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路飛爺爺身邊戴帽子拿刀的是誰啊
克比
路飛的朋友,海賊王第一集路飛遇到的第一個人就是他
http://ke..com/view/734694.htm
⑵ 綠的人物 帽子眼睛衣服都是綠色的,拿著三把刀。請問這個是什麼裡面的形象他叫什麼名字
羅羅諾亞·索隆 出自動漫《海賊王》
⑶ 成都街頭制服歹徒的6位英雄找到了,他們當時是如何制服歹徒的
成都街頭制服歹徒的視頻在網路上走紅,不少網友紛紛稱贊制服歹徒的6位英雄,敬佩他們能在危機時刻挺身而出。在視頻中可以看出這6位英雄利用現有的工具,將持刀歹徒制服。
在這場與歹徒的對峙中,只有輔警被歹徒手中的菜刀所傷,輔警的臉部和手臂上都被縫了針,如今還在醫院接受治療,並沒有生命危險。輔警在事後稱,當時心裡只擊掛著周圍百姓的安全,因為歹徒手中有刀,而且情緒失控所以他不得不上前與歹徒周旋,試圖分散歹徒注意力。街頭上輔警和熱心群眾一起將歹徒制服這一幕生打動了每一位中國人。
⑷ 鴉片戰爭期間有哪些英雄人物英雄事跡
1、陳連升(1775—1841)
土家族,湖北恩施人,近代第一位為國捐軀的少數民族將領。1839年1月,陳連升隨同湖廣總督南下廣州禁煙,時常出海緝拿煙販,並與英軍交火,擊沉敵船一艘。
1840年8月,陳連升率5艘戰船、3000水兵與英軍交戰,再次獲勝。1841年1月,英軍進犯虎門,由於琦善拒絕派出援兵,陳連升陣亡,其子陳長鵬身受重傷而投海捐軀。
英軍恨陳連升堅守不屈,臠割其屍,並將坐騎黃驃馬擄去香港,其馬悲憤不已,遙望大陸絕世而死,時人稱之為「節馬」。
2、關天培(1781—1841)
字仲因,江蘇淮安人,出身武職世家,歷任把總、千總、守備、參將、副將、提督等要職。提督廣東期間,全力支持林則徐的禁煙運動,時常派遣軍艦出海緝私,繳獲鴉片。
1841年,英軍出動戰艦10艘、汽船3艘,並配有登陸部隊,進犯虎門炮台,遭到關天培反擊。虎門炮台即將陷落之時,英軍司令向其發出最後通牒,令他放棄虎門,遭到拒絕。
英軍攻入炮台時,身受10餘處傷的關天培依然坐鎮指揮部隊還擊,後被槍彈擊中,以身殉職。
3、葛雲飛(1789—1841)
字鵬起,浙江蕭山縣人,武舉出身,歷任游擊、參將,官至定海總兵。1840年底,英國遠東軍隊進犯定海、寧波、鎮海。
葛雲飛辭別母親,奔赴前線,主張「先守後戰」。1841年9月,英國撕毀條約,再次進犯定海,遭到葛雲飛奮力還擊,被擊毀軍艦兩艘。
彈盡糧絕之際,葛雲飛手握戰刀,率親兵200人與敵人肉搏;終因多處中彈,依崖身亡,壯烈殉國。
4、鄭國鴻(1777—1841)
字雪堂,湖南鳳凰縣人,世襲軍功出身,官至浙江處州鎮總兵 。1841年9月,英軍出動2萬兵力、29艘軍艦進攻定海,並分出部分兵力進攻鄭國鴻駐守的竹山炮台,但被擊退。
10月,英軍兵分三路再次進攻,由於力量對比過於懸殊,且腹背受敵,英軍得以登陸。
在關鍵時刻,鄭國鴻將將印交給部下,單槍匹馬沖入英軍陣營,血染沙場,隨從1200餘人幾乎全部犧牲。
5、王錫朋(1786—1841)
字樵慵,天津市人,早年追隨楊遇春出兵新疆,平定準格爾叛亂,官至安徽壽春鎮總兵。1840年4月,英軍進犯吳淞要塞,攻陷舟山,兵鋒直指定海,但遭到王錫朋反擊,大敗而歸。
1841年3月,英軍再次進犯定海,連陷炮台十幾座,清軍傷亡慘重。面對強敵來攻,王錫朋身先士卒,左沖右突,殺敵無數;隨後不久,英軍大部隊登陸並向其發起猛攻,王錫朋力戰而死。
道光帝親自為之寫祭文,並賜御碑,謚號「剛節」。
⑸ 求黑岩射手OVA中那個拿大刀のMM以及戴帽子的某人資料
帶帽子的不詳 名字是 大黒刀黃泉氷柱 ブラック★ゴールドソー (Black★Glod Saw) Pixiv上huke的圖片說明 說是同人本用 也沒有說明是那一本 悲劇 C76上huke有兩本PICSIX A4 フルカラー32p 1000円
ブラック★ロックシューターチャーム1000円 相關圖沒有幾張 幾乎全是在PIXIV上可以找到
⑹ 五位壯士的資料及年齡
狼牙山五壯士五人詳細資料
一:共產黨員馬寶玉
馬寶玉,男,1920年生,河北蔚縣人,1937年盧溝橋事變以後參加八路軍晉察冀一分區一團二營七連六班當戰士,1938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他作戰勇猛頑強,在阜西庄一戰中,用一把鐵鍬劈死一名日軍士兵,繳獲一支「三八大蓋」,受上級表揚,升任六班班長。在夜襲管頭村的戰斗中,他擊斃一名日軍機槍手,為部隊前進掃清了道路。狼牙山上一戰中,為了掩護部隊的轉移,壯烈犧牲。
馬寶玉等5位戰士的壯舉,表現了崇高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被人民群眾譽為「狼牙山五壯士」。晉察冀軍區領導機關授予3名烈士「模範榮譽戰士」稱號,並追認胡德林、胡福才為中國共產黨黨員;通令嘉獎葛振林、宋學義,並授予「勇敢頑強」獎章,宋學義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為紀念和表彰5位抗日英雄,當地革命政府在棋盤坨峰頂修建了「狼牙山三烈士碑」。1959年5月重建,更名為「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當年任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的聶榮臻為紀念塔題詞:「視死如歸本革命軍人應有精神;寧死不屈乃燕趙英雄光榮傳統」。1986年又重建增修。新中國成立後,宋學義轉業到地方工作,1978年逝世。葛振林1981年7月離職休養,離休前任湖南省軍區衡陽軍分區後勤部副部長,2005年3月逝世。
⑺ 英雄事跡
岳飛的故事
一、
岳飛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大英雄,他生活在離我們很早很早以前的宋朝,隔我們有好幾百年的時間。
那是在一個冬天的下午,外面吹著寒風,突然在一個農居的小房子里傳出一陣又一陣嬰兒的哭聲,岳飛就在這天下午出生了。岳飛在媽媽懷里不停地哭著,小臉漲得通紅,岳飛的爸爸在旁邊來回走著不停地拍著腦門,哎,該給這孩子取個什麼名字呢?正好這時候,小房的上面正好有一隻大鳥嘴裡哇哇叫著飛了過去,岳飛的爸爸臉上露出了微笑:對,就把這孩子叫做岳飛吧。希望他以後能象大鳥一樣展翅高飛。
在岳飛出生只有二十八天的時候,這天早上岳飛爸爸要到鎮上去辦事,突然黃河發了好大好大的洪水,那洪水就象一個張著大嘴的魔鬼,從很遠很遠的地方呼嘯而來,吞沒了一個又一個村莊。當洪水來到岳飛的家門口時,岳飛的媽媽急中生智,抱著岳飛跳進了一個大大的水缸,就這樣,洪水就載著這只水缶不停地漂啊漂,周圍已經不見了村莊,全是黃黃的洪水。
終於,幾天過去了,大水也退去了,岳飛和媽媽也漂到了一個小鎮上。岳飛和媽媽便無家可歸了,於是他們就在這個小鎮上安家落戶了。
岳飛小時候家裡非常貧窮,所以他很早就跟隨媽媽到田裡勞動,夏天的太陽火辣辣地照在小岳飛的身上,可是小岳習卻一點都不怕,因為他是一個非常堅強的孩子。岳飛還非常喜歡看書,喜歡學習。他常常看書到深夜。岳飛從書中知道了很多的知識,比如說要尊老愛幼,要懂禮貌。他還非常喜愛看打仗的書,他想長大以後做一個大將軍,率領一支軍隊去保家衛國,去幫助國家不受到別人欺負。
由於經常參加勞動,小岳飛的身體長得棒棒的,吃飯一次就能吃三大碗,他還經常幫助鄰居們幹活,周圍的大人們都說他是一個又健康又聰明的孩子。
二、
後來,小鎮上來了一個叫周桐的老爺爺,他的武藝非常高強,但從來都不欺負好人。岳飛就和一些小朋友跟周桐爺爺練武術了。由於岳飛訓練時不怕吃苦,從來不象一些小朋友那樣偷懶,所以,武藝長進得非常快。周同爺爺的絕招是射箭,可是周同爺爺老是不教岳飛,卻讓他苦練基本功,蹲馬步,頭上頂一個小碗,一站就是半天。或是一個勁老讓他踢腿下腰。為這事,小岳飛老不高興了,小嘴成天噘得老高老高,都可以掛一個小水壺了。回到家裡他告訴媽媽,媽媽這樣給他說:練武術就象蓋房子,得一塊磚一塊磚地砌上去,如果砌得不牢,這個房子要跨下來,所以老師讓你練基本功,也是為了將來能夠讓你有一身過硬的本領啊。「
周桐爺爺也知道了這件事,有一天他特意將自已珍藏了多年的長弓取出來交給岳飛說:「你如果能拉開這張弓,我就教你射箭。」小岳飛滿不在乎地看了看弓說:「行啊,我要拉開了你可不許耍賴皮」。小岳飛使出全身吃奶的勁去拉那張弓,可怎麼也拉不動,周桐爺爺站在旁邊撫著胡須哈哈大笑起來。從那以後,小岳飛練功就更加刻苦了,也不怕練習枯燥的基本功了。經過了幾年的訓練,小岳飛長成一個大小夥子,不不僅能很輕松地拉弓,而且射出去的箭也是百發百中。他能站在一個很遠很遠地地方把一年片柳樹葉射中。有一天,他正在練習射箭,突然發現前面的小樹林里有一隻小白兔正在悠閑地吃著草,岳飛搭好弓箭對著小兔瞄準,小兔也抬起頭用那雙紅紅的大眼睛好奇地看著岳飛,岳飛使出全身的力氣,正要將箭射出,這時就聽有人喊「不要放箭,不要放箭」。他抬頭一看,原來是周桐爺爺。周桐爺爺嚴歷地批評了岳飛,因為他讓岳飛明白了學武術不是用來傷害人或小動物的,學武術是用來保家衛國的。後業岳飛和小白兔成了對很親密的朋友,再次岳飛在森林時練箭的時候,總有一隻小白兔在一邊悠閑地吃草,然後抬起那雙紅紅的大眼睛望著岳飛咧嘴笑呢。
三、
又過了幾年,岳飛也長成了大人,這時候在中國北方,有一個叫女真族的部落不斷闖到中國來搶東西、殺人、放火。讓很多很多人沒有房子往,沒有東西吃。而當時的皇帝,他成天吃喝玩東,大把大把地花錢,根本不顧老百姓的死活。為了修一座宮殿,他抓了很多人拴上繩子,讓他們幹活。女真族的部隊也就是這個時候侵略中國。
岳飛在家裡聽到逃難的老百姓說了這些事後心裡非常著急,於是他准備離家參軍保衛國家。臨走的前一天晚上,岳飛的媽媽捨不得岳飛離開家,眼淚在眼框里不停地打轉,但為了祖國的安危,岳飛的媽媽給岳飛講了很多要為祖國增光的事。最後岳飛的媽媽又取來針,讓岳飛跪在地上托著小墨盒,在岳飛的脊背上刺了四個字「精忠報國「,她這樣做是為了讓岳習永遠記住,要忠於自己的祖國和保衛國家。
就這樣,岳飛含著眼淚告別了家鄉,告別了媽媽來到部隊參了軍。
在隊伍里岳飛只是一名小小的士兵,跟大家一起站在隊伍了。他常常想,我什麼時候能夠成為一名大將軍,帶領大家去和敵人戰計呢。其它的士兵也經常笑話他,說一個士兵怎麼能成為大將軍呢。
可是機會終於來了,一天岳飛所在的小分隊從山裡演練回來,突然在道邊遇上了女真族的大隊人馬。為首女真族將領看見,岳飛他們哈哈大笑,手裡著狼牙棒:兄弟們快上,把宋朝的幾個小兵給我拿下。金兵一擁而上將岳飛他們團團圍信,岳飛他們的小隊長在戰斗中犧牲了,正在危急的時刻,只見岳心手裡拿著長搶突發神威,騎著白馬直接奔金兵將領而去,金兵將領見岳飛揮馬來到手裡握著狼牙棒猛砸下去,岳飛抬頭大喝一聲用槍挑去,狼牙棒嗖一聲就不知飛到哪裡去了,金兵將領嚇得頭發都豎起來了,拍往回跑,只見岳飛從後趕上噗一槍正扎在他身上將他挑入馬下。金兵看見自己的將領被殺,嚇得一鬨而散,岳飛就領著宋軍將金兵殺得屁滾尿流。
岳飛因為這次打仗勇敢,被提升為小隊長,雖說官小了點,但岳飛卻沒有一絲恕言,他想更大的努力來實現他為國家效力的諾言。
四、
很多年過去了,岳飛因為打仗勇敢,肯動腦筋終於被提升為大將軍了。可是那時候中國已經有很多地方都被金兵佔領了,皇帝於是就派岳飛去攻打金兵。
金兵的將領是個叫金兀術的人,平常戴著尖尖的帽子,兩條狐狸尾巴做的飄帶拴在帽子上。金兀術還是一個非常陰險的人,打仗時他常用鐵鏈把許多馬鏈上,後面跟著很多用鐵甲包成的車,用這些辦法他經常打贏宋朝的軍隊,他的這種戰術就被稱為「鐵拐馬」。
岳飛為了對付金兀術的「鐵拐馬」,幾天都沒有睡著覺。岳飛的隊伍里有一名叫牛皋的軍官,他和岳飛是非常好的朋友,平時打仗時非常勇敢,而且武藝強,一支長矛被他耍得用水都潑不進去。他見岳飛老是不派兵去打金兀術,於是就闖進岳飛住的中軍大營里說:「岳元帥,怎麼老不打那個金兀術老狐狸,把俺都憋死了」。
岳飛說:「你有什麼辦法可以打敗金兀術的「鐵拐馬」「。
「你、你給我三千人馬,看我不拿金兀術老狐狸的人頭來見你。」牛皋胸脯拍得啪啪直響地說。
岳飛點頭答應了。原來岳飛是看平時中皋打仗時不愛動腦筋!故意讓他去打這一仗,好讓他吃點苦頭。
第二天,岳飛大軍的營房之聲炮響「通、通、通」中皋騎著他的大黑馬提著長槍得意洋洋上地出來了,後面是岳飛給他的三千人馬。
金兀術的大軍也早已擺好了陣勢,為了讓牛皋進入他的埋伏圈,還故意派幾個小兵去罵牛皋:牛、牛、牛……
牛皋非常生氣,滿臉大鬍子全豎立起來,拿起長矛大喊:「金兀術老狐狸你等著,兄弟們沖啊、殺啊……」
牛皋率先就沖進了金兀術的大軍里廝殺起來,這一下正好中了金兀術的奸計,就看金兀術冷笑一聲拿起一面黑旗往空中一舞,以牛皋的兩側突然出現了栓著鐵鏈和包著鐵皮的「鐵拐馬」,黑壓壓的一片向牛皋撲來。牛皋身邊的士兵一看這個情景都被嚇壞了,嘴裡喊著救命轉身就往回跑,都恨自己沒有象小兔子那樣多長兩條腿,有的邊鞋都跑掉了。牛皋卻哈哈大笑,沖著「鐵拐馬」就沖過去,誰知道牛皋用搶去扎「鐵拐馬」時卻怎麼也扎不進去,原來」鐵拐馬「都是用鐵皮包上的。牛皋這下可慌了神。「媽呀,這傢伙怎麼這么硬呀「連緊撥轉馬頭就往回跑,在「鐵拐馬」的追趕下,牛皋一個勁往回跑,腦門上嗑了一個大包,門牙掉了兩顆,鼻子也摔腫了,最後一瘸一拐地回到了營房。
他看見岳飛非常羞愧,趕緊用手捂著自己的大鼻子。岳飛對他說「以後打仗要多動腦打了勝仗也不能驕敖」。牛皋連連點頭。
後來岳飛想出了破「鐵拐馬」的方法。打仗的時候竹桿上纏上鐮刀勾馬的小腿、這樣「鐵拐馬」就成了「拐馬」了。金兀術的大軍被岳家軍趕得好遠好遠,從此岳飛的軍隊就被人稱 為「岳家軍」,而它們的大名就被很多人知道了。
五
岳飛由於經常打勝仗,傳到了一個叫秦檜的人的耳朵里,秦檜是宋朝的宰相,除了皇帝就數他的官最大了。他非常嫉妒岳飛,怕岳飛將來超過自己。而這時候打敗仗的金國由於害怕岳飛的厲害,就派人化了裝來到了京城也給秦檜送來了很多很多金銀珠寶。
於是秦檜就整天悶在屋子裡琢磨怎麼陷害岳飛。他找了好多好多人要他們去告岳飛,可是他們都沒有干,因為他們知道岳飛是一個好人,是一個對國家有貢獻的人。
這時候岳飛兒子岳雲也長成了一個大小伙,岳雲長得濃眉大眼,非常好看,而且武藝高強經常跟著父親岳飛去打仗,還立了好多好多戰功。
後來秦檜終於找到一個人,這個人收了秦檜很多的錢然後答應去告岳飛。就這樣,岳飛和岳雲都被抓起來了,他們的脖子上都掛了好沉好沉的鐵鏈,連押他們的牢頭們都放聲大哭。他們知道,岳飛和岳雲都是國家的忠臣,都是被人陷害的呀。
秦檜找了一個他的好朋友何鑄去審訊岳飛岳飛,可是何鑄查來查去也沒查出岳飛的一點點證據,但為了向秦檜交差,他還是審問了岳飛。在大堂上岳飛的臉因為飢餓而廋了不少,但他還是那麼堅強。何鑄要岳飛招供為什麼要「謀反」,岳飛撕開衣服,露出了他母親在他背上刺的四個字「精忠報國」何鑄被深深的感動了,眼淚順著臉頰就流了下來。
回去以後他告訴秦檜岳飛沒有罪,秦檜說「我們是朋友,我要你給他定罪」何鑄說:「我不能給岳飛定罪呀,因為岳飛沒有罪。我這么做不是為岳飛,而是為了整個國家才這樣做的」。於是秦檜就在皇上面前說了何鑄的壞話,降了何鑄的官職,讓何鑄去一個很偏僻的地方當了一個小官。
後來秦檜又找了兩個爪牙(解釋:秦檜的走狗),把岳飛打得滿嘴吐血,身上全腫了,但岳飛都沒有屈服。最後沒有辦法,他們就偷偷在牢房裡將岳飛殺害了,岳飛臨死前仰天長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希望歷史能給他一個公正,一代英雄岳飛就這樣被殺害了。
殺了岳飛以後,很多人為岳飛不平,都問為什麼殺岳飛。秦檜咪著小眼睛說:莫須有,莫須有……。秦檜在殺害了岳飛之後又將岳雲處死了,因為他害怕武藝高強的岳雲要為父親岳飛報仇。
就這樣,一代英雄就這樣離開了人世,但永遠為很多人所敬仰,都學習他為了忠於國家保衛國家的精神。而秦檜呢?秦檜則成了千古罪人,後來的人們建了很多紀念岳飛的廟宇,每天那裡有很多人去看望岳飛,岳飛站在那拿著長槍可好看了。而紀念岳飛的廟宇門口,卻垂頭喪氣的跪著一個石頭做的人,你們猜猜看,那個人是誰呀。當然答案很簡單,他就是那個秦檜了。
在抗擊非典中的英雄
葉欣(已殉職)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島分院護士長
鍾華蓀 廣東省護理學會副理事長
蘇雅香 貴州省護理學會理事長
巴桑鄧珠(男)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醫院副院長
章金媛 江西省南昌市第一人民醫院護理部原主任
梅玉文 天津市護理學會名譽理事長
李 琦 上海市第二人民醫院原護士長
陳 東 北京佑安醫院護理部主任
李淑君 解放軍第二炮兵總醫院口腔科護士長
姜雲燕 解放軍喀喇昆侖模範醫療站護士長
抗日戰爭中的英雄
張蘭生(1909-1940.7)
張蘭生,又名包巨魁,滿族。呼蘭縣城人。在呼蘭模範小學讀書時,正值1925年"五卅"運動爆發,呼蘭各界群眾紛紛上街遊行,聲討英、日帝國主義的罪行。張蘭生和同學張克明、滕永慶及縣中學學生王文魁、常武明等聯合發起成立呼蘭縣學生聯合會。發表聲明,號召呼蘭人民「猛醒」!"速起"!"為學生之後盾"。張還組織學生上街講演、到各商號去募捐、宣傳抵制日本貨。7月,組織各校學生在西崗公園舉行義演,將演出所得,全部支援上海工人、學生斗爭。高小畢業後,升入呼蘭中學,1928年中學畢業,同年考入哈爾濱電業局電車廠,當"車掌"(售票員)和司機。
1932年2月,日本帝國主義侵佔哈爾濱,張積極參加電車廠工人的罷工斗爭。還常常以消極怠工,少收或不收車票辦法對抗日本人,因此受到「重點」監視。中共哈爾濱市委加意培養教育,使他迅速提高思想覺悟。1932年哈爾濱電業局成立了秘密黨支部,張首批加入中國共產黨,並當選為支部委員。1933年4月2日,哈爾濱電車工人舉行大罷工,他是罷工的組織者之一。1934年2月,哈爾濱電業局黨支部遭到破壞,受中共哈爾濱市委派遣,赴珠河抗日游擊根據地工作。1935年2月,任中共珠河中心縣委書記,領導珠河、五常、方正、延壽等地的黨團工作。在1934年冬和1935年春日偽當局發動的"大討伐"中,他率領珠河地區的廣大軍民,粉碎了日偽的圍剿。1935年10月,組建珠河縣人民政府,壯大了游擊隊,在道北、道外、亞布力、雙東、葦河成立了區委,在延壽、方正成立了延方特支,黨員達到300餘人。1935年夏,日偽當局加緊"討伐"珠河游擊根據地,根據地和反日群眾組織遭受嚴重破壞。張蘭生於9月10日主持召開了珠河中心縣委執行委員會議,決定把游擊隊改編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主力,由珠河地區向松花江下游的湯原、依蘭、勃利地區轉移,開辟游擊新區。張與珠河中心縣委成員則去老區開展恢復根據地的斗爭。
珠河游擊根據地被敵人蠶食破壞後,1936年5月,珠河中心縣委決定離開珠河,向下江一帶轉移。9月,張與珠河中心縣委成員抵達湯原,與三軍主力會合。9月18日,出席了中共珠河、湯原中心縣委及抗聯三、六軍黨委聯席會議,會上成立了中共北滿臨時省委,張當選為常委、宣傳部長。1937年6月28日,中共北滿臨時省委召開執委擴大會議,張當選為北滿臨時省委書記。1938年東北抗日斗爭進入艱苦時期。張和省委其他領導人,共同指揮抗日聯軍第三、六、九、十一軍主力部隊,向海倫地區遠征,勝利地粉碎了日偽妄圖將抗聯「圍殲」在三江的陰謀,開辟了黑嫩平原新游擊區。1939年4月12日,北滿臨時省委召開第二次執委會,將臨時省委改為北滿省委,張當選為省委常委,兼任抗聯第三軍政治部主任。為貫徹執行省委執委會議精神,與三軍軍長許亨植召開了三軍軍部會議,總結三軍黨政工作,整頓黨的組織,加強黨在軍隊中的領導作用。會後,率領三軍二師在依蘭、通河、湯原一帶開展游擊活動。
1940年7月,張在德都縣朝陽山與抗聯第三路軍總指揮李兆麟,共同商討開展訥嫩地方黨的工作問題。7月19日,日偽騎兵"討伐"隊突然包圍了第三路軍總指揮部,在突圍戰斗中,張蘭生壯烈犧牲。時年31歲。
外國英雄
抗日英雄譜:國際主義精神的代表——柯棣華
柯棣華是毛澤東盛贊的國際主義精神的代表。他是印度人,卻是中國共產黨黨員。在抗日戰爭的烽火中,柯棣華毅然來到八路軍中,把壯麗年華乃至生命都獻給了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柯棣華,原名德瓦卡納思•桑塔拉姆•柯棣尼斯,1910年出生於印度孟買省的一個小鎮。柯棣是他的姓,到中國後為了表示在這里奮斗的決心,又在姓後面加了一個「華」字。
印度人民的苦難和反抗殖民統治的斗爭,使柯棣華自小養成了積極追求真理、勇於反抗不合理壓迫的堅強性格。1936年,他從醫學院畢業留校當助教。1937年,中國抗戰的消息傳來,印度國大黨決定派一支小型醫療隊到中國去,表示印度人民對中國人民的同情和支持。此時,正在准備報考英國皇家醫學會的柯棣華毅然決定參加醫療隊。
1938年9月柯棣華等五人援華醫療隊來到了中國。起初到國民黨軍醫院中工作並受到款待,但他們卻對國民黨百般醜化的共產黨產生了嚮往,沖破阻礙於1939年2月抵達延安,隨後到八路軍總院工作。同年秋,他們提出追隨白求恩的足跡去前線。毛澤東親自批准並勉勵他們學習政治。經過一個多月的跋涉並經歷了突破封鎖線的戰斗,他們到達了晉東南太行山區的八路軍總部。
柯棣華在前線的八路軍部隊中,忘我工作的同時也深受環境感染。他曾說:「我雖然沒有上過抗大,但這一次也算是參加了一所新型的戰斗大學了。」1940年3月,柯棣華又進入晉察冀邊區,隨部隊轉戰數千里,途中親自參加了一次伏擊日寇列車的戰斗。在百團大戰期間,柯棣華到距火線僅一二里處設立了救護所。1941年1月,他擔任了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院長。
當時,面對日寇頻繁的「掃盪」,柯棣華和同志們不得不一次次放棄建立起來的醫院和學校,打著背包在山林中同敵軍游擊周旋。當時,他通過認真學習,不但能用漢語對話,還可以閱讀中文報刊雜志,認定中國革命代表了人類追求光明的希望。1941年11月,柯棣華與衛生學校教員郭慶蘭結婚。翌年,他們生了一子,軍區聶榮臻司令員親自為其取名為「印華」。通過斗爭實踐和對革命理論的學習,他提出入黨的要求。在1942年7月7日抗戰五周年紀念日,這位印度醫生站在黨旗下庄嚴宣誓——「我自願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2年夏,柯棣華的癲癇病發作。聶榮臻鑒於敵後醫療條件太差,勸他去延安或回國治病,他卻不顧危險留下工作。同年12月,他寫講義時突然發病,不幸逝世,年僅32歲。毛澤東主席為柯棣華寫了輓詞:「……全軍失一臂助,民族失一友人。柯棣華大夫的國際主義精神,是我們永遠不應該忘記的。」
新中國成立後,柯棣華的墓被遷入華北軍區烈士陵園。1976年,河北省石家莊市建立了柯棣華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