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裝市場增長勢頭強勁
「感覺小孩的服裝比大人的還要貴,但該買的還是要買。」日前,在烏魯木齊市時代廣場挑選童裝的市民劉女士感慨地說,「價錢不是首先考慮的,面料、款式等才是首選。」
我國的童裝行業發展的較遲,但近年來,隨著二孩政策放開以及人們消費水平的提升,品牌童裝企業更是迎來了發展的機遇。
自2008年開始,我國童裝行業保持持續高速增長態勢。受益於我國消費升級與二胎政策紅利。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高端童裝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中國童裝行業市場規模已達722億元,並呈現出逐年增長態勢,2012年中國童裝行業市場規模首次突破千億元,截止至2017年中國童裝行業市場規模增速更是創下近六年來新高,市場規模達到了1796億元,同比增長14.3%。初步測算2018年中國童裝行業市場規模將突破2000億元,達到2058億元左右,同比增長14.6%。
2008-2018年中國童裝行業市場規模統計及增長情況預測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備註:2010年市場規模增速為10.5%)
童裝消費需求進一步釋放
「六一前夕銷量特別好,很多款式都賣斷貨了。」烏魯木齊市時代廣場一家童裝專賣店的促銷員告訴記者,「接下來暑期又快到了,應該又會迎來銷售高峰,這幾天我們門店在忙著補充貨品,還將推出不少促銷活動。」
「原來大家並不看好童裝,從事該行業的人也不多。之前增長可能在20%左右,從2016年開始,增長速度相當快,到今年年底,我們的增長量應該會達到50%。」福建晉江專業從事童裝生產的一家服裝企業負責人陳明表示。
近年來,我國童裝行業實現快速增長,鼓勵生育政策使童裝消費需求進一步釋放。2017年中國童裝市場零售規模達1597億元,同比增長9.76%,近五年復合增速8.23%,而整體服裝行業零售規模2017年同比增長僅1.36%,童裝零售額增速明顯高於整體服裝市場。
「二胎政策的放開,讓市場的規模進一步增大,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遇。」陳明說。
有數據顯示,近年來,兒童業在購物中心所佔的比重從2012年的8%已提升至2017的20%。2013年獨生子女政策開放二胎後,2014年中國新生兒出生率開始回升,隨著鼓勵生育政策的不斷推行,未來新生兒數量有望進一步增加,童裝消費需求將進一步釋放。
「小孩子身體長得比較快,大多衣服只能穿上一季,就穿不下了。」采訪中,大部分家長表示,童裝消費相比成人服裝具有替換頻次高的特點。
從投資者關注的業績來看,童裝板塊相關上市公司股價表現較好。近期A股市場上涉及童裝的上市企業相繼發布了2019年一季報。其中,安奈兒2019年一季報凈利潤4692.88萬元,同比增長30.01%;起步股份2019年一季報凈利潤4660.85萬元,同比增長47.63%;森馬服飾2019年一季報凈利潤3.47億元,同比增長11.6%。
新一輪消費升級推動品牌化發展
「價格不是問題,最重要的是質量和款式。」采訪中,不少家長都持這樣的觀點。
據了解,80後、90後的年輕一代父母逐漸成為童裝消費的主力軍,他們對童裝的面料、設計等都更為注重。新的消費觀念不僅促進童裝消費規模的快速增長,也對生活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過去幾年童裝產品同質化、消費場景單一化的現象比較普遍。但隨著90後進入婚育高峰期,有著更高審美要求的年輕父母們,對童裝有了更多不同場景的需求。」陳明說,新一輪的消費升級,對童裝生產企業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挑戰,必須抓住消費趨勢的變化,加大研發設計的力度,讓童裝的風格更具場景化。
福建一家童裝生產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2015年之前大量的三四線城市以下的消費者市場,對於童裝的購買都是去輕紡市場、服裝市場來完成的。但在這幾年,對品牌的要求更高了。
在互聯網時代,網上購買衣服已經成為很多人的選擇,服裝商場也變得冷清。但記者在烏魯木齊多個商超走訪發現,童裝銷售處人流量都比較多,特別是一些品牌童裝,前來試衣服的小孩子更多。
據了解,對童裝市場而言,具有綜合消費體驗的購物中心是童裝銷售的重要渠道,「讓孩子在購買過程中享受體驗的快樂感覺,特別穿上新衣服的新鮮感是無比快樂的。」烏魯木齊市民主路上一家商超的負責人表示。
正是看到童裝的發展前景,如今越來越多的國內外服裝品牌開始進軍童裝市場。目前,中國童裝行業角逐者主要來自浙江、福建、廣東,約20多個童裝品牌。
高端童裝行業有待發展
據了解,童裝市場的受眾主要是0~16歲年齡段人群,按價格劃分為高端、中端和低端市場。我國童裝行業起步較晚,目前正處於成長階段,具有市場需求增長迅速、成長空間加大等特點。但是真正意義上的國產品牌尚沒有形成,高端市場長期由國際品牌主導,國內缺乏知名大牌。
「童裝企業的規模普遍不大,貼牌、雜牌、無牌工廠仍然較多,以及童裝企業的設計人員嚴重缺乏,企業之間的同質化競爭比較嚴重等一系列問題。」陳明表示,「傳統童裝品牌面臨著不小的壓力,不少成人品牌延伸到童裝領域,成人品牌的童裝業務來勢洶洶,童裝品牌受到不小的沖擊。」
在浙江省湖州市織里鎮,聚集了近1.3萬家童裝生產企業、7000餘家童裝電商企業。從最開始只供線下渠道到藉助淘寶等電商渠道,2017年,織里童裝的線上銷售額高達70億元。在青島,即墨區政府此前宣布,該區將與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共建世界級童裝產業集群先行區,爭取用5~10年時間,將即墨打造成全國首個世界級童裝產業集群。
中國童裝市場的集中程度遠遠小於英美等其他發達國家,仍有較高的增長空間。童裝市場份額呈現分散化特徵,單個品牌的市場佔有率和競爭力有限。中投顧問的報告顯示,國內童裝前十品牌的市場佔有率總和為11.3%。
這也給了中小企業一些競爭機會。「高端童裝行業還沒有形成強勢領導品牌,市場集中度比較低,童裝行業已然成為我國服裝業的最後一塊蛋糕,誰都有可能成為童裝市場的領導者。」前瞻產業研究院在報告中分析。
「童裝的最終購買決策者歸根結底並不是孩子本身,而是他們的父母。父母的個性化審美也會投射到孩子身上,孩子穿什麼往往會彰顯家庭品位。因此,越來越多的年輕父母不再對性價比敏感,而是更看重品牌、設計感和個性化。」業內人士說。
❷ 國內的校服行業發展的怎麼樣
不請自來,但是干貨滿滿~
一、服裝行業市場規模
中國居民消費能力穩步提升,2018年,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其中,服裝消費支出達1289元。
中國服裝市場2018年GMV達2萬零774億元,同比增長率達7.8%,增長率達到峰值。受消費升級和本土消費者生活水平提 升、收入增長影響,2019年、2020年GMV繼續上漲。
就服飾類目來看,女裝一直是中國服裝市場中份額最大的子版塊:始終保持領先份額,保持較高市場容量。
受到疫情影響,2020年1-6月,服裝行業規模以上(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企業13145家,累計實現營業收入5776.34億元,同比下降16.39%,降幅比一季度收窄7.07個百分點;利潤總額235.32億元,同比下降27.34%,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6.16個百分點;營業收入利潤率為4.07%,比上年同期下降0.62個百分點。(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中國海關)
❤️完整版報告,點擊下方卡片免費領取↓↓↓
點擊免費領取《服裝行業報告》
二、女裝行業市場規模
在市場飽和的影響下,女裝市場雖然保持銷售總量名列前茅,但市場逐年有所下滑。
2016年下半年至2018上半年,女裝保持了平穩增長的趨勢。2018年下半年起,越來越多傳統品牌和淘品牌紛紛入局社交電商,基於「小程序+品牌」裂變式運營迎來第一個爆發期。2019年社交直播電商為女裝提供 了更完善的「種草式」交易路徑,為2019年保持增長提供了基礎。
藉助社交生態的高頻觸達特點,圖文、視頻、直播等多種形式的用戶心智培養,社交電商在用戶的觸達、復購 以及轉化上具有先天優勢,有贊類目整體的購買轉化率均值為7.0%。女裝類目以6.6%的購買轉化率低於均值, 社交種草式運營能力整體偏弱。值得注意的是,在直播環境「試穿+講解」場景下,女裝直播轉化率高達 21.2%,遠高於其他類目。
從女裝的出貨渠道來看,2019年女裝商家在直播平台上快速增長,半年內直播渠道滲透率上升至11%,高出大盤均值2倍以上。
另外女裝商家在小程序的滲透率上,反應速度快於整體大盤,2018年整體超出大盤並在2019年繼續保持。
三、女裝用戶分析
從用戶消費偏好來看,傳統上下裝仍然占據主要的消費市場,佔比高達62%。但配飾類和基礎款內衣類在社交電商環境下逐年有上升趨勢,值得關注,主要原因為該品類適合社交裂變和分享。
女裝細分品類中,銷量佔比前三名的是T恤、毛針織衫、休閑褲;銷售額佔比前三名的是羽絨服、毛呢外套、連衣裙。
數據來源:CBNDate消費大數據
健身、工作、婚禮是推動線上女裝消費的三大場景。
女裝行業主要消費增長驅動力來自中產階級和年輕群體。年輕人樂於為開學畢業或各類節日精心准備,新中產則更加在意職業與聚會場合的著裝,商家可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場景化的消費體驗。
有贊女裝下單用戶連續三年環比增長20%以上,呈現爆發式增長,購買力最強的省份為廣東省,銷量佔比達11%。
晚上8點是女裝下單的高峰期,訂單數高於大盤訂單數14%以上。
數據來源:CBNDate消費大數據
年輕人與新中產每年購買5種或以上不同產品的人數佔比均高於整體人群,商家可拓充女裝服飾品類
年輕人與新中產的女裝 「種草渠道」逐漸從傳統電商平台傾斜至社交電商平台,社交電商平台的交易佔比逐年擴大,且利潤率相比傳統平台電商高出 25~30%,市場藍海潛力巨大。
四、服裝行業痛點
1)、傳統品牌/門店商家
2)、傳統電商平台賣家
3)、時尚內容媒體/KOL
以上。
❤️完整版報告以及高清大圖,點擊下方卡片免費領取↓↓↓
點擊免費領取《服裝行業報告》
了解更多點擊:《2021年服飾行業私域洞察報告》
❸ 中國童裝基地有哪些地方
中國童裝主要生產地區分布:三大童裝產業區
浙江省湖州市織里鎮(吳興區)是浙江湖州太湖之濱的一個小鎮,如今匯集了12萬人從事童裝及相關產業,企業數量已達到6000家左右,年生產量高達2.6億件(套),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23%,成為全國最大的童裝生產基地,其產業規模在全國童裝集聚地中是最大的,被譽為『中國童裝之都』。2005年織里童裝的銷售額達58億元,在全國童裝市場的份額進一步加大,總產值約佔全國童裝產業三分之一強,許多童裝已經銷往歐洲、東南亞等地區。
廣東省佛山市環市鎮以朝安路環市童服城為中心,在這個距廣州二十公里、面積十五平方公里的區域內,開設了二千三百多家童裝企業,集中了全國四分之一以上的童裝品牌及企業,產品暢銷歐美、中東、東南亞及全國各地。目前,環市鎮童裝年產量達1.7億件(套),。形成了童裝設計、加工、生產、物流等完整的產業鏈,以及聯動互補的童裝產業集群。
鳳里是「中國休閑服裝名城」——福建省石獅市的中心街道之一,是石獅市的發源地。它位於市商貿中心區域,面積3.2平方公里,80年代風靡全國的「石獅服裝大排擋」大多設在這里。鳳里「童裝基地」規模效益逐漸形成,規模效益逐步凸顯。目前,鳳里轄區童裝企業呈現產銷兩旺的喜人形勢,預計今年鳳里轄區500多家童裝企業可生產童裝6000萬套(件)。
❹ 目前中國的童裝市場有哪些發展空間,你們怎麼看呢
在優生優育理念的不斷普及和強化的背景下,我國兒童人均童裝消費支出持續上升,增速遠高於人均消費支出增速和人均衣著消費支出增速,消費者對其支出意願的逐漸增強勢必帶動童裝市場的快速發展。我國童裝行業品牌化起步晚,從產業周期看,行業仍處在成長期階段,近年來其發展迅速,占整體服裝市場的比例在逐年提升,是目前服裝行業極其重要的增長力量,尤其是近幾年該行業的市場規模實現了快速擴容。隨著童裝消費支出的不斷增加,未來童裝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童裝市場份額方面,品牌排名第一的巴拉巴拉公司市場份額最高,市場份額只有5%左右。國內其他童裝品牌都在1%左右,甚至市場份額都不到1%。由於童裝市場品牌集中度較低,主導品牌市場份額較小,童裝市場仍處於多品類擴張、渠道品牌化趨勢和風格細分階段。隨著童裝行業的不斷發展,市場集中度會逐漸提高。因此,優秀企業面臨的發展機遇不僅僅是整體市場規模的延續,更是市場份額的提升。
❺ 童裝行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據權威機構統計表明,中國高端童裝市場規模擴張速度快於整個童裝市場,並且二胎政策的開放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童裝行業的需求。通過從供給端與需求端對高端童裝行業進行分析發現:中國高端童裝製造行業的每年新增的企業數量十分可觀,這為市場提供了足夠的商品;中國兒童人均童裝消費金額也在逐年增加,並且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父母願意消費高端童裝,這一趨勢從高端童裝在童裝行業越來越高的佔比可以看出。
童裝與高端童裝行業當前市場規模及增速理想
根據Euromonitor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2019年中國童裝市場規模增長,增長率呈波動上升。在2019年中國童裝市場規模達到2391.5億元,同比增長了14.6%。
——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服裝行業產銷需求與發展前景預測分析報告》。
❻ 加盟品牌童裝店市場前景好不好
童裝行業基本概況
兒童服裝簡稱童裝,指適合兒童穿著的服裝。童裝按年齡段可以細分為嬰兒裝、幼兒裝、小童裝、中童裝、大童裝、少年裝等。當前,我國嬰兒裝、幼兒裝、小童裝和中童裝發展已初具規模,產業層次分明,細分行業擁有各自的領軍企業,品牌數量相對較多,競爭較為激烈。
嬰兒潮推動
截止至2017年末,我國0-15歲人口為24719萬人,占總人口比重17.8%,同比增長1.15%.
中國童裝市場規模分析預測
2015年末我國0-15歲的人口約2.42億人,童裝是嬰童消費主要產品。隨著二胎開放和消費升級,未來中國童裝市場規模將不斷擴大,且保持著較高的增長率。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高端童裝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童裝市場規模約為1164億元,2013年我國人均童裝消費金額僅為13.8美元,遠遠低於日本(66.3美元)、美國(90.7美元)與英國(137.2美元)市場消費情況,我國童裝市場仍存在較大的成長空間。預計到2018年童裝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660億元。
童裝行業市場集中度走勢分析
我國童裝行業集中度逐漸提升,龍頭競爭優勢凸顯。2017年,我國童裝品牌CR5、CR10分別為8.5%、14.9%,較 2012
年分別提升2.1pct、3.5pct,集中度穩步提升。其中巴拉巴拉一枝獨秀,2017年市佔率達5%,相比於2012年提升2pct,與其他品牌的差距進一步拉大。2017年,Adidas
Kids、小豬班納、安奈兒、嗒嘀嗒分別以1.1%、0.8%、0.8%、0.8%的市佔率位列2-5 名,相比於2012年,除Adidas 市佔率提升0.4pct
外,小豬班納、安奈兒、滴答滴12-17年間市佔率皆下降0.1pct。
2018年Q1童裝行業各品牌銷售額統計分析
在2018年Q1童裝行業銷售額排行榜TOP10中,排名第一的是巴拉巴拉,2018年第一季度銷售額為2.58億元,同比增長68%,銷量為271萬件,件單價為95元,同比下降3%;排名第二的是DAVE&BELLA,第一季度銷售額為1.30億元,銷售額同比增長118%,銷量為119萬件,件單價為110元;南極人排名第三,2018年第一季度銷售額為1.16億元,同比增長145%,銷量為283萬件,件單價為41元,同比增長12%。
時尚潮牌大受歡迎的同時注重童真性
時尚需要從小培養。這是很多商家提出的口號。80後、90後父母占市場消費主體,其時尚化、個性化的需求,以及對健康舒適意識的增強對童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童裝中設計元素與時尚趨勢結合,各種時尚元素也將被拿來組合運用。設計師品牌、童裝雜志等必將應運而生。童裝在設計上緊跟潮流趨勢的同時,使兒童看起來跟小大人一樣,豹紋、高腰、蕾絲等大量運用使孩子們失去了該有的童真感。在未來的設計中,應強調童趣,考慮到孩子的生理、心理。重返童真、尋找童趣可能是設計發展的趨勢。
智能科技將大量運用到童裝行業
近年來,在大數據、物聯網、技術創新等的影響下,智能可穿戴設備從手環、手錶延伸到智能服裝。縱觀國內外,各種不同功能的智能服裝先後推出,能搜集身體指標的生物技術襯衫、變色T恤、可充電牛仔褲,可吸汗、恆溫運動服……智能科技化將是童裝行業的一個亮點。另外,科技的發展,使許多高科技的綠色環保材料逐漸登陸市場,吸汗、透氣、無刺激性、甲醛含量少成為童裝市場主流。
童裝走向高級定製
童裝的消費主體是父母,父母自己接受服裝定製,也會接受孩子的衣服定製。童裝定製較成衣更張揚個性,獨一無二,也更能滿足對舒適、合體著裝的要求。
線上線下渠道融合成必然趨勢
互聯網流量紅利已漸漸消失,電商運營成本增加,線上銷售業績增長放緩,單一網路渠道發展的增量空間有限,線上線下融合布局全渠道發展已是必然趨勢。線下消費體驗和線上購物便利將成為童裝新零售方向。
❼ 為什麼現在的小孩子的衣服,都特別貴
「現在隨隨便便一件童裝就要幾百元錢,有的甚至上千,比成人衣服還貴,孩子長得快,買這么貴的真有點心疼」,有家長這樣吐槽。網上也有不少網友在探討「童裝為何這么貴」。童裝高端化、成人化的趨勢也愈發明顯,價格也隨之水漲船高。
隨著「80後」甚至「90後」開始為人父母,潮孩兒概念也隨之誕生。如今的童裝就是迷你成人版。消費升級主導下的童裝變革,使童裝這門生意不再是「兒戲」。許多快時尚品牌、奢侈品牌、運動品牌和設計師品牌紛紛瞄準了童裝線。
由於具備市場大、佔有率低,加上童裝消費頻次比成人裝高、毛利高等特點,越來越多的成人品牌開始布局童裝線。目前,國內童裝市場主要被四類成人品牌「分食」:一類是以優衣庫、ZARA、Gap等快時尚品牌為代表的童裝線,這類童裝售價相對低廉,是父母眼中的性價比之王。第二類是以耐克、阿迪達斯、FILA等運動品牌為主的童裝,屬於中檔價位。第三類是設計師品牌童裝,以江南布衣旗下的jnby by JNBY、拉夏貝爾的童裝子品牌lachapellekids為代表,這類童裝有較強的設計感,時髦且更為成人化,因而在價位上也更高,通常在數百至千元不等,屬於中高端童裝。第四類則是以Dior、Gucci、Burberry為代表的奢侈品牌童裝,這部分童裝由於「星二代」的頻頻帶貨,也有一定消費人群。
從去年開始,成人品牌在童裝線的競爭開始加劇。休閑服飾品牌森馬出手並購法國童裝集團Kidiliz、國內童裝品牌Cocotree等,擴充童裝業務線。森馬表示,品牌合作與電商渠道將是未來童裝線的兩大發展重點。安正時尚也於今年2月推出全新童裝品牌,主要針對0-14歲嬰童市場。美國快時尚品牌Gap也在不久前收購金寶貝旗下高端童裝品牌Janie and Jack,Gap的收購行為被業界普遍認為是快時尚品牌向高端童裝領域發力的訊號。
運動品牌方面,安踏、李寧等都已拓展童裝品類,如安踏有安踏兒童和FILA KIDS,李寧有自營童裝品牌李寧YOUNG。
設計師品牌近年切入童裝領域的也有不少。僅江南布衣就將童裝和青少年分別設立了品牌jnby by JNBY和蓬馬,對童裝布局進一步細分。
❽ 教育行業在大數據方面的現狀
學習層和教學層為主要應用層次
教育大數據在應用層次上可為學習、教學、研究、管理與政策五大層次。學習層與教學層需求著眼於適應性學習;研究層需求著眼於發現教育教學規律;管理層需求著眼於精細管理和科學決策;政策層需求來自獲得機制設計依據。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全球教育大數據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❾ 現在童裝行業的痛點是什麼
兒童服裝簡稱童裝,指適合兒童穿著的服裝。按照年齡段分包括嬰兒服裝、幼兒服裝、小童服裝、中童服裝、大童服裝等。還包括中小學的校園服裝等。按照衣服的類型分為:連體服,外套,褲子,衛衣,套裝,T恤衫,鞋等。
童裝衣服的料子要求比成人高,既要好看,穿著又要舒服,關鍵還是童裝質量要有保證,不能損害兒童健康,這是每位家長都很關注的一點。
童裝涵蓋了0-16歲年齡段人群的全部著裝。童裝市場根據年齡段細分為嬰兒裝、幼兒裝、小童裝、中童裝、大童裝、少年裝等;根據童裝的價格、材質、功能、質量及設計細分為高端童裝市場、中高端童裝市場及低端童裝市場。
童裝行業處景氣發展階段,增速較高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高端童裝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童裝市場規模約1450億元;預計2016-2021年童裝行業復合增速約6.3%,快於整體服裝市場4.6%的復合增速,判斷童裝仍處於景氣度較高階段,行業長期向上趨勢不改。
小童裝增速快於整體童裝市場。2016年,小童裝(0-3歲)和大童裝(4-14歲)的行業規模分別為273億元、1177億元(佔比81.16%)。從增速來看,2013年二胎政策放開,新生兒數量逐漸增加,導致小童裝增速出現拐點式上升,2016年小童裝服飾零售額同增12%,
高於大童裝增速(5%)。隨著新生嬰兒成長,未來有望傳導至大童裝。
中國童裝人均消費額
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童裝人均消費額仍落後較多。2016年我國童裝人均消費額僅為16美元,約為日本人均消費的1/4,英國人均消費的1/8。近年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斷提高,生活消費水平也隨之提升。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顯示,8090後占育兒群體的比例已超85.9%。該類人群多為獨生子女,成長於相對優越和寬松的經濟環境中,對生活品質有一定追求,並且保有優生優育的育兒觀念。中國目前主流的4+2+1家庭結構為兒童消費支出提供了兩代人財富積累的基礎,童裝作為兒童消費中佔比相對大的品類,將受益於本次消費升級。
童裝行業發展痛點分析
景氣度高、處於快速成長期的童裝行業吸引了眾多服裝企業的目光。除了專業童裝品牌接二連三的涌現,運動體育品牌、快時尚品牌、休閑服飾品牌以及其他成人裝品牌也紛紛加碼兒童市場,加劇行業競爭,形成了目前國內外多品牌混戰的局面。目前我國童裝市場參與者眾多,質量參差不齊,市場仍不成熟,集中度較低。
長期看,相較其他服裝細分行業,童裝對於產品的質量和功能性要求更加嚴格,這一消費特點決定了優秀的童裝企業有望實現品牌沉澱,獲得持續的領先優勢,行業集中度望逐步提升。
短期看,目前仍有很多參與者正在積極進入童裝市場,在未來幾年時間里,行業競爭將會更加激烈,因此短期看龍頭市佔率提升速度可能相對較慢。
中國高端童裝市場發展前景
高端童裝作為童裝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考慮到高端童裝主要由中高端收入家庭消費的現實,中國高端童裝市場的規模也已經超過300億元,童裝市場在未來幾年中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有部分國內企業和國外企業普遍看好童裝市場發展的前景,開始涉足童裝經營。
童裝行業在中國仍處於早期發展階段,行業空間較大,在此階段,規模的增長帶來的先發優勢的確立至關重要。
❿ 童裝行業發展前景怎麼樣
12月23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召開。在本次會議上,將審議"國務院關於提請審議關於調整完善生育政策的決議草案。"人口結構加速老齡化、人口紅利逐漸消退的背景下,越來越多人開始思考只生一胎的計劃生育政策,將不再適應我國國情,取而代之的是"單獨二胎"的新政策。
對於服裝行業而言,最直接的受益對象顯然是童裝業。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高端童裝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前瞻》顯示,我國童裝市場早已超過1500億元的銷售規模,擁有2億元0-14消費群體。
由於我國童裝市場起步較晚,品牌建立時間較短,整體而言童裝市場處於成長期。但隨著我國居民消費能力的提升,長久以來實施計劃生育政策每戶家庭僅有一個小孩,父母相當願意為小孩花錢。加之現在二胎政策的放開,樂觀估計每年將以100-150萬人的速度釋放出兒童市場的一個龐大增量。嬰童人口基數上去,對於童裝市場而言絕對是一個巨大利好。不過,鑒於目前消費水平的企高,較高的通脹壓力,在經濟壓力下可能將有相當一部分比例的家庭選擇不生育二胎。然而,要知道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即使不是大比例的二胎生育人群,只要生育人口基數大,增量嬰童人口規模也是可觀的。
面對服裝業的新盈利增長點,各方紡織服裝企業磨刀霍霍欲在低集中度的高增長行業中贏得先動優勢。森馬服飾未來將提高童裝業務投入、提升其戰略地位;擴充0-3歲嬰童產品線;調整經銷商渠道,增加0-3歲嬰童服裝零售面積。特步管理層也在2013年半年報中表示,看好國內龐大的童裝市場潛力,將繼續擴充"特步兒童"系列,並設有一個專門管理該產品線的獨立團隊。安踏、361度等眾多運動服飾品牌,也紛紛加碼童裝業務。截止至2013年上半年,安踏兒童體育用品店已經達到811家。即使國際高端奢侈品牌如GUCCI、DIOR等也在其品牌旗艦店中專門辟場地,布局童裝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