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梅花一線連套頭衫怎樣鉤
1.起6針,環成一個圈。在鉤14個x小辮,前5針環成個圈,在鉤三個小辮連在長辨上。
2.接著鉤3個小辮連成狗牙,在鉤長針共16個長針。每隔一個長針上面鉤一個狗牙。
3.每一朵花勾完後鉤六個小辮,用短針連接在開始鉤的大圈上,在鉤14針出來鉤第二朵花。
4.第二朵花鉤完,第二個狗牙在鉤一個長針後。和第一朵花連接
『貳』 三年級梅花的外貌描寫
三年級梅花的外貌描寫
作文
我每天放學都會先到綺園做作業,因此有很多機會去參觀綺園的花草。冬季里看得最多的要數梅花了,綺園的梅花顏色各異。有桃紅色的、有白色的,還有黃色的。我最喜歡桃紅色的那種,它有好幾層花瓣,襯著金黃色的花蕊,看起來像冬天裡開的桃花。
梅花一般有五片花瓣,有雙瓣的,也有單瓣的,它的花蕊是一絲一絲的,上面有一個比芝麻還小的小點,像一頂小帽子。當秋末冬初的時候,我們就能隱隱約約地看見梅花的身影了。堅硬的樹干屈曲而上,褪色的老枝向四面伸展,老枝上又抽出一些挺拔的新枝,上面綴著一朵朵梅花,猶如無數美麗的小蝴蝶停歇在嫩綠的新枝上。
梅花雖不像春天開的那些桃花、李花那樣艷麗,卻敢於和凜冽的.寒風、冰冷的大雪抗爭,直面險惡的環境,勇敢地面對挑戰。看到冬季里如此美麗的景象,我覺得自己彷彿就是一朵梅花,頂著寒風傲然挺立,顯現出與任何花兒都與眾不同的姿態。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我愛你——梅花,愛你的美麗,更愛你的骨氣,你的堅強,你的永不屈服。
『叄』 鉤織梅花帽帽頂第二圈怎麼鉤法視頻
寶寶帽子,鉤法參考下面:
第一步:首先是編織護耳,在編織護耳的時候是先起7針,第一行1反,2正,1反,2正,1反,這樣的編織形式是達到中間5針編織菱形花的效果。
第二步:在織到第4行時反面芙蓉時候,在兩側各加1針。以後6、8行加針相同,加到13針為止,向上則不加針。編織到第5行的時候,將2組正針交叉擰成菱形的底部,反針織法一樣。
第三步:第7、9行分別將菱形兩邊的正針與外側的反針交叉編織。第11、12行保持原花型編織。第13、15行分別將菱形兩邊的正針與內側的反針交叉編織,這樣護耳就編織完成了。
第四步:帽子身編織的時候第一步驟是起兩段21針,和編織好的2個護耳連在一起。第1行延續護耳的花型,全帽共4個大花型。從護耳開始依次為:4針反, 2針正,1針反,2針正(即菱形),4針反,4針正(麻花)。……連續排列4個。第2行,4個花型都擰菱形花。重復護耳的織法,麻花每4行一擰。
第五步:繼續編織,當織到第2個菱形即將結束時,開始第一次減針,將菱形中間的反針減掉。以菱形剩下的4針為棱,以後每2行各向兩側減掉1針反針。反針全部減掉後剩32針,此後每2針減1針,向上編織2或3行,余線抽緊即可。
『肆』 梅花帽子封頂的教程一
2.5的鉤針,起頭6個短針
第一圈每針加一針——12針
第二圈隔針加一針——18針
第三圈隔2針加一針——24針
以此類推加了7圈共48針 開始鉤織帽身
帽身部分:第一針里鉤三個長針,然後一個辮子針,空一針在第三個短針里再鉤三個長針,依次鉤完一圈,接下來的鉤法與第一圈相同,只是鉤長針的位置與上一圈鉤花錯開 帽身長度自己的需要為度
『伍』 鉤針一線連梅花開衫詳細教程有哪些
准備材料:
准備好毛線和棒針。
具體步驟:
1、先來起針,起38針來做個編織示範;在具體編織中要根據編織毛衣的大小來起針。起針可以用手指繞線來起針。
『陸』 一線連梅花教程 梅花一線連鉤織方法
1、起6針,環成一個圈。在鉤14個x小辮,前5針環成個圈,在鉤三個小辮連在長辨上。
2、接著鉤3個小辮連成狗牙,在鉤長針共16個長針。每隔一個長針上面鉤一個狗牙。
3、每一朵花勾完後鉤六個小辮,用短針連接在開始鉤的大圈上,在鉤14針出來鉤第二朵花。
4、第二朵花鉤完,第二個狗牙在鉤一個長針後。和第一朵花連接。
5、如此方法邊鉤邊練鉤到第五朵花時,只鉤三分之一,在鉤十三針小辮出來,其中7針圈成大圈。
6、在鉤6針小辮連在和第一個大花的另一個沒用的花上即可。
『柒』 古代官帽子前面正中間有一塊東西,那是叫什麼
應該是配合官位等級裝飾所用。
朝冠,顧名思義是上朝時戴的,頂子分為三層,上為尖型寶石,中為球型寶珠,下為金屬底座,用所飾的珍珠(東珠)的數目來加區別。親王冠頂裝飾有10顆東珠,親王的世子冠頂裝飾有9顆東珠,郡王的冠頂裝飾有8顆東珠,貝勒冠頂裝飾有7顆東珠,貝子的冠頂裝飾有6顆東珠,鎮國公冠頂裝飾有5顆東珠,輔國公,不入八分公以及民公冠頂均裝飾有4顆東珠。侯爵的冠頂裝飾有東珠3顆,伯爵的冠頂裝飾有東珠2顆,一品官冠頂裝飾有東珠1顆。一品以下不能鑲嵌冬珠,改為其他小寶石。
吉服冠,是穿著吉服時佩戴的官帽,也是平時官員戴的帽子,所謂吉服,是僅次於朝服的禮服,吉服冠頂子比較簡單,只有球型寶珠及金屬底座兩部分,底座用金的,也有用銅的,上面鏤刻花紋。頂珠的顏色及材料有多種,反映不同官員的品級。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554892.htm
本人查找多方資料均為發現有關 lz 所說的 官帽「凸起」為何物,故以為乃是飾物而。
以下有各朝代(文化時期)的官帽,lz可細看,如有發現 敬請告知,本也很好奇此為何物,隱約記得 烏紗帽 前端正中有一凸起扣狀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28eee70100bwoh.html~type=v5_one&label=rela_prevarticle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28eee70100bwos.html~type=v5_one&label=rela_nextarticle
『捌』 白族頭飾為什麼是風花雪月
為了突出大理「上關花、下關風、蒼山雪、洱海月」的優美景緻:
1、發辮下盤著的綉花頭巾,猶如盛開在山頂的山茶、杜鵑,代表大理四季盛開的鮮花;
2、頭巾一側垂下雪白的纓穗飄飄灑灑,象徵著終年吹拂的下關風;
3、綉花頭帕上精心梳理出茂密雪白的絨毛,表現了蒼山頂上冰清玉潔、經夏不消的皚皚白雪;
4、發辮象徵洱海上空升起的一輪明月。
(8)一線連梅花帽子樣式擴展閱讀:
不同身份、不同地區的白族婦女的頭飾也有所不同:
1、大理一帶未婚女子梳獨辮且盤在花頭帕外面,再纏上花絲帶等,左側垂著一束白絛穗;婚後發辮改為挽髻,盤在頭頂,外包紮染或蠟染的藍布帕,纏素色布條。
2、鳳羽、鄧川、洱源的姑娘喜戴「鳳凰帕」;有的地方則頭包花毛巾或只將辮子盤頭上,再纏一束紅頭繩;有的地方頭飾為「一塊瓦」。
3、有的地方頭上用多塊頭布相疊覆蓋,最外面的一塊布上綉白族人民喜歡的圖案。再外纏多種顏色的頭繩,格外美觀。婦女們都喜戴玉或銀手鐲、墜耳環。
4、城鎮居民多穿漢族服裝,青年人愛著時裝。
『玖』 戴帽子的毛衣,帽子怎麼織
連帽子的毛衣都是編織好毛衣後再加上帽子的,具體操作如下:
所需材料:棒針、毛線。
1、首先,在領窩處挑起針,然後一直往上織。
(9)一線連梅花帽子樣式擴展閱讀:
編織是人類最古老的手工藝之一。據《易經·系辭》記載,舊石器時代,人類即以植物韌皮編織成網罟(網狀兜物),內盛石球,拋出以擊傷動物。在西安半坡、廟底溝、三里橋等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陶器上,印有「十」字紋、「人」字紋,清楚地顯示出是由篾席印模上去的,有的還發現陶缽的底部粘附有篾席的殘竹片。
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出土的葦席,距今約有7000年歷史。1958年,在浙江湖州錢山漾村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出土的竹編更為驚人,約有200 多件,其中大部分篾條經過刮磨加工。這一時期的編織工藝也相當精巧,有「人」字形、「十」字形和菱形、梅花形等形式。器物的品種有簍、籃、籮、筐等。
漢代以藺草(又名馬藺、馬蘭草、燈心草)編織為席,產於三輔(今陝西中部)、河東(今山西夏縣)等地 。唐代,草席生產已很普遍,福建、廣東的藤編、河北滄州的柳編、山西蒲州(今永濟、河津等地)的麥稈編等都是著名的手工藝品。其中廣東藤編還有編織花卉、魚蟲、鳥禽圖案的簾幕。
宋代,浙江東陽竹編的品種已有龍燈、花燈、走馬燈、香籃、花籃等,能編織字畫、圖案,工藝精巧,在每平方寸(11平方厘米) 的面積內可編織120根篾條,有的還飾以金線。至明清兩代,浙江、江蘇、湖南、四川、福建、廣東等地的草編、藤編、竹編等生產有了發展,並在19世紀末開始出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帽子編織
『拾』 一線連梅花鉤法步驟
材料:針、線、剪刀
1、 起六針辮子,回成一個圓圈,再勾四針辮子,繞回圓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