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誰知道在漢語里有哪「一個字」的含義或意思是帽子最好在文言文里出現過的!!
冠
在我國古代,人們把系在頭上的裝飾物稱為「頭衣」,主要有:冠、冕、弁、幘四種,其中「冠」是專門供貴族戴的帽子,漢代的時候,冠的種類非常多。起初,發冠是套在束起的發髻上的一個罩子,人們戴發冠只是為了美觀的需要,樣式也沒有什麼具體的規定。大約在商朝,開始出現冠服制度。到了漢代,衣冠制度又被重新制定,通過冠帽就可以區分出一個人的身份和等級。漢代主要的冠帽有:冕冠、通天冠、長冠、進賢冠、武冠和法冠等等。不同身份、不同場合所戴冠帽有嚴格規定,帝王在參加祭祀大典的時候要戴冕冠;在朝會和宴會上,帝王一般戴通天冠;長冠是參加祭祀時官員所戴的冠帽。武冠是各級武職人員在朝會時所戴的禮冠;進賢冠專門為文官和儒士所佩戴。
【guan】
冠
coronal;coronet;crest;hat;precede;put on a hat;the best;
冠2
guàn
〈動〉
(1)
戴;戴帽子 [put on a cap or hat]
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雲之崔嵬。――《楚辭·屈原·涉江》
許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孟子·滕文公上》
孟嘗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見之。――《戰國策·齊策》
(2)
又如:沐猴而冠;冠帶(戴帽系帶子。借指穿著官服);冠巾(戴上帽子、頭巾);冠狗(戴帽的狗。比喻不知禮義的人)
(3)
超出眾人;超過;位居第一 [precede;crown with;surpass]
位冠群臣,聲施後世。――《史記·蕭相國世家》
將軍勇冠三軍,才為出世,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以高翔。――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
近世寇萊公豪侈冠一時,然以功業大,人莫之非。――宋·司馬光《訓儉示康》
(4)
又如:冠帶醫生(大醫院有稱職的醫生);冠首(位居於眾人之上);冠絕(遙居首位);冠倫(蓋過同輩)
(5)
加在前頭 [precede]。如:冠頭(加在前頭);冠序(在書前加序言);冠篇(寫序言);冠以題辭
冠
guàn
(1)
古代男子到成年則舉行加冠禮,叫做冠。一般在二十歲 [ceremony marking a man's coming of age at 20]
男子二十冠而字。――《禮記·曲禮上》
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論語·先進》
弱冠弄柔翰。――左思《詠史》
(2)
又如:冠字(古代男子二十歲而冠,並賜以字);冠士(已行過冠禮的成年之士);冠子(已行過冠禮的男子。指二十歲成年男子);冠歲(男子二十歲);弱冠(剛成年);冠者(指成年人)
(3)
排於首位的事例 [first place]。如:冠部(吏部。古代中央設六部,以吏部為首);冠族(顯貴的豪門世族);冠首(首位)
(4)
勝利的獎賞或榮譽的標志,尤指代表運動中獲得冠軍的稱號 [champion]。如:奪冠
(5)
[語]∶冠詞的簡稱 [article]
另見guān
冠軍
guànjūn
[champion] 泛指第一名的稱號
拳擊冠軍
冠1
guān
〈名〉
(1)
(會意。從「冖」(mì,用布帛蒙覆。從「元」(人頭),從「寸」(手)。意思是:手拿布帛之類的製品加在人的頭上,即「冠」。本義:帽子)
(2)
同本義 [hat]
冠,弁冕之總名也。――《說文》
冠至尊也。――《禮記·問喪》
緇布冠。――《儀禮·士冠禮》。注:「今小吏冠。」
凡甸冠弁服。――《周禮·司服》
怒發上沖冠。――《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新沐者必彈冠。――《楚辭·漁父》
冠蓋相望,乘堅策肥。――漢·晁錯《論貴粟疏》
小民罷市,喪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夾岸。――《明史·海瑞傳》
峨大冠,拖長紳者,昂昂乎廟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業耶?――明·劉基《賣柑者言》
(3)
又如:衣冠整齊;怒發沖冠;二十而冠;冠禮;冠巾;冠玉(帽子上裝飾的美玉。後多用來指代美男子);冠佩(帽子與佩玉。亦指官吏士紳);冠綬(禮帽與印綬)
(4)
頂端 [cap] 。如:群芳之冠;冠石(以三石為足而聳立於地的大石)
(5)
指突起像帽子的東西 [cap-like object]。如:樹冠;花冠;冠珥(太陽邊緣外面的發光氣團);冠銹病
(6)
公雞頭上的肉瘤或高出的羽毛 [comb]
旋見雞伸頸擺撲,臨視,則蟲集冠上,加丁不釋。――《聊齋志異·促織》
(7)
如:雞冠
另見guàn
冠蓋如雲
guāngài-rúyún
[gathering of dignitaries] 冠,古代官吏的禮帽;蓋:車篷。形容集會時官吏士紳很多
冠蓋如雲,七相五公。――漢·班固《西都賦》
冠蓋相望
guāngài-xiānwàng
[one official is succeeded by another ] 舊時形容政府的使者或官員來往不斷
齊楚約而欲攻魏,魏使人求救於秦,冠蓋相望,秦救不出。――《戰國策·魏策四》
冠冕
guānmiǎn
(1)
[royal crown;official hat]∶古代皇冠或官員的帽子
(2)
[high-sounding]∶比喻受人擁戴或出人頭地
冠冕之盛,當時莫與比焉。――《北史·寇洛等傳論》
冠冕堂皇
冠冕堂皇
guānmiǎn-tánghuáng
[high-sounding;of dignified bearing;ostentatious] 比喻光明正大、尊貴嚴整的狀態,多用以批評人的言詞、聲明圖有其表
他自己也就把那回身就跑的旖旎風情藏起來,換了一副冠冕堂皇的面目了。――清·吳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冠飾
guānshì
[cymatium] 古典建築中一種頂部線腳
冠心病
guānxīnbìng
[coronary heart disease] 見「冠狀動脈病」
冠子
guānzi
[crest] 鳥頭部紅色的肉質突起,顏色鮮艷
冠1
guān ㄍㄨㄢˉ
(1)
帽子:衣~。~戴。~蓋(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車蓋,借指官吏)。衣~楚楚。
(2)
形狀像帽子或在頂上的東西:~子。雞~。樹~。~狀動脈。
鄭碼:WWRD,U:51A0,GBK:B9DA
筆畫數:9,部首:冖,筆順編號:451135124
coronal;coronet;crest;hat;precede;put on a hat;the best;
冠2
guàn ㄍㄨㄢˋ
(1)
把帽子戴在頭上:沐猴而~。
(2)
超出眾人,居第一位:~軍。
(3)
姓。
鄭碼:WWRD,U:51A0,GBK:B9DA
筆畫數:9,部首:冖,筆順編號:451135124
『貳』 帽子的拼音是什麼
帽子_詞語解釋
【拼音】:mào zi
【解釋】:1.戴在頭上保暖、防雨、遮日光或裝飾的用品。2.指罩或套在器物上方,形狀與用途似帽子的東西。3.指文章開頭的引子、套語。4.指所加的罪名或壞名義。
『叄』 「冠」字是什麼意思
」冠「字的意思是,帽子。
『肆』 帶帽子是哪個戴字
「戴帽子」是「戴」。戴(拼音:dài)是漢語通用規范一級字(常用字),形聲字,最早出現在先秦。「戴」指頂在頭上,泛指把東西放在頭、面、頸、手等處;也引申為「尊崇、愛戴」;還有「豎立」;「正對」等意思。
戴相關組詞:
1、愛戴:意思是敬愛並且擁護。
出自明代唐順之《請皇太子受朝疏》:「內外官僚之眾,四夷朝貢之臣,咸於快覩爭覲之餘,興起其愛戴趨附之忱。」
2、披星戴月:指身披星星,頭頂月亮。形容連夜奔波或早出晚歸,十分辛苦。
出自元·鄭廷玉《冤家債主》第一的:「這大的孩兒披星戴月,早起晚眠。」
3、不共戴天:意思是指不願和仇敵在同一個天底下並存,形容仇恨極深。
出自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此不共戴天之仇,兒誓不與俱生人世。」
4、感恩戴德:意思是感激別人給予的恩惠和好處。
出自《三國志·吳志·駱統傳》第五十七卷:「(統)常勸(孫)權以尊賢接士,勤求損益……今皆感恩戴義,懷欲報之心。權納用焉。」
5、戴圓履方:意思是頭頂著天,腳踩著地。指生活在人間。
出自西漢·劉安《淮南子本經訓》:「戴圓履方,抱表懷繩,內能治身,外能得人。」
『伍』 帽是什麼意思,帽的繁體字,帽有幾筆,帽字幾畫
帽的繁體字寫法: 帽
簡體:12筆 繁體筆劃:12筆
意思是 帽子,帽兒,戴在頭上的縫紉物或編織物
『陸』 朝服衣冠的「冠」字應怎麼讀
讀音為「guān」
朝服衣冠中的「冠」是指帽子,作為帽子的解釋讀音為「guān」。
以下為兩種讀音:
①][guān]
帽子的總稱,特指古代官吏所戴的禮帽等含義,一般用作名詞。
[②][guàn]
戴帽子,指使人戴上帽子等含義,一般用作動詞。
『柒』 "帽"字的拼音是什麼
帽子_詞語解釋
【拼音】:mào zi
【解釋】:1.戴在頭上保暖、防雨、遮日光或裝飾的用品。2.指罩或套在器物上方,形狀與用途似帽子的東西。3.指文章開頭的引子、套語。4.指所加的罪名或壞名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