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勵志名言摘錄
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回。以下是關於勵志名言98句,歡迎閱讀。
1、給人生留一點空白吧。每個人在宿命的面前,不過是無比渺小的塵粒,脆弱得承載不了一陣風;紛擾的人生,有些事情看得輕,未必不是一件壞事;走過塵世的滄桑,那時才會明白,一切繁華不過是一場浮雲。
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3、一旦確定了一個目標,如果你把精力全部集中"怎樣去做到"而不是"為什麼做不到"上面,情形會完全不同——你就能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4、要麼就不要開始,一旦開始了,就不要輕易跟我說結束。
5、沒有人有耐心聽你講完自己的故事,因為每人都有自己的話要說;沒有人喜歡聽你抱怨生活,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痛。這世界願意傾聽、習慣沉默的人,難得幾個。我再也不想對別人提起自己的過往,那些掙扎在夢魘中的寂寞、荒蕪,還是交給時間,慢慢淡漠。
6、路燈經過一夜的努力,才無愧地領受第一縷晨光的撫慰。
7、你是你自己的起點,也是這個世界的起點。
8、自卑的人比自信的人,更容易撿到錢。
9、請求比命令能得到更好的結果。有善於下命令的人,必定能夠服從命令並且執行。
10、人生如游戲;游戲無人生。
11、讀經而已,則不足以知經。故某自百家諸子之書,至於《難經》《素問》《本草》諸小說無所不讀,農夫女工無所不問,然後於經為能知其大體而無疑。
12、等待機會的人是愚者,創造機會的人是智者。
13、人生在世,越有耐心,越得益。偉大的成就無一不是耐勞和等待的結晶。
14、認識一個人靠緣分,了解一個人靠耐心。什麼是人生里關鍵性的一刻,是一個決定;是一次選擇;是向左,還是向右;是繼續,或者放棄;是跟過去告別的一刻;是勇敢擦拭傷口的那一刻;是抉擇未來的那一刻。要開心,先要"開"心。
15、你改變不了環境,但可以改變自己;你改變不了過去,但可以改變現在;你不能控制他人,但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預知明天,但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決定生命的寬度。
16、用善意的心去理解別人的話,會讓世界變得單純和美好。——《千與千尋》
17、沒有失敗,就沒有成功。
18、教育是一種事業,事業的意義在於奉獻;教育是一門科學,科學的本質在於求真;教育是一種藝術,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
19、嘴裡說的人生,就是自己以後的人生。一個華麗短暫的夢,一個殘酷漫長的現實。過了做夢的年紀,就只能往前走。
20、小算盤算不了大財富。
21、世上只有失敗的事,沒有失敗的人。
22、放下,是一種感悟,更是一種心靈的自由,但需要勇氣和智慧;包容,是一種無私、一種力量;捨得是一種健康的人生心態,不計付出,舍己為人,體現了胸懷寬廣的人生高度,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23、未來掌握在自己手中,命運由自己把握。
24、最大的幸福,是付出了所有力氣看到夢想開了花。
25、一個人最終能取得的成就不會超過他的信念。每個人的開始和結局都是一樣的,只是過程不同而已。
26、人生不能過於平淡,索然無味的人生,必然會錯失生命的樂趣。
27、願你純真善良,願你天真無邪,願你所有的努力都結出果實,願你的未來是期待的模樣,願我愛的你一切順意。
28、凡夫轉境不轉心。聖人轉心不轉境。 知"因果"即知進退。知佛法,即得開心果。
29、今天所做之事勿候明天,本人所做之事勿候別人。
30、傑出的人一大優點是:在不利與困難的遭遇里百折不饒。 ——貝多芬
31、敗人二字,非傲即惰!
32、什麼是財富?如果一個人在清晨起床在夜晚睡覺,並在期間做他想做的事情,那他就是成功的。——鮑勃·迪倫(bobdylan)
33、我給人留下的印象就是雷厲風行。光知道還不夠;我們還要學會運用。光有意願還不夠;我們還要付諸行動。——萊昂納多·達·芬奇(leonardodavinci)
34、滿足於現實不是不求上進,而是知道取捨,取捨有度。
35、人一生的命運並不完全是由自己決定的。四十歲後大致可看到自己的一生究竟會以怎樣的方式終結。年輕時雄心勃勃,以為自己只要奮斗,就無所不能,其實是一種錯覺。人可以追求自己所想的,卻不一定能獲得自己所要的。人一生中其實可以奮斗的餘地很有限。尤其是在中國這樣的社會里,從出生的時代、地域、籍貫到家庭出身,其實你的命脈大致定了,能夠改變的只是很小的空間,只有極少數富有智慧的人,能夠將這個有限的空間與時間充分利用。
36、完成偉大工作的唯一方法是,熱愛你所做的工作。——史蒂夫·喬布斯。
37、走自我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38、人們的自覺行動是受感情支配的。——歐文《政治正義論》
39、被人揭下面具是一種失敗,自已揭下面具是一種勝利。
40、友誼就是人生最大的愉快。——休莫
41、春風如醇酒,著物物不知。程致道《過紅梅閣一首》
42、面對強大的敵人,要學會合作。只有善於合作才能夠集合眾人的力量,打敗強敵。——富蘭克林·羅斯福
43、每時每刻都有無窮的利息;日計不足,歲計有餘。
44、今天很美好,明天很美好,後天很殘酷,大多數人都是死在明天的晚上,看不到後天的太陽。工作中不斷歷練,學習中不斷成長,殘酷的壓力告訴我,仕途和創業我只能是而選一。
45、我只能目送著末班車遠去—不是我沒遇上,而是壓根兒都擠不上去。
46、世上的喜劇往往不需要金錢,悲劇卻多半和金錢有關。人的眼睛是黑的,心是紅的;眼睛一紅,心就黑了。努力做個端正的人,福雖未至,禍已遠離。
47、蝴蝶如要在百花園里得到飛舞的歡樂,那首先是得忍受與蛹決裂的痛苦。
48、短暫的激情不賺錢,持續的激情才賺錢。要麼不做,要做就做最好!成功就是要做別人想不到、不敢做和做不到的事情!
49、既是工夫是最珍貴的財產,那麼愛惜工夫,有理地利用光陰就很首要,如何在理地耗費光陰,就好像花錢的計劃一樣主要,錢花完了可再掙,工夫花完了就不能再生,因而,更要運用好你的光陰。
50、傻瓜,你付出的夠多了,只是他不懂得珍惜。早安!
51、想開一點吧!不管別人怎麼看我,做自己就好啦!如果為別人的一句話自己,不就失去獨特的風格嗎?
52、毫無辛苦地賺錢的人不勝枚舉,可是,毫無辛苦地揮霍的人則絕無僅有。
53、不曾堅決意志的人,碰到艱難,時常會有始無終,他們對於所希望的事情的懷疑,正是由於他們不曾足夠的決心,勝利和失利都是你的抉擇。
54、狼如果不得不面對比自己強大的東西,必群而攻之。
55、才能一旦讓懶惰支配,它就一無可為。作者:克雷洛夫
56、人生布滿了荊棘,我們想的惟一辦法是從那些荊棘上迅速跨過。作者:伏爾泰
57、"從開始讀書,我就認為有兩種真正意義上的學習。第一,像上學一樣去讀書,使自己得到成長;第二,向讀書的人學習,不斷進步。"
58、征服畏懼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確實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獲得成功的經驗。
59、一個人承受孤獨的本事有多大,他的本事就有多大。
60、高三是團體戰斗與個人成就的時期。
61、錢是青春所無法駕馭的。(馬未都)
62、忍別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別人所別人所不能吃的苦,是為了收獲得不到的收獲。忍耐力較諸腦力,尤勝一籌。
63、我的兄弟姐妹,只有生活的青春像夏日清晨,衰老像冬令。
64、快樂的工作,才有快樂人生,生活的理想其實就是理想的生活。
65、不要外出,退而自省,因為真理就在人的內心深處。——聖奧古斯丁
66、腦袋是用來思考的,不是用來戴帽子的。
67、智者從困境之中學習,愚人重復相同的過錯。
68、達到成功如同與大猩猩摔角。你不能在你累的時候就停下來,你只有在大猩猩累的時候才可以停下來。——羅伯特斯特勞斯 Robert Strauss
69、自信即是魅力,微笑就是美麗!
70、孩子上台演奏,你只能在旁邊相信他會成功,其它你什麼也沒法做。
71、蜜蜂不是唯一落在花朵上的昆蟲,但只有它採到了花蜜。
72、不會從失敗中尋教訓的人,他們的成功之路是遙遠的`。——拿破崙
73、客戶用邏輯來思考問題,但使他們採取行動則是感情。因此,銷售代表必須要按動客戶心動鈕。
74、在困境中,不要把自己當做鼠,否則肯定會被貓吃掉。——佚名
75、不實心不成事,不虛心不知事。不自就是者博聞,不自滿者受益。
76、感覺生命的意義在於制定目標並且所指定的目標,若每個時期均如此則整個人生表示充實的。在一定程度上即為把握住現在。
77、責備而不肯定會造成打擊。
78、不要因為你不喜歡一個人的外貌、聲音或者整體形象而不聽他說話,要兼收並蓄所有的新信息。
79、我們會成為自己心目中想像的樣子。——厄爾·南丁格爾
80、永久熱情,永久歡樂。你要的生活,只能自己給自己。
81、不要垂頭喪氣,即使失去一切,明天仍在你的手裡。――王爾德
82、作研究時要把眼光放開,看到每一條可能走的路,不要局限在一點;而每一條路又要把它走到底,這樣得到的結果,不管是正面的還是反面的,才有可靠性。——彭桓武
83、除舊歲破舊俗;迎新年樹新風。
84、論人情只往薄處求說,人心只往惡邊想,此是私而該底念頭,自家便是個小人。古人責人,每於有過中求無過。此是長厚心,盛德事。學者熟思,自有味道。
85、心情是樂出來的,借口是找出來的。
86、女孩老是在男孩不知道的環境下,幹掉所有或有或無的對她職位有威脅的仇人,等男孩發明身邊的異性都沒了的時候才知道已經晚了
87、人生誠然有很多煩惱,但在滿懷信心,意志剛強的人看來,無難不行摧,樂觀盡力,就是法門。
88、人生原來就是多姿多彩的,糊口的面孔每時每刻城市差異,大自然里尚且有變色龍的存在。這一切都在匯報我們學著改變本身的重要,這也匯報我們只有改變本身,才會更好地適應這個絢爛多彩的社會。
89、做人之道,當小心審慎,謙又而謙。
90、太知道本身幸福,也苦楚的吧!
91、小孩需要的是愛、留意力與耐煩。
92、只要我們心頭永遠燃燒著那顆遠方的火花,它會像長明燈一樣,日夜不熄地照耀著我們的出息。 只愁不養,不愁不長。
93、事業就像姑娘,誰去追求,誰就可以或許到手。 事業常成於堅韌,毀於浮躁。
94、金礦的山上尚有著其他花朵,除了具備發明的眼睛外,還需要有著肯流汗的心。成功提示:金子經常就埋在身旁的土壤里,勤奮是最好的點金指。
95、羽毛溝通的鳥,自會聚在一起。
96、人們為善的階梯只有一條,作惡的階梯可以有很多條。
97、總有無價的對象,在我們沒有到過、永遠不會去、不會碰著的人哪裡,這是創作者不絕摸索、不絕寫作的來由。或者,一輩子也到不了;或者,一生也遇不到;但因為我們見過彩虹,我們就有來由相信,將會瞥見更美的彩虹。雖然,在追尋彩虹的日子,我們也不會健忘天天麵包出爐的時間。
98、影象是不行靠的,遺忘也大概是優美的。文學家與科學家差異,文學家不去尋找增加影象的魔葯,而讓影象自然的留下,記在文字上,或刻在心版上,隨時籌備著偶爾的相遇。與十年前的美相遇了,就有兩次的美;與二十年前的善相遇了,就有更加的善。
② 西斯托·羅德里格茲的生平
2013年北京時間2月25日上午,第85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頒給了音樂紀錄片《尋找小糖人》(Searching for Sugar Man)。 37歲的導演馬利克·本德讓勞爾(Malik Bendjelloul)是位名不見經傳的新人。對初執導筒的他而言,奧斯卡大獎可謂意料之外的結果。最初,他只是想把一個令他驚訝感動的好故事拍成一部短片,後來沒剎住車,前後花了六年時間拍攝成一部紀錄長片,並因此耗盡家產。本德讓勞爾數次受困於資金斷裂,捉襟見肘之下,突發奇想地用iPhone 5和8mm的老式相機完成了最後場景。最終,這部紀錄片為他拿下美國聖丹斯電影節評審團大獎與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 相比影片拍攝製作過程的艱辛,本德讓勞爾記錄的傳奇故事更令人唏噓——上世紀70年代,墨西哥裔民謠歌手Rodriguez在美國發行了兩張失敗的專輯之後,被迫放棄音樂夢想,轉行做建築工,從此銷聲匿跡。但在地球另一端的南非,他的音樂卻紅極一時,激勵一代代南非年輕人為反種族隔離而戰,被奉為「比貓王還要流行」的巨星。 這是一部帶有懸念、悲情與懷舊氣息的紀錄片。全片都沉浸在Rodriguez的歌聲中,美國民謠音樂的輝煌與南非種族隔離時代的殘酷冰冷皆流轉於鏡頭中。被遺忘的美國底層民謠之聲,切中了那個時代南非人的憤怒與迷茫,以漂洋過海口耳相傳的古老模式,造就出一個音樂傳奇。 陰影里的嬉皮士 2006年,本德讓勞爾辭掉工作,背著相機到非洲和南美洲旅行,尋找合適的故事題材。旅途中,他聽到了六個不錯的故事,最令他驚詫的,是關於「美國巨星Rodriguez」的故事。 「他們跟我說:『聽著,他的音樂非常棒,就像滾石一樣!』」本德讓勞爾不止一次聽南非人提及這位他聞所未聞的美國歌手,他的理解是,任何一位歌迷或球迷都有一些刁鑽冷僻的喜好,他對這種推崇不以為然。 「直到我到了開普敦,想起這個人的名字,於是隨機問街頭的人,結果,人人都知道Rodriguez。而且他們的表情很奇怪,就像是突然有一個人問你,你認識James Marshall(美國著名吉他演奏家)嗎?」本德讓勞爾找來Rodriguez的專輯,唱片上,他穿著紅色背心,穿著拖鞋盤腿坐在地上,戴著墨鏡、帽子,脖子上掛著項鏈,像一尊雕塑,更像一個遙遠的謎語。沒人能猜出他的年紀和身高,更看不清他的相貌,唱片也沒有提供任何信息。有人傳言,這位偉大的歌手已經去世,死亡過程堪稱搖滾史上最驚心動魄的場景——在最後一場演唱會上,因為音樂事業走向下坡路,Rodriguez遭到滿場噓聲。他溫柔而安靜地感謝了在場觀眾,希望大家忘記這一夜,然後唱了一曲,掏槍自殺。另一種傳言是,他在舞台上點火燃燒了自己。 這位藏在陰影中的謎一般的嬉皮士,激起本德讓勞爾的慾望去還原他的經歷,拍一部紀錄片。
此時的Rodriguez,正在美國底特律建築工地上干著重體力活,長年繁重的體力勞動已經讓他走路有些歪斜。在美國,他就是一個普通的墨西哥移民後代,一個因時運和生計而不得不放棄夢想的人。生於1948年的Rodriguez,在當地工友的回憶里,「不像一個藝術家,倒像一個無家可歸的流浪者。」他經常背著吉他,卻從沒人叫他彈唱一曲。
直到被底特律的吉他手丹尼斯·科菲(Dennis Coffey)發現,Rodriguez才有機會在1970年錄制首張專輯《冷事實》(Cold Fact)。那一年,民謠在美國已經進入成熟期,在「回歸自然」的號召下,鮑勃·迪倫推出鄉村色彩濃郁的作品,傑克遜·布朗以詩意的語言創造出有力而古怪的民謠樂風,更有一大批民謠新人涌現,以平靜心態描繪現實,用各自的音樂觸角解讀社會。 初來乍到的Rodriguez,匯入美國民謠的大潮中,成為毫不起眼的浪花,首張專輯只賣出了35張。製作人斯蒂夫·羅蘭德在紀錄片中回憶,當他1971年幫Rodriguez製作第二張專輯《從現實來》(Coming From Reality)時,堅信這是一張會引起市場反響之作,結果,銷量比第一張還凄涼。 「真不敢相信沒有獲得任何反響。」斯蒂夫·羅蘭德說,「他理應受到關注。在美國,根本沒人聽說過他,沒有人。甚至沒人有興趣去聽他的音樂。」 Rodriguez錄制的最後一首歌叫《因為》(Cause),也是他最悲傷的歌曲:「因為我丟了工作,就在離聖誕兩周前/我跟下水道對耶穌傾訴,教皇說著關他屁事/雨水混雜香檳,天使也讓我喝個爛醉。」專輯1971年11月發行,沒有收到任何反響,就在聖誕前兩周,唱片公司與他解約。 「這首歌是我聽過最悲傷的歌,就像一個預言。他不僅僅是有才華,他就像一位智者,一位先知,遠不止是一位音樂家。」斯蒂夫·羅蘭德說。 南非傳奇 在美國民謠強手如林的年代,像Rodriguez這樣被浪潮席捲最終籍籍無名的歌手恐怕成百上千。但藝術的詭異恰在於,無論創作者是誰,只要能觸動人心,必定會以一種非常態的方式流傳,更何況,他的音樂是出現在政治氣氛壓抑而封鎖的南非。 一位美國女孩帶著她喜歡的專輯《冷事實》來到南非,並傳給身邊人聽。之後,朋友間相互流傳復制,最終讓Rodriguez的盜版專輯在南非賣出數十萬張。 他的清澈嗓音、充滿哲理的歌詞、對現代城市的控訴和底層艱辛的表達,都會令人想到鮑勃·迪倫。他的音樂在南非那些質疑當權者、信奉自由主義的年輕人中產生共鳴,甚至啟迪南非白人開啟反種族隔離運動。 「南非所有的音樂人都聽他的音樂,我身邊的人都有他的專輯。」南非音樂人威廉·莫勒說,他從高中開始聽Rodriguez的歌,「那時的南非人非常保守,種族隔離嚴重,沒有電視,一切都被禁止被審查。於是,他成了反叛的標志。」對南非年輕人來說,Rodriguez就是他們生命的背景音樂,上世紀70年代中期,隨便走進一戶中產階級白人家庭,一定能找到披頭士的音樂與Rodriguez的放在一起。 他的《底層藍調》(Inner City Blues)給南非年輕人以啟示,似乎將受壓抑的人心釋放。他的音樂走紅的時代,南非正因種族隔離制度浪潮而引起國際上的強烈制裁。這項源於1910年的制度,自其產生之日起就受到南非有色人種的抵抗和國際社會的批評。 1974年,南非被取消參加聯合國一切活動的資格,之後又被實行強制性武器禁運和石油禁運。南非人聽不到來自國外的任何消息,到處是軍事戒嚴,完全閉關鎖國。 Rodriguez的歌恰在描述一個混亂躁動的年代,他在《逃不掉》(Can't Get Away)中唱到:「出生在這個有問題的城市,美國的搖滾之都,在世界第一高樓的陰影里,我發誓要逃離。周日節目里的演員卻告訴你,你是逃不掉的。」他另一首歌是《體制藍調》(Establishment Blues),「一早上醒來頭就很痛,一躍而起穿上衣服,我打開窗戶聽新聞,耳邊只有體制下的音樂。」在歌中,他唱著「關掉電視,關掉!」對南非人來說,這正是他們看到時任總統彼得·威廉·波塔時的心情。 不安、反感、渴望自由,是當時處於孤島中的南非人的普遍心態。盡管Rodriguez的音樂在當地被嚴禁,卻給了人們更強烈的沖動去聆聽和擴散。「聽到他的歌,似乎聽到一種聲音,還有出路,你可以寫歌,可以繪畫。那是第一次,南非白人圈內傳出了反對種族隔離的聲音。」音樂人威廉·莫勒說,「他在南非,比貓王更受歡迎。」 Rodriguez的影響力與他的神秘相互催化相互作用。直到1998年,喜愛他的歌迷才意識到,這位影響了他們的美國巨星,竟然沒有任何資料或介紹,除了離奇死亡的傳說,他們尋找不到任何關於他的可信的事實。依靠互聯網的力量,南非歌迷千辛萬苦找到了線索,巨星還活著,他為養活一家五口人每天干著粗重的活兒
,早已離開音樂夢想。 1998年3月2日,Rodriguez終於來到南非,受到頂禮膜拜。他的六場音樂會門票銷售一空,第一場音樂會上,人們舉著攝像機持續不斷地尖叫哭喊,他一句話沒說,台下山呼海嘯,沸騰了十分鍾。他安安靜靜地唱完所有的歌,平靜地經歷巨星該經歷的一切,又回到美國,繼續做他的建築工。他仍然背著吉他漫步在底特律的大街小巷,一如既往地保持他沉默安靜的生活。他樂意與樂迷分享自己過去的音樂,也願意回到朴實從容的現實中。 「他是一個自學成才的電影製片人,我是一個自學成才的音樂家。我們的相遇是命運的安排吧。」在《尋找小糖人》拿下美國聖丹斯電影節獲得評審團大獎時,Rodriguez如是說。命運讓他放棄音樂,又讓他成為巨星。不到最後一刻,誰
也不知道命運的安排會是如何。 《尋找小糖人》的成名,自然讓Rodriguez再次重啟他的音樂路。他在接受《滾石》雜志采訪時說,他新創作了30首歌曲,等著拿給製作人斯蒂夫·羅蘭德聽,「我想聽聽他現在對我的看法。」
③ 那個演蝙蝠俠和斷背山但最近不知為何死了的演員叫什麼
希斯·萊傑
〖生平簡歷〗
早年歲月:1979年
希斯·萊傑1979年生於澳大利亞的西部城市佩斯,他的父親是一位賽車技師,母親是一位法語教師。萊傑11歲的時候父母離異,小時候的他就已經能夠輕易的分別在父親、母親家和社區的小劇場之間輾轉。2006年萊傑接受《滾石》雜志的采訪時說「那時的我更像在過著吉普賽人的生活,從11歲起我就習慣一個人拿著相同的行李搬來搬去。」他對戲劇熱情是由姐姐凱特所點燃的。那時他在澳洲伯斯主演了《彼得潘》一劇,自此開啟了戲劇生涯。希斯·萊傑熱愛表演,他持續不斷地在戲劇上付出、摸索。
追夢少年:1995年
希斯·萊傑討厭學校,16歲的他帶著演員夢來到了悉尼。他獲得第一個演出機會是在1997年一部名為《黑石》的低成本影片,接下來成為《咆哮》的主演。
好萊塢的新面孔:1998年
1999年他在好萊塢出演了兩部影片《兩手》和《我恨你的十件事》,基本讓他在好萊塢能夠立足,但是後來的采訪中,萊傑表示雖然這讓他在好萊塢小有收獲,但是他很討厭自己被貼上「無腦情聖」的標簽。從《對面的惡女看過來》之後,他就一直拒絕接拍校園青春片了。
澳大利亞幫:2000年
2000年,希斯·萊傑出演了梅爾·吉布森的《愛國者》,出演梅爾在片中的兒子,在這部電影中,萊傑第一次嘗到了評論界對他的肯定。《滾石》雜志毫不吝惜的寫道「這位來自澳大利亞的新面孔有著成為大明星的天賦」。受寵若驚的希斯·萊傑嗨登上了當年8月的《名利場》封面,標題寫著「我們迎來了一場希斯熱潮」。
同年,希斯·萊傑遇見了一場源於布拉格的情緣。在布拉格拍攝《聖戰騎士》的萊傑遇見了同在布拉格拍攝《來自地獄》的海瑟·格拉漢姆。萊傑面對媒體談起這位大自己9歲的女友時,一臉的開心「她真的很漂亮,很有趣,和她在一起讓人很開心,這種快樂非常真實。」一年後,也就是2001年的6月,兩人分道揚鑣。從此,希斯·萊傑也開始了他不羈的好萊塢歲月。
騎士傳說:2001年
2001年,希斯·萊傑入選了《人物》雜志的「全球50最美」,《聖戰騎士》的全球票房大賣,萊傑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原因。從澳大利亞的青頭小伙兒到好萊塢的新寵,一切的美好前程似乎都剛剛在他的面前鋪開。《聖戰騎士》的導演布萊恩·海爾格蘭德在對《名利場》的采訪中說「像萊傑這樣的傢伙,一般每50年出一個」。(難道50年這么快就過去了?)
滑入黑暗期:2001—2003年
2001年希斯·萊傑出演了影片《聖戰騎士》,該片的走紅也令他成為好萊塢新一代的青春偶象。2002年他又出演了大製作影片《四根羽毛》,但卻沒有預料中的成功,2003年他又出演了《食罪人》,在幾部電影的成功熱潮之後,希斯·萊傑接下來的《凱利黨》,雖然有人氣新人奧蘭多·布魯姆的加入,但是票房和口碑都不好。這些影片都顯得雷聲打雨點小。電影事業由高峰漸入底谷,希斯·萊傑調整了一段時間,在2004年並沒有他的作品上映。
在之前的鮮花和掌聲後,萊傑顯然很不適應這樣的時期。他也在不斷的嘗試新的角色,比如在《死囚之舞》中扮演比利·鮑伯·松頓 的自我毀滅式的兒子。這段時期更大的亮點還在於,萊傑開始了和納奧米·沃茨的這段好萊塢著名的「姐弟戀」。
斷背牛仔:2004年
出演《斷背山》無疑是希斯·萊傑的一個明智選擇,《斷背山》的小說之前就已經在好萊塢引起了重視和好評。李安作為導演的這部作品,無疑把希斯·萊傑推上了事業的一個高峰。我們驚訝的看到那個年輕氣盛、青春無敵的萊傑不見了,有的只是一個說話含糊、敢情內斂的牛仔恩尼斯。這次,萊傑演戲真的動了情。
希斯·萊傑動情了,戲里的愛情終於戲外開花。萊傑和飾演妻子的米歇爾·威廉姆斯走到了一起。「那時我們從山上一道滑雪下來,她跪在雪地上,以後的拍攝中她一直那麼的美,我對自己說我要這樣照顧她。」萊傑對媒體這樣信誓旦旦的說道。同年5月,就爆出了米歇爾懷孕,二人在布魯克林住下的消息。
「我愛我的新工作」:2005年
2005年10月28日,馬蒂爾達·羅斯,又一個好萊塢的寶貝降生了。面對成為人父的新角色。希斯·萊傑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興奮和開心。「我給米歇爾做燕麥早點、煎雞蛋,然後刷盤子、貯備午飯,下午去超市買東西准備晚飯。我喜歡這樣,我愛我的這個新工作。」
2005年希斯·萊傑卷土重來,帶來了五部電影作品,分別是《格林兄弟》、《狗鎮議員》、《斷背山》、《卡薩諾<U>[font color=#0000cc]瓦[/font]</U>》、《糖果》,其中猶以《斷背山》中的出色表演令其受贊揚,使他成為第78屆奧斯卡獎最佳男主角的有競爭者。
這一年,《斷背山》開始了首映,萊傑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輿論好評。《洛杉磯時報》稱贊演員的表演「令人驚訝」,導演李安更是毫不吝惜的說萊傑是年輕的白蘭度。
奧斯卡新寵:2006年
2006年的奧斯卡紅地毯上,萊傑和米歇爾是最讓人羨慕的一對兒,萊傑提名了最佳男主角,米歇爾提名了最佳女配角,這分別是二人演藝事業的最高榮譽。雖然最後小金人和兩人擦肩而過,但是這年的奧斯卡見證了他們的輝煌、他們的甜蜜。
黑暗傳奇:2007年
據說很多人都被希斯·萊傑《蝙蝠俠前傳2》中的小丑造型一身的打扮嚇到了,更為他的表演所驚訝。在這個我們熟悉的身影里,原來還藏著這么深的癲狂和黑暗。這樣的一個極盡張狂的角色,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不同的希斯·萊傑,也許還看到了告別一段人人艷羨的家庭生活後,一個男人的全力而搏。
就在萊傑張口閉口把「米歇爾是個好媽媽」掛在嘴上不久,就爆出了萊傑背著米歇爾密會的八卦,而後就閃電的傳出二人分手的消息。也許,萊傑的放盪不羈已經深入骨髓,自由與家庭無法同享吧?
2007年,萊傑出演了托德·海因斯的《我不在那兒》,在片中扮演六面體之一的鮑勃·迪倫。這部被人看好的影片其實應該帶給萊傑更多,只是他走的太快。
傳奇已逝:2008年
2008年1月22日,·萊傑(Heath Ledger)被發現死於紐約曼哈頓集資樓的家中,得年二十八歲。報導說,警察到場的時候,希斯萊傑已經死亡。美國紐約調查部門日前確認,希斯死因為過量混合服用止痛、鎮靜和抗抑鬱等多種處方葯。
④ 這個歐美女星是誰
米歇爾·威廉姆斯 (Michelle Williams)
生日:1980年9月9日
出生地:美國蒙大拿州
國籍:美國
身高:163 cm
星座:處女座
曾經自嘲會影響市容的米歇爾·威廉姆斯 (Michelle Williams) 17歲就開始在洛杉磯獨立謀生。現在的米歇爾·威廉姆斯 (Michelle Williams) 與男友斯派克·瓊斯 (Spike Jonze) 感情穩定。米歇爾·威廉姆斯 (Michelle Williams) 是無數女孩羨慕的對象,在2005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米歇爾·威廉姆斯 (Michelle Williams) 獲得最佳女配角的提名。
米歇爾·威廉姆斯 (Michelle Williams) 出生在美國蒙大拿州的卡利斯比,9歲後搬至加州聖地亞哥。米歇爾·威廉姆斯 (Michelle Williams) 是家中五個孩子的老大,此外她還有一位同父異母的姐姐現是加州一所小學的副校長。她的父親萊理·威廉姆斯是期貨交易界的第一位和最耀眼的明星,而米歇爾·威廉姆斯 (Michelle Williams) 也繼承了這方面的天賦,17歲那年米歇爾·威廉姆斯 (Michelle Williams) 在羅賓斯全美交易競賽中贏得冠軍,1萬美金起始一年後獲利11萬美金的成績列在比賽記錄的第四名(截止2006年),米歇爾·威廉姆斯 (Michelle Williams) 的父親曾在十年前創造了年獲利率達1000%的驚人記錄。
盡管沒能得到父母的支持,但是米歇爾·威廉姆斯 (Michelle Williams) 走上演藝道路的決心一直十分堅決。離開高中後米歇爾·威廉姆斯 (Michelle Williams) 開始在《海岸警衛隊》、《Step by Step》以及蒂姆·艾倫的《家居裝飾》等電視劇中亮相。她的首個電影角色來自1995年的動作驚悚片《異種》。緊接著米歇爾·威廉姆斯 (Michelle Williams) 又通過面試得到了出演《陌上伊人》以及《H20抓鬼節》的機會,1998年初開始熱播的WB青春連續劇《戀愛時代》則真正讓米歇爾·威廉姆斯 (Michelle Williams) 成為一位明星。
該劇播出的3年共6季時間當中,米歇爾·威廉姆斯 (Michelle Williams) 分別與克里斯汀·鄧斯特 (Kirsten Dunst) 、克里斯蒂娜·里奇 (Christina Ricci) 合演了影片《迪克》和《普羅薩克王國》,還通過《利藍的美國》、《最愛她》、《假想英雄》等幾部成功的獨立電影作品大大地豐富了她自己的履歷表,2003年憑借《心靈驛站》,她和該片其他演員一起獲得了演員工會獎的最佳集體表演提名。
2005年李安導演挑中米歇爾·威廉姆斯 (Michelle Williams) 在《斷背山》中出演希斯·萊傑 (Heath Ledger) 角色的妻子,內斂有力的表演讓她成為電影界關注的焦點,不但收獲金球獎、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以及奧斯卡獎最佳女配角三項提名,米歇爾·威廉姆斯 (Michelle Williams) 同希斯·萊傑 (Heath Ledger) 戲外也成為了令人羨慕的一對,可謂愛情事業雙豐收。不過二人最終在07年分手。之後,米歇爾·威廉姆斯 (Michelle Williams) 和希斯·萊傑 (Heath Ledger) 又一起出現在了托德·海耶斯的鮑勃·迪倫傳記片《我不在那兒》當中。
奧斯卡的提名肯定讓米歇爾·威廉姆斯 (Michelle Williams) 完全甩掉了「青春偶像」的帽子,片約也不在局限於獨立小製作領域。2006年米歇爾·威廉姆斯 (Michelle Williams) 同保羅·吉亞瑪提合演了《雄鷹垂危》,加盟的伊桑·霍克自編自導自演的作品《最炎熱的國度》反響並不是很好,而米歇爾·威廉姆斯 (Michelle Williams) 同伊萬·麥克格雷 (Ewan McGregor) 合作的英國影片《燃燒彈》也通過2008年1月的聖丹斯電影節公開。
⑤ 被那英嘲諷「音樂不入流」的刀郎,現在怎麼樣了
2004年,流行和網路歌曲爭奪第一,而刀郎一人占據兩界,成為那一年最有名的歌手。
在2004年前,刀郎和老婆還有兩個孩子一起住在只有十幾平米的小屋子裡,生活很貧困。
其實早在90年代,刀郎一月收入都已經過萬,但是為了自己的理想,他放棄了高收入過起了苦日子。
一:
刀郎原名「羅林」,他的家庭有四個人,除了父母還有一個哥哥,父母經常在外,無法照顧孩子,於是哥哥擔任了教育刀郎的重任。
不過哥哥經常打弟弟刀郎,一句話不對刀郎就挨打,由於哥哥年齡稍大,刀郎無法還手。
還好他有個表哥是做音樂的,他常常去表哥那裡玩樂器,後來表哥發現他有著不錯的音樂天資,於是就建議叫他學習「音樂」。
父母聽了建議後還給他買了鋼琴。
在婚禮上,刀郎演唱了自己的歌曲來祝福這對新人,這個遠離家鄉的少年經歷了許多滄桑,最終學會了放下。
二十年來,刀郎為了自己的理想一直在流浪。
他未能成為鮑勃迪倫,但是他在追求的路程中找到了真實的自己。
盡管受到「主流」的質疑,刀郎仍然值得贊揚。
⑥ we are the world里有哪些明星
我一直挺喜歡這個歌的,而這個MV雖然樸素,但卻很有噱頭,看起來比光聽還更有味道。
另外我對著MV找認識的面孔,驚奇發現裡面原來是有Paul Simon的……雖然只唱了一句詞,以前居然沒聽出來。
這個歌是86年還是85年為了一次賑災義演吧,貌似,Lionel Richie和MJ合作寫出來的一首曲子。演唱陣容匯集了當時的很多明星,也許其中有些人我們不怎麼熟悉或者說現在已經忘記了,不過……他們確實都是明星=.=
提到演唱陣容,無聊之際就來寫個介紹吧。
首先出場的是Lionel Richie,這個名字也許說起來並不怎麼耳熟,但如果說Say you, Say me……就都耳熟了吧。也是個很有才華的傢伙,風格算是R&B吧,聽起來比較舒服的那種類型,作品以及唱腔都一聽就冒著黑氣……
下面唱There are people dying的就是著名的Stevie Wonder了,我記得大學英文課本有課文介紹過他,盲人歌手,勵志典型,課本喜歡的題材啊。似乎說起來還挺有知名度的,但要問到他有什麼代表曲可能也沒什麼人知道……也許有人提到著名的Inner Vision專集,那當然是他最好的專集,但實際上他在中國最受歡迎的曲子應該算是I just called to say I love you,父母親都會唱=.=#好象是某個電影的主題曲吧,Woman in Red還是什麼的,反正沒看過。
We Are the World里Stevie Wonder有大段的solo,嗓音絕對讓人印象深刻,如果看到MV還能看到他熱烈的表情和肢體配合……當時他也不算年輕了吧……哦不……其實還年輕,他是50年生,只不過出道太早太早了,貌似62年就出道了,讓人覺得是個老幫子。
據說盲人的樂感會比一般人強悍不少,可能是有根據的……說到盲人,We Are the World里還有另外一位盲人歌手的表演,後面講吧,按順序來,NND。
下面就是我最愛之一Paul Simon,我一直沒注意到他有在這個歌里出現,不過他的音色也是很特殊的,很好辨認。他我就不多介紹了……值得一提的是,當時他應該屬於風格轉變的時期,從和Garfunkel的組合的風格中擺脫出來,受到了非洲音樂的感染……有人說這次為非洲的賑災義演和黑人音樂家的接觸是促使他風格轉變的一大原因,也可備一說。就在唱We Are the World後吧,應該是後,做出了Graceland這樣的專集,據說是跨上了音樂上的顛峰。不過我還是喜歡他之前的風格,人們記得也多是他之前的風格,在中國更是如此,哪個知道他單飛後的作品呢,雖然他單飛之後有很多好作品問世。他個人對這個很忌諱,甚至在演唱會上拒絕唱和Garfunkel合作時期的歌曲,不過這個可能和他倆個人矛盾有關系。但最近幾年某一次演唱會時候,他和Garfunkel同時登場,在曲間的閑話時間,有回憶他倆40年的友誼,從兩人小學開始合演話劇開始說起,當說道"We don't argue anymore"這句話的時候,全場突然爆發熱烈掌聲,當時也有點感動的……可見Simon&Garfunkel在人們心中有的美好的形象……
說不介紹還是扯淡了這么多=.=
Kenny Rogers名聲也不小,但我不是太熟,其實我就熟那幾個人。我只聽過他一首She Believes in Me,還滿好聽的。他據說是鄉村風格……還是滿村的吧,不過不是特別喜歡。另外這個傢伙長的還比較man的……還有點象羊=.=||
James Ingram似乎不是太有名氣,我也沒聽過他的歌,從唱腔來看也是R&B風格。
說起來,黑人音樂影響真是巨大,現在全世界都在Hip Hop或者R&B,要麼就是Hip Hop+R&B,或者重金屬+個Rap啥的。能歌善舞看來真的是天生的,和種族有關系,我們漢人大概沒什麼這方面的天賦,也難怪中國做音樂就產不出太多好的音樂人。這里想到一個事情就是在本科時候,新疆同學木拉提吉他彈的非常好,Flamenco風格,我看來比南京某Flamenco大師強悍很多,不說技術,就說那個感覺……完全不一樣。但他貌似不認識譜,誰教的……老一輩教的據說。新疆人玩Flamenco就是有那個奔放+熱情的感覺,而很多人搞就搞不出那感覺。前面說漢人大概沒什麼這方面的天賦不光是曲調的問題,而始終沒那種感覺,可能是我們比較矜持。
回到正題……下面一個出場的是Tina Turner……除了她很黑而且唱的也十足黑之外,我沒什麼好說的……說正經的,她唱的很好表現力也強,我聽過她一個曲子叫What s Love Got to Do With It,可以聽聽他的表演,推薦推薦啊……屬於挺正常的R&B風格,那時候似乎美國就在流行這種風格的,我們很多熟悉的曲子都屬於類似風格。不過和現在我們想的R&B不一樣,現在一提到R&B就想到某同學口齒不清的說唱……
Billy Joel鋼琴男……介紹他的時候總會說是鋼琴手,同時似乎他最著名的歌叫Piano Man……直接翻譯鋼琴男@.@ 當然在We Are the World里沒看出這點了。Piano Man這個曲子調子好,配器也是我喜歡的風格,鋼琴+口琴簡單而激越,總之是我喜歡的類型,推薦推薦啊。他的唱腔屬於屬於聽著好聽,聽過就忘的那種,不過鋼琴彈的好這個算是特點,我總是記得他是鋼琴男。
下面就是著名的Michael Jackson了,不想介紹了……某隻羊,有興趣的話你跟個帖介紹一下吧?
不過裡面一段歌舞……傻大木的光芒卻是很受歡迎,很多人都是過目不忘,那演無名的人確實挺有戲的。這個歌的曲調和舞步都是kuso的MJ的著名曲子Smooth Criminal的,不過kuso的有水平,唱的也不錯,貌似還有moon walk,那個是叫moon walk嗎,不知道,管他呢>.<令我意外的是,很多人並不知道這個歌是kuso的,但還是很贊它,看來好曲子真是有獨特魅力的。不過還是推薦下MJ的原曲,而且一定要看MV……
順便說下,唱We are the World的時候,MJ還是整容前,感覺還是很帥的。
Diana Ross不太熟悉,唱的也很好不過不是特別有特點,大概只知道她也是R&B的風格。不過說到她的Endless Love,應該有人聽過……當然不是成龍那個,一點關系都沒有~0~有個她和Lionel Richie對唱的版本滿經典的;另外I'll Survive非常贊,是不是她的原唱就不知道了,不過管他呢……
Dionne Warrick我也不熟悉……T.T前面說過我其實只對幾個人比較熟悉而已……
下面是Willie Nelson,雖然只有兩句詞,但一出口那個農村味+老B勁就讓人難忘……Turn?stone into /bri:d/=.=實際上他確實是老幫子了,33年生人,比上面介紹的都要大一輩,MV里可以看到他的白鬍子。風格應該屬於很鄉村的那種,他是Texas人……一口那個味道,配器也常常是簡單的一把吉他,他個人裝扮也經常戴個那種很農村的帽子,如果要還嫌不夠農村我也沒辦法了……總之我是很喜歡這個歌手的。Blue Eyes Crying in the Rain和什麼On the Road Again應該算他的著名曲子了吧,都是不錯的調子而且很有風格,適合天氣好的時候聽。但這里我強力推薦的是他的He Was a Friend of Mine……如果不是和我一樣火星的話,應該知道是哪個電影的插曲吧。
Al Jarreau我是聽都沒聽過這個人,但據說是超級牛人,3次獲Grammy還是不同的風格……爵士,R&B和Pop,不過其他我就不知道了,其實這個也是我google出來的,我根本不認識他……
Bruce Springsteen是太有名的搖滾人物了……不過要說能被大多人都記得的曲子……想想沒想出來,雖然號稱是80年代的頭號搖滾明星,但他在中國知名度不高。我也收集他的唱片,不過收不到很多,但最著名的Born in the USA這張還是有的。很多樂評都說他的詞如何如何有思想,我是沒看出來,不過我也沒看仔細就是了,猛的感覺是不如Bob Dylan那麼有詩意,挺直接的。他的風格,按潘收的話說,就感覺是灰色的天空底下一條公路,一輛車子開過去……挺寒的,拿一種直觀景象類比來說,不過說起來還真是那麼回事情,尤其是Nebraska和The River兩張專集的風格,用這個來說應該滿貼切的。嗯,我想起來了,我以前很喜歡他的The River的,裡面的口琴獨奏很著名,不過我喜歡的是那個調調……不過可能他的風格應該不是太讓一般人很快接受的那種,嗓音也比較沙啞,不過多聽幾遍可能就會喜歡上這種風格。在We Are the World里,他和Stevie Wonder有一大段對唱,這倆人的嗓子也算象映成趣吧。
Kenny Loggins在MV里看,外型還滿帥的滿健康的,他的風格屬於Rock吧……聽著還比較順耳的那種。聽過他的I'm Alright,還滿好聽的。不過他在中國似乎是不特別出名,也不是很有特色,估計能從糟泔里淘到他的盤吧……笑,其實應該是我比較孤陋吧。
Daryl Hall也是很著名的角色了,最近似乎到中國走了一趟?記性不好了。不過我對他不了解……
跳過這個男人吧,下面是我喜歡的Cyndi Lauper了……呃,說實話這個女人長的實在不怎麼樣,不過很有風格。在We Are the World她雖然只有兩句詞,但你不會聽漏掉……很難說清楚是種什麼風格,反正有點誇張……而那種發聲往前頂的調調,也是令人印象深刻。我喜歡她是因為Polzie的PVP里視頻里用了她一首歌Time After Time,也是她的成名曲了,不過可是首深情的情歌。她另外一首也算是成名曲吧,Girls Just Want to Have Fun這個歌里能聽到上面說的那種誇張和豪放的調調……這里順便說下我是Polzie的粉絲^^
和Cyndi Lauper同時出場的是Kim Carnes,在We Are the World的MV里看還是滿漂亮,不過當時她也不年輕了,該40歲了吧。她嗓音很有特點號稱「啞嗓歌後」,也不知道是哪個給起的,聽著真奇怪……真的是很啞……和我們平常想的那種有點沙啞不一樣,就像喉嚨發炎了那種啞勁……而且音一高就有點費勁的那種。有這種嗓子的女人就極少有,我印象中女聲即使不動聽也不能啞到Kim Carnes這個境界,居然還能成這么著名的歌星……可見音樂還是要搞的有特點啊=.=不過在We Are the World她就一句詞,其實是兩句了……不過有一句還是和Cyndi Lauper一起唱的,幾乎全被Cyndi Lauper給蓋掉了聽不見。
寫到這里實在困死了,看看也寫的差不多了,下面就是Bob Dylan和Ray Charles的大段獨唱了,呃,先睡覺吧,搞了半天就寫了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沒什麼意義,估計也沒人有耐性看,算是自己寫給自己看吧。
?
附上歌詞:
? Lionel Richie There comes a time when we heed a certain call
Lionel Richie & Stevie Wonder When the world must come together as one
Stevie Wonder There are people dying
Paul Simon Oh, and it's time to lend a hand to life
Paul Simon & Kenny Rogers The greatest gift of all
Kenny Rogers We can't go on pretending day by day
James Ingram That someone, somewhere will soon make a change
Tina Turner We're all a part of God's great big family
Billy Joel And the truth
Tina Turner & Billy Joel you know, love is all we need
Michael Jackson We are the world, we are the children
We are the ones who make a brighter day
So let's start giving
Diana Ross There's a choice we're making, we're saving our own lives
Michael Jackson & Diana Ross It's true we'll make a better day, just you and me
Dionne Warwick Well, send them your heart, so they'll know that someone cares
Dionne Warwick & Willie Nelson And their lives will be stronger and free
Willie Nelson As God has shown us by turning stone to bread
Al Jarreau And so we all must lend a helping hand
Bruce Springsteen We are the world, we are the children
Kenny Loggins We are the ones who make a brighter day, so let's start giving
Steve Perry Oh, there's a choice we're making, we're saving our own lives
Daryl Hall It's true we'll make a better day, just you and me
Michael Jackson When you're down and out and there seems no hope at all
Huey Lewis But if you just believe there's no way we can fall
Cindy Lauper Well, well, well, well let's realize that a change can only come
Kim Carnes When we
Kim Carnes, (Cyndi Lauper) & Huey Lewis stand together as one (Yeah yeah yeah yeah)
All We are the world, we are the children
We are the ones who make a brighter day
So let's start giving
There's a choice we're making
We're saving our own lives
It's true we'll make a better day
Just you and me
All We are the world, we are the children
We are the ones who make a brighter day
So let's start giving
Bob Dylan There's a choice we're making
We're saving our own lives
It's true we'll make a better day
Just you and me
All We are the world, we are the children
We are the ones who make a brighter day
So let's start giving
There's a choice we're making
We're saving our own lives
Bob Dylan It's true we'll make a better day, just you and me
Ray Charles We are the world, we are the children
All We are the ones who make a brighter day
Ray Charles So let's start giving
There's a choice we're making, we're saving our own lives
It's true we'll make a finer day, just you and me
Stevie Wonder & Bruce Springsteen We are the world, we are the children
We are the ones who make a brighter day
So let's start giving
Stevie Wonder There's a choice we're making
We're saving our own lives
It's true we'll make a better day
Just you and me
Stevie Wonder & Bruce Springsteen We are the world, we are the children
We are the ones who make a brighter day
So let's start giving
Bruce Springsteen There's a choice we're making
We're saving our own lives
It's true we'll make a better day
Just you and me
All We are the world, we are the children
We are the ones who make a brighter day
So let's start giving
There's a choice we're making
We're saving our own lives
It's true we'll make a better day
Just you and me
James Ingram We are the world, we are the children
We are the ones that make a brighter day
So let's start giving
Ray Charles There's a choice we're making
We're saving our own lives
It's true we'll make a better day
Just you and me
All We are the world, we are the children
We are the ones who make a brighter day
So let's start giving
Ray Charles There's a choice we're making
We're saving our own lives
It's true we'll make a better day
Just you and me
每個人眼中不同的Bob Dylan
最近聽說李宗盛同學要轉行做吉他教師,還聽說他在新浪開了個博客。
我雖然不是他的忠實粉絲,但一直都對他的曲子很有好感,於是就去他的博客轉轉,看看這個吉他教師有點什麼道道。
首頁上有一篇介紹Bob Dylan 、NeilYoung 和James Taylor的文章,還真有點吉他老師的架勢,他還開了一份歌單,就如平常導師開給我們的書單一樣,其中關於Bob Dylan的部分是這么幾首:
Lay Lady Lay、Idiot Wind、Mr. Bojangles和Knockin' on Heaven's Door。
他對於這個歌單的解釋是,幫助大家對他們的風格有一個基本的認識。
OMG,這幾首曲子能基本代表Dylan同學的風格么……一般來說,這些歌曲中Idiot Wind、Mr. Bojangles都是不會入選精選集的,不過李同學就是這么說了……
那句話怎麼說來著,有1000個觀眾,就有1000個哈姆雷特?
對於Bob Dylan來說,應該也是適用的。
Dylan同學出道甚早,唱片無數,而且他的風格幾次轉變。這個還是說的大的變化,小的變化不知道多少了。
到底哪一種才是他的風格呢?說不清楚。
回到這個歌單上來吧,Lay Lady Lay這個歌和Knockin' on Heaven's Door,如果誰有興趣可以都去找來聽聽,聽起來都不是一個人唱的。
而如果要我挑選一些代表Bob Dylan風格的歌曲,我肯定是要把All along the Watchtower或者Mr. Tamburineman。Like a Rolling Stone?以及Sara……還有Changing of the Guards。呃,With God on Our Side也是,和Blowin' in the Wind很類似,中間出一首吧。
一樣的雜亂無章,說不清楚什麼是Bob Dylan的基本風格。
從Blowin' in the Wind里一把吉他干著唱的配樂詩朗誦,當然最末還來個不成調的口琴solo……再到Like a Rolling Stone的電聲搖滾……以及之後他也嘗試過各種風格的曲風,象Lay Lady Lay里的古怪的人聲音色……我很喜歡的One More Cup of Coffee和Sara里的小提琴,等等等等等。
⑦ 9月26日有什麼重大事件
9月26日重大事件
1580年:英國探險家法蘭西斯·德瑞克完成環球航海旅行,回到英國普利茅斯。
1679年:丹麥和瑞典簽訂隆德條約。
1687年:威尼斯共和國的軍隊炮轟奧斯曼帝國設在雅典帕台農神廟的軍火庫,致使神廟被炸毀。
1754年:尹繼善第四次出任兩江總督。
1777年: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英國軍隊佔領美國獨立運動中心費城。
1789年:托馬斯·傑斐遜被任命為美國第一任國務卿,約翰·傑伊被任命為美國第一任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塞繆爾·奧斯古德被任命為美國第一任郵電部長,埃德蒙·倫道夫被任命為第一任美國司法部長。
1792年:馬戛爾尼代表英國出使清朝。
1815年:俄、普、奧三國在巴黎發表締結「神聖同盟」。
1886年:威廉·亨利·芬利發現15P/芬利彗星。
1900年:陶模繼鹿傳霖任兩廣總督。
1907年:紐西蘭和紐芬蘭獲得自治,成為大英帝國的自治領。
1914年: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根據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法案成立。
1914年:一戰:日軍控制膠濟鐵路,包圍駐青島的德軍。德軍唯一可作戰飛機同日軍9架飛機周旋,是為亞洲首次空戰。
1946年:國泰航空有限公司成立
1957年:由莎士比亞的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改編而成的音樂劇《西城故事》在美國紐約百老匯首演。
1958年:中國撤銷內蒙古察哈爾盟,轄域並入錫林郭勒盟。
1959年:中國在黑龍江省發現大慶油田。
1961年:鮑勃·迪倫首次公開演出。
1963年:新加坡政府派軍警進入南洋大學校園。
1967年:中國與突尼西亞中止外交關系,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世界各國建交簡表。
1968年:香港警察成立機動部隊,俗稱藍帽子。
1969年:披頭士樂隊的專輯Abbey Road在英國發行。
1973年:茅利塔尼亞加入阿拉伯國家聯盟。
1975年:堪察加半島上著名的克留切夫火山群中的托爾巴希克火山爆發。
1982年:日本首相鈴木善幸訪問中國,見中日關系。
1984年:中英兩國政府在北京草簽香港前途問題聯合聲明。
1985年:香港立法局首次舉行間接選舉,詳情請參閱1985年香港立法局選舉。
1988年:本·約翰遜因為葯檢不過關而被剝奪了漢城奧運會中男子100米短跑比賽中獲得的金牌。
1991年:美國啟用「生物圈2號」實驗室。
1995年:塔利班佔領了阿富汗電台、電視台和總統府。
1997年:印尼航空發生加魯達航空152號班機空難。
2001年:水木清華BBS開始試行仲裁製度。
2002年:塞內加爾載有1034名乘客的「喬拉號」客輪在甘比亞海域失事,只有64人生還。
2003年:日本北海道發生里氏地震規模8級地震。
2003年:中國出現「乙肝歧視第一案」。
2005年:中國決定將開發下一代基於AVS視頻編碼的增強型通用光碟(EVD)標准。
2006年:安倍晉三就任第90屆日本首相。
2006年:美林集團與貝萊德合並。
1870年:克里斯蒂安十世,丹麥國王(1947年逝世)
1886年:阿奇博爾德·希爾,英國生理學家,1922年獲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金(1977年逝世)
1888年:托·史·艾略特,美裔英國詩人、文學評論家(1965年逝世)
1889年:馬丁·海德格爾,德國哲學家(1976年逝世)
1897年:保祿六世,羅馬天主教教宗(1978年逝世)
1898年:喬治·格什溫,美國作曲家(1937年逝世)
1905年:卡爾·羅潘,奧地利足球運動員(1996年逝世)
1916年:斯凱榮內,義大利汽車設計師(1993年逝世)
1921年:王光美,中國國家主席劉少奇的夫人,中國政治人物(2006年逝世)
1926年:小柴昌俊,日本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
1932年:曼莫漢·辛格,印度總理
1950年:李司棋,香港電視演員
1957年:吳國昌,澳門立法會議員(民主派)
1962年:吳宗憲,台灣男歌手、主持人
1967年:郭藹明,香港女演員,1991年香港小姐競選冠軍
1972年:敖嘉年,香港演員
1977年:陳立芹,台灣演員
1982年:孫儷,中國女演員
1985年:羅國輝,台灣棒球選手
1987年:張根碩,韓國韓流男藝人亞洲王子
1573年:淺井長政,日本戰國時代的大名(1545年出生)
1620年:朱常洛,明光宗(泰昌帝,1582年出生)
1841年:龔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學家(1792年出生)
1868年:莫比烏斯,德國數學家、天文學家(1790年出生)
1932年:狄蓋特,《國際歌》作曲者(1848年出生)
1945年:巴爾托克,匈牙利作曲家(1881年出生)
1953年:徐悲鴻,中國畫家、美術教育家(1895年出生)
1961年:艾克爾伯格,美國將軍(1886年出生)
1990年:阿爾貝托·莫拉維亞,義大利作家(1907年出生)
1996年:陳毓祥,香港保釣人士,於宣示釣魚台主權時遇溺逝世(1950年出生)
⑧ 翻譯歌詞Leopard-Skin Pill-Box Hat(Bob Dylan )
LEOPARD-SKIN PILL-BOX HAT (Bob Dylan )
Well, I see you got your brand new leopard-skin pill-box hat 哎,我看見你弄到那頂簇新的豹皮花紋葯盒形狀的帽子
Yes, I see you got your brand new leopard-skin pill-box hat 沒錯,我看見你弄到那頂簇新的豹皮花紋葯盒形狀的帽子
Well, you must tell me, baby 你得告訴我呀,寶貝
How your head feels under somethin』 like that 你的頭在那個玩意下面感覺怎麽樣?
Under your brand new leopard-skin pill-box hat 戴著你那頂簇新的豹皮花紋葯盒形狀的帽子?
Well, you look so pretty in it 哎,你戴上它十分漂亮
Honey, can I jump on it sometime? 蜜糖,我可不可以偶爾在它上面跳幾下?
Yes, I just wanna see 沒錯,我就是想看看
If it』s really that expensive kind 它是不是真的屬於很貴的那類?
You know it balances on your head 你知道,它不偏不倚擱在你的腦袋
Just like a mattress balances 就像一張床墊
On a bottle of wine 不偏不倚擱在一隻酒瓶上
Your brand new leopard-skin pill-box hat 你那頂簇新的豹皮花紋葯盒形狀的帽子!
Well, if you wanna see the sun rise 哎,要是你想看日出
Honey, I know where 蜜糖,我知道該到哪裡去
We』ll go out and see it sometime 我們總會有時間出門去看
We』ll both just sit there and stare 我倆都會坐在那兒瞪個沒完
Me with my belt 我的皮帶
Wrapped around my head 繞著我的腦袋
And you just sittin』 there 你卻只要坐在那兒
In your brand new leopard-skin pill-box hat 戴著你那頂簇新的豹皮花紋葯盒形狀的帽子!
Well, I asked the doctor if I could see you 哎,我問大夫能不能見你
It』s bad for your health, he said 「那樣對你健康不好」,他說
Yes, I disobeyed his orders 沒錯,我沒有聽他的話
I came to see you 跑進來想看看你
But I found him there instead 可是卻發現他在這里
You know, I don』t mind him cheatin』 on me 你知道,我不介意他對我使詐
But I sure wish he』d take that off his head 可是我實在很想把那東西從他頭上扯掉
Your brand new leopard-skin pill-box hat 你那頂簇新的豹皮花紋葯盒形狀的帽子!
Well, I see you got a new boyfriend 哎,我看見你交了個新男友
You know, I never seen him before 你知道,我從來沒見過他
Well, I saw him 哎,我看到他
Makin』 love to you 在和你做愛
You forgot to close the garage door 你們忘了關上車t的門
You might think he loves you for your money 你或許覺得他愛你是為了錢
But I know what he really loves you for 可是我知道他愛你是為了什麽
It』s your brand new leopard-skin pill-box hat 你那頂簇新的豹皮花紋葯盒形狀的帽子!
⑨ 什麼樣的人才算是真正的天才
什麼樣的人才算是真正的天才?
一、什麼樣的人才能稱之為天才
天才又稱為天賦之才、通天之才,屬於孔子所說的生而知之者。
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孔子曾說過這樣一句名言:「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由此便產生了「生而知之者」存在還是不存在的爭論。所謂生而知之,便是指人不經過學習,即沒有向別人或書本請教,也不依賴於他以前積累的知識和經驗,便知道某類問題的答案或知道該怎麼做。盡管大多數人認為「生而知之」是不可能的,但是,按照宇宙生命論的學說,這種現象不但是可能存在的,而且是合情合理的。只要一個靈魂體進入大腦發育足夠完善的嬰兒中,或進入一個成年人軀體中,那麼這個嬰兒或成年人就可以回憶起貯存於靈魂體內的信息,這時,該嬰兒或成年人就成了「生而知之者」。偉大的科技發明家尼古拉.特斯拉就是一位生而知之者。
能輕而易舉地做別人認為困難的事,乃是有才能的標志;能做別人認為不可能的事,則是天才的標志。一個天才的人多少總有點孩子氣。一個天才的頭腦是一片沃土和樂園,而且享受著永恆的春天。創造性的作品就是這個春天的最美的花朵。一個證明就是:如果你要一百個同樣無知的人去想像某種新的機器,會有九十九個人什麼也想像不出來,即使他們費盡了腦筋也無濟於事。如果剩下的那個人清晰地想像出了某種東西,那麼他便是我們所謂的「天才」,從這種天賦中我們可以看到天才人物某種靈感和神奇。
天才要有天賦。數學家華羅庚本身沒有很高的學歷,大學都沒有念過,但他成為了世界上著名的數學家。他就是憑他有天賦。天賦是先天來的,不是後天努力得來的,是教育培養不出來的。天賦,說得更具體一點是由人體的DNA,即基因決定的。當然天賦還有級別的高低問題。沒有天賦的人,是不可能成為天才的。
天才有拼搏的精神。有天賦,後天不努力也是不行的。天才知道自己有天賦及天賦的領域。如果有天賦,但他本人不知道自己有天賦,也不知道其領域,那麼他的努力方向一旦錯誤,而這個天賦就浪費掉了。
要有能夠發現和培養具有天賦的人成為天才的導師。沒有一個好的老師引導,一個人即使有天賦,他自己也知道,同時也很努力,但還是很難造就一個創造性的人才出來的。既要有伯樂又要有千里馬,這兩個東西缺一不可的。
事實上,有天賦的人是很少的。具有天賦的人在世界人口裡頭所佔的比率大概是萬分之一,就是說一萬個人裡面才可能有一個人具有天賦的特質,正所謂「萬里挑一」。所以發現有天賦的人,然後有培養有天賦的人才的老師,是非常關鍵的。
從個人來說,天才幹一天的活,人才要干很多天,很多年,甚至一輩子都無法完成!這種效率不是為社會節約時間?而且天才帶來的產業是很龐大的。帶來的財富有的是無法估計的。例如,中國生產3000萬件襯衣來購買一架波音747,這就是人才與天才的差距。
天才看凡人是居高臨下:現已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或者,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凡人看天才是望塵莫及:只能以凡人之心度天才之腹。
二、天才都是終生勤奮的人,天才都是把時間與效率看得很重,而把金錢看得很輕的人;天才都是在國家管理或者科學技術、文學藝術方面做出非凡的、令同行們望塵莫及的巨大成績的人
無論是尼古拉.特斯拉、居里夫人、愛因斯坦、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還是錢學森、袁隆平、王選,都是終生勤奮、把時間與效率看得很重,而把金錢看得很輕的人。
特斯拉擅於享受孤獨而絕不寂寞。1902年6月間,特斯拉將他的實驗室從紐約曼哈頓遷出,駐進沃登克里弗新建的磚樓。呆在這里,除了處理工程本身發生的緊急情況以外,佔用他時間的其他事情就少了。只有參加工作的人員才允許進入這帶地方。偏僻,寧靜,這正是特斯拉求之不得的。特斯拉這個夜遊神,總是中午准十二點鍾到達辦公室;他這位高貴王子,老是要求阿布絲或者斯凱麗特小姐守在門後邊接他的帽子、手杖和手套。然後他把所有窗簾都拉上,讓屋子陷入一片漆黑,這樣工作起來效率最高。事實上,只有逢到城市上空雷電閃閃的時候,他才將這些窗簾拉開。這時候他就在一張黑色馬海毛躺椅上舒開身子,仰望北邊或西邊天空。特斯拉手下的人員說,特斯拉老愛自言自語,而且逢到雷電交加的暴風雨來臨時,特斯拉一定要一人獨處,這時他們就可以隔著房門聽見他說話,聽見他高談闊論。
特斯拉說:「在我的腦海里,許許多多的想法接踵而來,一縱即逝,我只能捕捉其中很少一部分。而在這很少的一部分當中,我有時間和精力搞深搞透的,只有極少數。而且常常還會遇到另外一位也有同樣想法的發明家,他要搶先把這些想法搞成功。哎,不瞞您說,這真叫人心焦呵。」
愛迪生一生勤奮好學,善於思考,努力工作,每天工作十八、九個小時。愛迪生每天清早三、四點的時候,他才頭枕兩、三本書,躺在實驗用的桌子下面睡覺。有時他一天在凳子上睡三、四次,每次只半小時。愛迪生在75歲的時候,還每天准時到實驗室簽到上班,他在幾十年間幾乎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晚間在書房讀3至5小時書,若用平常人一生的活動時間來計算,他的生命已經成倍的延長了。因此,愛迪生在79歲生日的那天,他驕傲地對人們說:「我已經是135歲的人了。」
居里夫人——瑪麗雅從小學習就非常勤奮刻苦,對學習有著強烈的興趣和特殊的愛好,從不輕易放過任何學習的機會,處處表現出一種頑強的進取精神。從上小學開始,她每門功課都考第一。15歲時,就以獲得金獎章的優異成績從中學畢業。她的父親早先曾在聖彼得堡大學攻讀過物理學,父親對科學知識如飢似渴的精神和強烈的事業心,也深深地熏陶著小瑪麗。她從小就十分喜愛父親實驗室中的各種儀器,長大後她又讀了許多自然科學方面的書籍,更使她充滿幻想,她急切地渴望到科學世界探索。但是當時的家境不允許她去讀大學。19歲那年,她開始做長期的家庭教師,同時還自修了各門功課,為將來的學業作準備。這樣,直到24歲時,她終於來到巴黎大學理學院學習。她帶著強烈的求知慾望,全神貫注地聽每一堂課,艱苦的學習使她身體變得越來越不好,但是她的學習成績卻一直名列前茅,這不僅使同學們羨慕,也使教授們驚異,入學兩年後,她充滿信心地參加了物理學學士學位考試,在32名應試者中,她考了第一名。第二年,她又以第二名的優異成績,考取了數學學士學位。
每個人都想生活在山頂,但所有的幸福都發生在攀登途中。居里夫人的大半生都是清貧的,提取鐳的艱苦過程是在簡陋的條件下完成的,然而這是居里夫人感到最幸福的時光。居里夫人把諾貝爾獎金和其它獎金都用到了以後的研究中去了。居里夫婦發現鐳以後,當百萬法郎、燦燦的金質獎章向她微笑的時候;當成功、榮譽、祝賀象潮水般涌來的時候,表現了他們具有高貴的品質:毫不誇耀,謙虛忘我!一位報社記者前來采訪她,想把她的事跡報道出去。她堅定地回答:「在科學上重要的是研究出來的『東西』,不是研究者個人。」
居里夫人說:「我不願意為了世界上任何事情而阻礙我的孩子發育。」所以,即使在最苦最累的日子裡,也要留出一定的時間去照料孩子,親自給孩子洗澡換衣,抽空在孩子的新圍裙邊上縫上幾針,她不給孩子買現成衣服,這樣太奢侈也不合宜。居里夫人,作為一位傑出的女科學家,曾在僅隔8年的時間內就分別摘取了兩次不同學科的最高科學桂冠——諾貝爾物理學獎與諾貝爾化學獎。她的長女伊倫娜,核物理學家,伊倫娜與丈夫約里奧因發現人工放射性物質共同獲得1935年諾貝爾化學獎。次女艾芙,音樂家、傳記作家,艾芙的丈夫曾以聯合國兒童基金組織總幹事的身份接受瑞典國王於1965年授予該組織的諾貝爾和平獎。居里夫人不但自己獲得一次諾貝爾物理學獎和一次諾貝爾化學獎,還把女兒、女婿培養成諾貝爾獎獲得者。從居里夫人整個科學生涯和人生道路上可以總結出一個道理:人之智力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品格之高尚。愛因斯坦曾經這樣評價居里夫人:「在我所認識的所有著名人物裡面,居里夫人是唯一不為盛名所顛倒的人。」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935年11月23日在紐約羅里奇博物館舉行的居里夫人悼念會上發表了以下的演講。「在像居里夫人這樣一位崇高人物結束她的一生的時候,我們不要僅僅滿足於回憶她的工作成果對人類已經作出的貢獻。第一流人物對於時代和歷史進程的意義,在其道德品質方面,也許比單純的才智成就方面還要大。即使是後者,它們取決於品格的程度,也遠超過通常所認為的那樣。我幸運地同居里夫人有20年崇高而真摯的友誼。我對她的人格的偉大愈來愈感到欽佩。她的堅強,她的意志的純潔,她的律己之嚴,她的客觀,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斷——所有這一切都難得地集中在一個人的身上。她在任何時候都意識到自己是社會的公僕,她的極端的謙虛,永遠不給自滿留下任何餘地。由於社會的嚴酷和不平等,她的心情總是抑鬱的。這就使得她具有那樣嚴肅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發生誤解——這是一種無法用任何藝術氣質來解曉的少見的嚴肅性。一旦她認識到某一條道路是正確的,她就毫不妥協地並且極端頑強地堅持走下去。她一生中最偉大的科學功績——證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並把它們分離出來——所以能取得,不僅是靠著大膽的直覺,而且也靠著在難以想像的極端困難情況下工作的熱忱和頑強,這樣的困難,在實驗科學的歷史中是罕見的。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熱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於歐洲的知識分子中間,歐洲就會面臨一個比較光明的未來。」
愛因斯坦寧願搞研究,拒絕出任以色列第二任總統
1952年11月9日,愛因斯坦的老朋友以色列首任總統魏茨曼逝世。在此前一天,就有以色列駐美國大使向愛因斯坦轉達了以色列總理本·古里安的信,正式提請愛因斯坦為以色列共和國總統候選人。當日晚,一位記者給愛因斯坦的住所打來電話,詢問愛因斯坦:「聽說要請您出任以色列共和國總統,教授先生。您會接受嗎?」「不會。我當不了總統。」「總統沒有多少具體事務,他的位置是象徵性的。教授先生,您是最偉大的猶太人。不,不,您是全世界最偉大的人。由您來擔任以色列總統,象徵猶太民族的偉大,再好不過了。」「不,我幹不了。」 愛因斯坦剛放下電話,電話鈴又響了。這次是駐華盛頓的以色列大使打來的。大使說:「教授先生,我是奉以色列共和國總理本·古里安的指示,想請問一下,如果提名您當總統候選人,您願意接受嗎?」「大使先生,關於自然,我了解一點,關於人,我幾乎一點也不了解。我這樣的人,怎麼能擔任總統呢?請您向報界解釋一下,給我解解圍。」 大使進一步勸說:「教授先生,已故總統魏茨曼也是教授呢。您能勝任的。」「魏茨曼和我不一樣。他能勝任,但我不能。」「教授先生,每一個以色列公民,全世界每一個猶太人,都在期待您呢!」 愛因斯坦被同胞們的好意感動了,但他想的更多的是如何委婉地拒絕大使和以色列政府,而不使他們失望,不讓他們窘迫。不久,愛因斯坦在報上發表聲明,正式謝絕出任以色列總統。在愛因斯坦看來,「當總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時,他還再次引用他自己的話:「方程對我更重要些,因為政治是為當前,而方程卻是一種永恆的東西。」
袁隆平的天才表現
袁隆平的天才表現:其一,熱愛和執著。熱愛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祖國的熱愛。袁隆平說過,科學家應該首先熱愛祖國、熱愛人民。這並非空話、套話。袁隆平曾經謝絕了世界不少著名科研機構的高薪聘請,堅持留在自己的祖國做研究,這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對祖國的熱愛;二是熱愛科學,這種熱愛更多地表現在對科學探討的執著和興趣上。袁隆平正是做到了這一點,無論烈日炎炎,還是暴風驟雨,袁隆平都堅持每天到試驗田進行科學試驗,所以才有「我不在家,就在試驗田;不在試驗田,就在去試驗田的路上」的話。這種對科學的熱愛和執著,曾經是我國不少科學大師的共同品質。其二,自信和苦幹。袁隆平說:「雜交優勢現象的發現,是從不盲從權威開始的。」不迷信權威,不迷信書本,不畏艱辛,埋頭苦幹,這是科學家所應該具有的重要品質。其三,謙遜和無私。作為一名世界級科學家,袁隆平給人一種朴實老農的印象。「不翹尾巴」是袁隆平時刻奉守的律己格言。他有錢,但卻從不亂花錢,而是設立了科技基金,用來促進農業科研。
1986年,組織上准備考慮讓袁隆平擔任湖南省農科院院長,行政級別屬正廳級。但袁隆平認為,他畢生最大的興趣在於雜交水稻研究。他擔心過多的行政事務性工作會影響他的科研。他思量了一番,婉言謝絕了,同時表達了將加入中國***,作為政治上最後歸宿的意願。最後,他只掛了個沒有實權的湖南省農科院名譽院長的頭銜,悄然關上了通向仕途之門。
2002年10月28日,袁隆平最後一次主持召開了湖南省農學會代表大會,會議以後,他將不再擔任省農學會會長一職。此前,袁隆平還辭去了「隆平高科」董事一職。這樣,已經辭去兩個行政職務的袁隆平可以一身輕松專職從事科研工作,實踐他科技造福農民的理想。據袁院士身邊工作人員介紹,袁隆平目前擔任的社會?時間平均超過兩天。為了更好地作好科研,目前,袁院士正有計劃減少他的社會任職。
這些年來,對於眾多的兼職,袁隆平能夠辭去的堅決辭去。實在不能辭的,也事先「約法三章」,盡量排除一些不必參加的會議和宴請。就拿擔任湖南省政協副主席這個職務來說吧,為了保證他的科研時間和精力,徵得組織同意,除了換屆選舉和特別重要的會議請他出席外,其他一般性例會,一般不通知他;通知了的,也可以不參加。(對照:厲以寧、張維迎——「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官不厭多,權不厭大,職不厭繁,名不厭全,處處露臉,時時上鏡……)http://tieba..com/f?kz=355523214
袁隆平的科學實踐和生活。袁隆平說:「一定不要受到誤導,累倒還工作不值得提倡。身體才是最重要的。另外,我也從來沒有在農田裡累倒過…」「 70歲高齡還能夠騎摩托車到田間地頭的訣竅:第一心態好,要樂觀一點,豁達一點,這是很重要的。再一個是吃,吃要定量定時,要講究衛生、營養,衛生是第一的,營養是第二的。」「我這個人水平不高,但是我有種認識,就是要不斷地創新。科學研究最基本的特色,就是要創新,要不斷地創新,不斷向新的領域、新的高峰攀登,這才是科學研究的本色。」「神奇的夢想其實就誕生於平凡之中,也能夠在平凡之中成真。這種夢想是不脫離實際的美夢,是指導我事業追求的強大動力,使我付出畢生熱血和精力為之奮斗不息。」
「我一直說,書本上種不出小麥,電腦里種不出水稻。就像我們的工作,主要是在試驗田,真正打雷我們也要下地。打雷、刮大風、下大雨的時候,才要到田裡面去看呢,看秧苗倒伏不倒伏,看哪些品種能夠經得起幾級風,真要去看的哩!」「我從沒有想過豪華的生活,對物質上的享受看得很淡,因為我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想這些東西,在家裡也從來不管錢。」「我覺得我生活很好,錢夠用夠花就行了。我對股票不感興趣,我關心的是我的研究。」「我主要是生活有規律。以素食為主,常食粗糧,飲食定量,堅持鍛煉。長期堅持下來,生活就會變得很簡單,心情也明朗。」「我是一個從小喜愛跳高運動的人,現在搞科研,也是像跳高一樣,跳過一個高度,又有新的高度在等著你。如果不跳,早晚要落在後頭;即使跳不過,也可為後人積累經驗。」「老驥伏櫪,壯心不已,我現在是77歲的年齡,50歲的身體,30歲的心理,20歲的肌肉。我想再研究10年,一系法雜交稻肯定能成功,中國人完全有能力解決自己的吃飯問題!」
「作為一個科學家,不能迷信權威,迷信書本,也不能因為取得了一丁點的成績就沾沾自喜,居功自傲。科學是沒有止境的。只有敢於探索、敢於創新,才能成果迭出,常創常新。」「雖然辛苦,但是有一條,我覺得樂在其中。為什麼樂在其中呢?我覺得很有意義,另外很有希望,因為我看到了希望,所以心裏面還是很樂觀的。」「搞科研來不得半點虛假和浮躁,在培養人才上也是如此。我們要多渠道慢慢培養。「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靠拔苗助長、急於求成是培養不出高素質人才的。」
「對事業的追求就是樂在苦中,搞農業科技工作是很苦的,整天在太陽底下曬、在泥田中踩。但是因為有希望在那裡,會出好品種,所以樂在苦中。如果沒有希望,漫無目的,就不會有樂趣。」「超級水稻優勢現象的發現,是從不盲從權威開始的。」「在種種「權威」的壓力面前,我堅信:真正的權威永遠來自實踐。」「對金錢,我是有看法的,要生活、生產,錢是重要的,錢來路要正。第二,錢是來用的,有錢不用等於沒有錢。但是用錢,第一不要奢侈浪費,第二不要小氣,該用的就用,不該用的就不用。所以,我穿衣服樸素大方,這是一個原則。穿那麼好乾什麼,表面光。穿得好,不見得你的地位就高。第二,吃飯要清潔、衛生、營養,我很少吃海鮮、魷魚什麼的。」「人的身上,最值錢的東西,是腦袋裡的知識!我這么個糟老頭子,才1.69米高,六十公斤重,連骨頭賣了都值不了幾個錢。我把這事看得很淡。我們家裡從來不談錢,我一個月工資1600多元,外加院士補助、其它津貼、顧問講學費,掐指一算,也有三四千元,夠了!」「人怕出名,豬怕壯。人出名了,官做大了,自由度越來越小。」
世界傑出的農業經濟學家唐.帕爾伯格出版了一部名著《走向豐衣足食的世界》,書中寫到:「袁隆平為中國贏得了寶貴的時間,他增產的糧食實質上降低了人口增長率。他在農業科學的成就擊敗了飢餓的威脅。他正引導我們走向一個豐衣足食的世界。」
鄧小平作為內政與外交天才的第一個表現就是1930年擔任瑞金縣委書記時把瑞金治理得井井有條,使中國第一個蘇維埃政權得以定都瑞金。
三、中國的江郎多,天才少
江郎才盡的成語故事。南朝的江淹,字文通,他年輕的時候,就成為一個鼎鼎有名的文學家,他的詩和文章在當時獲得極高的評價。可是,當他年紀漸漸大了以後,他的文章不但沒有以前寫得好了,而且退步不少。他的詩寫出來平淡無奇;而且提筆吟握好久,依舊寫不出一個字來,偶爾靈感來了;詩寫出來了,但文句枯澀,內容平淡得一無可取。於是就有人傳說,有一次江淹乘船停在禪靈寺的河邊,夢見一個自稱叫張景陽的人;向他討還一匹綢緞,他就從懷中拘出幾尺綢緞還他。因此,他的文章以後便不精彩了。又有人傳說;有一次江淹在冶亭中睡午覺;夢見一個自稱郭璞的人,走到他的身邊,向他索筆,對他說:「文通兄,我有一支筆在你那兒已經很久了,現在應該可以還給我了吧!」 江淹聽了,就順手從懷里取出一支五色筆來還他。據說從此以後,江淹就文思枯竭,再也寫不出什麼好的文章了。
一說,江淹當官以後,一方面由於政務繁忙,另一方面也由於仕途得意,無需自己動筆,勞心費力,就不再動筆了。久而久之,文章自然會逐漸遜色,缺乏才氣。可見,棄文從政是天才的墳墓。毛澤東在建國之後因日理萬機,所寫的詩詞就遠遠不如他在建國前所撰寫的詩篇。
中國第一位電子學留洋女博士韋鈺當上領導之後鮮有建樹。1940年出生的韋鈺,是和共和國一起成長的,這使得韋鈺的人生從一開始就與「第一」結了緣。「我們是新中國第一批少先隊員,第一批射擊隊員,第一批航模隊員……」她笑著說,1956年,作為南師附中的學生,她到東南大學聽剛從美國回來的兩個教授做報告,其中提到電子學既有理又有工,特別有挑戰性,很有前途。結果她第二年就報考了南京工學院(現在的東南大學)無線電工程系。 1961年大學畢業的韋鈺,受益於陳毅的「高教61條」,畢業後被選拔為本校的電子工程系在職研究生,不僅成為新中國大規模正式培養的第一屆研究生,也成為當時唯一完整完成全部研究生培養過程而畢業的研究生。1981年獲聯邦德國亞琛工業大學電子學博士學位和波歇爾獎章。198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2年後任南京工學院講師、副教授、教授。1984年任南京工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主任。1985年任南京工學院副院長。1986年上半年任南京學院副院長。1986年8月任東南大學校長,那一年,她還不到47歲,是當時我國第二個重點大學的女校長,官運亨通。1988年9月任全國婦聯副主席。1993年6月任國家教委副主任,9月當選七屆全國婦聯副主席。1994年6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1998年3月任教育部副部長。後任全國政協教科文體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協副主席等政府要職。
四、孫見坤這樣的人只能稱為江郎,不能稱之為天才;我為復旦大學有八大伯樂而叫好!
2009年10月,陝西省高新唐南中學高三應屆畢業生孫見坤參加了2010年度復旦「博雅杯」全國徵文大賽並獲一等獎。對其面試的4位評審專家意見一致:希望學校將孫見坤通過自主招生錄取進來。為了慎重起見,復旦大學還另請了4位文史類專業的教授對孫見坤進行二次面試。
在這一過程中,有媒體報道復旦有關評委認為孫見坤是其見過的「對國學最有鑽研精神和天賦的學生之一」,「對《山海經》的注釋水平和見解,甚至高於在讀的研究生」,「是個可造之才」。
最終,孫見坤被列入復旦大學自主招生選拔錄取試驗名單,高考只要「達到一本線」,就能以自主招生資格入讀復旦大學。然而,今年6月孫見坤參加高考後成績低於陝西省一本線6分,按章程不能被復旦錄取。
據了解,在獲知孫見坤沒達到一本線的消息後,復旦大學文史哲專業的8名專家曾向學校建議,希望將他破格錄取到歷史系。復旦大學招生領導小組決定破格錄取該生,並與陝西省招辦聯系落實此事。
經過反復溝通和協商,陝西省招辦認為復旦「博雅杯」章程中「沒有提到破格錄取的條例」,因此孫見坤不符合復旦大學自主招生的條件,不能予以投檔錄取。
孫見坤未被復旦大學錄取,是在自主招生制度下,一所大學與地方招辦進行的「磨合」。從制度上講,陝西省招辦並不存在錯誤,孫見坤事件也並非「冤假錯案」。「無論從哪個角度講,陝西省招辦都並不違反規則。」他表示,如果陝西省招辦對孫見坤網開一面放行檔案,可稱為「開明」;若按照規章將孫見坤「卡」住,則可叫做「嚴格」。
復旦大學自主招生的內部審議教授們建議對孫見坤進行破格錄取,簽署了一封「聯名書信」,這幾位教授分別來自歷史、哲學、中文、考古4個文科院系。在信里,教授們強調,孫見坤對《山海經》有較深的鑽研,具有「培養的潛力」,復旦作為百年名校,理應將這樣的孩子破格錄取。這封「聯名書信」通過招生委員會呈遞,由復旦大學的領導小組開會討論通過。
記者周凱莉是希望通過這樣一個個例,通過客觀、嚴肅的新聞報道,探討當今普遍適用的教育制度下,另一種「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可能性,並期待如何建立一種理想型的制度,來保障在某方面有特長的特殊人才的利益。
記者周凱莉與孫見坤交流時,孫見坤說:「從8歲開始,四書五經、各類經史典籍,均每日觸碰,及至今日,達到2000餘冊。」「從8歲起至今閱讀過兩千本古籍」,平均一年閱讀200本古籍,兩天不到就讀一本,比陳寅恪還牛。這個年代不僅缺乏大師,也缺乏常識,連高中生都知道怎麼出奇制勝嚇住不學無術卻愛附庸風雅的考官。
孫見坤作為一個中學生,好學稽古,頗堪稱道,可稱之為「讀書種子」,或曰「國學愛好者」。但譽之為「國學天才」,未免不妥。
孫見坤的博客發表了一篇孫見坤批評陝西省招辦的一篇博文《你打炮,我成灰,陝西招辦算你狠》,顯示出一個少年恃才傲物的沖天豪氣,其文最後寫道:「你們胡亂打炮,而我卻不幸成了你們的炮灰。我不知這對你們意味著什麼,但卻是我的光榮,因為我始終記得鮑勃迪倫的那句話:任何的禁止都是沒有儀式的授勛。千載之後,我會是配享文廟的國學大師,而你們,卻難逃那如椽的春秋史筆:『共和六十一年,夏七月,佞子禍學於豐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