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童裝大全 > 浙江上虞湯浦中國針織童裝城建成

浙江上虞湯浦中國針織童裝城建成

發布時間:2022-07-20 13:43:11

⑴ 中國最大的童裝批發市場在哪

  1. 中國最大的童裝批發市場在廣州中山八路。

  2. 廣州地處華南沿海地區的、緊鄰香港、澳門地區得天獨厚的條件,服裝加工形成產業規模,企業大批承接服裝加工定單。廣州童裝批發市場是全國最大童裝批發市場,這里是國內的服裝生產基地以及批發中心,客流量大,來客的地區眾多,也是竄貨最容易發生的地方之一。

  3. 廣州中山八路商業圈是華南地區最大的母嬰批發市場,在廣州市的西北邊,屬於荔灣區!中山八路商業圈主要集中在中山八路南天市場、富力兒童世界、荔湖大廈、卓榮外貿兒童百貨批發城四個點為基點所散發覆蓋的一個商業圈。

  4. 廣州童裝批發市場集中在廣州中山8路、即廣州廣佛汽車站旁(中山八路公共汽車總站對面)。

  5. 公交車站名:中山八路公交線路車:105路電車、128路、193路、207路、205路、260路、275路、286路、231路、19路夜班車、52路、124路、233路、61路、275路短等等一切開往中山八路公共汽車總站的車都可到達。

  6. 地鐵一號線:陳家祠站,出站往中山八路方向走一個站即可到。廣州地鐵5號線直接達到中山八站,廣州火車站地鐵口直接乘坐5號線往窖口方向直接前往中山八站。

⑵ 湯浦鎮的經濟狀況

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依靠自身優勢,加大技改投入,在銅管塊狀經濟突顯的同時,紡織、醫葯化工、農產品加工業的蓬勃興起,為湯浦經濟的持續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動力。強了湯浦經濟,富了農民口袋!
已形成針織童裝、銅管兩大主導產業。目前,全鎮共有600多家企業,其中規模企業48家,省批集團公司1家,上虞市百強企業7家。銅管產業是我鎮支柱產業,2007年,實現產值超50億元,被美譽為「江南銅管之鎮」;童裝產業塊狀遍布全鎮,2007年,從業人員已佔總人口的1/3,成為新興富民產業;
主導產業
銅 管
以全國第五大銅管製造企業——浙江星鵬集團為代表,湯浦的銅管業,經過30餘年的精心培育、扶持,以及企業的不斷投入、改造、擴大生產、調整產品結構,共有銅管生產企業150餘家,主要生產空調管、冰箱管、水道管等系列產品,擁有我國最先進的銅管生產設備。已建成1.3平方公里的工業園區,工業園區創建成為省級首批鄉鎮工業園區——「浙江省銅管工業專業區」、第三批國家級鄉鎮企業科技園區,以銅管為特色的塊狀經濟不斷壯大,成為上虞市「四大」塊狀經濟之一形成了全國第四,江南最大的銅管生產基地。一個江南銅管之鎮已聳立在虞舜大地上,被譽為「江南銅管之鎮」。
2008年,企業加大技改投入,注重節能降耗,千方百計從科技創新、降低能耗上實現效益的最大化,以星鵬集團為龍頭的銅管企業實現產值54億元,全鎮萬元GDP綜合能耗下降13%。
童裝
是湯浦鎮工業經濟發展的新亮點,也是上虞工業經濟四大特色塊狀之一。全鎮現有童裝加工及相關配套企業400多家,童裝加工設備近6000套,擁有各類技術人才1000多人,正在實現從設備到人才的雙重跨越,全鎮針織童裝產業年產值2.5億元以上,產品遠銷歐美、東南亞等海外市場,並已與全國著名童裝生產基地-湖州織里鎮結成對子關系,實現了資源的優勢互補。
目前,紹興湯浦童裝產業園一期43600平方米的標准廠房已全部投入運營,二期50畝正在加緊建設之中,湯浦這塊創業樂園已成為年產各類童裝近1億套的全省最大的針織童裝生產基地。
建設中的湯浦中國針織童裝城項目佔地60畝,建築面積8萬平方米,總投資2億元。其中一期市場總建築面積3萬平方米,計劃2011年4月建成並投入使用。項目建成後,將整合童裝產業鏈上貿易、展示、研發、信息、物流、電子商務等於一體,為童裝企業提供一站式營銷服務平台。
光伏
在做大做強銅管、童裝兩大產業的基礎上,2008年,以晶盛機電公司為帶動的新興光伏產業在湯浦呈現強勁的發展態勢,一些企業投身於這一產業。「晶盛」研發的全自動晶體生長爐採用直拉法生長單晶硅材料,自主研發的全自動控制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申請專利7項,技術水平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目前,這一產業已發展成為湯浦的第三大產業。
勤勞熱情的湯浦人民熱誠歡迎您和您的朋友前來湯浦投資設廠、觀光旅遊! 湯浦鎮擁有耕地面積9201畝,山林面積300644畝,經濟林面積12000畝,山林資源豐富。近幾年來,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和效益農業的不斷升溫,我鎮注重抓農業結構調整文章,加快土地流轉步伐,鼓勵引導規模經營,目前全鎮形成了以雷竹生產為主,茶葉、蠶桑等經濟作物綜合發展的農業特色經濟。
全鎮共有雷竹種植面積53000畝,採用壟糖覆蓋技術的1000畝,每年生產雷筍1.4萬噸,年產值1500餘萬元,並有達郭等八個村被上級部門命名為「雷竹生產專業村」。湯浦鎮已被命名為浙江省森林食品甚地,「湯浦牌「雷筍被認定為浙江省綠色農產品。
開發農業上完成了三大基地和三大園區的建設。即:海塗連片700畝優質梨基地,連片580畝高檔水產養殖基地,連片1300畝出口蔬菜基地建設和達郭雷竹科技高產星火示範園區,下漳村竹類新品種引進開發試驗園區,越明村金龍尖生態農業實驗場水果有機茶示範園區的建設。
全鎮共有農業龍頭企業9家,分布在茶葉精加工、筍產品深加工及特種動物養殖項目上,特別是茶葉遠銷上海市場,在上海茶文化節上設推展銷,獲得上海市民的普遍贊譽,筍加工企業主要加工雷筍筍乾和具有特色的多味筍,年加工量在200萬公斤左右。特種動物養殖龍頭企業「湯浦蝸牛養殖場」。

⑶ 西柳鎮的經濟發展概況


海城市西柳鎮位於遼寧省南部,地處遼寧沈陽經濟區與沿海經濟帶的戰略節點,區位交通優勢明顯。全鎮總面積64.12平方公里,現轄5個街道、9個行政村,實有人口8.2萬人。改革開放以來,西柳率先培育了聞名全國的服裝大市場,帶動海城及周邊紡織服裝產業迅猛發展。海城市於2002年和2010年先後被國家紡織工業協會評為全國十大紡織工業基地縣(市)和全國紡織服裝產業集群試點地區;西柳鎮先後獲得中國褲業名鎮和中國棉服名鎮兩項殊榮;西柳服裝市場被授予全國文明誠信市場、中國服裝品牌孵化基地、全國流通領域現代化示範市場和省級服務業示範集聚區等榮譽稱號。目前,西柳市場建成區面積1平方公里,建築面積116萬平方米,擁有攤位1.6萬個,商戶總量1.5萬戶,日均上市客商10萬人次,經營品種包括紡織、服裝、日用百貨等20大類2萬多種商品。2012年,西柳市場貨運量突破200萬噸,交易額450億元,在全國十大服裝專業市場評比中排名第二位。全市紡織服裝企業和業戶達到1.1萬戶,從業人員9.8萬人,其中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企業111家。全市擁有紡織設備9800台(套)、服裝設備1.5萬台(套),年化纖抽絲能力3萬噸,紡紗能力1.5萬噸,織布能力2.5億米,印染能力3.4億米,服裝加工能力5億件(套),其中褲裝2億條、棉服1.5億件。2012年全市紡織服裝產業實現銷售收入331億元。
為加速推進海城西柳紡織服裝產業轉型升級和集群化發展,在省和鞍山市主要領導的高度重視下,海城市委、市政府按照行政區劃向經濟區劃調整轉變的工作思路,科學整合開發區、西柳、感王、中小等鎮區產業資源,全新規劃遼寧西柳服裝城「一區三園」經濟綜合體項目。項目近期規劃到2017年,用地規模為18.9平方公里,包括西柳專業市場集中區8.82平方公里,西柳、感王、中小3個配套加工產業園10.08平方公里。其中:西柳專業市場集中區以沈大高速公路為軸,分為西區市場集群和東區市場集群兩大版塊,重點建設市場交易、商貿物流、商住新區和城市配套等功能設施。
西區市場集群佔地面積4.5平方公里,重點項目包括:
1、西柳服裝市場。由12個經營區和誠信、榮寬、巨倫、春雷等商場組成,是西柳市場批發老區,發展定位為品牌商品、優質商戶的培育孵化基地。市場佔地面積4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54.3萬平方米,擁有攤位1.2萬個。主要經營服裝、布匹、輔料、鞋帽、小百、針織、家紡、玩具等20大類2萬余種商品。市場業態以現金、現場、現貨和批發走量為主,產品以物美價廉、款式新穎、經營靈活而暢銷東北三省一區,主要輻射縣城及村鎮中低消費人群。
2、西柳中國商貿城。項目佔地面積8萬平,建築面積28萬平,總投資16億元人民幣。其中一期工程A、B座五層商場佔地面積5.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6.2萬平,內設商鋪4000個,主營中高檔男裝、褲裝、時尚女裝、精品女裝和品牌展貿中心,於2010年3月建成使用,現已成功實現旺市運營。市場業態以展示貿易、訂單銷售、區域代理、電子商務和批零兼營為主,產品輻射全國,並通過定單和邊貿打入國際市場,主要適應大中城市品牌化、個性化消費人群;二期工程佔地2.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其中24層寫字樓於2012年3月建成使用,C座五層商城品種定位為針織內衣童裝城,目前已預售商鋪80%以上,定於2013年10月開業運營。西柳中國商貿城做為北派服飾展貿中心和東北服裝第一城,全面提升了西柳市場的核心競爭力和行業影響力。
3、西柳物流園區。園區佔地面積52萬平,由西柳物流中心、東西2個客運站和貨物倉儲區組成。其中西柳物流中心由西柳鎮政府投資1.2億元人民幣建設,佔地面積12萬平,建築面積2.7萬平。園區設理貨、卸貨、停車、計量、監控和微機自動化等功能設施。內有貨運線路400餘條,客運線路235條,運輸企業70家,營運車輛1000餘台。園區實施「統一限價、統一計量、統一票據、統一交費、統一理貨」的五統一管理辦法,其業務流程、視頻監控、管理服務、信息採集及GPS遠程監控等全部實現智能化,是目前同類市場中設施環境一流的現代化高科技園區。
東區市場集群定位為除紡織服裝類以外的皮革皮草、小商品等經營種類,重點打造集專業市場批發、高檔商品零售和旅遊購物、休閑消費於一體的城市綜合體。項目規劃用地4.32平方公里,建築面積718萬平方米,概算投資330億元。重點項目包括:
1、西柳國貿市場集群。由遼寧遠中商業投資有限公司開發建設,規劃用地0.8平方公里,建築面積160萬平方米,總投資80億元。主要建設皮革、皮草、小商品等市場商城,同時建設商業廣場、商住公寓、品牌酒店、休閑文化等設施。目前一期工程佔地5.2萬平、建築面積20.7萬平的2個商城已主體封頂,力爭在2013年9月份完成招商組市並開業試運營。
2、西柳樂城市場集群。由浙江樂城實業有限公司分期開發建設。項目規劃佔地0.7平方公里,建築面積168萬平,總投資100億元。主要建設五金工具、化妝用品、衛浴燈具、電子數碼、家用電器等專業市場,同時建設會展中心、品牌中心、物流中心等配套設施。
3、義烏西柳小商品市場集群。項目於2012年9月簽約落戶,由海城市政府與浙江中國小商品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開發。規劃用地2.82平方公里,建築面積391萬平方米,總投資150億元。主要建設囊括4000大類、50餘萬種小商品的專業市場商場和市場配套、商業配套、城市配套等設施。目前項目已獲得市規委會批准立項,確定起步區用地面積54.7萬平,力爭2013年6月份開工建設。
按照專業市場與配套產業良性互動的「前店後廠」發展模式,遼寧西柳服裝城內規劃了西柳服裝工業園、感王紡織印染工業園和中小輔料小商品工業園3個產業園區,規劃用地10.08平方公里,重點發展紡織印染、 輔料加工、服裝加工、小商品加工等市場配套加工產業集群,同時建設為園區企業服務的研發檢測、中試基地、生產物流等配套設施。目前,西柳服裝工業園建成區面積140萬平方米,入駐紡織服裝企業46家,累計固定資產投資35億元。2012年招商引進由紹興台商協會投資開發的海城宏基工業城項目。項目規劃用地3平方公里,總投資10億美元。發展目標是依託西柳區位交通、商貿物流和配套產業優勢,整合區域紡織服裝產業資源,承接南方服裝產業轉移,打造中國褲業和棉服名鎮,創建中國北派服飾生產基地。項目按照「產城一體化、工商同步化、配套社會化、生活家庭化」的第四代產業園模式,規劃建設集生產加工、研發培訓、中試檢測、電子商務、家居娛樂於一體的現代化工業園區和樓宇經濟示範區。項目共分三期建設。一期建設佔地37萬平工業地產項目,投資1.2億美元;二期、三期分別建設佔地133萬平和130萬平的工業地產及配套設施項目,投資8.8億美元。目前,項目一期工程已通過市規委會批准立項,定於6月份開工建設。
預計到2017年,遼寧西柳服裝城項目全部建成運營後,西柳專業市場集中區將建成紡織服裝、皮革皮草、日用小商品等24大類別專業市場商城,市場新增各類商戶15萬戶,吸納城市人口50萬人,年交易額突破3000億元人民幣;市場3個配套加工產業園內積聚規模以上企業400家,中小微企業2000家,安置就業10萬人,實現銷售收入500億元。屆時,海城西柳將成為中國專業市場的最集中區,成為東北亞規模最大的紡織服裝及日用消費品批發采購中心、中國北方商貿物流集散中心和中國北派服飾的生產營銷中心。一座萬商雲集、百業競逐、美麗宜居、富庶繁榮的西柳新城將展現在世人面前。

⑷ 上虞做什麼的最多

上虞是建築之鄉,搞建築的人很多,松廈的雨傘產量大,崧廈製造的傘件已是「四分天下有其一」,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傘城」。 蓋北有一個規模相當大的化工園區,主要生產化工原料。

⑸ 從紹興東站到上虞湯浦鎮童裝城要怎麼坐車

公交線路:661路 → 608路,全程約27.4公里
1、從紹興東站步行約250米,到達上虞客運中心紹興東站
2、乘坐661路,經過11站, 到達金魚灣站
3、步行約130米,到達金魚灣運管所站
4、乘坐608路,經過30站, 到達童裝產業園站
5、步行約460米,到達上虞湯浦童裝城

⑹ 湯浦鎮的介紹

湯浦鎮位於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西南部,毗鄰紹興市越城區、紹興市嵊州市,湯浦鎮自古為魚米之鄉。全鎮區域面積32平方公里,轄8個行政村和一個居委會,總人口1.5萬餘人。 近年來,湯浦鎮投資環境日趨優越,已建成1.8平方公里的工業園區,並成功創建成為省級首批鄉鎮工業園區——浙江省銅管工業專業區。湯浦鎮也已逐漸形成針織童裝、銅管兩大主導產業。且有「飲水之源、生態之村、銅管之鄉、童裝之都」的稱號。

⑺ 寧波的區位是什麼

寧波簡稱「甬」,位於我國海岸線中段,浙江寧紹平原東端,即東經120°55'至122°16',北緯28°51'至30°33'。東有舟山群島為天然屏障,北瀕杭州灣,西接紹興市的嵊縣、新昌、上虞,南臨三門灣,並與台州的三門、天台相連。全市總面積9365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為1033平方公里。
寧波境內主要山脈有四明山和天台山兩支。四明山又名句余山,是天台山脈的支脈,橫跨本市餘姚、鄞縣、奉化三縣(市),並與嵊縣、新昌、天台三縣連接。山巒起伏,蜿蜒連綿,危崖壁立,森林茂密。四明山,據志書載:「四明山周圍八百里,二百八十峰,峰峰相次,中頂五峰,狀如蓮花,疑近星斗,山頂極平正,有方石如窗,中通日月星辰之光,故曰四明。」這就是四明山名稱的來歷。天台山,主幹山脈在天台縣,寧波境內為其餘脈,有4大分支從寧海縣西北、西南入境,經象山港延至鎮海、鄞縣東部諸山。
寧波是浙江省八大水系之一,河流有餘姚江、奉化江、甬江,餘姚江發源於上虞縣梁湖;奉化江發源於奉化市斑竹。餘姚江、奉化江在市區「三江口」匯合成甬江,流向東北經招寶山入海。整個甬江流域,因雨量充沛,水資源豐富。
全市共有大小島嶼531個,面積524.07平方公里。寧波境內有兩灣一港,即三門灣、杭州灣、象山港。這些灣港,因有錢塘江、甬江及眾多溪河注入,夾帶著大量泥沙和營養物質,為灘塗和近海生物繁殖提供了豐富的養料。
寧波有漫長的海岸線,港灣曲折,島嶼星羅棋布。全市海域總面積為9758平方公里,岸線總長為1562公里,其中大陸岸線為788公里,島嶼岸線為774公里,佔全省海岸線的三分之一。
寧波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夏季風交替明顯。
寧波的四季是冬夏長(各約4個月)、春秋短(各2個月左右)。若以候平均氣溫10~22℃為春、秋兩季,>22℃為夏季,<10℃為冬季這一標准劃分,一般是3月第六候人春,6月第一候進夏,9月第六候人秋,11月第六候人冬。但在西部山區冬季比平原要長1個月,而夏季則要短近之個月,春、秋季比平原略長1旬,是春來遲則秋去早。冬季,由於受蒙古高壓控制,在西伯利亞冷空氣的不斷補充南下,天氣乾燥寒冷。此時盛行偏北風。夏季,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控制,盛行東南風,多連續晴熱天氣,除局部雷陣雨外,還會受到台風或東風波等熱帶天氣系統影響出現大的降水過程。春季,是冬季風轉換為夏季風的過渡性季節,由於冷暖空氣在長江中下游交匯頻繁,天氣變化無常,時冷時熱,陰雨常現,雷雨大風、沿海大風經常出現,秋季,是夏季風向冬季風轉換的過渡季節,氣候相對涼爽,但有時也會出現秋老虎,由於常有小股冷空氣南下,鋒面活動開始增多,常會出現陰雨天氣。由於寧波倚山靠海,特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使各地氣候差異明顯、天氣復雜,但同時也形成了多樣的氣候類型。如各海島具有氣溫年較差小、冬暖夏涼的海洋性氣候特色、氣候濕潤、光照條件較好、風力資源豐富等,但易受台風影響;西部山區則立體氣候特徵明顯,光照、氣溫、降水隨高度變化顯著,水資源相對豐富,但也極易產生洪澇或乾旱;而廣大平原地區受季風影響明顯。寧波市如此豐富多樣的氣候資源,給發展多種經營提供了極為有利的自然條件。寧波多年平均氣溫16.3℃,7月最熱,l月最冷,極端最高氣溫39.℃,高溫天氣是北部多南部少、內陸多沿海少;極端最低氣溫-11.1℃,低溫天數不多,穩定通過10℃的初日是3月底,終日為11月下旬未,持續天數約有237天,平均積溫5100℃左右。山區與平原相比積溫要少1000℃左右。
多年平均降水量1400毫米左右,山地丘陵一般要比平原多三成左右;主要雨季出現在3~6月(即春雨連梅雨,月雨日普遍超過半個月)和8~9月(即台風雨和秋雨,月雨日也近半月)。寧波市一般是6月中人梅,歷史最早在5月中旬後期,最遲到6月底;出梅大致在7月上旬未,最早6月中,最遲8月初。寧波屬濕潤、半濕潤區,即收支(降水與蒸發)基本平衡;在區域分布上北部比南部相對乾燥。
年平均日照1900多小時。由於地域跨度有近1.5個緯度,所以在區域分布上是北多南少;而西部山區由於雲霧較多,平均要比平原少一成十。
一年中,由於季風交替顯著,常有春、秋季的低溫陰雨;汛期的暴雨和洪澇;夏、秋季的乾旱、台風、冰雹、大風;冬季的霜凍、寒潮等災害性天氣出現,直接影響農業生產。
影響寧波的台風主要集中在7~9月(過程雨量>=50毫米或風速>=17米/秒),平均每年2.8個。可造成嚴重影響的台風過程雨量>=200毫米)差不多每幾年就有1個。1953年以來,在寧波市登陸的台風有共4個。台風帶來的風暴潮危害極大,如5612號強台風(又稱8月1日大台風)象山損失慘重;又如9711號台風全市損失45億余元。
暴雨(日雨量)50毫米)年均2~5大,主要出現在6~7月上旬的梅雨和8~9月的台風暴雨,以9月居多;地域分布上寧海最多?暴雨常引成洪澇,如1988年寧海的7月30日暴雨造成的洪澇災害就是一例。
乾旱多發生在出梅後的7~9月,以寧海、象山的丘陵山地和降水利用率不高的慈溪為多,一般2~3年發生一次,其他地區4~5年一次:但旱情有時一年四季均可出現,有些年份是夏旱連秋旱,有的年份則是秋旱連冬旱。
冰雹和龍卷風在寧波市出現的機率較低。冰雹一般出現在3~9月的春夏秋季,多數發生在中午至傍晚。寧波市冰雹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區的餘姚、慈溪、鄞縣、鎮海等地,其次是奉化;龍卷風主要出現在6~9月其中7月為多。寧波市多數發生在餘姚和慈溪。1983年9月16日下午3時42分發生在餘姚泗門、慈溪周巷一帶的龍卷風造成近2000問房屋倒塌,21人死亡。低溫陰雨一般指春季的倒春寒和春秋季的低溫。倒春寒是指清明(4月5日)後,出現日平均氣溫在<=11℃連續3天或以上大氣,寧波市一般2~3年出現一次,多數出現在4月的第二候和第三候;春季連續陰雨是指3月下旬至4月底連續4天或以上(降水>=0.0毫米,日照時數<2小時)陰雨過程。平均每年出現1.1次;秋季低溫是指9月中、下旬連續3天出現日平均氣溫<=20℃或22℃的過程,導致粳稻和雜交晚稻灌漿成熟過程延緩,使灌漿不飽滿,導致減產,平均是4年一遇,但分布不均,有時會連續出現,有時8~9年才遇一次。霜凍分早霜和晚霜。4月1日後日最低氣溫(4℃晚霜凍,3年一遇,寧波市出現初霜一般在11月中旬,終霜3月底4月初。雪一般出現在11月下旬至次年3月上旬,最多1~2月。平均降雪6~10天,平均積雪2~6天。雷暴一般出現在3~10月問,年平均30~47天,初雷一般在3月初,最早出現在2月下旬;終雷一般在10月中旬,最遲可出現在12月初。
餘姚市概況
餘姚市地處美麗富庶的長江三角洲,北瀕杭州灣,南屏四明山,西連杭州市,東接寧波港,全市共轄14 個鎮、1 個鄉、6 個街道,總面積1527 平方公里,人口82.59 萬。
餘姚屬浙東盆地山區和浙北平原交叉地區,地勢南高北低,中間微陷。南部為四明山區,山巒起伏,散布大小不等的台地和谷地,最高峰大長山青虎灣崗海拔979 米,中部為姚江沖積河谷平原,北部為錢塘江、杭州灣沖積平原,素有「五山二水三分田」之稱。
餘姚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陽光充沛,雨量豐富,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日照2061小時,平均溫度16 度。
餘姚經濟發達,改革開放以來,餘姚一直躋身於全國經濟綜合實力百強縣市之列。2005 年, 實現國內生產總值 292 億元 ,財政收入 40.37 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7381 元。

慈溪市概況
慈溪位於東海之濱,東離寧波60公里,北距上海148公里,西至杭州138公里,是長江三角洲經濟圈南翼環杭州灣地區上海、杭州、寧波三大都市經濟金三角的中心,區位和交通優勢十分明顯。特別是杭州灣跨海大橋的建設,給慈溪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性機遇。2008年建成後,一座比舊金山金門跨海大橋長15倍的雙塔鋼筋混凝土斜拉橋將橫跨廣袤而洶涌的杭州灣海域,從此慈溪將一躍成為連接上海、寧波兩大都市的「黃金節點」,融入滬、杭、甬2小時交通圈,這將極大提升慈溪在長三角城市群中的戰略地位。全市行政區域面積1154平方公里, 年末耕地面積65.2萬畝 戶籍總人口101.03萬人,轄17個鎮、3個街道,共297個行政村、28個居委會、46個社區,市政府駐地滸山街道。
慈溪歷史悠久。春秋時屬越,秦代設縣,古稱「句章」,至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始稱慈溪,縣治在今之慈城。因治南有溪,東漢董黯「母慈子孝」傳說而得名。1954年行政區域調整,現市境為原慈溪、餘姚、鎮海三縣的北部組成(俗稱「三北」),1988年10月撤縣設市。
慈溪自然條件優越,氣候常年溫和濕潤,四季分明,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市境東南部為低山丘陵區,林木果品繁多;中西部為遼闊平原,土壤肥沃,特產豐富,盛產果蔬等農特產品;北部為杭州灣,擁有長達77公里的海岸線,蘊藏著極為豐富的海塗資源,近期可圍墾開發的海塗近10餘萬畝,是全省土地後備資源最豐足的地區之一。
慈溪擁有三大傳統的區域特色文化:青瓷文化、圍墾文化、移民文化。在晉唐時期,慈溪上林湖青瓷遠銷海外,架起了通往世界的「海上絲綢之路」。慈溪又有「唐塗宋地」之稱,悠久的海塗圍墾歷史,塑造了慈溪人開拓進取的性格,慈溪的移民文化源遠流長。慈溪更有對外交流合作的傳統,早在秦代,名士徐福在慈溪達蓬山啟航,東渡日本,拉開了對外交流的序幕。在改革開放的今天,三大文化已交織融匯在一起,善於兼容並蓄,注重務實開拓,崇尚合作共贏,講求開放、誠信,不排他、重吸收,海納百川的人文精神,已成為慈溪新時期無可比擬的人文競爭力。
2005年,市政府針對宏觀環境新變化,牢牢把握發展模式轉型這條主線,加大對增長方式轉變、統籌協調發展和政府管理服務改善的推進力度,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全市實現生產總值375.23億元,人均生產總值37047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5.0%和14.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61.33億元,增長16.6%;財政一般預算收入50億元,其中地方級收入23.56億元,分別增長23.4%和21.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19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8445元,分別增長13.5%和15.2%,城鄉居民恩格爾系數分別下降到35.7%和39.4%;全市綜合實力和基本競爭力在全國百強縣(市)中分別排名第17位和第7位。
全市實現第一產業增加值20.84億元,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0.95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5.3%和5.1%。積極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啟動建設綠色農產品加工基地和東部農業科技園區,穩步實施「西菜東擴」戰略,大力培育新型農業市場主體,不斷完善為農服務新機制。東部地區已累計建成綠色產業基地4.5萬畝,其中2005年新增200畝以上綠色產業基地42個,新發展家庭農場、聯戶小型農場和規模型特色農庄超過100家。加快綠色農產品認證,36個基地通過寧波無公害產地認證,面積近3萬畝,新增國家綠色食品7隻。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網路,大力實施種子種苗工程,積極推進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繼續實施萬名農民培訓工程。
出台先進特色製造業發展綱要和產業導向目錄,完善「六個扶」為重點的工業扶持政策。全市實現工業增加值230.06億元,比上年增長15.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614.80億元,增長24.9%。深入開展「經濟規范在慈溪」活動,在知識產權保護、產品質量等重點領域,組織開展了系列專項整治行動,全市已擁有中國名牌產品2隻、中國馳名商標2隻,浙江省著名商標30隻、浙江省名牌產品32隻,寧波市知名商標50隻、寧波市名牌產品73隻。
全市實現自營出口總額31.4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7.8%;實現自營進口總額6.51億元,增長28.9%;實際利用外資3.01億美元,增長7.3%;加工貿易進出口額12.3億美元,增長61.9%,加工貿易比例達到34.5%;加大選商引資力度,引進千萬美元以上投資項目達到24個。
全市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124.33億元,比上年增長16.5%,佔GDP的比重為33.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5.43億元,增長13.8%,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之內;加快以五磊山風景區、達蓬山風景區和楊梅觀光園為主體的南山旅遊帶景區建設,積極推進以籌劃大橋見證游和杭州灣濱海濕地游為抓手的北部旅遊休閑區開發,全市接待各類旅遊者175.64萬人次,旅遊及相關收入達12.05億元,增長15.4%。

奉化市概況
奉化市地處長江三角洲南翼的東海之濱,是寧波市副中心城市,全國甲類開放區。全市陸地面積1253平方公里,海域面積96平方公里,人口47.94萬,轄6個鎮、5個街道。
2004年,全市生產總值首次突破百億元,達到111.03億元,人均生產總值2.31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5.1%和17.3%;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2.92億元,增長14.5%,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5.98億元,增長35.7%;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4512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225元,分別增長11.0%和7.6%。首次進入全國「雙百強」縣(市)行列,位居「經濟百強縣」第91位,「綜合百強縣」排名比上年躍升21位,列第62位。
奉化山川秀美,人文薈萃,是全國著名的旅遊城市。溪口雪竇山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早在漢代就有「海上蓬萊」之譽,擁有「浙東第一瀑布」千丈岩飛瀑和各種奇峰幽谷、山嵐水色,更有被譽為「天下禪宗十剎」之一的雪竇古剎和蔣氏故居等一系列人文景觀。「全球生態500佳」滕頭村是一個集生態環境、效益農業、教育實踐、農村示範於一體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呈現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江南田園美景,令國內外遊客流連忘返。市內星級賓館和高檔娛樂、休閑場所等旅遊配套設施齊全,2004年全市共接待中外遊客390萬人次以上,旅遊門票收入6464萬元,旅遊經濟綜合收入12.5億元。
奉化物產豐富,經濟發達,是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之一。市內自然條件優越,地方特產眾多,經濟作物品種豐富,形成了水蜜桃、竹筍、芋艿頭、花卉苗木、草莓、海水養殖六大主導農產品,「瓊漿玉露」水蜜桃、「羅漢聖果」芋艿頭等享譽中外。1996年以來,奉化先後被國家有關部門命名為「中國水蜜桃之鄉」、「中國芋艿頭之鄉」、「中國草莓之鄉」、「中國青梅之鄉」和「中國花木之鄉」,是浙江省重要的海水產品養殖基地。奉化工業經濟發達,形成了以電子、服裝、機械、食品、生物化工等5大產業為支柱的地方工業體系。奉化是 「紅幫」裁縫的故鄉,服裝工藝精美,擁有「羅蒙」、「愛伊美」等著名企業和服裝品牌,享有「中國服裝之鄉」美譽。以振興民族信息產業為己任的寧波波導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國手機重點生產企業之一,年產「波導」手機1000萬台以上,2004年居品牌手機國內銷量首位。
奉化交通便捷,環境優越,是全國最佳投資區域之一。市區距寧波市區28公里,離寧波櫟社國際機場15公里,距國際深水良港北侖港45公里。沿海大通道同三高速公路、即將建成的甬金高速公路和規劃建設的甬台溫鐵路橫貫境內,五條高等級公路建設全面實施。奉化是全國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浙江省環境保護優秀城市。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經濟軟環境建設,成立行政審批服務中心和外商投資服務中心,對所有投資項目實行「一口子」受理、「一條龍」服務,為外商生活提供「一卡通」服務。省級經濟開發區內首創「無費區」、「無費企業」制度,實行土地出讓最高限價。奉化市連續3年被台灣電機電子同業公會等機構評為大陸最佳投資區,優越的投資環境吸引了大量的國內外客商來奉投資創業。
今天,勤勞智慧的奉化人民,正滿懷信心、昂首闊步為建設現代化生態城市而努力奮斗。

寧海縣概況
寧海,位於中國大陸海岸線中段,浙江省東部沿海,象山港和三門灣之間,天台山、四明山山脈交匯之處,計劃單列市寧波市屬縣。全縣下轄17個鎮鄉,人口58.3萬,總面積1931平方公里,海岸線176公里,灘塗2.6萬公頃,山林12萬公頃,耕地3.5萬公頃。
寧海具有悠悠的歷史和豐富的人文、自然景觀,是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記》開篇地。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在此生息勞作,西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始建寧海縣,至今已有1700餘年歷史。境內山川秀麗,氣候溫和,旅遊資源豐富。縣北南溪溫泉藏於深山奇幽之處,是全國三大著名溫泉之一;雁蒼山,氣勢雄偉,為寧波市新十景之一;縣南蓮頭山冷泉,能療關節炎等症,自清於今,民間作「仙水」治病,久盛不衰。寧海人傑地靈,名士輩出。古代有藐視滅十族之災的方孝孺、率眾起義的農民領袖王錫桐;現代有「左聯」五烈士之一柔石、國畫大師潘天壽、著名畫家應野平,等等。
改革開放以來,寧海縣國民經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綜合實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走在了全省前列。農業資源豐富,山有竹木茶桑果之盛,海有魚蝦蟹貝藻之豐,譽稱浙東魚米之鄉;全縣海洋水產養殖面積達21.8萬畝,為浙江省海水養殖面積第一大縣;「望海茶」、「望府銀毫」茶葉為全國優質名茶,對蝦、泥螺、蟶子等水產品聞名海內外。
工業經濟是全縣國民經濟的主體,以紡織服裝、機械電子、食品飲料、橡膠製品、金屬製品等行業為支柱的工業格局初步形成。寧海經濟開發區是省級經濟開發區和全國鄉鎮企業示範區。寧海華聯紡織有限公司經濟效益在全省同行中名列前茅,寧波一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國產銷量最大的童裝企業,寧海文具行業佔全國市場份額的70%以上;西林牌手動液壓搬壓車、大梁山牌啤酒、愛妻牌壓力鍋等大批名牌產品在國內外市場有較高的聲譽。
寧海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通訊發達。同三線高速公路和規劃中的沿海鐵路縱貫縣境,34省道甬臨線是一級公路,和盛寧線、象西線組成陸路交通主骨架,縣城距寧波機揚64公里,離北侖港80公里。5000噸級強蛟碼頭投入使用,北通寧波、上海、大連,南達溫州、廈門、香港,水陸客貨周轉能力大大提高。程式控制電話容量達到10.9萬門,行動電話、無線電話、傳呼均與全國聯網。電力充足,水資源豐富,勞動力素質高,服務優良。開放的寧海正按照寧波市副中心城市規劃的要求,大踏步向一個現代化中等城市邁進。
目前,全縣上下共同致力於「重科教、強工貿、興山海、治水患、美環境」,一心一意抓經濟,努力把寧海建設成一個經濟結構合理、綜合實力較強、社會文明安定、環境優美整潔、人民生活水平全面達到小康的生態型經濟強縣。
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建設試點縣-——寧海,暢開大門歡迎您。

象山市概況
象山縣位於浙江省中部沿海,居象山港與三門灣之間,三面環海,兩港相擁。總面積6510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1175平方公里,海域面積5335平方公里。由象山半島東部和599個島礁組成,海岸線長800公里,約佔全省海岸線長的八分之一。象山是綠色半島,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年均氣溫16-17℃,森林覆蓋率58%,空氣質量常年保持優級,人居環境良好,素有「海山仙子國、東方不老島」之美譽。
象山歷史悠久。據塔山史前文化遺址出土文物考證,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於此生息繁衍。春秋時,象山為越國鄞地。漢為鄞縣、回浦(後改章安)兩縣地。唐初分屬寧海及鄮縣。唐神龍二年(706),象山立縣,治彭姥村,因村北有山,「形似伏象」,故名象山,縣以山名,屬台州,廣德二年(764),改隸明州(明代改稱寧波)。民國元年,南田立縣,治樊嶴,同年4月,劃象山東溪嶺以南地入南田縣,遂遷治石浦。翌年取消劃並,南田還治樊嶴。1940年,撤南田縣,另置三門縣,南田為其轄地。
1949年7月8日,象山解放。10月成立縣人民政府,屬寧波專區,1952年,南田從三門劃歸象山。1954年4月,象山改隸舟山專區。1958年10月,寧海縣並入象山,隸台州專區。1961年10月,復置寧海縣,象山還治原境,回屬寧波專區(後稱地區)。1983年,寧波地、市合並,象山為寧波市屬縣。
解放初設4區、2鎮、18鄉,至1985年,全縣轄5區5鎮32鄉。1992年5月,撤區擴鎮並鄉,全縣轄13鎮6鄉。2001年,在全省率先設立街道,現有10鎮5鄉3街道,總人口53.32萬,城市化水平44%。
近年來,象山人民大力弘揚和實踐「海納百川、勇立潮頭」的象山精神,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已連續四年躋身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行列,2004年列65位.先後榮獲全國雙擁模範縣、中國針織名城、建築之鄉、象山海洋旅遊、象山海鮮等已成為象山精美名片。擁有2家上市企業。2005年,全國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37億元,財政收入15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00元,農漁民人均純收入6900元。
工業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形成了針織服裝、汽車零部件、輸配電及控制設備、食品加工、裝備製造及關鍵機械基礎件等五大特色主導產業為主體的工業經濟格局。被中國針織協會授牌為「中國針織名城」。現有各類工業企業5000餘家,規模以上企業519家。2005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值154億元,完成外貿自營出口6.5億美元。華翔、天安、巨鷹、申菱4家企業進入寧波工業企業納稅50強。以船舶製造、能源為重點的臨港工業初具規模,投資超百億元的240萬千瓦大唐烏沙山電廠一期完工並網發電。
建築經濟實力雄厚。擁有資質企業38家,其中特級資質企業1家,一級資質企業7家,建築從業人員13.5萬餘人。象山建築在滬、杭、甬等地久聞盛名,先後創國家「魯班獎」11項,上海市「白玉蘭獎」和省級以上優質工程獎270餘項。2005年,全縣建築施工產值255億元,列全省第四位。實現對外承包和勞務營業額2億美元,居全省第一。
海洋經濟特色明顯。以現代漁業及水產品加工業,濱海旅遊業和海鮮餐飲業,臨港工業和海洋運輸業為主的海洋產業初具規模,優勢日益凸顯。漁業生產能力居全國前列,擁有250馬力以上鋼制漁輪1380餘艘,2005年,水產品總量達到55.5萬噸,漁業產值35億元。中國水產城水產品交易量達到26萬噸。擁有水產加工企業254家,年加工總量29.7萬噸。濱海旅遊業蓬勃興起,全縣初步形成"「一帶、三區」的大旅遊發展格局,成為長三角地區重要的濱海旅遊度假勝地,是浙江省海洋旅遊業四大板塊之一,也是華東地區發展海洋旅遊業的最佳地區之一。松蘭山休閑度假區還被評為浙江省十佳度假勝地和上海市民最喜愛的十佳浙江景區之一。2005年,接待旅遊人數達200萬人次,旅遊經濟綜合收入10億元。連續舉辦了八屆的中國開漁節,已經成為寧波市三大節慶和全國百大節慶之一。海鮮餐飲業持續紅火,象山在外大型餐飲業達到百餘家。2005年,縣內餐飲營業額達9億元。海洋運輸業發展快速,總運力達到33.9噸,貨物運輸量達1240噸。
特色農業迅速發展。柑櫃、楊梅、出口蔬菜、特種畜禽和大黃魚、梭子蟹、紫菜等產業,初步形成「龍頭企業+合作組織+基地(農戶)」的7大「龍型經濟」。全縣共有國家、省、市級綠色認證農產品和農產品基地16個,名牌產品79個。有縣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52家。2005年,全縣農業總產值達到51.9億元,居全省第二位。
全國生態縣建設步伐加快。已簡稱4個縣級自然保護區、韭山列島為省級海洋生態自然保護區。全縣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100%。85%以上達到國家一級標准,森林覆蓋率為57.5%。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社會保障制度日益完善,現代化師范村創建蓬勃興起。城市化步伐加快,交通道路和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城市功能不斷增強,城市面貌得到明顯改善。
「十一五」時期,象山加快發展正面臨極為難得的戰略機遇,象山港大橋及接線工程項目獲國家發改委批准建設,寧波市決定全面推進象山港區域保護和利用。由「大橋效應」催生的大橋經濟、港口經濟、海洋經濟和旅遊經濟,將釋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象山特色產業、山海資源、體制機制、生態環境四大優勢將得到進一步發揮,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將步入快車道;象山基礎設施薄弱、地理位置偏僻的狀況將得到全面改觀,城鄉一體化進程將進一步加快。為此,縣委、縣政府提出要按照「立足科學發展,推進海陸一體,構建和諧象山,實現全面小康」的總體要求,大力實施工業強縣,橋海興縣、旅遊富民、和諧惠民四大戰略,著力打造現代濱海新城、濱海產業新區、濱海休閑中心和海洋文化大縣,到2010年,全縣生產總值達到250億元,年均增長12%以上,人均GDP超過5000美元,單位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下降15%左右,基本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形成現代化生態型濱海旅遊城市的發展框架。

鄞州區概況
鄞( Yín)州區位於浙江省東部,是寧波市的一個區,疆域在東徑121°08′-121°54′,北緯29°37′-29°57′之間。西北與西部與餘姚接壤,南部緊鄰奉化,東南臨象山港與象山隔水相望。東西向最大長度74公里,南北最大寬度32.3公里,版圖輪廓呈蝴蝶狀。區界周長269公里,其中有海岸線25.66公里。全區總面積1380.54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1327.04平方公里,象山港水域面積53.5平方公里)。
全區現有20個鎮、鄉、3個街道、3個工業區,74.27萬人口。自2002年4月19日改名為寧波市鄞州區。 鄞州區人民政府現設在寧波市鄞州新城區惠風東路568號。

海曙區概況
海曙區地處寧波市中心,東臨奉化江,北瀕餘姚江,西南與鄞縣接壤。全區面積 28.7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29.3 萬,轄 8 個街道辦事處。海曙區系中共寧波市委、寧波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還有好多實在是貼不下了,你可以去以下網站上看看,希望對你有用!

⑻ 湯浦會搬遷嗎

湯浦現在每年為上虞貢獻80億的產值,2萬多的常住人口,那麼多的銅管,童裝企業,不可能說搬就搬的。難度之大,經濟損失之大可想而知

與浙江上虞湯浦中國針織童裝城建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男生穿細腿的褲子好看嗎 瀏覽:217
貂和水貂有什麼大衣外套女裝 瀏覽:316
批發小孩童裝哪裡便宜 瀏覽:727
歪曲制服是什麼 瀏覽:741
浪肯褲子品牌排行榜 瀏覽:431
2016新款秋裝女裝a字裙 瀏覽:255
如何驗證阿迪褲子真偽查詢 瀏覽:750
別在男士襯衫領口的東西是什麼 瀏覽:310
小學生校服照夏季 瀏覽:965
什麼料子的圍巾舒服 瀏覽:995
劍三校服需要多少錢 瀏覽:174
庫存兒童衣批發庫存兒童 瀏覽:947
怎麼把衛衣扎進褲子里 瀏覽:46
藍色大衣褲子和鞋子怎麼搭配 瀏覽:525
快時尚服裝哪個牌子好 瀏覽:207
絲麻棉麻全麻這三種襯衫哪個更好 瀏覽:87
類似柒牌的男裝品牌 瀏覽:47
關於校服的研究性課題 瀏覽:685
一般羊絨圍巾有多少支 瀏覽:497
法官春秋裝搭配要求 瀏覽: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