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童裝大全 > 帽子鞋子不如手腳珍貴

帽子鞋子不如手腳珍貴

發布時間:2022-08-11 21:13:42

Ⅰ 魚我所欲也考試必考哪些

總結一下就是文言文要考就肯定會考
1.選擇(單選、多選看仔細)
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
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或不同
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不正確(可能性較小)
2.填空
翻譯句子
理解文意

翻譯必考

文言文可能會加課外文言文一起考,要理解字在文中和常用的意思

例題: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 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避 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而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而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二者不可得兼 兼:同時
B.蹴爾而與之 蹴:踩踏
C.萬鍾於我何加焉 加:施加
D.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得:通「德」,感恩
7.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B.行道之人弗受
有好事者船載已入 而不知人之樂
C.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D.此之謂失其本心
山巒為晴雪所 洗 其人遂無以對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孟子從「魚」與「熊掌」的選擇聯繫到「生」與「義」的選擇,自然通俗
B.孟子認 為,人們可以忍受別人的羞辱去接受那些關乎性命的東西,合乎人性
C.孟子通過舉例,告誡那些接受優厚俸祿的人也應該講求「禮儀」,觀點明確
D.孟子告訴人們,在面臨各種各樣的抉擇時,應把正義放在首位,發人深思
答案:6.C 7.B 8.B

9.解釋下列加點的詞(2分)
①故不為苟得了
②故患有所不避也
10.請找出與「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中「於」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A.成王封伯禽於魯B.告之於帝
C.熟知賦斂之毒有甚於蛇者乎D.今諸生學於太學
11.翻譯文中畫句子(2分)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
12.本文運用比喻論證來闡明觀點,具體來說是用這個比喻來闡述的觀點(2分)
13.文章闡明了「義」的重要性,你認為今天還有堅持「義」 的必要嗎?為什麼?(2分)
1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3分)
A. 萬鍾於我何加焉 B.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而山不加增 復前行,欲窮其林
C. 今為妻妾之奉為之 D. 是亦不可以已乎
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15.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3分)
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譯文:
16.簡要概括文段中闡述的觀點(2分)

14.(3分)D
15.(3分)先 前(有人)寧可死也不願意接受,現在(有人)為了住宅的華麗 卻接受了(譯出大意2分,關鍵字「鄉」1分)
16.(2分)人不能為了獲取高官厚祿而舍棄「禮義」
12.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思(2分)
1)蹴爾而與之 蹴: (2)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1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語句(2分)
呼爾而與之
14.「此之謂失其本心」中的「此」指的是什麼?(用原文回答)(4分)
【答案】12.(1)及,到踐踏(用腳踢;踢) (2)停止這里是「止而不為」的意思(放棄;止)
13.輕蔑地呼喝著給他吃(沒有禮貌地吆喝著給他;吆喝著給他)
14.(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辟:同「避」,躲避)
B.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喪:喪失)
c.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蹴:踐踏)
D.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得:得到)
10.下列甸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
A.相與步於中庭B.苛政猛於虎也
c.箕畚運於渤海之尾D.管夷吾舉於士
第Ⅱ卷(非選擇題,共100分)
11.把第1卷《魚我所欲也》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7分)
(1)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
(2)此之謂失其本心
12.根據《魚我所欲也》的內容填空(2分)
孟子認為人之「所欲有甚於生…『所惡有甚於死」他通過的取捨、簞食豆羹的取捨、的取捨等方面論證了「義」和「不義」的存在
9.D(得:同」德「,動詞,感激恩德)
10.B(於:比,介詞)
11.(1)萬鍾的俸祿如果不辨別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它,這萬鍾的俸祿對我有什麼益
處呢?(5分,」萬鍾~則~加「各1分,大意2分)
(2)這就叫做喪失了本來的思想(2分,」此之謂「」本心「各1分)
12.魚與熊掌,萬鍾(豐厚的俸祿)(2分,每空1分)
11.下列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所欲有甚於生者 甚:厲害
B.故不為苟得也 苟得:苟且得到
C.萬鍾於我何加焉 加:增加
D.所識窮乏者得我歟 得:通「德」,恩惠,這里是「感激」
12.與「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這句話中「而」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B.學而不思則罔
C.然得而臘之以為餌
D.朝而往,暮而歸
13.下列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作者將魚與熊掌進行對比,提出了他的主張:當二者不能兩全時,應捨生取義
B.作者運用了比喻論證、舉例論證、對比論證和道理論證證明自己的觀點
C.屈原縱使路途再漫長,也要上下求索,終遭奸臣毀謗,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懷著悲憤投入汨羅江用自己的行動實踐了孟子捨生取義這一主張
D.繼孔子之後著名的儒家大師孟子,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富有哲理的名言,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
答案:
11.C(加:益處,好處)
12.B(原句中的「而」與B項中的「而」都是轉折連詞,但是A.並列連詞,又,並且;C.順承連詞,來,就;D.表修飾,可不譯)
13.A(將生比作魚,將義比作熊掌,是比喻論證)

2011年廣安市)
閱讀《魚我所欲也》和《萬事莫貴於義》,完成29-32題(15分)
【甲】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選自《孟子·告子上》)
【乙】子墨子曰:「萬事莫貴於義今謂人曰:『予①子②冠履③而斷子之手足,子為之乎?』必不為何故?則冠履不若手足之貴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殺子之身,子為之乎?』必不為何故?則天下不若身之貴也爭一言④以相殺,是貴義於其身也故曰:萬事莫貴於義也」(選自《墨子》)
【注釋】
①予:給,送②子:你,代詞③履:鞋子④一言:一句話,即關繫到正義與非正義的一句話
29.解釋下列加點的詞(4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 (2)非獨賢者有是心也( )
(3)今謂人曰( ) (3)何故( )
30.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予子天下,而殺子之身,子為之乎?
31.【甲】文運用比喻論證來闡明觀點,具體來說是用 這個比喻來闡述 的觀點;【乙】文論證層層深入,首先論證了帽子鞋子不如手腳珍貴,其次論證了,然後論證了生命不如義珍貴,最後強調了 的中心論點(4分)
32. 【甲】【乙】兩文都闡明了「義」的重要性,您認為「義」的內涵是什麼?今天還有堅持的必要嗎?為什麼?(3分)
答案29.患:禍患,災難 是:這、這樣 謂:對……說 故:緣故、原因
評分說明:每空1分,共4分
30.(1)如果人們想要的東西沒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麼,凡是一切可以保住生命的手段哪有不採用的呢?
(2)送給你天下,卻要你的性命,你願意這樣做嗎?
評分說明:關鍵詞翻譯正確,語句通順,意同即可每小題2分,共4分
31.舍魚而 取熊掌 捨生取義 天下不如生命珍貴萬事莫貴於義(一切事物沒有比正義更可貴)
評分說明:每空1分
32.「義」是正義,是有利於人民、民族、國家的大義(1分,答到「正義、大義」均可得1分) 任何時候,我們都應該堅持人民(國家)的利益高於一切的原則,所以我們應該堅持(2分)

Ⅱ 萬事莫貴於義-譯文

譯文:

墨子說:「一切事物沒有比正義更可貴的。(如果)現在對某人說:『給你帽子和鞋子,然後斬斷你的手足,你願不願意做呢?這人一定不願意。為什麼?就因為帽子和鞋子比不上手足可貴。

又說:『給你天下,然後把你殺死,你願不願意做呢?』一定不願意。為什麼?就因天下比不上生命可貴。為了爭論一句話而互相廝殺,這就是把正義看得比生命更為可貴啊!所以說:一切事物沒有比正義更可貴的。"

原文:

子墨子曰:「萬事莫貴於義。今謂人曰:『予子冠履,而斷子之手足,子為之乎?』必不為。何故?則冠履不若手足之貴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殺子之身,子為之乎?』必不為。何故?則天下不若身之貴也。爭一言以相殺,是貴義於其身也。故曰:萬事莫貴於義也。」

出處:出自戰國時期墨子的《墨子·貴義》。

(2)帽子鞋子不如手腳珍貴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墨子穿著草鞋,步行天下,開始在各地游學。墨子曾從師於儒者,學習孔子的儒學,稱道堯舜大禹,學習《詩》、《書》、《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墨子批評儒者對待天帝、鬼神和命運的不正確態度,以及厚葬久喪和奢靡禮樂,認為儒家所講的華而不實。

墨子最終舍掉了儒學,另立新說,在各地聚眾講學,以激烈的言辭抨擊儒家和各諸侯國的暴政。大批的手工業者和下層士人開始追隨墨子,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墨家學派,成為儒家的主要反對派。

墨家是一個宣揚仁政的學派。在代表新型地主階級利益的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時期和儒家相對立的最大的一個學派,並列為「顯學」,墨子也在當時創作了《墨子》。在百家爭鳴中,有「非儒即墨」之稱。

Ⅲ 《墨子 貴義》篇中,「爭一言以相殺」是什麼意思

爭一言以相殺的意思:為了爭論一句話而互相廝殺

【原文】:

子墨子曰:「萬事莫貴於義。今謂人曰:『予子冠履,而斷子之手足,子為之乎?』必不為。何故?則冠履不若手足之貴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殺子之身,子為之乎?』必不為。何故?則天下不若身之貴也。爭一言以相殺,是貴義於其身也。故曰:萬事莫貴於義也。」 (出自《墨子.貴義》)

【注釋】:
1. 今:若,如果。
2. 予子冠履:給你帽子和鞋。
3.子為之乎,你願意嗎?為:願意
4. 不若:不如,比不上。
5. 以:而。一言:指一句關繫到正義與不正義的話。爭:爭論
6. 是貴義於:貴,以…為貴
7. 則冠履不若手足之貴也:之,不譯,在句子中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意義
8.子墨子曰:夫子先生子墨
9.爭:爭辯
10.謂:誰
11.故:原因
12.一言:一句話,即關繫到正義與非正義的一句話
13.於:比

【譯文】:
墨子說:「一切事物沒有比正義更可貴的。(如果)現在對某人說:『給你帽子和鞋子,然後斬斷你的手足,你願不願意做(這件事)呢?這人一定不願意。為什麼?就因為帽子和鞋子比不上手足可貴。又說:『給你天下,然後把你殺死,你願不願意做(這件事)呢?』一定不願意。為什麼?就因天下比不上生命可貴。(可是)為了爭論一句話而互相廝殺,這就是把正義看得比生命更為可貴啊!所以說:一切事物沒有比正義更可貴的。"

Ⅳ 《魚我所欲也》運用比喻論證來闡明觀點,具體來說是用什麼比喻了什麼

.【甲】文運用比喻論證來闡明觀點,具體來說是用 這個比喻來闡述 的觀點;【乙】文論證層層深入,首先論證了帽子鞋子不如手腳珍貴,其次論證了 ,然後論證了生命不如義珍貴,最後強調了 的中心論點。(4分)
嬈雪教學網

答案:舍魚而取熊掌 捨生取義 天下不如生命珍貴 萬事莫貴於義

Ⅳ 子墨曰:「萬事莫貴於。今謂人曰。。。。。。。。。 這篇文言文的翻譯 速度。。。。

墨子說:「一切事物沒有比正義更可貴的。如果對某人說:『給你帽子和鞋子,然後斬斷你的手足,你干不幹?』這人一定不幹。為什麼?就因為帽子和鞋子比不上手足可貴。又說:『給你天下,然後把你殺死,你干不幹?』一定不幹。為什麼?就因天下比不上生命可貴。(可是)為了爭論一句話而互相廝殺,這就是把正義看得比生命更為可貴啊!所以說:一切事物沒有比正義更可貴的。"

Ⅵ 「子墨子曰:萬事莫貴於義。今謂人曰:予於冠履。」翻譯成現代文。

子墨子曰:「萬事莫貴於義。今謂人曰:『予子冠履,而斷子之手足,子為之乎?』必不為。何故?則冠履不若手足之貴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殺子之身,子為之乎?』必不為。何故?則天下不若身之貴也。爭一言以相殺,是貴義於其身也。故曰:萬事莫貴於義也。」
墨子說:「一切事物沒有比正義更可貴的。(如果)現在對某人說:『給你帽子和鞋子,然後斬斷你的手足,你願不願意做(這件事)呢?這人一定不願意。為什麼?就因為帽子和鞋子比不上手足可貴。又說:『給你天下,然後把你殺死,你願不願意做(這件事)呢?』一定不願意。為什麼?就因天下比不上生命可貴。(可是)為了爭論一句話而互相廝殺,這就是把正義看得比生命更為可貴啊!所以說:一切事物沒有比正義更可貴的。"

與帽子鞋子不如手腳珍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只因哥哥愛化妝穿裙子 瀏覽:685
輸送皮帶如何打卡 瀏覽:713
天津衣批發市場 瀏覽:880
貝貝嬰童裝品牌排行榜 瀏覽:817
大風車童裝折扣 瀏覽:341
金都男裝批發市場 瀏覽:70
如何快速編織皮帶 瀏覽:873
怎樣消除棉服外套的靜電 瀏覽:356
怎麼鉤短針手套視頻 瀏覽:276
新款中老年襯衫女特價 瀏覽:852
把你的褲子放好英文怎麼說 瀏覽:403
夢到自己買黑帽子 瀏覽:465
男士長款棉服搭配什麼褲子鞋子 瀏覽:113
哈市人和童裝幾點開門 瀏覽:635
訓練t恤兒童多少錢 瀏覽:644
童裝店名紅火吸引人的有哪些 瀏覽:37
杏色褲子配陪藍色上衣怎麼樣 瀏覽:511
國外哪個網站買潮牌靠譜 瀏覽:149
魅力長袖襯衫價格 瀏覽:186
中考孩子穿黑色褲子可以嗎 瀏覽: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