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偶園的介紹
偶園,位於青州城南偶園街197號,是清朝康熙年間文華殿大學士兼刑部尚書馮溥的私家花園,當地人稱為「馮家花園」。因為馮溥在京城為官時住在萬柳園,所以他就將皇帝賜給他在青州的宅第稱為「偶園」,取「無獨有偶」之意。青州籍居民可憑身份證免費進入(國家法定節假日除外)。
B. 誰建造了偶園
偶園,位於山東省青州城南,是清代康熙年間文華殿大學士兼刑部尚書馮溥的私家花園,當地人稱為「馮家花園」。因為馮溥在京城為官時住在萬柳園,所以他就將皇帝賜給他在青州的宅第稱為「偶園」,取「無獨有偶」之意。
偶園的歷史,有多種說法,有人認定它是由明朝衡王府的東花園改建而成的。1487年,皇帝朱見深封其第七子朱佑木軍為衡王,於1499年就藩於青州。
到了青州之後,衡王為自己建造起了一座富麗堂皇的宮殿,並在東華門外建造了一座花園,名為「東花園」。根據明朝廷的規定,東花園的布局和規模,都跟皇帝宮內的御花園相仿。當時,凡是御花園內有的設施,這里也有,只是規模略小而已。
大約過了180多年,清代的文華殿大學士太子太傅馮溥,在告老還鄉之前,將他在北京的萬柳堂獻給皇上,皇上就把原衡王府的東花園賜給了他。馮溥將東花園又進行了一番整修和改建,即取名「偶園」。
馮溥字孔博,又字易齋,清代順治年間的進士。歷任庶吉士、編修、宏文院侍講學士、吏部右侍郎和刑部尚書等職。「端敏練達、勤勞素著」,深得皇帝的信任,1671年拜為文華殿大學士。
次年,他上書乞休,康熙帝捨不得,便批示說:「卿64歲,未衰也,俟70乃休耳!」
1682年,馮溥74歲以年老請休獲准,加太子太傅,卒年83歲。他平生愛才若渴,精於詩章,有《佳山堂集》傳世。
清代咸豐年間著的《青州府志》記載:「馮溥既歸,辟園於居地之南,築假山,樹奇石,環以竹樹,曰偶園。」
偶園的原貌,根據馮溥的曾孫馮時基所著的《偶園記略》介紹,原為一組宅第、宗祠和園林三結合的古建築群。
除去為數眾多的竹木花卉以外,主要的建築設施有:一山,為人工堆砌的假山,分東、西、中三峰;一堂,即為佳山堂;二水,為洞泉水和瀑布水;二門,為偶園門和木耆綠門;三橋,為大石橋、橫石橋和瀑水橋;三閣,為雲鏡閣、綠格閣和松風閣;四池,為魚池、蓄水池、方池和瀑水池;五亭,為友石亭、問山亭、一草亭、近樵亭和卧雲亭。石亭前的太湖石奇巧為一方之冠。
另外,還有小齋、幽室、山茶房等建築。園門上有一匾額,上書「偶園」兩字。門內的4扇石屏上鐫刻著明代高唐王的篆書。
至清代末期,「山石樹木,大概雖存,而荒蕪殊甚」,僅存為一山一堂一閣。
偶園的結構嚴謹,布局得體。滿園內,亭閣棋布,怪石嶙峋,泉水叮咚,曲徑通幽,竹柏森森,花木隱翳,亭台樓榭錯落有致,小橋迴廊曲徑通幽,洋溢著令人流連忘返的魅力。
其中,最有特點、最富吸引力的還是佳山堂前,以三峰假山為主體的那一組了。假山在結構上分坪、峰、澗和台四個部分,每部分體現各自的主題,特色分明,使整座假山繁而不亂,層次分明。
山上松竹隱翳,花木掩映,兼有亭、台、閣、洞、橋、溪、瀑等步移景異,變化多端。
佳山堂正對假山的中峰,堂前峰後是個不大的空場,場上古柏挺拔,花卉斗艷。堂西南是飾以紫石的近樵亭,下臨池水,陡立的石壁上有一股流水作瀑布注入池中,然後循山根向東流去。
水上疊石為橋,過石橋可鑽入一個石洞,沿洞穴先往東南走,再往南一折,便覺得腳下越來越高。
順勢漸進,不知不覺地登上山腰,這就是假山中峰的西麓。踅身向東攀上主峰之巔,遠山近樹一覽在目,真有心曠神怡之感。
峰東北臨水,壁上有一石窟,俯身入窟,開始光線昏暗得辨不清眼前的景物,婉轉西行,頓覺豁然開朗,原來是一座方丈「石屋」!「屋」頂有一道裂縫,陽光自縫中射入,耀人眼目。
再向南轉,洞頂有一個圓孔,孔中窺天,恰似懸在頭頂上的一塊玉璧。繼續前行,三面都有石砌的台階,拾級而上,就可到達假山中峰的東麓。峰巔以東橫一座石橋,下臨絕澗,有泉水自洞中曲折流出,匯入西來的瀑布水,沿山根北去,流入方池。
澗北山坳間有一座小亭子,便是卧雲亭。亭後石徑崎嶇,盤桓而上,可以到達假山之東峰。沿石徑北去,可登松風閣,舉目四望,四園景色盡收眼底。
閣底下為一暖室,冬季游山時在室內稍事休憩,也是別有一番韻味的。
園中的13塊太湖石,玲瓏剔透,造型別致。尤其是其中的4塊,造型酷似「福」、「壽」、「康」、「寧」4個字,玩味無窮,享有盛譽。
據說是明代衡王朱祐楎做壽時,官宦貴人贈送的貢石,每一塊都玲瓏剔透、氣度非凡。「疏可走馬,密不透風」,蘊含著書法篆刻的神韻,透出了古人濃濃的隱逸意識和博大精深的石文化內涵。
關於四大奇石,當地還流傳著「一兩石頭一兩銀」的傳說。據說,大學士馮溥去世後,家道逐漸敗落,他的家人靠變賣家產維持生計。有一個南方富商看中了這4塊奇石,經商議一兩石頭價一兩銀成交。
富商就這樣去籌措銀兩,准備第二天就來買走奇石。主人這邊卻犯了愁:如把這鎮園之寶賣了,怎好向歷史和子孫交代?可要是反悔也實在無臉面對。
正愁之際,夫人獻上良策,待富商拿了銀兩來時,主人說:「要把奇石下面的石質雕花底座一起稱上才行。」
富商一聽傻了眼,要知道這底座比奇石還沉,即使再富有也買不起了,只好告辭。
清代康熙年間,我國的園林假山建築很少,幾經翻修,大多失其原貌,偶園中的假山恐怕是唯一倖存的「康熙風格」的園林建築。
後來,人們又在偶園新添了許多珍禽異獸和奇花異草,以及用「青州怪石」為主要原料而製作的水石盆景,使古老的偶園錦上添花,放射出更加燦爛的光輝。
這里還有4棵明朝的桂花,已經活了400多歲,另外還有3棵迎春也是明代遺留下來的,雖然已經「老態龍鍾」,每年隆冬卻照例是滿枝黃花,熱情奔放地迎接著春天的到來。
偶園假山
C. 青州偶園的由來
偶園,在青州城裡偶園街中段東側,原系清朝康熙年間文華殿大學士、太子太傅馮溥的私人花園,所以當地俗稱為「馮家花園」。這座花園規模並不大,由於它是現存稀有的「康熙風格」園林建築,所以便有著很高的建築文化價值。 偶園的歷史,有多種說法,有人認定它是由明朝衡王府的東花園改建而成的。明憲宗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皇帝朱見深封其第七子朱佑木軍為衡王,於明孝宗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就藩青州。衡王在建造起一座富麗堂皇的宮殿的同時,在東華門外建造了一座花園,名東花園。根據明王朝的規定,東花園的布局和規模,都跟皇帝宮內的御花園相仿。當時,凡是御花園內有的設施,這里也有,只是規模略小而已。大約過了180多年,清朝的文華殿大學士太子太傅馮溥,在告老還鄉之前,將他在北京的萬柳堂獻給皇上,皇上就把原衡王府的東花園賜給了他。馮溥將東花園又進行了一番整修和改建,即取名「偶園」。這種說法在青州城鄉頗為流行,卻沒有文字依據。現在有據可查的是:馮溥(公元1609-1692年),字孔博,又字易齋,清順治三年進士。歷任庶吉士、編修、宏文院侍講學士、吏部右侍郎、刑部尚書等職。「端敏練達、勤勞素著」,深得皇帝的信任,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拜文華殿學士。次年,他上書乞休,康熙帝捨不得,便批示說:「卿六十四歲,未衰也,俟七十乃休耳!」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馮溥74歲以年老請休獲准,加太子太傅,卒年83歲。他平生愛才若渴,精於詩章,有《佳山堂集》傳世。清咸豐《青州府志》載:馮溥既歸,辟園於居地之南,築假山,樹奇石,環以竹樹,曰偶園。到現在已有300多年的歷史。 偶園的原貌,據馮溥的曾孫馮時基所著的《偶園記略》介紹,原為一組宅第、宗祠、園林三結合的古建築群。除去為數眾多的竹木花卉以外,主要的建築設施有:一山(人工堆砌的假山,分東、西、中三峰)、一堂(佳山堂)、二水(洞泉水、瀑布水)、二門(偶園門木耆綠門)、三橋(大石橋、橫石橋、瀑水橋)、三閣(雲鏡閣、綠格閣、松風閣)、四池(魚池、蓄水池、方池、瀑水池)、五亭(友石亭、問山亭、一草亭、近樵亭、卧雲亭)。石亭前的太湖石奇巧為一方之冠。另外,還有小齋、幽室、山茶房等建築。園門上有一匾額,上書「偶園」二字。門內的四扇石屏上鐫刻著明朝高唐王的篆書。至清末,「山石樹木,大概雖存,而荒蕪殊甚」(清光緒《益都縣圖志》),僅存為一山一堂一閣。 解放後,人民政府將偶園收歸國有,並加以修葺、擴建,1980年後又闢建花卉園與石景園,設置動物園與兒童游藝場等,使舊偶園煥然一新。偶園的結構嚴謹,布局得體。滿園內,亭閣棋布,怪石嶙峋,泉水叮咚,曲徑通幽,竹柏森森,花木隱翳,亭台樓榭錯落有致,小橋迴廊曲徑通幽,洋溢著令人流連忘返的魅力。其中,最有特點、最富吸引力的還是佳山堂前,以三峰假山為主體的那一組了。假山在結構上分坪、峰、澗、台四部分,每部分體現各自的主題,特色分明,使整座假山繁而不亂,層次分明。山上松竹隱翳,花木掩映,兼有亭、台、閣、洞、橋、溪、瀑等步移景異,變化多端。佳山堂正對假山的中峰,堂前峰後是個不大的空場,場上古柏挺拔,花卉斗艷。堂西南是飾以紫石的近樵亭,下臨池水,陡立的石壁上有一股流水作瀑布注入池中,然後循山根向東流去。水上疊石為橋,過石橋可鑽入一個石洞,沿洞穴先往東南走,再往南一折,便覺得腳下越來越高。順勢漸進,不知不覺地登上山腰,這就是假山中峰的西麓。踅身向東攀上主峰之巔,遠山近樹一覽在目,真有心曠神怡之感。峰東北臨水,壁上有一石窟,俯身入窟,開始光線昏暗得辨不清眼前的景物,蜿轉西行,頓覺豁然開朗,原來是已經進入一座方丈「石屋」!「屋」頂有一道裂縫,陽光自縫中射入,耀人眼目。再向南轉,洞頂有一個圓孔,孔中窺天,恰似懸在頭頂上的一塊玉璧。繼續前行,三面都有石砌的台階,拾級而上,就可到達假山中峰的東麓。峰巔以東橫一座石橋,下臨絕澗,有泉水自洞中曲折流出,匯入西來的瀑布水,沿山根北去,流入方池。澗北山坳間有一座小亭子,便是卧雲亭。亭後石徑崎嶇,盤桓而上,可以到達假山之東峰。沿石徑北去,可登松風閣,舉目四望,四園景色盡收眼底。閣底下為一暖室,冬季游山時在室內稍事休憩,也是別有一番韻味的。 園中的13塊「太湖石」,玲瓏剔透,造型別致。尤其是其中的4塊,造型酷似「福」、「壽」、「康」、「寧」4字,令人玩味無窮。80年代中期,古園林建築專家陳從周先生講,康熙年間,我國的園林假山建築本來不少,但是後來幾經翻修,大多失其原貌,偶園中之假山恐怕是全國唯一倖存的「康熙風格」的園林建築。按陳教授的理論,「山有脈,水有源,水隨山轉」的學說,在清理山根時,果然清理出了一條隨山彎曲的橋溪來。 現在的偶園,還新添了珍禽異獸、奇花異草,以及用「青州怪石」為主要原料而製作的水石盆景,使古老的偶園錦上添花,放射出更加燦爛的光輝。這里還有四株明朝的桂花,已經活了400多歲;另外還有三株迎春也是明代遺留下來的,雖然已經「老態龍鍾」,每年隆冬卻照例是滿枝黃花,熱情奔放地迎接著春天的到來。水石盆景則是偶園工作人員新作,集萬里河山於大不盈尺的盆盎之中,堪稱為立體的畫,無聲的詩。
麻煩採納,謝謝!
D. 青州市有什麼旅遊景點
青州市有以下旅遊景點:
青州博物館
青州博物館位於青州市范公亭西路1號。青州市博物館外觀整體設計為一古典式民族建築群,檐牙高啄,金碧輝煌,而館內收藏的文物文物已達兩萬件,收藏文物種類豐富,品類珍貴。
黃花溪
黃花溪位於青州市廟子鎮聖峪口村西南。黃花溪因水而秀麗、因山而壯美,瀑布是景區的最大亮點,一條環形的游覽線路設計非常合理,進山是一條深而窄的山谷,您可沿著人工棧道拾級而上,沿途分布很多瀑布,變化萬千形態各異,有的涓涓細流如水簾掛在崖壁之上,有的飛流直下一瀉千里,您還可以在瀑布後面的山洞裡通過洞口觀看瀑布水簾,另有一番景色。棧道下方是蜿蜒曲折潺潺流水的小溪,寬闊之處形成平靜的水潭和較大一點的湖泊,清澈見底。延棧道登上山頂大約需要兩個小時,站在山頂俯攬群山層巒疊嶂煙雲浩渺,山頂是一片樹林,其間分布著大小不一的平地,累了的話可以在此休息、野餐。下山是一條坡度較緩的山谷,山路兩旁的山坡上除了樹木之外,還有一種不知名的低矮的開著黃色小花的植物,這大概就是黃花溪名字的由來吧。
青州雲門山
青州雲門山位於青州市城南25公里。雲門山不算很高大,景色還可以,爬上去1小時左右,天氣好時遠望青州市區和駝山,感覺很不錯。
昭德古街
昭德古街不是一條街,它是一個街區群。昭德街現還是回民聚居區,保存著古樸的生活習慣。古味還是要用心體會。暖冬的早晨逛逛這里比較好,踏著不平的石板路,偶爾還要避避水窪跟積雪,微掩的門戶里人們的低語,裊裊炊煙,微暖的日光。
偶園商業街
從北到南的老街,街上有清代偶園(內有全國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康熙風格袈裟)、清代天主教堂等歷史建築,街中還有當地有名的老槐樹煎包,南面是阜財門。
E. 青州偶園和偶園古街是一個景點嗎
青州的偶園古街位於青州市政府的西側開始,位置從萬年橋南首的原北門大街到青州原南城門,青州的偶園,位於青州城南偶園街197號(在這條街的南端路東),是清朝康熙年間文華殿大學士兼刑部尚書馮溥的私家花園,當地人稱為「馮家花園」。因為馮溥在京城為官時住在萬柳園,所以他就將皇帝賜給他在青州的宅第稱為「偶園」,取「無獨有偶」之意。青州籍居民可憑身份證免費進入(國家法定節假日除外)。
應該算是同一個位置的兩個景點。
F. 青州市有哪些旅遊景點
你可以去雲門山,是1985年山東省政府公布的第一批省級風景名勝區之一,位於青州城南2.5公里處,海拔421米。平原拔笏,松蔭蓋足,山雖不高而有千仞之勢,自古為魯中名山。主峰大雲頂,有洞如門,高闊過丈,南北相通,遠望如明鏡高懸,夏秋時節,雲霧繚繞,穿洞而過,如滾滾波濤,將山頂廟宇托於其上,若隱若現,虛無縹緲,宛若仙境,蔚為壯觀,謂之「雲門」,或稱「雲門仙境」。
古「青州八景」稱之為「雲門拱壁」。登臨山巔,便可飽覽「駝嶺千尋」、「劈峰夕照」和「三山聯翠,障城如畫」的壯麗景觀。在主峰雲門洞南西側有一天然石罅,深不可測,當氣壓低時,常有蒸氣泛出,名曰「雲窟」。
G. 有一個毛主席在山東青州偶園大門前練拳的映像是主席本人嗎
不是的。那張照片只是一個主席的替身特型演員——王翰文拍攝的,他的外形特別像,所以很多人就會弄錯。其實,主席一生都沒到過山東青州,更不可能在偶園大門前練拳。
H. 山東青州在哪
青州市屬於山東省濰坊市,是濰坊市代管的縣級市,不屬於區。
青州市區號0536,別名益都,1986年,改稱青州市。山東省下轄縣級市,由濰坊市代管,地處山東半島中部,東臨昌樂縣,西靠淄博市的淄川區、臨淄區,南接臨朐縣,北與東營市的廣饒縣接壤,東北與壽光市毗連。
截至2021年10月,青州市下轄4個街道、8個鎮:王府街道、益都街道、雲門山街道、黃樓街道、彌河鎮、王墳鎮、廟子鎮、邵庄鎮、高柳鎮、何官鎮、東夏鎮、譚坊鎮。 青州市政府位於青州市范公亭西路1601號。
青州古城,位於青州市范公亭西路與偶園街交叉口。青州古城城建格局完整,仍完整地保留著山、水、城一體的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古城內街巷肌理完好,古店鋪、古宅院鱗次櫛比。2009年,青州古城被列為全國首批十大歷史文化名街。
青州市先後出過7名狀元,寇準、范仲淹、富弼等朝廷重臣,鄭道昭、歐陽修等文壇巨匠,王曾、趙秉忠、邢玠、馮溥等名臣,酈道元、李清照等名人在青州出生、居住或為官。
I. 青州古城大年初一開門嗎
正常營業。
如果你覺得城市的年味越來越淡,那麼你肯定是沒去過青州城區的古城偶園街。三十回家,沿著范公亭路往西走剛過青州大潤發,就看見路邊掛著喜慶的大紅燈籠,拐到偶園街,街上也是張燈結綵。
大年初一過了11點,青州古城偶園街上就熱鬧起來,商戶開門營業,遊客絡繹不絕。街上吃喝玩樂樣樣都有,街邊掛著的排排燈籠增添了不少節日氣氛。很多青州本地人在拜完年後,全家老小一起來這里逛吃逛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