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白族少女頭上戴的頭飾代表什麼含義
白族服飾總體上看,男子的穿戴簡潔樸素,中老年服飾較為淡雅,姑娘和小孩服飾比較艷麗。以年輕姑娘的服裝為例,上衣多為白色或淺色襟衣或襯衣,緊袖管上鑲有各色花邊。外罩多為紅色,淺藍色為主的領褂。下穿白色或淺色長褲。腰系短圍裙,鑲有花邊,綴有綉花圖案。寬花腰帶和飄帶緊束腰身,頭梳獨辨,盤於疊成長條形的桃花或印花頭巾中間,再纏以紅頭繩,左側飄吊著一束雪白的纓穂,手腕上戴銀質或玉石的手鐲。腳穿綉花鞋。
大理白族織綉紋樣以花卉圖案較為常見,如頭巾、圍腰、飄帶、背帶、草帽帶、鞋面等,大多以花草植物為主。
小孩服飾中的帽子,有綉花的獅子帽、虎頭帽,兔子帽、老鼠帽、青 蛙帽、雞冠帽、魚尾帽、姑娘帽等,一般都釘上銀飾物。一頂帽子往往要幾十個工才做成。衣褲有僧衣,綉花口水兜,綉花撐腰,綉花圍腰,綉花被風,連襪褲,綉花裹背。鞋子有綉花獅子頭鞋、虎頭鞋、貓頭鞋、兔 子鞋、老鼠鞋、翅頭鞋、船形鞋、蝴蝶鞋等。
『貳』 白族女孩戴的帽子上垂下蠻長的穗,白色的,那撥穗代表什麼呢
上關的風 白族女孩的頭飾上面有風花雪月的寓意
『叄』 白族頭飾為什麼是風花雪月
為了突出大理「上關花、下關風、蒼山雪、洱海月」的優美景緻:
1、發辮下盤著的綉花頭巾,猶如盛開在山頂的山茶、杜鵑,代表大理四季盛開的鮮花;
2、頭巾一側垂下雪白的纓穗飄飄灑灑,象徵著終年吹拂的下關風;
3、綉花頭帕上精心梳理出茂密雪白的絨毛,表現了蒼山頂上冰清玉潔、經夏不消的皚皚白雪;
4、發辮象徵洱海上空升起的一輪明月。
(3)白族女子帽子穗子擴展閱讀:
不同身份、不同地區的白族婦女的頭飾也有所不同:
1、大理一帶未婚女子梳獨辮且盤在花頭帕外面,再纏上花絲帶等,左側垂著一束白絛穗;婚後發辮改為挽髻,盤在頭頂,外包紮染或蠟染的藍布帕,纏素色布條。
2、鳳羽、鄧川、洱源的姑娘喜戴「鳳凰帕」;有的地方則頭包花毛巾或只將辮子盤頭上,再纏一束紅頭繩;有的地方頭飾為「一塊瓦」。
3、有的地方頭上用多塊頭布相疊覆蓋,最外面的一塊布上綉白族人民喜歡的圖案。再外纏多種顏色的頭繩,格外美觀。婦女們都喜戴玉或銀手鐲、墜耳環。
4、城鎮居民多穿漢族服裝,青年人愛著時裝。
『肆』 大理白族婦女喜歡戴帽子是什麼原因
這是少數民族的習俗,也是他們的一個風格。
他們都是這樣傳下來的習慣,是改變不了的,也是他們的特色。
『伍』 白族姑娘們頭包上的穗子的長度跟含義各是什麼
穗子的長短所代表的寓意也是不一樣的。穗子齊腰長,代表金花未婚,是位黃花大閨女;齊肩或齊脖子長,寓意金花已婚。結婚女子,隨著年齡的增長,穗子會越來越短,看到穗子很短,挽在腦後,可能金花已為母親,或奶奶、婆婆。
『陸』 白族姑娘的艷麗頭飾可以用一個成語來代表"風花雪月",風花雪月分別指頭飾的哪些部分
「風花雪月」是白族少女的帽子,垂下的穗子是下關的風;艷麗的花飾是上關的花,潔白的帽頂是蒼山的雪,彎彎的造型是洱海的月。
『柒』 白族女人的穗子盤在頭上什麼意思
白族服飾白族姑娘頭上戴的頭飾上也有著「風花雪月」的含義。因為在白族少女的頭飾上,垂下的穗子代表下關的風;艷麗的花飾是上關的花,帽頂的潔白是蒼山雪,彎彎的造型是洱海月。因此,也就形成了她們的頭飾現在所呈現的模樣。
『捌』 白族未婚女孩叫金花,白族已婚女人叫什麼
「三家一眼井,一戶幾盆花」
白族人對花傾注了無限熱愛
不僅對各類花朵如數家珍
更喜歡用花朵將家中的女孩命名
「金花」就是人們對白族姑娘的美稱
今天
小布就來跟你「譜一譜」
那些你不知道的
白族「金花」的美麗故事
《望夫雲》的故事
傳說南詔王有一個美麗善良的公主名叫阿鳳,一次偶然的機會下,她結識了年輕的獵人,兩人墜入了愛河。
但此時南詔王已經將阿鳳許配給了大將軍,獵人在蒼山神的幫助下與阿鳳結為連理。
可南詔王發現了他們的秘密,派人將獵人沉入洱海,傷心欲絕的阿鳳,最後化作天邊的雲,日夜守候著丈夫的歸來。
這便是 在大理家喻戶曉的《望夫雲》的故事。
「望夫雲」這樣一個浪漫又哀婉的故事
體現著白族女孩對愛情的忠貞
在白族群眾中廣為傳頌
白族服飾中的「風花雪月」
白族女子的服飾是穿在身上的歷史
服裝顏色明快而協調,裝飾繁而不雜
據說
白族少女的頭飾中
垂下的穗子是下關的風
艷麗的花飾是上關的花
頂部的潔白是蒼山的雪
彎彎的造型是洱海的月
白族未婚少女的服飾絢麗多彩
袖管綉有花邊
領褂以紫色、紅色或黑色為主
掛以」三須「」五須「等銀飾
白族已婚女子的服飾衣著
款式大致與少女時期相同
只是顏色更為素雅
挽起秀麗的長發盤於頭頂
外包紮染布帕,纏以素色線或布條
深居庭院的白族「金花」們
用線將白布縛著做成一定襞折的小紋
再浸入染缸里浸染
經過幾道繁復工序
布匹便像變魔術一般
出現了蒼山彩雲、洱海浪花等自然風光
這便是大名鼎鼎的「扎染」
她們還會在布匹上使用素綉、彩綉、貼布綉、連物綉、緣邊挑綉、金銀絲縫、盤綉等針法,使簡單的布匹變得妙趣橫生、浪漫風雅。
「金花們」的閨房
白族「金花」們所居住的閨房十分有講究
一般由為正房、廂房、門樓照壁等
組成封閉式院落
有「一坊一廊「「三坊一照壁」
「四合五天井「的布局
部分地區的白族家長
會為家中的女兒獨設閨房
閨房有單獨的小道出入院落
以尊重年輕人的戀愛自由
白族「金花」們
就在這一方小天地下熱烈地生活著
大理的風花雪月
滋養著她們的心靈
美人、美景相映成輝,不染俗塵
她們好像傳說一樣神秘
卻又如鮮花一樣鮮活
在大理三塔
在蝴蝶泉邊
「金花」
或許是芊芊巧手中飛轉的針線
或者是篝火晚會上熱烈如火的舞步
再或者是盪漾在山水之間的歡快歌聲
她們的美麗
不僅在於一顰一笑,一針一線
更在於那澄澈得如同山澗清泉的心靈
她們的美麗
說不完
訴不盡
『玖』 白族服飾作文
白族服飾總體上看,男子的穿戴簡潔樸素,中老年服飾較為淡雅,姑娘和小孩服飾比較艷麗。以年輕姑娘的服裝為例,上衣多為白色或淺色襟衣或襯衣,緊袖管上鑲有各色花邊。外罩多為紅色,淺藍色為主的領褂。下穿白色或淺色長褲。腰系短圍裙,鑲有花邊,綴有綉花圖案。寬花腰帶和飄帶緊束腰身,頭梳獨辨,盤於疊成長條形的桃花或印花頭巾中間,再纏以紅頭繩,左側飄吊著一束雪白的纓穂,手腕上戴銀質或玉石的手鐲。腳穿綉花鞋。這一身打扮,濃艷而又不失莊重,線條美麗,婀娜多姿,飄然若舞,十分討人喜歡。
大理白族織綉紋樣以花卉圖案較為常見,如頭巾、圍腰、飄帶、背帶、草帽帶、鞋面等,大多以花草植物為主。
「蒼山綠,洱海清,月亮白,山茶紅,風擺楊柳枝,白雪映霞紅」,這正是婀娜多姿、飄然若舞的大理白族服飾的真實寫照。白族服飾最明顯的特徵,是色彩對比明快而映襯協調,挑綉精美,有鑲邊花飾,朴實大方,充分反映了白族人民在藝術上的高度才能。白族男子服飾差別較小,簡潔朴實;婦女服飾懸殊較大,既鮮艷,又素雅華美,往往是上身和頭飾比較花俏,而下身又較樸素;姑娘和小孩服飾比較艷麗,中老年服飾比較淡雅。
小孩服飾中的帽子,有綉花的獅子帽、虎頭帽,兔子帽、老鼠帽、青 蛙帽、雞冠帽、魚尾帽、姑娘帽等,一般都釘上銀飾物。一頂帽子往往要幾十個工才做成。衣褲有僧衣,綉花口水兜,綉花撐腰,綉花圍腰,綉花被風,連襪褲,綉花裹背。鞋子有綉花獅子頭鞋、虎頭鞋、貓頭鞋、兔 子鞋、老鼠鞋、翅頭鞋、船形鞋、蝴蝶鞋等。
白族男子過去常戴八角帽、八角巾、布里子飄帶麥桿草帽以及白色包頭、黑包頭等。包頭兩邊綉花,吊有玻璃圓珠纓穗。衣飾有「三滴水」、「五滴水」、對襟褂子。多件三包多鈕普通衣。鈕子多為銀或,黑領褂。還有多層多包的麂皮褂。一丈多長的白布腰帶,短寬褲腳普通褲。中老年腰系的裝草煙的麂、羊皮兜,很有民族特色。鞋子有「象鼻鞋」、布制涼草鞋,鞋尖鞋幫往往綴上纓花。老年人穿的有紅緞萬壽鞋,翅頭鞋等。男子服飾,現多已改變成漢族服裝,只有在繞三靈、火把節等民族節日才能看到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飾。
『拾』 白族服飾體現出了那些含義(詳)
白族男女都崇尚白色,以白色為尊貴。大理地區的男子多穿白色對襟衣,外套黑領褂,或數件皮質、綢緞領褂,俗稱「三滴水」,腰系皮帶或綉花兜肚,下著藍色或黑色長褲。在雲南洱源縣西山區,每個成年後的白族男子都身挎一個小巧玲瓏的綉花荷包,荷包上綉著「雙雀登枝」、「鴛鴦戲水」 等字樣。綉荷包是愛情的象徵,它是白族姑娘聰明智慧的結晶。
女子服飾則各地不一,大理地區多穿白上衣,紅坎肩,或淺色藍上衣,外套黑絲絨領褂,腰系綉花短圍腰,下著藍色寬褲,足穿綉花「百節鞋」。未婚婦女梳獨辮子盤於頭頂,並以鮮艷的紅頭繩繞在白色的頭巾上,紅白相襯,相得益彰。腰系綉花短圍腰,更顯得色彩鮮明,美觀大方。已婚婦女改為挽髻。洱海東岸婦女則梳「鳳點頭」的發式,用絲網罩住,或綰以簪子,均用綉花巾或黑布包頭。白族婦女有佩帶耳環、手鐲的習俗。居住在大理洱源縣的白族婦女喜歡的一種頭飾叫「登機」,它是姑娘心靈手巧的標志。