雞雜和雞腿,雞肝、雞雜要敬老年婦女,雞腿則是留給小孩的。忌跨小孩頭頂,否則孩子長不高。禁忌婦女與長輩同坐一條長凳。忌殺狗、打狗,不吃狗肉;不能坐苗家祖先神位的地方,火炕上三角架不能用腳踩;不許在家或夜間吹口哨;不能拍了灰吃火烤的糍耙;嬉鬧時不許用帶捆苗家人;遇門上懸掛草帽、樹枝或婚喪祭日,不要進屋;路遇新婚夫婦,不要從中間穿過等。
哈薩克族的禁忌: 年輕人不準當著老人的面喝酒,不準用手亂摸食物;絕對不準跨越或踏過餐布,不準坐在裝有食物的箱子或其他用具上。忌諱當面數主人家的牲畜;不能跨過拴牲畜的繩子,也不能騎馬進入羊群;忌諱別人當面贊美自己的孩子,尤其不能說「胖」,認為這樣會給孩子帶來不幸;忌客人在家門口下馬和騎快馬到家門口下馬;忌食豬肉、狗肉、驢肉、騾肉和自死的畜禽肉及動物的血。
瑤家的禁忌:忌用腳踏火爐撐架;忌在火爐里燒有字的紙張;進入瑤家忌穿白鞋和戴白帽,因為象徵喪事;忌坐門檻;穿草鞋不能上樓;不能坐主婦燒火的凳子;到木排上,忌「傘」,言及「雨傘」時,要說「雨遮」,因「傘」與「散」諧音;遇人伐木時,忌說「吃肉」、「死」之類不祥之語等。絕大部分瑤族禁食貓肉和蛇肉。瑤族祭神,忌用狗、蛇、貓、蛙肉。
羌族的禁忌:婦女分娩時在門外掛枷單或背兜,忌外人入內;家有病人時在門上掛紅紙條,忌外人來訪;不能跨火塘或用腳踩三角架,也不能在三腳架上烘烤鞋襪衣物;忌坐門檻和樓梯;飯後不把筷子橫在碗上,也不能倒扣酒杯。
布依族的禁忌:到布依族人家做客,不得觸動神龕和供桌,火塘邊的三腳架忌諱踩踏。布依族習慣以酒敬客,客人或多或少都應喝一點。布依族村寨的山神樹和大羅漢樹,禁止任何人觸摸和砍伐。布依族送禮必須送雙數。
高山族的禁忌: 婦女懷孕後忌用刀斧,忌食猿肉、山貓肉、穿山甲肉和並蒂果實等;婦女用的織布機男人不能隨便摸弄
Ⅳ 為什麼香椿樹在春天只在頭上長葉子答完給高分懸賞!!!!急急急急急!
香椿屬楝科,為多年生落葉喬木。香椿是名貴的木本蔬菜,其頂端嫩芽、嫩葉脆嫩多汁,香氣濃郁,風味獨特,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氨基酸、各種揮發油、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一般每千克鮮嫩芽含蛋白質98克,脂肪8克,糖類72克,胡蘿卜素90毫克,維生素B121毫克,維生素B21.3毫克,維生素C1.15克,鈣1.1克,磷1.2克,鐵34毫克,香椿芽所含蛋白質和磷高居主要蔬菜首位,對其營養成份進行綜合評價認為,香椿居西紅柿、甜椒、黃瓜、大白菜、甘藍、菠菜、芹菜、蘿卜、胡蘿卜之首,是蔬菜中的上品,可以鮮食、炒食、涼拌、油炸、腌制等許多方式食用,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
你家樓下的香椿樹,只在頭上長葉子,是因為達爾文的進化論在起作用,往些年你們家包括鄰居,只摘相對容易摘的部位的葉子,高處摘不到也就不摘了,就像修樹干一樣,越長越高,也越不好摘。建議用管理果樹的思路對待他,打頂、去冠,過兩年就好了。
切記,太好摘了,沒准樹還死了。畢竟它不是你家的,警惕過度採摘變無葉可摘。
Ⅳ 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的故事
一、熬年守歲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
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裡吃「年夜飯」。
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二、端午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三、冬至吃「捏凍耳朵」
相傳南陽醫聖張仲景曾在長沙為官,他告老還鄉那時適是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刺骨。他看見南陽白河兩岸的鄉親衣不遮體,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裡非常難過,就叫其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葯材放置鍋里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里煮熟,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葯物施捨給百姓吃。
服食後,鄉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是故形成「捏凍耳朵」此種習俗。以後人們稱它為「餃子,也有的稱它為「扁食」和「燙面餃」,人們還紛紛傳說吃了冬至的餃子不凍人。
四、冬至餛飩夏至面
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五、雙七水
在廣西西部,傳說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壽。此水名「雙七水」,人們在這天雞鳴時,爭先恐後地去河邊取水,取回後用新瓮盛起來,待日後使用。
Ⅵ 吃香椿勾老病是真的嗎
是真的,香椿為發物,含有香味的成份會加速體內經絡氣血運行,體內陳年老病就會激發出來,當然,偶然吃幾次肯定每問題。
Ⅶ 寫出人物高雅600字作文要細節描寫!!謝謝
今天是周六,我在樓下散步,走著走著便看到了我們家的鄰居——劉爺爺,說起劉爺爺,他可是我們小區的「名人」。
於是我便走上前去,與劉爺爺聊了起來,後來我才知道劉爺爺原來是電器廠的工人,兩年前他下崗了,下崗以後,他並沒有自家呆著,而是為我們小區打掃公共衛生,維持治安。一年365天他每天都晚睡早起。早上,把小區打掃得乾乾凈凈後,就在門口擺上一個修車攤,為鄰居們免費修理自行車。小區里騎車上學的孩子都在劉爺爺的修車攤上受過特別照顧。
可是聽他跟我說有好幾天沒出攤,我便有些納悶,「您不是幫人免費修車嗎,怎麼好幾天沒出攤呢?後來他告訴我,原來他們的工廠要拆遷蓋樓房,他想起來工廠里有很多果樹,如果在拆遷途中被伐掉多可惜呀!於是他就拿著鐵鍬等著三輪車,一趟一趟往工廠里跑,從小區道工廠有10多里地,有時候一天就要跑四五趟,他這樣子幹了一個春天,把那些險些被伐掉的石榴樹、香椿樹、柿子樹、核桃樹統統搶救回了小區。看到他滿頭大汗,累得又黑又瘦的樣子,有人對他說:「工廠都不要你好幾年了,你還搶救工廠里的樹干什麼?」他樂呵呵的回答:「工廠可以不要我,但我們卻不能不要這些樹,因為他們也是生命,在工廠里陪伴我們幾十年了啊。」
他將那棵有50年樹齡的石榴樹種在了小區的花壇里,葡萄樹種在了我們家的屋檐下,柿子樹種子了小區道路的兩側,香椿樹種在了小區的門口。為了十他們成活,劉爺爺還買了兩個大水桶,每天早上從家的樓上一趟又一趟的提水澆樹,累得汗流浹背。
一年過去了,劉爺爺搶救的所有樹都成活了;石榴樹上掛著紅彤彤的大石榴,柿子樹上的柿子像黃橙橙的小燈籠,葡萄架下掛滿了一嘟嚕一嘟嚕寶石般的葡萄。看著豐收的果實,美麗的景色,鄰居們都說多虧了劉爺爺。
經過我和劉爺爺的這段談話後,我覺得他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高尚的人可以使身份高貴的人,也可以是身份卑微的人。而我的鄰居劉爺爺雖然是個平常百姓,大拿他的精神和靈魂卻是高尚的。
我也要向劉爺爺學習,做一個精神和靈魂高雅的人。
Ⅷ 如何讓香椿樹長的又高又粗
香椿樹只要不把那個頭上的那個頭取下來,就是不摘那個香椿芽,就不會分叉 ,就會一直往上長,能長到十幾米以上的,很粗的也有,我媽媽說以前見過有幾個人抱不過來的香椿樹,不過要是摘香椿芽也很麻煩的,要爬到樹了,用竹竿綁上東西才能去扭下來,以前我外婆家那個村子裡大部分是香椿樹,我媽現在70多歲了。
Ⅸ 「樹冠」的讀音是什麼
樹冠的讀音是:shù guān,冠是個多音字,讀作guān的時候,意思是:形狀像帽子或在頂上的東西,樹冠二字就屬於這種范疇。
樹冠的意思:喬木樹干以上連同集生枝葉的部分,其狀如冠,故稱。
引證解釋:郭沫若 《芍葯及其他·下鄉去三》:「我真愛那白果樹,我愛它那獨立不倚、孤直挺勁的姿態,我愛它那鴨掌形的碧葉,那如夏雲靜涌的樹冠。」
樹冠二字的寫法:
樹字的組詞:樹葉、大樹、樹木、樹枝、樹林、樹苗、樹影、植樹、樹樁、榕樹、樹梢
冠字的組詞:花冠、皇冠、桂冠、冠冕、峨冠、冠軍、弱冠、樹冠、免冠、鳳冠、雞冠
詞語解釋:
1、樹葉
讀音:[ shù yè ]
樹木的葉子。
2、樹木
讀音:[ shù mù ]
樹(總稱)。
3、樹枝
讀音:[ shù zhī ]
從樹的主幹或大枝上生長的枝條;特指從主幹上生長的枝條。
4、鳳冠
讀音:[ fèng guān ]
古代後妃所戴的帽子,上面有用貴金屬和寶石等做成鳳凰形狀的裝飾,舊時婦女出嫁也用作禮帽。
5、樹冠
讀音:[ shù guān ]
樹幹上部連同所長的枝、葉。
6、弱冠
讀音:[ ruò guàn ]
古代男子二十歲為成人,進入二十歲後要行加冠禮,因二十歲的年紀身體尚未強壯,故名。後泛指男子二十歲左右的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