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童裝大全 > 東正教帶什麼帽子

東正教帶什麼帽子

發布時間:2022-07-22 03:30:12

⑴ 回族戴的帽子的顏色有區別嗎

有區別,不同的季節、不同的人帶的帽子的顏色都不一樣。

1、女子:

回族婦女一般都頭戴白色圓撮口帽,搭蓋頭。戴蓋頭的習俗,源於阿拉伯國家,受伊斯蘭教的影響。在阿拉伯地區,原來風沙很大,水源缺乏,人們平時難以及時沐浴凈身。為了防風沙,講衛生,婦女們自己縫制了能遮面護發的頭巾。久而久之,逐步形成了回族婦女戴蓋頭的習俗。

蓋頭有少女、媳婦、老人之分。一般少女戴綠色的,嵌金邊,上綉素雅花草圖案;已婚婦女戴黑色的,只披到肩頭;上了年紀的老年婦女戴白色的,披到背心處。

婚婦女戴黑色的,有了孫子的或上了年紀的老年婦女戴白色的。綠蓋頭清俊嬌麗;白蓋頭干凈持重;黑色蓋頭素雅端正。

大都選用絲、綢、喬其紗、的確良等高中檔細料製作。

老年人的蓋頭較長,要披到背心處;少女和媳婦的蓋頭比較短,前面遮住前頸即可。

2、男子:

回族的男人,一般頭戴回回帽,從顏色上看,有無沿小白帽、小黑帽,大多數喜歡戴白帽。

有的不戴帽子,用白毛巾或白布裹頭,俗有纏頭回回之稱。還有的因教派不同、地區不同而戴角回回帽的,如有五角帽、六角帽、八角帽等。

冬天,一些年老的回民,如阿訇不喜歡戴綿帽子,頭上仍戴一頂白帽子,耳朵上戴一對綉花的青耳套(棉製或皮製)。

頭飾是回族最典型、最富有特點的服飾。因伊斯蘭教尚白色,因此回族視白色為最潔凈、最喜悅的顏色。在衣、冠顏色上以白、綠、黑色為主。

回族男子戴的無檐小白帽,亦稱「回回帽」或「禮拜帽」。有白、灰、藍、綠、黑五色,分春、夏、秋、冬不同的季節來戴。

一般春夏秋季戴白色帽最多,冬季戴灰色或黑色。

(1)東正教帶什麼帽子擴展閱讀:

回回帽一般用的確良、滌卡、棉布等布料製作,也有用白棉線鉤制的。黑色是用的多為平絨、棉粘毛氈、花達呢等材料,用毛線鉤織也可。此外還有用牛羊皮革製作的帽子也很受人歡迎。

帽子的樣式因教派和地區不同而有差異。如哲赫忍耶教派的回民愛戴六角尖頂帽,六瓣表示堅信六大信仰,帽圓表示萬教歸一。除了白帽外,清真寺里的阿訇、滿拉和篤信宗教的回族老人則喜愛戴纏頭。

回回帽從顏色上看,通常有白、灰、藍、綠、紅、黑等顏色,有的是純色,也有很多帶伊斯蘭風格花邊或圖案、文字的,如星月圖案、阿拉伯文的「真主至大」、「清真言」等,可根據季節和場合的不同選擇戴那種合適。

一般春夏秋季戴白色帽最多,冬季戴灰色或黑色。最尋常的還是以白色為尋常帽式,結婚的新郎多戴紅色帽子,以示喜慶。

⑵ 穆斯林為什麼戴帽子

男子拜功的衣服有三件:長袍,下擺,頭巾。完美這三件衣服在教法看來是:木四太(哈兒)不(受喜悅的)。意思就是說:即使沒有戴頭巾(代斯大類)做禮拜同樣是許可的,並且絲毫不影響拜功的質量!同時,值得提及的是:廣大中國回回所謂的帽子:號帽(所謂號,即標志也,意思就是戴上帽子就知道此人是回族),可以說和聖人日常所用的頭巾(也做纏頭,波斯語名:代斯大類)有著天壤之別,所以要說戴號帽就是遵聖行,未免太過牽強!
中國人,一貫熱衷於咬文嚼字,糾纏於盤根錯節的細小問題,殊不知:本末倒置!類似帽子的事情還有:禮拜是否可以不穿襪子,殯禮拜是否可以不穿鞋,諸如此類。
《古蘭》早已教導我們:最好的衣服是敬畏!帽子戴的多麼端正,衣服穿的多麼華麗,動作多麼標准,這一切不過是外在的修為,於信仰而言,無實質幫助!
聖人*也說:安拉不看你們的外表和財富,安拉注重你們的內心和善行!
總而言之:關於禮拜能不能戴帽子這種類似的話題,只是觀念上存在問題,在教法里沒有分歧!務須將其列入教法問答的范疇!
——這樣的回答好!
中國大部分「伊瑪目」在領拜時、用白沙布或是頭巾纏繞在頭上,把這種做法稱為聖行(السنة )這是歷史上通訊落後、語言的障礙造成的。這是波斯人(伊朗人)的風俗習慣 。我們的貴聖(願主賜他福、安)頭上搭的頭巾是披在後背和兩肩上的,並沒有將頭巾纏繞在頭上。因此它不是聖行 。 證據後附 。 伊斯蘭教最早是由伊朗人傳入中國的。因此我們長用的一些宗教用語都是伊朗語。例如:乎達,阿訇,邦克,阿布代斯,乃瑪子,邦目達,撇什尼,迪格爾,薩目,胡夫坦等,都是伊朗話 。這些話大部分穆斯林懂 。可是要用阿拉伯語說出來、有些伊瑪目(領拜人)都聽不懂 。因此我們把伊朗的風俗、誤認成聖行並不奇怪 。 另我在阿拉伯五個國家學習,工作了十八年,沒見過一個阿拉伯人像伊朗人那樣把頭巾纏繞在頭上禮拜 。只見過阿富汗人、巴給斯坦人、印度的穆斯林、東南亞的穆斯林用頭巾把頭纏起來 。仿照伊朗、或是其它國家穆林的著裝、只要不違犯伊斯蘭教規、那也沒什麼過。但是你不能無根據、將它說成「 聖行 」 。 下面將各大聖訓集有關「貴聖」戴頭巾的原文抄錄給大家以便查證:六大聖訓合訂本:穆斯林聖訓集904頁【3312】艾卜達吾德聖訓集1520頁【4077】乃薩尼益聖訓集2429頁【5348】依卜努馬傑聖訓集2692頁【3587】塔吉聖訓集第一冊169頁第一行、哈來瓦尼益傳述:我聽門弟子、جعفر 的太爺說:我的確看到「安拉」的使者在講台上搭著黑頭巾,他將頭巾的兩端垂在自己的兩肩上。
數年前在西北的時候,我帶著一個親戚的小孩去一個禮拜寺做主麻,剛做完兩拜慶賀拜,身後有人一聲大喝:「小孩,怎麼不戴帽子?!」我回頭一看,是一位老人,一臉的詫異和驚奇。我溫和地說:「他才七歲,來學習做禮拜的。」我當然不便說戴帽子與否與禮拜成壞無關之類的話。那位老人雖然驚異未定,但也似乎若有所思,不再說什麼。我想,這不能怪那位老人,因為曾幾何時,在穆斯林的觀念中,禮拜中戴帽子(哪怕是小孩)成了頭等大事,而大批穆斯林子弟不來禮拜似乎不是什麼問題。西北的許多地方,即使不禮拜,也不允許脫帽;阿訇、曼拉(學生)和哈吉不戴帽子幾乎被認為是大逆不道。 但他們的人格怎樣,品位如何,很少有人關心。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一些犯了重罪的人,赴刑場時「鄭重其事」地戴上一頂白帽,不知是顯示其「悲壯」呢,還是希望白帽在真主那裡替自己說情呢?

⑶ 回族人戴的小帽子叫什麼

回族男子戴的無檐小白帽,亦稱「回回帽」或「禮拜帽」。有白、灰、藍、綠、黑五色,分春、夏、秋、冬不同的季節來戴。

一般春夏秋季戴白色帽最多,冬季戴灰色或黑色。帽子的樣式因教派和地區不同而有差異。如哲赫忍耶教派的回民愛戴六角尖頂帽,六瓣表示堅信六大信仰,帽圓表示萬教歸一。除了白帽外,清真寺里的阿訇、滿拉和篤信宗教的回族老人則喜愛戴纏頭。

(3)東正教帶什麼帽子擴展閱讀

回族婦女一般都頭戴白圓撮口帽,戴蓋頭(也叫搭蓋頭)。無論在泉州、廣州、海南等沿海地區,還是在內地,一般都是綠、青、白三種顏色,有少女、媳婦、老人之分。一般少女戴綠色的,已婚婦女戴黑色的,有了孫子的或上了年紀的老年婦女戴白色的。

綠蓋頭清俊嬌麗;白蓋頭干凈持重;黑色蓋頭素雅端正。大都選用絲、綢、喬其紗、的確良等高中檔細料製作。老年人的蓋頭較長,要披到背心處;少女和媳婦的蓋頭比較短,前面遮住前頸即可。

⑷ 道士的帽子是什麼樣的

道教服飾,指道教徒的衣著穿戴,屬於漢族傳統服飾體系。又稱「法服」、「道服」、「道裝」等。可以分為道巾、道冠、道袍、鞋襪、佩飾等五個部分。

一、什麼是道冠

道冠指道士所戴之冠。多為木製,近世也有塑料製品。按其不同用途,可以分為黃冠、五嶽冠、星冠、蓮花冠、五老冠等五種。

二、各種道冠

1、黃冠:又稱「月牙冠」或「堰月冠」,俗稱「冠子」。月牙狀,下沿有相對兩孔,穿過木簪,可以別在發髻上面。這是全真派道士常用的道冠,冠巾拜師之後即可戴此。冠頂兩端,各刻一道指甲掐痕。傳說全真祖師丘處機掌教之時,元代皇帝曾賜給他一塊金子和一塊玉石,要他戴在頭上,丘處機當即運用道家內功,調動體內二味真火,在手心把金子揉捏成月牙冠,又把玉石掐捏成簪子,用指甲掐著戴在頭上,驚得皇帝目瞪口呆,丘處機從此成為掐金斷玉的金玉兩行的祖師爺。後來的全真弟子為了紀念丘處機,就在黃冠上留下這兩道印痕。

2、五嶽冠:又稱「五嶽真形冠」或「五嶽靈圖冠」。覆斗形,上刻「五嶽真形圖」。受過三壇大戒的道士,方可戴用。

3、星冠:又稱「五斗冠」。覆斗形,上刻東西南北中五方斗宿圖案。道士拜斗時戴用此冠。

4、蓮花冠:又稱「上清冠」。狀似蓮花式畫頂插有如意頭。做道場時,高功戴用此冠。

5、五老冠:乃圍戴頭部之冠。無頂,蓮瓣形,五片蓮瓣上繪有「五方五老」的神像。兩邊垂有兩條劍頭長帶,上有神像圖案或「太乙救苦天尊」字樣。一般在做施食道場時,高功戴用此冠。

⑸ 道教祖師爺玄天上帝戴什麼樣式帽子合適,請賜教

可以不戴,《廣東新語》記載:「吾粵名真武宮,以南海佛山鎮之祠為大,稱曰祖廟。其像被發不冠,服帝服而建玄旗,一金劍豎前,一龜一蛇蟠結左右。

注意「被發不冠」四字

⑹ 教皇與大主教的區別

教皇與大主教的區別:

1、教皇教會中的最高首領 其地位因而也在其他主教之上。



2、主教通常是各大教區大主教上級的都會主教和宗主教,或是梵蒂岡教廷的內閣成員。

主教天主教會的高級聖職人員 主教即是藉著聖神被祝聖為教會中的牧人及管理者,也是教義的導師及聖職敬禮的司祭 在天主教會中,主教任命需得教皇批准。


教皇一詞譯自「Pontifex」(祭司),原指羅馬帝國皇帝兼任的多神教「Pontifex Maximus」(最高祭司、大祭司)。

公元382年,西羅馬皇帝廢止勝利女神的祭祀,獨尊耶穌,並將最高祭司一職交羅馬教會第39任主教。445年,東羅馬皇帝與東部教會承認其教會的最高地位。

公元8世紀丕平獻土,教皇國以此為基礎成立,自此成為世俗國家的領袖,直到20世紀簽訂拉特蘭條約成為象徵國家。

此外在15世紀,時任主教尼古拉五世在與葡萄牙王國國王阿方索五世進行外交使節時,開始使用「Romanus Pontifex」(羅馬祭司)一詞,並寫入教會法。後來葡萄牙商人和傳教士來與中國的明朝和清朝政府進行雙邊活動,譯作教化皇,約定俗成。

主教即是藉著聖神被祝聖為教會中的牧人及管理者,也是教義的導師及聖職敬禮的司祭。在一般基督宗教主流教會,指耶穌基督派遣宗徒繼續實行他的使命,到了第一世紀末、第二世紀初就形成了主教的制度。

輔理主教(英文 auxiliary bishop),指沒有繼承權而輔佐教區主教的主教。

助理主教(英文 coadjutor bishop),指有繼承權而輔佐教區主教的主教。

(6)東正教帶什麼帽子擴展閱讀:

主教的禮儀服飾為表明主教的職務與地位,在禮儀中,均有特別的標志:禮服、高冠、權杖、權戒、小圓帽。禮服——因著身分層級不同,顏色就不同。

(1)教宗:著白色,又稱白衣主教。

(2)樞機主教:著紅色,又稱紅衣主教。

(3)總主教、主教:著紫色,又稱紫衣主教。

眾主教

權杖——權杖是主教的牧杖,代表他的地位與牧靈職責。主教在主持禮儀時均可使用權杖,唯使用時需頭戴高冠,兩者同時使用。舉行共祭時,只有一位主教可用權杖。在自己所管轄的教區中,可使用權杖;在本教區外,則必須有該區主教許可才能使用。

拿權杖時,權杖上端圓形會朝向教友,或朝向要祝聖的物品。材質上有鍍金銀,或用木材製成,鑲嵌裝飾,下端較尖,上端為半圓或整圓形。

教宗保祿六世改權杖為十字苦架,有的主教也跟著改變。權戒——古代民族皆戴戒指作為印章,以簽合同;又戒指亦象徵職權,所以主教的權戒是職權與盟約的記號。今已不用戒指在公文上蓋章,但在祝聖主教禮儀中還有授權戒一事。

一般教友向主教敬禮時,會親吻主教的權戒;不過,這習俗已漸消失。權戒的裝飾有寶石、圖案等,多為中世紀流傳下來的習慣。經近代幾位教宗的倡導後不再有寶石圖案,與一般常人所用的戒指一樣,但稍寬些。

高冠——高冠即主教的法冠,於舉行禮儀時,穿上祭服後,加戴的帽子,它是由兩片三角瓜子形的硬布料所組成,鋪以金絲或飾以寶石,高約三十公分,後邊有兩條飄帶,垂在背後。高冠象徵主教們的勇氣及鬥志,不怕艱苦,任勞任怨,帶著神父及教友,走向人間一切黑暗與罪惡。一般主教坐在寶座、講道、降福教友、遊行時,均戴高冠。

小圓帽——小圓帽的來歷與剪發禮有關。梵二大公會議禮儀改革以前,進入聖職的第一步是領受剪發禮,主教在被選者頭頂上,剪一圓圈,故戴小圓帽以禦寒。經演變,小圓帽就成為禮儀服飾。剪發禮已取消,主教仍保持帶小圓帽的習慣。

此外行禮時,在高冠之下,可戴小圓帽。小圓帽只在聖體前才應脫下,所以拉丁文稱之為「只對天主脫下」。因此,在念全部感恩經及明供聖禮前,主教應當脫帽。

⑺ 朝鮮族男生頭上戴的那個帽子叫什麼名字

朝鮮族男子的帽子,過去主要是黑笠。黑笠在頭頂的部分是圓筒形,帽檐很寬,可以遮擋陽光。現在青年男子戴鴨舌帽,中老年人戴氈帽。

你所問的那種舞蹈帽子是象帽,系有不等長度飄帶的特製斗笠.一般演出中多為十二度(tuo音妥,一度約五尺)長飄帶象帽

⑻ 鑽紋 什麼是豹子 什麼是皇冠

回答:

1、鑽紋龜(學名:Malaclemys terrapin)是龜科、鑽紋龜屬動物。

2、豹子,花豹(學名:Panthera pars):是哺乳綱、貓科、豹屬的大型肉食性動物,體長100-150厘米,體重50-100千克。體形似虎,但明顯較小;軀體均勻,四肢中長,趾行性。視、聽、嗅覺均很發達。

3、皇冠,由君主戴的象徵至高權力的帽子,一般由貴重金屬製作,鑲有寶石。


延伸:

皇冠通常是君主身份的象徵。然而,在現代,有很多國家的君主可能從未真正戴過皇冠,皇冠的圖案可能只作為其家族的徽章,如比利時王國便沒有加冕典禮。 東正教婚體里有一個儀式名為加冠,即新人們被加冠為其未來家庭的國王與王後。

在希臘婚禮中,頂冠通常由花朵(人工軋制或者由自然分叉的嫩枝)所制,並由新人作為紀念品保存起來。

在斯拉夫婚禮里,頂冠通常由金屬所制,並會模模擬實的皇冠而制,但通常並不會在每次婚禮時新制一對,反而是由教區自行保留一對,在該教區所有新人舉行婚禮時為其戴上,因為其造價遠比希臘式的為高。

⑼ 俄羅斯族的相關資料

俄羅斯族是俄羅斯移民的後裔,屬於東斯拉夫人中的一個族群。使用俄語俄文,使用斯拉夫基里爾字母,共有33個字母,有印刷主要節日有復活節、聖誕節、洗禮節等。俄羅斯族多信仰東正教,東正教的聖誕節開始於1月7日。新年剛過,接踵而來的就是俄羅斯族喜愛的聖誕節(Рождество)。東正教聖誕節的節慶活動總稱為「святки」(聖誕節節期),從1月7號起持續兩周,到主顯節結束。聖誕節的前一天,即1月6日被稱為聖誕前夜(сочельник ),西方稱為平安夜。在聖誕前夜教徒要全天禁食,直到晚上才能開齋。聖誕前夜的晚上信徒和非信徒按習慣要吃聖誕鵝,這是聖誕晚餐必不可少的。人們將買回來的鵝腹中填入蘋果、麵包和過了油的蔥頭,加入各種作料,烤熟食用。體和手寫體的區別。語言屬印歐語系斯拉夫語族。

俄羅斯族傳統服飾
男子夏季多穿絲綢開衩長袍、長褲,或穿白色綉花襯衫和燈籠褲,戴八角帽;冬天穿皮衣和棉衣,戴羊皮剪絨皮帽,穿高筒皮靴或氈靴。婦女夏季多穿短上衣和短袖、半開胸、卡腰式、大擺綉花或印花的連衣裙,也有的上穿無領綉花襯衫,下穿自製的白色大長裙,上面綉著色彩鮮艷的圖案花紋;春秋季節多穿西服上衣或西服裙,頭戴色彩鮮艷的小呢帽,上面插著羽毛做裝飾,冬季穿裙子,外套半長皮大衣,腳穿高筒皮靴,頭戴毛織大頭巾或皮帽。男女汗衫的衣領、袖口和前胸等部位綴精美細密的刺綉幾何圖案或花草圖案,色彩鮮艷,對比強烈。老年人的衣著保持了前蘇聯傳統的款式,男的大多穿制服、馬褲、皮靴或皮鞋,也有穿分岔長袍,大襠長褲的;女的大多穿無領綉花短衣,下穿自織的棉布長裙,腰系一條花布帶,也有穿連衣裙的。
俄羅斯族婦女的頭飾頗具特色,年輕姑娘與已婚婦女的頭飾有嚴格區別。少女頭飾的上端是敞開的,頭發露在外面,梳成一條長長的辮子,並在辮子里編上色彩鮮艷的發帶和小玻璃珠子。已婚婦女的頭飾則必須嚴密無孔,即先將頭發梳成兩條辮子,盤在頭上,再嚴嚴實實地反辮子裹在頭巾或帽子裡面,否則就被認為是不禮貌的行為。
俄羅斯族人的飲食,在許多方面保留著早期在俄國生活的傳統習俗,同時又深受漢族和其他民族的影響,主食是自己烤制的麵包,
副食多為列巴俄式煎菜。俄羅斯族人的一日三餐是:早上喝牛奶,吃抹上黃油的麵包; 午飯是麵包,菜;晚餐較豐盛,多是米飯、炒菜,或是抓飯、面條等。 俄羅斯族人喜愛飲酒,善於製做各種食品和飲料。 著名的是烤制麵包和製做啤酒。俄羅斯人稱啤酒為「畢紅菜湯瓦」,自製的味甜,不象一般啤酒味苦。
俄羅斯族實行婚姻自由、戀愛自由,但結婚須徵得父母同意。俄羅斯族與其他民族皆可通婚。俄羅斯族的傳統婚禮十分隆重,程序和儀式也十分繁瑣、復雜。
朋友之間只能互吻面頰,男子不能吻未婚姑娘的手,只能吻已婚婦女的手背,只有長輩才能吻晚輩的額頭等等。與老年人同行時,年輕人不可走在前面,男女同行時,男子不可走在前面;在宴會上,男子不可以在婦女入座前先坐;男子不得戴手套和別人握手,見到長者或婦女時,應先鞠躬,等對方伸出手來時才可行握手禮。
俄羅斯族人愛吃肉,但忌食馬肉、驢肉,飲酒時不可以左手舉杯。喝湯時必須用勺,但不得用左手拿勺。

⑽ 一般的異教徒戴的那種能靠陰影遮住臉的帽子叫什麼名字啊 有些牧師也有那種裝飾

兜帽····

與東正教帶什麼帽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童裝店鋪櫥窗設計圖 瀏覽:457
男灰色褲子搭配圖片 瀏覽:697
藏藍外套搭配什麼顏色好看嗎 瀏覽:365
留劉海如何帶帽子好看嗎 瀏覽:912
褐色褲子配什麼皮帶 瀏覽:983
學校強制買校服是否違法 瀏覽:894
男生黑色褲子搭配上衣圖片欣賞 瀏覽:481
格子襯衫外衣怎麼搭配什麼圍巾 瀏覽:375
橡皮紅衣服配什麼褲子 瀏覽:56
賣正裝的女裝品牌 瀏覽:110
穿褲子露屁股的圖片大全 瀏覽:563
短款玫紅外套搭配什麼顏色好看 瀏覽:116
褲子長了怎樣能輕易的踩短 瀏覽:84
湖南男裝鞋批發 瀏覽:232
花雨傘男式襯衫 瀏覽:552
穿唐裝帶個什麼樣的帽子 瀏覽:424
山東臨沂地攤皮衣批發 瀏覽:616
如何自製兒童褲子背帶褲 瀏覽:441
熒光綠的鞋配什麼褲子好看嗎 瀏覽:43
羊羔絨圍巾怎麼鑒別 瀏覽: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