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王府井大街上的盛錫福帽子店的帽子在外面會有相同的嗎
有的 一個工廠不可能就整一個賣你吧
訂做可以,但是要貴
B. 北京王府井哪家店特產東西最正,最地道~
步瀛齋的鞋,盛錫福的帽子,同升和的鞋,稻香春的糕點,還可以去東來順遲鈍涮肉。這些都是北京的老字型大小,在王府井都有店。
C. BLACKYAK 王府井店怎麼樣
韓國的牌子,應該叫布來亞克,專門做戶外運動衣服和用品的,比如沖鋒衣,登山服。店裡最多的還是各種各樣的夾克,男士女士都有,還有帽子、水壺之類的配件。在戶外運動品牌裡面,算是比較常見到的一個牌子,價格不便宜。
D. 王府井是什麼東西
王府井大街,南起東長安街,北至中國美術館,全長約三華里,是北京最有名的商業區。
遼、金時代,王府井只是一個不出名的村落,元代以後,人煙逐漸稠密 ,當時稱之丁字街。明代,這里修起了十座王府,王府井也就初具規模,改 稱十王府街。清代廢十王,改稱王府街或王府大街。1915年,北洋政府 繪制《北京四郊詳圖》時,把這條街劃分為三段:北段稱王府大街,中段稱 八面槽,南段因有一眼甜井,與王府合稱,就成了"王府井大街"。1903年,東安市場成立,老東安市場是北京人最愛逛的地方,1909年出版的《京華百二竹枝詞》中有一首單說它的「新開各處市場寬,買物隨心不費難,若論繁華首一指,請君城內赴東安」。由此足以見得東安的地位。
王府井的日用百貨、五金電料、服裝鞋帽、珠寶鑽石、金銀首飾等, 琳琅滿目,商品進銷量極大,是號稱"日進斗金"的寸金之地。 近年來,王府井發展更快,從南口北京飯店入 街北行,只見牌匾高懸,店鋪森然,人頭攢動,如流水一般,從早到晚,每天進入這條街的中外顧客多達百萬人次。這條大街現在已經擁有了亞洲最大的商業樓宇,密度最大、最集中的大型商場、賓館與專賣店。王府井還是國內商業旅行社聯結最近的大型購物場所,國有品牌、老字型大小最集中之地。這條充滿現代氣息、高品位、高標準的國際化中心商業街,與法國的香榭麗舍大街結為友好姊妹街,使它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百貨大樓、外文書店、丹耀大廈、工美大樓、王府女子百貨商店、穆斯林大廈、新東安市場與盛錫福、同升和、東來順、 全聚德、四聯美發、百草葯店構成了這條810米商氣十足的現代化商業街。
自1996年開始對王府井進行擴建改造,如今投資10億多元改造的王府井大街已重新亮相,東方廣場成為它的另一大景觀;老北京一條街也從首層移至地下一層,營業面積由500平方米擴大到2700平方米,完全仿照明、清的建築風格設計裝潢,共有自然店鋪40家。這條街的一大特色是集中了一大批中華老字型大小名店。內聯升、步瀛齋的鞋,盛錫福、馬聚源的帽子,瑞蚨祥的絲綢,王麻子的剪刀,戴月軒的湖筆徽墨,汲古閣的古玩玉器,元長厚的茶葉,稻香春、桂香村、祥聚公的糕點,全聚德的烤鴨,六必居的醬菜和天福號的醬肉以及傳統小吃和紅螺果脯等,在老北京一條街都有店鋪。
王府井就是王府井,老井如同聚寶盆,它在京城商圈的特殊位置,其他商業街無法取代。來北京還是去趟王府井吧!
像埃菲爾鐵塔和香榭麗舍大街一樣,北京王府井商業大街早已經名聲在外了。而對於眾多的國人來說,到北京一趟,逛王府井和爬長城一樣,是必不可少的日程。不知從何時起,旅遊、購物都不再擠到擁擠的市中心去了,居住地附近的各種檔次的商場商廈、超市,使人們享受到了物質豐富的商品經濟社會的好處。王府井大街幾乎成了人們談起物質貧乏時代的代名詞,王府井大街在北京人、在中國人的心目中變得越來越模糊了。於是,王府井大街決心改變自己的面貌了,自一九九二年起王府井就開始悄悄地改變著自己的面貌,而九九年的八月,在經歷了「八年抗戰」之後終於以嶄新的面貌和世人見面了。
王府井大街的整治規劃,將其定性為「北京商業第一街」,商業風格以「現代」、「新潮」為主,整治改造後的王府井大街,從金魚胡同到與長安街相界的南口,八百一十米長略呈波浪型的大街兩側分布著十二個大型商場,除原有的百貨大樓、工藝美術大樓、穆斯林大廈、外文書店、協和商場、新東安商場外,還新建了百貨大樓新樓、東華服裝、明輝大廈、好友世界、丹耀大廈、東方廣場等六個大型購物娛樂商務綜合性商廈,大型商場一條街的格局在北京可謂是獨一無二的。
步行在王府井大街的人們可以看到,八百一十米長的主街寬敞平坦,紅色的花崗岩鋪成的地面干凈整潔,路面上沒有了馬路牙的隔斷,以前空中密如蜘蛛網的電線也全部在人們的視線中消失,轉入了地下。走在王府井大街上會讓人感到設計者無微不至的關懷,累了,街上有獨立的座椅,可以讓你隨時坐下來休息;想打點話,大街兩側九組十八個的IC卡電話亭會方便你與朋友聯絡;每隔四十米一個的垃圾桶讓你可以隨時處理掉手中的垃圾;想問路,街上的大小指示牌會為你指點迷津。
如今這條充滿現代氣息、高品位、高標準的國際化中心商業街,與法國的香榭麗舍大街結為友好姊妹街,使它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百貨大樓、外文書店、丹耀大廈、工美大樓、王府女子百貨商店、穆斯林大廈、新東安市場與盛錫福、同升和、東來順、 全聚德、四聯美發、百草葯店構成了這條810米商氣十足的現代化商業街。
錯落有致、裝修獨特的一個個店面,聚來了上百家國內商號和海外知名品牌。琳琅滿目的商品, 栩栩如生的雕塑使這條有著700年歷史的老街重喚青春,使每天50萬人匯集到這里,爭相一睹她那迷人的魅力。
寸金之地」王府井
王府井指的是王府井大街,南起東長安街,北至中國美術館,全長約三華里,是北京最有名的商業區。王府井的日用百貨、五金電料、服裝鞋帽、珠寶鑽石、金銀首飾等,琳琅滿目,商品進銷量極大,是號稱「日進斗金」的寸金之地。新中國成立以後,人民政府對王府井大街進行了整頓和改造,繼承並發展了傳統的經營特色,興建了一些大型的商業設施,形成了以東風市場和百貨大樓為主體的繁華商業區。近年來,王府井發展更快,從南口北京飯店入街北行,只見牌匾高懸,店鋪森然,人頭攢動,如流水一般,從早到晚,每天進入這條街的中外顧客多達百萬人次。現在,王府井大街整飾一新,以嶄新的面貌迎接中外客人。
這是一條近百年發展起來的商業街區。解放後又有了巨大發展。路西有全國聞名的北京百貨大樓,路東有著名的東安市場,這條街上還集中了解放後陸續修建的許多大型專業商店,有全國最大的工藝美術商店、全國最大的新華書店、外文書店、全國規模最大的中國照相館以及利生體育用品中心、醫葯器械商店、王府井購物中心、穆斯林貿易大廈等。全國著名的四聯、美白特級美容美發廳都在這條街上。這里還匯集了北京烤鴨店、五芳齋、全素齋、浦五房、東來順等各具特色的著名餐館和食品店。最近修建的麥當勞快餐店及國際快餐城也己開業。王府井還有不少老字型大小和有經營特色的新興商店,如盛錫福帽店、同升和鞋店、新世界絲綢店、藍天服裝店、雷蒙西服店、建華皮貨店、亨得利鍾錶店、大明眼鏡公司、新中國婦女兒童用品商店、東華服裝公司、百草參茸葯店、碧春茶葉店、汲古閣文物店等。這些不同行業的商店各以獨有的經營特色而贏得聲譽。王府井大街東側聯結著繁華的東安門商業街和東黃城根市場街,使得這一商業街區熱鬧非凡。
王府井,中國第一街
王府井北起東四西大街,南至長安街,全長不過1000多米,卻是著名的「中國第一街」,也是觀光客到北京的必游之地。1999年,王府井大街金魚胡同到東單三條路段被規劃成步行街,並和巴黎著名的香榭里舍大道結為姊妹街,從此在夏天散放著露天咖啡座、舉辦啤酒節的步行街,就成為一種對歐陸的模擬和想像。
如同外灘是上海的建築展覽館,匯集在王府井大街的各式百貨公司,也像堆積在不同岩層的化石般,展現了北京不同時代的消費景觀。
不過北京人更為鍾情的可能是1955年開業的北京百貨大樓。在過去物質缺乏的年代,到被譽為「新中國第一店」的北京百貨大樓購物,就像到鄰近的北京飯店用餐一樣,是少數脫離生活常軌而必須極其慎重乃至滿懷期待的盛事,因此北京百貨大樓之於北京人,就像錦小路市場之於京都人一樣,充滿著年節歡樂的象徵,即便東方廣場如何新穎氣派,依然不能取代北京百貨大樓在北京人心目中的位置。
其實若要說歷史悠久,東安市場才真是當之無愧。清朝光緒29年,為了整頓東安門外大街的市容,清政府將附近商販聚集在廢棄不用的八旗兵練兵場,從而形成東安市場,也是王府井日後成為商業街的起點。現在重建的新東安市場當然不復舊時面貌,但是在老一輩文人的隨筆雜憶中,依然可見老東安匯聚著吉祥戲院、書店、餐館、小販的熱鬧景象。當年在東安市場的商鋪現時多半不在,只有位於五樓的東來順,地下一樓的老北京一條街、中華老字型大小一條街,與安放在新東安門前唱戲、剃頭、拉黃包車的塑像,留下幾許過往的線索。
有時歷史玩弄的把戲並不是消失或遺忘,而是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讓某些東西存在。其實王府井最有歐洲風情的不是步行街,而是從1655年便矗立在這里,其後因地震、大火而多次改建的天主教堂「東堂」。現在「東堂」還是有固定望彌撒的時間,不過因為它古典的歐式建築風格,使得這里成為拍婚紗照的絕佳地點,腦筋靈活的婚紗照業者,乾脆在「東堂」外面放置一輛粉紅色的古董車充當背景,這種宗教殿堂與香車美人結合的景象,就像德高望重的老人佩戴粉紅色領結一樣,具有令人驚奇的喜感。
王府井的得名,據說是因為這里有王府還有水井。曾被湮埋的水井在1998年整修道路時重見天日,就位於步行街北端路西處。其實現在的王府井大街,曾被切割成三段,從東四西大街到燈市口大街稱為王府大街,燈市口西街到金魚胡同稱為八面槽,金魚胡同到長安街為王府井大街,「文革」時將這些路合並稱為「人民路」,1975年更名為王府井大街。在袁世凱時代,王府井大街一度變成莫里遜大街,據說原因是這位英國記者曾撰文吹捧袁世凱,為了酬謝他,莫里遜所居住的王府井大街就改為莫里遜大街了。現在從老照片中,還可以看到莫里遜和他的中國僕人在住所前的合影,當然這個位於北京百貨大樓南側的宅子,如今已片瓦不留了。
不論是精神食糧或口腹之慾,王府井一應俱全。想要買書,可到王府井書店搜羅所需,喜歡嘗鮮可到王府井小吃街與東華門小吃街,幾個攤子下來,絕對酒足飯飽。這時再到東堂走走,便已是閑適充實的一天。
王府井大街和莫里遜大街
宋衛國
南有「南京路」,北有「王府井」。這一南一北兩條商業街交相輝映在中華大地上。兩條大街都是老字型大小林立的著名商業街。上海曾經是「十里洋場」、「冒險家的樂園」,有許多洋路名不奇怪,因為當年殖民者設立租界的原故。如淮海路解放前叫霞飛路,名源於一戰時的法國將軍霞飛,又如百老匯路、西華德路等等。
但是,如果你走在北京街頭,有外國人問起「莫里遜大街」在哪裡?你會知道嗎?這個所謂的「莫里遜大街」大多數中國人未必知道,她在外國可是大名鼎鼎。她不是別的什麼地方,就是我們北京人引以為豪的「中華第一商業街」王府井大街。
王府井大街的名稱曾幾經更迭,在清代叫王府大街。北洋政府時期把整條大街分成了三段,起了三個地名。南段叫王府井兒,中段稱八面槽,北段為王府大街。
既然王府井是中華第一街怎麼會起一個洋名?提起「莫里遜大街」的由來,就不能不提叫莫里遜的澳大利亞籍英國人。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莫里遜擔任英國《泰晤士報》駐京記者,他住東交民巷,後來他於1902年,用750英鎊在王府井大街置辦了一處房產。
莫里遜在1912年受聘擔任袁世凱的政治顧問。
袁世凱為復辟帝制授意楊度、孫毓筠、嚴復、劉師培、李燮和、胡瑛組成所謂「籌安會」,充當帝制運動的吹鼓手。有個美國人古德諾為袁世凱當皇帝搖旗吶喊並寫了一篇文章《共和君主論》鼓吹帝制適合中華五千年之傳統。
莫里遜作為顧問也為了袁世凱一圓皇帝夢四處奔波,出謀劃策。袁世凱當上皇帝之後,當然不會虧待這位居功至偉的洋顧問。於是,把王府井大街改名「莫里遜大街」來嘉獎莫里遜,並立上英文的路牌。不過任何逆歷史潮流的舉動都要被歷史的潮流所淹沒,袁世凱這個短命的「洪憲皇帝」只當了八十三天就一命嗚呼。莫里遜在1919年還曾作為北洋政府的代表出席過「巴黎和會」。
後來,這個所謂的「莫里遜大街」也漸漸地被風化於歷史的塵埃之中,無人提起了。時至今日,大多數人根本不知道王府井大街還曾經有個洋名字。如今,北京人一提「王府井大街」就充滿了自豪感。中國的街名還是中文名好。不過,這個「莫里遜大街」的確也目睹了那段受外人欺凌,積貧積弱的近代史,畢竟這樣的日子也一去不復返了。
清晨,一縷縷的晨曦又一次沐浴著酣睡的王府井大街,似乎要輕輕地喚醒她。北京的天,碧空如洗,天淡雲閑,伴隨著一如既往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那親切、熟悉的聲音再次飄揚在北京的上空,王府井大街又要開始新的繁忙充實的一天。王府井大街曾經背負著昔日的滄桑,也必定會見證著中國走向繁榮昌盛的輝煌。
E. 身穿瑞蚨祥 頭戴盛錫福 官踏內聯升 腳蹬步瀛齋什麼意思
北京瑞蚨祥綢布店創辦人孟洛川是山東章丘縣舊軍鎮人。這一帶布行人很多,孟洛川的祖祖輩輩也都是干布行的。他的父親孟鴻升在山東濟南是有名的商人。在山東有一種土布叫大捻布,這種布經久耐穿,很受當地人的歡迎。孟鴻升為人勤儉肯干,不辭勞苦,一年四季奔忙於城市與鄉村之間,販賣大捻布。經過多年的勞動,他積蓄了一些錢財,於同治九年(1870年),在濟南城內開設了瑞蚨號布店(後改名瑞蚨祥)。 孟鴻升雖然是個商人,但他很好學,粗通文墨,結識了幾個破落文人。孟鴻升認為大多數店鋪的店名,都很粗俗,不可取。他想把自己開的布店取個既文雅又吉祥的字型大小。因此,他特意邀請幾個好友來家做客,經過推敲,幾個人都認為「瑞蚨」兩個字好,可做名號。在古代有一種傳說的蟲子,叫青蚨,稍比蟬大些,能使銅錢來聚。後來,人們就把青蚨代稱銅錢。「瑞蚨」的意思是既給人以祥瑞,又會多聚錢財。買賣開張後,生意確實很興隆。在光緒六年(1880年)左右,孟鴻升去世,他兒子孟洛川當了瑞蚨號的經理。孟洛川年輕有為,善於動腦子,掌管瑞蚨號後,生意更為興旺。他為擴充營業,在章丘辦了個織布廠,專織大捻布,自產自銷。店鋪的門面,從兩間擴大為三間,並把「瑞蚨號」改為「瑞蚨祥」,求得更加吉祥之意。 約在光緒十六年(1890年),孟洛川曾到北京來過一次,看見北京的遊人眾多,商業興隆,買賣好做。回到濟南後,就派店中的職工孟覲侯帶一個學徒,用大車運了些大捻布到北京賣。山東的大捻布在北京很受一些人的喜愛,帶來的布很快就賣完了。約在光緒十九年(1893年),孟洛川和孟覲侯商議,計劃在北京開設門市。 瑞蚨祥的經營作風是,貨真價實,童叟無欺;而且高、中、低檔商品齊全,有官僚、富商、大戶所需的綢緞、呢絨、皮毛,有一般平民和鄉村農民所用的藍布、白布、花布。瑞蚨祥的綢緞呢絨都在蘇州定織,並在每匹綢緞的機頭處織上「瑞蚨祥」的字樣。瑞蚨祥的花色布匹,最受廣大勞動群眾的歡迎,因為他們都是用上好的棉紗交給作坊定織定染的,這種布縮水小,不褪色。 另外,瑞蚨祥同貴族、官僚、富戶做生意,都是平時買東西不要現錢,採用記賬、年終結算清賬的辦法。像軍閥時期的袁世凱、段祺瑞、黎元洪、吳佩孚,北京淪陷時的王揖唐、王克敏,國民黨統治時期的一些官僚等,都買瑞蚨祥的東西。有的一次成交上萬元。他們買東西不管多少都是記賬。 瑞蚨祥的買賣興隆,發展快,到了民國初年,在大柵欄西口內,又開設了瑞蚨祥鴻記綢布店和瑞蚨祥皮貨店二號;不久,在大柵欄東口和西口,分別開設了東鴻記茶店和西鴻記茶店;並且利用瑞蚨祥的贏利,在天津、青島、煙台等地,開設了幾號瑞蚨祥綢布店。 頭戴盛錫福 王府井大街盛錫福帽店是北京著名的老字型大小,最早它是天津盛錫福總店的一個分號,開業於1937年。 解放前,盛錫福總店在天津,創辦人是劉錫三。劉錫三本名占恩,號錫三,山東省掖縣沙河鎮人,家中世代務農。他幼年讀過幾年書,後因家境不佳而輟學,於是幫助父親在地里幹活,一年,家鄉受災,農田歉收,鄉里人四處謀生,他也離家去青島市一家外國人辦的飯店裡做雜勤。他為人勤快又好學,在飯店裡因經常與外國人打交道,學會了一些日常英語。不久,劉錫三離開了這家飯店,到一家洋行做業務員,負責下鄉收購草帽辮。草帽辮是用來製作草帽的,洋行把它收來,運到國外製成草帽再返銷中國,以獲高利。 劉錫三在洋行里幹了幾年,對草帽辮的質量好壞、品種和產地,以及草帽的製作等情況了解得一清二楚,於是他就想自己干。中國人的錢,干嗎讓外國人賺去?以後幾年的時間,他省吃儉用,積攢了一筆錢。民國元年(1912年),他同友人合資在天津估衣街開辦了盛聚福小帽店。小店開張後,生意很興隆,年年盈利。後因東伙發生矛盾,劉與友人分手。這樣,盛聚福的買賣分到了劉錫三的手中,並決心把買賣做大些。他從東南銀行得到一筆可觀的貸款,又在天津法租界21號路選好店址,把盛聚福改為盛錫福,在民國六年(1917年)重新開張。「盛」是「生意興隆茂盛」之意,「錫」和「福」都是取自劉錫三的名字(劉錫三的乳名叫「來福」)。 劉錫三為了創名牌,防別人仿製冒牌,特向當時政府申請注冊「三帽」商標。三帽為一頂四平硬頂草帽,一頂呢制禮帽,一頂皮製三塊瓦帽。「三」也取自劉錫三之名尾字。 劉錫三在北京開辦了4個盛錫福分店。1936年,西單北大街盛錫福開業;1937年,前門大街和王府井大街盛錫福開業;1938年,沙灘盛錫福開業。這4個帽店都歸其櫃上大徒弟常瑞苻經營管理。 北京解放後,王府井大街盛錫福帽店參加了公私合營,同時,王府井大街盛錫福還有為國家領導人和外賓服務的任務。他們曾給毛澤東主席做過將校呢圓頂帽。50年代,盛錫福為陳毅外長出訪印度尼西亞,做了一頂金絲草草帽。60年代,周總理去莫斯科訪問時戴的水獺皮帽,也是盛錫福做的。劉少奇主席去莫斯科訪問,在盛錫福做了一頂美式圓沿皮帽。烏蘭夫、萬里等同志也在盛錫福做過帽子。朝鮮金日成首相曾在盛錫福做過一頂海龍皮帽,印度尼西亞蘇加諾總統做過一頂三羔皮帽。西哈努克夫人莫尼克公主也在盛錫福做過帽子。國內外各界人士慕名到王府井大街盛錫福買帽、定做帽子的,不計其數。 官踏內聯升 舊北京曾有:「頭戴馬聚源,身穿瑞蚨祥,腳蹬內聯升,腰纏四大恆」的順口溜。戴馬聚源帽店的帽子,顯示最尊貴;用瑞蚨祥的綢布做的衣服,穿在身上最光彩;腳蹬一雙內聯升靴鞋店的靴鞋,最榮耀;腰中纏著四大恆字型大小錢庄的銀錢票,最富有。從這個順口溜中,可以知道馬聚源、瑞蚨祥、內聯升和四大恆是過去北京最著名的店鋪。現在除四大恆不復存在外,其他依然是北京的主要商店。 內聯升從創業至現在100多年來,在清代,主要經營貴族官吏穿的朝靴;民國年間,轉營地主、資本家富有者喜歡穿的圓口緞鞋;解放後,開始面向勞動大眾,既保留千層底布鞋老傳統產品,又增添了大量各式男女新式皮鞋等新產品。 內聯升是趙廷於清朝咸豐三年(1853年)創辦的。前店後廠自產自銷。趙廷是河北武清縣人,父親在家鄉務農。他從十幾歲開始,就在東四牌樓一家靴鞋店學徒。由於他為人聰明,又能吃苦耐勞,所以在三年零一節的學徒期間,學得一手好活計。他出師後,得到當時清朝一個官員的幫助,籌資白銀萬兩,在崇文門內東江米巷(東交民巷)開辦了內聯升靴鞋店,取名內聯升,內指「大內」,清政府,聯升意即穿了我店的靴子就可聯升三級。當時迷信的人多,願意聽到吉祥之詞,內聯升這個字型大小很迎合這些人當官的心理。 內聯升開業後,生意很是興隆。內聯升做滿清政府官員的買賣,一般的小官小吏,都要親自來店鋪訂做購買;而那些中、上級的官員,一般的都派人來,叫內聯升去人為其量尺寸做朝靴。最初開業的幾年,今年做朝靴,去人量尺寸,試樣子,往返要跑好幾趟;明年做朝靴,還要派人去,量尺寸,試樣子。經過生產經營的實踐,趙廷想出個既省事又可拉主顧的好辦法,就是把清政府大小官員凡是在他店做過或是買過朝靴的人的姓名、年齡、住址、靴子尺寸、特殊愛好記入專門的賬中,叫做「履中備載」。有了這個履中備載,根據它的記載,做的靴準保合腳。這種辦法,不僅店鋪省事少跑路了,而且也省去顧客很多時間,顧客也很高興,主顧也就拉住了。 清王朝覆滅後,穿朝靴的人不多了。繼之興起的是小圓口千層底緞子鞋和小圓口千層底禮服呢鞋。這種鞋底子薄,輕便秀氣。從政的、為商的都可穿。內聯升做的小圓口千層底鞋,鞋面、鞋裡和底子布料都選用新料和好料,做工精細,因此,深受顧客的歡迎。當時,穿一件綢子長衫,腳穿一雙絲線洋襪,一雙內聯升的小圓口千層底緞鞋或小圓口千層底禮服呢鞋,其服飾可算上乘,為最時興、最貴雅者。 憑誰踏破天險,新知雖勤摩挲,助爾攀登高峰;舊伴每付消融; 志向務求克己,化作紙漿造紙,事成不以為功。升華變幻無窮。 相傳,步瀛齋鞋店始創於清咸豐八年(公元1858年),由在朝任官的李姓人士所建,前店後廠,以製作布鞋為主,服務對象主要是當朝官員和上流社會的達官顯貴。「步瀛齋」這一字型大小單從字面上即可發現其創始人希望「生意興隆通四海」的氣魄和濃厚的書香氣息。同時亦不難看出,大凡京城的老字型大小都有其深刻的內涵和寓意。 步瀛齋生產的鞋以品種齊全著稱,既有選料考究、做工精細的緞面手工綉花布鞋,又有實用耐穿、深受百姓歡迎的「棉花簍」,也叫大雲棉鞋(「棉花簍」以保暖和做工精細著稱,過去很多老年人喜穿此鞋),還有專為勞動者准備的股子皮雙臉革及鞋。股子皮雙臉革及鞋以耐磨禁穿為特點,舊時多為蹬三輪車的腳力工人所用。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僅靠手工製作布鞋已滿足不了各界人士的需要,30年代後期步瀛齋鞋店開始從上海等南方城市購進皮鞋,成為京城最早經營皮鞋的專業鞋店之一。如此一來,南北鞋薈萃,皮便鞋齊備,步瀛齋以其領先一步的氣勢在京城鞋業中名聲大震。另外,它們以「誠信待客」作為經商宗旨,享有「和氣步瀛齋」之美譽。因此,京城內外,很多人慕名而來,步瀛齋的生意做到了大江南北。 百年老字型大小留下了許多寶貴的東西,但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百年老店同樣面臨著極為嚴峻的挑戰。在計劃經濟條件下「皇帝女兒不愁嫁」,人們購買商品選擇餘地小,商店有貨不愁賣不出去,特別是有「步瀛齋」這樣一塊金字招牌,又在大柵欄這樣一塊寸土寸金之地,所以多少年來步瀛齋的經理們沒有為銷售發過愁。但是,近年來市場經濟無情地把百年老店推入了商品大潮的海洋中。 它們仍然保持了品種齊全的經營特色,上至千元、幾千元的進口皮鞋,下至一元多的寶寶鞋,在步瀛齋都能買到。許多大商場不願意做的生意它們做,它們「不怕利微,只圖貨全」,而恰恰是依靠貨全,步瀛齋引來了眾多的回頭客。一次,一位外地顧客為老母親買了一雙「放足鞋」,本想回去一定能博得老太太的歡心,沒成想老太太卻數叨開了:「好不容易碰上雙我能穿的鞋還不多買幾雙?」
F. 您知道王府井賣MLB棒球帽子 有新款嗎 都多少錢,打折的有好的嗎 有洋基的(NY標志的)和道奇(LA標志的)
我上次去時沒打折 在一個叫 王府井百貨大樓的 店裡 幾層我忘了 反正在買運動品牌那層 5層?好像是吧 記不太清 兩三百一個的比較多
G. 北京香奈兒專櫃有哪些
一共有11家分別是:
1.北京君太百貨
北京市西城區西單北大街133號2樓
2.北京王府井百貨大樓
北京市王府井大街255號
3.香奈兒北京王府半島精品店
北京王府半島酒店首層
金魚胡同8號
4.北京君太百貨
北京市西城區西單北大街133號1樓
5.北京老佛爺百貨
北京市西城區西單北大街110號
6.香奈兒北京王府井腕錶專賣店
王府井大街225號
北京王府井百貨,首層
7.北京百盛復興門店
北京市復興門內大街101號
8.北京新世界
北京市崇文區崇文門外大街3號
9.香奈兒北京國貿店
中國國際貿易中心國貿商城首層
朝陽區建國門外大街一號中國國際貿易中心國貿商城地上一層L109-113號
10.北京燕莎友誼商城金源店
北京市海淀區遠大路1號
11.北京燕莎友誼商城金源店
北京市海淀區遠大路1號
(7)王府井的帽子店擴展閱讀:
香奈兒(法語:Chanel)公司,是由可可·香奈兒在1910年創辦的頂級法國女性知名時裝店,私人公司。
這家小商店開始只是一家帽子店,1912年可可將店搬至內搬遷至位於旺多姆廣場旁邊的31號康朋街(Rue Cambon)。
優雅及有革命性的小黑裙以及廣受歡迎的香奈兒套裝——一個優雅的設計,包括齊膝短裙和干練的短上裝,傳統上用毛線織成,黑色裁邊和金色紐扣,配穿大串珍珠項鏈。
H. 王府井大街在北京的什麼城區
王府井大街,南起東長安街,北至中國美術館,全長約三華里,是北京最有名的商業區。
遼、金時代,王府井只是一個不出名的村落,元代以後,人煙逐漸稠密 ,當時稱之丁字街。明代,這里修起了十座王府,王府井也就初具規模,改 稱十王府街。清代廢十王,改稱王府街或王府大街。1915年,北洋政府 繪制《北京四郊詳圖》時,把這條街劃分為三段:北段稱王府大街,中段稱 八面槽,南段因有一眼甜井,與王府合稱,就成了"王府井大街"。1903年,東安市場成立,老東安市場是北京人最愛逛的地方,1909年出版的《京華百二竹枝詞》中有一首單說它的「新開各處市場寬,買物隨心不費難,若論繁華首一指,請君城內赴東安」。由此足以見得東安的地位。
王府井的日用百貨、五金電料、服裝鞋帽、珠寶鑽石、金銀首飾等, 琳琅滿目,商品進銷量極大,是號稱"日進斗金"的寸金之地。 近年來,王府井發展更快,從南口北京飯店入 街北行,只見牌匾高懸,店鋪森然,人頭攢動,如流水一般,從早到晚,每天進入這條街的中外顧客多達百萬人次。這條大街現在已經擁有了亞洲最大的商業樓宇,密度最大、最集中的大型商場、賓館與專賣店。王府井還是國內商業旅行社聯結最近的大型購物場所,國有品牌、老字型大小最集中之地。這條充滿現代氣息、高品位、高標準的國際化中心商業街,與法國的香榭麗舍大街結為友好姊妹街,使它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百貨大樓、外文書店、丹耀大廈、工美大樓、王府女子百貨商店、穆斯林大廈、新東安市場與盛錫福、同升和、東來順、 全聚德、四聯美發、百草葯店構成了這條810米商氣十足的現代化商業街。
自1996年開始對王府井進行擴建改造,如今投資10億多元改造的王府井大街已重新亮相,東方廣場成為它的另一大景觀;老北京一條街也從首層移至地下一層,營業面積由500平方米擴大到2700平方米,完全仿照明、清的建築風格設計裝潢,共有自然店鋪40家。這條街的一大特色是集中了一大批中華老字型大小名店。內聯升、步瀛齋的鞋,盛錫福、馬聚源的帽子,瑞蚨祥的絲綢,王麻子的剪刀,戴月軒的湖筆徽墨,汲古閣的古玩玉器,元長厚的茶葉,稻香春、桂香村、祥聚公的糕點,全聚德的烤鴨,六必居的醬菜和天福號的醬肉以及傳統小吃和紅螺果脯等,在老北京一條街都有店鋪。
王府井就是王府井,老井如同聚寶盆,它在京城商圈的特殊位置,其他商業街無法取代。來北京還是去趟王府井吧!
像埃菲爾鐵塔和香榭麗舍大街一樣,北京王府井商業大街早已經名聲在外了。而對於眾多的國人來說,到北京一趟,逛王府井和爬長城一樣,是必不可少的日程。不知從何時起,旅遊、購物都不再擠到擁擠的市中心去了,居住地附近的各種檔次的商場商廈、超市,使人們享受到了物質豐富的商品經濟社會的好處。王府井大街幾乎成了人們談起物質貧乏時代的代名詞,王府井大街在北京人、在中國人的心目中變得越來越模糊了。於是,王府井大街決心改變自己的面貌了,自一九九二年起王府井就開始悄悄地改變著自己的面貌,而九九年的八月,在經歷了「八年抗戰」之後終於以嶄新的面貌和世人見面了。
王府井大街的整治規劃,將其定性為「北京商業第一街」,商業風格以「現代」、「新潮」為主,整治改造後的王府井大街,從金魚胡同到與長安街相界的南口,八百一十米長略呈波浪型的大街兩側分布著十二個大型商場,除原有的百貨大樓、工藝美術大樓、穆斯林大廈、外文書店、協和商場、新東安商場外,還新建了百貨大樓新樓、東華服裝、明輝大廈、好友世界、丹耀大廈、東方廣場等六個大型購物娛樂商務綜合性商廈,大型商場一條街的格局在北京可謂是獨一無二的。
步行在王府井大街的人們可以看到,八百一十米長的主街寬敞平坦,紅色的花崗岩鋪成的地面干凈整潔,路面上沒有了馬路牙的隔斷,以前空中密如蜘蛛網的電線也全部在人們的視線中消失,轉入了地下。走在王府井大街上會讓人感到設計者無微不至的關懷,累了,街上有獨立的座椅,可以讓你隨時坐下來休息;想打點話,大街兩側九組十八個的IC卡電話亭會方便你與朋友聯絡;每隔四十米一個的垃圾桶讓你可以隨時處理掉手中的垃圾;想問路,街上的大小指示牌會為你指點迷津。
如今這條充滿現代氣息、高品位、高標準的國際化中心商業街,與法國的香榭麗舍大街結為友好姊妹街,使它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百貨大樓、外文書店、丹耀大廈、工美大樓、王府女子百貨商店、穆斯林大廈、新東安市場與盛錫福、同升和、東來順、 全聚德、四聯美發、百草葯店構成了這條810米商氣十足的現代化商業街。
錯落有致、裝修獨特的一個個店面,聚來了上百家國內商號和海外知名品牌。琳琅滿目的商品, 栩栩如生的雕塑使這條有著700年歷史的老街重喚青春,使每天50萬人匯集到這里,爭相一睹她那迷人的魅力。
寸金之地」王府井
王府井指的是王府井大街,南起東長安街,北至中國美術館,全長約三華里,是北京最有名的商業區。王府井的日用百貨、五金電料、服裝鞋帽、珠寶鑽石、金銀首飾等,琳琅滿目,商品進銷量極大,是號稱「日進斗金」的寸金之地。新中國成立以後,人民政府對王府井大街進行了整頓和改造,繼承並發展了傳統的經營特色,興建了一些大型的商業設施,形成了以東風市場和百貨大樓為主體的繁華商業區。近年來,王府井發展更快,從南口北京飯店入街北行,只見牌匾高懸,店鋪森然,人頭攢動,如流水一般,從早到晚,每天進入這條街的中外顧客多達百萬人次。現在,王府井大街整飾一新,以嶄新的面貌迎接中外客人。
這是一條近百年發展起來的商業街區。解放後又有了巨大發展。路西有全國聞名的北京百貨大樓,路東有著名的東安市場,這條街上還集中了解放後陸續修建的許多大型專業商店,有全國最大的工藝美術商店、全國最大的新華書店、外文書店、全國規模最大的中國照相館以及利生體育用品中心、醫葯器械商店、王府井購物中心、穆斯林貿易大廈等。全國著名的四聯、美白特級美容美發廳都在這條街上。這里還匯集了北京烤鴨店、五芳齋、全素齋、浦五房、東來順等各具特色的著名餐館和食品店。最近修建的麥當勞快餐店及國際快餐城也己開業。王府井還有不少老字型大小和有經營特色的新興商店,如盛錫福帽店、同升和鞋店、新世界絲綢店、藍天服裝店、雷蒙西服店、建華皮貨店、亨得利鍾錶店、大明眼鏡公司、新中國婦女兒童用品商店、東華服裝公司、百草參茸葯店、碧春茶葉店、汲古閣文物店等。這些不同行業的商店各以獨有的經營特色而贏得聲譽。王府井大街東側聯結著繁華的東安門商業街和東黃城根市場街,使得這一商業街區熱鬧非凡。
王府井,中國第一街
王府井北起東四西大街,南至長安街,全長不過1000多米,卻是著名的「中國第一街」,也是觀光客到北京的必游之地。1999年,王府井大街金魚胡同到東單三條路段被規劃成步行街,並和巴黎著名的香榭里舍大道結為姊妹街,從此在夏天散放著露天咖啡座、舉辦啤酒節的步行街,就成為一種對歐陸的模擬和想像。
如同外灘是上海的建築展覽館,匯集在王府井大街的各式百貨公司,也像堆積在不同岩層的化石般,展現了北京不同時代的消費景觀。
不過北京人更為鍾情的可能是1955年開業的北京百貨大樓。在過去物質缺乏的年代,到被譽為「新中國第一店」的北京百貨大樓購物,就像到鄰近的北京飯店用餐一樣,是少數脫離生活常軌而必須極其慎重乃至滿懷期待的盛事,因此北京百貨大樓之於北京人,就像錦小路市場之於京都人一樣,充滿著年節歡樂的象徵,即便東方廣場如何新穎氣派,依然不能取代北京百貨大樓在北京人心目中的位置。
其實若要說歷史悠久,東安市場才真是當之無愧。清朝光緒29年,為了整頓東安門外大街的市容,清政府將附近商販聚集在廢棄不用的八旗兵練兵場,從而形成東安市場,也是王府井日後成為商業街的起點。現在重建的新東安市場當然不復舊時面貌,但是在老一輩文人的隨筆雜憶中,依然可見老東安匯聚著吉祥戲院、書店、餐館、小販的熱鬧景象。當年在東安市場的商鋪現時多半不在,只有位於五樓的東來順,地下一樓的老北京一條街、中華老字型大小一條街,與安放在新東安門前唱戲、剃頭、拉黃包車的塑像,留下幾許過往的線索。
有時歷史玩弄的把戲並不是消失或遺忘,而是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讓某些東西存在。其實王府井最有歐洲風情的不是步行街,而是從1655年便矗立在這里,其後因地震、大火而多次改建的天主教堂「東堂」。現在「東堂」還是有固定望彌撒的時間,不過因為它古典的歐式建築風格,使得這里成為拍婚紗照的絕佳地點,腦筋靈活的婚紗照業者,乾脆在「東堂」外面放置一輛粉紅色的古董車充當背景,這種宗教殿堂與香車美人結合的景象,就像德高望重的老人佩戴粉紅色領結一樣,具有令人驚奇的喜感。
王府井的得名,據說是因為這里有王府還有水井。曾被湮埋的水井在1998年整修道路時重見天日,就位於步行街北端路西處。其實現在的王府井大街,曾被切割成三段,從東四西大街到燈市口大街稱為王府大街,燈市口西街到金魚胡同稱為八面槽,金魚胡同到長安街為王府井大街,「文革」時將這些路合並稱為「人民路」,1975年更名為王府井大街。在袁世凱時代,王府井大街一度變成莫里遜大街,據說原因是這位英國記者曾撰文吹捧袁世凱,為了酬謝他,莫里遜所居住的王府井大街就改為莫里遜大街了。現在從老照片中,還可以看到莫里遜和他的中國僕人在住所前的合影,當然這個位於北京百貨大樓南側的宅子,如今已片瓦不留了。
不論是精神食糧或口腹之慾,王府井一應俱全。想要買書,可到王府井書店搜羅所需,喜歡嘗鮮可到王府井小吃街與東華門小吃街,幾個攤子下來,絕對酒足飯飽。這時再到東堂走走,便已是閑適充實的一天。
王府井大街和莫里遜大街
宋衛國
南有「南京路」,北有「王府井」。這一南一北兩條商業街交相輝映在中華大地上。兩條大街都是老字型大小林立的著名商業街。上海曾經是「十里洋場」、「冒險家的樂園」,有許多洋路名不奇怪,因為當年殖民者設立租界的原故。如淮海路解放前叫霞飛路,名源於一戰時的法國將軍霞飛,又如百老匯路、西華德路等等。
但是,如果你走在北京街頭,有外國人問起「莫里遜大街」在哪裡?你會知道嗎?這個所謂的「莫里遜大街」大多數中國人未必知道,她在外國可是大名鼎鼎。她不是別的什麼地方,就是我們北京人引以為豪的「中華第一商業街」王府井大街。
王府井大街的名稱曾幾經更迭,在清代叫王府大街。北洋政府時期把整條大街分成了三段,起了三個地名。南段叫王府井兒,中段稱八面槽,北段為王府大街。
既然王府井是中華第一街怎麼會起一個洋名?提起「莫里遜大街」的由來,就不能不提叫莫里遜的澳大利亞籍英國人。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莫里遜擔任英國《泰晤士報》駐京記者,他住東交民巷,後來他於1902年,用750英鎊在王府井大街置辦了一處房產。
莫里遜在1912年受聘擔任袁世凱的政治顧問。
袁世凱為復辟帝制授意楊度、孫毓筠、嚴復、劉師培、李燮和、胡瑛組成所謂「籌安會」,充當帝制運動的吹鼓手。有個美國人古德諾為袁世凱當皇帝搖旗吶喊並寫了一篇文章《共和君主論》鼓吹帝制適合中華五千年之傳統。
莫里遜作為顧問也為了袁世凱一圓皇帝夢四處奔波,出謀劃策。袁世凱當上皇帝之後,當然不會虧待這位居功至偉的洋顧問。於是,把王府井大街改名「莫里遜大街」來嘉獎莫里遜,並立上英文的路牌。不過任何逆歷史潮流的舉動都要被歷史的潮流所淹沒,袁世凱這個短命的「洪憲皇帝」只當了八十三天就一命嗚呼。莫里遜在1919年還曾作為北洋政府的代表出席過「巴黎和會」。
後來,這個所謂的「莫里遜大街」也漸漸地被風化於歷史的塵埃之中,無人提起了。時至今日,大多數人根本不知道王府井大街還曾經有個洋名字。如今,北京人一提「王府井大街」就充滿了自豪感。中國的街名還是中文名好。不過,這個「莫里遜大街」的確也目睹了那段受外人欺凌,積貧積弱的近代史,畢竟這樣的日子也一去不復返了。
清晨,一縷縷的晨曦又一次沐浴著酣睡的王府井大街,似乎要輕輕地喚醒她。北京的天,碧空如洗,天淡雲閑,伴隨著一如既往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那親切、熟悉的聲音再次飄揚在北京的上空,王府井大街又要開始新的繁忙充實的一天。王府井大街曾經背負著昔日的滄桑,也必定會見證著中國走向繁榮昌盛的輝煌。
地名的來歷
隋朝燕王府,北平王羅藝之帥府」就在這里,至今仍有帥府園之稱。羅藝是《隋唐演義》小說中羅成的父親,唐高宗封羅藝為燕王,總管幽州,在此建有燕王府。 至明代,隨著紫 禁城的興建,不少達官貴人在此修建王府,所以據《明成祖實錄》載,這里被稱十王府、王府街,民國時期,帝王時代結束,百姓漸漸淡忘了這些,在當時,百姓最主要的看重是吃喝住行,那時候的北京,老百姓打不起井,一般的井打出的水都是苦澀的,只能用做洗衣服、蒸飯,而飲用水都是去賣,在電視上我們也經常看到推著水車賣水的人,其實賣的水也不過是相比之下苦澀味道淡一些而已,而王府街旁西側有一口遠近聞名的優質甜水井,名為甜水,其實就是無色無味,相對來說,王府井的地名也就因此而得。
I. 北京王府井大街上有一家帽子店叫什麼
應該叫盛錫福吧,那是北京的百年老字型大小,裡面的帽子價格都不低。祝你好運咯~~
J. 李寧線下實體店有賣帽子的嗎
李寧線下實體店有賣帽子的。
李寧,是「體操王子」李寧在1990年創立的專業體育品牌。
李寧公司擁有完善的品牌營銷、研發、設計、製造、經銷及銷售能力,以經營李寧品牌專業及休閑運動鞋、服裝、器材和配件產品為主,已在中國建立龐大的零售分銷網路和供應鏈管理體系,並持續加碼電商陣地、構建電商生態。李寧公司於2004年6月在香港上市(股票編號:02331.HK)。
首家李寧運動時尚店於2017年7月22日落戶北京王府井步行街,銷售李寧核心品類的當季專業運動裝備及運動時尚產品。該店由義大利著名設計事務所量身打造,門店設計簡約時尚,與李寧常規店相比,時髦了不少。
進入2019年,李寧大力推進高端大店策略,李寧時尚店在全國開店已將近100家,潮流屬性進一步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